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原始社会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展开这是一份中国古代史——原始社会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旧石器时代,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新石器时代,两个历史时期,三个发展阶段,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禅让制,生产工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分原始族群、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三个发展阶段,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发展趋势。起止时间: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
距今约70万—20万年
特点:使用打制石器,从事渔猎采集,过群居生活,学会用火
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
特点: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三个阶段的基本状况如何?有何特点?
主要文化遗存有元谋人和北京人,他们过着群居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使用火。
(1)代表遗存: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进入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代表遗存有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他们掌握了养蚕缫丝和彩陶技术;从事原始农业,饲养猪、狗、牛、羊、鸡。过着定居的生活,氏族发展为村落。(2)社会特点:A.女性在社会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按母系血统确立亲属关系。B.氏族内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和消费。
(1)代表遗存:距今约5000年前,我国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代表遗存有良渚文化、红山文化和龙山文化;社会组织是部落,后来发展成部联盟。出现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阶级和国家即将出现。(2)社会特点:A.男性在社会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B.出现贫富和贵贱的分化。
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精美玉器,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距今约250万~1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新石器时代
1.打制方法制造石器;2.渔猎采集;3.群居生活;会使用火
1.打磨结合方法制造石器2.大量使用陶器3.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等
种植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文化遗存分布特点: 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1.政治:父系氏族社会晚期,出现禅让制,早期国家即将产生。2.经济:原始农业产生;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原始商业出现3.文化: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开始产生,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出现原始图画文字原始绘画(《鹳鱼石斧图》);出现原始歌舞(戏剧的源头);自然崇拜4.民族关系:华夏主干形成,与周边民族接触频繁。
从人类产生到距今约1万年前
生产工具(木、骨、石制);采集、渔猎
用火;迁徙、群居;女性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
早期农耕中心区域与主要家畜的驯化
骨、木、石,极少量的青铜农具
(1)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②农业增加了食物供应,改善了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增长。(2)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①生活方式:由迁徙到定居,由窝棚到住所,并形成聚落。②生产方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的一部分人,手工业与农业分离。③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也因精神生活的需要产生。(3)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
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
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 奴隶制
解决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需要
农耕文明要求定居 ; 政治宗教活动 ; 战争兼并
(2)前提 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
(3)表现:最初的商业贸易是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
(1)时间:原始社会后期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原始社会末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意义相互混淆)。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3、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1)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三、其他史料分类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1)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 “有意的史料”;(2)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1)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2)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1、立场不同。如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站在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立场;站在无产阶级知识基础、价值取向、生活经验、主观情绪等。2、时代不同。受时代局限。特定时代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准和思维方式。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儒学备受尊崇;而新文化运动期间,倡导科学与民主,儒学被批判抨击。3、占有史料不同。人物经历的复杂性,史料选取与应用上的差别,新材料的发现与解密等。4、分析方法和角度不同。例: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趋于全面。5、现实政治的需要。例:《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皇帝亲自参与,反映出官修史书修撰的政治性。
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国史纲要综合考法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25页。
这是一份中国古代史——建构古代史思维导图,总结阶段特征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国古代史——建构古代史思维导图,总结阶段特征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1),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1军事打击与防御,4加强经济往来,经营形态特点,发展特征,反专制民主思想,孔子创立儒学,周公礼乐思想,魏晋隋唐,明末清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