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综合素质达标试卷(附答案部编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892574/0-171919168121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综合素质达标试卷(附答案部编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892574/0-171919168128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多份
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综合素质达标试卷(附答案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综合素质达标试卷(附答案部编版),共5页。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达标一基础训练营(22分)1.读谜面,猜字。(6分)(1)林字多一半,别当森字猜。 ( )(2)一口又一口,上面宝盖头,过去帝王住,今朝百姓游。 ( )(3)有水比湖大,有木香气浓,有雨长白斑,有草果儿甜。 ( )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同音字。(6分)实验小学用五个读音相同的字作为校训,激励师生努力创造良好校风:环境整洁突出一个“净”字,秩序安定突出一个“ ”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 ”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 ”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劲”字。3.选择题。(10分)(1)下列甲骨文与楷书文字不相符的一项是( )A. B. C. D.(2)“僦”的读音可能与哪个字的读音相近?( )A.京 B.优 C.就 D.凉(3)“秉”字的本义是禾稻一把,后引申为“手拿着(或持着)”,下图表现的是“秉”字的引申义。下列句子中,“秉”字的意义与图中表示的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他勤奋刻苦,常在夜里秉烛苦读。B.我们要秉承革命烈士们的优良品质。C.包青天秉公办事,颇受百姓称道。D.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4)下列歇后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哥哥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尽管爸爸妈妈天天劝诫、批评他,他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B.一片好心却把事情办糟了,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C.李医生的医术可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啦!连外省的人都来找她治病。D.奶奶第一次来我家,做饭的时候找不到盐,我对她说:“这不是‘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吗?您怎么就看不到呢?”(5)看图猜成语,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多此一举 B.德高望重 C.自言自语 D.天方夜谭二综合展示厅(11分)4.五(2)班正在开展以“汉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加入他们吧!(11分)(1)活动开始,老师问大家有哪些搜集资料的方法,请你帮他们想想。(写出三种,3分) (2)活动中,老师展示了四个有错别字的广告牌,请你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4分) ( ) ( ) ( ) ( )(3)老师还带领大家欣赏了许多名家的书法作品,同学们就学习毛笔书法展开了讨论。有的同学认为我们平时写字用不上毛笔,不用学习毛笔书法。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4分) 三课本直通车(8分)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8分)(1)小篆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 ( )(2)形声字有的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声符形成的,有的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形符形成的。 ( )(3)汉字产生于几千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隶书等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 ( )(4)研究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四个部分。( )四阅读检阅台(29分)(一)阅读材料,完成练习。(13分)材料一:印章,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又是工艺品,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印章古来有之,且样式繁多,但一直以来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内容。至唐宋,印章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藏,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标示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至元代,文人用印已经非常普遍,文人印章真正走向成熟。元代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为后来崛起的印章流派、篆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被人们作为凭证而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手工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在人们手中流传,被人们欣赏和收藏。材料二:青岛西海岸新区杨家山里,大力发展旅游,以“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为主题,采摘、民宿、红色文化、生态观光互相交织,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新名片。6.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的表格。(5分)7.阅读材料二,如果为杨家山里设计一个印章式的旅游标志,最合适的是( )(2分)A. B. C.8.根据材料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6分)(1)元代,文人刻印成风,为以后印章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2)书画鉴藏有力地促进了印章向艺术性方向的发展。 ( )(3)现代社会简易印章流行,传统手工印章已失去了人们的喜爱。 (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6分)结绳记事结绳记事是远古时代人类摆脱时空限制记录事实、进行传播的手段之一,它发生在语言产生以后、文字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一些部落,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的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按照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从颜色上,人类至少可以用七种色彩以及黑白两色,共九种颜色赋予其含义。从材质上,绳子可以用动物毛线绳、树皮绳、草绳、麻绳等等,各种材质的绳子,有几十种。从粗细上,最少能够分成粗、中、细三种不同规格的绳子。从经纬上,有横向绳子,也有纵向绳子,有主绳,也有支绳。上述,就能构成最基本的几百个绳结词汇,组合起来能够进行完整有效的记载。现在假设一下,某个部落打败了另一个部落,这个部落获得了三十只羊,四十只鸡,二十个男性俘虏,三十个女性俘虏,怎么记载?用一根横向的粗绳,上面涂成红色(假设这里红色表示成功,表示喜庆的意思),下面是四根绳子。第一根是用羊毛编制的绳子,绳子上段打上三个小结代表“三”,末尾打一个大结代表“十”。第二根绳子用麻绳编制,编制的时候绑上鸡毛,然后上段打上“四”,末尾打一个大结。第三根绳子,用男人的头发混合麻绳,编制成“中等粗细”的绳子象征男人,上段打“二”,末尾打一个大结。第四根绳子,用女人的头发混合麻绳,编制成“细”绳象征女人,上段打“三”,末尾打一个大结。大家看,多么具体有效,一根红色(胜利)的粗绳下面四根绳子,第一根是羊毛绳子,上面打着“三”“十”。第二根是麻绳绑着鸡毛,上面打着“四”“十”。第三根是麻绳和人黑黝黝的头发,比较粗(男人),打着“二”“十”。第四根是麻绳和头发,比较细(女人),上面打着“三”“十”。但结绳记事最大的问题就是表达烦琐,编制需要时间,而且保存也非常困难,能够表达的意思又实在有限,相对于甲骨文都显得过于臃肿烦琐,所以最终被淘汰了。不过这并不能说明这种古老的记录方式毫无用处,甚至有可能所谓的“八卦”就是由结绳记事演变而来的,一个结代表“阳”,两个靠近的结代表“阴”,摒弃烦琐的各种材料和颜色,单纯只用绳结来表达意思。不过这种方式或许的确不如甲骨文之类实用,它最终演变成一门玄学。9.古人至少可以用几种颜色的绳子来记事?( )(2分)A.3 B.4 C.7 D.910.结绳记事后来被淘汰的原因是什么?(4分) 11.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对结绳记事进行了介绍?( )(2分)A.举例子 B.分类别 C.下定义 D.作比较12.如果你穿越到远古时代,捕获了三十只野鸡,你将如何结绳记事?(4分) 13.文字记录同结绳记事相比,进步在哪里?(4分) 五习作百花园(30分)14.题目:我爱汉字要求:写一写自己学习汉字的经历和体会,或者自己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印象深刻的故事,表达自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不少于400字。(30分)答案一、1.(1)梦 (2)宫 (3)每2.静 敬 竞3.(1)B (2)C (3)A(4)D (5)C二、4.(1)示例: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2)才高八斗 众所周知天涯海角 改邪归正(3)示例: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毛笔书法。毛笔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学习毛笔书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汉字的结构和笔画,还可以帮助我们陶冶情操,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三、5.(1)× (2)√(3)× (4)√四、(一)6.7.C8.(1)√ (2)√ (3)×(二)9.D10.表达烦琐,编制需要时间,而且保存也非常困难,能够表达的意思又实在有限。11.D12.把麻绳和野鸡毛编在一起,上面涂成红色,绳子上段打三个小结代表“三”,末尾打一个大结代表“十”。13.示例:不需要实物,不烦琐,节省时间,表达意思清晰,并容易保存。五、14.思路点拨:写的时候要抓住自己学习汉字的经历或故事等来说明对汉字、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例文略。时期印章的发展标示姓名文人印章走向成熟,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今时期印章的发展唐代以前标示姓名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藏,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标示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元代文人印章走向成熟,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被人们作为凭证而使用,传统手工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被人们欣赏和收藏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