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八年级下册地理专题04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专项练习)(人教版)
展开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完成下面1-3小题。
1.关于黄土高原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屋脊,冰川广布B.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C.支离破碎,千沟万壑D.地表崎岖,峰岭起伏
2.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的突出特点是( )
A.流量不变B.含沙量增大C.流量骤减D.含沙量骤减
3.黄河( )
A.流域内没有重要的灌溉农业区B.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
C.干流河段及支流终年可以通航D.下游泥沙淤积形成了“地上河”
【答案】1.C 2.B 3.D
【解析】1.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冰川广布,内蒙古自治区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峰岭起伏,C对,ABD错。故选C。
2.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进入黄河,所以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含沙量剧增,B对;D错。由于渭河、汾河等支流在黄土高原注入黄河,所以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后流量增加,AC错。故选B。
3.黄河流域内有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等重要的灌溉农业区,黄河的水能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上游地区(黄河中游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有结冰期,所以黄河干流河段和支流不可终年通航,ABC错;黄河下游由于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D对。故选D。
“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延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4-7小题。
4.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某地区是( )
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
5.该地区( )
A.主要分布在晋、秦、宁、陇B.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
C.位于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南D.河流众多,短小而揣急
6.造成文中描述“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土质疏松 ②夏季多暴雨 ③河流结冰 ④植被稀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小说主人公及当地很多居民多戴白羊肚头巾,可能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关的是( )
A.冬季寒冷、风沙大B.夏季多雨、气温低
C.地形类型复杂多样D.河流多而且水量大
【答案】4.B 5.A 6.D 7.A
【解析】4.由材料可知,《平凡的世界》描述的地区是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故选B。
5.由上题可知,该材料中体现出来的黄土高原,主要分布在晋、秦、宁、陇,故A正确。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故B错误。位于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北,故C错误。秦岭以南河流众多,多大江大河,故D错误。故选A。
6.文中描述“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上植被破坏严重,与河流结冰无关,故选D。
7.当地许多居民喜欢戴白羊肚头巾,反映了当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风沙大,故选A。
8.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图中所示的黄土地貌景观是( )
A.黄土塬B.黄土墚C.黄土峁D.黄土川
【答案】8.A
【解析】8.黄土高原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了黄土塬、黄土川、黄土梁、黄土地峁四种地形类型,读图,图示地貌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成沟壑,为黄土塬,故A正确,BCD错误。
读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探究实验图,完成下面9-11小题。
9.探究植被覆盖率对水土流失影响的实验是( )
A.①B.②C.③D.④
10.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通常( )
A.地面坡度小B.地表植被稀疏C.降水强度小D.土质黏性大
11.由上面实验可以看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有( )
①植树种草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修建防洪堤坝④开荒种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9.B 10.B 11.A
【解析】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通常地面坡度大、地表植被稀疏,土质结构疏松,所以暴雨期间,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9.据图可知,植被越稠密,水土保持越好,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植树种草是减少水土流失的主要方法,图中①、③、④植被情况相同,②组植被变化明显,实验效果能说明植被覆盖率对水土流失影响。故选:B。
10.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通常地面坡度大、地表植被稀疏,土质结构疏松,所以暴雨期间,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故选:B。
11.黄土高原土质结构疏松,裂隙较多,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所以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好的办法是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的覆盖率。故选:A。
下图为某河流域局部图。一业余科考队从①地出发,沿该河主河道沿岸,①、②、③、④地进行科学考察,科考队经过对四地的粗略考察。
据此完成下面12-13小题。
12.科考队走过的①、②、③、④地所在的省区依次是( )
A.内蒙古、陕、晋、鲁B.晋、鲁、内蒙古、秦
C.内蒙古、晋、秦、鲁D.晋、陕、鲁、内蒙古
13.科考队通过考察,得出如下结论:①地土地荒漠化严重,②地所在的省份已经根治了水土流失、③地水土流失依然严重,④地地上悬河是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你认为科考队对哪一个地方的考察结论与事实不符?(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2.C 13.B
【解析】12.读图可知,科考队走过的①是内蒙古自治区,简称为内蒙古、②是山西省,简称为晋、③是陕西省,简称为陕或秦、④地是山东省,简称为鲁;科考队走过的①、②、③、④地所在的省区依次是内蒙古、晋、秦、鲁,故答案选C。
13.读图可知,科考队走过的①、②、③地所在的省区依次是内蒙古、晋、秦、鲁,流经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严重,虽然采取了保护措施,但没有根治;④地是黄河的下游,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地上悬河是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故答案选B。
14.我国是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水土流失状况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图中①②③三地的生态建设活动,合理的是( )
A.①修筑挡土坝,②修筑梯田,③种植优质牧草
B.①修筑梯田,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修筑挡土坝
C.①开挖鱼塘,②打坝淤地,③种植山杏
D.①开挖鱼塘,②种植谷子,③建设人工草场
【答案】14.B
【解析】14.①缓坡处修筑梯田;②陡坡处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③处是坡脚修筑挡土坝,防止水土流失,故选B。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下面15-17小题。
15.图中所示的生态环境问题应该是( )
A.水土流失B.臭氧层空洞C.土地荒漠化D.全球气候变暖
16.图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
17.导致该地区生态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盲目扩大耕地
【答案】15.A 16.A 17.D
【解析】黄土高原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15.由图可知,该生态问题是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植被破坏导致的,存在的问题是水土流失,该地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故选A。
16.图中所示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这种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发生在我国黄土高原,故选A。
17.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除自然原因的降水集中、土质疏松以外,还因为当地人口增长过快,人们过度开垦耕地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故选D。
读下面黄河水系图,完成下面18-19小题。
18.图示四点中,冬季最先结冰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9.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
A.降水集中且多暴雨B.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等D.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答案】18.B 19.C
【解析】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自西向东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后注入渤海。
18.黄河干流主要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河流会有结冰现象,其中在图中的②段因为纬度最高,是冬季最先结冰的河段,故选B。
19.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这里由于历史悠久,人类文明开始早,人口增长快,人们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等导致植被破坏十分严重,地表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降水集中和土质疏松属于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故选C。
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
20.图示地貌名称为( )
A.黄土塬 B.黄土峁 C.黄土梁 D.黄土川
21.目前,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污染 B.土地荒漠化 C.水资源污染 D.水土流失
22.造成黄土高原严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植被稀少,地表裸露
C.采矿、修路、过度垦殖 D.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
【答案】20.C 21.D 22.C
【解析】20.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貌顶面平坦,被沟谷分割,是黄土堆积在缓倾斜地面上的产物,所以为黄土梁地貌类型,故选C项。
2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目前,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D符合题意。
22.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且多为暴雨、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黄土中许多物质溶于水,都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因素,其人为因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包括乱砍滥伐,过度开垦和放牧等。故选C项。
23.读下图,关于图中山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山脉为东西走向
B.该山脉是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C.该山脉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D.该山脉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答案】23.D
【解析】23.本题考查了秦岭的相关知识。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该山脉是东西走向;是我国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等。综上所述,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该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等。
阅读下列文字材料,完成24-25题。
目前,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土层1厘米,其流失速度比形成速度要快100~400倍。据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要形成1厘米的土层,需要120~400年。在黄土高原平均每年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含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黄土高原大片耕地已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生产能力不断下降。
24.下列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A.过度垦殖 B.过度放牧 C.修路、采矿 D.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5.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耕地质量下降 B.泥沙下泄,使长江含沙量剧增
C.大量泥沙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造成了巨大困难 D.使得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
【答案】24.D 25.B
【解析】24.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易溶于水;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25.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地表土壤,破坏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特别是旱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黄河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道,使得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给防洪和河道整治造成了困难,制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26.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
A.黄土高原土质疏松B.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C.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等D.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答案】26.C
【解析】2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黄土土质疏松;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造成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筑路等。
27.下图中表示黄土高原的是( )
A.B.C.D.
【答案】27.C
【解析】27.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南至秦岭,北抵长城,与图中C的范围一致,故选C。
读中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28-30题。
28.图中C表示的铁路线是( )
A.沪杭线B.大秦线C.陇海线D.京包线
29.图示地区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
A.石油B.煤炭C.铁矿D.有色金属
30.河段③到①最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凌汛C.断流D.荒漠化
【答案】28.C 29.B 30.A
【解析】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这里有山西省、陕西省等几个煤炭重要省份,黄河在上游和下游会出现凌汛现象。
28.由图可知,图中C是连接兰州和连云港的陇海铁路,是连接我国东西走向的重要铁路,故选C。
29.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这里有山西省、陕西省等几个煤炭重要省份,煤炭大量运往各地,故选B。
30.河段③到①是黄河的中游河段,这里由于流经黄土高原,该地形区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最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解答题
31.读黄土高原地形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_______,大致北起______,南至______,西抵_____,东到_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A_______,B______,C______。
(3)黄河穿越黄土高原,其支流a为______,b为______
【答案】31.(1)黄土堆积区 长城 秦岭 乌鞘岭 太行山
(2)山西省 陕西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3)汾河 渭河
【解析】31.(1)黄土高原是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大致东到太行山、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北至长城。
(2)由图可知,图中A是位于太行山以西的山西省,B是位于山西省西侧的陕西省,C是宁夏回族自治区。
(3)我国第二长河-黄河穿越黄土高原,其中a是主要流经山西省境内的汾河,b是主要流经陕西省境内的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
32.下图是“黄土高原地区示意图”“延安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图”“黄土高原地区某省农产品产量与销售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黄土高原位于A_______山脉以北,B________(高原)以南,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地区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自然原因有植被稀疏、_______、_______等,人为原因有________(写一点即可)。
(3)成语“泾渭分明”的典故源自_______省,该省水土流失尤为严重,其土地利用类型调整方向是_______,产业部门发展方向是____。
(4)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以窑洞作民居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窑洞作民居有哪些优势、劣势?
有利自然条件:___________;优势:__________;劣势:__________。
【答案】32.(1)秦岭 内蒙古高原 北方
(2)土质疏松 降水集中 过度放牧、不合理用水、开矿、修路等。
(3)陕西 退耕还林(还草) 从耕种业向林果业及其加工工业转化
(4)黄土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且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比较干燥。 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不破坏生态,不占用农田。 阴暗潮湿、光线不足、通风条件差。
【解析】32.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是我国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该地区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
(1)黄土高原位于A表示的秦岭以北,B表示的内蒙古高原以南,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北方地区。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自然原因包括植被稀疏、土质疏松、降水集中等,人为原因主要是由于过度放牧、不合理开矿等造成。
(3)成语的“泾渭分明”典故源自陕西省,是泾河流经黄土高原,水质浑浊,渭河经过关中盆地,水质清澈,该省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土地利用类型的整改方向是退耕还林还草,从耕种业转向林果业及深加工发展。
(4)黄土高原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民居是窑洞,主要得益于当地黄土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且气候较干燥;主要优势体现在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还不会占用农田;劣势主要体现在光线不足,没有南北通透,通风条件差。
33.小明参加了学校“会诊黄土高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请根据他收集的左图黄土高原略图和右图黄土高原素描图,请把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补充完整。
(1)初识黄土高原:
①确定范围(见左图),西起______,东到_______山,南连_______,北抵_______。
②流经________高原、被称为中国“母亲河”的河流是________。
③本区拥有丰富的________资源。
(2)问诊黄土高原:
①症状(见右图):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特征是________。
②病因:黄土高原________严重。
③后果:给母亲河带来大量泥沙,使下游地区形成________,成为母亲河的首害。
【答案】33.(1)乌鞘岭 太行 秦岭 长城 黄土 黄河 煤炭
(2)沟壑纵横 水土流失 地上河
【解析】33.根据黄土高原的概况,进行分析解答。
据图分析可知:
(1)黄土高原:①西起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南连秦岭,北抵长城;②流经黄土高原、被称为中国“母亲河”的河流是黄河;本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2)黄土高原:①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②病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③后果:给母亲河带来大量泥沙,使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成为母亲河的首害。
34.读“黄土高原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总的地表特征是________。
(2)A处属于________(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地形较为________,通常它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这里的传统粮食作物是________;B处坡度较缓,如果作为农业用地,比较适宜的是修建________。
(3)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受破坏后,很难恢复,其原因是黄土高原( )
A.生态环境脆弱 B.经济发展水平低
C.人类活动历史短暂 D.地表崎岖不平
(4)C、D处流水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应采取________等生物措施与修建________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答案】34.(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黄土塬 平坦 耕地 小米 梯田
(3)A
(4)植树种草 挡土坝
【解析】 34.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地理概况。
(1)黄土高原的地表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A处地形平坦,属于黄土塬,在农业土地利用上,通常用作耕地,该地传统的粮食作物是谷子。
(3)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被人类活动破坏后,很难恢复。其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产生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其治理措施是: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C处应植树种草,D处应修建挡土坝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初中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a href="/dl/tb_c9500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时作业</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黄河在③河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河段水电站密集,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a href="/dl/tb_c9500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时训练</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从气候资料图来看,该地区属于,邮票所示民居主要分布于我国,邮票所示民居的优点是,该民居分布区代表性的民俗活动是,牧草和灌木主要的环境作用是,护坡挡墙主要的作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精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精品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