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1)
展开这是一份【生物】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1),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全卷共10页。学生作答时,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监测结束后,将试卷及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诗经•周南•桃夭》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终于在春暖时开始盛开。这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 光照B. 温度C. 水分D. 空气
【答案】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桃花在严冬时不开花,春暖时开始盛开,严冬和春暖的区别在于温度的不同,因此,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长开花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物成分,A、B、C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A→C→B
B. 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甲
C. 在该生态系统中A和C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D. 若受到重金属污染,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B
【答案】D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2)图中:甲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B以AC两种生物为食,C以A为食;丙是分解者。
【详解】A.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甲是生产者,A、B、C三种生物都是消费者,食物链起点应该是生产者,故该生态系统有:甲→A→C→B、甲→A→B,因此最长的食物链是:甲→A→C→B,故A错误。
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甲)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所以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因此,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故B错误。
C.在该生态系统中C以A为食,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但是不存在竞争关系,故C错误。
D.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B是食物链中的最高级消费者,营养级最高。所以,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B,故D正确。
故选D。
3. 某植物茎的1个形成层细胞内有16条染色体,该细胞经过三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每个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 )
A. 8条B. 16条C. 32条D. 48条
【答案】B
【分析】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和数目也相同。保证了新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一样。
【详解】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数量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和数目也相同,所以某植物茎的1个形成层细胞内有16条染色体,经过三次细胞分裂后形成新细胞,每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为16条,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 下图表示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表示细胞的分裂,此过程需要吸收营养物质
B. 过程②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C. 过程③中遗传物质先复制加倍,然后再平均分配
D. 过程①②③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答案】D
【分析】图中①细胞的生长、②细胞分裂、③细胞分化。
【详解】A.过程①表示细胞的生长,此过程需要吸收营养物质,A错误。
B.过程②表示细胞的分裂,结果是使细胞的数目增多,B错误。
C.过程③表示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是形态结构及功能上发生变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C错误。
D.①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变大、②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③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这些过程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D正确。
故选D。
5. 植物煮水染布是常见的古老染布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将栀子果或其他植物煮沸后制成染液。染液的提取过程主要破坏了植物细胞的(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核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详解】A.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将栀子果或其他植物煮沸后制成染液,染液的提取过程主要破坏了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使其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B符合题意。
C.细胞质的流动可以加速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下图所示是某大米加工厂加工精白米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稻谷中的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B. 精白米中有1片子叶
C. 胚芽米的营养成分主要储存在胚乳中
D. 环境条件适宜时,精白米不能正常萌发
【答案】B
【分析】果实种子形成过程如图:
【详解】A.由果实种子形成过程图可知:稻谷中的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A正确。
B.精白米是去除全部的种皮和胚,只有胚乳,没有子叶,B错误。
C.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因此,胚芽米的营养成分主要储存在胚乳中,C正确。
D.环境条件适宜时,精白米缺少完整的胚,因此,不能正常萌发,D正确。
故选B。
7. 外来物种的入侵对本地区的生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图为探究某地区外来植物大蒜芥对水杨梅、路边青两种本地植物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大蒜芥对水杨梅种子发芽没有抑制作用
B. 水杨梅种子发芽率比路边青种子发芽率低是大蒜芥作用的结果
C. 第2~5周,时间越长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越显著
D. 大蒜芥对水杨梅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比对路边青的抑制作用大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A.分析水杨梅组:B'和B可知,生长过程中有大蒜芥(B')的种子发芽率略低于生长过程中没有大蒜芥,所以,大蒜芥对水杨梅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A错误。
B.对比A、B两组,在没有大蒜芥的作用的情况下,B组发芽率明显低于A组,说明水杨梅种子发芽率原本就低于路边青种子,与大蒜芥无关,B错误。
C.第2-5周,时间越长路边青组:A与A'的纵向差值越大,说明了时间越长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率影响越显著,C正确。
D.实验组水杨梅(B')种子发芽率比对照组水杨梅(B)种子发芽率略低,而实验组路边青(A')种子发芽率比对照组路边青(A)种子发芽率低很多,故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抑制作用更大,D错误。
故选C。
8. “低碳”生活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同。“低碳”主要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图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只有绿色植物
B. ②过程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C. 电动汽车的研发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 减少对③过程的依赖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A
【详解】(1)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的两个相反的生理过程。光合作用的是植物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
(2)图中,①代表呼吸作用,②代表光合作用,③代表化石燃料的燃烧。
【分析】A.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因此①过程是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消费者动物的呼吸作用,A错误。
B.②过程代表光合作用,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B正确。
C.电动汽车的使用,能有效减少③化石燃料燃烧过程,C正确。
D.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D正确。
故选A。
9. 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温室大棚进行蔬菜栽培,要提高北方地区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定期合理灌溉施肥 ②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③提高氧气浓度
④维持大棚内高温环境 ⑤增大大棚内昼夜温差 ⑥定期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A. ①②④⑥B. ②③④⑤C. ①②⑤⑥D. ③④⑤⑥
【答案】C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可以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强弱与温度等有关,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可以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
【详解】①定期合理灌溉施肥可以保证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和无机盐的供应,有利于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
②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光合作用的时间长,制造的有机物多,因此能提高冬季大鹏蔬菜的产量。
③提高氧气浓度会促进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积累,因此不能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
④维持大棚内高温环境会使呼吸作用增强,增加有机物的消耗,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⑤增大大棚内昼夜温差 ,白天温度高、光照强,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能减弱植物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积累的有机物越多,蔬菜产量就越高。
⑥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定期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进行,能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因此①②⑤⑥符合题意。
故选C。
10.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部分,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作用。血浆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
A. 运载血细胞B. 制造有机物
C. 运输代谢废物D. 运输营养物质
【答案】B
【分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不同的血液成分有着不同的作用。
【详解】血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约占血液的55%,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余的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不具有制造有机物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小肠是消化道中的主要消化器官,能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这是因为小肠中有( )
A. 多种消化酶B. 盐酸C. 小肠绒毛D. 胆汁
【答案】A
【分析】(1)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依次是口腔、胃、小肠。
(2)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分别被消化为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3)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详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小肠壁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很多小肠绒毛,增大了与食物的接触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如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内含多种消化酶,能够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
故选A。
12. 如图是血液流经某器官b的示意图,a、c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若c血管内流动脉血,你认为b可能代表的器官和结构是( )
①大脑 ②肺 ③小肠绒毛 ④左心房、左心室
A. ①②④B. ③④C. ①④D. ②④
【答案】D
【分析】(1)血液流经人体某一器官时,在该器官的毛细血管处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流出该器官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知b结构内分布有毛细血管。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体循环使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详解】血液流经①大脑、③小肠绒毛时,与该处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即血液流经大脑、小肠绒毛后,c血管内流静脉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即血液流经②肺时,c血管内流动脉血;假若b是左心房、左心室,则c是主动脉,其内流的是动脉血。因此若c血管内流动脉血,b结构可能代表②肺部、④左心房、左心室,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3.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白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心脏内的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流向静脉,不能倒流
B. 动脉血管比静脉血管的管壁更厚,弹性更大,它能将身体各部分的血液送回心脏
C. 某病人在做血常规检查时,发现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D.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的右侧出发回到左侧,它与肺循环形成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答案】C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详解】A.心脏内的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流向动脉(不是静脉),不能倒流,A错误。
B.动脉血管比静脉血管的管壁更厚,弹性更大,它能将心脏的血液送往身体各部分,B错误。
C.白细胞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当人体某处发炎时,白细胞会穿透毛细血管壁,聚集在伤口处吞噬病菌。因此,如果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可见,某病人在做血常规检查时,发现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的左侧出发回到右侧,它与肺循环形成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D错误。
故选C。
14. 如下图所示,小秦同学在进行仙人球嫁接时,不小心扎到手后,手立即缩回,并感到了刺痛。有关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完成缩手反射必须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 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是相同的
C. 上述过程在⑥的特定区域形成了痛觉
D. 若②受损,则能感到刺痛却无法缩手
【答案】C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脊髓),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大脑皮层。
【详解】A.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③脊髓,A错误。
B.缩手反射的①感受器在手指,⑤效应器是上臂肌肉,因此,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是不同的,B错误。
C.在大脑皮层上有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区,如运动中枢、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等,能够调节人体的多种生命活动,所以上述过程在⑥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痛觉,C正确。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②传入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同时也不能将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不能上传到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感到痛,D错误。
故选C。
15.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分泌的激素。给健康家兔注射一种专门破坏胰岛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之后家兔会出现一系列症状,通常不含出现的症状是( )
A. 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下降
B. 血液中血糖含量升高
C. 尿液中出现胰岛素
D. 尿液中出现葡萄糖
【答案】C
【分析】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详解】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直接进入血液中,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对家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后,会破坏体内的胰岛,导致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下降,从而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导致血液中血糖含量升高,进而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但尿液中不会出现胰岛素,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 某人不慎感染新冠肺炎,入院治疗期间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具有细胞核B. 具有细胞壁
C. 具有遗传物质D. 与细菌大小相近
【答案】C
【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会变成结晶体。
【详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简单,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没有细胞核、细胞壁等细胞结构,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大约在60~140纳米之间,比细菌小得多,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7. 一旦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发肺炎、脑膜炎等多种疾病,还易引发术后及烫伤后的伤口感染。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显著改善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的治疗效果。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细菌,青霉菌为一类真菌
B. 青霉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分裂生殖
C. 可以通过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青霉菌的菌落来区分两种微生物
D. 青霉素等抗生素可用以治疗由细菌、真菌、病毒引起的多种疾病
【答案】D
【分析】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杀菌作用。无青霉素抗性的细菌与青霉素接触,易死亡的原因最可能是细胞壁无法合成,细菌细胞吸水过多,细胞膜过度膨胀而发生破裂。
【详解】A.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细菌,青霉菌为一类多细胞真菌,A正确。
B.青霉菌是真菌,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细菌,分裂生殖,B正确。
C.细菌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的菌落,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大多白色;真菌菌落,较大,形态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有红、褐、绿、黑、黄等。可以通过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青霉菌的菌落来区分两种微生物,C正确。
D.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抗生素也不能包治百病,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抗生素对真菌、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起作用,D错误。
故选D。
18. 为理解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某小组模拟了“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两种颜色的小球分别代表一种生殖细胞,你认为应在图所示的乙桶中放入( )
A. 20个白色球或20个黑色球B. 20个黑色球
C. 黑色球、白色球各10个D. 任意20个球
【答案】A
【分析】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X,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并且是成单存在的,因此男性能够产生含X和Y两种性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只能产生含X一种性染色体的卵细胞。
【详解】由图可以看出,图中甲桶中一共有20个小球,其中10个为白色,10个为黑色,说明甲桶小球模拟的是男性产生的含X和Y两种性染色体的精子;乙桶应该放入表示女性产生的含X性染色体卵细胞的一种颜色的小球,即乙桶放入白色球或黑色球均可。在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中,每一位同学要分别从甲桶和乙桶中随机摸一个小球进行结合,这样甲桶和乙桶放入小球的数量应该均等,因此应在图所示的乙桶中放入20个白色球或20个黑色球。如果乙桶放入20个白色球,甲桶中的白色小球表示含X染色体的精子,黑色小球表示含Y染色体的精子;如果乙桶放入20个黑色球,则甲桶中的黑色小球表示含X染色体的精子,白色小球表示含Y染色体的精子,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 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都有很多控制遗传性状的基因。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上时,这些基因就会随着性染色体传递给后代。控制遗传病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就位于Y染色体上,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b),正常基因是显性基因(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外耳道多毛症的患者都是男性
B. 男性色盲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bY
C. 女性色盲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bXb
D. 色觉正常的夫妇生有一个患红绿色盲女孩的概率为50%
【答案】D
【分析】1.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XBXB(表现正常),XBXb(表现正常,但携带色盲基因),XbXb(女性色盲患者);在男性中:XBY(表现正常),XbY(男性色盲患者)。
2.人的性别遗传图解:
【详解】A.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因为Y染色体只能遗传自父亲,遗传给儿子。因为控制遗传病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所以外耳道多毛症的患者都是男性,A正确。
BC.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b),正常基因是显性基因(B)。结合分析可知,男性色盲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bY,女性色盲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bXb,BC正确。
D.色觉正常母亲的基因组成是XBXB或XBXb,她和色觉正常的父亲(XBY)生的女孩基因组成是XBXB或XBXb,表现为正常,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0,D错误。
故选D。
20. 将甲种小鼠和乙种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到a小鼠身上,不久,甲种小鼠的皮肤在a小鼠身上生长良好,乙种小鼠的皮肤在a小鼠身上红肿,最终死亡脱落。此时,将所用乙种小鼠的皮肤再取一小块,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脱落。下列对第二次植皮后出现的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B. 乙种小鼠的皮肤属于抗原
C. 乙种小鼠和a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
D. a小鼠体内还保持着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答案】D
【分析】1.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由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2.第一次接种后通过特异性免疫,在体内产生记忆细胞,并可长时间保留;二次接种记忆细胞快速做出反应,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的免疫防卫功能。
【详解】A.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它并不能直接解释为什么第二次移植的皮肤会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脱落,A错误。
B.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可见,“乙种小鼠的皮肤属于抗原”是正确的,但同样不是对题干所述现象最合理的解释,B错误。
C.“乙种小鼠和a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可能是事实,但这并不是导致免疫反应的直接原因,C错误。
D.当a小鼠第一次接受乙种小鼠的皮肤移植时,其免疫系统识别乙种小鼠的皮肤为外来物质,并产生了针对这些抗原的抗体。这些抗体导致了移植皮肤的红肿和最终脱落。当第二次进行移植时,a小鼠的免疫系统已经“记忆”了这些抗原,能够更快地识别并产生更多的抗体来攻击乙种小鼠的皮肤,从而导致移植的皮肤更快地死亡脱落,D正确。
故选D。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21. 《狮子王》是一部精彩的动画片,片中有一段主人公小狮子和它父亲的对白如下:
小狮子:“我以为国王可以凡事随心所欲。”
父亲:“你错了,国王也不能凡事随心所欲。世界上所有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身为国王,你不但要了解,还要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
小狮子:“但是,爸,我们不是吃羚羊吗?”
父亲:“是呀,但我们死后,尸体会成为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这个生命圈里面各个生命之间是有关联的。”
请根据对白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文中对话信息,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_________。
(2)如果狮子的数量下降,羚羊的数量会_________(填字母)。
A. 不变B. 先上升后下降C. 先下降后上升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的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
(4)小狮子的父亲所说的“我们死后,尸体会成为草”这句话是不科学的,因为动物遗体是经过_______的处理后,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______吸收利用。
【答案】(1)草→羚羊→狮子
(2)B
(3)生态平衡
(4)①. 分解者 ②. 生产者
【分析】(1)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物链。
(2)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
【小问1详解】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草原上存在食物链:草→羚羊→狮子。
【小问2详解】如果狮子的数量下降,羚羊会因为天敌数量减少而大量繁殖,随着食物的缺乏,大量的羚羊会饿死或病死,所以羚羊数量会先增多后减少,可见AC错误,B正确。故选B。
【小问3详解】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小问4详解】 绝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所以,小狮子的父亲所说的“我们死后,尸体会成为草”这句话是不科学的,因为动物遗体是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废物等,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吸收利用。
22. 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如图1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图2是叶肉细胞示意图,1~6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生理过程;图3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____。
(2)图1中,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呈现从外界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状态,因此,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2中的过程有________(填数字)。图1中,当光照强度为d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兴趣小组设计了图3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如下: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______移动;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并将A与B之间的叶脉切断(如图),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并滴加碘液,发现B处变蓝而A处不变蓝,由此得出的结论有:a_______、b_____。
(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为探究“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某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用干燥、透明的密闭容器模拟大棚,其内放有一株吊兰,传感器测定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
在室温25℃时,将装置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请回答:
①发现容器内壁附有较多水珠这些水珠主要通过吊兰的______作用产生。
②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
③要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中CO2含量,写出一种具体方法_________。
(5)为了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兴趣小组把等量天竺葵分别放在3个封闭的容器中,容器大小相同且二氧化碳量充足。用强度相同的不同颜色的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分别比较容器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氧气变化量=实验后含量-实验前含量;“+”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该实验使用三个容器的目的是________;实验研究的变量是_________。根据实验设计的原则,2号容器内的温度应设置为________℃。
(6)实验结果表明,在________(填颜色)光下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最大。除检测氧气变化量外,该实验还可以用检测有机物或_________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7)若增设4号容器,黑暗处理(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若容器中氧气变化量是“――”则可判断3号容器中的天竺葵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1)成熟区
(2)①. 1、2、5、6 ②. 等于
(3)①. 左 ②. a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③. b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4)①. 蒸腾作用 ②.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消耗量大于产生的量 ③. 合理通风
(5)①. 形成对照实验 ②. 光的颜色 ③. 25
(6)①. 红光 ②. 二氧化碳
(7)有
【分析】(1)观图可知:图1中,a、b光照强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cd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e点植物甲、植物乙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二者净光合速率相等。(2)图二中1和2分别表示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3和4表示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和吸收氧气;5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供线粒体利用,6表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供叶绿体利用。
【小问1详解】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表面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因此,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成熟区。
【小问2详解】图1中,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呈现从外界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状态,则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叶绿体吸收的二氧化碳来自外界空气和线粒体呼吸作用产生的,过程2和过程6,同时叶绿体产生氧气去往外界空气中和供给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即过程1和过程5,因此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2中的过程1、2、5、6;图1中,当光照强度为d时,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说明甲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小问3详解】①如果关闭阀门,并放置在黑暗处,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气压减小,红墨水在外界气压作用下,向左移动。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AB的变量是水,所以一段时间后,甲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A不变蓝,B变蓝,说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小问4详解】①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吊兰要进行蒸腾作用,其散失的水分在玻璃罩的内壁上凝结成小水珠。
②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产生的量。
③要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中CO2含量,具体方法有:①增施有机肥,利用有机肥中的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②合理通风,让棚外二氧化碳进入棚内,促进光合作用;③燃放沼气,选用燃烧比较完全的沼气灯或沼气炉燃放,释放二氧化碳。
【小问5详解】该实验使用三个容器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分析实验可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不同颜色的光,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2号容器内的温度应设置为25℃。
【小问6详解】实验结果是天竺葵在红光条件下,氧气变化量最大。该结果表明,在红光下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最大。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除检测氧气变化量外,该实验还可以用检测有机物或二氧化碳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小问7详解】若增设4号容器,黑暗处理(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若容器中氧气变化量是“――”则可判断3号容器中的天竺葵有进行光合作用。增设4号容器,黑暗处理(其它实验条件相同),若容器中氧气变化量是“--”,而3号容器氧气变化量是“-”则可判断3号容器中的天竺葵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3.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黑腹果蝇(Drsphila melangaster)是一种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蝇种,它和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各地,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在遗传、发育、生理和行为等的研究方面,果蝇是最常见的研究对象之一,原因是它易于培养,繁殖快,使用经济。它在室温条件下,10天就可以繁殖一代。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如图甲、乙),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常有长翅和残翅两种翅型的个体。
(1)图_________表示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
(2)为了解果蝇翅型的遗传关系,科研人员利用多对果蝇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丙、丁所示,则_________为显性性状。若翅型基因用B、b表示,则其中显性性状个体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的基因组成)。
(3)实验发现,果蝇的翅型还受到受精卵发育过程中环境温度的影响,如表:
科研人员发现了一只15℃以下发育成的残翅果蝇,为了确定其基因组成是Bb还是bb,科研人员选取一只15℃以上发育而来残翅果蝇(bb)与该果蝇杂交,并将产生的受精卵置于_______(填温度范围)条件下培养,观察并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若子代中均为残翅,则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_____。
【答案】(1)乙
(2)①. 长翘 ②. BB、Bb
(3)①. 15℃以上 ②. bb
【分析】(1)人为XY型性别决定方式,即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XX。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小问1详解】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图中可知,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是雌果蝇,乙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是雄果蝇,所以图乙表示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
【小问2详解】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图丙中,亲代都为长翅果蝇,子代却出现了残翅果蝇,说明残翅为隐性性状,则长翅为显性性状。
B为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b为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掩盖作用。图丙中,残翅为隐性个体,基因型为bb,其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又因亲本都为显性长翅,所以亲本都有一个B基因,故亲本的基因型都为Bb,其遗传图谱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子代长翅的基因型为BB或Bb。所以若翅型基因用B、b表示,则其中显性性状个体的基因组成为BB或Bb。
【小问3详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组成和环境共同决定的,生物的性状表现受环境的影响。根据题意内容可知,15℃以下发育成的残翅果蝇,为确定基因组成是Bb或bb,选择用残翅果蝇(bb)与该果蝇杂交,并应将产生的受精卵置于15℃以上,若子代全为残翅,说明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bb。遗传图谱如下图所示:
。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温度(℃)
氧气变化量
1号
天竺葵
红
25
+++
2号
天竺葵
黄
?
+
3号
天竺葵
绿
25
-
受精卵发育的环境温度
15℃及以下
15℃以上
受精卵的基因组成
BB
Bb
bb
BB
Bb
bb
个体翅型的性状表现
长翅
残翅
残翅
长翅
长翅
残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表列出了四种食物可食用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30,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一),共27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