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微专题 土壤专题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微专题  土壤专题课件第1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微专题  土壤专题课件第2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微专题  土壤专题课件第3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微专题  土壤专题课件第4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微专题  土壤专题课件第5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微专题  土壤专题课件第6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微专题  土壤专题课件第7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微专题  土壤专题课件第8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微专题 土壤专题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微专题 土壤专题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备考建议,知识框架,土壤专题,土壤专题高考高频考点,浙南第27题3,土壤的概念与组成,典题精练,土壤的形成过程,⑥土壤与人类活动,劣地改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素养目标】区域认知: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认识不同土壤类型的主要分布区及自然环境特点。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说明组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土壤的形成中各地理要素的作用。地理实践力: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认识土壤剖面的组成。
    通过对课标及考情的分析,建议如下:
    备考方略:1.高考这部分内容考察是对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土壤和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实践应用,考生备考时需掌握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土壤和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等的基本原理,特别要关注重点区域,如西北河西走廊地区、西北内蒙古地区、黄土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地区、西北祁连山地区等地区的区域地理知识的积累 。2.学会将地理原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包括:1.土壤的组成;2.观察土壤(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3.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4.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27.(10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坑是石灰岩分布区由于地下溶洞扩大后,受重力影响顶部岩石遭到破坏而形成 的四周岩壁陡峭,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 100 米的漏斗样地形。天坑分布区土壤贫瘠。图 1 为湖 北省已发现天坑分布示意图。(3)分析湖北天坑分布区土壤肥力较低的原因。(5 分)
    地形起伏大,风化物迁移率高,土层较薄;(1 分)且石灰岩风化速度慢,土层较薄;(1 分)地形崎岖,流水侵蚀严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1 分)岩石多裂隙,(1 分)地表水易渗漏,土壤水分条件差。(1 分)
    【新教材】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养分、空气、水分、温度等营养条件。
    土壤中水分和空气此消彼长:水分不足时,植物会凋萎;水分过多,空气受到排挤,土壤温度下降,造成土壤缺氧,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肥力取决于土壤中养分、空气、水分、温度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其中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埃尔埃希多地区(如右图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小于300 mm。随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使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4分)
    ①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坡度大,地表物质的迁移速度快,土层薄;②年降水量小,夏季受高压控制,炎热干燥,蒸发量大,土壤水分差;③冬季处于西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气温较高,全年气候干旱,土壤水分差;④植被为荒漠,提供有机质少,土地贫瘠。
    土壤肥力(厚度)影响因素
    土壤肥力还有水分、空气、温度、厚度等因素
    土壤的“骨架”——矿物质形成于母质岩石及其风化壳,而有机质来源于生物体,同时土壤 的形成还受地下水、河流、降水、气温等地理因素的影响,其形成过程 可以概括如下:
    土壤形成过程即:有机质的积累过程,矿物养分的富集过程。
    3、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①成土母质 岩石的风化产物,称为成土母质,它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成土母质是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土壤粗细状况)和化学成分
    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
    2、(2021年浙江7月卷)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图一为非洲部分区域略图﹐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大部分矿产品通过海运出口。图二为图一中①河附近两测站年内降水分配图。
    (2)图中甲、乙、丙三地土壤厚度逐渐增加,简析其成因。
    (2)由甲至丙,降水量增加,气候更加湿润;植被生产力增加,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增强。
    (2021年浙江1月卷)右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 3、4 题。
    4.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
    4.A:热带雨林自然植被茂密,土壤肥力较低,因此自然植被茂密不是影响陡坡、缓坡土壤肥力差异的主要因素,A错误。据图分析,在陡坡上,水流速度快,侵蚀强,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有机质、矿物养分难以保留,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缓坡水流速度慢,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慢,有机质、矿物养分积累多,土壤肥力一般较高,B正确。C:温度高,生物残体分解快,陡坡和缓坡温度差异不大,C错误。D:陡坡矿物养分流失快,缓坡矿物养分流失慢,D错误。故选B。
    3、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
    常见地形对土壤的影响
    ★山谷:河流发育,下渗多,土层厚,有机质较丰富,土壤肥沃。
    ★多山地、山脊:坡度较大,地表物质的迁移速度快,土层薄。
    ★迎风坡:降水多,下渗,土层厚,土质粘重,含水量大,北方肥沃,南方贫瘠。
    ★山前冲积扇:矿物养分含量高,土层厚,水气组合较好,土壤肥沃。
    (2021年全国1卷)44.[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10分)2008年,新疆吉木乃县对拉斯特河谷近900公顷草原进行封育保护,如今这里林草茂盛,2020年春季,当地政府为防止封育区林草自燃,选择在青草萌发之前的1个月,投放1600头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进行生物防火(图7)。
    说明采用放牛方式进行生物防火对拉斯特河谷封育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吃草对草生物的影响:①吃掉易燃的枯草和落叶,有效避免火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②有利于青草萌发和生长
    ③牛粪对土壤的影响:直接归还自然,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牛吃掉易燃的枯草和落叶,有效避免火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有利于青草萌发和生长;牛粪直接归还自然,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
    (1)表层有机质含量:草原>森林>荒漠。
    (2)草类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茎叶和底下根系,提供了相当数量腐殖化的有机质。(3)森林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植物组织内,每年的残落物归还量并不是很大。
    影响土壤的发育的最活跃的因素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2020年全国2卷)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3~5题。
    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图2)。打沟主要是为了A.灌溉 B.排水C.防虫害D.通风
    土壤的功能、利用和保护
    【3题详解】种植单季稻稻田长期浸水,而小麦怕涝,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田地中打沟是为了排水,使土壤干湿适宜,创造高产土壤条件,B正确。巢湖平原雨季较长,播种小麦前稻田水分充足,水分充足,打沟不是为了灌溉,A错误。在田地中打沟起不到防虫害的作用,C错误。巢湖平原地形平坦,越冬作物小麦不需要特别通风,D错误。故选B。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面性:①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 ②人类遣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土壤问题---环境问题
    (2019·全国Ⅲ卷)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闲茬时,浇大水以水排盐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在距今12600年的晚更新世以来部分适宜气候时期内,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东北平原上及其周边的一些低山、丘陵分布大量黑土,是“世界四大黑土分布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形成1cm的厚度需要300年以上的时间,十分漫长,但从晚清开始的各种大规模开垦及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使得黑土的退化日趋严重。经过长期的摸索,科学家在吉林梨树县试验发现,“免耕法”可以有效地保护黑土,位于耕作层以下较为紧实的土层“犁底层”会逐渐消失。下面图a示意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分布情况,图b示意传统耕作和“免耕法”对土壤的影响对比情况。
    图a 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分布情况
    (1)“免耕法”即不翻动或少翻动表层土壤,并全年在土壤表层留下可用来覆盖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对比传统耕作方式,简析“免耕法”对土壤的保护作用。(5分)
    图b 传统耕作(左)和“免耕法”(右)对土壤的影响对比情况
    腐烂后提高土壤肥力(1分);减少风蚀、水蚀对土壤的危害(1分);减少水分蒸发(1分);减少化肥使用,减少土地污染(1分);减少土壤的翻动,保护土壤原本结构(1分);对蚯蚓等土壤生物也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增加土壤的透水透气性(1分)。(6点中答对4点即给4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3分)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在距今12600年的晚更新世以来部分适宜气候时期内,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东北平原上及其周边的一些低山、丘陵分布大量黑土,是“世界四大黑土分布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形成1cm的厚度需要300年以上的时间,十分漫长,但从晚清开始的各种大规模开垦及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使得黑土的退化日趋严重。经过长期的摸索,科学家在吉林梨树县试验发现,“免耕法”可以有效地保护黑土,位于耕作层以下较为紧实的土层“犁底层”会逐渐消失。下面图a示意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分布情况,图b示意传统耕作和“免耕法”对土壤的影响对比情况。
    (4)除“免耕法”,提出该地农耕区可以恢复土壤肥力的方法。(4分)
    粮食作物和豆科作物轮作(1分)、施家畜粪便等有机肥(1分)、合理施用适量的化学肥料(1分)、休耕(1分)等。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微专题:气象气候: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微专题:气象气候,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上界,短波辐射,长波辐射,逆温过程,正常的气温垂直分布,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大气热力环流形成过程,风的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微专题 土壤专题: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微专题 土壤专题,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备考建议,知识框架,土壤专题,土壤专题高考高频考点,浙南第27题3,土壤的概念与组成,典题精练,土壤的形成过程,⑥土壤与人类活动,劣地改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微专题12 环境整治课件:

    这是一份2023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微专题12 环境整治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A,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