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单元 酸和碱(测试)(解析版)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展开考试时间 7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2022·北京·中考真题)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 A.浓盐酸B.大理石C.浓硫酸D.氢氧化钠
【答案】A
【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则溶液质量会减少,符合题意;
B、大理石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则溶液质量会增多,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会潮解同时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则质量会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2·ft东聊城·中考真题)下列图示是几种常见物质溶于水后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B.C.D.
【答案】D
【分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酸,说明该物质在水中发生解离能解离出氢离子,据此分析判断。
【解析】A、根据微观示意图,该物质解离出钠离子、氢氧根离子,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错误;
B、根据微观示意图,该物质解离出铜离子、硫酸根离子,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故选项错误;
C、根据微观示意图,该物质解离出钾离子、氯离子,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故选项错误;
D、根据微观示意图,该物质解离出氯离子、氢离子,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有脱水性可以作干燥剂B.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氢气 C.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氨气D.稀释浓硫酸时,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
【答案】D
【解析】
A、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故错误; B、浓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错误;
C、浓硫酸有吸水性,不可以用来干燥氨气,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氯化氢等气体,故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防止液体飞溅,故正确。故选 D。
4.(2022 年江西省中考)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化学观念:酸溶液中都含有 H+,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科学思维: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科学态度与责任: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加油站要严禁烟火
【答案】B
【解析】
A、酸溶液中均能解离出氢离子,故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是属于盐,符合题意;
C、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与外焰接触部位碳化最严重,说明外焰温度最高,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要严禁烟火,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2023·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某同学想用 pH 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 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用干燥的 pH 试纸测定白醋的 pH
用干燥的 pH 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 pH
用干燥的 pH 试纸测定 98%的浓硫酸的 pH
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定 0.4%的氢氧化钠溶液的 pH
【答案】A
【解析】A、测定白醋的 pH: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白醋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气体,无法用干燥的 pH 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 pH,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会使试纸变黑,无法用干燥的 pH 试纸测定 98%的浓硫酸的 pH,不符合题意; D、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定 0.4%的氢氧化钠溶液的 pH,会稀释氢氧化钠,使测定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6.(2023·ft东·薛城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不同的酸溶于水时解离出的酸根阴离子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均发生反应的是 A.BaCl2 溶液B.Na2CO3 固体
C.铁锈D.金属镁
【答案】A
【解析】A、BaCl2 溶液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但不能与盐酸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B、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7.(2023·ft东威海·九年级期末)某化工厂产生的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硫酸。现要将污水调节至接近中性,达标后再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检测:用紫色石蕊试液检测其呈酸性 B.原理:处理酸性污水的实质是消耗污水中的氢离子 C.验证:取水样,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处理未达标 D.应用:可与造纸厂排放的碱性污水混合,达标后再排放
【答案】C
【解析】A、硫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可用紫色石蕊试液检测其酸性,说法正确;
B、酸性污水中含有氢离子,可以加入碱性物质处理,其实质是碱性物质中的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作用生成水,说法正确;
C、取水样,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生成盐酸,溶液仍呈酸性,证明处理未达标,出现白色沉淀,无法证明处理未达标,说法不正确;
D、污水中的硫酸可加入碱性物质进行处理,故可与造纸厂排放的碱性污水混合,达标后再排放,说法正确。
故选 C。
8. (2023·ft东大学附属中学模拟预测)下列有关酸、碱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B.消石灰可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也可用于处理污水
C.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 H+ D.用食醋可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而不是金属离子,故选项 A 说法错误;
B、消石灰在农业上可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在工业上也可用于处理污水,故选项 B 说法正确; C、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 H+,故选项 C 说法正确;
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不溶性物质,都能和酸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故用食醋可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故选项 D 说法正确;
故选:A。
9.(2023·ft东济南·九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B.开启浓盐酸的瓶盖会冒出白雾 C.氢氧化钠的俗称叫纯碱、烧碱或苛性钠 D.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故说法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的小液滴,因此开启浓盐酸的瓶盖会冒出白雾,故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的俗称叫火碱、烧碱或苛性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说法错误; D、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故说法正确。
故选 C。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出液体体积B.测定溶液 pH
C.倾倒液体D.加入固体粉末
【答案】D
【解析】A、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
积,故 A 选项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 pH 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
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 B 选项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 C 选项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往试管中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或横放,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 D 选项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D。
11.(2022 年吉林省中考)下列关于 NaOH 和 Ca(OH)2 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A. 用 Ca(OH)2 制波尔多液B. 用 Ca(OH)2 改良酸性土壤
C. 用 NaOH 溶液检验 CO2D. 用 NaOH 固体干燥某些气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A、氢氧化钙在农业上可用于制波尔多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可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因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这一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不能用 NaOH 溶液检验
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于干燥某些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2.(2022 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科学探究,其乐无穷!向静置的 Ba(OH)2 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美丽的颜色,振荡后逐渐滴加稀硫酸,并静静观察,会看到神奇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滴加酚酞试液后液滴周围变红,并逐渐扩散开来 B.开始滴加稀硫酸,液滴处红色瞬间消失复又变红
C.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中沉淀保持不变但 pH 增大
D.发生了中和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
【答案】C
【解析】
A、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色,故加入酚酞后液滴周围变红色,然后因为微粒在不停的运动,所以红色逐渐扩散开,故 A 正确;
B、开始滴加稀硫酸,液滴处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红色瞬间消失;然后因为氢氧根离子不断运动到液滴处,液滴处溶液呈碱性,遇到酚酞又变红,故 B 正确;
C、继续滴加稀硫,硫酸钡沉淀质量逐渐增大。当氢氧化钡恰好完全消耗时,沉淀量达到最大,继续滴加
稀硫酸时,溶液中沉淀保持不变。但是此时溶液中硫酸逐渐过量,溶液呈酸性,所以 pH 逐渐减小,故 C
错误;
D、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方程式为 H2SO4+Ba(OH)2=BaSO4↓+2H2O,故 D 正确;
故选 C。
13.(2022 年云南省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灼烧涤纶纤维时不产生烧焦羽毛味,灼烧羊毛纤维时产生烧焦羽毛味,所以分别灼烧,闻气味能够鉴别涤纶纤维和羊毛纤维,选项正确;
B、氯化钾与熟石灰交换成分不产生沉淀、气体或水,则氯化钾与熟石灰不发生反应,氯化铵中含有铵根离子,能够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所以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能够鉴别 KCl 固体和 NH4Cl 固体,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够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也能够使酚酞变红,无法检验固体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不能检验 NaOH 溶液是否完全变质,选项错误;
D、由酸的通性可知,二氧化碳不能与浓硫酸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气体中的水分来干燥气体,所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能够除去 CO2 中的水蒸气,选项正确,故选 C。 14.(2022 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实验小组用图 1 装置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否反应,测得数据如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涤纶纤维和羊毛纤维
分别灼烧,闻气味
B
鉴别 KCl 固体和 NH4Cl 固体
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检验 NaOH 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取样,滴加石灰水,再滴加酚酞溶液
D
除去 CO2 中的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A.烧杯中只能盛放稀氢氧化钠溶液 B.图 2 不能证明反应是放热反应 C.60s 时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D.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反应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温度先上升后下降,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放热。
A、烧杯中放稀氢氧化钠溶液还是稀盐酸,不影响对反应温度的升高,A 错误,不符合题意;
B、图 2 温度升高,能证明反应放热,B 错误,不符合题意;
C、60s 是反应温度达到最高点以后的时间,不确定反应是加到恰好完全反应就停止滴加,还是一直滴加注射器中溶液;
若恰好完全反应就停止滴加,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若是一直滴加注射器中溶液,60s 时溶液中除了氯化钠,还有注射器中溶液的溶质;
C 错误,不符合题意;
D、实验反应放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D 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15.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 Ba(OH)2 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 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B.b 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c 点烧杯内液体的 pH=7D.d 点溶液中有较多的 Ba2+、OH-、SO42-、H+
【答案】C
【解析】稀硫酸和 Ba(OH)2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a 点溶液中只有硫酸一种溶质,不符合题意
b 点酸过量,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 点烧杯内液体为水,pH=7,符合题意;
C 点硫酸完全反应,过 C 后的点,溶质只有氢氧化钡,d 点溶液中有较多的 Ba2+、OH-,不符合题意;选 C
16.(2021 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 pH 的变化曲线。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
B.a 点到 b 点 pH 变化的原因是 H+和 OH﹣发生反应
C.b 点时,参加反应的 HCl 与 NaOH 的质量比为 36.5:40
D.c 点时,溶液中的 Na+个数大于 Cl﹣个数
【答案】D
【解答】
A、该图像中溶液的 pH 逐渐减小,故是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说法正确;
B、a 点到 b 点 pH 变化,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其实质是 H+和 OH﹣发生反应,说法正确; C、b 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故
HCl+NaOH=NaCl+H2O
36.540
参加反应的 HCl 与 NaOH 的质量比为 36.5:40,说法正确;
D、c 点时,盐酸过量,溶液中的 Na+个数小于 Cl﹣个数,说法错误;故选:D。
17.(2022·天津·九年级单元测试)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 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
B.M、N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 CuCl2 C.N、P 点时,溶液的 pH:N>P D.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g
【答案】D
【分析】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解析】A、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M 点时,氧化铜未反应完全,则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故 A 正确;
B、M、N 点时,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则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 CuCl2,故 B 正确;
C、N 点时,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完全,溶液显中性,溶液的 pH 大于 7,P 点时,稀盐酸过量,溶液的
pH 小于 7,则 N、P 点时,溶液的 pH:N>P,故 C 正确;
D、N 点时,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完全,则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 bg,故 D 不正确。故选 D。
18. (2022·四川眉ft·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装置,同学们借助传感器监测溶液 pH 和温度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图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 变化曲线,图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由图丙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图乙曲线的 c 点表示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
D.图乙曲线的 d 点溶液中溶质为 NaCl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图丙可知,反应开始后温度上升,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图乙曲线的 c 点时溶液呈中性,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中和,故图乙曲线的 c 点表示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图乙曲线的 d 点 pH 小于 7,说明此时溶液呈酸性,故 d 点溶液中溶质除了 NaCl,还有 HCl,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9.(2023·江苏南京·九年级单元测试)某同学在常温下进行了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向 20mL0.4%的 NaOH溶液(预先滴入 3 滴酚酞试液)中逐滴滴入 0.4%的稀盐酸。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借助计算机绘制出溶液 pH随所滴入稀盐酸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烧杯中的溶液在 a 点时显红色
B.在 b 点时溶液中 H+和 OH-恰好完全反应
C.在 c 点时溶液加入碳酸钠粉末,有气泡产生
D.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里 Na+、Cl-逐渐减少
【答案】D
【解析】A、a 点溶液 pH>7,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图中 a 点所示溶液显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B、在 b 点时,pH 为 7,溶液显中性,酸和碱完全中和,即溶液中 H+和 OH-恰好完全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在 c 点时,pH 小于 7,溶液呈酸性,盐酸过量,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该选项说法正确;
D、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里 Na+没有变化,氯离子逐渐增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20.(2023·陕西·西安市铁一中学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发现了一瓶生产时间较久远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成功探究出该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程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导致 B.甲溶液可以选择稀盐酸或 BaCl2 溶液
C.溶液 B 中的溶质一定只含有 NaOH 和甲`
D.步骤Ⅱ出现白色沉淀,步骤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显碱性,证明含有氢氧化钠,应先排除碳酸钠的干扰,甲溶液可用 BaCl2 溶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不能选用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选项错误;
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故溶液 B 中一定含有甲和氯化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选项错误; D、若Ⅱ出现白色沉淀,Ⅲ中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则说明样品部分变
质,选项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6 小题,共 44 分)
21.(8 分)(2021 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绘制碱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如下:
同学们选取四种碱来验证碱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一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溶液由无色变为色;
实验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了上述知识网络图中碱能够与反应;
实验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四产生白色沉淀,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并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经分析,滤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滤液一定显(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除了氢氧化钠还有什么呢?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猜想和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只有 NaOH;猜想二:溶质为 NaOH 和;
猜想三:溶质为 NaOH 和 Ba(OH)2
【实验探究】
【反思与评价】
Ⅰ、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如果只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一种试剂,也能得出猜想一正确的结论,该试剂为
;
Ⅱ、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环境污染,需将废液处理后再排放。
【答案】
红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3)3HCl+3Al(OH)3=AlCl3+3H2O
(4)碱性
【猜想与假设】 Na2CO3无明显现象
【反思与评价】稀硫酸
【解析】
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实验一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实验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是由 C、 O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验证了上述知识网络图中碱能够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实验三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HCl+3Al(OH)3=AlCl3+3H2O;
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滤液中一定含氢氧化钠,一定显碱性;
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如果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完全反应,则溶质为氢氧化钠,如果氢氧化钡过量,则溶质为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如果碳酸钠过量,则溶质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故猜想二:溶质为 NaOH 和 Na2CO3;
实验结论为猜想一正确,故溶质为氢氧化钠,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碳酸钠,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b、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实验现象为: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氢氧化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由 a,b 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猜想一正确
b.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
反思与评价:Ⅰ、可加入稀硫酸,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如果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可得出猜想一正确。
22.(6 分)(2023·ft东威海·九年级期末)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利用下图装置研究稀盐酸与 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 pH 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 2 图 3。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仪器 A 中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图 3 中 V 的数值最接近(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
图 2 中 b 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 和 NaOH
取图 2 中 d 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图 2 中 c→d 所示溶液中 NaCl 的质量不断增加
图 3 中 e→f 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5)若要证明反应已经进行到 b 点,除了观察 pH 和温度变化,还可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填序号) A.紫色石蕊试液 B.氯化铁溶液
C.镁条 D.碳酸钠 E.硫酸铜溶液
【答案】
(1) NaOH+HCl=NaCl+H2O (2)HCl
(3)12
C
ABE
【解析】(1)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如图 2,一开始,溶液的 pH>7 说明溶液呈碱性,随着药品的加入溶液的 pH 逐渐变成小于 7,说明
是将酸性溶液滴入到碱性溶液中,故仪器 A 中是稀盐酸,溶质是 HCl;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如图 3,当图像达到最高点时,说明此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为中性,所以 pH=7,故 V 的数值最接近 12;
A、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由碱性逐渐变为酸性,b 点处溶液的 pH>7,溶液呈碱性,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反应完,所以溶液中的溶质为剩余的氢氧化钠和生成的氯化钠,A 表述正 确;
B、d 点处溶液的 pH<7,溶液成酸性,此时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氢和氯化钠,将溶液蒸干,氯化氢气体随水逸出,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故取图 2 中 d 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B表述正确;
C、c 点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d 溶液酸性逐渐增强,盐酸过量,此过程中没有氯化钠生成,其质量不再增加,C 表述错误;
D、图 3 中 e→f 过程中,温度升高,此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 表述正确;故选 C。
(5)b 点处溶液的 pH>7,溶液呈碱性,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反应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需要验证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A、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蓝,可用来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A 正确;
B、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加入氯化铁,若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反应已进行到了 b 点,B 正确;
C、镁与氢氧化钠和氯化钠都不发生反应,加入镁条,无明显现象,但是若反应已经进行到 c 点处,此时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钠,加入镁条,依然无明显现象,因此不能确定反应一定进行到了 b 点处,还可能进行到了 c 点处,C 错误;
D、碳酸钠与氢氧化钠和氯化钠都不发生反应,与加入镁条类似,不能确定反应一定进行到了 b 点处,还可能进行到了 c 点处,D 错误;
E、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加入硫酸铜,若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反应进行到了 b 点处,E 正确;
故选 ABE。
23.(4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时,将稀盐酸滴加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未变质),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小组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了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时间-温度曲线如图 1 所示。
由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并(填 “放出”或“吸收”)热量。
(2)400 秒后,曲线开始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
实验二:有同学提出还可利用 pH 的变化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图 2 所示是小组同学利用 pH 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 pH 变化曲线。
(3)该反应是(填序号)。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B.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4)M 点溶液中溶质为(填化学式)。
【答案】(1)放出(2)反应结束,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3)A(4)NaCl
【解析】(1)由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2)400 秒后,曲线开始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已经反应完,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3)开始时 pH>7,随着反应的进行,pH 值逐渐降低,M 点时 pH=7,所以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4)M 点溶液是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质只有生成的氯化钠。
24.(9 分)(2021·辽宁抚顺·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硫酸的性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图一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
(实验二)溶液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
图二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填“A”或“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性
不同。
(实验三)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小组同学按图三进行实验。
试管 1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 2 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向试管 3 中滴加了足量的稀硫酸仍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二者已经发生反应,可选用(填字母序号)继续进行实验,以达到实验目的。
A 酚酞溶液B 氯化钡溶液C 硫酸铜溶液
小组同学将 4、5 两支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白色沉淀。同学们对白色沉淀的成分产生了兴趣,继续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的成分是发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猜想二:BaSO4、BaCO3
(实验与结论)
实验结束后,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废液缸中的固体物质进行了回收。在检验废液时发现硫酸过量,为防止其污染环境,从实验成本的角度考虑,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的(填一种具体物质),处理后再排放。
【答案】
(实验一)放热
(实验二)B
(实验三)(1)Zn+H2SO4=ZnSO4+H2↑ (2)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3)A (4)BaSO4
(实验与结论)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熟石灰
【解析】
[实验一]
图一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石蜡受热熔化,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实验二]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滤纸碳化,而稀硫酸不能,图二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 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性不同;
[实验三]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白色沉淀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猜想二成立。
试管 2 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与稀硫酸酸反应,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A、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滴加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二者反生反应;
B、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再滴加稀硫酸溶液,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与硫酸钠,再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铜溶解,不能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答案:A;
[做出猜想]
碳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钾和碳酸钡沉淀,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钾和硫酸钡沉淀,所以猜想一:BaSO4;
[实验与结论]
猜想一、二都有硫酸钡,只需证明有碳酸钡即可,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气 体,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部分溶解,证明猜想而成立;在检验废液时发现硫酸过量,为防止其污染环境,从实验成本的角度考虑,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硫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不会污染环境,处理后再排放。
25.(9 分)(2022 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一】
Ⅰ、向滴加有酚酞的 NaOH 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如图 1 所示),边滴加边振荡,测得试管①中最终溶液的 pH=2。
Ⅱ、分别称取 0.5g 氢氧化钙粉末置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 2mL 水,振荡;再向试管②中加入 2mL 水、试管③中加入 2mL 稀盐酸(如图 2 所示)。振荡并观察现象。
Ⅲ、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④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振荡。静置后测得上层清液的 pH=12,继续向其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如图 3 所示),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
实验Ⅰ中,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试管①最终溶液中含
有的溶质有(酚酞除外)。
实验Ⅱ中用水作对照实验,其目的是。
试管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分析讨论】甲同学通过“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得出“盐酸不能与 Cu(OH)2 发生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于是继续开展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二】取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入试管⑤中,直至过量,边加边振荡。
实验探究二中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有。
【结论】盐酸能与 Cu(OH)2↓发生反应。
【交流反思】最终试管⑤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答案】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氯化钠和氯化氢
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
(3)2NaOH+CuSO4=Na2SO4+Cu(OH)2↓
(4)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然后由红色慢慢又变成无色,接着蓝色沉淀逐渐消失,溶液变为蓝色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铜离子
【解析】
【实验探究一】(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会观察到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成了无色;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因为测得试管①中最终溶液的 pH=2,说明盐酸过量,所以试管①最终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除外)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2)实验Ⅱ中用水作对照实验,其目的是证明氢氧化钙是与盐酸反应了而不是溶于水了;(3)试管④中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
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Na2SO4+Cu(OH)2↓;
【实验探究二】(4)因为试管⑤中的溶液显碱性,说明存在氢氧化钠,随着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的酸性溶液的加入,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慢慢变成中性后,继续滴加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盐酸会与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过量后,溶液显酸性,因此会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然后由红色慢慢又变成无色,接着蓝色沉淀逐渐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交流反思】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若测得试管⑤清液的 pH=12,说明溶液显碱性,存在氢氧化钠,向试管⑤中滴加的几滴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还没有来得及与氢氧化铜沉淀反应,所以没有观察到难溶性的氢氧化铜溶解,所以试管⑤中存在的溶质是氯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钠;试管①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最终溶液的 pH=2,盐酸过量 ,所以试管①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取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入试管⑤中,直至过量,边加边振荡,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试管⑤中的溶液最终存在溶质: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铜、氯化氢,故最终试管⑤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钠离 子、氯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铜离子。
26.(8 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 pH 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 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查阅资料:
【得出结论 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实验探究 2】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 pH 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1 所示。
【得出结论 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实验探究 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出 pH 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2、图 3 所示。
【交流与反思】b 点的溶质为(写化学式),将图 2 和图 3 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c 点的溶质(写化学式)。
【得出结论 3 】通过上述分析,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 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
【结论与反思】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 pH 的变化,可以认识反应的原理及进行的过程。
【答案】【得出结论 1】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
【得出结论 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交流与反思】NaCl、HClNaCl、NaHCO3
【得出结论 3】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
【解析】【得出结论 1】由上面提供的信息可知,加入紫甘蓝汁液时,显黄色时溶液的碱性比显绿色时强,显绿色时碱性比显蓝色时强,因此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 氢钠溶液。【得出结论 2】从微观角度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液体名称
蒸馏水
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pH
7.5~9
10~11.9
12~14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交流与反思】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b 点时稀盐酸过量,因此溶质是反应生成的 NaCl 和过量的 HCl;将图 2 和图 3 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说明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然后碳酸氢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 c 点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 NaCl 和 NaHCO3。【得出结论 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过程是: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然后碳酸氢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
2O+CO2↑。
三、实验与探究(2 小题,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7 分)
27.(8 分)(2022 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为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20℃时,配制 8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OH 溶液。
①用图中仪器完成实验,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玻璃棒在配制实验中的作用是。
②配制该溶液需要g 水。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
(填“大于”或“小于”)
向 1~5 号小试管中分别滴加少量稀盐酸。
①中溶液变为红色(填“试管 1”或“试管 2”)。
②试管 3 中产生气泡,试管 4 中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金属活动性 Cu 比 Zn(填“强”或“弱”)。
③试管 5 中生成一种盐和两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①烧杯搅拌加速溶解②72大于
①试管 1②弱③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解析】
①用固体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故填:烧杯。
在配制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故填:搅拌加速溶解。
②配制 8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OH 溶液,需要 NaOH 的质量为:80g×10%=8g,则需要水的质量为:80g-8g=72g,故填:72。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的质量偏小,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10%,故填:大于。
①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试管 1 中溶液变为红色,故填:试管 1。
②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活动性自左向右逐渐减弱,且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试管 3
中产生气泡,试管 4 中无明显现象,说明 Cu 的活动性比 Zn 弱,故填:弱。
③由质量守恒定律知,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生成一种盐和两种氧化物,其中的盐是氯化铜,两种氧化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 故填: 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28.(8 分) (2023·ft东威海·九年级期末)测定小麦杆灰中碳酸钾的含量
劳动实践课上同学们用小麦杆灰给农作物施肥。课后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小麦杆灰中含有碳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农家肥。为测定小麦杆灰中碳酸钾的含量。兴趣小组同学开展了探究与实践活动。
【实验一】提取小麦杆灰中的可溶物。
请将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取一定量小麦秸秆,燃烧后收集小麦杆灰。
称取 20.00g 小麦杆灰,,得到的固体即为小麦杆灰中的可溶物。
称量步骤 2 中固体质量。
【实验二】测定碳酸钾含量
取实验一中所得固体,进行下图实验。假设小麦杆灰中其他可溶性成分均不与稀硫酸反应。
实验中需缓慢滴入稀硫酸,原因是。装置 A、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装置 B 的作用是。
若要计算小麦杆灰中碳酸钾的含量,除上述数据外,还需测定的数据有。
【实践活动】测定和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小明将剩余的小麦杆灰施加到绣球花上,发现往年开蓝色花的绣球开出了红色的花朵,查阅资料知,绣球花的颜色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关,当土壤为酸性时花朵为蓝色,呈碱性时花朵为红色。
①测定土壤样品酸碱度的方法是。
②经测定,某花卉基地土壤样品 pH=6,或想让该基地种植的绣球花能开出红色花朵,除小麦杆灰外,还可以用对土壤进行改良。
【答案】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控制制碳酸钾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使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H2SO4+Na2CO3= Na2SO4+H2O+CO2↑;CO2+2NaOH=Na2CO3+H2O
吸收除去生成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4)反应前后烧杯及其中溶液的总质量
(5)加水将土壤样品溶解,静置,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到 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 pH;熟石灰(合理即可)
【分析】实验中通入氮气、装置 B 的作用及装置 AC 发生的反应分析如下:
【解析】(1)称取 20.00g 小麦杆灰,其中含有可溶物和不溶物,得到可溶物,需要进行的操作为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故填: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由分析可知:实验中需缓慢滴入稀硫酸,可以控制碳酸钾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使二氧化碳被氢氧 化钠溶液充分吸收;装置 A 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H2SO4+Na2CO3=Na2SO4+H2O+CO2↑;C 中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 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故填:控制制碳酸钾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使二 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H2SO4+Na2CO3=Na2SO4+H2O+CO2↑;CO2+2NaOH=Na2CO3+H2O;
由分析可知:A 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带有水蒸气,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装置 C 中增重的质量只能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则 B 装置的作用是吸收除去生成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故填:吸收除去生成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由分析可知:若要计算小麦杆灰中碳酸钾的含量,需利用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为反前后烧杯和其中溶液总质量增重的质量,则除上述数据外,需测定反应前后烧杯及其中溶液的质量,故填:反应前后烧杯及其中溶液的总质量;
①测定土壤样品酸碱度的方法:加水将土壤样品溶解,静置,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到 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 pH,故填:加水将土壤样品溶解,静置,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到 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 pH;
②经测定,某花卉基地土壤样品 PH=6,土壤呈酸性,开蓝花,若开红花需土壤呈碱性,则可以加入碱性物质对土壤进行改良,如小麦秆灰,还可以用熟石灰,故填:熟石灰(合理即可)。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解析版)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这是一份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解析版)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测试)(解析版)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这是一份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测试)(解析版)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4单元 自然界的水(测试)(解析版)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这是一份第4单元 自然界的水(测试)(解析版)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