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专题强化练1区域差异比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专题强化练1区域差异比较含答案,文件包含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专题强化练1区域差异比较docx、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专题强化练1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强化练(一) 区域差异比较一、选择题《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A.地势第三阶梯 B.东部经济地带C.内流区 D.季风区2.精准扶贫过程中( )A.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打造商品棉基地B.六盘山区可实施生态移民C.西藏自治区大力发展绿洲农业D.罗霄山区防治土地盐渍化位于20°S的非洲某地, 当地居民建造出了一种形似蜂巢的独特建筑(下图),这种建筑的框架由小树苗弯曲形成圆形的顶部,通体覆盖着紧密编织的干草。读图,完成3~4 题。3.当地主要的地带性植被类型( )A.热带雨林 B.热带稀树草原C.热带荒漠 D.温带草原4.下列原因,与该独特建筑关联较小的是( )A.隔热B.防潮湿C.经济水平低D.原料充足,就地取材下表示意汉中、西安两城市各月平均气温统计(单位:℃),下图示意汉中和西安两城市位置。读图,完成5~6题。5.与西安相比,汉中冬季各月平均气温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A.天气状况、地形B.季风环流、天气状况C.太阳辐射、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地形6.与汉中相比,西安冬季平均气温低,夏季平均气温高,反映了气候的( )A.大陆性 B.季风性C.稳定性 D.多变性下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图,其中图甲为土墙平顶屋,图乙为砖墙斜顶屋。据此完成7~8题。甲 乙7.甲、乙两传统民居分别位于( )A.新疆、四川 B.甘肃、浙江C.陕西、江苏 D.贵州、广东8.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测甲地民居门窗最不可能的朝向是( )A.东北和西北方向 B.西北和西南方向C.东南和东北方向 D.东南和西南方向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9~11题。9.下列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从西向东依次为山地、高原、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C.降水量大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减D.河流径流量由北向南依次增大10.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降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11.下列排序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的是( )A.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C.剑麻—棉花—桑蚕—亚麻D.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指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生产生活功能较为完备、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及其聚落特征明显的自然村或行政村。近年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自然生态和文化底蕴逐渐被消解。下图示意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分布密度。据此完成12~14题。12.影响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耕地分布状况 ②人口密度差异 ③对外交往程度 ④少数民族分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造成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自然生态和文化底蕴逐渐被消解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 B.人口迁移C.环境破坏 D.教育发展14.为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下列措施合理的( )①完善民族村寨识别评定标准,科学规划村寨修缮 ②翻建民族村寨,改善居住条件,逐步汉化 ③构建保护民族村寨发展格局 ④少数民族人口搬迁,保留原始村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综合题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世界和我国某区域图甲 乙材料二 甲、乙两地区气候资料表注:1千卡≈4 186焦耳(1)甲、乙两地区同处在30°N附近,气候类型及特征有何差异?分析其原因。(2)棉花是甲、乙两地区共同的经济作物。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棉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自然条件。(3)甲、乙两地区的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存在哪些差异?原因何在?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我国流传深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四季衣服同穿戴是“云南十八怪”之一。材料二 隋唐以后,我国经济中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长达1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翘楚中华。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 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材料三 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1)在我国各地中以云南之“怪”为最多,简析其原因。(2)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民俗现象目前已经消逝。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为例,简析其过去形成和现在少见的原因。(3)“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参照材料三图片)。简析该区域内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西安-0.12.98.114.719.824.8汉中2.44.39.215.219.623.3月份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西安26.625.319.918.96.91.3汉中25.225.020.114.88.78.6年平均降水量年太阳辐射总量无霜期甲地区<30 mm180~200千卡/平方厘米365天乙地区>1 000 mm100~120千卡/平方厘米220~250天
专题强化练(一) 区域差异比较一、选择题《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A.地势第三阶梯 B.东部经济地带C.内流区 D.季风区2.精准扶贫过程中( )A.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打造商品棉基地B.六盘山区可实施生态移民C.西藏自治区大力发展绿洲农业D.罗霄山区防治土地盐渍化位于20°S的非洲某地, 当地居民建造出了一种形似蜂巢的独特建筑(下图),这种建筑的框架由小树苗弯曲形成圆形的顶部,通体覆盖着紧密编织的干草。读图,完成3~4 题。3.当地主要的地带性植被类型( )A.热带雨林 B.热带稀树草原C.热带荒漠 D.温带草原4.下列原因,与该独特建筑关联较小的是( )A.隔热B.防潮湿C.经济水平低D.原料充足,就地取材下表示意汉中、西安两城市各月平均气温统计(单位:℃),下图示意汉中和西安两城市位置。读图,完成5~6题。5.与西安相比,汉中冬季各月平均气温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A.天气状况、地形B.季风环流、天气状况C.太阳辐射、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地形6.与汉中相比,西安冬季平均气温低,夏季平均气温高,反映了气候的( )A.大陆性 B.季风性C.稳定性 D.多变性下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图,其中图甲为土墙平顶屋,图乙为砖墙斜顶屋。据此完成7~8题。甲 乙7.甲、乙两传统民居分别位于( )A.新疆、四川 B.甘肃、浙江C.陕西、江苏 D.贵州、广东8.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测甲地民居门窗最不可能的朝向是( )A.东北和西北方向 B.西北和西南方向C.东南和东北方向 D.东南和西南方向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9~11题。9.下列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从西向东依次为山地、高原、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C.降水量大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减D.河流径流量由北向南依次增大10.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降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11.下列排序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的是( )A.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C.剑麻—棉花—桑蚕—亚麻D.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指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生产生活功能较为完备、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及其聚落特征明显的自然村或行政村。近年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自然生态和文化底蕴逐渐被消解。下图示意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分布密度。据此完成12~14题。12.影响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耕地分布状况 ②人口密度差异 ③对外交往程度 ④少数民族分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造成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自然生态和文化底蕴逐渐被消解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 B.人口迁移C.环境破坏 D.教育发展14.为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下列措施合理的( )①完善民族村寨识别评定标准,科学规划村寨修缮 ②翻建民族村寨,改善居住条件,逐步汉化 ③构建保护民族村寨发展格局 ④少数民族人口搬迁,保留原始村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综合题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世界和我国某区域图甲 乙材料二 甲、乙两地区气候资料表注:1千卡≈4 186焦耳(1)甲、乙两地区同处在30°N附近,气候类型及特征有何差异?分析其原因。(2)棉花是甲、乙两地区共同的经济作物。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棉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自然条件。(3)甲、乙两地区的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存在哪些差异?原因何在?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我国流传深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四季衣服同穿戴是“云南十八怪”之一。材料二 隋唐以后,我国经济中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长达1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翘楚中华。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 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材料三 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1)在我国各地中以云南之“怪”为最多,简析其原因。(2)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民俗现象目前已经消逝。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为例,简析其过去形成和现在少见的原因。(3)“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参照材料三图片)。简析该区域内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西安-0.12.98.114.719.824.8汉中2.44.39.215.219.623.3月份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西安26.625.319.918.96.91.3汉中25.225.020.114.88.78.6年平均降水量年太阳辐射总量无霜期甲地区<30 mm180~200千卡/平方厘米365天乙地区>1 000 mm100~120千卡/平方厘米220~250天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