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13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和微专题湿地、盐碱地、生态文明(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13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和微专题湿地、盐碱地、生态文明(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第1页
    专题13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和微专题湿地、盐碱地、生态文明(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第2页
    专题13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和微专题湿地、盐碱地、生态文明(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第3页
    专题13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和微专题湿地、盐碱地、生态文明(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第4页
    专题13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和微专题湿地、盐碱地、生态文明(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第5页
    专题13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和微专题湿地、盐碱地、生态文明(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第6页
    专题13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和微专题湿地、盐碱地、生态文明(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第7页
    专题13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和微专题湿地、盐碱地、生态文明(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3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和微专题湿地、盐碱地、生态文明(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3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和微专题湿地、盐碱地、生态文明(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频考点·以考定法,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源头控制,核心素养·微专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网络·思维脑图构建知识体系,强化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程度
    专情分析·解密高考分析考点高考命题情况,解析高考中对考点的考查及预测方向
    高频考点·以考定法针对高考题进行真题详细分析,同时穿插知识点的讲解
    核心素养·微专题考点细化,逐一突破,以微见全
    考点一:环境污染【高考解密】【技巧解密】【考向预测】
    考点二:生态保护【高考解密】【技巧解密】【考向预测】
    考点三:全球气候变化【高考解密】【技巧解密】【考向预测】
    【命题点 环境污染·典例01】(2021·北京卷)图为洱海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洱海流域面积约2565平方千米,2017年居住人口86万。该地农业生产涵盖种植、养殖和水产捕捞等,工业生产包括食品加工等,旅游业发展迅速。(1)说明洱海流域特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
    【真题解析】流域较封闭,河流数量多,人口密度大、居民点多,生产部门多,生产和生活污水汇入河湖,易造成污染。
    【命题点 环境污染·典例01】(2021·北京卷)图为洱海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洱海流域面积约2565平方千米,2017年居住人口86万。该地农业生产涵盖种植、养殖和水产捕捞等,工业生产包括食品加工等,旅游业发展迅速。(2)概述老何经历的三次改变所对应的洱海污染治理成效。
    【真题解析】第一次:减少了汽柴油污染。第二次:减少了鱼塘养殖等农业生产污染。第三次:减少了旅游活动污染。
    【命题点 环境污染·典例01】(2021·北京卷)图为洱海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洱海流域面积约2565平方千米,2017年居住人口86万。该地农业生产涵盖种植、养殖和水产捕捞等,工业生产包括食品加工等,旅游业发展迅速。(3)阐述洱海生态廊道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真题解析】生态效益: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经济效益:发展旅游观光业,带动相关产业。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环保意识,增加休闲空间。
    1.资源安全问题定义:如果因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资源短缺超过某个限度,就会发生资源安全问题。②表现:从发展的角度看,资源需求增长过快或资源供给能力降低过多,都可能导致资源安全问题。③危害: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1.环境安全问题①表现:
    1.环境安全问题②类型: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①环境安全的影响途径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②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措施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③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具体措施
    合理有效的应对环境安全问题,不但能够化解危机,还可以增强社会响应能力,降低甚至消除此类环境安全风险。
    3.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①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突发环境事件一般发生在局地或区域,强度和规模有限或能够得到及时应对,不至于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少数特别重大的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巨大,如果应对不得当或不及时,可能通过以下途径触发经济和社会危机,威胁国家安全
    4.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①产生原因:
    4.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②对国家安全影响:
    通常情况下,通过自然过程跨国传输的污染物浓度一般在安全范围内,不至于对输入国造成严重的威胁
    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高浓度的污染物跨国传输,威胁输入国的环境安全
    跨境环境污染物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对双方的国家安全均造成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废弃物跨国转移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方式导致的污染物跨国转移问题也日渐增多
    以某种跨境转移方式输入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污染物,可能对输入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污染物跨国转移的影响国家安全
    4.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②应对措施:
    4.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③我国措施: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发展权和环保权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违法成本
    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法律制度
    开展绿色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
    提高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
    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门槛,严禁高污染和低技术的产业引入
    【考向01-通过“跨境污染国际问题”考查“环境安全的影响”】(2023·辽宁抚顺·校考模拟预测)2019年,部分被临时存放在科伦坡港的“洋垃圾”散发出恶臭。海关抽检后发现,这批中报进口项为旧床垫的“洋垃圾”没有经过最基础的分拣,其中含有大量生活废塑料、生物废料等,均为斯里兰卡法律严令禁止进口的物品。斯里兰卡政府向英国政府提出严正交涉,要求退回所有“洋垃圾”。截止到2022年3月,斯里兰卡海关将最后一批装有各种固体废弃物的集装箱装船退回英国。若“洋垃圾”不被退回,对斯里兰卡水环境的影响可能是(   )A.水体总量减少B.水生生物增多C.水体污染加剧D.地下水位下降
    【题型解析】水体总量减少是因为气候变干导致,不是因为进口“洋垃圾",排除A;“洋垃圾"会加剧当地水体污染,导致水生生物减少,排除B,C正确;对水体总量和地下水位影响不大,排除D。故选C。
    【考向01-通过“跨境污染国际问题”考查“环境安全的影响”】(2023·辽宁抚顺·校考模拟预测)2019年,部分被临时存放在科伦坡港的“洋垃圾”散发出恶臭。海关抽检后发现,这批中报进口项为旧床垫的“洋垃圾”没有经过最基础的分拣,其中含有大量生活废塑料、生物废料等,均为斯里兰卡法律严令禁止进口的物品。斯里兰卡政府向英国政府提出严正交涉,要求退回所有“洋垃圾”。截止到2022年3月,斯里兰卡海关将最后一批装有各种固体废弃物的集装箱装船退回英国。近年来,很多发展中国家禁止或者减少“洋垃圾”的进口,在新形势下,以“洋垃圾”为基础发展的相关产业应该(   )A.扩大产业的规模B.提高资源利用率C.增加工人的数量D.加大宣传的力度
    【题型解析】减少“洋垃圾"进口意味着该行业规模将会缩小,排除A;在“洋垃圾"禁止或减少进口的新形势下,应加大产品研发和增加新工艺,新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提升管理水平、人员培训等。B项正确。减少“洋垃圾"进口意味着该行业规模将会缩小,产业工人需求量减少,排除C;该行业利润低,不应投入资金进行大力宣传,排除D。故选B。
    【命题点 生态保护·典例01】(2021·海南卷)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读图,在野外追踪海南长臂痕的活动轨迹,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 )A.1月,海拔1000米以下 B.4月,海拔1000米以上C.7月,海拔1000米以下 D.10月,海拔1000米以上
    【真题解析】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10月~次年3月为旱季,4~9月为雨季;1月为旱季,海南长臂猿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A错误;7月为雨季,海南长臂猿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区域,C正确;4月和10月为旱季和雨季交换的季节,其活动轨迹不易追踪,BD错误。故选C。
    【命题点 生态保护·典例01】(2021·海南卷)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读图,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A.天敌多,食物少 B.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C.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 D.热带季雨林面积不断减少
    【真题解析】建立了霸王岭自然保护区,长臂猿食物增多,A错误;自然保护区中有山脊、道路等将其栖息地分割,使得猿群分布比较分散,成为影响其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B正确;无法明确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当地的病虫害是否增多,C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热带季雨林面积增大,D错误。故选B。
    【命题点 生态保护·典例01】(2021·海南卷)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读图,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措施是( )A.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B.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C.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D.发展基因技术,优化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
    【真题解析】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扩大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进而扩大其生存空间,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A正确;加强巡山会打扰其生存环境,人工驯化不利于野生习性的保护,B错误;加快道路建设,使栖息地更加破碎,不利于保护海南长臂猿,C错误;基因技术应主要针对濒临灭绝的生物种类,近些年海南长臂猿数量有所增加,不需要采用基因技术,D错误。故选A。
    1.生态退化②影响:导致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逐步下降。
    1.生态退化③危害与防范:
    为避免或减缓生态退化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需要根据各区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件、受人类影响与破坏程度的差异。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
    生态退化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2.生态退化的应对措施①实施生态修复: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工程治理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很多国家治理生态退化的主要方式。
    2.生态退化的应对措施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2.生态退化的应对措施②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3.我国主要生态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考向01-通过“区域生态保护案例”考查“生态保护的过程与重要性”】(2017·江西南昌·统考二模)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形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B.山体坡度大,涵养水源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C.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
    【题型解析】该地需要人工修复,说明其自然恢复能力差,自然恢复能力差的原因是山体为废弃石灰岩矿山,坡度大、土层薄,涵养水源能力差。B正确。岩崩、台风和旅游不是人工修复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考向01-通过“区域生态保护案例”考查“生态保护的过程与重要性”】(2017·江西南昌·统考二模)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形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其主要目的是(   )A.便于汇集雨水B.降低爬山难度C.增加耕地面积D.提高地面美观度
    【题型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山是废弃石灰岩矿山,山体坡度大、土层薄,涵养水源能力差,退台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汇集雨水,提高绿化成活率,A正确。削坡退台的设置是为了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不是为了方便爬山、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地面美观度。BCD错误。故选A。
    【考向01-通过“区域生态保护案例”考查“生态保护的过程与重要性”】(2017·江西南昌·统考二模)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形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的特点有(   )A.耐涝、耐贫瘠B.耐涝、耐盐碱C.耐旱、耐贫瘠D.耐旱、耐盐碱
    【题型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山是废弃石灰岩矿山,山体坡度大、土层薄,涵养水源能力差,肥力差,因此,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应具有耐旱、耐贫瘠的特点。C正确。山坡排水迅速不易出现洪涝和盐碱。ABD错误。故选C。
    【命题点 全球气候变化·典例01】(2022·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泥炭地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下图示意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a和b)。(假定:a模式产出的“畜产品”恰好可满足该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产品”与a模式中的等量,但从非泥炭地牧场中获取。) (1)计算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仅写出计算结果)。
    【真题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a牧场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16.7+32.7+2.7=52.1,b香蒲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23.8+7.9+11.1+2.6-9.1=36.3,两种模式生存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为52.1-36.3=15.8。
    【命题点 全球气候变化·典例01】(2022·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泥炭地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下图示意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a和b)。(假定:a模式产出的“畜产品”恰好可满足该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产品”与a模式中的等量,但从非泥炭地牧场中获取。) (2)我国三江平原某湿地保护区周边的大面积耕地曾经是泥炭沼泽,目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结合图文资料,论述该地区在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真题解析】从碳排放与环境安全、湿地与生态安全、湿地与水资源安全、耕地与粮食安全等方面作答。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亦可。
    1.气候变化①定义: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离差值越大,表明气候变化的幅度越大,气候状态越不稳定。②规律:气候变化反应的是不同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气候变暖或变冷属于气候变化的正常表现。
    2.全球碳循环①含义: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②意义: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③打破: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碳循环过程。使得全球碳平衡被打破。
    3.全球变暖的影响①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全球变暖的影响②具体影响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3.全球变暖的影响②具体影响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3.全球变暖的影响②具体影响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3.全球变暖的影响②具体影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全球变暖的影响②具体影响对工业的影响
    3.全球变暖的影响②具体影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4.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①减缓措施
    减少碳排放(减排),如降低能耗、使用清洁能源、改善产业结构、征收碳税、倡导节约消费等;增加碳汇(增汇,即吸收碳排放),如减少森林破坏、植树造林、将二氧化碳封存到地下或海洋等。
    4.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②适应措施
    提高适应能力,如采取预防措、改变作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灌溉措施、建设抗御水旱灾害的水利工程、开展灾害保险业务、改种高热量资源需求的作物类型或品种等。
    4.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③国际合作
    【考向01-通过“碳循环”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023·全国·模拟预测)随着人们对碳减排、碳达峰与碳中和问题的日益关注,山地生态系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储存在全球变化中备受关注。某研究小组对祁连山部分区域山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下图1示意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研究区域地理位置,图2示意1985~2018年该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储存变化状况。该研究区域碳储存最大的年份为(   )A.1990年B.2010年C.2015年D.2018年
    【题型解析】由图可知,累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储存数据,计算出2015年为碳储存最大的年份,C正确,ABD 错误。故选C。
    【考向01-通过“碳循环”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023·全国·模拟预测)随着人们对碳减排、碳达峰与碳中和问题的日益关注,山地生态系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储存在全球变化中备受关注。某研究小组对祁连山部分区域山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下图1示意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研究区域地理位置,图2示意1985~2018年该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储存变化状况。调查发现,草地是该区域碳储存的主体,主要得益于其(   )A.固碳效应最强B.面积大C.土壤含水量高D.高差
    【题型解析】研究区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以草地为主,草地面积大使其成为该区域碳储存的主体,B正确;林地碳储存能力强、固碳效应强,A错误;区域降水少,土壤含水量低,C错误;高差大小对碳储存无关,D错误。故选B。
    【考向01-通过“碳循环”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023·全国·模拟预测)随着人们对碳减排、碳达峰与碳中和问题的日益关注,山地生态系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储存在全球变化中备受关注。某研究小组对祁连山部分区域山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下图1示意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研究区域地理位置,图2示意1985~2018年该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储存变化状况。导致1985~2018年该研究区域裸地的碳储存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不断转化为林地、草地B.固碳存储效率降低C.不断转化为耕地、湿地D.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题型解析】由图可知,1985~2018年研究区域裸地的碳储存呈降低趋势,这主要与该区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生态修复工程,使得裸地不断转化为林地、草地,导致裸地面积减少,A正确,CD错误;同一种土地类型,固碳存储效率一样,B错误。故选A。
    微专题一:湿地【高考解密】 命题点 湿地保护【技巧解密】【考向预测】
    微专题三:生态文明【高考解密】 命题点 生态文明建设【技巧解密】【考向预测】
    微专题二:盐碱化【高考解密】 命题点 盐碱地治理【技巧解密】【考向预测】
    【命题点 湿地·典例01】(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个重要的固碳举措。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植物多样性增加对湖泊湿地固碳作用的影响是(   )A.土壤碳含量降低B.根系吸碳量减少C.碳净排放量降低D.微生物活性减弱
    【真题解析】植物多样性增加将增强光合作用,植物碳库的碳含量增加,土壤碳含量升高,A错误;根系可吸收水、有机质、无机盐,不能吸收碳,呼吸作用可能排出碳,B错误;植物多样性增加,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碳净排放量降低,C正确;植物多样性增加,促进微生物活性增强,D错误。故选C。
    题干分析:根据湿地的功能结合图中碳循环示意图进行综合判断。
    【命题点 湿地·典例01】(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个重要的固碳举措。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   )A.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B.放生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
    【真题解析】湖滨植物有净化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释氧吸碳等作用,减少湖滨植物不利于湖泊湿地生态修复,A错误;外来生物往往因缺少天敌,可能疯狂生长,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B错误;降低湖面水位,水体减少,水体的生态功能降低,不利于湖泊湿地生态修复,C错误;借鉴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把浅的湿地淤泥挖掘堆放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建设生态缓冲岛,使湿地容量增大,水体增多,同时形成水生陆生植被,湿地生态系统更加复杂和稳定,从而起到有效的生态修复作用,D正确。故选D。
    1.湿地的开发与保护①基本情况湿地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分类:天然湿地:湖泊、沼泽、滩涂、河流、泥炭地、珊瑚礁、湿草甸、红树林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池塘等
    1.湿地的开发与保护②形成原因来水多的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地下水源补给;上游来水量大(河网密布,径流丰富,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洪水泛滥);植被丰富,涵养水源能力强,水源丰富去水少的原因:纬度/海拔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永久性冻土广布,阻碍地表水的下渗季节性冻土夏季融化,使土壤水分增多,冬季水分结冰,形成隔水层,阻碍地表水的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入海口处,海水顶托,排水不畅;
    1.湿地的开发与保护②形成原因我国不同地区湿地形成的原因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成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1.湿地的开发与保护③湿地的功能(效益):
    1.湿地的开发与保护④湿地破坏的一般性原因: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堆积,充满湖泊、沼泽;全球变暖,气候暖干,蒸发加剧人为原因:引水灌溉、河流的改向,导致水量减少;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破坏地表植被,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任意排污,导致水体污染,富营养化不合理工程建设;乱捕滥猎,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气候趋于干旱,小气候变差
    湿地面积减少,改变地表状况
    水量减少,水质变差;调解径流的作用减弱,水旱灾害频发。
    土壤肥力下降(沼泽)。
    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覆盖率减少、其他生物栖息地减少)
    1.湿地的开发与保护⑤湿地破坏的一般性影响:
    1.湿地的开发与保护⑥湿地保护的一般性措施:通过还湖、还泽、还滩及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和重建受损湿地;上游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湿地管理和环境立法,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适度进行生态移民防止水污染与过度用水发展生态养殖,开展旅游观光。
    【考向01-通过“湿地的形成与发展”考查“湿地的过程与影响”】赫尔曼德河发源于兴都库什山脉中部,河流下游汇入哈蒙—赫尔曼德湖、哈蒙—普扎克湖、哈蒙—萨巴里湖,形成了罕见的内陆淡水湖群,合称为哈蒙湿地,连接哈蒙湿地与盐沼的甲河为季节性河流。20世纪90年代哈蒙湿地开始萎缩。左图为哈蒙湿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赫尔曼德河源头逐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示意图。哈蒙湿地成为罕见的内陆淡水湖群的原因是(   )A.多河入湖B.气候湿润C.蒸发旺盛D.甲河排盐
    【题型解析】春季降水多,积雪融化多,使哈蒙湿地水域面积扩大,让三个湖泊连成一片, 成为一个连片的湿地,水位升高,湖水沿着甲河流向盐沼,排出湖泊的盐分,因此哈蒙湿地的盐度降低,形成内陆淡水湖,D正确。多河入湖会带来大量的盐分,不会排出盐分,A错误。由图可知,该地月最大降水量70多毫米,月降水量在30毫米以下的有8个月,降水稀少,气候干旱,B错误。蒸发旺盛,更容易形成咸水湖,C错误。故选D。
    【考向01-通过“湿地的形成与发展”考查“湿地的过程与影响”】赫尔曼德河发源于兴都库什山脉中部,河流下游汇入哈蒙—赫尔曼德湖、哈蒙—普扎克湖、哈蒙—萨巴里湖,形成了罕见的内陆淡水湖群,合称为哈蒙湿地,连接哈蒙湿地与盐沼的甲河为季节性河流。20世纪90年代哈蒙湿地开始萎缩。左图为哈蒙湿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赫尔曼德河源头逐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示意图。哈蒙湿地水域面积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题型解析】冬季降雪量较大,春季气温回升,有积雪融水汇入湿地,三个湖泊连成一片, 成为一个连片的湿地;春季降水量较多,为湿地提供较丰富的雨水补给;春季气温较低,蒸发量相对较小。故选A。
    【考向01-通过“湿地的形成与发展”考查“湿地的过程与影响”】赫尔曼德河发源于兴都库什山脉中部,河流下游汇入哈蒙—赫尔曼德湖、哈蒙—普扎克湖、哈蒙—萨巴里湖,形成了罕见的内陆淡水湖群,合称为哈蒙湿地,连接哈蒙湿地与盐沼的甲河为季节性河流。20世纪90年代哈蒙湿地开始萎缩。左图为哈蒙湿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赫尔曼德河源头逐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示意图。甲河的流向描述准确的是(   )A.注入哈蒙—赫尔曼德湖B.注入盐沼C.雨季入湖旱季入沼D.雨季入沼旱季入湖
    【题型解析】春季时哈蒙湿地水域面积增大,三个湖泊连成一片,湖泊水位上涨,湖水顺着甲河流向盐沼,而夏季时积雪融水消失,哈蒙湿地面积减少,甲河流会出现断流,故选B。
    【考向01-通过“湿地的形成与发展”考查“湿地的过程与影响”】赫尔曼德河发源于兴都库什山脉中部,河流下游汇入哈蒙—赫尔曼德湖、哈蒙—普扎克湖、哈蒙—萨巴里湖,形成了罕见的内陆淡水湖群,合称为哈蒙湿地,连接哈蒙湿地与盐沼的甲河为季节性河流。20世纪90年代哈蒙湿地开始萎缩。左图为哈蒙湿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赫尔曼德河源头逐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示意图。哈蒙湿地的萎缩可能导致(   )A.赫尔曼德河流量锐减、季节变化增大B.湖泊转变为咸水湖群C.甲河流程增加、含沙量变大D.盐沼面积扩张
    【题型解析】哈蒙湿地萎缩,导致甲河常年断流,甲河流程减少、含沙量变大,湖泊失去外泄通道逐渐转化为咸水湖。哈蒙湿地的萎缩不会对赫尔曼德河带来影响;甲河的断流会导致盐沼面积减小。故选B。
    【命题点 填海造陆与围湖造田·典例01】(2018·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左图为黄河三角洲略图。材料二: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右图为暗管排盐碱示意图。(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真题解析】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发量较大
    【命题点 填海造陆与围湖造田·典例01】(2018·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左图为黄河三角洲略图。材料二: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右图为暗管排盐碱示意图。(3)简述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
    【真题解析】节约用水;节约用地;降低地下水位;排盐碱快
    1.土地盐碱化①定义: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②分类:原生盐碱化:不受人为影响,自然发生的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壤盐碱化
    1.土地盐碱化③形成条件
    气候条件: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地形条件: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地质条件:质地粗细可影响土壤毛管水运动的速度与高度,一般来说,壤质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积盐均慢些。水文条件: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
    人为活动主要通过改变自然条件来影响土壤盐碱化程度。如有些地方浇水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这个过程叫次生盐渍化。
    过量的可溶性盐会影响作物吸水,导致作物吸水困难,可能造成烧苗等。当某种离子浓度过高会影响其他离子的吸收,进而影响作物养分的吸收某些离子对作物具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如氯离子可能对作物造成灼伤。过量的可溶性盐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进而影响作物的养分供应。
    铁锰锌形成溶解度低的化合物,降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钠盐分散力高,破坏土壤结构,恶化土壤物理和生物学性状强碱破坏植物根部各种酶,影响作物新陈代谢,进而影响作物生理活动
    1.土地盐碱化⑤改良措施
    平整土地可使水分下渗均匀,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渍化
    翻耕既能疏松耕作层,切断土壤毛细管,又能减弱土壤水分蒸发,有效地控制土壤返盐。
    利用台田模式进行盐碱治理,例如上农下渔模式,可以很好的改善土壤质地
    对于盐碱化严重的土壤可以通过换土的形式治理,将高盐碱土运出,填埋好土
    可采用隔层阻盐的方式,在盐碱土上进行覆盖,降低蒸发
    排盐洗盐,可通过暗管对土壤盐分进行排出,可通过灌水对表层盐分进行冲刷
    深耕深松,种植绿肥、秸秆覆盖还田、施用有机肥培肥土壤等
    种植耐盐性的植物;施用微生物菌肥;动物修复
    凝聚土壤颗粒,改善土壤结构;置换土壤Na+,促进盐分淋洗。
    【考向01-通过“地理数据表”考查“盐碱地的治理”】我国科研团队在宁夏贺兰山某农牧场,采用不同比例粉煤灰(粉煤灰是火电厂燃烧煤炭时产生的粉状废料)添加在盐碱地中改良土地:首先通过活化反应把光滑的粉煤灰颗粒变成多刺颗粒,然后将多刺颗粒添加到盐碱地中,使板结的盐碱地变松散。表为该科研团队用四种方案改良盐碱地后得到的土壤指标差异。粉煤灰对盐碱地的改良实验表明,效果最好的方案是(   )A.①B.②C.③D.④
    【题型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方案②的有机质含量最高、磷元素含量最高,毛管孔隙体积、毛管孔隙体积与其它方案差异不大,说明其改良效果最好,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考向01-通过“地理数据表”考查“盐碱地的治理”】我国科研团队在宁夏贺兰山某农牧场,采用不同比例粉煤灰(粉煤灰是火电厂燃烧煤炭时产生的粉状废料)添加在盐碱地中改良土地:首先通过活化反应把光滑的粉煤灰颗粒变成多刺颗粒,然后将多刺颗粒添加到盐碱地中,使板结的盐碱地变松散。表为该科研团队用四种方案改良盐碱地后得到的土壤指标差异。粉煤灰能够治理盐碱地的主要原因是(   )A.可释放酸性物质入士B.提高土壤矿物质含量C.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D.提高土壤水分流动性
    【题型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首先通过活化反应把光滑的粉煤灰颗粒变成多刺颗粒,然后将多刺颗粒添加到盐碱地中,使板结的盐碱地变松散。”可知,粉煤灰能够提高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水分的流动性,促进土壤表层盐分的淋溶,达到治理盐碱地的作用,D正确;粉煤灰可能为酸性、中性或碱性,A错误;提高土壤矿物质含量对治理盐碱地作用较小,B错误;粉煤灰不是有机质,不会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C错误。所以选D。
    【考向01-通过“地理数据表”考查“盐碱地的治理”】我国科研团队在宁夏贺兰山某农牧场,采用不同比例粉煤灰(粉煤灰是火电厂燃烧煤炭时产生的粉状废料)添加在盐碱地中改良土地:首先通过活化反应把光滑的粉煤灰颗粒变成多刺颗粒,然后将多刺颗粒添加到盐碱地中,使板结的盐碱地变松散。表为该科研团队用四种方案改良盐碱地后得到的土壤指标差异。为了保持土壤改良效果和提高经济效益,改良后的盐碱地更适宜种植(   )A.水稻B.小麦C.果树D.牧草
    【题型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稻、小麦、果树、牧草中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是水稻和果树,种植果树会加剧土壤盐碱化,不利于保持土壤改良效果,种植水稻可以加强土壤淋溶作用,减轻土壤盐碱化,保持土壤改良效果,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命题点 生态文明·典例0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竖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蕴含的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
    【真题解析】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是: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相对独立又彼此依存的关系,共同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正常运行。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将山体、河流、森林、农田、湖泊、草地、沙漠和人类社会等多个生态系统,按生态系统耦合原理连通起来,全地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生态系统各要素互相作用、协调发展,并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但某一要素的破坏,常常引起其他要素的连锁反应,导致原有的生态过程失衡或中断。例如,当砍伐森林植被后,地表拦截大气降水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表水汇流速度加快,对土壤的侵蚀加强,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由此导致土壤贫瘠。植被破坏后,光合作用减弱,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少,影响大气的成分,这样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实现“山青、水秀、林茂、田整、湖净、草丰,沙少”。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影响的程度,受技术条件和人地关系思想的共同影响。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②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③内涵: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④关系: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
    3.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①消除贫困:原因: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影响:环境恶化又会阻碍这些国家的发展;因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要求:从公平性原则看,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3.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②发展绿色经济:褐色经济:基于煤炭、 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经济称为“褐色经济”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3.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③提倡可持续消费:原因: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要求:从日常生活出发,转变消费习惯,崇尚绿色消费,成为可持续消费的践行者。要求: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3.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④概括: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践行。政府:发展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就业、异地搬迁、教育扶贫企业: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个人:可从衣食住行举例
    4.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①原因:人口问题:我国人口基数大,今后还将增加,这对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整个经济建设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资源问题:我国资源相对短缺分布不平衡,更为严重的是资源开采过渡和利用不足。生态环境问题:人口膨胀、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削弱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环境污染问题更不容乐观。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质量型转变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4.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②途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化、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4.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②途径:循环经济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4.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②途径:循环经济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特点: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使用清洁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意义:缓解环境形势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完善了产业链;实现了废弃物的再利用,减少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4.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②途径:循环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生态农业内涵:生态农业指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特点:农业资源得到再生: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综合效益突出: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了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业协调发展,并可调节气候,减少灾害
    4.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②途径:循环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生态农业
    5.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
    5.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区别
    6.判读流程与技巧关键环节法第一,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第二,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第三,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第四,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快问题的解决;第五,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6.判读流程与技巧代入尝试法第一,要把握关联图的中心思想,认真理解题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第二,根据关联图的核心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对相关环节进行正确、严密的推理、分析、判断;第三,关联图中若有填空,宜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完成,剩余得越少就越容易填,填时最好采用试填法;第四,完成解答后要进行验证,以确保判读的正确性。
    【考向01-通过“产业循环生产模式”考查“循环经济下的生态文明”】庭院经济是以居民自家庭院及周围闲置空间为载体进行种植、养殖和提供服务等复合结构的家庭经济模式。下图为福建省桂峰村“五小庭院经济”示意图。国家推广“庭院经济”主要是为了(   )A.扩大种植面积,发展规模农业B.缓解撂荒现象,保障耕地安全C.整合闲置土地,增加农民收入D.采用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
    【题型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庭院经济是以居民自家庭院及周围闲置空间为载体进行种植、养殖和提供服务等复合结构的家庭经济模式”可知,庭院经济可以整合闲置土地,发展产业,增加经济收入,C正确;可以增加种植面积,但庭院受限,无法发展规模农业,排除A;对于耕地撂荒影响较小,没有体现采用清洁能源,排除BD。故选C。
    【考向01-通过“产业循环生产模式”考查“循环经济下的生态文明”】庭院经济是以居民自家庭院及周围闲置空间为载体进行种植、养殖和提供服务等复合结构的家庭经济模式。下图为福建省桂峰村“五小庭院经济”示意图。桂峰村大力发展“五小庭院经济”有利于(   )①顺应市场变化        ②循环利用资源        ③提升城市化水平        ④提升专业化程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题型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桂峰村大力发展“五小庭院经济”同时发展种植、养殖、服务等方面,可以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类型及规模,同时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①②正确;发展庭院经济对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专业化程度影响较小,排除③④。故选A。

    相关课件

    专题12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和微专题讲述 课件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12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和微专题讲述 课件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频考点·以考定法,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特点,核心素养·微专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交通运输布局与微专题中国新基建(课件)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交通运输布局与微专题中国新基建(课件)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高频考点·以考定法,核心素养·微专题,创新好题·分层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4 微专题27 生态文明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4 微专题27 生态文明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生态文明,精讲点拨,对点强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