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与模拟测试(全国通用)
- 题组14:小说阅读(多考点突破练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题组15:散文阅读(多考点突破练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题组16:说明文阅读(多考点突破练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题组17:期末综合测试(能力提升卷)-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题组18:期末综合测试(冲刺夺分卷)-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题组19:期末综合测试(押题预测卷)-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
展开这是一份题组19:期末综合测试(押题预测卷)-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题组19期末综合测试押题预测卷-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题组19期末综合测试押题预测卷-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1分)
(7分)阅读以下文段,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钟”:立春过后,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再过两个月,燕子 piān ① 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到了秋季,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xiā②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节气彰显着中国人的民俗风尚与精神气质,节气蕴藏着古老的智慧和磅bó ③ 的力量,令人( )。我们要不断体悟节气变化,感受传统文化,做二十四节气的保护者和传承者,让其持续焕发蓬勃生机。
1.(3分)结合语境,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2.(2分)填入( )内的成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瞠目结舌B.叹为观止C.不知所措D.袖手旁观
3.(2分)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写出修改意见。
4.(6分)名句填写。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大道之行也》)
(4)水击三千里,。(《庄子》二则)
(5),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7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抖音是一个专注15秒视频的短视频分享社区,用户可以选择歌曲,配以短视频,形成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自己上传剪辑作品。它与小咖秀类似,但不同的是,抖音用户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快慢、视频编辑、特效(反复、闪一下、慢镜头)等技术让视频更具创造性,而不是简单地对嘴型。
材料二:
①一个武汉的爸爸在和两岁的孩子玩抖音挑战高难度动作时,发生意外,孩子头部着地,脊髓严重受损,上半身无法行动,无法预料最终能恢复到什么程度。
②陕西西安一名8岁的男童因模仿抖音上“胶带粘门”的整人视频,导致6岁弟弟被绊倒摔伤,牙齿受损,下巴底下缝了10针……
材料三:
某小学一个班级的37名学生中,有21名学生观看抖音小视频,还有几名学生拍摄模仿过。一名小学生说,自己休息的时候会看看抖音视频,尤其喜欢游戏视频、配音视频,也曾拍摄模仿过这类视频。还有学生表示上学期就下载了抖音小视频,周末、放假会利用空闲时间看一看,有时会看一个多小时。因此,对于孩子来说,玩抖音相当占用学习的时间,并且不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养成。
材料四: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围绕“抖音该如何抖”这一主题,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材料四中三幅图,揭示了目前抖音存在的哪些问题?(3分)
(2)在活动中,小强同学举手发言:“抖音可以展示我们的才艺,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我们应该多玩抖音。”如果你是小强的同学,该如何劝说他?(不少于100字)(4分)
二、阅读(共50分)
(一)名著阅读
6.(4分)事到临头,难道还能多想吗?接下来发生的事是这样:当黄胡子押送兵走到保尔跟前的时候,保尔猛然向他扑去,抓住他的步枪,狠命向下压。刺刀啪嗒一声碰在石头路面上。佩特留拉匪兵没有想到会有人袭击,愣了一下。他立刻尽全力往回夺枪。保尔把整个身子的重量都压在枪上,死也不松手。突然一声枪响,子弹打在石头上,蹦起来,落到路旁的壕沟里去了。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阅读以上文段,谈谈你从主人公保尔的经历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和感悟。
(二)诗歌鉴赏
卖炭翁[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刻画出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在问答中交代老翁的生计状况。
C.第二节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描绘出“宫使”横行的丑恶行径。
D.“惜不得”是吝惜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不舍和精疲力竭的情态。
8.(2分)结合相关诗句,请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对卖炭老人作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15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①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②,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③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④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①作州:出任知州。②滋:滋长。③洒然:猛然清醒的样子。④即:走近,接近。这里引申为“根据、结合”的意思。
9.(4分)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日光下澈 澈:
(2)斗折蛇行 斗:
(3)草树众而泉石嘉 嘉:
(4)而名之以见其实 名:
10.(4分)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2)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11.(3分)【乙】文最后一句中“善”字出现了两次,含义却不相同。请结合语境,分别概括两个“善”的含义。
12.(4分)面对美景,【甲】文中作者说“不可久居”,而【乙】文中人们却“更欲久而忘归”。试结合【甲】【乙】两文分析这两种情感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
(1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二里头遗址——神秘的华夏源头
①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现如今虽远离繁华,却在距今3800-3500年前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二里头遗址也被称为“最早的中国”,这里是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址,随便一铲子下去,随时可能刷新华夏历史。这里出土了最早的中国龙、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容器、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等文物。
②二里头遗址的挖掘最早可以追溯到64年前,1959年4月,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率队出发,从文献史料中甄选出三十条关于夏朝都邑的记载,去河南的登封、禹县、巩县、偃师进行调查,最终,确定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为夏朝都邑。
③当发现二里头的时候,上面绝大部分被村庄覆盖,而且村民们种地时,对不时挖出来的陶片不以为意,甚至直接丢弃到地上,徐旭生最初也是在麦田里发现大量陶片,才逐渐掀开夏王朝的神秘面纱。
④从1959年至今,经过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的挖掘,二里头逐渐显露出其气势磅礴的都邑面貌。累计发掘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发现了大面积的宫殿建筑群、宫城城垣、道路遗迹,还发掘了青铜冶炼作坊、绿松石器制造作坊、宗教建筑遗迹、大小墓葬以及大量的陶、石、骨、蚌、铜、玉、漆器等遗物。
⑤随着发掘面积逐步扩大,挖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遗址之上交通纵横、楼房林立,涉及到拆迁、管网的工作,直到现在也才挖了总面积的1.5%,照着这个速度挖下去,全部挖完得4266年。虽然只露出了华夏第一都的冰山一角,但是其出土的文物,令中华文化中的种种文明找到了正统之源。二里头遗址中宫殿位于中央,全城布局横平竖直的网格结构,奠定了后世“以中为尊,左右对称”的建筑格局,显示社会结构分明、等级森严。北魏洛阳城、隋唐长安城、隋唐洛阳城也都是一样的建筑布局。
⑥2002年这里出土了绿松石龙形器,龙身曲伏有致、形象生动、色彩绚丽,这是我国出土的最早的龙形象。它的出土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专家甚至将其直接命名为“中国龙”。
⑦仅仅挖掘不足2%,就让二里头遗址的璀璨光华说不尽,道不完。泥沙之下藏着怎样一个惊艳世人的地底世界,现在无人可知。但是可以相信的是,这里掀开了华夏文明的序幕,从此我们的民族与文化源远流长,成为历史长河里的一颗绚丽明珠。
(选自2023年6月21日《正观新闻》,有删改)
[文本二]
①12月9日,国家文物局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发布会透露,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多条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墙垣。
②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化了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认识。项目研究认为,大约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可将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5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和王朝时代两个时代。
③距今3800年以后,进入王朝时代。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的多条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墙垣,把二里头都城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显示当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暗示当时有成熟发达的统治制度和模式,是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的标志。
④最新研究还发现,大约在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手工业生产技术发生了质变。玉器方面,二里头文化中心区域突然集中出现璋、钺、刀等大型玉兵器以及优质闪石玉制成的柄形饰等礼器,同时延续数千年的绿松石工艺突变,与青铜组合出现新型礼器。
(选自2023年12月10日洛阳网,有删改)
13.(3分)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第④段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经过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的挖掘,二里头逐渐显露出其气势磅礴的都邑面貌。
B.文本一第⑦段加点的“不足”,说明了二里头遗址挖掘的规模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C.文本二第②段补充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相关内容,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的多条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墙垣的意义。
D.两个文本都围绕二里头遗址的挖掘情况,阐述了其对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意义。
14.(4分)文本一是如何对二里头遗址进行说明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5.(4分)文本一第⑥段和文本二第④段都有关于绿松石工艺的说明,但是在说明方法的使用上却有所不同,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16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常忆我家的“小餐桌”
①我家住在河南焦作山阳古城边。
②六七岁的时候,我们一家六口人,奶奶、爸爸、妈妈、我和两个弟弟,住在一个小五间瓦房里。爸爸说,这座房子是他十八岁时和师傅一起亲手设计建成的。房子前墙是青砖砌成的,每条砖缝都粗细一致,上下左右对应得整整齐齐。记得门两侧各有一个用白色石灰粉成的方框,整幢房子显得雅致大方,足见父亲设计的用心。平时,爸爸妈妈在外面干活儿,奶奶在家做饭。
③奶奶是一个善良温和的老太太。我们姊妹三个从小都是奶奶帮着带大,奶奶从来没有骂过我们,更舍不得打一下。奶奶非常爱干净,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每次出门前都要检查我们衣服是否干净,穿戴是否整齐。奶奶做饭手艺非常好,在村里很有名。
④记得当时公社干部下乡,安排村里派饭的时候,经常派到我们家。奶奶会用玉米面变着花样做各种好吃的,蔬菜窝窝头是奶奶经常做的。玉米面可以加白菜,加胡萝卜丝,加芹菜,制作成不同口味的窝窝头。把芝麻炒熟,加一点盐,用擀面杖擀成芝麻碎,做成一个个鸡蛋大小的芝麻盐窝窝头。一个个窝窝头模样俊俏,香甜可口,比现在大饭店里厨师做得还精致。
⑤夏天准备晚餐的时候,奶奶用玉米面加水搅成糊状,放入发面酵头,用小鏊烙玉米饼。一张张金黄色的饼又暄又软又香。新玉米面下来的时候,奶奶用开水把玉米面烫一下,拍成一个个薄薄的玉米面饼,有时候还会包一些红糖,放锅里煮熟,吃起来带有玉米面的清香甜美。
⑥最爱吃奶奶炒的茶。
⑦每年春节的正月十四,奶奶就会为正月十五喝茶做准备。奶奶先准备几斤面在锅里炒热,再把芝麻炒热,准备豆腐、海带、花生、菠菜各种配料。正月十五的傍晚,奶奶先把泡好的花生在锅里煮,然后放入海带,接着把头天炒好的面用水拌好倒入锅中,再放进豆腐,出锅前放菠菜、盐、香油,味道特别好。
⑧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队给我们家划了新宅基地。我们家有了自己的院子,住上了宽敞明亮的五间大瓦房。父亲在院子里种了两棵石榴树,一棵枣树,两棵粉紫色的牡丹。母亲每年都会在菜地种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冬瓜、白菜、萝卜等各种蔬菜,在粮食地种小麦、玉米,母亲还种过早稻。
⑨记得新米刚打下来的时候,母亲用新米做咸米饭,问我们:“好不好吃?”从勤劳善良,性格内敛的母亲脸上,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⑩父亲母亲非常热爱我们这个家庭。他们尽全力给我们创造幸福生活。
⑪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父亲母亲都是很有生活仪式感的人。
⑫每逢春节,母亲都会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各种各样的美食。
⑬每年端午节,母亲会做炸糖糕、菜角,用大米、红豆、绿豆、花生煮一大锅香甜的米粥。
⑭最爱母亲煮的玉米豆杂粮粥。玉米豆是把玉米去皮,我们这里叫“麦仁”。每天午饭后,母亲把玉米豆、红豆、绿豆、花生煮开,用小火焖一下午,傍晚时分,再煮半个小时,到了晚上,一大锅香甜的玉米豆粥就煮好了。
⑮母亲从菜地里摘来茄子,西红柿、黄瓜,制作两道菜:西红柿炒茄子、凉拌黄瓜。她炒的茄子非常好吃,嫩白的茄子配上红红的西红柿,清甜可口。
⑯母亲很聪明,有时候她在街上看到好吃的,回家后就会给我们做。
⑰母亲做的生煎包子,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⑱新出锅的小包子一个个整整齐齐,上面撒满了碧绿的小香葱和白芝麻,铲起来放在盘子里,下面是金黄焦脆的皮,生煎包子的馅是大葱瘦肉,一口咬下去,特别幸福。
⑲每年四月,小院里粉紫色的牡丹花盛开。随后,两棵石榴树开满火红的石榴花,灿灿的花朵,鲜艳欲滴。到了秋天,石榴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甜的石榴。
⑳小院里一年四季都是美的。
㉑我们姐弟三个人成家立业后,两个弟弟把五间大瓦房翻盖成了三层楼房。大弟弟和大弟媳把父亲种的牡丹花移到了新房的大门口。大弟弟家装修得很好,装上了整体厨房和煤气灶,有独立的洗澡间。
㉒每次我们姐弟三家人聚餐的时候,大弟媳都会准备一大桌丰盛的饭菜。随着网购的兴起,餐桌上还多了各地的山珍海味。
㉓此刻,窗外春和景明,弟弟家门前的牡丹花开依旧!
(选自《学习强国》,有改动)
16.(4分)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17.(4分)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体会人物心理。
①爸爸说,这座房子是他十八岁时和师傅一起亲手设计建成的。
②此刻,窗外春和景明,弟弟家门前的牡丹花开依旧!
18.(4分)本文围绕“我们”家不同时期的“小餐桌”,展现了我家住宅的变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9.(4分)文章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结合第⑧-⑩段的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三、作文(共50分)
20.夜色中的灯火,总会给人留下难以割舍的情感。赵庄戏台上的灯火令迅哥儿那么迷恋,给他带来无尽的憧憬与欢愉,给他带来久违的温暖和激动;枣园通宵不熄的灯火使有志革命青年无比向往;慈母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成为吴伯箫一生的珍藏,给他带来浓浓的亲情和远行的牵挂……你的心灵深处是否也驻存着一盏灯火?
请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心中的那盏灯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住宅
“餐桌”
①的小五间瓦房
食材简单而做法精致
宽敞明亮的五间大瓦房
③
②
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题组07:名句默写(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题组07名句默写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题组07名句默写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题组22:期末综合测试(押题预测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题组22期末综合测试押题预测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题组22期末综合测试押题预测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题组21:期末综合测试(冲刺夺分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题组21期末综合测试冲刺夺分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题组21期末综合测试冲刺夺分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