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3-【临考满分】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满分卷(北京卷)(解析版)
展开(考试时间:70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5分)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某同学为探究保鲜膜对水果的保鲜作用,将同样的水果分为两份,甲用保鲜膜包裹,乙不作处理,均放入冰箱冷藏室中,一周后将水果取出,发现甲水果保存完好,乙水果出现腐烂现象。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保鲜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隔绝让水果腐败的微生物
B.该实验可以证明干燥能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C.保鲜膜可以隔绝空气,降低水果中有机物的消耗
D.保鲜膜可以减少水果中水分散失,使水果更易保鲜
【答案】B
【分析】微生物的生活需要有机物、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
【详解】A.保鲜膜物理特性柔软、致密,具有在一定程度上隔离微生物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证明把水果内水分降低,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B符合题意。
C.保鲜膜隔绝空气,使保鲜膜内缺乏氧气,可以降低新鲜水果内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利于蔬菜水果的保存,C不符合题意。
D.保鲜膜不透水,包裹好水果后,可以减少水果中水分散失,使水果更易保鲜,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B.“始祖鸟”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
C.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是脑容量增加
D.达尔文提出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
【答案】B
【分析】(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3)人类进化的历程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详解】A.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A不符合题意。
B.始祖鸟既具有鸟类的特点前肢特化为翼,有具有爬行动物的特点,翼的末端有爪,因此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B符合题意。
C.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慢慢会使用和制造工具,手的活动,刺激了脑的发育,并用火烧熟食物来吃,增加了脑的营养等,因此在人的进化中发生显著变化的是脑容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
D.达尔文是进化论的提出者,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在植物分类中,玉米与小麦同科不同属,大豆与小麦同门不同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麦与玉米的共同特征多,小麦与大豆共同特征少
B.小麦与玉米的亲缘关系较小麦与大豆的更远
C.小麦与玉米、大豆的共同特征一样多
D.小麦与玉米、大豆之间无共同特征
【答案】A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ABC.结合分析和题干信息“玉米与小麦同科不同属,大豆与小麦同门不同纲”可知,小麦与玉米的共同特征比小麦与大豆的多,小麦与玉米的亲缘关系较小麦与大豆的更近,A正确、BC错误。
D.小麦与玉米、大豆都属于种子植物,三者有共同特征,D错误。
故选A。
4.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下列各项中,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
A.多开车,少骑车B.节约用纸
C.随手关灯D.少用一次性制品
【答案】A
【分析】根据低碳的意义进行分析,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可以从二氧化碳的生成和消耗进行分析。
【详解】A.多开车,少骑车,会消耗大量化学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A符合题意。
B.使用纸会消耗掉大量的木材,浪费制造中的能量。所以节约用纸,可以保护森林,节约制造中的能量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B不符合题意。
C.电能大部分来源火力发电,所以随手关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C不符合题意。
D.少用一次性制品,不但可以节约制造中的能量消耗。同时从原料上,少伐树木,利于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幼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患侏儒症
B.如果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C.食用加碘盐可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坏血病
【答案】C
【解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人体会患相应的疾病。
【详解】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错误。
B.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错误。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食用加碘食盐可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正确。
D.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各种激素对人体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6.以下对生物体结构及其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金雕的喙锐利带钩与其食性相适应
B.鳄鱼在水中用鳃呼吸
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生活
D.蛔虫体表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答案】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详解】A.金雕的喙锐利带钩与其食性相适应,有利于其捕获、撕裂被捕食的生物,A正确。
B.鳄鱼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B错误。
C.昆虫有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适应陆地干燥生活,C正确。
D.蛔虫体表有角质层,可以防止消化液的侵蚀,起保护作用,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7.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
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水域和生物D.人和生物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8.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的组成是由大脑、脊髓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B.反射弧的结构模式是:感受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
C.人在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
D.垂体能分泌多种激素
【答案】D
【解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发出的脑神经和脊神经。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据此解答。
【详解】A.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发出的脑神经和脊神经。脑又包括大脑、小脑、脑干这几部分,故A错误。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所以反射弧的结构模式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B错误。
C.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故C错误。
D.垂体位于大脑的下部,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垂体分泌的一些促激素,可以调节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弧的组成,激素的分泌和调节。
9.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小明不小心被针扎到,迅速缩手,对该反射活动叙述错误的是( )
A.缩手反射不受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控制,属于简单反射
B.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为A→C→B→D→E
C.如果C受损,其他部分正常,接受针的刺激后不能完成缩手反射,但能产生感觉
D.用针扎手指,先缩手后产生感觉,说明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
【答案】B
【分析】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图中,E感受器、D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A效应器。
2、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详解】A、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控制,A正确;
B、图中,E感受器、D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A效应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即: E→D→B→C→A.B错误;
C、C为传出神经,如果C受损,其他部分正常,接受针的刺激后不能完成缩手反射,但能产生感觉,C正确;
D、用针扎手指,先缩手后产生感觉,说明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D正确。
【点睛】理解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0.下列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很大,包括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的全部
B.生物圈由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组成,各种生态系统是有密切联系的
C.生物圈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D.阳光、大气和水蒸气都会影响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
【答案】A
【分析】(1)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又包含了各类生态系统。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关联的,它们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详解】A、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A错误。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各种生态系统是有密切联系的,B正确。
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C正确。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中的阳光、大气和水蒸气都会影响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D正确。
【点睛】掌握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11.当你在家中自行用药时,为了安全,必须考虑什么?( )
①该药生产企业与日期、有效期、批准文号 ②该药是不是广告推荐的药品 ③该药的功能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等 ④该药是中药还是西药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A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规定药品的标签应当包含药品通用名称、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等内容。其中生产企业和批准文号等信息,可以证明药品的是否由合法的正规企业生产,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信息,可以让我们知道该药品是否过期、功能用量、禁忌等信息,知道该药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可以让我们知道是否适合自己的病症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可见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安全用药的常识。
12.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结构。下列关于该结构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结构位于大肠B.该结构称为皱襞
C.该结构能分泌腺消化液D.该结构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答案】D
【分析】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细长,有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同时小肠壁、毛细淋巴管壁和毛细血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本图表示小肠绒毛结构图。小肠绒毛壁吸收的营养物质有水分、维生素、无机盐、甘油、脂肪酸、葡萄糖和氨基酸。
【详解】A.图示结构为小肠绒毛,位于小肠,A错误。
B.综上分析,该结构为小肠绒毛,B错误。
C.小肠里有胰腺和肠腺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其中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小肠绒毛不能分泌消化液,C错误。
D.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细长,有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D正确。
故选D。
13.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间需要交流信息,以下不能起到此作用的是( )
A.长尾猴的不同叫声B.蜜蜂的舞蹈
C.黄蜂的警戒色D.蛾类分泌的性外激素
【答案】C
【详解】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蜜蜂跳圆形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位置;长尾猴发现豹时惊叫是通过声音告诉同伴有危险快跑;蛾类分泌的性外激素是用来吸引异性交配产卵的。因此都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而黄蜂的警戒色是为了警戒天敌等其他动物,属于防御行为,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故选C.
14.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某些生理活动,选取了某生长旺盛的植株,该植株上有白斑叶片,现将该植株进行如下处理: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达取一片较大的带白斑的叶片,如图,A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的,B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主叶脉的C点处用小刀切断,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分析结误的是( )
A.在阳光下,该植株可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
B.将该叶片取下,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是A,B
C.若设置A区和D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D.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D、B区进行对照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
【详解】A.在阳光下,该植株可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A正确。
B.A区是白斑区无叶绿体;B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无光;主叶脉的C点处用小刀切断无水分,ABC都没有产生淀粉。因此,将该叶片取下,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是A,B,C三处,B错误。
C.A区和D区唯一不同的是叶绿体,目的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C正确。
D.D和B唯一不同的是光照,目的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D正确。
故选B。
15.下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表示的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是有机物
B.①表示的是叶绿体,②表示的是线粒体
C.1过程只在白天进行,2过程只在晚上进行
D.2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最终来自光能
【答案】C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可见a表示的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是有机物,A正确。
B.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可见①表示的叶绿体,②表示的是线粒体,B正确。
C.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有光无光都可以。1过程只在白天进行,2过程呼吸作用白天、晚上都能进行,C错误。
D.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2呼吸作用所获得的能量来自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最终来自光能,D正确。
故选C。
16.下列日常生活中问题的处理方式与原因解释错误的是( )
A.牙龈出血应多吃水果蔬菜——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A
B.对胃有刺激的药物被装在用淀粉制作的胶囊中——胃不消化淀粉
C.胆囊炎患者不能吃油腻的食物——胆汁能乳化脂肪
D.糖尿病患者不能口服胰岛素——胰岛素属于蛋白质会在胃内分解
【答案】A
【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详解】A、牙龈出血,这是坏血病的表现,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因此,牙龈出血的人应多吃水果和蔬菜。A错误;
B、淀粉首先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在胃里不消化淀粉,最终在小肠中被完全消化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因此,淀粉制成的药物胶囊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B正确;
C、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增大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肝炎患者的肝脏分泌胆汁的能力差,影响了脂肪的消化,因而肝炎患者厌食油腻的食物,C正确。
D、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因为胰岛素制剂是一种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消化分解为氨基酸,而没有了胰岛素的功能。因此只能注射,不能口服,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并结合题意,灵活答题。
17.侏儒症和巨人症是下列哪种激素在幼年时分泌异常所造成的( )
A.胰岛素B.甲状腺素C.性激素D.生长激素
【答案】D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详解】A、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血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所以当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患糖尿病,A不符合题意。
B、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呆小症,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就会患甲亢,患者食量大增而身体却逐渐消瘦,情绪易于激动,失眠健忘,心率和呼吸频率偏高,B不符合题意。
C、性激素是由性腺(睾丸、卵巢)分泌的,其作用是促进生殖细胞的生成和性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人体的第二性征,C不符合题意;
D、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侏儒症,幼年时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18.如图为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曲线的说法, 错误的是( )
A.曲线 AB 段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而增强
B.曲线 CD 段表明植物光合作用逐渐减弱
C.曲线 DE 段表明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减弱而逐渐减弱
D.C 点较 B 点低是由于正午的温度过高、太阳光过强, 叶片的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叶片光合作 用强度减弱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光照强度、光质、光照时间、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淀粉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分析图示可知:7~10时随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增加,气孔开放,吸收二氧化碳增多,光合作用增强,A正确。
过了C点以后,12-14时,CD段光合作用逐渐增强,B错误。
曲线DE段表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减弱而逐渐减弱,C正确。
C 点较 B 点低是由于正午的温度过高、太阳光过强, 叶片的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减弱,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19.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的常用工具。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欲使显微镜内的视野更加明亮,可以换用反光镜的凹面
B.欲判定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可移动玻片或转动目镜
C.欲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D.欲使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可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详解】A.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欲使显微镜内的视野更加明亮,可以换用反光镜的凹面,A正确。
B.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B正确。
C.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可以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使物像更加清晰,欲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C正确。
D.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欲使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可向右上方移动玻片,D错误。
【点睛】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0.有关动植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进行不完全变态发育
B.用嫁接的方法可实现同一棵桃树上结出不同口味的桃子
C.为了保持植物的某些优良遗传特性,我们常用有性繁殖的方法来繁殖后代
D.鸟类都要经历的生殖过程是:求偶、交配、孵卵
【答案】B
【分析】(1)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如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如植物中的扦插、嫁接等繁殖方式。无性生殖的优点是后代保持亲本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等。
(2)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如蜜蜂、菜粉蝶、蝇、蚊、蚂蚁等的发育。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如蟋蟀、蝼蛄、螳螂、蜻蜓、蝉等的发育。青蛙的发育也属于变态发育,要经历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
(3)鸟的生殖方式为卵生,鸟卵有卵壳和卵壳膜起保护作用,卵白和卵黄提供营养,使得鸟适合在陆地上繁殖。大多数鸟的繁殖要经历求偶、筑巢、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这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详解】A.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不能称之为不完全变态,要经历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A错误。
B.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如果同一砧木上嫁接不同的接穗,则可实现结出不同口味的果实,B正确。
C.为了保持植物的某些优良遗传特性,我们常用无性繁殖的方法来繁殖后代,C错误。
D.大多数鸟的繁殖要经历求偶、筑巢、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所有鸟类都要经历的生殖过程是:求偶、交配、产卵,D错误。
故选B。
【点睛】掌握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是解题关键。
21.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倡导使用可充电式电池B.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
C.鼓励购买使用私人汽车D.将工业废水排入大海
【答案】A
【分析】为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等,据此解答。
【详解】倡导使用可充电式电池,对电池循环使用,可避免大量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符合低能量、低消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A符合题意;
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大量林地被毁,不利用环境保护,B不符合题意;
汽车行驶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尾气,造成环境污染,不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进而破坏生态环境,私人汽车越多尾气的排放越多,C不符合题意;
工业废水要遵循“先净化,后排水”,这样做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水体污染,会破坏生态系统,还会危害人体健康,D不符合题意。
【点睛】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2.下图为五指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生理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通过生理过程③将系统外的能量输入到系统内
B.乙生物的细胞内都含有线粒体、叶绿体两种能量转换器
C.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沿着乙→丙→丁→甲流动的
D.过程①中的碳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传递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观图可知:根据甲与乙之间的双箭头和指向甲的箭头最多,因此,甲表示二氧化碳、乙表示生产者、丙表示消费者、丁表示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捕食关系、③表示分解作用,解答即可。
【详解】A.乙通过生理过程①光合作用将系统外的能量输入到系统内过程,故A错误。
B.乙生物属于绿色植物,并不是细胞内都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两种能量转换器,例如:根尖,故B错误。
C.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甲表示二氧化碳、乙表示生产者、丙表示消费者、丁表示分解者,因此图中乙→丙→丁→甲不可以表示一条食物链,故C错误。
D.过程①中的碳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传递,乙通过光合作用,产生③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D。
23.下列生物分类等级中,所包含的生物间共同特征最少的是( )
A.属B.纲C.门D.目
【答案】C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小的单位,界是最大的单位。
【详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小的单位。所以本题生物分类等级中,所包含的生物间共同特征最少的是门。
故选C。
24.下列疾病均是由病原体引起的是( )
A.新冠肺炎和呆小症B.艾滋病和白化病
C.坏血病和蛔虫病D.流行性感冒和乙肝
【答案】D
【分析】病原体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详解】A.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呆小症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A错误。
B.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征,白化病是遗传病,B错误。
C.坏血病由维生素C缺乏所致,蛔虫病是线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C错误。
D.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乙肝是由于感染乙肝病毒而导致的,D正确。
故选D。
25.世界杯足球赛运动员“临门一脚”时,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结构是( )
A.小脑B.脑干C.脊髓D.脊神经
【答案】A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详解】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因此平衡木运动员表演时,起调节躯体平衡、控制动作姿势和协调作用的主要结构是小脑。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小脑的功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第 = 2 \* ROMAN II卷(非选择题 共45分)
本题共7题,共45分。
26.2020年以来,从非洲到南亚,沙漠蝗虫灾害侵袭全球多地。沙漠蝗虫具有飞行能力强、食量大的特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害虫之一、请结合图示分析回答问题:
(1)沙漠蝗具有三对足、两对翅,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具有 ,属于节肢动物。发育类型是 。
(2)雄性蝗虫的体细胞内有 染色体,性染色体只有1条。由此可以看出,蝗虫子代的性别由 (填写“卵细胞”或“精子”)的类型决定。
(3)目前蝗虫的防治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这些措施最佳的干预时期是蝗虫发育的 期。我国科学家尝试通过改变蝗虫体内的相关基因,让蝗虫无法对同伴发出的信息给出应答,相较化学防治,该防治方法的优点是 。
【答案】 外骨骼 不完全变态发育 23条 精子 幼虫 不会污染环境(合理即可)
【分析】昆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详解】(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沙漠蝗具有三对足、两对翅,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具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蝗虫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2)上图是蝗虫的性别决定的遗传图解,雌蝗虫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11对+XX,共有24条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有两条(XX);雄蝗虫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11对+X,共有23条染色体,性染色体只有1条(X)。雄性蝗虫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有两种:11条+X或11条,由此可以看出,蝗虫的子代的性别是由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类型决定的。
(3)在3龄幼虫之前,蝗虫的翅还没有发育好,不能飞行,只能跳跃,所以,灭蝗的最佳时期就是3龄幼虫之前;我国科学家尝试通过改变蝗虫体内的相关基因,让蝗虫无法对同伴发出的信息给出应答,相较化学防治,该防治方法的优点是不会污染环境。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中的图示,并且掌握昆虫相关知识。
27.我市广饶县是全国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全县粮食亩产近千公斤。实验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对某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绘出了如图10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此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______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蛇占有的营养级有____个。
(2)请写出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3)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获季节,人们往往在农田焚烧农作物的秸秆,这样做很不科学。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向有关部门建议,要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进行无废料生产,该生产模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容易遭到破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3;
(2)农作物→鼠→蛇;
(3)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
(4)将农作物秸秆作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再将发酵产生的沼气作燃料,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
【详解】试题分析:(1)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五条食物链,分别是:①农作物→鼠→蛇,②农作物→昆虫→蜘蛛→鸟,③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④农作物→昆虫→青蛙→蛇,⑤农作物→昆虫→鸟.该食物网中蛇占有第三、四、五营养级3个营养级.
(2)能量流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少,所获得的能量越多,该食物网中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农作物→鼠→蛇.
(3)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
(4)收获季节,人们往往在农田焚烧农作物的秸秆,这样做很不科学.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向有关部门建议,要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进行无废料生产,该生产模式应该是将农作物秸秆作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再将发酵产生的沼气作燃料,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该生态系统容易遭到破坏的原因是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8.落花生为一年生草本豆科植物,因其地上开花,地下结果而得名,又名“花生”或“长生果”。图一是花生的发育过程,图二是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和干重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适度浅播更有利于花生种子萌发,分析原因之一是能够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 。
(2)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图一中的5是由种子中[ ]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发育而成的。图二中 曲线表示了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变化,曲线X中cd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发育成幼苗后开始进行 作用,积累有机物。
(3)花生是一种油料作物,其中花生种子中储藏“油”的主要结构是[ ],该结构是由
发育来的。
【答案】(1)氧气
(2) 3 Y 光合
(3) 4 受精卵
【分析】图一是花生的发育过程,其中,1是胚根、2是胚轴、3是胚芽、4是子叶、5是叶。
图二是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和干重变化曲线,识图可知X曲线是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Y是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曲线。
【详解】(1)播种花生时要适度浅播,这是因为浅播能为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氧气,并且也有利于子叶出土。
(2)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花生种子萌发后,3胚芽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发育成茎和5叶。种子在萌发的初期,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根据图2中Y曲线“aef”段的变化,推断Y曲线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种子萌发的初期,由于不断地吸水,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曲线X是表示种子萌发的鲜重变化曲线;种子吸足水后不再增重,但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bc段下降;种子萌发发育成幼苗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X中cd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有机物,且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量,同时根吸收大量的也会使曲线上升。
(3)花生是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因此花生种子中储藏“油”的主要结构是4子叶,子叶是胚的一部分,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29.生物学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圈中任何一种生物都具有物种延续的功能。请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吧!图甲为胎儿生长发育示意图,图乙为鸡卵的结构图,图丙为蝗虫发育过程图。
(1)图一中,胎儿发育的场所是 (填名称),①是 ,它是胎儿和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
(2)图二中,[ ] 含有细胞核,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 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3)蝗虫发育过程为 ,它与菜粉蝶发育的不同点是 。
(4)青蛙与以上三种生物生殖特点上的最大区别是 。
【答案】(1) 子宫 胎盘
(2) [2]胚盘 [6]气室
(3) 不完全变态发育 没有蛹期
(4)体外受精
【分析】图一①胎盘、②脐带,图二1卵白、2胚盘、3卵黄膜、4卵黄、5系带、6气室。
(1)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路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度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①是胎盘,它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2)
4卵黄即鸟卵内部发黄的部分,鸟卵中的大多数蛋白质都集中在卵黄部分,2胚盘内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分。6气室可以保证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3)
蝗虫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菜粉蝶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蝗虫与菜粉蝶发育的不同点是没有蛹期。
(4)
青蛙是两栖动物,有性生殖、体外受精,胎儿、鸟类、和蝗虫生殖发育特点是有性生殖、内体受精。
30.如图一表示探究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某些生命活动的实验装置图,图二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三表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两项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一中的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透明塑料袋的内壁上出现了水珠,这与植物的 有关,水蒸气主要经图二中的[4] 散失到外界空气中。
(2)将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摘下两面遮有黑圆纸片的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叶片不会变蓝的部分是 (填字母)处。通过B,C对照实验,证明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图二中的结构[2]属于 组织。
(4)图三中甲、乙表示气体,实验中常用 检测甲。
【答案】(1) 蒸腾作用 气孔
(2) A、C 光/光照
(3)营养
(4)澄清的石灰水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4)图一表示探究银边天竺葵某些生命活动的实验设计;图二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二中,1上表皮、2叶肉、3叶脉、4气孔;图三表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两项生理过程,图三中甲是二氧化碳,乙是氧气。
【详解】(1)将图一中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透明塑料袋内壁上出现水珠,这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水蒸气主要经图二中的4气孔散失到外界空气中。
(2)A部分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遇碘不变蓝色。叶片B部分由于满足光合作用的条件制造了淀粉,故遇碘变蓝色,C部分遮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遇碘不变蓝色,因此B、C该对照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
(3)图二中2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营养组织。
(4)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图三中甲是二氧化碳,乙是氧气。实验中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1.图一中A、B、C分别表示某植物叶片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图二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图三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可能来源与去路,A、B代表细胞结构,数字和箭头表示来源和去路;图四和图五是探究植物生理活动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植物在夜间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填字母),此时图三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填数字)。
(2)图二曲线上,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段是 段(写字母)。
(3)对图一中的叶片进行脱水称重,欲使其质量最大,应在图二 (填时间)点左右摘取叶片。
(4)图四和图五套上透明塑料袋,分别验证植物产生氧气和二氧化碳,图五装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是 。
(5)种植农作物提倡施加有机肥,试着从光合作用角度解释施加有机肥的优点 。
【答案】(1) A、B ⑤⑥/⑥⑤
(2)be
(3)18
(4)使用了透明塑料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
(5)有机肥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促进光合作用增加产量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4.图一中:A是呼吸作用;B是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图二中:甲表示光合作用,乙表示呼吸作用;图三中:A是叶绿体;B是线粒体;①②是表示光合作用;⑤⑥表示呼吸作用;③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供线粒体利用,⑥表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供叶绿体利用。图四是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图五要探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详解】(1)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蒸腾作用全天都能进行。可见,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呼吸作用和B蒸腾作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叶绿体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线粒体能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无光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见,夜间图三进行的生理过程是:⑤线粒体吸收氧气、⑥线粒体释放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图二中,甲曲线代表光合作用,乙曲线代表呼吸作用。曲线的b点和e点,呼吸作用等于光合作用;ab段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e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e点以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所以,图二曲线上,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段是be段。
(3)图二中:6时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体内有机物开始逐渐积累。当超过18时,由于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到低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开始出现消耗。因此,18时,植物在一天中有机物积累的最多,叶片进行脱水称重,其质量最大。
(4)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图五中,透明塑料袋可透光,植物在光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对验证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是一种干扰。所以,图五装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5) 有机肥料亦称“农家肥料”,包括人粪尿、厩肥、沼气肥等。有机肥所含的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状态,作物难以直接利用,经细菌、真菌作用,缓慢释放出多种营养元素,源源不断地将养分供给作物。有机物质在土壤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可作为作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
32.在过去的三年里,新冠病毒一次次变异,德尔塔、拉姆达、奥密克戎……狡猾的新冠病毒一次次“升级装备”向人类发起进攻。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很快、隐匿性很强。临床上判断病毒是否入侵人体,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三种检测方法。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奥密克戎毒株属于 。
(2)核酸检测是检测病毒结构组成中的 ,核酸检测准确率高,被多国公认为新冠病毒检测的“金标准”。核酸检测能够有效发现携带新冠病毒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核酸检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3)抗原检测主要是检测新冠病毒表面的抗原物质,通过试纸条上质控区(C)和检测区(T)显色来判定结果(图甲)。若某人抗原检测的结果如图中乙所示,请判定他的检测结果是 。
(4)全员注射疫苗是全民战胜疫情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大多数居民已接种新冠疫苗2~3剂。请你据丙图谈谈这一做法的意义 。
(5)目前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防控政策放开后,个人防护尤为严峻。若你的抗原检测结果为新冠病毒阳性,请列举具体的应对措施 。
【答案】(1)病原体
(2) 遗传物质 控制传染源
(3)阴性
(4)产生更充足的抗体,保护性更强
(5)居家隔离不外出、根据症状采取药物治疗等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2)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1)病原体就是能引起疾病的生物体,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原体。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检测时采样管中的液体叫病毒核酸保存液,主要含有的成分是胍盐,可以破坏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从而暴露待测的核酸。核酸检测能够有效发现携带新冠病毒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从而对他们进行隔离治疗,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3)特异性结合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特异性免疫时,相应的抗原和抗体得结合叫做特异性结合;试剂盒中含有能识别新冠病毒的物质是新型冠状病毒2019-nCV抗体;新冠阳性(+):两条红色条带出现。一条位于检测区(T)内,另一条位于质控区(C)内。阴性(-):仅质控区(C)出现一条红色条带,检测区(T)内无条带出现,因此若某人抗原检测的结果如图乙,则检测结果是阴性。
(4)由丙图可知,疫苗接种后,人体产生抗体,产生的免疫力可以维持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免疫力将逐渐降低,同种疫苗再次接种后,再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加。所以接种新冠疫苗需要2~3剂,可以产生更充足的抗体,保护性更强。
(5)若抗原检测结果为新冠病毒阳性,则表明已经被感染,需要做好交叉感染的预防工作,可以采取居家隔离不外出,并且根据症状采取药物治疗等(合理即可)。
卷05-【临考满分】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满分卷(云南卷): 这是一份卷05-【临考满分】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满分卷(云南卷),文件包含卷05-临考满分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满分卷云南卷试卷版docx、卷05-临考满分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满分卷云南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卷04-【临考满分】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满分卷(云南卷): 这是一份卷04-【临考满分】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满分卷(云南卷),文件包含卷04-临考满分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满分卷云南卷试卷版docx、卷04-临考满分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满分卷云南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卷03-【临考满分】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满分卷(云南卷): 这是一份卷03-【临考满分】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满分卷(云南卷),文件包含卷03-临考满分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满分卷云南卷解析版docx、卷03-临考满分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满分卷云南卷试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