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树兰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树兰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01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树兰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02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树兰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03
    还剩4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树兰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树兰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4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你正在质量检测考试,希望你仔细审题,细心答题,考出水平!你知道关干这次科学考试用的纸张的一些性质吗?请你分析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性B.不溶于水C.白色D.易撕碎
    2.下图所示的生活用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筷子B.羊角锤
    C.起瓶器D.核桃夹
    3.关于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B.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C.血液呈红色是因为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
    D.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多时,会引起贫血
    4.废铜的回收利用意义重大,我国提出废铜回收率要达到70%的目标。小明设计如图的实验回收含铜垃圾,据图完成问题。
    实验步骤②,也可以用一氧化碳代替氢气,由此推测一氧化碳具有( )
    A.导热性B.氧化性C.导电性D.还原性
    5.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台0.1kw的电冰箱消耗的电能约为0.5kW·h/天
    B.一个电热水壶的加热功率约为10W
    C.一台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220A
    D.一盏台灯工作2小时消耗电能约为5kW·h
    6.阿络神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揭示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常取少量白色粉末状的化肥和消石灰一起放在手掌心搓,通过闻气味来检验是不是氮肥
    B.草木灰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秤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C.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材料,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材料是铜合金
    D.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制成的波尔多液具有杀菌作用
    7.小金收看了纪录片《老广的味道》后,用鲜奶和菠萝蜜(一种热带水果)为原料制作了一道美食——脆炸鲜奶菠萝蜜,品尝这道美食的同时小金做了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食物被牙切割和研磨属于化学消化
    B.鲜奶富含蛋白质在胃中开始初步消化
    C.菠萝蜜中的维生素需经消化才能被吸收
    D.脆炸多含油脂需胆汁中的酶帮助分解
    8.某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可使外层两包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此时便可对内层食品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的最佳选择是( )
    A.浓硫酸和水B.氯化钠和水C.生石灰和水D.石灰石和水
    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
    A.AB.BC.CD.D
    10.2021年9月,神舟十二号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返航穿越大气层时外壁的内能会增大(如图),其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对返回舱做功B.返回舱对大气做功
    C.大气向返回舱热传递D.返回舱向大气热传递
    11.如图所示,为了把两件相同货物搬运到汽车上,工人用相同材质的木板搭建了AB、CD两个斜面,用沿斜面向上的力将其中一件货物从斜面AB的底端匀速推到顶端,另一件货物用同样的方法沿斜面CD搬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斜面CD推动不但省力还省功
    B.沿斜面AB推动,工人克服货物重力做的功更多
    C.无论利用哪个斜面,工人克服货物重力做功的功一定相同
    D.无论利用哪个斜面匀速推动,工人的推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
    12.推理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13.如图为各类血管总面积、血流速度及血压的曲线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细血管血压高、血流慢,有利于物质交换
    B.大动脉血压低、血流快,有利于将血液压往全身
    C.毛细血管血流慢、血管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
    D.静脉血压低、血管面积大,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
    14.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B.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C.B点时,往烧杯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D.C点时烧杯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HCI
    15.如图所示小明组装了甲、乙两种滑轮,用来提升同一物体,G物=200N(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要使物体竖直匀速提升2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甲=200N,并向上移动4mB.F甲=100N,并向上移动2m
    C.F乙=200N,并向上移动1mD.F乙=400N,并向上移动1m
    16.幼儿患感冒通常利用雾化治疗,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雾状小液滴,通过呼吸进入幼儿的血液循环系统,则药液流经心脏各腔室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1→2……→3→4B.3→4……→1→2
    C.1→1……→2→4D.2→4……→1→3
    17.模型能够直观反映化学变化的结果。将一定质量的镁条放入某一溶液(如图),其溶质硫酸锌和硫酸亚铁的质量相同,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固体的组成和质量大小关系不可能的是( )
    A.B.
    C.D.
    18.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有2种金属剩余,则它们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是( )
    A.B.
    C.D.
    1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为6V,变阻器R1标有“20Ω,0.5A”字样,定值电阻R2标有“10Ω,1A”字样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滑片移动时,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变化范围0.1A~0.5AB.电压表变化范围1.5V~3V
    C.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2Ω~10ΩD.电路总功率最大值2.7W
    20.科学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模型法、类比法、转换法、微小放大法是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中对科学方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用杠杆示意图来表示人体手臂中的杠杆——模型法
    B.乙:将形变的弹簧具有势能和相互作用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进行对比——类比法
    C.丙:用小球下陷的深度来反映小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转换法
    D.丁:用10欧姆的电阻来代替两个5欧姆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放大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21.当运动姿势不当容易导致扭伤,图甲是小明脚踝扭伤的照片,图乙是受伤部位三类血管分布和特点示意图。
    资料一:温度会影响血管的舒缩,温度升高时血管扩张,血液流速变快,反之则变慢。
    资料二:扭伤往往会使血管破裂而缓缓出血。导致局部缓慢肿起并淤血,血液流速越快,淤血越多,一般24 -48小时血液会凝结并修复血管。之后,肿胀部位淤血会通过代谢而逐渐消失。
    (1)根据上述资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小明脚踝扭伤时破裂的血管是 。
    (2)小明扭伤后,为了尽量降低损伤,快速恢复,同伙们给出了四条建议:你认为哪一条建议最合理____。
    A.每天用冰块冷敷B.每天用毛巾热敷
    C.48小时内冷敷,然后再热敷D.冷敷和热敷每隔2小时交替进行
    (3)根据乙图血管分布再结合刚刚做的“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应选择尾鳍色素 (填“多”或“少”)的小鱼,以利于观察。
    ②观察时发现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1是 。实验结束后,我们应该将小鱼放回鱼缸或适合小鱼生活的池塘内。
    22.人工心脏的发展能为心衰患者带来福音。
    (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发动机,图甲是心房和心室的收缩与舒张时间关系图。当心脏的血流方向如图乙所示时,对应到表格的时间是 。
    (2)2020年9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正式进入临床试验。其中含有一电磁血流计,当血管中有血液通过时,能检测到微弱的电流,此时血液的机械能转化为 能。
    (3)2022年7月,我国科学家为一例终末期心衰儿童成功植入人工心脏(LVAD),与患者的主动脉相连成功,若该心衰儿童的血型为ABO血型系统中的B型血,手术治疗过程中,输血时原则上应输 (填血型),此时人工心脏(LVAD)代替了 (填心脏具体腔室)的相关功能。
    (4)医院在救治终末期心衰儿童时,也用到监护仪,以监视病人的心率、体温、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一些重要生理指标,为救治提供参考,如图丙为监护仪显示屏上的部分信息,其中“ECG60次/分”代表的生理指标是 。
    23.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面采样,携带2千克月壤成功返回地球。
    (1)嫦娥五号采取月壤的机械臂(如图甲)属于简单机械中的 。
    (2)嫦娥五号机械臂将0.5千克月壤从月表下方2米深处带到月表,至少需要做功 焦。(月球表面g取1.6牛/千克)
    (3)月壤中含有丰富的理想能源氦–3。有科学家推测氦–3原子核能发生如图所示的核聚变反应,释放巨大的能量。图丙中能正确表示图乙“M”处的内容是 。
    24.小金同学取了适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中的剩余溶液,逐滴滴加纯碱溶液,绘制产生沉淀的图象如甲图所示。
    (1)请写出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乙图是甲图中О点到A点的反应微观实质模型图。则“●”表示 (写化学符号)。
    25.工业上常用石灰石高温煅烧来制取化工原料生石灰,其反应原理是CaCO3高温__CaCO+CO2↑,为了探究球状石灰石恰好完全烟些所需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小明查阅到了如下资料:
    资料一:煅烧时温度维持在900-1150℃之间,直至石灰石恰好完全分解,生石灰的产出率高、品质好。如果煅烧时间过长,生成的生石灰品质会下降;煅烧时间过短,石灰石未完全分解,产出率降低。
    资料二:煅烧时,球状石灰石从外向里逐渐分解,烧透的厚度与成分如图甲所示。一定大小的球状石灰石,烧透厚度与煅烧时间、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根据图乙,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推测要将半径为75毫米的球状石灰石在8小时内烧透,温度应控制在____。
    A.900-1000℃B.1000-1052℃C.1052-1100℃D.1100℃以上
    26.如图所示为学校实验室中某电能表的表盘。
    (1)该电能表示数为 kW·h。
    (2)小明利用该电能表和秒表检测一只标识为“220V 0w”节能灯的额定功率。他关闭其他用电器,将该节能灯接入220V的测量电路,设计了以下三种测量方案:
    方案一:测量出电能表显示消耗1kW·h电能所用的时间t;
    方案二:测量出1min时间内电能表转盘转过的圈数n;
    方案三:测量出电能表转盘转过1圈所用时间t。
    ①若使用方案二,小明计算额定功率的关系式应该为:P= (单位:W)。(用数字和n表示)
    ②比较三种方案,最可行的是方案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27.资料表明,果胶酶可破除果肉细胞的细胞壁(内含果胶),果胶酶只能对果胶的分解起催化作用。这为果汁生产厂家提高出汁率提供了科学依据。某科学兴趣为此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影响果胶酶活性的因素”。
    ①分别取一定量果胶酶和苹果泥分装于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在10℃同一水浴中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A;
    ②将果胶酶与草果泥充分混合,再次在10℃水溶液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B;
    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出果汁量(体积),如图C;
    ④再取等量的果胶酶与苹果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记录果汁量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为 ℃左右时,果胶酶的活性较高。你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 。
    (2)图A中两试管的处理目的是 。
    (3)“果胶只能对果胶的分解起催化作用”体现了酶的 性。
    28.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木块被撞出一段距离,如图甲所示(忽略小球与接触面的滚动摩擦以及撞击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图离开后接触面粗糙)。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反映小球的动能大小;
    (2)小李同学将实验装置改进成图乙所示,用同一小球将同一弹簧压缩不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进行比较,可以研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 (选填“质量”或“速度”)的关系;
    (3)小李觉得利用图乙的装置,也能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只需利用质量不同的小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小华觉得将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图丙)撞击同一木块,也能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选填“小李”或“小华”)的设计方案不可行,如果用该方案,你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
    29.小科在学习了碱和盐的性质后,将少量硫酸铜溶液滴入2mL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观察到预期的蓝色絮状沉淀,这是为什么呢?
    【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放热,使氢氧化铜的溶解度增大。猜想二:生成的氢氧化铜继续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科应选择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
    (2)若猜想二正确,C中“?”处应填写的现象是 。
    (3)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铜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可溶物。小科再次做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时,他应该怎么做才能立即观察到预期的蓝色絮状沉淀,请你写出一种方法。
    30.小明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电源电压为0-12伏,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5欧,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3安。实验过程中,他调节电源电压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记录电流为0.32安、0.3安和0.25安时电源电压和电压表示数,整理三次数据如图乙所示。
    (1)某次记录数据时,小明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 安。
    (2)分析图甲电路,小明认为第①次实验小灯泡的电功率可用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来表示,你认为是否可以 (填“可以”或“不可以”)。
    (3)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W。
    31.小乐通过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并利用制取的氢气还原8.0g氧化铜,实验装置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夹持仪器省略,其中B为局部)。
    查阅资料获得的信息:
    a.氢气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以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
    b.铜和氧化亚铜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c.Cu2O+H2SO4=CuSO4+Cu+H2O
    (1)为了证明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请在答题卡中将B补画完整 。
    (2)按正确实验装置和操作完成实验后,小乐对C中剩余固体进行进一步探究:
    ①步骤一中,若称得C中剩余固体质量为 g,则表明氧化铜全部转化为铜。
    ②步骤二中,若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是否能够得出氧化铜未消耗完的结论。请写出你的观点及简述理由 。
    32.某雪饼包装袋中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1)该干燥剂的干燥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该干燥剂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主要成分可能有: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为探究其成分,取放置后的干燥剂样品进行如下实验:(杂质不参与反应)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
    33.身高1.7m、重力为500N的小东同学在体育课上做俯卧撑运动,每次肩膀上升的距离为0.3m,此时将他视为一个杠杆如图所示,他的重心在A点。则:(g取10N/kg)
    (1)若他将身体撑起,地面对手的作用力至少要多大?
    (2)若他在1min内做了30个俯卧撑,他的功率是多少瓦?
    (3)俯卧撑的过程中地面对手掌的支持力是否做功?
    34.纯电动出租车成为流动在湖城大街小巷的一道靓丽风景。该车提供能量的装置为三元锂电池组,当它给电动机供电时,电动机将驱动车轮行驶。电池容量为66kW·h,可以续航400km。
    (1)传统出租车的发动机多为汽油机。若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2400r/min,在1s内,对外做功 次。
    (2)司机使用新能源出租车充电桩的60KW快充将电量由30%充至80%。需要多少 分钟。(充电时无能量损耗)
    (3)若该车和车内乘客的总质量为2.2×103kg,当该车在水平路面上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它受到的阻力约等于人和车总重的0.02倍,此时电池组加在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340V,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60A。若连接导线的电阻不计,传动装置消耗的能量不计,求该电动出租车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5.某兴趣小组为测定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0克该混合溶液,再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
    (1)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求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
    36.小柯在厨房里找到一包食用纯碱,包装袋上写有: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质量分数>98%),杂质为氯化钠。他利用该纯碱进行如下实验:
    (1)为了解食用纯碱的溶解性,小柯取三个洁净的烧杯,编号为A、B、C,分别加入40克该纯碱,再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如下表。小柯判断C烧杯所得溶液一定是该温度时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其依据是 。
    (2)小柯另取一个洁净的烧杯D,将32克该纯碱样品放入其中,加水完全溶解,将其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逐渐往杯中滴加稀盐酸,电子秤的示数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①通过计算说明,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袋信息相符?(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②有同学认为小柯测定的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请分析造成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大的主要原因是 。
    37.在学习了电功率后,老师布置作业:根据图甲测量液体密度的原理制作“电子密度计”。大家一起讨论制定了如表1的项目成果评价表。
    表1项目成果评价表
    (1)设计产品:某小组设计的“电子密度计”模型如图乙,力敏电阻RF上放置质量忽略不计的轻质容器,RF的阻值随压力F的变化值如表2所示,报警器A的规格如表3所示。闭合开关S,往容器中不断加入被测液体,直至报警器A恰好报警,此时容器内液面对应的右边刻度即为被测液体的密度值。该“电子密度计”工作时,随着容器内液体逐渐增多,通过RF的电流大小变化是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表2电阻RF的阻值随压力F的变化
    表3报警器A的规格
    (2)调试产品:电源电压U=12伏,轻质容器的底面积为10厘米2,高为10厘米。
    ①结合表3,请计算报警器A发出报警的最小电流是多少安?
    ②请通过计算说明该“电子密度计”右边刻度能测量的最小密度值?(g=10牛/千克)
    (3)评价产品:依据评价表,评价本作品的得分,并简要说明评分依据: 。
    答案解析部分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树兰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你正在质量检测考试,希望你仔细审题,细心答题,考出水平!你知道关干这次科学考试用的纸张的一些性质吗?请你分析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性B.不溶于水C.白色D.易撕碎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A、可燃性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不溶于水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白色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易撕碎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图所示的生活用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筷子B.羊角锤
    C.起瓶器D.核桃夹
    【答案】A
    【知识点】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从而确定杠杆的分类。
    【解答】A.使用筷子时,阻力作用在筷子的尖端,动力作用在食指上,大拇指相当于支点。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故A符合题意;
    B.使用羊角锤时,锤头的弯曲处相当于支点,阻力作用在豁口上,动力作用在手柄上。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故B不合题意;
    C.使用起瓶器时,它与瓶盖接触的上边缘为支点,瓶盖的侧边施加向下的阻力,动力作用在手柄上,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故C不合题意;
    D.使用核桃夹时,转轴相当于支点,核桃施加阻力,动力作用在手柄上。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相当于省力杠杆,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3.关于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B.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C.血液呈红色是因为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
    D.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多时,会引起贫血
    【答案】D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分析作答。
    【解答】A: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正确;
    B: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所以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运输氧;此外还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正确;
    C: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富含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正确;
    D: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错误;
    故选D。
    4.废铜的回收利用意义重大,我国提出废铜回收率要达到70%的目标。小明设计如图的实验回收含铜垃圾,据图完成问题。
    实验步骤②,也可以用一氧化碳代替氢气,由此推测一氧化碳具有( )
    A.导热性B.氧化性C.导电性D.还原性
    【答案】D
    【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根据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利用氢气的还原性分析。
    【解答】 实验步骤②中,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利用了氢气的还原性,可以用一氧化碳代替氢气, 说明一氧化碳也具有还原性。
    故选D。
    5.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台0.1kw的电冰箱消耗的电能约为0.5kW·h/天
    B.一个电热水壶的加热功率约为10W
    C.一台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220A
    D.一盏台灯工作2小时消耗电能约为5kW·h
    【答案】A
    【知识点】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电器的电功率
    【解析】【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A.电冰箱是间歇工作的,其电功率为0.1kW,一天工作时间5h左右,消耗的电能在0.5kW•h左右,故A符合实际;
    B.一个电热水壶的加热功率约为1000W,故B不符合实际;
    C.一台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0.5A,故C不符合实际;
    D.一盏台灯工作2小时消耗电能约为:W=Pt=0.02kW×2h=0.04kW•h,故D不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A。
    6.阿络神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揭示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常取少量白色粉末状的化肥和消石灰一起放在手掌心搓,通过闻气味来检验是不是氮肥
    B.草木灰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秤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C.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材料,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材料是铜合金
    D.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制成的波尔多液具有杀菌作用
    【答案】C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A、根据铵态氮肥的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钾肥的用途分析;
    C、根据使用最多的为铁合金分析;
    D、根据波尔多液的用途分析。
    【解答】A、铵态氮肥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与消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可检验铵态氮肥,不符合题意;
    B、 草木灰为钾肥,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秤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不符合题意;
    C、 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材料是铁及铁合金 ,符合题意;
    D、 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制成的波尔多液具有杀菌作用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小金收看了纪录片《老广的味道》后,用鲜奶和菠萝蜜(一种热带水果)为原料制作了一道美食——脆炸鲜奶菠萝蜜,品尝这道美食的同时小金做了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食物被牙切割和研磨属于化学消化
    B.鲜奶富含蛋白质在胃中开始初步消化
    C.菠萝蜜中的维生素需经消化才能被吸收
    D.脆炸多含油脂需胆汁中的酶帮助分解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在胃里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处被完全消化成氨基酸;
    肝脏分泌胆汁,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结合解答即可。
    【解答】A:食物被牙切割和研磨属于物理消化,A错误。
    B:鲜奶富含蛋白质在胃中开始初步消化,B正确。
    C:菠萝蜜中的维生素不需经消化就能被吸收,C错误。
    D:脆炸多含油脂,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故该说法错误。
    故选B。
    8.某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可使外层两包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此时便可对内层食品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的最佳选择是( )
    A.浓硫酸和水B.氯化钠和水C.生石灰和水D.石灰石和水
    【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的腐蚀性、氯化钠和石灰石与水混合温度不变,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分析。
    【解答】A、浓硫酸为液体,且具有腐蚀性,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和水混合温度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适用于加 热包,符合题意;
    D、石灰石与水混合温度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解答】A、 加入足量CuCl2溶液,锌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锌,过滤、洗涤、干燥,可除去铜粉中的锌粉 ,不符合题意;
    B、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干燥,可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不符合题意;
    C、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然后蒸发,除去了碳酸钠,但引入了新杂质硫酸钠 ,符合题意;
    D、 碳酸钡难溶于水,氯化钡易溶于水,加水溶解,然后过滤,可除去碳酸钡中的氯化钡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1年9月,神舟十二号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返航穿越大气层时外壁的内能会增大(如图),其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对返回舱做功B.返回舱对大气做功
    C.大气向返回舱热传递D.返回舱向大气热传递
    【答案】A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返回舱返航穿越大气层时外壁的内能会增大,其主要原因是:大气对返回舱做功,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1.如图所示,为了把两件相同货物搬运到汽车上,工人用相同材质的木板搭建了AB、CD两个斜面,用沿斜面向上的力将其中一件货物从斜面AB的底端匀速推到顶端,另一件货物用同样的方法沿斜面CD搬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斜面CD推动不但省力还省功
    B.沿斜面AB推动,工人克服货物重力做的功更多
    C.无论利用哪个斜面,工人克服货物重力做功的功一定相同
    D.无论利用哪个斜面匀速推动,工人的推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
    【答案】C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斜面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机械可以省力,但一定不可以省功。
    【解答】A.AB、CD两个斜面的高度相同,CD斜面比较长,沿CD斜面推动更省力,但不省功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C.AB、CD两个斜面的高度相同,货物的重力相同,由W-Gh可知克服货物重力做的功相同,两件货物推到顶端的时间未知,由P-比可知,工人克服货物重力做功的功率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C正确,符合题意;
    D. 利用哪个斜面匀速推动,工人的推力与摩擦力大小不相等,因为重力还有一个沿斜面向下的效果,推力一定比摩擦力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12.推理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A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A、根据单质定义分析;
    B、根据铁锈的结构分析;
    C、根据置换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分析;
    D、根据碱溶液和碱性溶液的区别分析。
    【解答】A、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就是单质 ,符合题意;
    B、铁表面的氧化膜铁锈疏松多孔,会使水和氧气更易进入,加快锈蚀,不符合题意;
    C、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不符合题意;
    D、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如图为各类血管总面积、血流速度及血压的曲线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细血管血压高、血流慢,有利于物质交换
    B.大动脉血压低、血流快,有利于将血液压往全身
    C.毛细血管血流慢、血管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
    D.静脉血压低、血管面积大,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
    【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解答】A.毛细血管血压低、血流慢,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A错误。
    B.大动脉血压高、血流快,有利于将血液压往全身,B错误。
    C.毛细血管血流慢、血管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C正确。
    D.静脉血压低、血管面积较小,四肢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D错误。
    故答案为:C。
    14.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B.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C.B点时,往烧杯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D.C点时烧杯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HCI
    【答案】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A、根据反应时温度升高分析;
    B、根据反应过程中随酸的加入pH变小分析;
    C、根据酚酞在中性溶液中呈无色分析;
    D、根据C点盐酸过量分析。
    【解答】A、由反应时温度的变化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不符合题意;
    B、 从A到B过程中,随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不符合题意;
    C、 B点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往烧杯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符合题意;
    D、 C点时盐酸过量,烧杯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HCl,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如图所示小明组装了甲、乙两种滑轮,用来提升同一物体,G物=200N(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要使物体竖直匀速提升2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甲=200N,并向上移动4mB.F甲=100N,并向上移动2m
    C.F乙=200N,并向上移动1mD.F乙=400N,并向上移动1m
    【答案】D
    【知识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动滑轮是指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实质是动力臂等于2倍阻力臂的杠杆(省力杠杆)。
    【解答】AB.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图甲是动滑轮,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可以省一半的力,所以F甲=12G物=12×200N=100N拉力端移动的距离为s=2h=2×2m=4m,故AB错误;
    CD.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图乙是动滑轮,拉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拉力F乙=2G物=400N,拉力端移动的距离为s'=12h=12×2m=1m,故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6.幼儿患感冒通常利用雾化治疗,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雾状小液滴,通过呼吸进入幼儿的血液循环系统,则药液流经心脏各腔室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1→2……→3→4B.3→4……→1→2
    C.1→1……→2→4D.2→4……→1→3
    【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肺循环:肺循环是把血液从右心室泵入到肺动脉,然后再进入肺部毛细血管,可以在肺脏中携带氧气,然后经过肺静脉直接回到左心房,最后会进入左心室能完成血液的循环。
    2、体循环:体循环是指血液会从左心室泵出,然后经过主动脉可以分布全身,同时会给全身组织细胞提供氧气,然后会汇集成静脉,最后会通过上下腔静脉的方式回到右心房直接进入到右心室。
    【解答】由血液循环的途径图可知呼吸进入肺部毛细血管,先进入左心房,左心室,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进入右心房,右心室,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小液滴,通过呼吸进入患 者的血液系统,则药液流经甲图心脏各腔室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3→4→1→2,B正确。
    故答案为:B。
    17.模型能够直观反映化学变化的结果。将一定质量的镁条放入某一溶液(如图),其溶质硫酸锌和硫酸亚铁的质量相同,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固体的组成和质量大小关系不可能的是( )
    A.B.
    C.D.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知识,结合化学式的计算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镁条先和硫酸亚铁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再和硫酸锌反应,
    即只要有锌生成,那么铁肯定被完全置换出来。
    质量相同的硫酸锌和硫酸亚铁,其中锌的质量肯定大于铁的质量。
    当铁被全部置换而锌被部分置换时,铁质量大于锌,故B正确不合题意;
    当镁的质量不够将锌完全置换出来时,则固体只有锌和铁,且锌的质量可能等于铁的质量,故A正确不合题意;
    当镁的质量有剩余时,锌和铁被完全置换出来,且锌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而锌和铁的质量之和可能等于剩余镁的质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8.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有2种金属剩余,则它们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是( )
    A.B.
    C.D.
    【答案】C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速率越快,化合价相等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的金属等质量完全反应时产生氢气质量越多分析。
    【解答】 镁、铁、锌三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为镁>锌>铁,形成化合物时均为+2价,且相对原子质量关系为锌>铁>镁,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有2种金属剩余,则剩余金属为镁和铁,即三金属反应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镁、锌、铁,反应结束后产生氢气质量关系为镁=铁>锌;
    故选C。
    1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为6V,变阻器R1标有“20Ω,0.5A”字样,定值电阻R2标有“10Ω,1A”字样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滑片移动时,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变化范围0.1A~0.5AB.电压表变化范围1.5V~3V
    C.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2Ω~10ΩD.电路总功率最大值2.7W
    【答案】C
    【知识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解答】A.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小=0.3A;则电流表变化范围0.3A~0.5A,故A错误;
    B.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路的总功率最小,此时R2两端的电压:U2=U-U1大=6V-3V=3V,所以电压表变化范围1V~3V,故B错误;
    C.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R1大=10Ω,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1=U-U2大=6V-5V=1V,则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R1小=2Ω;所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在2Ω~10Ω范围内变化,故C正确;
    D.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变阻器R1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定值电阻R2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电流表量程为0~0.6A,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0.5A;此时R2两端的电压最大,电路的总功率最大,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R2两端电压:U2大=I大R1=0.5A×10Ω=5V;电路的最大功率:P大=UI大=6V×0.5A=3W,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0.科学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模型法、类比法、转换法、微小放大法是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中对科学方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用杠杆示意图来表示人体手臂中的杠杆——模型法
    B.乙:将形变的弹簧具有势能和相互作用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进行对比——类比法
    C.丙:用小球下陷的深度来反映小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转换法
    D.丁:用10欧姆的电阻来代替两个5欧姆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放大法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 模型法指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类比法是一种最古老的认知思维与推测的方法,是对未知或不确定的对象与已知的对象进行归类比较,进而对未知或不确定对象提出猜测。 转换法指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A.用杠杆示意图来表示人体手臂中的杠杆,属于模型法,不符合题意;
    B.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采用的是类比法,不符合题意;
    C.小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球陷入沙面的深度来反映,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叫转换法,不符合题意;
    D.用10欧姆的电阻来代替两个5欧姆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用到等效替代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21.当运动姿势不当容易导致扭伤,图甲是小明脚踝扭伤的照片,图乙是受伤部位三类血管分布和特点示意图。
    资料一:温度会影响血管的舒缩,温度升高时血管扩张,血液流速变快,反之则变慢。
    资料二:扭伤往往会使血管破裂而缓缓出血。导致局部缓慢肿起并淤血,血液流速越快,淤血越多,一般24 -48小时血液会凝结并修复血管。之后,肿胀部位淤血会通过代谢而逐渐消失。
    (1)根据上述资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小明脚踝扭伤时破裂的血管是 。
    (2)小明扭伤后,为了尽量降低损伤,快速恢复,同伙们给出了四条建议:你认为哪一条建议最合理____。
    A.每天用冰块冷敷B.每天用毛巾热敷
    C.48小时内冷敷,然后再热敷D.冷敷和热敷每隔2小时交替进行
    (3)根据乙图血管分布再结合刚刚做的“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应选择尾鳍色素 (填“多”或“少”)的小鱼,以利于观察。
    ②观察时发现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1是 。实验结束后,我们应该将小鱼放回鱼缸或适合小鱼生活的池塘内。
    【答案】(1)毛细血管
    (2)C
    (3)少;动脉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温度高血管舒张,血流速度快;温度低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变慢。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快;毛细血管壁最薄,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
    【解答】(1)根据上述资料:扭伤往往会使血管破裂而缓缓出血,毛细血管血液速度慢,因此,判断小明脚踝扭伤时破裂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2)小明扭伤后,为了尽量降低损伤,快速恢复,建议在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进行热敷。因为24小时内,血管未修复,冷敷可以减少出血量;24小时后用热敷,可以加快血液流动速度,加速淤血代谢。故四条建议中C建议最合理。
    故答案为:C。
    (3) ① 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该实验应选择尾鳍色素少的小鱼, 以利于观察。
    ② 1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流速度最快。
    22.人工心脏的发展能为心衰患者带来福音。
    (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发动机,图甲是心房和心室的收缩与舒张时间关系图。当心脏的血流方向如图乙所示时,对应到表格的时间是 。
    (2)2020年9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正式进入临床试验。其中含有一电磁血流计,当血管中有血液通过时,能检测到微弱的电流,此时血液的机械能转化为 能。
    (3)2022年7月,我国科学家为一例终末期心衰儿童成功植入人工心脏(LVAD),与患者的主动脉相连成功,若该心衰儿童的血型为ABO血型系统中的B型血,手术治疗过程中,输血时原则上应输 (填血型),此时人工心脏(LVAD)代替了 (填心脏具体腔室)的相关功能。
    (4)医院在救治终末期心衰儿童时,也用到监护仪,以监视病人的心率、体温、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一些重要生理指标,为救治提供参考,如图丙为监护仪显示屏上的部分信息,其中“ECG60次/分”代表的生理指标是 。
    【答案】(1)t1
    (2)电
    (3)B;左心室
    (4)心率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它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解答】(1)由图乙可知,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此时心房处于收缩状态,而心室处于舒张状态。图甲中心房的收缩时间为t1,故图乙对应到表格的时间是t1。
    (2)根据题意,当血管中有血液通过时,能检测到微弱的电流,此时血液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因此手术治疗过程中,B型血的患者输血时原则上应输B型血。心脏结构中,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由于人工心脏(LVAD)与患者的主动脉相连成功,说明图中人工心脏代替了左心室的相关功能。
    (4)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监护仪显示屏上的“ECG60次/分”代表的生理指标是心率。SPO2代表血氧饱和度,RESP 代表呼吸频率。
    23.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面采样,携带2千克月壤成功返回地球。
    (1)嫦娥五号采取月壤的机械臂(如图甲)属于简单机械中的 。
    (2)嫦娥五号机械臂将0.5千克月壤从月表下方2米深处带到月表,至少需要做功 焦。(月球表面g取1.6牛/千克)
    (3)月壤中含有丰富的理想能源氦–3。有科学家推测氦–3原子核能发生如图所示的核聚变反应,释放巨大的能量。图丙中能正确表示图乙“M”处的内容是 。
    【答案】(1)杠杆
    (2)1.6
    (3)B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核裂变与核聚变;杠杆及其五要素
    【解析】【分析】 把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坚硬物体叫做杠杆。
    【解答】(1)嫦娥五号采取月壤的机械臂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绕一固定点转动,因此采取月壤的机械臂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
    (2)0.5千克月壤的重力为G=mg=0.5kg×1·6N/kg=0·8N
    将0.5千克月壤从月表下方2米深处带到月表,至少需要做功为W=Gh=0·8N×2m=1·6J
    (3)氦-3在分裂前后的质子和中子总数不变,因此图乙“M”处有2个质子,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4.小金同学取了适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中的剩余溶液,逐滴滴加纯碱溶液,绘制产生沉淀的图象如甲图所示。
    (1)请写出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乙图是甲图中О点到A点的反应微观实质模型图。则“●”表示 (写化学符号)。
    【答案】(1)NaCl、CaCl2
    (2)Na+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加入碳酸钠溶液时反应现象确定反应前溶液的成分,从而确定B点的反应进程玢析;
    (2)根据反应实质确定反应前后溶液中粒子种类分析。
    【解答】(1)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中的剩余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钙,盐酸可能存在,加入纯碱溶液,开始无沉淀产生,说明废液成分为氯化钙和盐酸,B点为盐酸完全反应,部分氯化钙发生反应,溶液中溶质为 NaCl、CaCl2 。
    (2)OA段为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反应实质是氢和碳酸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前中的氢离子消失,反应后增加钠离子,则“●”表示 Na+ 。
    故答案为:(1) NaCl、CaCl2;(2) Na+ 。
    25.工业上常用石灰石高温煅烧来制取化工原料生石灰,其反应原理是CaCO3高温__CaCO+CO2↑,为了探究球状石灰石恰好完全烟些所需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小明查阅到了如下资料:
    资料一:煅烧时温度维持在900-1150℃之间,直至石灰石恰好完全分解,生石灰的产出率高、品质好。如果煅烧时间过长,生成的生石灰品质会下降;煅烧时间过短,石灰石未完全分解,产出率降低。
    资料二:煅烧时,球状石灰石从外向里逐渐分解,烧透的厚度与成分如图甲所示。一定大小的球状石灰石,烧透厚度与煅烧时间、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根据图乙,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推测要将半径为75毫米的球状石灰石在8小时内烧透,温度应控制在____。
    A.900-1000℃B.1000-1052℃C.1052-1100℃D.1100℃以上
    【答案】(1)在一定煅烧厚度和煅烧时间范围内,煅烧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烧透厚度越大。
    (2)B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结合图像和资料进行分析。
    【解答】(1)由图之可知,当煅烧时间为1小时时,温度越高,球状石灰石烧透厚度越大;当煅烧温度一定时,煅烧时间越长,球状石烧透厚度越大;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一定煅烧厚度和煅烧时间范围内,煅烧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烧透厚度越大。
    (2)要将半径为75毫米的球状石灰石在8小时内烧透,每小时烧透的厚度l=75mm8=9.375mm
    而由图乙可知,1000℃时每小时烧透厚度为6.6mm、1052℃时每小时烧造层度为10mm ,9.375mm介于6.6mm-10mm之间,故要在8小时内烧透 75mm的球状石灰石温度应控制在1000∼1052℃,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6.如图所示为学校实验室中某电能表的表盘。
    (1)该电能表示数为 kW·h。
    (2)小明利用该电能表和秒表检测一只标识为“220V 0w”节能灯的额定功率。他关闭其他用电器,将该节能灯接入220V的测量电路,设计了以下三种测量方案:
    方案一:测量出电能表显示消耗1kW·h电能所用的时间t;
    方案二:测量出1min时间内电能表转盘转过的圈数n;
    方案三:测量出电能表转盘转过1圈所用时间t。
    ①若使用方案二,小明计算额定功率的关系式应该为:P= (单位:W)。(用数字和n表示)
    ②比较三种方案,最可行的是方案 。
    【答案】(1)1469.5
    (2)30n;三
    【知识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电能表,别名电度表、火表、千瓦小时表,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 根据电能表的表盘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1)电能表单位是kW·h,电能表盘上数字的最后一位是小数位,由图知电能表的示数是1469.5kW⋅h。
    (2)方案二中:2000r/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2000转,则节能灯1min消耗的电能为
    W=n2000kW⋅h
    节能灯的实际电功率为
    P=Wt=n2000kW⋅h160h=0.03nkW=30nW
    节能灯的额定功率
    P=10W=0.01kW
    电能表转盘转一圈消耗的电能为为
    W=12000kW⋅h
    节能灯需要工作的时间为
    t=WP=12000kW⋅h0.01kW=0.05h=180s
    由以上分析可知:方案一因节能灯功率较小,测量出电能表显示消耗1kW⋅h电能所用的时间t较长,不易操作;方案二因节能灯功率较小,小灯泡工作1min电能表转动不到一圈,无法测量;方案三电能表转盘转动1圈消耗的电能可供节能灯工作180s,比较容易测量;综上可知,方案三容易操作,实验误差较小,最可行。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27.资料表明,果胶酶可破除果肉细胞的细胞壁(内含果胶),果胶酶只能对果胶的分解起催化作用。这为果汁生产厂家提高出汁率提供了科学依据。某科学兴趣为此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影响果胶酶活性的因素”。
    ①分别取一定量果胶酶和苹果泥分装于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在10℃同一水浴中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A;
    ②将果胶酶与草果泥充分混合,再次在10℃水溶液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B;
    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出果汁量(体积),如图C;
    ④再取等量的果胶酶与苹果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记录果汁量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为 ℃左右时,果胶酶的活性较高。你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 。
    (2)图A中两试管的处理目的是 。
    (3)“果胶只能对果胶的分解起催化作用”体现了酶的 性。
    【答案】(1)40;温度在10-80℃范围内,果胶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先增高而降低
    (2)确保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时温度保持相同
    (3)专一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为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该同学以温度为变量设置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多组对照实验。
    【解答】(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当温度在40℃左右时,收集的果汁量最多,温度低于或者高于40℃时,收集的果汁量都下降,果胶酶的活性较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温度在10-80℃范围内,果胶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先增高而降低 。
    (2)进行步骤A的目的是保证实验温度的准确性,防止两者混合时有温差,确保酶在相应温度下充分催化果胶。因为如果果胶酶与苹果泥温度不同,二者混合后温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实验结果不准。
    (3)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果胶酶只能对果胶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28.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木块被撞出一段距离,如图甲所示(忽略小球与接触面的滚动摩擦以及撞击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图离开后接触面粗糙)。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反映小球的动能大小;
    (2)小李同学将实验装置改进成图乙所示,用同一小球将同一弹簧压缩不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进行比较,可以研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 (选填“质量”或“速度”)的关系;
    (3)小李觉得利用图乙的装置,也能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只需利用质量不同的小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小华觉得将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图丙)撞击同一木块,也能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选填“小李”或“小华”)的设计方案不可行,如果用该方案,你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1)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
    (2)速度
    (3)小李;质量大的木块移动的距离小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转换法,动能的大小通过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反映出来;
    (2)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小球的动能转化为木块的动能;
    (3)结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看是否合理的控制了相关变量,并改变了要研究的变量,这样才能知道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解答】(1)根据转换法,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的大小判断出小球具有的动能的大小;
    (2)用同一小球将同一弹簧压缩不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的动能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而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故弹簧的弹性势能不相同,小球与弹簧分开后获得的初速度不同,而小球的质量相同,故可以研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3)小华的方案:将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撞击同一木块,小球的速度相同,质量不同,故能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图乙的装置可知,若用质量不同的小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撞击的动能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而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故弹簧弹性势能相同,转化出的动能相同,如果按此方案操作,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质量大的木块移动的距离小 ,故小李的设计方案不可行。
    29.小科在学习了碱和盐的性质后,将少量硫酸铜溶液滴入2mL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观察到预期的蓝色絮状沉淀,这是为什么呢?
    【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放热,使氢氧化铜的溶解度增大。猜想二:生成的氢氧化铜继续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科应选择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
    (2)若猜想二正确,C中“?”处应填写的现象是 。
    (3)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铜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可溶物。小科再次做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时,他应该怎么做才能立即观察到预期的蓝色絮状沉淀,请你写出一种方法。
    【答案】(1)AB
    (2)固体消失
    (3)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求分析,设计对比实验时需控制变量,且变量唯一;
    (2)根据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铜反应会使氢氧化铜消失分析;
    (3)根据要使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立即观察到预期的蓝色絮状沉淀需控制氢氧化钠用量分析。
    【解答】(1) 要验证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放热,使氢氧化铜的溶解度增大,需进行其它条件不变,只水的温度不同的对比实验,即AB两组实验进行对比。
    (2) 生成的氢氧化铜能继续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则向氢氧化铜粉末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观察到固体消失。
    (3) 做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时,要立即观察到预期的蓝色絮状沉淀,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以防止氢氧化钠消耗氢氧化铜。
    故答案为:(1)AB;(2)固体消失;(3)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 。
    30.小明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电源电压为0-12伏,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5欧,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3安。实验过程中,他调节电源电压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记录电流为0.32安、0.3安和0.25安时电源电压和电压表示数,整理三次数据如图乙所示。
    (1)某次记录数据时,小明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 安。
    (2)分析图甲电路,小明认为第①次实验小灯泡的电功率可用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来表示,你认为是否可以 (填“可以”或“不可以”)。
    (3)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W。
    【答案】(1)0.3
    (2)可以
    (3)1.14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根据电流表选用的量程以及分度值进行读数,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乘积。
    【解答】(1)根据图丙可知,电流表选用的是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
    (2)由电路图甲知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图乙知电源电压为8V,电压表的示数为3.5V,ΔU=UL=U-U滑=8V-3.5V=4.5V,图乙中横坐标为电流I,纵坐标为电压U,阴影部分面积为ΔUI,由P=UI可知它表示第①次实验小灯泡的电功率。
    (3)由电路图知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图乙知当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3A时电源电压为6V,电压表的示数为2.2V,即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2.2V,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知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UL=U-U滑=6V-2.2V=3.8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ULI=3.8V×0.3A=1.14W。
    31.小乐通过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并利用制取的氢气还原8.0g氧化铜,实验装置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夹持仪器省略,其中B为局部)。
    查阅资料获得的信息:
    a.氢气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以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
    b.铜和氧化亚铜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c.Cu2O+H2SO4=CuSO4+Cu+H2O
    (1)为了证明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请在答题卡中将B补画完整 。
    (2)按正确实验装置和操作完成实验后,小乐对C中剩余固体进行进一步探究:
    ①步骤一中,若称得C中剩余固体质量为 g,则表明氧化铜全部转化为铜。
    ②步骤二中,若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是否能够得出氧化铜未消耗完的结论。请写出你的观点及简述理由 。
    【答案】(1)图略
    (2)6.4;不可以,可能生成了氧化亚铜和铜,与硫酸反应也会出现溶液变蓝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吸水时导管长进短出分析;
    (2)根据8.0克氧化铜完全反应生成铜的质量即为氧化铜中铜元素质量,氧化亚铜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分析。
    【解答】(1) 为了证明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 气体进入B时需长导管进入,短导管导出,图示为。
    (2) ①8.0克氧化铜完全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8.0g×6480=6.4g,则步骤一中,若称得C中剩余固体质量为 6.4g, 则表明氧化铜全部转化为铜。 ②因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产生蓝色溶液,步骤二中,若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不能够得出氧化铜未消耗完的结论,也可能是生成了氧化亚铜。
    故答案为:(1);(2)6.4; 不可以,可能生成了氧化亚铜和铜,与硫酸反应也会出现溶液变蓝 。
    32.某雪饼包装袋中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1)该干燥剂的干燥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该干燥剂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主要成分可能有: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为探究其成分,取放置后的干燥剂样品进行如下实验:(杂质不参与反应)
    【答案】(1)CaO+H2O=Ca(0H)2
    (2)可能;没有气泡产生;5.6<m<7.4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分析;
    (2)根据氧化钙和氢氧化钙溶于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由样品质量全部是氧化钙和全部是氢氧化钙,确定m取值分析。
    【解答】(1)氧化钙做干燥剂是利用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方程式为CaO+H2O=Ca(0H)2。
    (2)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都能变红,所以操作I得出结论为该样品中可能有氧化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样品中没有碳酸钙,则加入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由钙元素质量守恒可知,5.6克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钙质量为5.6g×4056÷4074=7.4g,则样品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钙时m取值范围为: 5.6<m<7.4 。
    故答案为:(1)CaO+H2O=Ca(0H)2;(2)可能;没有气泡产生; 5.6<m<7.4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
    33.身高1.7m、重力为500N的小东同学在体育课上做俯卧撑运动,每次肩膀上升的距离为0.3m,此时将他视为一个杠杆如图所示,他的重心在A点。则:(g取10N/kg)
    (1)若他将身体撑起,地面对手的作用力至少要多大?
    (2)若他在1min内做了30个俯卧撑,他的功率是多少瓦?
    (3)俯卧撑的过程中地面对手掌的支持力是否做功?
    【答案】(1)F1L1=F2L2, F*1.5m=500N*0.9m,F=300N
    (2)0.9m/1.5m=h/0.3m,h=0.18m,W=Gh=500N*0.18m*30=2700J
    P=W/t=2700J/60S=450W
    (3)否,因为有力,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知识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功率;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解地面对手的作用力;
    (2)求出做一个俯卧撑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然后求出1min克服重力所做的总功,总功除以时间等于功率;
    (3)功等于支持力与在支持力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因为没有在力的方向移动距离,所以手掌的支持力没有做功。
    34.纯电动出租车成为流动在湖城大街小巷的一道靓丽风景。该车提供能量的装置为三元锂电池组,当它给电动机供电时,电动机将驱动车轮行驶。电池容量为66kW·h,可以续航400km。
    (1)传统出租车的发动机多为汽油机。若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2400r/min,在1s内,对外做功 次。
    (2)司机使用新能源出租车充电桩的60KW快充将电量由30%充至80%。需要多少 分钟。(充电时无能量损耗)
    (3)若该车和车内乘客的总质量为2.2×103kg,当该车在水平路面上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它受到的阻力约等于人和车总重的0.02倍,此时电池组加在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340V,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60A。若连接导线的电阻不计,传动装置消耗的能量不计,求该电动出租车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1)20
    (2)33
    (3)F=f=0.02G=440N,P机=Fv=440N*25m/s=11000W,
    P电=UI=340V*60A=20400W ,η=P机/P电=11000W/20400W=53.9%
    【知识点】功率;热机;电功率
    【解析】【分析】飞轮每转动两圈,燃气对外做功一次。机械能的效率等于有用功除以总功。
    【解答】(1)飞轮转速为2400r/min=40r/s,由于飞轮每转动两圈,燃气对外做功一次,故此飞轮1s转动40圈,则对外做功20次。
    (2)根据题意知道,电池容量为66kW•h,所以,将电量由30%充至80%,则充电桩的60kW快充需要时间t=Q(80%-30%)P=66kW⋅h60kW×50%=1120h=33min
    (3)由G=mg知道,该车和车内乘客的总重力G=mg=2.2×103kg×10N/kg=2.2×104N
    匀速行驶时,它受到的阻力f=0.02G=0.02×2.2×104N=4.4×102N
    汽车行驶的功率P汽车=fv=4.4×102N×25m/s=11000W
    电动机的电功率P=UI=340V×60A=20400W
    该电动出租车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
    η=W汽车W电=P汽车tP电t=P汽车P电=11000W20400W×100%=53.9%
    35.某兴趣小组为测定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0克该混合溶液,再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
    (1)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求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
    【答案】(1)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2)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 80
    x 40g*20%
    X=16g
    CuSO4%=16g/100g=16%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向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然后再与硫酸铜反应分析;
    (2)根据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硫酸铜质量,从而计算硫酸铜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向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然后再与硫酸铜反应,AB段为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现象为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2)由图像可知,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为80克,反应结束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120克,则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克,由40克溶液中溶质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硫酸铜质量,从而计算硫酸铜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1)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2)16%。
    36.小柯在厨房里找到一包食用纯碱,包装袋上写有: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质量分数>98%),杂质为氯化钠。他利用该纯碱进行如下实验:
    (1)为了解食用纯碱的溶解性,小柯取三个洁净的烧杯,编号为A、B、C,分别加入40克该纯碱,再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如下表。小柯判断C烧杯所得溶液一定是该温度时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其依据是 。
    (2)小柯另取一个洁净的烧杯D,将32克该纯碱样品放入其中,加水完全溶解,将其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逐渐往杯中滴加稀盐酸,电子秤的示数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①通过计算说明,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袋信息相符?(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②有同学认为小柯测定的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请分析造成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大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因为B烧杯中40g物质全部溶解,C在B的基础上多了20g水等于稀释了,所以C烧杯所得溶液一定是该温度时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
    (2)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44X300+100-386.8X= 31.8gNa2CO3%=31.8/32=99.4% >98%与包装袋信息相符稀盐酸也有一定挥发性,减少的气体可能含有HCl,导致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大。
    【知识点】误差分析;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中加水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分析;
    (2)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利用二氧化碳质量和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钠质量及质量分数,由此确定是否信息相符,结合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37.在学习了电功率后,老师布置作业:根据图甲测量液体密度的原理制作“电子密度计”。大家一起讨论制定了如表1的项目成果评价表。
    表1项目成果评价表
    (1)设计产品:某小组设计的“电子密度计”模型如图乙,力敏电阻RF上放置质量忽略不计的轻质容器,RF的阻值随压力F的变化值如表2所示,报警器A的规格如表3所示。闭合开关S,往容器中不断加入被测液体,直至报警器A恰好报警,此时容器内液面对应的右边刻度即为被测液体的密度值。该“电子密度计”工作时,随着容器内液体逐渐增多,通过RF的电流大小变化是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表2电阻RF的阻值随压力F的变化
    表3报警器A的规格
    (2)调试产品:电源电压U=12伏,轻质容器的底面积为10厘米2,高为10厘米。
    ①结合表3,请计算报警器A发出报警的最小电流是多少安?
    ②请通过计算说明该“电子密度计”右边刻度能测量的最小密度值?(g=10牛/千克)
    (3)评价产品:依据评价表,评价本作品的得分,并简要说明评分依据: 。
    【答案】(1)偏大
    (2)0.5A ;p最小=1g/cm3
    (3)10分,有刻度但不均匀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液体密度的测量;设计实验测密度;串、并联电路的设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随着容器内液体逐渐增多,力敏电阻上的压力增大,RF的阻值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结合各个表格进行分析。
    【解答】(1)由乙图可知,报警器和力敏电阻串联。由表2可知,力敏电阻上的压力越大,RF阻值越小,则随着容器内液体逐渐增多,力敏电阻上的压力增大,RF的阻值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通过RF的电流大小变大。
    (2)①由P=I2R,结合表3数据知,随着容器内液体逐渐增多,通过报警器的最小电流
    Imin=PRA=2.5W10Ω=0.5A
    ②电路中最小电流Imin=0.5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R总=UImin=12V0.5A=24Ω
    在串联电路中,已知RA =10Ω,RF的阻值
    RF=R总-RA=24Ω-10Ω=14Ω
    结合表格2可知,此时的压力F=1N,即液体的质量
    m=Gg=Fg=1N10N/kg=0.1kg=100g
    液体的最大体积
    V=Sh=10cm2×10cm=100cm3
    液体的最小密度
    ρ=mV=100g100cm3=1g/cm3
    (3)由表格2可知,RF的阻值变化有规律但不均匀,再由欧姆定律计算电流大小时也不会均匀,结合表格1可知,该评价为良好,有规律但不均匀,得分10分。
    选项
    物质
    杂质
    方案
    A
    Cu粉
    Zn粉
    加入足量CuCl2溶液后过滤、洗涤、干燥
    B
    CO气体
    CO2气体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干燥
    C
    NaCl固体
    Na2CO3固体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蒸发
    D
    BaCO3固体
    BaCl2固体
    加水溶解后过滤
    选项
    事实
    结论
    A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就是单质
    B
    金属铝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可以保护铝
    金属的表面氧化膜都可以保护金属
    C
    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
    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
    碱溶液一定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果汁量/mL
    8
    12
    16
    25
    15
    11
    10
    6
    实验操作
    步骤一
    称量C装置中剩余固体的质量。
    步骤二
    取少量C中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硫酸,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依据)
    实验结论
    Ⅰ.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再滴入酚酞。
    无色酚酞变红
    该样品中 ▲ (填“可能”或“一定”)有氧化钙
    Ⅱ.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

    该样品中一定没有碳酸钙。
    Ⅲ.称取该样品5.6克,放入足量水中,得到悬浊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m克。
    m的数值范围为 ▲
    该样品的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烧杯编号
    A
    B
    C
    加水的质量/克
    80
    100
    120
    溶液的质量/克
    113
    140
    160
    指标
    待改进
    良好
    优秀
    读数次数
    2次以上
    2次(5分)
    1次(10分)
    刻度
    无规律(3分)
    有规律但不均匀(10分)
    有规律且均匀(20分)
    压力F(牛)
    0
    0.5
    1
    2
    4
    6
    7
    RF阻值(欧)
    30
    20
    14
    10
    6
    2
    1.8
    指标
    电阻
    报警时的功率
    报警器A
    10欧
    ≥2.5瓦
    选项
    物质
    杂质
    方案
    A
    Cu粉
    Zn粉
    加入足量CuCl2溶液后过滤、洗涤、干燥
    B
    CO气体
    CO2气体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干燥
    C
    NaCl固体
    Na2CO3固体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蒸发
    D
    BaCO3固体
    BaCl2固体
    加水溶解后过滤
    选项
    事实
    结论
    A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就是单质
    B
    金属铝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可以保护铝
    金属的表面氧化膜都可以保护金属
    C
    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
    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
    碱溶液一定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果汁量/mL
    8
    12
    16
    25
    15
    11
    10
    6
    实验操作
    步骤一
    称量C装置中剩余固体的质量。
    步骤二
    取少量C中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硫酸,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依据)
    实验结论
    Ⅰ.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再滴入酚酞。
    无色酚酞变红
    该样品中 ▲ (填“可能”或“一定”)有氧化钙
    Ⅱ.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

    该样品中一定没有碳酸钙。
    Ⅲ.称取该样品5.6克,放入足量水中,得到悬浊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m克。
    m的数值范围为 ▲
    该样品的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烧杯编号
    A
    B
    C
    加水的质量/克
    80
    100
    120
    溶液的质量/克
    113
    140
    160
    指标
    待改进
    良好
    优秀
    读数次数
    2次以上
    2次(5分)
    1次(10分)
    刻度
    无规律(3分)
    有规律但不均匀(10分)
    有规律且均匀(20分)
    压力F(牛)
    0
    0.5
    1
    2
    4
    6
    7
    RF阻值(欧)
    30
    20
    14
    10
    6
    2
    1.8
    指标
    电阻
    报警时的功率
    报警器A
    10欧
    ≥2.5瓦
    相关试卷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中考一模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中考一模科学试卷+,共4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吴昌硕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吴昌硕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