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高一(初升高)暑期语文衔接练习(学生版+解析)
新人教版高一(初升高)暑期数学衔接第06讲:第三单元重点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练习(学生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一(初升高)暑期数学衔接第06讲:第三单元重点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练习(学生版+解析),共29页。
掌握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
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预习
【知识精讲1】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对照翻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重点字词】
⑴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⑼小乔初嫁了(liǎ):《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⑿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⒀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⒁“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⒂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评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课堂练习】
一)分析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早生华发:
②一尊还酹江月:
③大江东去:
④大江东去:
二)翻译: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⑦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⑧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理解性默写:
1.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苏轼把长江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现对逝去历史人物感怀的句子是:
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更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豪杰,向下阕过度的句子是:
3.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江水面对直插高空的石崖,拍打江岸激起白雪似的浪花的句子是:
4.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从江涛转向赤壁战争遗迹,为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的句子是:
5.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艺术地写出周瑜才能的句子是:
6.《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小乔”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青春得意、气度雄伟的句子是: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苏轼在对历史人物敬仰中也包含了其对现实的不满。他深感不能像周瑜那样遇到明君圣主而建立功业因此自嘲的句子是: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苏轼经过对比,发出自嘲和感叹后,面对江月和现实,不免流露人生消极情绪的句子是:
四)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战栗(zhàn) 炽烈(chì) 对称(chèng) 万箭攒心(cuán)
B樯橹(qiáng) 酹(lèi) 吟啸(xià) 羽扇纶巾(guān)
C针砭(biǎn) 粗糙(cā) 差别(chā) 创伤(chuāng)
D笺注(qiān) 赤鼻矶(jī) 蓑衣(suō) 料峭(qiā)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萧瑟 桅杆 淘气 永葆生机
B已而 凭吊 纶巾 繁冗拖沓
C赤壁 风姿 樯橹 绘声绘色
D故垒 酒樽 罗网 安份守己
3.下列选项中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穿”字,表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字不仅给人以大浪撞击巨石的视觉形象,而且还给人以听觉形象。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了惊涛翻滚之貌,写出了浪花激溅之状。
D.“惊”字既写出了浪涛之气势,更写出了浪涛给人的心理感受。
4.下列选项中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善于以时世为词,丰富了词的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营造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它借咏史,抒写出了诗人郁积于胸中的块垒。
C.诗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融,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慨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可算是苏轼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作,作者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
B.这首词开篇就描绘出了一种广阔、雄浑的景象,不仅有自然景物,而且有千古的英雄人物在读者面前一一浮现。
C.词中豪壮的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和诸葛亮形象的塑造上。比如,肖像描写、笑貌的描摹,而且以美女衬英雄。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壮志未酬的一种无奈,一种自慰,可以说是豪放中略见苍凉。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B.“大江”三句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故垒西边”三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
C.“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阕作铺垫。
D.“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己。“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
7.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垒西边 B已而遂晴,故作此
C故国神游 D故人西辞黄鹤楼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 B樯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 D都门帐饮无绪
9.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10.对开头三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沉淀出历史人物。
B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间的传说中。
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D概括写。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
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五)简答:
1、词下阕主要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形象,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知识精讲2】
【知识梳理】诗词鉴赏类型
知识点1 诗歌的题材
(1)咏史怀古诗
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2)伤春伤别诗(闺怨诗)
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
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3)羁旅行役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这类许多诗人的诗中都有,尤以杜牧、李商隐、柳永、秦观、李清照为著。这类诗词亦可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
(4)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代表作家如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5)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焕、王翰等。他们继承汉魏乐府及六朝、初唐诗人鲍照、陈子昂等的传统,多以诗歌描写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他们的诗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6)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句俗话纯乎说理,而苏轼是以形象来喻理。
(7)赠友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古诗词中国诗坛上,赠友送别诗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8)闲适隐逸诗
一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
这类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山水田园诗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时可结合起来。
例题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7分)
赤 壁
清·袁枚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14. 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 诗。(1分)
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诗歌的第一句说一阵东风比百万大军还要强大。
B. 第二句是说赤壁一战,决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势。
C. 颈联写秋日高照,渔民在江上捕鱼的欢快场面。
D. 这首诗歌让我们自然联想起苏轼的《前赤壁赋》。
16.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进行赏析。(4分)
例题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6——18题。(7分)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6.诗题中的“古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1分)
17.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D.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爱国思乡之情。
18.明人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这里不适合也不协调。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作简要阐述(4分)
例题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4.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高中教材有他的一首诗,题为《 》。(1分)
15.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词从景写起,“茅檐”、“蓬窗”指简陋的寓所,渲染出悲凉、凄清的氛围。
B.词运用了“起兴”手法,先写杜鹃的鸣叫,从而引出羁旅之人的愁思和感慨。
C.“催成清泪”,因杜鹃啼声一声紧似一声,仿佛予人更多伤感,故曰“催”。
D.之所以“不堪听”,是因在故乡听鹃勾起了陆游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
16.本词在关联词的运用上极富表现力,请围绕这一点加以赏析。(4分)
【课堂检测】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鹧鸪天·
辛弃疾
石壁虚云积渐高。溪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雨花零乱,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荐溪毛注。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
【注】玉友:此处指酒;溪毛:溪边的野菜。
12.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村居即事 B.早春喜雨 C.山居春雨 D.田园杂兴
13.下列对本词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豪放雄阔 B.质朴清雅 C.含蓄隽水 D.绮丽飘逸
14.下阕紧扣“野老相邀”展开描写,请加以赏析。(5分)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拟咏怀·其二十六①
南北朝 庾信
萧条亭障②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③,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注】①庾信为南朝梁臣,奉命初试北朝西魏;但梁为西魏所灭,被滞仕魏,羞愤抑郁。后北周代魏,庾信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此诗作于其任北周弘农郡守时,时南朝陈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②亭障:边境的堡垒。③白狄:古民族名。
12.从题材看,本诗属于( )。 (1分)
A.咏史 B.怀古 C.怀人 D.羁旅
13.对本诗意境的评价最适合的是( )。(2分)
A.纯一混茫 B.凄惨萧索 C.苍凉壮阔 D.清幽凄冷
14.全诗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试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要点回顾】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
【温故知新】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8分)
浣溪沙
宋 苏轼
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时元丰五也。
万顷风涛不记苏①。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呵手镊②霜须。
【注】①苏,苏醒(一说苏轼自己)。②镊,拔去。
12.下列关于本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内容上看,本词写于酒醒之后。
B.从词调体式来看,本词属于小令。
C.从押韵看,押平声韵,中途换韵。
D.从时间顺序看,本次采用了倒叙。
13.下列对本次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不记”二字以幽默风趣的笔法表现了词人醉意朦胧的状态。
B.“雪晴”一句转入虚写,表现了词人由雪景引发的美好愿望。
C.“翠袖”一句运用比拟,写出了酒席上女子婀娜柔美的姿态。
D.这首词上片明快,下片深婉,相反相成,艺术表达富有变化。
14.联系整首词,赏析画线句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4分)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6—18题。(8分)
夜雨述怀 王十朋①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②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注】①王十朋,南宋政治家,诗人,曾因批评朝政遭压制。②“竹叶”指竹叶青酒,“银釭”指银灯,结灯花为报喜之兆。
16. 下列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1分)
A.身似蝶 B.影非蛇 C.逆旅 D.杜宇
17. 对这首诗中“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夜深风雨交加,天气突变,难以入眠而感到愁苦。
B.因梦醒身体虚弱,有些恍惚,没有痊愈而感到烦恼。
C.因受当权者压制,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感到苦闷。
D.因常年羁旅在外,子规啼之,触动乡思而感到悲愁。
18.任选角度,赏析画线句。(4分)
3.
水调歌头·定王台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13.“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 。(1分)
14.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时空综览,为全词奠定昂扬豪迈的基调。
B.以问答的形式点题,唤起对古台旧事的追忆。
C.“兴废”二字承上启下,意蕴丰富而悠远绵长。
D词的下阕情与景交融,慷慨生悲,淡有余韵。
15.结合具体诗句,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本词加以赏析。(4分)
13.词牌名(1分)
14. A(3分)
15.(4分)上阕先实写定王台地理位置及背景,然后虚写其曾经的繁华气势;下阕先实写定王台眼前的衰败之景,再想象昔日金兵破关南下的情景。虚实结合,时空综览,使意境苍凉雄阔,内涵丰富,表达作者忧国之思及爱国情怀。
菩萨蛮
(南唐) 耿玉真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欹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背灯唯暗泣,甚处砧声急。眉黛远山攒,芭蕉生暮寒。
14.从体式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
A.小令 B.单调 C.中调 D.长调
15.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梧桐叶落可以感受到凄凉氛围。
B.月之圆满与人事的不圆满形成对照。
C.词人思念心切所以捣砧时声音急促
D.眉黛紧蹙似远山,透露出内心愁绪。
16.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结尾画线句。(4分)
第06讲 《念奴娇·赤壁怀古》预习及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
【学习目标】
掌握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
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预习
【知识精讲1】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对照翻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重点字词】
⑴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⑼小乔初嫁了(liǎ):《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⑿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⒀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⒁“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⒂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评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课堂练习】
(一)分析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早生华发:
②一尊还酹江月:
③大江东去:
④大江东去:
【答案】
通“花”,花白。
通“樽”,酒杯。
词类活用,向东;
古今异义,古意是指长江,现代意义是泛指江河。
(二)翻译: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⑦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⑧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答案】
翻译: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翻译: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翻译: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翻译:祖国的江山美妙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翻译: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翻译: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翻译: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于过早地生出白发。
翻译: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三)理解性默写:
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苏轼把长江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现对逝去历史人物感怀的句子是:
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更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豪杰,向下阕过度的句子是:
3.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江水面对直插高空的石崖,拍打江岸激起白雪似的浪花的句子是:
4.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从江涛转向赤壁战争遗迹,为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的句子是:
5.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艺术地写出周瑜才能的句子是:
6.《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小乔”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青春得意、气度雄伟的句子是: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苏轼在对历史人物敬仰中也包含了其对现实的不满。他深感不能像周瑜那样遇到明君圣主而建立功业因此自嘲的句子是: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苏轼经过对比,发出自嘲和感叹后,面对江月和现实,不免流露人生消极情绪的句子是:
【答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四)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战栗(zhàn) 炽烈(chì) 对称(chèng) 万箭攒心(cuán)
B樯橹(qiáng) 酹(lèi) 吟啸(xià) 羽扇纶巾(guān)
C针砭(biǎn) 粗糙(cā) 差别(chā) 创伤(chuāng)
D笺注(qiān) 赤鼻矶(jī) 蓑衣(suō) 料峭(qiā)
1.B分析:A项称应读chèn。C项砭应读biān。D项笺应读jiān;峭应读qi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萧瑟 桅杆 淘气 永葆生机
B已而 凭吊 纶巾 繁冗拖沓
C赤壁 风姿 樯橹 绘声绘色
D故垒 酒樽 罗网 安份守己
2.D
3.下列选项中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穿”字,表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字不仅给人以大浪撞击巨石的视觉形象,而且还给人以听觉形象。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了惊涛翻滚之貌,写出了浪花激溅之状。
D.“惊”字既写出了浪涛之气势,更写出了浪涛给人的心理感受。
3.C。“卷”字状惊涛翻滚之貌,但不是拟人手法。
4.下列选项中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善于以时世为词,丰富了词的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营造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它借咏史,抒写出了诗人郁积于胸中的块垒。
C.诗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融,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慨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4.D。“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说法不对。不应是“直抒”,应为“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向往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慨叹。
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可算是苏轼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作,作者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
B.这首词开篇就描绘出了一种广阔、雄浑的景象,不仅有自然景物,而且有千古的英雄人物在读者面前一一浮现。
C.词中豪壮的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和诸葛亮形象的塑造上。比如,肖像描写、笑貌的描摹,而且以美女衬英雄。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壮志未酬的一种无奈,一种自慰,可以说是豪放中略见苍凉。
5.C。词中没有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B.“大江”三句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故垒西边”三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
C.“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阕作铺垫。
D.“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己。“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
6.B。“人道是”说明只是传说如此,并非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所在地。
7.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垒西边 B已而遂晴,故作此
C故国神游 D故人西辞黄鹤楼
7. B分析:B当“所以”讲,其它都当“旧”讲。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 B樯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 D都门帐饮无绪
8. C分析:C是词的比喻用法,其它都是名作状。
9.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9. C分析:C“樯橹”不是比喻,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10.对开头三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沉淀出历史人物。
B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间的传说中。
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D概括写。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
10. C
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11. B分析:把“苏轼”去掉。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
(五)简答:
1、词下阕主要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形象,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
1、答: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孙权兄)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亲戚关系,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这正是作者没有又是他十分渴望的,这也能补证作者之所以仰慕周瑜的原因。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答:描绘出了一幅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江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壮观可感。
3、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3、答: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知识精讲2】
【知识梳理】诗词鉴赏类型
知识点1 诗歌的题材
(1)咏史怀古诗
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2)伤春伤别诗(闺怨诗)
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
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3)羁旅行役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这类许多诗人的诗中都有,尤以杜牧、李商隐、柳永、秦观、李清照为著。这类诗词亦可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
(4)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代表作家如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5)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焕、王翰等。他们继承汉魏乐府及六朝、初唐诗人鲍照、陈子昂等的传统,多以诗歌描写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他们的诗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6)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句俗话纯乎说理,而苏轼是以形象来喻理。
(7)赠友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古诗词中国诗坛上,赠友送别诗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8)闲适隐逸诗
一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
这类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山水田园诗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时可结合起来。
例题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7分)
赤 壁
清·袁枚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14. 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 诗。(1分)
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诗歌的第一句说一阵东风比百万大军还要强大。
B. 第二句是说赤壁一战,决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势。
C. 颈联写秋日高照,渔民在江上捕鱼的欢快场面。
D. 这首诗歌让我们自然联想起苏轼的《前赤壁赋》。
16.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进行赏析。(4分)
14、 咏史 怀古 记游
15、C
16、诗歌的最后一句,“乌鹊”二字用典,通过赤壁之战的主角之一曹操的《短歌行》里的诗句,使读者联想起当年的古战场(1分)。同时,他还通过乌鹊凄寒的叫声反衬夜的寂静,营造了一个凄凉伤感的意境(1分),作者把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抒发了苍凉幽远的怀古之情(1分)。语言表达(1分)
例题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6——18题。(7分)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6.诗题中的“古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1分)
17.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D.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爱国思乡之情。
18.明人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这里不适合也不协调。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作简要阐述(4分)
16.明妃(昭君)村或昭君故里
17.C
18.答案示例一:适合。昭君的怨恨忧思是一种永远怀念故土的深厚情感。她虽然是一个女子,但身行万里,青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诗人就是要将昭君的故事安置在“高江急峡”的阔大背景中,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她。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与后文塞外雄浑苍茫的意象是一致的,看似突兀的起笔更烘托出昭君为了祖国远嫁异域的悲壮和不凡,令这种乡土故国之思显示出一种惊天动地的力量。
答案示例二:不合适。首先从这首诗中昭君的形象看,是一个远嫁异域、心中饱含怨恨忧思的失意女子;其次从这首诗的意境看,“环佩空归月夜魂”的凄婉和“千山万壑赴津门”的雄浑也不协调;第三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看,重在表现对昭君的悲剧命运的深切的同情,而非是作为英雄事迹来赞颂传扬,同时也借昭君的命运表达对自身命运沉浮的慨叹。因此,明人胡震亨的观点有其合理之处。
例题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4.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高中教材有他的一首诗,题为《 》。(1分)
15.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词从景写起,“茅檐”、“蓬窗”指简陋的寓所,渲染出悲凉、凄清的氛围。
B.词运用了“起兴”手法,先写杜鹃的鸣叫,从而引出羁旅之人的愁思和感慨。
C.“催成清泪”,因杜鹃啼声一声紧似一声,仿佛予人更多伤感,故曰“催”。
D.之所以“不堪听”,是因在故乡听鹃勾起了陆游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
16.本词在关联词的运用上极富表现力,请围绕这一点加以赏析。(4分)
14.(1分)《书愤》
15.(3分)D
16.(4分)关联词“但”、“又”、“况”。“但”用转折语气,以“莺燕”的无声,反衬鹃啼的分外清晰、刺耳,以“月夜”反衬作者的独自飘零,表达作者内心的凄苦。“又”有递进的感觉,杜鹃已经催人泪下却还不停息,“又拣深枝飞去”,继续它的哀鸣,“又”,写出了作者对杜鹃夜啼的无可奈何。“况”为递进,之所以“不堪听”是因为杜鹃啼声本就悲戚,再加上作者半生漂泊、志业未遂,更添一重羁愁,这里的“犹自……况”就是表示这种递进。(关系判断准确1分,阐释1分,写到两组即得4分)
【课堂检测】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鹧鸪天·
辛弃疾
石壁虚云积渐高。溪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雨花零乱,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荐溪毛注。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
【注】玉友:此处指酒;溪毛:溪边的野菜。
12.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村居即事 B.早春喜雨 C.山居春雨 D.田园杂兴
13.下列对本词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豪放雄阔 B.质朴清雅 C.含蓄隽水 D.绮丽飘逸
14.下阕紧扣“野老相邀”展开描写,请加以赏析。(5分)
【答案】
12.(1分)A
13.(2分)B
14.(5分)下阕围绕野老邀我作客展开描写,先描写饭桌上老人劝酒夹菜,突显老人待客的热诚;再写老人拄着藜杖出门迎接“我”, 在雨中躲避看行人辨认“我",等看清后已然过了桥头。通过听觉、视觉、嗅觉描写展现待客、迎客场景,把野老相邀作客的过程表现得极具画面感且富有生趣。
评分说明:劝酒场景分析1分,迎人场景分析1分,人物特征1分,手法表达效果1分。(手法:场面,动作,视觉听觉嗅觉,镜头组接,定点换景等都可以)。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拟咏怀·其二十六①
南北朝 庾信
萧条亭障②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③,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注】①庾信为南朝梁臣,奉命初试北朝西魏;但梁为西魏所灭,被滞仕魏,羞愤抑郁。后北周代魏,庾信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此诗作于其任北周弘农郡守时,时南朝陈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②亭障:边境的堡垒。③白狄:古民族名。
12.从题材看,本诗属于( )。 (1分)
A.咏史 B.怀古 C.怀人 D.羁旅
13.对本诗意境的评价最适合的是( )。(2分)
A.纯一混茫 B.凄惨萧索 C.苍凉壮阔 D.清幽凄冷
14.全诗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试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三) 8分
12. 1分 选D“羁旅”
13. C,2分;B,1分。
14. 5分
答案示例一:本诗首二句通过远望边境堡垒和原野上的风尘,抒发内心的悲凉,并以“萧条”“凄惨”融情于景。三四句写身居异族,眼见壮阔的黄河,更增思念故国的悲哀。最后四句用典,写自己不能像苏武那样出使匈奴保持节操,反而像荆轲刺秦不成、自己国家却最终灭亡,表达留仕北国的羞愤;用项羽气盖世却于帐中悲歌(“时不利兮骓不逝”),表达自己在祖国大势已去时自己无所作为的亡国羁旅之痛。
答案示例二:本诗表达了留仕北国的羞愤、思念故国的凄惨、国家灭亡的悲哀,悲中有壮,壮中有悲。首四句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远眺边境堡垒风尘,内心黯然神伤;近看关门临白狄异族、城影入浪涛平抑的黄河,壮阔中更增添思乡南归的悲凉。后四句用典,苏武、荆轲的典故点出了出使北国被滞留的身世和愤慨,又有留下做官的羞愧和祖国灭亡的无奈、悲痛;项羽悲歌的典故更表达了英雄末路的浩叹。
评分说明:作者情感2分;怎样表达3分。最后两句项羽的典故如果说不出,意思基本正确,不扣分;融情于景和用典某一方面分析特别充分精彩,另一方面提到却分析不够也可满分。
【要点回顾】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
【温故知新】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8分)
浣溪沙
宋 苏轼
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时元丰五也。
万顷风涛不记苏①。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呵手镊②霜须。
【注】①苏,苏醒(一说苏轼自己)。②镊,拔去。
12.下列关于本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内容上看,本词写于酒醒之后。
B.从词调体式来看,本词属于小令。
C.从押韵看,押平声韵,中途换韵。
D.从时间顺序看,本次采用了倒叙。
13.下列对本次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不记”二字以幽默风趣的笔法表现了词人醉意朦胧的状态。
B.“雪晴”一句转入虚写,表现了词人由雪景引发的美好愿望。
C.“翠袖”一句运用比拟,写出了酒席上女子婀娜柔美的姿态。
D.这首词上片明快,下片深婉,相反相成,艺术表达富有变化。
14.联系整首词,赏析画线句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4分)
答案
12.(2分)C
13.(2分)C
14.(4分)画线句通过酒宴中呵手拔去白须的细节(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既衰老忧愁,又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与酒席上明艳美丽的年轻女子形象形成对比,表现了词人“但愿人饱我愁无”的忧民情怀和对人生老迈的感慨。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6—18题。(8分)
夜雨述怀 王十朋①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②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注】①王十朋,南宋政治家,诗人,曾因批评朝政遭压制。②“竹叶”指竹叶青酒,“银釭”指银灯,结灯花为报喜之兆。
16. 下列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1分)
A.身似蝶 B.影非蛇 C.逆旅 D.杜宇
17. 对这首诗中“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夜深风雨交加,天气突变,难以入眠而感到愁苦。
B.因梦醒身体虚弱,有些恍惚,没有痊愈而感到烦恼。
C.因受当权者压制,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感到苦闷。
D.因常年羁旅在外,子规啼之,触动乡思而感到悲愁。
18.任选角度,赏析画线句。(4分)
16.(1分)C
17.(3分)D
18.(4分)答案示例:诗句借景抒怀(融情于景)。深夜寂寂,风雨凄凄,庭中芭蕉本显清冷,在风雨撼动下,更是凄凉萧瑟,引起诗人的身世感怀和无限愁绪。既照应了题目,又为全诗营造了悲秋的感情基调。(评分说明:情景交融1分,分析2分,效果1分)
3.
水调歌头·定王台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13.“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 。(1分)
14.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时空综览,为全词奠定昂扬豪迈的基调。
B.以问答的形式点题,唤起对古台旧事的追忆。
C.“兴废”二字承上启下,意蕴丰富而悠远绵长。
D词的下阕情与景交融,慷慨生悲,淡有余韵。
15.结合具体诗句,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本词加以赏析。(4分)
13.词牌名(1分)
14. A(3分)
15.(4分)上阕先实写定王台地理位置及背景,然后虚写其曾经的繁华气势;下阕先实写定王台眼前的衰败之景,再想象昔日金兵破关南下的情景。虚实结合,时空综览,使意境苍凉雄阔,内涵丰富,表达作者忧国之思及爱国情怀。
菩萨蛮
(南唐) 耿玉真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欹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背灯唯暗泣,甚处砧声急。眉黛远山攒,芭蕉生暮寒。
14.从体式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
A.小令 B.单调 C.中调 D.长调
15.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梧桐叶落可以感受到凄凉氛围。
B.月之圆满与人事的不圆满形成对照。
C.词人思念心切所以捣砧时声音急促
D.眉黛紧蹙似远山,透露出内心愁绪。
16.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结尾画线句。(4分)
14.A (1分)
15. C (3分)
16.(4分)从意象、情景关系、拟人、人格化等角度答题。如诗人采用移情的写法,芭蕉本来是植物,感觉不到天气的寒冷,这里写芭蕉顿生黄昏到来时的寒冷,写出抒情主人公心绪的悲凉,使无情之芭蕉赋予人的情感,微妙而耐思,辞婉而情深,令人回味无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一(初升高)暑期数学衔接第十讲:第七单元重点篇目《故都的秋》练习(学生版+解析),共47页。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一(初升高)暑期数学衔接第09讲:第六单元重点篇目《师说》练习(学生版+解析),共32页。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一(初升高)暑期数学衔接第08讲:第六单元重点篇目《劝学》练习(学生版+解析),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