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真题演练第11章化学综合实验第56讲性质原理探究型综合实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870703/0-17192979042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真题演练第11章化学综合实验第56讲性质原理探究型综合实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870703/0-171929790435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真题演练(55份)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真题演练第11章化学综合实验第56讲性质原理探究型综合实验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真题演练第11章化学综合实验第56讲性质原理探究型综合实验,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反应常伴随热效应,56 g Fe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已知:①雷尼Ni暴露在空气中可以自燃,在制备和使用时,需用水或有机溶剂保持其表面“湿润”;
②邻硝基苯胺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某实验小组制备雷尼Ni并探究其催化氢化性能的实验如下:
步骤1:雷尼Ni的制备
步骤2:邻硝基苯胺的催化氢化反应
反应的原理和实验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和搅拌装置略)。装置Ⅰ用于储存H2和监测反应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d)中,判断雷尼Ni被水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e)中,下列溶剂中最有利于步骤2中氢化反应的是________。
A.丙酮 B.四氯化碳
C.乙醇D.正己烷
(4)向集气管中充入H2时,三通阀的孔路位置如下图所示;发生氢化反应时,集气管向装置Ⅱ供气,此时孔路位置需调节为________。
(5)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_。
(6)反应前应向装置Ⅱ中通入N2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将三颈瓶N中的导气管口插入液面以下,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判断氢化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结合图示流程可知,操作(a)为用NaOH溶液处理Ni/Al合金,A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H)4]和H2,离子方程式为2Al+2OH-+6H2O===2[Al(OH)4]-+3H2↑。(2)水洗的上一步是碱洗,若雷尼Ni被水洗净,则最后一次水洗液中不含碱,加入酚酞溶液不变红。(3)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雷尼Ni被广泛用于硝基或羰基等不饱和基团的催化氢化反应,故不能选丙酮,否则会发生副反应,又因为邻硝基苯胺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更有利于反应进行,而CCl4、正己烷均为非极性分子,乙醇为极性分子,所以应选乙醇。(4)根据向集气管中通入H2时三通阀的孔路位置,可确定集气管向装置Ⅱ中供气时,应保证下侧、右侧孔路通气,故B正确。(6)为了排除装置中空气产生的干扰,反应前应向装置Ⅱ中通入一段时间N2。(7)三颈瓶N中为雷尼Ni的悬浮液,若将导气管插入液面以下,雷尼Ni会堵塞导管。(8)氢化反应完全时,装置Ⅱ中不再消耗H2,装置Ⅰ中水准瓶的液面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1)2Al+2OH-+6H2O===2[Al(OH)4]-+3H2↑
(2)向最后一次水洗液中加入酚酞,溶液不变红 (3)C
(4)B (5)恒压滴液漏斗 (6)排除空气产生的干扰
(7)雷尼Ni堵塞导管 (8)水准瓶中液面不再发生变化
2.(2023·新高考广东卷)化学反应常伴随热效应。某些反应(如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其数值Q可通过量热装置测量反应前后体系温度变化,用公式Q=CρV总·ΔT计算获得。
(1)盐酸浓度的测定:移取20.00 mL待测液,加入指示剂,用0.500 0 ml·L-1 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22.00 mL。
①上述滴定操作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盐酸浓度为________ml·L-1。
(2)热量的测定:取上述NaOH溶液和盐酸各50 mL进行反应,测得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值(℃)分别为T0、T1,则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J(C和ρ分别取4.18 J·g-1·℃-1和1.0 g·mL-1,忽略水以外各物质吸收的热量,下同)。
(3)借鉴(2)的方法,甲同学测量放热反应Fe(s)+CuSO4(aq)===FeSO4(aq)+Cu(s)的焓变ΔH(忽略温度对焓变的影响,下同)。实验结果见下表。
①温度:b________c(填“>”“c。②若按实验i进行计算,ΔH=
- eq \f(4.18 J·g-1·℃-1×1.0 g·mL-1×100 mL×(b-a) ℃,1 000 J·kJ-1×0.02 ml) =
-20.9(b-a) kJ·ml-1;若按实验ii进行计算,ΔH=- eq \f(4.18 J·g-1·℃-1×1.0 g·mL-1×100 mL×(c-a) ℃,1 000 J·kJ-1×0.01 ml) =
-41.8(c-a) kJ·ml-1。
(4)Fe3+易水解,为抑制Fe3+水解,在配制Fe2(SO4)3溶液时需加入酸;用pH试纸测得Fe2(SO4)3溶液的pH不大于1,说明溶液呈强酸性,向少量Fe2(SO4)3溶液中加入Fe粉,溶液颜色变浅的同时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还存在Fe与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乙同学根据相关原理,重新设计优化的实验方案的重点在于如何防止Fe与酸反应产生的影响,可以借助盖斯定律,设计分步反应来实现Fe2(SO4)3溶液与Fe的反应,故可将一定量的Cu粉加入一定浓度的Fe2(SO4)3溶液中反应,测量反应热,计算得到反应Cu(s)+Fe2(SO4)3(aq)===CuSO4(aq)+2FeSO4(aq)的焓变ΔH1;根据(3)中实验计算得到反应Fe(s)+CuSO4(aq)===Cu(s)+FeSO4(aq)的焓变ΔH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得到反应Fe(s)+Fe2(SO4)3(aq)===3FeSO4(aq)的焓变为ΔH1+ΔH2。
(5)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化石燃料的燃烧、炸药开山、发射火箭、铝热反应焊接铁轨等都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
答案:(1)①AD ②0.550 0 (2)418(T1-T0)
(3)①> ②-20.9(b-a) kJ·ml-1[或-41.8(c-a) kJ·ml-1]
(4)抑制Fe3+水解 Fe+2H+===Fe2++H2↑ 将一定量的Cu粉加入一定浓度的Fe2(SO4)3溶液中反应,测量反应热,计算得到反应Cu(s)+Fe2(SO4)3(aq)===CuSO4(aq)+2FeSO4(aq)的焓变ΔH1;根据(3)中实验计算得到反应Fe(s)+CuSO4(aq)===Cu(s)+FeSO4(aq)的焓变ΔH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得到反应Fe(s)+Fe2(SO4)3(aq)===3FeSO4(aq)的焓变为ΔH1+ΔH2 (5)燃料燃烧(或铝热反应焊接铁轨等)序号
反应试剂
体系温度/℃
反应前
反应后
i
100 mL 0.20 ml·L-1 CuSO4溶液
1.20 gFe粉
a
b
ii
0.56 g Fe粉
a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真题演练第11章化学综合实验第57讲定量测定型综合实验,共4页。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真题演练第11章化学综合实验第55讲物质制备型综合实验,共4页。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真题演练第11章化学综合实验第54讲“微”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装置可以用于相应实验的是,下列实验装置或现象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