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广东省深圳市四校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60分)
1. 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 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C. 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D. 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答案】D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相对性状分别叫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对应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体细胞中控制某一相对性状的基因只有显性基因或者只有隐性基因的个体是纯合子;体细胞中控制某一相对性状的基因同时出现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个体是杂合子。
【详解】A、两纯合子杂交(如AA×aa)后代(Aa)就不是纯合子,A错误;
B、两杂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如Aa×Aa,B错误;
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C错误;
D、纯合子自交(如AA×AA)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都是纯合子(AA),D正确。
故选D。
2. 某种植物的红花和白花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让红花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红花(♂)×白花(♀)→F1中红花:白花=1:1。
②红花F1中红花:白花=3:1。
③红花(♂)×红花(♀)→F1全表现红花。
④红花(♂)×白花(♀)→F1全表现为红花
其中能够判定红花是显性性状的实验有( )
A. ①和②B. ①和③C. ②和③D. ②和④
【答案】D
【分析】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一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一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一子代出现不同性状一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均为杂合子。
【详解】①红花(♂)×白花(♀)后代中红花:白花=1:1,这属于测交,并不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①错误;
②红花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白花=3:1的性状分离比,红花为显性性状,②正确;
③红花和红花杂交后代都是红花,无法判断红花的显隐性,红花可以是显性性状,也可以是隐性性状,③错误;
④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这种性状为显性性状,因此可判断红花为显性性状,④正确。
故选D。
3. 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测交实验得到的166株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是演绎推理的内容
B. 孟德尔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观察到,无论正反交,F1总表现为高茎
C. 孟德尔提出了“为什么子一代没有矮茎的,而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的呢?”等问题
D. “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是孟德尔为了解释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
【答案】A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测交实验得到的166株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是测交实验的实验结果,该结果验证了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而演绎推理的主要内容是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其结果,A错误;
B、“孟德尔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观察到,无论正反交,F1总表现为高茎”该过程为观察现象,B正确;
C、“孟德尔提出了为什么子一代没有矮茎的,而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的呢?等问题”该过程为提出问题,C正确;
D、孟德尔为了解释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正确。
故选A。
4. 某同学利用红球(D)和白球(d)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以在甲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50个,在乙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0个
B. 不同彩球随机组合的过程,模拟了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 每次抓取之前应摇匀桶中彩球,并在抓取之后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中
D. 若实验抓取了40次,那么彩球组合中DD、Dd、dd的数量应为10、20、10
【答案】D
【分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产生的后代性状比例为3:1。
【详解】A、任一小桶中D、d两种彩球的数量一定要相等,模拟配子D:d=1:1,A正确;
B、甲、乙小桶代表雌雄生殖器官,而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不同彩球随机组合的过程,模拟了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正确;
C、每次必须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匀,以避免彩球数量过少导致的偶然误差,C正确;
D、统计数量较少时,不一定符合DD:Dd:dd=1:2:1,所以统计40次,小球组合中DD、Dd、dd的数量不一定为10、20、10,D错误。
故选D。
5.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
B. 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3:1,符合分离定律
C. F1产生遗传因子组成YR的卵细胞和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D. F2出现9种基因型,4种表型的个体,表型比例约为9:3:3:1
【答案】C
【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黄色圆粒豌豆实验,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黄色圆粒豌豆YyRr,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能产生4种配子YR∶Yr∶yR∶yr=1∶1∶1∶1。
【详解】A、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即YR∶Yr∶yR∶yr=1∶1∶1∶1,A正确;
B、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3∶1,符合分离定律,说明圆粒和皱粒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正确;
C、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数量比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二者之间不成比例,C错误;
D、 F2出现9种基因型,4种表型的个体,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D正确。
故选C。
6.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 孟德尔发现的分离定律可以解释所有生物的遗传现象
C. 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通过设计自交实验进行了验证
D.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₁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答案】D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孟德尔所作的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也不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错误;
B、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如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连锁互换定律,B错误;
C、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通过设计测交实验进行了验证,C错误;
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D正确。
故选D。
7. 如图表示某细胞正在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有2个四分体
B. 有4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C. 1和2、1和3之间均可能发生互换现象
D. 减数分裂完成后,每个子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
【答案】A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A和B、C和D),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详解】A、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2个四分体,A正确;
B、此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B错误;
C、1和2是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错误;
D、减数分裂完成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每个子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8. 下列有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初级卵母细胞可含四条X染色体,初级精母细胞可含两条X染色体
B. 次级卵母细胞可含一条X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可含两条X染色体
C. 精子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变形,而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变形
D. 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数量不同
【答案】A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初级卵母细胞含两条X染色体,初级精母细胞含一条X染色体,A错误;
B、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可含一条X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可含两条X染色体,B正确;
C、精子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变形,而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变形,C正确;
D、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得到4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得到1个卵细胞,D正确。
故选A。
9. 已知X、Y为控制人类性别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女性为XX,男性为XY。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其他染色体组成正常)。XYY综合征患者有暴力倾向,有反社会行为,有人称多出的这条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下列关于XYY个体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参与受精的精子和卵细胞都异常
B. 参与受精的精子正常,卵细胞异常
C. 参与受精的精子异常,卵细胞正常
D. 一个卵细胞与两个精子结合造成的
【答案】C
【分析】1、减数分裂Ⅰ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互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两个子细胞,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2、减数分裂Ⅱ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详解】ABC、正常来说,精子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或一条Y染色体,而XYY个体细胞中有两条Y染色体,显然是精子异常,AB错误,C正确;
D、在受精作用过程中,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如果是一个卵细胞与两个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那么受精卵中其他染色体组成也是不正常的,D错误。
故选C。
10.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减数分裂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合子中染色体数目恢复
B. 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C.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D. 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多样性和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使其后代呈现多样性
【答案】B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受精作用的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详解】A、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A正确;
B、受精卵中的核内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中的DNA几乎全部来自于卵细胞,B错误;
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C正确;
D、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是多种多样的,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呈现多样性,D正确。
故选B。
11.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用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 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部为红眼,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
B. F1相互交配所得后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推测控制眼色基因可能在X染色体上
C. F1雌蝇与亲本白眼雄蝇杂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
D. 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蝇的杂交,通过眼睛颜色能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答案】D
【分析】摩尔根从培养的一群野生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将此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红眼果蝇雌雄交配,F2性别比为1:1;白眼只限于雄性中出现,占F2总数的1/4,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且果蝇的眼色遗传为伴性遗传;若用A和a表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则亲本白眼雄蝇(XaY)与红眼雌蝇(XAXA)杂交,F1全部为红眼果蝇(XAXa、XAY),雌、雄比例为1:1;F1中红眼果蝇(XAXa、XAY)自由交配,F2代(XAXA、XAXa、XAY、XaY)中白眼性状只在雄果蝇中出现,雌果蝇眼色全为红色。
【详解】A、白眼雄蝇(XaY)与红眼雌蝇(XAXA)杂交,F1全部为红眼果蝇(XAXa、XAY),雌、雄比例为1:1,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A正确;
B、F1中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代出现性状分离,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雌雄表型不同,推测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B正确;
C、F1中雌蝇(XAXa)与亲本白眼雄蝇(XaY)杂交,后代出现四种基因型(XAXa:XaXa:XAY:XaY=1:1:1:1),白眼果蝇中雌、雄比例1:1,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C正确;
D、若白眼雄蝇(XaY)与红眼雌蝇(XAXa)杂交,雌蝇和雄蝇红、白眼均各半,无法通过眼睛颜色能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性别都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B. 豌豆的体细胞内没有性染色体
C.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产生的配子中,含X的都是雌配子,含Y的都是雄配子
D. 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体细胞内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
【答案】B
【分析】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XY型性别决定的特点是雌性动物体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个体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XY,如哺乳动物、果蝇等。ZW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能产生2种类型的雌配子,含Z或含W性染色体的,且比例为1:1;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只能产生1种雄配子,即含Z性染色体的。
【详解】A、生物的性别不都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如蜜蜂的性别与所含染色体条数(染色体组数目)的多少有关,A错误;
B、豌豆是雌雄同花的植物,细胞内不含性染色体,B正确;
C、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产生的配子中,雌性动物体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个体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XY,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可能是雌配子,也可能是雄配子,但含有Y染色体的配子一定是雄配子,C错误;
D、ZW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是异型的,D错误。
故选B。
13. 鱼鳞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所致的皮肤疾病,该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某家庭中父亲和母亲都不患鱼鳞病,却生了一个患鱼鳞病的女儿,经过细胞学鉴定该女儿少了一条X染色体。若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人体内控制鱼鳞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
B. 该女儿细胞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她的母亲
C. 该女儿少一条染色体与父亲的异常精子有关
D. 该夫妇再生一个女孩患鱼鳞病的概率为1/2
【答案】D
【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鱼鳞病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且男患大于女患,则其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
B、鱼鳞病为伴X隐性遗传,父母表现正常,设控制鱼鳞病的基因为a,则父亲基因型为XAY,母亲基因型为XAX-,生了一条少了X染色体的患鱼鳞病的女儿,则女儿基因型为Xa,逆推母亲基因型为XAXa,该女儿细胞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她的母亲,B正确;
C、该女儿有一条Xa染色体,来自母亲,则该女儿少一条染色体与父亲的异常精子有关,C正确;
D、该夫妇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再生一个女孩基因型为XAXA或XAXa,患病概率为零,D错误。
故选D
14. 已知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侵染烟草叶片,且两者都由蛋白质和RNA组成,下图是探索HRV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RNA的操作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运用了对照原则,c是对照组
B. 实验过程中重组病毒的后代是HRV
C. 该实验只能说明HRV的遗传物质是RNA
D. c过程能说明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能力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信息可知,用TMV的蛋白质外壳、HRV的RNA和TMV的蛋白质外壳与HRV的RNA组成的重组病毒感染烟叶,用TMV的蛋白质外壳感染的烟叶没有出现病斑,其他两组烟叶上出现的病斑是HRV的病斑,结果说明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作用,HRV的RNA和TMV的蛋白质外壳与HRV的RNA组成的重组病毒有感染作用。
【详解】A、a组和b组分别由TMV和HRV直接侵染烟草叶片,属于对照组,c、d、e是实验组,A错误;
B、将TMV的蛋白质外壳和HRV的RNA进行重组,获得重组病毒,其后代是HRV,B正确;
C、该实验只设计用HRV的RNA和TMV的蛋白质外壳重组获得的病毒侵染烟草叶片的实验,因此,该实验只能证明HRV的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
D、c过程蛋白质外壳侵染烟草叶片,没有出现病斑,说明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能力,D正确。
故选A。
15. 科研人员利用从S2型大肠杆菌提取DNA,成功地转化了R3型大肠杆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设计思路是将S2型细菌每种物质分开实验,也可以用酶解法
B. 1、2、3号培养皿中只有R3型细菌
C. 4号培养皿中只出现S2型菌落
D. 4号培养皿中R3型细菌比S2型细菌多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根据组培养皿中有无S2型菌落,可判断S2型细菌的提取物中是否存在某种转化因子,将R3型细菌转化为S2型细菌。
【详解】A、该实验设计思路是将S2型细菌每种物质分开实验,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进而得出结论,实验中也可以用酶解法,A正确;
B、1、2、3号培养皿中只有R3型细菌,因为这三个培养皿中没有加入S2细菌的DNA,B正确;
C、4号培养皿中不只出现S2型菌落,其中还有R3型菌落,且大多是R3型菌落,C错误;
D、由于细菌转化的效率是很低的,因此,4号培养皿中R3型细菌比S2型细菌多,D正确。
故答案为:C。
16.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DNA病毒,其头部和尾部的外壳均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含有DNA。现用放射性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保温后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子代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全部来自于大肠杆菌
B. 实验结果是悬浮液中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
C. 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
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A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但由于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有少部分来自于亲代,A正确;
B、用放射性35S标记的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其在侵染过程中不能进入大肠杆菌,经保温后搅拌、离心,其分布于悬浮液中,所以悬浮液中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低,B错误;
C、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C错误;
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说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
17. 下图为某DNA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与G通过氢键相连
B. ①②③共同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A和B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
D. DNA分子的热稳定性与C—G碱基对的数量成正比
【答案】B
【分析】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脱氧核苷酸在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多核苷酸链。
【详解】A、①是碱基C,①与G通过氢键相连,A正确
B、③不属于图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磷酸基团,①②③不能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错误;
C、A和B两条链是DNA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C正确;
D、C和G之间有3个碱基,A和T之间有2个碱基,因此C和G含量越高,DNA分子越稳定,即DNA分子的热稳定性与C—G碱基对的数量成正比,D正确。
故选B。
18. 构建DNA模型的实验中,若要构建一个含100个碱基对且A=30的DNA片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代表氢键的连接物共200个
B. 需要代表碱基与脱氧核糖连接物共100个
C. 需要代表G碱基的塑料片20个
D. 需要代表磷酸和脱氧核糖的连接物共398个
【答案】D
【分析】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其中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
【详解】AC、在DNA双链中,A=T=30,C=G=(100×2-2×30)/2=70,需要代表G碱基的塑料片70个,其中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所以需要代表氢键的连接物共2×30+3×70=270个,AC错误;
BD、构建一个含1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共有200个脱氧核苷酸,需要碱基与脱氧核糖连接物200个,而DNA的一条链上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也需要连接,需要碱基与脱氧核糖连接物99个,所以需要代表碱基与脱氧核糖连接物共200+99×2=398个,B错误,D正确。
故选D。
19. 人体正常的肝细胞内,基因I和基因Ⅱ在1号染色体DNA上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I和基因Ⅱ可以是一对等位基因
B. 基因I和基因Ⅱ可以发生自由组合
C. 基因I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其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 人体的每个细胞中基因I和基因Ⅱ都处于活动状态
【答案】C
【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4、等位基因是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详解】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置上,而基因Ⅰ和基因Ⅱ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
B、基因I和基因Ⅱ是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发生自由组合,B错误;
C、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由脱氧核苷酸按一定序列聚合而成的,因此,基因Ⅰ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其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C正确;
D、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存在选择性,不一定在每个细胞都能表达,因此人体的每个细胞中基因Ⅰ和基因Ⅱ不一定会处于活动状态,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20. 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B. 复制时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利用四种脱氧核苷酸合成子链
C.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8
D.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4
【答案】C
【分析】1、DNA分子中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2个,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3个,因此G、C碱基对含量越高,DNA分子越稳定。
2、DNA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是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详解】A、DNA 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是半保留复制,A正确;
B、复制时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利用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B正确;
C、由题意知被32P标记的DNA单链是2条,含有31P的单链是2×8-2=14条,因此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C错误;
D、子代DNA分子中含32 P的DNA分子数是2个,含31 P 的分子数是8个,二者之比是1∶4,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 继格里菲思和艾弗里之后,1952年遗传学家赫尔希和他的助手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本实验利用了_________技术。35S和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________两种物质。
(2)获得分别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
(3)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两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若搅拌不充分,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_________(填“较低”或“较高”)。实验结果表明当充分搅拌以后,上清液中的³S和²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推测最可能是__________进入细菌,将各种性状遗传给子代噬菌体。
(4)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_______,否则细胞外32P放射性会增高。
(5)本实验得出了__________的结论。
【答案】(1)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蛋白质、DNA
(2)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3)较低 噬菌体的DNA
(4)细菌没有裂解,子代噬菌体没有释放出来
(5)DNA是遗传物质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物质的放射性。
【详解】(1)本实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35S和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2)噬菌体营寄生生活,先用分别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或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获得被32P或35S标记的噬菌体。
(3)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离,所以搅拌不充分时,被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部分仍吸附在大肠杆菌上,并随着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低,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没有裂解,子代噬菌体没有释放出来,否则上清液32P放射性会增高。
(4)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以证明细菌没有裂解,子代噬菌体没有释放出来。
(5)由于DNA进入到大肠杆菌体内,而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大肠杆菌,所以可得出本实验的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2. 某植物的株高受到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的控制,其株高有高茎、半矮茎和矮茎三种类型。当植株含有基因A,不含基因B时表现为半矮茎;当植株含有基因B,不含基因A时表现为高茎;其余均表现为矮茎。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中信息分析,矮茎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种。
(2)研究人员选择纯合的矮茎甲和矮茎乙植株杂交,F1表现为矮茎,F1自交,F2中矮茎:高茎:半矮茎=10:3:3。
①研究人员认为基因A、a和B、b的遗传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依据是_____。
②亲本矮茎甲和矮茎乙植株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
(3)若让第(2)问中的F1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_,其后代矮茎中的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
【答案】(1)5 (2)①. 遵循 F2中矮茎:高茎:半矮茎=10:3:3,是9:3:3:1的变式 ②. AABB×aabb
(3)高茎:半矮茎:矮茎=1:1:2 1/2
【分析】根据题意:当植株含有基因A,不含基因B时表现为半矮茎;当植株含有基因B,不含基因A时表现为高茎;其余均表现为矮茎,所以半矮茎为A_bb,高茎为aaB_,矮茎为A_B_、aabb。
【详解】(1)根据题意:矮茎为A_B_、aabb,矮茎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aabb。
(2)纯合的矮茎甲和矮茎乙植株杂交,F1表现为矮茎,F1自交,F2中矮茎:高茎:半矮茎=10:3:3,是9:3:3:1的变式,所以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F1基因型为AaBb,亲本为纯合的矮茎甲和矮茎乙植株杂交,所以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
(3)若让第(2)问中的F1测交,即AaBb×aabb,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高茎(aaBb):半矮茎(Aabb):矮茎(AaBb+aabb)=1:1:2,其后代矮茎中(AaBb+aabb)的杂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1/2。
23. 下图为某生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基因型为MMNn),请据图回答。
(1)图中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图,核DNA数:染色体数=1:1的细胞有__________图。
(2)染色体是真核细胞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若用显微镜观察到图中细胞所示的染色体,需用_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染色。
(3)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生在_________图所示的细胞中;高等动物睾丸中可发生_________图所示细胞分裂过程。
(4)若D图表示雌性动物细胞分裂某时期图,则该图表示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该雌性动物经过细胞分裂形成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答案】(1)D A、D
(2)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3)B A、B、C、D
(4)极体 Mn
【分析】根据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及细胞分裂图像的鉴别方法可判断出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为有丝分裂中期;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
(1)根据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及细胞分裂图像的鉴别方法可判断出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为有丝分裂中期;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始终都有,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则无同源染色体,即D图符合题意;A、D图示的细胞中无染色单体,其核DNA数∶染色体数=1∶1。
(2)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时,要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等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3)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进行自由组合,B图符合题意,睾丸内的精原细胞增殖时,进行有丝分裂,形成精细胞时进行减数分裂,因此A、B、C、D图均符合题意。
(4)由题干要求知D图(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表示的细胞名称为极体;由该雌性动物的基因型MMNn并结合极体MMNN,可知形成卵细胞的基因型为Mn。
24. 如图为甲病(A-a)和乙病(D-d)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_______________病(遗传病的类型,写出在什么染色体上和显隐性)
(2)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___。
(3)仅考虑甲乙两病基因,Ⅲ10是纯合体概率是_______。
(4)另外检查发现Ⅱ7和Ⅲ13又都是患有红绿色盲(B-b),已知Ⅱ7和Ⅱ8生育孩子同时患乙病和色盲的概率为10%,若仅考虑性染色体上的乙病基因和色盲基因,下面能正确表示Ⅱ8的图是______。
【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aaXDY II8
(3)1/4 (4)D
【分析】由于9号个体是女性正常,而其父母都是甲病患者,所以甲病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另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12号女性不患乙病,但7号父亲却患乙病,所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
(1)由于9号个体是女性正常,而其父母都是甲病患者,所以甲病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另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12号女性不患乙病,但7号父亲却患乙病,所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2)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图示,6号正常,所以基因型为aaXDY;13号患乙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只能来源于8号个体。
(3)仅考虑甲乙两病基因,则3号的基因型为AaXDY,4号的基因型为AaXDXd或AaXDXD,所以Ⅲ10是纯合体的概率是1/3×3/4=1/4。
(4)由于乙病和色盲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又已知Ⅱ7和Ⅱ8生育乙病色盲都患的概率为10%,说明乙病和色盲基因连锁,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且Bd连锁,bD连锁,D正确。
故选D。
25. 某种蝴蝶(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野生型蝴蝶有长口器和短口器两种类型。蝴蝶的长口器(R)对短口器(r)为显性,且R、r仅位于Z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以下均不考虑互换与基因突变等特殊情况)
(1)若要通过一次交配产生的子代性状来判断性别,请写出可选择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杂交组合只写出基因型即可)
(2)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一种特殊长口器蝴蝶雄性品系(Z/Z),其中一条Z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s,已知当s基因纯合(ZsZs,ZsW)时导致胚胎死亡。为确定长口器蝴蝶雄性品系(ZRZr)中致死基因s位于哪条Z染色体上,研究人员让该蝴蝶品系与短口器雌性个体交配,发现子代蝴蝶表型为雄性长口器:雄性短口器:雌性长口器=1:1:1。由此可以判断致死基因s位于____(填“ZR”或“Zr”)染色体上。
(3)利用上一小题得到的子代雄性短口器蝴蝶与另一野生型雌性长口器蝴蝶杂交,后代中出现短口器蝴蝶的概率为___________;若后代出现一只成活的性染色体为ZZW的长口器蝴蝶,从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蝴蝶的紫翅(M)对黄翅(m)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用两种纯合的野生型蝴蝶进行杂交得到F1,F1雌雄交配得到F2,F2出现4种表型,且比例为紫翅长口器:紫翅短口器:黄翅长口器:黄翅短口器=5:3:3:1,科研人员寻找原因,发现是有一种雌配子不育,则该不育雌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
【答案】(1)ZrZr和ZRW
(2)Zr (3)1/3 长口器雌性蝴蝶在减数分裂Ⅰ时,Z染色体和W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形成了ZRW类型的雌配子
(4)MZR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1)选择基因型为ZrZr和ZRW的亲本,子代为ZRZr、ZrW,若子代表型为长口器,则为雄性;若子代为短口器,则为雌性。
(2)若致死基因在ZR上,长口器蝴蝶雄性品系为ZRsZr,与短口器雌性个体ZrW交配,子代ZRsZr(雄性长口器):ZRsW(致死):ZrZr(雄性短口器):ZrW(雌性短口器)=1:0:1:1,与题干子代蝴蝶表型为雄性长口器:雄性短口器:雌性长口器=1:1:1不一致;若致死基因在Zr上,长口器蝴蝶雄性品系为ZRZrs与短口器雌性个体ZrW交配,子代ZRZr(雄性长口器):ZRW(雌性长口器):ZrsZr(雄性短口器):ZrsW(致死)=1:1:1:0,与题干子代蝴蝶表型为雄性长口器:雄性短口器:雌性长口器=1:1:1一致,故致死基因s位于Zr染色体上。
(3)子代ZrsCr(雄性短口器)与ZRW(雌性长口器)杂交,后代为ZRZrs(雄性长口器):ZrsW(致死):ZRZr(雄性长口器):ZrW(雌性短口器)=1:0:1:1,由此算出雌性短口器蝴蝶占1/3。性染色体为ZZW的长口器蝴蝶的基因型是ZRZ-W,从亲本形成配子过程分析,ZR和W应同时来自母本,故原因是亲本雌性蝴蝶在减数分裂Ⅰ时ZR和W染色体未分离,进入同一生殖细胞中,形成了ZRW的雌配子,并和隐性雄配子受精后发育而成。
(4)蝴蝶的紫翅(M)对黄翅(m)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蝴蝶的长口器(R)对短口器(r)为显性,且R、r仅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两对不同的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种纯合的野生型蝴蝶进行杂交得F1,F1相互交配得F2,若F2出现4种表型,故F1基因型为MmZRZr×MmZRW,其正常后代紫翅长口器:紫翅短口器:黄翅长口器:黄翅短口器=9:3:3:1,现为5:3:3:1,当雌配子为MZR配子不育时,比例符合,因此可推断该结果出现的原因是母本的含MZR基因的雌配子不育。
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联考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联考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深圳市四校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四校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