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与模拟测试(全国通用)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题组11:课外文言文阅读(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2 次下载
- 题组12:课内古诗文阅读(诗歌+文言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题组14:小说阅读(多考点突破)-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题组15:散文阅读(多考点突破)-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题组16:基础知识测试(基础知识+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题组13:课外古诗文阅读(诗歌+文言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
展开这是一份题组13:课外古诗文阅读(诗歌+文言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题组13课外古诗文阅读诗歌+文言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题组13课外古诗文阅读诗歌+文言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2-23七年级下·江苏南通·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农家
【唐】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赢①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②不识农家苦,将谓③田中谷自生。
【注释】①赢léi:瘦弱,②时人:当时的人,③将谓:就以为。
1.这首诗语言质朴,寥寥数语写尽农民艰辛。请发挥想象,描绘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生活场景。
2.不少人在朗读这首诗三、四两句时把握不准情感,请你从重音处理的角度提出朗读建议。
(22-23七年级下·四川眉山·期末)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各题。
南康望湖亭①
苏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②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①此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②康时: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即救正时弊。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点明时令,诗人八月秋高在南康登望湖亭眺望,眼前一派萧条衰秋之景。
B.颔联描写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霭弥漫,孤山静立,秋景与心境融合在一起。
C.颈联“犹在”与“已虚”形成前后对照,表达出诗人被贬后内心矛盾的心情。
D.尾联作者登临望湖亭,满目皆是祖国山河,一心想要建功立业后回到家乡。
4.请概括这首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22-23七年级下·四川泸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
明 王渐逵
烟扉霞馆散睛春,淡日融风岸①葛巾②。
柳外黄鹂如唤友,溪边红翠③欲窥人。
【注】①岸:头饰高戴,前额外露。②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③红翠:山鸟名。
5.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柳外黄鹂如唤友,溪边红翠欲窥人”所展现的画面。
6.这首诗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2-23七年级下·广西梧州·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①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②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释]①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②长河:指银河。
7.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诗句是哪两句?
8.首联中的“吐”“对”二字用得极好,请任选一字赏析。
(22-23七年级下·宁夏固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释】白日:喻指君王。
9.请赏析颔联“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2-23七年级下·江苏扬州·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崔子还京① 岑参 (唐)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②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注释】:①此诗作于西州。西州属于唐朝北庭节度使辖区。此诗应是诗人在北庭任职时 所作。②交河:城名,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以西,因为两条河水绕城在城南交汇,故名交河。
11.诗的前两句非常富有画面感,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12.后人评价此诗说“全诗采用了诗家惯用的对照手法”,请你具体分析对照(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2-23七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古典诗文”小组将选诵经典爱国诗歌。以下是小文搜集的我国古代诗歌,请参与品读。
悲陈陶①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②,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③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④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释】①陈陶:地名,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当时,杜甫被困长安。 ②孟冬:农历十月。十郡: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良家子:清白人家的子弟。③群胡:胡兵,指安史叛军。④都人:长安人民。
13.诵读诗歌,需把握情感。请帮小文完善下表。
14.杜诗有“诗史”之称,一是其诗作反映重大社会事件,二是指其作品思想深刻,对后世具有正面的教育作用。请参考注释,结合诗歌内容,阐述这首诗如何“以史入诗”。
(22-23七年级下·江苏淮安·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幽居初夏①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未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①陆游坚持抗金,仕途上不断被当权派打击,此诗为诗人晚年退居家乡时所作。②箨(tuò)龙:竹笋。③木笔:辛夷花,是初夏常见的植物。
15.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这两句诗的画面。
16.简要概括尾联“叹息”一词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22-23七年级下·山东烟台·期末)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②。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③余落日,墟里上孤烟④。复值接舆⑤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①辋川,水名,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下,王维曾在此隐居三十余年。裴秀才迪,指裴迪,王维诗友,曾与王维一同隐居终南山。②潺湲:水流声,这里形容水流缓慢的样子。③渡头:渡口。④墟里:村落。孤烟:炊烟。⑤接舆: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装狂遁世。这里是以接舆比裴迪。
17.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有视觉形象有听觉形象,“转”用得巧妙,形象地写出了山色因季节而变的动态。
B.颔联用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诗人在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暮蝉嘶鸣的情态。
C.尾联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接舆相比,抒发了超然物外、洒脱随性的闲居之乐。
D.此诗所描画的“闲”居生活,与陆游《游山西村》“从今若许闲乘月”的“闲”,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田园的宁静安闲,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也都折射出诗人安逸、闲适的心境。
18.请分析颈联中“墟里上孤烟”中“上”字的妙处。
(22-23七年级下·江西吉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山行杂咏
袁枚(清)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19.下列对古诗相关内容和写法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十里崎岖”与“半里平”对比,隐含诗人对山路多坎坷少平坦的新奇感。
B.“十里”与“半里”并非精确的测量数据,只是诗人对山路崎岖的一种感觉而已。
C.诗人将“青山”之大意象比喻为“茧”之小意象,甚是奇特,亦是本诗的妙处。
D.这首七言绝句写作者在山路行进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前途乐观的情感。
20.“一峰才送一峰迎”这句颇有情趣,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22-23七年级下·四川雅安·期末)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晋文公攻原①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2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裹十日粮(携带)B.罢兵而去(离开)
C.君姑待之(姑且、暂时)D.吾与士期十日(日期)
2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23.你赞同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吗?请根据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22-23七年级下·湖南长沙·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①,则报恩塔②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③合缝,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若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有删改)
【注释】①窑器:陶瓷器具。②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24.下面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之大古董”中的“之”作结构助词“的”解释,“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无实际意义,位于主谓之间用以取消句子独立性。
B.“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中的“以”的意思与《活板》中的“不以木为之者”中的“以”的意思相同,都是“用来,表目的”的意思。
C.“具三塔相”中的“具”字在古汉语词典中有常用义项为“准备”、“饭食”、“全,,都”、“陈述”,此句中的“具”取“准备”这一义项。
D.“谓四大部洲所无也”中的“谓”与《爱莲说》中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中“谓”含义相同,都是“认为”的意思。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
B.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
C.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
D.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
2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
若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27.本文末写到:“永乐时,海外夷蛮敢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古诗的作者辛弃疾受世人赞颂。请你根据古诗和本文的内容概括写出这些名人和古物能名流千古,美名远扬的具体原因。
(22-23七年级下·四川·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由锅耳至特里①,路甚崎岖。是日,车在前,主人正襟危坐,仆夫扶辕②缓行。行数十里,路始平,仆夫顾主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于是,仆夫升车而坐,主人凭轼③而观。行数里,主人拥鼻微吟,仆夫执缓鼾睡。已而,左枯根,右巨石,车仄以翻,马卧且踢,主人猬缩于箱中,仆夫鹄立④于辕外。众至,解勒断鞅,出马于辕,乃出主人于箱。
仆夫曰:“异哉,不覆于高冈而覆于平地也。”主人曰:“宜哉,高冈防其覆,是以免于覆;平地自以为必不覆,安得而不覆也!”谢子闻之曰:“善哉言乎,独车也乎哉!”
(节选自谢济世《梅庄杂著》,有删改)
【注】①锅耳、特里:古代地名。②辕:车前驾牲畜的直木。③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④鹄立:如鹄一样引颈而立。鹄,天鹅。
2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路甚崎岖 甚:非常B.仆夫扶辕缓行 缓:慢,迟缓
C.仆夫顾主曰 顾:回头看D.异哉 异:不同
2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车仄以翻,马卧且踢,主人猬缩于箱中。
(2)谢子闻之曰:“善哉言乎,独车也乎哉!”
3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再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鄜延①有石油。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②而出,人以雉尾挹③之入缶中,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屋内帷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烟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④不及也,遂大为之。并识文⑤为“延川石液”也。此物必大行于世,盖石油之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⑥矣。造煤人盖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余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
【注释】①鄜fū延:鄜州、延州,在今陕西。②惘惘:涌流缓慢的样子。③挹yì:沾取。④松墨:名墨之一,用松烟制成,故称“松烟墨”。⑤识文:标上名称。⑥童:光秃秃。
3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然之如麻 然:通“燃”,燃烧
B.试扫烟煤以为墨 以为:把……制成
C.墨人衣 墨:墨水
D.余戏为《延州诗》云 戏:戏谑地,诙谐有趣地
3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
(2)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
33.沈括认为石油资源的优势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2-23七年级下·湖北武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羿容无定色气战②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谓太傅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界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③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释】①羿:后羿,传说中的射箭高手。②战:颤抖。③遗:抛弃。
3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径寸之的 的:靶心B.乃命羿曰 命:命令
C.更射之 更:更换D.去其万金 去:舍去
3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
A.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号而射/之不中B.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号而射之/不中
C.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D.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
3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后羿射中靶心,就能得到万金之赏,否则就会被取消封地。
B.夏王的重赏重罚成了后羿的心理包袱,影响了后羿的正常发挥。
C.弥仁认为人们只要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就都不会愧对于后羿。
D.本文告诉我们:不管水平多高,若患得患失,就难以取得成功。
37.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
(22-23七年级下·广西梧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蒙①少不修书传,每陈大事,常口占②为笑疏③。常以部曲事④国为江夏太守蔡遗所白,蒙无恨意。及子章太守顾邵卒,权问所用,蒙因荐遗奉职佳吏。权曰:君欲为祁奚⑤邪?”于是用之。甘宁粗暴好杀,常失蒙意,又时违权令,权怒蒙辄陈请:“天下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权遂厚宁,卒得其用。
(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注释]①蒙:吕蒙,东汉末年名将。②口占:口授其辞。③笺疏:奏章。④部曲事:部下的不好的事情。⑤祁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他曾推荐自己的父仇人解狐替代自己的职位。
3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及豫章太守顾邵卒
②权怒之
39.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少不修书传(研究)
B.既常失蒙意(违背)
C.蒙辄陈请(副词,才)
D.宜容忍之(应当)
4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权问所用,蒙因荐遗奉职佳吏。
②权遂厚宁,卒得其用。
41.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选取了吕蒙推荐与之有嫌隙的蔡遗担任官职、宽容猛将甘宁的两个典型事例。
B.孙权提到祁奚,意在含蓄地提醒吕蒙应该以祁奚为榜样,也暗示了他对蔡遗的认可。
C.吕蒙劝说孙权要宽容甘宁,是因为可以利用甘宁的威猛来帮孙权平定天下。
D.《孙权劝学》与本文都运用了传神的语言描写,言简意丰。
(22-23七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凡铸钱模以木四条为空匡①。土炭末筛令极细,填实匡中,微洒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于其面上,或熏模则用松香与清油,然后以母百文②或字或背布置其上。又用一匡如前法填实合盖之。既合之后,已成面、背两匡,随手覆转,则母钱尽落后匡之上。又用一匡填实,合上后匡,如是转覆,只合十余匡,然后以绳捆定。
其木匡上弦原留入铜眼孔,铸工用鹰嘴钳,洪炉③提出熔罐,一人以别钳扶抬罐底相助,逐一倾入孔中。
冷定解绳开匡,则磊落百文,如花果附枝。模中原印空梗,走铜如树枝样,挟出逐一摘断,以待磨锉成钱。凡钱先锉边沿,以竹木条直贯数百文受锉,后锉平面则逐一为之。
(选自《天工开物·冶铸·钱》)
【注释】①匡:同“框”。②母百文:一百文母钱(钱模)。③洪炉:有铜水的坩埚。
42.根据语境推敲加点字的意思。
(1)以木四条为空匡( ) (2)布置其上( )
(3)逐一倾入孔中( ) (4)逐一为之( )
4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铸币流程图。(语言形式不要求一致)
做模(填料、排母钱、制框模并捆绑)→①→②
44.本文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铸币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2-23七年级下·湖北武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狄青戍泾原①日,尝与虏战,大胜,追奔数里。虏忽壅遏②山脚,知其前必遇险。士卒皆欲奋击。青遽呜金止之,虏得引去,验其处,果临深涧,将士皆悔不击。青独曰:“不然,奔亡之虏,忽止而拒我,安知非谋?军已大胜,残寇不足利,得之无所加重;万一落其术中,存亡不可知,宁悔不击,不可悔不止。”
青后平岭寇,贼帅侬智高兵败,奔邕州,其下皆欲穷其窟穴③。青亦不从,以为趋利乘势入不测之城,非大将军。智高因而获免。天下皆罪青不入邕州,脱智高于垂死。然青之用兵主胜而已不求奇功效未尝大败。计功最多,卒为名将。譬如弈棋,已胜敌可止矣,然犹攻击不已,往往大败。此青之所戒也。临利而能戒,乃青之过人处也。
【注】①泾原:地名,相当于今甘肃、宁夏的六盘山以东,浦河以西地区。②壅遏:阻塞。③窟穴:敌人的巢穴。
4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虏得引去 去:离开
B.其下皆欲穷其窟穴 穷:捣毁
C.天下皆罪青不入邕州 罪:怪罪
D.脱智高于垂死 脱:逃脱
4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然青之用兵主胜而已不求奇功故未尝大败
A.然青之用兵/主胜而已/不求奇功故/未尝大败
B.然青之用/兵主胜/而已不求奇功/故未尝大败
C.然青之用兵/主胜而已/不求奇功/故未尝大败
D.然青之用兵主胜/而已不求/奇功故/未尝大败
4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狄青当机立断,在泾原与敌军交战中获全胜后,便急速下令不追穷寇。
B.狄青立场坚定,众人皆为“不击”后悔,他却坚信“不击”是正确的。
C.狄青处事谨慎,为避免冒然闯入不明底细的城池的风险而不攻入邕州。
D.狄青适可而止,打了胜仗见好就收,不为利益所动,故所立战功最多。
48.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然。奔亡之虏,忽止而拒我,安知非谋?
(22-23七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③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⑥。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jì):雨后或雪后初晴。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发给两年的粮食。
4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晏子对曰 对:
(2)无言其名 名:
(3)晏子能明其所欲 明:
5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欧阳修《卖油翁》)
B.孔子闻之曰 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C.令所睹于途者 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D.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沈括《活板》)
5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2)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52.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景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22-23七年级下·山东泰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轨少好学,有行检①。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高祖受禅,转齐州别驾②,有能名。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非机杼之物③,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既至京师,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
【注】①行检:品行,操守。②别驾:官名。③机杼之物:指劳作得来的东西。
53.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高 祖 嘉 之 赐 物 三 百 段 米 三 百 石 征 轨 入 朝
5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悉拾还其主 悉:
(2)父老相送者各挥涕 涕:
(3)公清若水 若:
(4)原州人吏闻之 闻:
5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非以此求名,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
(2)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
56.根据选文内容,请简要概括赵轨“有行检”的两个具体事例。
感情基调
悲
诗句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诗歌内容
十郡子弟
血染陈陶
义军阵亡
天地肃穆
群胡骄纵
歌饮长安
都人痛哭
切盼官军
情感把握
悲痛
(1)
(2)
悲切
相关试卷
专题14:课外诗歌鉴赏与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4:课外诗歌鉴赏与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重点强训(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4课外诗歌鉴赏与文言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原卷版docx、专题14课外诗歌鉴赏与文言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3:课外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期期末复习专题限时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3:课外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期期末复习专题限时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3课外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期期末复习专题限时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13课外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期期末复习专题限时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四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二)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题组四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二)练习含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