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市乌江教育协作体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重庆市乌江教育协作体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试题
(分数:7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 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A. 质子数B. 中子数C. 电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
2.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3. 生活中充满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蜡烛融化B. 酒精挥发C. 葡萄酿酒D. 冰雪消融
4.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5m3 石油气可以装入 0.024m3 的钢瓶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
5. 2021年12月9日,“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天和号”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一课。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含有21%氧气、78%氮气和0.7%二氧化碳等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红磷燃烧实验可测定“人造空气”中O2的含量
B.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人造空气”中,会很快熄灭
C. 题干中的21%和78%指的是气体物质的质量分数
D. 若“人造空气”只含有O2,将更有益于人的呼吸
6.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拉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序幕,该运载火箭使用液氢做燃料。氢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氢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 分子种类
B. 分子间隔
C. 原子排列
D. 分子数量
7. 一氧化氮(NO)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NO在人体内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对NO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 )
A. 易溶于水B. 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C. 易与水反应D. 有害无利
8.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量筒读数B. 倾倒液体
C. 熄灭酒精灯D. 过滤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固体粉末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液体D. 滴加液体
10. 下列选项中,仅利用选项中提供的实验仪器(规格和数量不限,药品试剂省略)能够完成下列实验的是( )
A. AB. BC. CD. D
11.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12.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思维方式。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图如下:
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
C. 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D. 生成物中镁元素显+1价
13. 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 红磷和木炭都可以燃烧,所以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所以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
D. 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14.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的是
A. 等质量的两份固体加热制取氧气
B. 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至过量
C. 向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pH=3的稀硫酸
15. 射阳许多小区居民家的燃料是天然气,其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由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A.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B. 反应物中有两种单质
C.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增减D. 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相等的CO与CO2中碳元素质量比为7:11
B. NO、NO2、N2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二氧化氮
C. 含氨质量分数为16.8%的碳酸氢铵(NH4HCO3)化肥是纯净物
D. 160g的Fe2O3中含有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1分)
17.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
回答有关问题:
(1)Mg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
(2)碳元素和氟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中X的值是_______,该原子有_______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失”)_____电子。
18. 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
(1)金刚石、石墨均由______元素组成,但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原因是______不同。
(2)二氧化碳气体压缩后体积变小,说明二氧化碳分子间有______。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中没有改变的微观粒子是______。
19. 宜城市某公司生产的“XX葛粉”的有效成分有:淀粉(74.144%)、蛋白质(0.08%)、铁(1.42mg)、钙(28.03mg)、“硒”(1.06mg)……。
(1)其中的“铁”、“钙”指的是_________(填“单质”、“化合物”、“元素”、“分子”)。
(2)上述成分中的硒的化学性质与硫相似,其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据此推测:硒所处的大概位置是在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周期。
(3)实际上,在元素周期表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不只它们,例如氯元素和溴元素(Br)的化学性质也相似。请你写出溴化钾的化学式_________。
20.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体现了大国担当。
I.“碳”减排
(1)“碳中和”中的“碳”是指______(填字母)。
a.碳原子 b.二氧化碳 c.碳元素 d.含碳物质
(2)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提倡绿色出行 b.提倡人走灯熄
c.垃圾焚烧处理 d.推广使用太阳能
II.“碳”封存
(3)将二氧化碳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从微观角度解释,压缩液化过程主要改变的是_________。
(4)将二氧化碳注入深海咸水层实现高压封存,但此方法会使海水的酸性增强而影响海洋生态,其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III.“碳”利用
(5)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4O)等液体燃料。制取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1. 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Ⅱ.取少量I中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提示:BaCO3难溶于水;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1)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22. 根据下图实验室常见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名称_______,实验室A装置制取氧气,请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2)NO是一种不溶于水且易于氧气反应的气体,则收集该气体的装置可选择_______。
(3)用B装置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常混有氯化氢气体,可以用装有饱和NaHCO3溶液F装置除去,混合气体的进气管是_______(填“长管”或“短管”)。
(4)如用F装置收集氢气并测定收集气体体积,请简述方案_______。
23. 实验室选择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试回答以下问题:
(1)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2)用D装置收集CO2时,为便于判断CO2是否收集满,可以连接上图中的F装置帮助判断,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也有同学提出,若向装置E中加入试剂____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也可验满。
(3)乙炔(C2H2)是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固体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和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同时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非常剧烈,制取乙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图D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用该装置不能完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B. 瓶内装有浓硫酸,气体从a端通入,可以除去有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C. 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 瓶内装满水,在b端接量筒,气体从a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4. 某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2.5克该样品与0.5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物质量,重复上述操作,记录数据如下表:
①加热到T2时间后,氯酸钾是否已经反应完全?_____
②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__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 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A. 质子数B. 中子数C. 电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A
【解析】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即不同种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故选A。
2.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A.不可直接用手取药品,故A错误;
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故B错误;
C.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故C正确;
D.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尖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故D错误。
选C。
3. 生活中充满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蜡烛融化B. 酒精挥发C. 葡萄酿酒D. 冰雪消融
【答案】C
【解析】
A、蜡烛融化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葡萄酿酒生成酒精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冰雪消融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4.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5m3 石油气可以装入 0.024m3 的钢瓶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
【答案】B
【解析】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酒香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解释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但分子大小不变,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C、5m3石油气可以装入 0.024m3钢瓶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随压强改变而改变,该选项解释正确;
D、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5. 2021年12月9日,“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天和号”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一课。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含有21%氧气、78%氮气和0.7%二氧化碳等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红磷燃烧实验可测定“人造空气”中O2的含量
B.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人造空气”中,会很快熄灭
C. 题干中的21%和78%指的是气体物质的质量分数
D. 若“人造空气”只含有O2,将更有益于人的呼吸
【答案】A
【解析】
A、红磷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可用于测定“人造空气”中O2的含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人造空气”含有21%氧气、78%氮气和0.7%二氧化碳等物质,将燃着的木条放入“人造空气”中,能正常燃烧,不会很快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人造空气”的成分与空气类似,题干中的21%和78%指的是气体物质的体积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不有益于人的呼吸,会造成氧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6.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拉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序幕,该运载火箭使用液氢做燃料。氢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氢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 分子种类
B. 分子间隔
C. 原子排列
D. 分子数量
【答案】B
【解析】
A、氢气和液氢都是由氢分子构成,分子种类相同,不符合题意;
B、氢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氢的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符合题意;
C、氢气和液氢都是由氢分子构成,氢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氢的过程中,原子的排列不变,不符合题意;
D、氢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氢的过程中,分子数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一氧化氮(NO)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NO在人体内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对NO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 )
A. 易溶于水B. 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C. 易与水反应D. 有害无利
【答案】B
【解析】
A、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这种气体不溶于水,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不能采用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这种气体可能极易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这种气体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氮(NO)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NO在人体内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每一种物质都有双面性,有利也有弊,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收集气体的方法来判断物质性质的问题。
8.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量筒读数B. 倾倒液体
C. 熄灭酒精灯D. 过滤
【答案】D
【解析】
A、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操作错误;
B、液体药品的取用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拿塞倒放口挨着口,缓慢注入签向手(心),取完上塞放原处”,图示操作瓶塞未倒放,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操作正确;
故选:D。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固体粉末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液体D. 滴加液体
【答案】A
【解析】
A、取用固体粉末时,先将试管倾斜,再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将试管竖立,该选项操作正确;
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竖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中,更不能碰到试管内壁,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A。
10. 下列选项中,仅利用选项中提供的实验仪器(规格和数量不限,药品试剂省略)能够完成下列实验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A、高锰酸钾为固体,且需要加热,因此需要试管作为反应容器,酒精灯加热,铁架台固定仪器,同时还需要单孔橡胶塞且带有导管,密封试管及导出气体;排水法收集氧气需要水槽和集气瓶,因此A中缺少单孔橡胶塞和酒精灯,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量取8mL液体需要量筒和胶头滴管,加热需要试管、酒精灯和试管夹,B中缺少试管,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集气瓶内有空气,烧杯内盛水,橡胶塞密封集气瓶,弹簧夹密闭烧杯和集气瓶之间的导管,还需要燃烧匙点燃红磷,导管口和橡胶管连接集气瓶和烧杯,选项C不符合题意;
D、过滤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过滤需要铁架台固定仪器,漏斗过滤滤液,烧杯盛取滤液,玻璃棒引流,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所以,金秋季节,还未走进金阳县青花椒林,就闻到青花椒香,故A正确;
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故B错误;
C、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原子的体积没有变化,故C正确;
D、氢气与沼气都是清洁能,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也具有相似性,故D正确;
故选:B。
12.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图如下:
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
C. 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D. 生成物中镁元素显+1价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目给出的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图示,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判断,选择错误的认识。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B、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所以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D、生成物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符合题意。故选D。
13. 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 红磷和木炭都可以燃烧,所以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所以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
D. 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答案】C
【解析】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电子,不符合题意;
B、红磷和木炭都可以燃烧,但是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但是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如太阳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的是
A. 等质量的两份固体加热制取氧气
B. 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至过量
C. 向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pH=3的稀硫酸
【答案】B
【解析】
A、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和纯净的氯酸钾质量相等,加热时,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先反应,纯净的氯酸钾后反应,但完全反应后,纯净的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大于等质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产生的氧气质量,故A不正确;
B、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关系式为,54份的铝生成6份的氢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关系式为,56份的铁生成2份的氢气,则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至过量,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是铝大于铁,故B正确;
C、向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的反应同时进行,氢氧化钾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产生的沉淀从零开始,氢氧化钡反应完全,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故C不正确;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pH=3的稀硫酸,开始溶液的pH大于7,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pH变小,当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的pH小于7,但是溶液中有水,加入的pH=3的稀硫酸被稀释,最终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3,故D不正确。故选B。
15. 射阳许多小区居民家的燃料是天然气,其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由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A.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B. 反应物中有两种单质
C.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增减D. 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解析】
由天然气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A.有上述方程式或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不符合题意;
B.反应物是甲烷和氧气,甲烷是有机物,氧气是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C.有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有二个氧分子和一个甲烷分子,共三个分子,反应后有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二个水分子,共三个分子,故符合题意;
D.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相等的CO与CO2中碳元素质量比为7:11
B. NO、NO2、N2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二氧化氮
C. 含氨质量分数为16.8%的碳酸氢铵(NH4HCO3)化肥是纯净物
D. 160g的Fe2O3中含有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
【答案】D
【解析】
A、设质量均为A 那么CO中C的质量为:, CO2中C的质量为:,则比值为::==,故错误;
B、NO、NO2、N2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 , , ,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一氧化氮,故错误;
C、碳酸氢铵(NH4HCO3)含氮质量分数为17.7%,含氮质量分数为16.8%的碳酸氢铵(NH4HCO3)化肥是混合物,故错误;
D、氧化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70%,160g的Fe2O3中含有铁元素的质量为,故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1分)
17.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
回答有关问题:
(1)Mg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
(2)碳元素和氟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中X的值是_______,该原子有_______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失”)_____电子。
【答案】 ①. 24.31 ②. 12 ③. 核电荷数不同(或质子数不同) ④. 17 ⑤. 3 ⑥. 7 ⑦. 得
【解析】
(1)由图可知,Mg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IIA族,原子序数为12,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核外电子数为12。故填:24.31、 12;
(2)碳元素和氟元素是两种不同的元素,其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故填:核电荷数不同(或质子数不同);
(3)根据图1结构示意图可知,x为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x=2+8+7=17,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故填:17 、3 、7 、得。
18. 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
(1)金刚石、石墨均由______元素组成,但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原因是______不同。
(2)二氧化碳气体压缩后体积变小,说明二氧化碳分子间有______。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中没有改变的微观粒子是______。
【答案】(1) ①. 碳##C ②.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 ① 间隔 ②. ③. 原子
【解析】
【小问1】
金刚石、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
金刚石、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他们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故答案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小问2】
二氧化碳气体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气体压缩后,体积变小,属于物理变化,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故答案为:间隔;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答案为:原子。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构成及原子与分子的关系。
19. 宜城市某公司生产的“XX葛粉”的有效成分有:淀粉(74.144%)、蛋白质(0.08%)、铁(1.42mg)、钙(28.03mg)、“硒”(1.06mg)……。
(1)其中的“铁”、“钙”指的是_________(填“单质”、“化合物”、“元素”、“分子”)。
(2)上述成分中的硒的化学性质与硫相似,其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据此推测:硒所处的大概位置是在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周期。
(3)实际上,在元素周期表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不只它们,例如氯元素和溴元素(Br)的化学性质也相似。请你写出溴化钾的化学式_________。
【答案】(1)元素 (2)四##4
(3)KBr
【解析】
【小问1】
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所以保健品中的“铁、钙” 指的是元素,故填:元素。
【小问2】
由于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根据硒的化学性质与硫相似,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则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6,由于硒的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那么它所处的大概位置是在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故填:四或4。
【小问3】
由题意知,氯元素和溴元素(Br)的化学性质相似,氯化钾的化学式为KCl,则溴化钾的化学式为KBr,故填:KBr。
20.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体现了大国担当。
I.“碳”减排
(1)“碳中和”中的“碳”是指______(填字母)。
a.碳原子 b.二氧化碳 c.碳元素 d.含碳物质
(2)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提倡绿色出行 b.提倡人走灯熄
c.垃圾焚烧处理 d.推广使用太阳能
II.“碳”封存
(3)将二氧化碳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从微观角度解释,压缩液化过程主要改变的是_________。
(4)将二氧化碳注入深海咸水层实现高压封存,但此方法会使海水的酸性增强而影响海洋生态,其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III.“碳”利用
(5)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4O)等液体燃料。制取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c (3)分子间的间隔
(4)
(5)
【解析】
【小问1】
“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故选b。
【小问2】
a、提倡绿色出行,可节约能,且减少二氧化碳等的排放,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提倡人走灯熄,可节约能,且减少二氧化碳等的排放,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焚烧垃圾,会产生污染性物质,做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使用太阳能,能节约化石燃料等,且减少二氧化碳等的排放,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小问3】
压缩二氧化碳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小问4】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会使海水的酸性增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CO2和H2在Cu基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4O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 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Ⅱ.取少量I中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提示:BaCO3难溶于水;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1)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Na2CO3 ②. NaOH ③. Na2CO3+2HCl=2NaCl+H2O+CO2↑
【解析】
CuSO4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是蓝色的。Ⅰ.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该固体中无硫酸铜,因为BaCl2和Na2CO3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两种物质不能同时存在。Ⅱ.取少量I中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钠。(1)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肯定无硫酸铜和氯化钡。(2)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点睛:考查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究物质成分的能力。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22. 根据下图实验室常见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实验室A装置制取氧气,请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2)NO是一种不溶于水且易于氧气反应的气体,则收集该气体的装置可选择_______。
(3)用B装置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常混有氯化氢气体,可以用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F装置除去,混合气体的进气管是_______(填“长管”或“短管”)。
(4)如用F装置收集氢气并测定收集的气体体积,请简述方案_______。
【答案】 ①. 分液漏斗 ②. 2KClO3 2KCl+3O2↑ ③. E ④. 长管 ⑤. 将F装置内装满水,并将长管端连接一量筒,气体从短管进入,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即为生成氢气的体积
【解析】
【分析】
(1)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A为固体加热型装置,用它制取氧气,选用氯酸钾,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
(2)NO是一种不溶于水且易于氧气反应的气体,则收集该气体的装置可选择D;
(3)用B装置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常混有氯化氢气体,可以用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F装置除去,混合气体的进气管是长管;
(4)如用F装置收集氢气并测定收集的气体体积,将F装置内装满水,并将长管端连接一量筒,气体从短管进入,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即为生成氢气的体积。
【点睛】发生装置的选择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杂质,气体从长管进短管出。
23. 实验室选择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试回答以下问题:
(1)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2)用D装置收集CO2时,为便于判断CO2是否收集满,可以连接上图中的F装置帮助判断,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也有同学提出,若向装置E中加入试剂____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也可验满。
(3)乙炔(C2H2)是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固体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和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同时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非常剧烈,制取乙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图D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用该装置不能完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B. 瓶内装有浓硫酸,气体从a端通入,可以除去有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C. 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 瓶内装满水,在b端接量筒,气体从a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答案】(1)
(2) ①.
②. 紫色石蕊试液液
(3) ①. B ②. (4)AD
【解析】
【小问1】
A装置为固固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且试管口处有棉花,所以选用的药品为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
F装置内为澄清的石灰水,当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浑浊时,说明有二氧化碳进入F装置,从而证明D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已收集满,F装置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故向E装置中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当观察到E装置内溶液变为红色,证明D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小问3】
由于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所以需要控制反应速率,因此选用带有分液漏斗的发生装置,故发生装置选B;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
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所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从a端长管通入气体,故A选项错误;
B、用万用瓶做干燥气装置时,气体由a端长管进入瓶口,水蒸气被浓硫酸吸收,二氧化碳由b端短管逸出,再收集,故B选项正确;
C、用万用瓶做气体除杂装置时,混合气体由a端长管进入,杂质气体被吸收,主体气体由b端短管逸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氧化碳不反应,所以能此方法能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故C选项正确;
D、集气瓶内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气体的密度比水的小,气体要由b端短管通入,气体在液面聚集,气压增大,将水从a端长管排出,再在a端接一量筒,可根据进入量筒内水的体积测出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故D选项错误;
故选AD。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4. 某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2.5克该样品与0.5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物质量,重复上述操作,记录数据如下表:
①加热到T2时间后,氯酸钾是否已经反应完全?_____
②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__
【答案】①否;②98%。
【解析】
(1)加热到T2后继续加热,固体的质量继续减少,说明此时氯酸钾没有完全分解。
(2)实验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故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5g+0.5g-2.04g=0.96g。
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0.96g
x=2.45g
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00%=98%。
答: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98%。选项
实验仪器
相应实验
A
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B
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胶头滴管
量取8mL液体并进行加热
C
集气瓶、橡胶塞、烧杯、弹簧夹
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D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
现象
解释
A
金秋季节,还未走进金阳县青花椒林,就闻到青花椒香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
水沸腾后易把壶盖掀起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增大
D
氢气与沼气都是清洁能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也相似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物质量
2.12
2.08
2.04
2.04
选项
实验仪器
相应实验
A
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B
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胶头滴管
量取8mL液体并进行加热
C
集气瓶、橡胶塞、烧杯、弹簧夹
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D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
现象
解释
A
金秋季节,还未走进金阳县青花椒林,就闻到青花椒香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
水沸腾后易把壶盖掀起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增大
D
氢气与沼气都是清洁能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也相似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物质量
2.12
2.08
2.04
2.0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重庆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不属于不可再生资的是, 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协作体五校2024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