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章 第一课时 光的折射、全反射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测试(教师版)+测试(学生版) 课件 0 次下载
- 第十四章 第二课时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测试(教师版)+测试(学生版) 课件 0 次下载
- 第十五章 第一课时 分子动理论 内能 固体和液体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测试(教师版)+测试(学生版) 课件 0 次下载
- 第十五章 第三课时 气体的性质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测试(教师版)+测试(学生版) 课件 0 次下载
- 第十五章 第四课时 专题强化: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应用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测试(教师版)+测试(学生版) 课件 0 次下载
第十四章第三课时实验十七: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十八: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一轮复习课件+测试
展开实验十七: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十八: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考点一 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考点二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1.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当光线AO以一定的入射角θ1穿过一块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通过插针法找出跟入射光线AO对应的出射光线O′B,从而画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后的折射光线OO′,求出折射角θ2,再根据n=______或n=______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2.实验器材木板、白纸、玻璃砖、大头针、图钉、量角器、直尺(刻度尺)、铅笔。3.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并取aa′上的一点O为入射点,作过O点的法线MM′。(3)画出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并在AO上插上P1、P2两个大头针。
(4)在白纸上放上玻璃砖,使玻璃砖的一条长边与直线aa′对齐,并画出另一条长边的对齐线bb′。(5)眼睛在bb′的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两个大头针并调整视线方向,使P1被P2挡住,然后在眼睛这一侧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 ,再插上P4,使P4挡住 。(6)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由大头针P3、P4的针孔位置确定出射光线O′B及出射点O′,连接O、O′得到线段OO′。
(7)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8)改变入射角,重复实验。
4.数据分析(1)计算法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n=______,并取平均值。
(2)图像法改变入射角θ1,测出对应的折射角θ2,作sin θ1-sin θ2的图像,由n= 可知图像应是过原点的直线,如图所示,其 为折射率。
5.误差分析本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入射光线、出射光线确定的准确性以及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测量造成的偶然误差。6.注意事项(1)实验时,应尽可能将大头针竖直插在纸上,且P1和P2之间、P3和P4之间、P2与O之间、P3与O′之间距离要稍大一些。(2)入射角θ1不宜太大(接近90°),也不宜太小(接近0°)。
(3)操作时手不能触摸玻璃砖的光洁光学面,也不能把玻璃砖界面当尺子画界线。(4)实验过程中,玻璃砖与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5)玻璃砖应选用宽度较大的,宜在5 cm以上,若宽度太小,则测量误差较大。
例1 某小组做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所用器材有:玻璃砖、大头针、刻度尺、圆规、笔、白纸。(1)下列哪些措施能够提高实验准确程度_____。A.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B.选用两光学表面平行的玻璃砖C.选用粗的大头针完成实验D.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枚大头针间的距离尽量大些
为了使作图误差更小,应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A正确;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如果两个光学面不平行,不影响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值,所以对折射率的测定结果不产生影响,B错误;为了准确测量光路图,应选用较细的大头针来完成实验,若选用粗的大头针完成实验,容易出现观察误差,从而造成测量误差,C错误;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枚大头针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引起的角度误差会减小,D正确。
(2)该小组用同一套器材完成了四次实验,记录的玻璃砖界线和四个大头针扎下的针孔如图所示,其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
由题图可知,选用的玻璃砖两光学表面平行,则入射光线应与出射光线平行,B、C错误;又光线在玻璃砖中与法线的夹角应小于光线在空气中与法线的夹角,A错误,D正确。
(3)该小组选取了操作正确的实验记录,在白纸上画出光线的径迹,以入射点O为圆心作圆,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别交于A、B点,再过A、B点作法线N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点,如图甲所示,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用图中线段的字母表示)
(4)在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图中阴影)的关系分别如图乙中①、②所示,其中甲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则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如图,甲同学在测定折射率时,作出的折射光线如图中虚线所示,实线表示实际光线,可见测量的折射角偏大,则由折射定律n= 可知,测量的折射率n比真实值偏小。用题图②测折射率时,只要操作正确,折射率的测量值与玻璃砖形状无关,故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不变。
例2 某实验小组欲测定一段圆柱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其操作步骤如下:a.将白纸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将圆柱形玻璃砖竖直放在白纸上,用铅笔准确描出玻璃砖底面圆的轮廓。b.将底面圆圆周平分为60等份,并标上相应的数字,如图甲所示,再将玻璃砖竖直放回图甲中的底面圆轮廓上进行实验。c.用激光笔发出细束激光,沿平行于圆直径OO′的方向入射,分别准确记录入射点P和出射点Q在圆周上对应的读数N1、N2。d.改变入射点位置,重复步骤c。
(1)根据圆周上的读数N1、N2可得,入射角i=______,折射角γ=_____________。(以弧度制表示)
(2)若经过多次测量,作出sin i-sin γ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玻璃砖的折射率为n=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在本实验的操作过程中,若入射光线发生了如图甲中虚线AB所示的偏离,则折射率的测量值将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若入射光线发生如题图甲中虚线AB所示的偏离,则折射角的测量值偏大,折射率的测量值偏小。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1.实验原理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图样中单色光波长λ与双缝间距d、双缝到屏的距离l、相邻两条亮(暗)条纹间距Δx之间满足λ=_____。
2.实验步骤(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①将光源、遮光筒、毛玻璃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②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③调节各器件的高度和角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遮光筒轴线到达光屏。
④安装单缝和双缝,尽量使缝的中点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单缝与双缝 ,二者间距约为5~10 cm。⑤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2)测量单色光的波长①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②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1,将该条纹记为第1条亮条纹;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至第n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n。③用刻度尺测量双缝与光屏间距离l(d是已知的)。④改变双缝间的距离d,双缝到屏的距离l,重复测量。
3.数据分析(1)条纹间距Δx=_______。(2)波长λ=(3)计算多组数据,求λ的平均值。
4.误差分析(1)误差来源由于光波的波长很短,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和条纹间距Δx的测量是否准确对波长的测量影响很大,是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2)减小误差的方法①l的测量: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可多测几次求平均值。②Δx的测量:使用测量头测量,测出n条亮条纹间的距离a,则Δx=同样可以多测几次求平均值,进一步减小实验误差。
5.注意事项(1)安装时,注意使光源、透镜、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间距适当。(2)光源灯丝最好为线状灯丝,并与单缝平行且靠近。(3)调节的基本依据:照在光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干涉条纹不清晰,一般原因是单缝与双缝不平行。
例3 利用图示装置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实验时,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
(1)实验前打开光源,调节光源的高度和角度,使它发出的光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然后光具座上先放置b______和c______,再放置a_______,就可以观察到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均选填“双缝”“单缝”或“滤光片”)
观察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实验中,通过滤光片获得单色光,通过单缝获得线光源,通过双缝获得相干光,故光具座上先放置b单缝和c双缝,再放置a滤光片,就可以观察到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2)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目镜中干涉条纹与分划板中心刻线始终有一定的角度,下列哪个操作可以使得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平行_____。A.仅拨动拨杆B.仅旋转单缝C.仅前后移动凸透镜D.仅旋转毛玻璃处的测量头
若要使得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平行,则仅旋转毛玻璃处的测量头即可,故选D。
(3)实验中已知双缝间的距离d=0.4 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1.6 m,某种单色光照射双缝时,用测量头测量条纹间的宽度:先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条纹中心对齐,将该亮条纹定为第1条亮条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m;然后同方向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条纹中心对齐,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m,则这种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 m(最后一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332(2.331、2.333均可)
15.325(15.324、15.326均可)
由题图甲可知示数为2 mm+0.332 mm=2.332 mm(2.331、2.333均可)由题图乙可知示数为15 mm+0.325 mm=15.325 mm(15.324、15.326均可)
(4)上述实验中,若仅将红色滤光片更换为蓝色滤光片,则相邻亮条纹中心间距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例4 洛埃德在1834年提出了一种更简单的观察干涉的装置。如图所示,单色光从单缝S射出,一部分入射到平面镜后反射到屏上,另一部分直接投射到屏上,在屏上两光束交叠区域里将出现干涉条纹。单缝S通过平面镜成的像是S′。
(1)通过洛埃德镜在屏上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和双缝干涉实验得到的干涉条纹一致。如果S被视为其中的一个缝,_____相当于另一个“缝”。
如果S被视为其中的一个缝,S′相当于另一个“缝”。
(2)实验中已知单缝S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h=0.15 mm,单缝到光屏的距离D=1.2 m,观测到第3条亮条纹中心到第12条亮条纹中心的间距为22.78 mm,则该单色光的波长λ=________ 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3)以下哪些操作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条纹之间的距离____。A.将平面镜稍向上移动一些B.将平面镜稍向右移动一些C.将光屏稍向右移动一些D.将光源由红色光改为绿色光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 可知,仅增大D、仅减小d或仅增大波长λ都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条纹之间的距离,所以A、C正确。
1.(2023·江苏南京市、盐城市一模)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用插针法测平行玻璃砖折射率,已确定好入射方向AO,插了两枚大头针P1和P2,如图所示(①②③是三条直线)。在以后的操作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在bb′侧调整观察视线,另两枚大头针P3和P4可 能插在①线上B.在bb′侧调整观察视线,另两枚大头针P3和P4可 能插在③线上C.若保持O点不动,减小入射角,在bb′侧调整观察视线,另外两枚大头针P3 和P4可能插在①线上D.若保持O点不动,增大入射角,在bb′侧调整观察视线,看不清P1和P2的像, 这可能是光在bb′界面发生全反射
光线通过平行玻璃砖后,根据折射定律得知,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故在bb′侧调整观察视线,另两枚大头针P3和P4不可能插在①线上,故A错误;由折射定律得知,光线通过平行玻璃砖后光线向一侧发生侧移,因为光线在上表面折射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出射光线向②一侧偏移,另两枚大头针P3和P4不可能插在③线上,故B错误;
若保持O点不动,减小入射角,出射光线折射角也减小,另外两枚大头针P3和P4可能插在①线上,故C正确;若保持O点不动,增大入射角,反射光增强,折射光减弱,在bb′侧调整观察视线,看不清P1和P2的像,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得知,光线不可能在bb′界面发生全反射,故D错误。
2.(2023·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模拟)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并测量光的波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过程中误将6个条纹间距数 成5个,波长测量值偏大B.将屏向右移动,其他不动,则干 涉条纹间距变小C.将双缝换为间距更大的双缝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D.用激光替代普通光源直接照射到双缝上,观察不到干涉条纹
因激光的相干性高,用激光替代普通光源直接照射到双缝上,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故D错误。
3.(2023·江苏省镇江中学期末)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两图都是光的条纹形状示意图,其中干涉图样是_____(填“甲”或“乙”)。
题图甲中的条纹间距和亮度相同,是干涉图样,题图乙中的条纹中央亮条纹最宽,是衍射图样;
(2)已知该装置中双缝间距d=0.50 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0.50 m,在光屏上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a)所示,分划板中心刻线在图中A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b)所示,则其示数为_______ mm;
在B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c)所示。由以上所测数据可以得出形成此干涉图样的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 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由题图(b)可知,游标卡尺是20分度的,其精确度为0.05 mm,由游标卡尺可读出,主尺读数为111 mm,可动部分第三个刻度线与主尺某刻度线对齐,所以A位
置的示数为111 mm+3×0.05 mm=111.15 mm由题图(c)可知,B位置的示数为115.45 mm,所以题图(a)中A、B之间的距离为x=(115.45-111.15) mm=4.30 mm
4.(2023·江苏省十三市联考)在“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操作后插好了4枚大头针,如图甲所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入射角越大,误差越小B.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后,用铅笔贴着光学面画 出界面C.实验时既可用量角器,也可用圆规和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D.判断像与大头针是否在同一直线时,应观察大头针的头部
入射角尽量大些,折射角也会大些,折射现象较明显,角度测量的相对误差会减小,但要注意并不是入射角越大越好,应适度,故A错误;为了防止弄脏玻璃砖,不能用铅笔贴着光学面画出界面,故B错误;实验中需要测角度时可用量角器,也可通过单位圆法用圆规和直尺等工具进行线段的测量,故C正确;判断像与针是否在同一直线时,应观察大头针的整个部分,不能只观察其头部,故D错误。
(2)请在图乙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
(3)对你画出的光路图进行测量和计算,求得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取小方格的边长为单位长度,
(4)为了观测光在玻璃砖不同表面的折射现象,某同学做了两次实验,经正确操作后插好了8枚大头针,如图丙所示。图丙中P1和P2是同一入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其对应出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是P3和_____(选填“A”或“B”)。
光线经由P1、P2射入后光路图如图所示第一次折射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砖射向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图可知经P3、A的出射光线符合事实,故对应的出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是P3和A。
5.在“用插针法测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玻璃砖的AC边与BD边相互平行,AB边与CD边不平行,如图所示。(1)实验中要求四枚大头针的_______(选填“针尖”或“针帽”)在同一视线上。
实验中要求四枚大头针的针尖在同一视线上,而不是针帽;
(2)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R=5 cm为半径画圆,与入射光线PO交于M点,与折射光线OO′的延长线交于F点,过M、F点分别向法线作垂线,量得MN=1.68 cm,FE=1.12 cm,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
(3)下列操作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A.适当增大大头针P1、P2的间距B.选择玻璃砖相互平行的两边来测量C.选用尽可能细的笔画线D.使PO的入射角接近90°
大头针P1和P2、P3和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时,由距离误差引起的角度误差会减小,角度的测量误差会小些,故A正确;用插针法测定折射率时,玻璃砖上下表面不一定要平行,故B错误;
为了准确作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应选用尽可能细的笔画线,故C正确;为了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选择的入射角尽量大些,效果会更好,但不是接近90°,故D错误;
(4)某同学突发奇想用两块同样的玻璃直角三角形棱镜ABC来做实验,两者的AC面是平行放置的,插针P1、P2的连线垂直于AB面,若操作无误,则在图中右边的插针应该是_____。A.P3、P6 B.P3、P8C.P5、P6 D.P7、P8
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根据光路图可知,经过P1、P2的光线经左侧玻璃砖折射后向下偏折,然后射入右侧玻璃砖后平行射出,则图中右边的插针应是P5、P6,故选C。
6.某同学利用可伸缩万向支架、激光笔和长方体透明水槽测量水的折射率,如图所示,激光笔固定在万向支架上,调节高度和角度,使激光平行于水槽正立面(如图中所示的横截面),从水槽的左上角射入,用记号笔在水槽正立面记下激光在水槽底部的光点A。往水槽内缓慢注入清水,用记号笔在水槽正立面记下激光在水槽底部光点B(图中未画出)和水面CD的位置,在水槽正立面用记号笔画直线,连接水槽左上角和A点,相交CD于E点,用刻度尺分别测量EA的长度L1=20.0 cm,EB的长度L2=15.0 cm,水面CD距水槽底部高度h=12.0 cm。由此可得:
(1)B点位于A点的____侧(选填“左”或“右”)。
由于激光在水面发生折射,而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可知,B点位于A点的左侧。
(2)激光入射角的正弦值sin i=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激光入射角的正弦值
(3)水的折射率n=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代入数据解得n≈1.33。
7.寒假期间小明利用图甲所示的物品,测量了某型号刀片的厚度。
实验过程如下:(1)点燃蜡烛,用蜡烛火焰把玻璃片的一面熏黑;(2)并齐捏紧两片刀片,在玻璃片的熏黑面划出两条平直划痕;
(3)如图乙所示,将激光光源和玻璃片固定在桌面上,并将作为光屏的白纸固定在距离足够远的墙上。
(4)打开激光光源,调整光源的高度使激光沿水平方向射出,恰好能从两划痕处垂直入射。
(5)观察白纸上的干涉条纹如图丙所示。用刻度尺测出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 cm,则两相邻暗条纹中心之间的距离Δx=______ cm。
用刻度尺测出a、b两点间的距离为10.50 cm,两相邻暗条纹中心之间的距离为
2024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课件 第十四章 实验十三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这是一份2024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课件 第十四章 实验十三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验十三,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技能储备,考点一教材原型实验,考点二探索创新实验,P2的像和P3,教材原型实验,小一些,探索创新实验,全反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实验15测量玻璃的折射率习题课件: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实验15测量玻璃的折射率习题课件,共19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20测量玻璃的折射率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20测量玻璃的折射率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验溯本求源,实验热点探究,装置图及思路,afcdebgh,刻度尺,5×10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