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课件+单元测试卷+解析卷)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原卷版)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展开这是一份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原卷版)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 7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A.C60B.活性炭C.石墨D.金刚石
(2022·吉林·中考真题)碳元素能组成多种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硬度都很大B.都可用于制造铅笔芯
C.都是黑色固体D.常温下化学性质都不活泼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它们()
原子大小不同B.原子数目不同
C.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2022 湖南郴州)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一氧化碳气体易溶于水
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5.(2022·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干冰可用于疫苗等特殊药品的低温运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干冰由水分子构成B.构成干冰的微粒静止不动
C.构成干冰的微粒间无间隙D.干冰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
6. (2022 四川凉ft)每年 5 月 31 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A. O2B. N2C. COD. CO2
7.(2022 年四川省凉ft州中考)每年 5 月 31 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
A.O2B.N2C.COD.CO2
8.(2022·ft东临沂·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和 C60 的性质相似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
C.CO2 灭火既利用了 CO2 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9.(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下列碳和碳的氧化物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作钻头 B.石墨有导电性——作电极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工业炼铁
D.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灭火
(2022 江苏扬州)制取、收集 CO2 并验证相关性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入石灰石
C.收集 CO2D.验证 CO2 不支持燃烧
下列 CO2 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A. B. C. D.
12.(2022 黑龙江佳木斯)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 CO2 与 CO 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 不支持燃烧;CO 支持燃烧
用途:固体 CO2 可用于人工降雨;CO 可作燃料
危害:CO2 无毒;CO 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2022 湖北潜江等中考)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CO2 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大气中 CO2 的含量越少越好
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
CO 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焦炭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 14.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下列操作中能达到目的是() A.将混合气体点燃 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层 C.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高温△
15.用纯净的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时,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2CuO ======= 2Cu+CO2↑,C+2CuO =======
Cu+CO↑.某同学设计实验,欲证明氧化铜中含有氧元素,实验装置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先通入 N2 的目的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干扰 B.本实验能证明含氧元素的证据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硬质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可以证明氧化铜含有氧元素 D.本实验的不足是没有处理尾气
高温
16.已知:2CuO+C ======= 2Cu+C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 CuO 和 C 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t1 时,开始发生反应
B.t1 和 t2 时,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C.b 是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D.d 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17.(2020 江苏苏州)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 CO2 能否与 H2O 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 CO2
乙中液体变红,证明 CO2 能与水反应
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图中固定玻璃管的仪器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丙装置的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碳 B.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C.甲和乙两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D.甲处发生的是化合反应,乙处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用足量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和收集一瓶 CO2,已知 CO2 不与 NaHCO3 反应,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不可能收集到一瓶 CO2,因为 CO2 可溶于水
选择 A、C 两种装置,导管 a 接导管 d 可收集到一瓶 CO2
选择 B、C 两种装置,导管 b 接导管 c 可收集到一瓶 CO2
选择 B、C 两种装置,导管 b 接导管 d 可收集到一瓶 CO2
某兴趣小组用图 1 中实验装置对二氧化碳性质进行探究。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 85mL 的液体
(水、饱和石灰水、40%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约 90s 后,同时振荡烧瓶,冷却至室温。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象(如图 2)下列结论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该温度下,1 体积水约溶解 1 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对比曲线 a 和 b 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是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 D.对比曲线 b 和 c 可知,40%NaOH 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4 小题,共 35 分)
21.(5 分)金刚石、石墨、C60 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在性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请写出另一组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
石墨具有优良的 ,常用作干电池的电极。
高温
(3)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制粗硅的反应为:2C+SiO2 ======= Si+2CO↑,该反应中 SiO2 发生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点燃
(4)已知反应:2Mg+CO2 ======= 2 +C,则 Mg 着火时 (填“能”或“不能”)使用干粉灭
火器灭火。
22.(8 分)(2022•广东中考)《千里江ft图》是我国传世名画之一,宋代画家王希孟创造性地将炭黑、赭石、孔雀石、蓝铜矿等矿物颜料用在不同的画层。
画作用水墨打底,保存千年而不变色,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画作的青色用到蓝铜矿,其主要成分为 Cu3 (OH)2(CO3)x,x=。
画作中所用的矿物颜料也可用于治炼金属。下图为碳元素的价类转化二维图。利用图中化合物
(写化学式)的还原性治炼赭石(主要成分为 Fe2O3),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填“升
高”“降低”或“不变”)。
若反应 a~d 均属同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则该反应类型为,其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填字母)。
孔雀石(主要成分为 Cu2 (OH)2CO3 受热分解(反应 e)。生成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为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10 分) 某气体中可能含有 H2、CO、CO2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气体的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若能观察到,则证明该气体中含有 CO2.
若该气体中含有 H2,则 C 处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4)B 中 NaOH 的作用是.
在证明 CO 存在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按照这位同学的设计进行实验是否一定能判断 H2 的存在?(填“是”或“否”)
24.(12 分)(2021 辽宁沈阳模拟)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很多资料上都认为二氧化碳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那二氧化碳气体究竟能否用排水法收集呢?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 1所示的两套装置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请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定性实验)实验后,装置 Ⅱ 水槽中的液体应该呈酸性,向此液体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会变为
。但是取几次实验后的液体样品,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无明显变色现象。对此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定量实验)采用数字化实验测定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纯净度的差异。因实验设备有限,本实验通过氧气传感器测出收集气体中残留的氧气(来自于空气),推算出空气的含量,再求出 CO2 的含量。请填写下列表格中相应的空白(精确到 1%即可):
通过实验可知,若对 CO2 纯度要求较高,应该使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
(实验反思)利用装置Ⅰ和装置Ⅱ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都会混有少量空气,原因是
。
(交流讨论)证明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所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纯度更高,还有什么方法?
。
(拓展应用)利用传感器对二氧化碳性质再探究。
步骤 1:如图 2 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瓶 250mL 的烧瓶内收集满 CO2 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等体积的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步骤 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等体积的液体(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注入各自烧瓶
测得氧气含量
推算出 CO2 含量
结论
排空气法
6.6%
69%
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更纯净
排水法
4.2%
80%
中,关闭活塞。
步骤 3: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象情况如图 3
所示。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两种物质均可与 CO2 发生反应。
①导致曲线 AB 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②图中曲线 1 中段气压的变化是由于充分振荡烧瓶导致的。
③利用现有的装置,在不使用其他试剂的情况下,请你写出除振荡烧瓶外继续降低 E 点的操作方法
。
④曲线 2 与曲线 3 差异较大的原因是。写出曲线 1 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与探究(3 小题,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25 分)
25.(8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时,a 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b 中的试管内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
【査阅资料】氧化亚铜(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提出问题】已知实验后 a 中的红色固体含有单质铜,是否还含有氧化亚铜(Cu2O)呢?
【实验验证】取 a 中的红色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试管中出现,证明固体中确实含有 Cu2O。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CO2;猜想二:CO;猜想三:。
【提出质疑】甲同学认为猜想二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验证猜想】乙同学将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的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中,黑色固体变红,证明猜想
是正确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反思】兴趣小组认为上图装置不够完善,为了防止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应该把上图装置中的 b 部分装置换成下列装置(填字母序号)。
ABCD
26.(5 分)(2022 河北中考)我国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捕获、储存、利用和转化等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某小组设计的二氧化碳捕获过程如图 21 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A~G 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 C 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固态的 F 俗称为。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4)D 的一种用途是。
27.(12 分)(2022 湖南株州中考)张老师在课堂上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往半瓶矿泉水中加入一片维 C 泡腾片,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片刻成为一瓶可口的饮料。同学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张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提出问题】该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维 C 泡腾片是一种保健药品,其主要成分有维生素 C(C6H8O6)、碳酸氢钠(NaHCO3)和柠檬酸(C6H8O7),柠檬酸是一种酸。
【提出猜想】甲同学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认为该气体可能是 CO2、CO、H2、O2 中的一种或几种,而乙同学还从保健药品安全角度考虑,由于 CO、H2 属于易燃易爆气体,且 (填“CO”或“H2”)有毒,所以不可能含有 CO 和 H2,认为该气体只可能是 CO2、O2 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丙同学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丁同学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矿泉水瓶内的气体,没有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得出结论】根据丙同学和丁同学的实验,张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后认为:由丙同学的实验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 CO2,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于同学的实验不能确定该气体中是否含有 O2,理由是 。根据有关资料和实验证明,该气体中只含 CO2。
【拓展延伸】为了测定某维 C 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张老师引导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仪器固定装置及止水夹等均已略去)并进行实验。有关实验数据为:维 C 泡腾片 2 片(每片维 C 泡腾片的质量为 4.00g),盛有碱石灰(碱石灰是一种干燥剂,可吸收 CO2 气体和水蒸气)的干燥管 a 质量增加了 0.88g。
碳酸氢钠(NaHCO3)俗称 ,可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NaHCO3 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实验中维 C 泡腾片反应完毕后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装置中干燥管 b 的作用是 。
根据实验数据,可计算出该维 C 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为 。
如果撤去装置中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则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课时练 考点05 碳和碳的氧化物(原卷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验满,检验,注意事项,药品的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原卷版+解析版),共16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九单元 溶液(检测)(原卷版+解析版),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