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考试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B(逻辑关系不成立。体重增加未必一定是超加工食品导致的,经常食用超加工食品只是会“导致肥胖的风险”)
3.D(“以天然食材为基础”依然可制成超加工食品;并非不含糖,而是不添加精制糖)
4.A(对应文中谈到的“认知障碍”。B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很多,饮食习惯只是其中之一,作为论据针对性不强:C项传达的意思是食用超加工食品的习惯也可以改变,纳卡布并未表达相关观点;D项,和纳卡布的观点无直接关系)
5.(1)大多数超加工食品都含有会激活味蕾的成分。(2)这些成分会刺激多巴胺的产生,使食用者产生快感。(3)这种快感会激活大脑中有利于重复进食行为的奖赏回路。(每点2分)
6. 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B.“因为对杨万里的诗句过目成诵,所以一走进漫天嵯峨的秦岭山地……作者蓦然忆起了这首诗”错,原文是说“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后来对杨万里的一首诗过目成诵”,作者对杨万里的一首诗过目成诵是因为有了过秦岭山地的经验,而不是因为对杨万里的诗句过目成诵,经过秦岭山地时才想起这首诗。
C.“这是让他至今抱憾的事”错,根据原文说的“泰山嵩山没到过,如坐如立的山全在秦岭过眼”分析,即使作者没到过泰山嵩山,作者也没有遗憾之情。因为作者经过秦岭山地,如坐如立的山全过眼了。
D.“内心之苦得以抚慰”错,从作者对山“生了欢喜心……喜欢那千般颜色,万种姿态”以及作者对秦岭姿态各异的山的描写中,看不到作者内心有“苦”,看到的是作者对秦岭群山的欣赏和赞美。以及看见古道瘦马、瓦房黄犬的喜悦。故选A。
7. B (“正如当时的世情险恶”错,第五段运用了“老伴”“守门犬”“谗臣”等一组比喻,描写秦岭群山姿态各异,赞美大自然的神奇杰作。)
8. ①雄伟阔大;②姿态万千;③文化底蕴深厚。(每点1分,答对3点给4分)
9. ①谙熟诗书,旁征博引,如引用杨万里的诗,引用《创世纪》;
②沉醉自然,耽于幻想,如想象海上仙山,山神问话;
③指点江山,臧否人物,如对徐霞客等人的评论。
(每点2分)
【8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
第五段用了“老伴”“守门犬”“谗臣”“领袖”“天才”等一组比喻,描写“山不知名,各有面目神态”,“山势更高,山成群成簇,也有主有从,好像一个大领袖统率许多小领袖,好像许多小天才追随一位大天才。一座山走到尽头,就像一个艺术流派已经确立,下一座山再给你新的惊奇”,以及后面说“秦岭绵延几百里,没留空白”,这都写出了秦岭具有姿态万千的特点;
第一段说“渭河以南的山,凡是大山,都叫秦岭,所以秦岭不是一座山,是一大片山地。这片山地有多大?它的北面是渭河,南面是汉水,渭河在陕西境内造成一片沃野,古称八百里秦川,秦岭山地从东到西,大约就是这么宽。南北纵贯秦岭的道路叫子午线,书上说,这条路有六百六十华里,秦岭山地从南到北,大约就是这么长”,通过“八百里秦川”写秦岭的宽,通过子午线“六百六十华里”写秦岭的长,这么大的面积都叫秦岭,可见秦岭面积阔大。第三段写秦岭“高高低低的山,一层一层的山。行人沿着斜斜的石径往上爬,转一个弯又一个弯,路似羊肠,人好像一直往山里钻,又怎么也钻不出它的包围”,第四段写“月光下看重重叠叠山,世界如同废墟”,这两段通过人的感觉写出了秦岭占地面积辽阔,而且还具有雄伟的特点。
文中说“这条路上最高的那座山叫太白,它附近有首阳山,伯夷叔齐宁愿饿死的地方;有终南山,名士等待朝廷起用的地方”,可见,秦岭具有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
【9题】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第三段说“渡汉水,向漫天嵯岈的秦岭山地进发,蓦然忆起‘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后来对杨万里的一首诗过目成诵:‘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第四段说“坐在山村的小院里,暮色中四围皆黑,我们先看见光,后看见山,最后看见月,想起《创世记》,先有光,后有日月。月光下看重重叠叠山,世界如同废墟,人和月的关系反而亲切,忘了月球也是废墟”,作者向秦岭山地进发时,引用辛弃疾的诗句;作者登山时,引用杨万里的诗;作者暮色中看见光后见山、月时,引用《创世纪》,可见作者具有谙熟诗书,旁征博引的“士子习气”;
“天空大了几圈,下望群山罗列在云中,一望无尽,云无尽山也无尽,看山尖把云海戳破,冒出头来,想象海上仙山”“这条路上最高的那座山叫太白,它附近有首阳山,伯夷叔齐宁愿饿死的地方;有终南山,名士等待朝廷起用的地方。我们这批左奔右突的初生之犊,在两者之间经过,若有山神来问今生愿意住在哪座山里,真不知怎样回答才好”,作者看到云海飘浮在山腰,大山之露出山尖,就想象到海上仙山;作者提及秦岭的太白山、首阳山、终南山,就想到山神的问话。作者沉醉自然雄奇之景,沉溺于幻想之中,提及文化名人,表明他具有“士子习气”;
文章做后一段说“我常常为秦岭抱不平。徐霞客华山归来,下汉口,秦岭擦身而过,他没正眼瞧一下,傲慢势利。韩文公看秦岭,居然说脖子看酸了,什么话。寒山越秦岭,走襄阳,秦岭不提一字,糊涂”,作者对徐霞客、韩文公、寒山等人的评论,臧否人物,指点江山,为秦岭抱不平,表明他具有“士子习气”。
10. BEH 11 C 12. C
13. (1)你既然知道我有告示,为什么不抓他前来?
(“既”,既然;“榜”,告示;“何”,为什么。每点1分,句意1分)
(2)我每次读到这事,总认为崔安潜的做法是治理盗贼的上策。等到知道了李公择治理齐州的事迹,才知道不是这样。
(“策之上者”,最上策的治理盗贼办法;“及”,等到;“然”,这样。每点1分,句意1分)
14. ①洪迈认为做事不能拘泥于书本上,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通,关键在人。②王夫之认为,和缓治盗是“治盗”最好的方法。(答对1点给2分,都对3分。)
【10题】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他们让盗贼团伙自己排序,官员搜捕到家中,就抓一人来告发,其余盗贼就可逃脱了。
“使盗自相推为甲乙”是一个兼语句,“盗”既作“使”的宾语,又作“自相推为甲乙”的主语,故应在B处断开;
“官吏”作主语,“巡捕”作谓语,“及门”是“巡捕”的地点,故应在E处断开;
“擒”作谓语,“一人”作宾语,“以首”作“擒一人”的目的,“则免矣”主语省略,故应在H处断开。
故应在BEH处断开。
【11题】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A.正确。“安”,怎么;使……心安。句意:你怎么能抓我呢?/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B.正确“素”,一向。句意: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齐地一向多盗贼。
C.错误。“泥”,拘泥;通“涅”,染黑。句意:不能拘泥于书本上的记载。/不受尘世的污垢所沾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
D.正确。“罪”,名词作动词,处罚;“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句意:只有窝藏盗贼的才处罚他们。/你将一天比一天生活安逸地位显贵。故选C。
【12题】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C.“等过了一段时间,官府不追究他们了,他们就出来了”错。根据文中“缓之而拒之气馁矣,不能久匿而复往来于其邑里族党矣”可知,盗贼们随着时间推移出来是因为和缓的治盗方式让他们的抗拒之心懈怠了,而不是官府不抓了。故选C。
【14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一中“予乃知治世间事,不可泥纸上陈迹。如安潜之法可谓善矣,而齐盗反恃此以为沈命之计,则变而通之,可不存乎其人哉”概括:洪迈认为做事不能拘泥于书本上,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通,关键在人。
(2)根据材料二中“治盗之法,莫善于缓”概括:王夫之认为,和缓治盗是“治盗”最好的方法。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唐朝崔安潜担任西川节度使,到任后不去整治盗贼。他说:“盗贼没有所经之处人们的通同容留,就无法为非作歹。”他于是从公家仓库里拿出钱放到三个市场上,并且在它的上面张榜告示:“告发和捕捉到一名盗贼,赏钱五百缗。如果同伙告捕,则免除他的罪,赏钱和普通人一样.多。”不久,有人抓捕盗贼送来。盗贼不服气,(对捉他的人)说:“你和我一同当盗贼十七年,赃物都平分,你怎么能抓我呢?”崔安潜说:“你既然知道我有告示,为什么不抓他前来?那么(这样)他应当被处死,而你受到奖赏了。现在你既然已经被人家先告发了,又有什么可说的呢?”崔安潜立即下令付给捕盗的人赏钱,让被捕的盗贼亲眼看见,然后在街市.上处死盗贼。于是,盗贼们与他们的团伙相互猜疑,无处容身,竟然在一夜之间,等不及到早上,纷纷逃散出境,从此境内再无一人为盗。
我每次读到这事,总认为崔安潜的做法的确是治理盗贼的上策。等到知道了李公择治理齐州的事迹,才知道不是这样。齐地一向多盗贼,李公择严加治理盗贼,但是屡禁不止。有一天抓到一名奸猾盗贼,李公择发现他可以利用,将他脸上刺字编为士卒,让他在自己帐下听差。李公择乘便拿盗贼大量被捕却屡禁不止的原因询问他。(那个盗贼)回答说:“这是由于富豪人家为他们窝藏。他们让盗贼团伙自己排序,官员搜捕到家中,就抓一人来告发,其余盗贼就可逃脱了。”李公择说:“我有办法了。”于是,他下令凡是窝藏盗贼的人家,都拆除房子,盗贼就绝迹了。
我于是认识到治理世上的事情,不能拘泥于书本上的记载。像崔安潜的办法可以说是高明的了,但齐地的盗贼反而借此作为保命的计策,可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通,关键还是事在人为!
材料二:
治盗之法,没有比缓治更好的了;性急的,没有不最终以缓治了结的。况且,盗贼初发时非常害怕被捕获,强而有力的必定会拼命抵抗,弱小的就必然是惊恐失措地逃窜,悄无声息地藏起来,没有人知道他所在的地方。如果官府采取缓治的办法,时日稍久,那么盗贼拼死抗拒的心自然消散,潜逃的也不能长期躲藏,于是又往来于他们的乡里族党了,这时一个人的力量擒获他也有余了,官吏不必害怕因为盗贼难以捕获而受到惩处了。人,谁没有憎恨盗贼的心,哪个会放纵他们呢?只有当官府急不可待地捕捉他们时,逼着他们拼死抗拒,吓得他们深深地藏匿起来,官吏害怕不能捕获而受罚,因而不敢声张,这样以后盗贼辗转蔓延,不断发展,最终成为大规模的叛乱势力,百姓因此大量死亡,国家因此覆亡。
光武帝的法令规定,官吏即使有逗留、回避、故意放纵盗贼等行为,也都不问罪,允许他们以最终擒讨成功为政绩。州牧、郡守、县令、县长懦弱胆怯不敢捕盗的,都不认为是罪过,只以捕获盗贼的多少确定政绩。只有窝藏盗贼的才处罚他们。这是不需改变的好办法,而愚蠢的人长期以来,都不能施行此法。
【答案】15. D (“都表现了诗人品质高尚,渴望归隐”错误。制芙蓉裳,比喻保持高洁的情操,没有表现“渴望归隐”。)
16. ①前八句为第一层次,由莲的形象联想到食莲之事,表达了亲人之间的爱意。
②中间八句为第二层,由食莲之甘苦引发对为官的思索,由莲出淤泥而不染,表达要成为正直、有良知的官吏的追求。
③最后四句为第三层,写自己居住的环境,双井塘畔荷花盛开,表达了决不会同流合污,绝不改变高洁的情操。
【16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路的能力。
前八句为第一层次,开头说:“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看到莲子像手指一样大,就想到在家里时,母亲分莲子给他们吃,怀念母亲的慈爱。“共房头濈濈,更深兄弟思。”看到一房里的许多莲子,就想到一房里的众多兄弟,也像莲房里的莲子那样相处。“实中有幺荷,拳如小儿手。”莲子中间有莲心,莲心头上有些拳曲,像小儿的手。“令我忆众雏,迎门索梨枣。”从小儿手就想到家里众小儿,作者回家时,众小儿在门口迎接,要梨枣吃。这是从看到莲房、莲子、莲心,引起对母亲、兄弟和众小儿的怀念,表达了亲人之间的爱意。
中间八句为第二层,承接上句,就莲心说,莲心正是苦的,吃苦的东西不可能感到甜。“甘餐恐腊毒”,吃甜的怕有极毒。这里是就他自己的经历来说,吃甜的怕有毒,如同做大官拿重禄,贪图享受,害了自己。“素食则怀惭”,做官不办事吃白食,便感到惭愧。“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莲生在淤泥之中,出淤泥却不受污染,指品德高洁的人能保持操守。“食莲谁不甘,知味良独少。”讲到吃莲子的多,知味的却很少。由食莲之甘苦引发对为官的思索, 由莲出淤泥而不染,表达要成为正直、有良知的官吏的追求。
最后四句为第三层,写自己居住的环境,想到“吾家双井塘”,那里有池塘。“十里秋风香”,池塘里荷花盛开,在初秋时香闻十里。“安得同袍子,归制芙蓉裳。”制芙蓉裳,比喻保持高洁的情操。表达了决不会同流合污,绝不改变高洁的情操。
17题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2)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2)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
18.【答案】(示例)(1)魂牵梦萦 (2)油然而生 (3)离情别绪
(每空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如填其他成语,与语境相合亦可给分)
【解析】A处,根据空前的"故乡""游子"和空后的"乡愁"可知,此处是说故乡常常回绕在游子的梦中,故可填"魂牵梦萦"。B处,由空前的"游子""落日行将西下的时候"和"思乡之情"可知,此处是在说夕阳西下时,游子心中的思乡之情便会自然产生故可填"油然而生"。C处由空前的"更添"和空后的"乡愁"可知,此处是在说江上的迷茫雾气让人更加感受到漂泊在外的愁苦,故可填"离情别绪"。
19.C【解析】a处,根据空后的"落日行将西下""思乡"可知此处所说的是夕阳西下的日暮之时,漂泊在外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对应的句子是②,可排除A、D两项;b处,根据空后的"乡愁""直白如话""离情万种"可知,此处是直接言说思乡之情,明白如话对应的句子是③,可排除B项。故选C项。
20.D(3分。A项,表加强肯定语气;B项,表条件;C项,表让步;D项,表因果)
21.(1)反对声色的享乐;(2)那就会很费力;(3)可以使语意更委婉。
(6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2.①该句用了廉颇的典故“以简驭繁”,既表明自己老当益壮、报效祖国的决心,也含蓄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苦闷。
②这与词的格式固定、字数受限而又必须表达丰富词意有关,有一定强制性。
(6分。答出第一点得4分,点出典故及其效果1分,表面意1分,深层意2分;答出第二点得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分)
【立意】1.关机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
2.转换思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
3.人生需要升级,不断地成长和完善自己。
4.关机、重启和升级,是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材料解析】 这是一则三元型材料作文,有较强的思辨意味,重点在阐述三元概念内涵和三元之间的逻辑关系。材料以电脑运行的三种模式来创设写作情境,关联现实生活,易于引发考生对生活现状与生命成长的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的放矢。
材料第一部分以电脑“关机、重启、升级”三种模式来隐喻人生不同的选择方式。考生在审题时,不仅要关注“关机、重启、升级”三种不同模式的内涵及内在逻辑关系,也需要关注语境中的导向,即“人生旅途中,遇到困境”时不同人的选择。“困境”二字点明了写作的大背景,既可以指向社会环境:从内卷到内耗,时代的压力和焦虑避无可避;信息过载,大数据囚笼,喧嚣嘈杂,娱乐至死,催生出许多时间和心智上的“穷人”,也可以指向个体经历的困顿:学业受挫、工作不顺、家庭矛盾,“无法消失的疲劳感”让人身心压抑,陷入人生的低谷。
不同困境下的人又因不同的人生态度,而选择不同的人生方式。
有的人选择关机模式,摒弃杂念,沉淀休整。关机不意味着放弃,也不是逃避,而是暂时的停顿与歇息,远离喧嚣,远离是非,放空自己,理理纷繁思绪,保持冷静头脑,给自己的躯体和精神以喘息的机会。一味高负荷地运转,机械重复地付出,只会使自己的人生迷失方向,变得浑浑噩噩。我们按摩生命,治愈自己,需要休息调整,沉潜蓄积,才能更有力量地往前走。
有的人选择重启模式,转换思维,再启新程。重启是休整之后的再一次扬帆起航,可以是经历挫败之后的重振旗鼓。但比努力奋发更重要的是转换思维。人生没有绝路,转换思维即有转机。转换思维,多维度地审视与思考人生的困局,换一种方式去处理,改换一下赛道去尝试,拒绝高耗低效,偏执死板,敢于打破常规,打破僵局,或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的新局面。
有的人选择升级模式,增值更新,提升内核。升级是自我更新,自我增值,通过吸收外界或他人长处,改善自己的短处,一步步拓宽自己的广度,一点点挖掘自己的深度。升级人生可以是突破自己的认知,达到知识、灵魂、精神上的升华与超越,也可以是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不断追求、奋斗、进取,是一切向前进的积极姿态。无论从历史、时代、社会和国家,还是个人、团队、企业,奋进都是永恒的主题。
第二部分是写作指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规定了文章的出发点,需由材料内容引发一定的拓展思考。“你的联想与思考”,强调主体性,考生可从自我出发,结合材料内容和生活现实,表达具有新时代高中生的个性思考和真情实感。
第三部分是具体“要求”。其中,“选准角度”是一个明确的提醒,考生可结合材料任选某一方面的启示构思作文皆可,并不要求面面俱到。
考生可以从电脑运行的三种不同模式出发,可作多角度分析,亦可任选一方面深入探讨,联系现实,揭示道理,确定立意。三者关系既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看作递进或互补的,考生在具体阐释分析时,只要能逻辑自洽,自圆其说即可。但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沉淀休整、再启新程还是提升自我,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走出人生困境,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三方面平行展开,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往往不易出彩;聚焦一个角度,深入探讨分析,有理有据,能有侧重和亮点,当予以鼓励;考生若能对其中二者或三者关系进行辩证思考,且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升格加分。
【评分建议】在判断文章是否符合题意的情况下,综合考虑语言表达、结构层次、思维深度、阅读积累等多方面因素,对文章综合评分。“三基本”(审题基本清楚、立意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的作文建议评分44分上下。
【个别作文】
1.仿作套作扩写,在正常评分的情况下降类评分;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1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5分;扩写作文题材料者不得及格。
2.写成诗歌的,提交问题卷。
3.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34分(不满100字,0~4分;200字左右,5~8分;300字左右,9~15分;400字左右,16~24分;500字左右,25~29分;600字左右,30~34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4.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9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17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8分。
5.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6.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
【标杆文】
“关机”不死机,“重启”唤“升级”
近日,互联网上“重启人生“打怪升级”词条热度不下,侧面反映出三种人生状态:在困难面前,只有“关机”休整,才不陷“死机”僵局;只有“重启”新思路,“升级”增实力,才能一路”打怪”破局,行稳致远。
以“关机”为基石,无休整之期则失沉淀之心。“关机”是电脑必要的休息,是人之处重压缠扰的调整舒缓,是内化与沉淀。且看曾国藩内外局势困迫危急之时,沉潜休整,痛定思痛,终抚大厦于将倾;且看丘吉尔遭抑郁情绪“黑狗”般侵扰时,整顿沉静,寄情书文闲画,调节至稳……覃思今日,与其在困乏烦躁中缓步尸行,不知按下“关机”键。这不是逃避与软弱,而是休养与沉静,慧于“关机”才免于“死机”可持续地发展前进,为“重启”奠基。
“关机”有止限,“重启”为新程,无思维转换则失前进之方向。“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思维的转换才是真正的“重启人生”。稽古而往,若没有于迂谪荒野处转换享受风物、造福一方的思路,哪里会有放荡啖果、兴水兴教的苏东坡呢?若没有于暗夜见星光,于“无所有”中见希望的鲁迅,又何来举炬而战的新文人与新文化呢?揽今而思,信息时代看似通达时则“茧房”至深;科技便捷看似高效时则“范式”固化,无不召唤新青年以新思路新思维于困顿中孕新局,于平静处听惊雷,方作“重启”人生。
“重启”且作动机,“升级”方为动力,无内核之增只空想无饱。时代迁变呼唤多元价值、多元观念,而只有内核足够充实,才能“腹中不空”,才能成为多彩中的一抹亮色,出彩出众。
以电脑为喻,“关机”“休整”是前提与基石;“重启”新局是方向所在;“升级”内核才有动力出彩。三者相辅相成,融合贯通,看似“关机”实则是人主观能动,向内沉淀反思;看似“重启”实则是在否定自我中开辟新路;“升级”也不只成绩与效绩,更注重内核丰盈与精神拔升。这可以是瓦尔登湖上棱罗的小屋,日升月落,充盈其思;这也可以是大海上老人与鱼骨,无数次“关机”又“重启”,斗争之后,在“升级”中充盈精神……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青年锐进之子,更当慧于“关机”,勇于“重启”,以你我之“升级”推进时代之进益,锦书万里。
【简评】着眼“关机”“重启”“升级”三者关系的辩证思考,明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为条件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既着眼于内向探求,亦不忘外向发掘。语言典雅清丽,例证简洁典范。判56分。
“关机”以沉淀,沉淀以“盛开”.
若将人生之旅看作电脑运行,那么面对困境的措施便可简单阐述为三种模式——“关机”、“重启”“升级”。“重启”是一种创新,是新赛道的开辟,“升级”是一种拼搏,是个人的不断完善,而“关机”正是一种勇气,一次沉淀的机会。
“关机”不是一种懦弱的逃避,而恰是一个智慧的选择。有人将“关机”狭隘地理解为是拒绝面对与不敢面对,将“关机”视作面对困境不敢前进而缩入的乌托邦,这便于泥沙俱下之际迷蒙了双眼,陷入了无能而无为的窠臼,放任懈怠与放弃的精神毒芽悄然滋生。此处的“关机”也许更偏向于“待机”,是理智思考的等待。面对困境,我们或许早已做过千万次搏击却无济于事,选择继续抗争固然是勇气与毅力的生动注脚,而暂时停下脚步摒弃杂念,进行回顾与反思,在 “关机”之时进行沉淀与休整,未尝不是抵御困境的最佳方案。作家顾城曾将人比作种子,需在地底忍受无尽的黑暗,汲取茁壮成长的养分方能冲破厚土,散发旺盛生机。衡之实际,“关机”正是种子于黑暗的沮溺中汲取力量的过程。
诚然,关机并不是突破困境的最终结果,而是下一次开机的前提准备,也为“重启”与“升级”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经历了“关机”后的黑暗与沉淀,新的力量正蓬勃生长。于花繁柳茂中拨开,于雨疏风骤中站定,于泥沙俱下之际激浊扬清,短暂的关机并不是彻底的沉寂,于隐隐之中冒出生芽。沉淀后对困境发出再一次的冲击,也许我们已笃定自我、积蓄能量准备“重启”开辟新赛道,不再谈论“前朝旧事”,不再受困于“路径依赖”。也许我们已如歌德一般“有了入世的心胆”.有了全新“升级”的冲劲,跃跃欲试增值更新,提升内核……
不要害怕“关机”,也许等待你的,正是“华枝春满、天心月圆”。逃避困境从不是青年人的作风,沉淀自我才是吾辈青年的应有之智。
且“关机”以沉淀,向内探寻,向外求索,终得繁花之“盛开”!
【简评】审题准确,立意清晰,围绕“关机”生发议论,观点鲜明有独到见解。尤其对于“关机”的内涵、“关机”“重启”“升级”三者关系作出了思辨性论述。结尾略显仓促。53分。
暂卸盔甲,重生后出发
《花与剑》中曾咏叹:“卸下我的盔甲,期待重生后出发。”一语契合电脑运行的三种模式:“关机”“重启”和“升级”。人生如逆旅,面对困境时,吾辈正应如歌词中所言,暂卸盔甲“关机”,“重启”后出发,方可达“升级”之境界。
生于当下之“竞速时代”,外界急速的时间流逝使我们被迫裹挟着向前,于一定程度上给心灵套上枷索,使我们面对困境时逡巡不前,不知所措,于是适时“关机”便成为必然,成为我们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进而沉淀休整的必经之路。
自然欲究“关机”之本质,即对自我的回归,对本心的持守。它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心灵的归位;不是散漫懈怠的“躺平”,而是拂去衣上沾染的主土,重振旗鼓,恰如《诗经》所云:“君子如行,羽衣昱耀。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如玉般灵彻温润的心灵,卸下盔甲的“关机”,正是对内心被蒙上功利主义色彩的反抗。如此,方可以琉璃之心,重新面对下一次出发。
从这个角度而言,“关机”又何尝不是“重启”的前章?卸下一切杂念,于自我的青空下添荡心灵,让思维放纵发散,重择路径启程,且看沃尔玛家族的小女儿阿丽莎,在商业圈中屡次碰壁,终于明白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于是,放下执念,回归故里,她也在转换思路后建立博物馆和慈善机构等事业中实现了人生的擢升。
当然,“重启”并不意味着必须转换领域。“重启”的内涵在于“重新”,它既可以指重新选择人生航向再出发,也可以指在某一事情上换个角度重新思考,以崭新的方法使问题迎刃而解。屠呦呦在提取青蒿素上倾力研究,但也正是无数次“重启”后的调整方法,才使青蒿素得以救济无下。无论转换领域还是方式,“重启”都不失为生命的琴弦注入新的活力,自此奏五调八音,成高山流水。
更进一步讲,所谓“关机”和“重启”,实则指向同一目的——“升级”。沉淀心性,重生后出发,正如凤凰涅槃,愈加妖冶,人生之大道必是清阳濯灵,和风容与,自我的内核在休憩与重整中不断提升,终成就人生灼灼之华。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星海横流,岁月成碑,在星霜荏苒的征途中,如遇荆棘当道,愿你我都能卸下盔甲“关机”,重生后启碇,迎来“升级”之自我!
【简评】文章审题精准,立意深远,对“关机”“重启”“升级”内涵把握精准,且能够对三者关系进行辩证思考,说理透彻,语言有一定的表现力。53分。
重整羽翼,扶摇而上.
人民日报中曾对少年提出殷切期望:“少年自当扶摇上,揽星衔日逐日光。”但我们的旅途中难免遇到风浪而坠落,当此之时,我们该如何再起征途?
我的答案是:关机、重启、升级。当遇到困境时,不妨沉淀休整、转换思维、改善内核,重整羽翼,扶摇而上。
在古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曾应飞得太高而接近太阳,致使翅膀毁坏,跌入深海.观照现实,我们也难免因急功进利而陷入“心不在马”之窘境,欲速则不达。这时,我们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回到内心审视自己,重新审察自身、和自我对话,让自己暂时“关机”,寻得自己的本心和出发时最原初的动力,完成心灵的祛魅。
“关机”为我们的重启注入了内生的动力,正如重振的羽翼必将更加有力且坚定。在从关机到重启的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目标更加明晰,对飞行的方向更加明确和坚定。
“既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关机和重启即是一种选定远方的过程,而其中的不同是,重启要求我们转换思维,重新思考先前所用的方法路径,寻找其中的不足,跳出先前的框架和束缚,以全新的视角、从更高处进行自我审视,从而避免出现“一条路走到黑”的困境。
而“升级”则可以说是“重启”的升格。我们在重审自己时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从自身出发作出改善从而更好地执行自己规划的路径,这要求我们洞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有方向地加以改善。若说关机是停下脚步,让自己劳累的心灵得以安顿和休整,那么“重启”则是调整自己的“飞行姿势”,更好地适应风向;“升级”则是通过锻炼让我们的羽翼更加丰满有力,从而更好地与恶劣的环境进行搏斗和不屈的抗争。
深而思之,三者的关系看似割裂,却具有关联性和同一指向性。“关机”为重启和升级创造了前提条件和心灵根源,当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下将三者灵活运用时,三者共同促成了我们精神的擢升,使得我们更好地跨过阴翳。
愿你我青年能以困境为风,通过关机、重启、升级,重整羽翼,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简评】扣住人生遇到“困境”写作背景,能够关注到“关机、重启、升级”三种不同模式的内涵及辩证关系,并对三者关系进行辩证思考,层次分明,有逻辑性。53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附解析),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