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一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性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一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性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学科试题
说明:1.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
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题要求:请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规定工具在规定区域内答题。注意字迹清晰。如需对答案进行修改,可将需修改的内容划去,然后紧挨在其上方或其下方写出新的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1. 艾弗里在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加入下列哪种成分后,使其失去转化活性( )
A. 蛋白酶B. RNA酶C. DNA酶D. 酯酶
2. 下列关于“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在对照实验中,对照组中的自变量通常可以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进行控制
B.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用蛋白酶、DNA酶等处理细胞提取物体现了“加法原理”
C.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实验组加温体现了“加法原理”
D. “探究不同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现了“减法原理”
3. 如果用32P、35S、15N标记T2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
A. 可以在外壳中找到35S和15N
B. 可以在DNA中找到32P
C. 可以在外壳中找到35S
D. 可以在DNA中找到32P和15N
4. 如图是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和感染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烟草叶片症状和子代病毒类型
B. 图中“B型后代”是由RNAB和蛋白质A组成的
C. 若仅用TMV的RNA感染烟草叶片,则烟草中不会出现子代病毒
D. 该实验证明了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5. 下列关于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保温的目的是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提供合适的条件
B. 如果离心前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32P组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 32P标记的噬菌体一组在检查放射性物质分布时发现,2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
D. 本实验结果表明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6. DNA双螺旋结构的揭示在生物学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下列对该结构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DNA的基本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
B. 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盘绕成双螺旋
C. DNA双链中,嘌呤总数等于嘧啶总数
D. DNA双链中,(A+T)/(G+C)=1
7. 如果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AATTCCGG-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 )
A. 5'-CCGGAATT-3'B. 5′-TTAAGGCC-3'C. 5'-UUAAGGCC-3'D. 5'-AATTCCGG-3'
8. 某同学用激光笔照射弹簧,可观察到相应图像(如图)。该实验模拟的是( )
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B. DNA分子X射线衍射实验
C. 测定DNA中嘌呤与嘧啶含量
D. 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
9. 甲生物的核酸中有5种碱基,其中嘌呤占60%、嘧啶占40%;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40%、嘧啶占60%,则甲、乙两种生物分别可能是( )
A. 大肠杆菌、烟草花叶病毒B. 肺炎链球菌、T2噬菌体
C. 烟草花叶病毒、蓝细菌D. T2噬菌体、大肠杆菌
10. 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细胞生物而言,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遗传效应
B. 遗传信息蕴藏在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
C. 人类的胰岛素基因含有8416个碱基对,则该基因理论上有48416种
D. 对某些病毒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11.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条染色体上可能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B. 一个DNA分子中一般含有多个基因
C. 染色体主要是由基因和DNA组成的
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2. 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水母能发绿色荧光,是因为水母的DNA上有一段长度为5.17×103个碱基对的片段——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科学家将该基因转入鼠的细胞内,育成了能发绿色荧光的转基因鼠。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是水母的特定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能够指导合成绿色荧光蛋白
C. 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能在小鼠细胞内发挥作用
D. 水母的某DNA上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与该DNA分子的碱基总数相等
13. 小鼠Avy基因控制黄色体毛,该基因上游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修饰会导致其表达受不同程度抑制,使小鼠毛色发生可遗传的改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vy基因甲基化不改变其碱基序列
B. 基因型相同个体毛色有可能不同
C. Avy基因甲基化使其表达量上升
D. 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控制性状
14. 下列物质,不会使植物发生基因突变的是( )
A. 淀粉B. 紫外线C. 亚硝酸盐D. 病毒
15. DNA复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碱基的错误配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碱基错误配对一定会导致碱基序列改变
B. 碱基错误配对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
C. 原核细胞分裂时不发生DNA复制过程
D. 真核细胞质中不会发生DNA复制过程
16. 下列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现象,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A. 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段的交换
B.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AB、Ab、aB、ab的配子
C.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子代
D. 基因型为AB、Ab、aB、ab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17. 决定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因素包括( )
A. 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B. 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随机结合
C. 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18. 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的DNA中本来就存在与癌症相关的基因
B. 若发生某些基因的甲基化,也可能会导致细胞癌变
C. 基因突变是癌细胞形成的驱动因素,但并非发生突变的细胞就会癌变
D. 癌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因而癌症一定可以遗传给后代
19. 孟德尔运用“假说一演绎法”揭示了分离定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属于假说内容
B. 对测交预期结果为紫花:白花=1:1属于假说的内容
C. 实施测交实验是为了验证演绎推理的结果
D. 孟德尔在揭示分离定律的过程中运用了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
20. 豌豆种子黄色(Y)、圆粒(R)均为显性,某兴趣小组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性状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亲本中黄色圆粒植株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
B. F1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
C. F1中,表型不同于亲本的只有黄色皱粒
D. F₁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
21.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
B. 大肠杆菌性状的遗传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 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
22. 某动物的毛色有白色(B)和灰色(b),尾巴有长尾(D)和短尾(d),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将灰色长尾母本与白色短尾父本杂交,F1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白色短尾:灰色短尾=1:1:1:1,将F1中的白色长尾雌雄个体杂交,F2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白色短尾:灰色短尾=4:2:2:1。已知在胚胎期某些基因型的个体会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F2中致死基因型有5种,致死个体至少含有一对显性纯合基因
B. 灰色长尾母本与白色短尾父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Dd和Bbdd
C. 若F2中白色长尾与灰色长尾个体杂交,则子代表型比为2:2:1:1
D. 若F2群体自由交配,则F3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灰色短尾=2:1:1
23. 某雌雄同株异花植物(2n)的花色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关过程如图所示。让红花植株作亲本进行自交,得到的子一代植株中出现了红花、粉花和白花,数量分别为181、66 和 8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分别为 aaBB、aaBb、aabb
C. 子一代植株的粉花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
D. 亲本红花植株测交后代中红花:粉花:白花=1:1:2
24. 人的ABO型血,是由三个基因即ⅠA、ⅠB和i控制。三个等位基因严格遵循分离定律遗传。在一般情况下,基因型ii表现为O型血;ⅠAⅠA或ⅠAi表现为A型血;ⅠBⅠB或ⅠBi表现为B型血;ⅠAⅠB表现为AB型血。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之一有可能为O型血
B. 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不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
C. 双亲之一为O型血时,子女不可能是AB型血
D. 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至少有一方是B型血
25. 某同学选用三个搪瓷盆A、B、C进行模拟实验,A装入100个绿球,B装入100个红球,C装入50个绿球和50个红球(绿球和红球大小相同),欲用这三个搪瓷盆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配子的产生和结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搪瓷盆可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盆内小球可代表雌雄配子
B. 该实验可模拟杂交过程中雌雄产生配子的种类的情况,但无法模拟产生配子的数量情况
C. 从A、C中抓取可模拟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杂交情况,且抓取后无须放回原盆
D. 每次从C盆中抓取一个球,模拟的是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26. 下列关于伴X显性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B. 具有世代连续性
C. 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D. 女性患者的父母一定都是患者
27.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雄性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雌性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且都能决定性别
C. 若某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夫妻婚配有关基因型组合方式有12种
D. ZW型性别决定的雌性个体生物性染色体组成为ZW,是杂合子
28.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下列关于摩尔根和他的果蝇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摩尔根所用的科学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B. 摩尔根在实验中所发现的新现象是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
C. 摩尔根提出的假说是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并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了它的合理性
D. 摩尔根提出的假说是基因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它的合理性
29. 柳穿鱼是一种园林花卉,有甲、乙两品种。两品种花形态结构不同,与Lcyc基因表达有关。乙品种Lcyc基因有多个碱基甲基化,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甲品种的Lcyc基因未甲基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品种Leyc基因具有相同的碱基排列顺序
B. 甲、乙两品种的Lcyc基因是等位基因
C. 甲、乙两品种可能相互发生性状转化
D. 乙品种不能合成Lcyc基因对应的蛋白质
30. 某种牛,基因型为AA的体色是红褐色,aa是红色,基因型为Aa的雄性红褐色,雌性红色。现有多只红褐色雄牛和多只红色雌牛进行随机交配,子代雄性中红褐色:红色=13:3,雌性中红褐色:红色=3: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本红褐色雄牛有两种基因型,AA:Aa=1:1
B. 亲本红色雌牛有两种基因型,Aa:aa=1:1
C. 子代红褐色雄牛基因型为AA:Aa=3:10
D. 子代中红色牛随机交配,F2雌牛中红褐色:红色是5:8
31. 老鼠的毛色有栗色、黄棕色、黑色、棕色和白色五种表现型,受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两只纯合雌、雄鼠杂交,得到的F1自由交配,F2出现5种表现型(不考虑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亲本的表现型可能为白色与黑色
B. F1的基因型只能是CcAaBb
C. F2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6种
D. F2雌鼠中棕色个体占3/64
32. 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基因G对g、g-是显性,基因g对g-是显性,如:基因型Gg是雄株,基因型gg-是两性植株,基因型g-g-是雌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然群体中喷瓜植株共有5种基因型,一株喷瓜最多可以产生2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B. 若要对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验证,则可选择的亲本表型组合最好为雌株×雄株
C. 若植株Gg和Gg-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雄性:两性植株=3:1
D. 若植株Gg、Gg-(比例为1:2)与g-g-混种,则子代为雄株:两性植株:雌株=3:1:2
33. 某活动小组同学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前,准备了如图所示六种材料及曲别针若干,每形成一个化学键(包含氢键)需要一个曲别针,准备制作其中一条链有5个A、6个C、7个G、8个T的多个双链DNA分子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作模型过程要用到219个曲别针
B. 模型中有48个均连接了两个曲别针
C. 理论上能制作出426种DNA分子结构模型
D. 制作的DNA分子结构模型中四种碱基比例不同
34. 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蚕蛾触角节数的类型有多节数、中节数、少节数,分别受复等位基因D₁、D₂、D₃控制。研究人员让多节雄性和中节雌性杂交,F₁表型及比例为多节雌性:多节雄性:中节雄性:少节雌性=1:1: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₁、D₂、D₃基因位于Z染色体,种群中雄蚕的基因型有6种
B. D₁、D₂、D₃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显隐性关系为D₁>D₂>D₃
C. D₁、D₂、D₃基因的形成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D. F₁雌、雄蚕随机交配,F₂雌蚕中中节数个体占1/2
35.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有紫花、红花、白花3种。纯合紫花和纯合白花作亲本杂交,F₁的表型均为紫花。以F₁作父本进行测交,F₂中紫花:白花=1:1;以F₁作母本进行测交,F₂中紫花:红花:白花=47:6:47。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该植物的花色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该植物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相关基因可能随着染色体的互换发生了交换
C. F₁作父本进行测交时,F₂紫花植株自交后代表型比例为3:1
D. F₁作母本进行测交时,F₂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紫花植株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选错不得分,漏选得1分,共10分)
36.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₂黄色圆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有四种
C.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₂黄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均相同
D.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发生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中
37. 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探索实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R型菌时加入S型菌的多糖类物质,不能得到具有荚膜的细菌
B. 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分别采用体内和体外转化的方法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 艾弗里的实验同时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等细菌的实验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38. 真核细胞内一个含有1000个碱基对的DNA的双链均被15N标记,其中A占该DNA碱基总数的30%。若该DNA在只含18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DNA的一条链中A+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60%
B. 第三次复制所需C的个数为2800
C. 复制3次后,含14N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3/4
D. 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单链占全部单链的1/8
39. 甲、乙、丙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可能规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合理的是( )
A. 正常人体细胞内不会进行4、6、7过程
B. 1、4、6、8过程均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C. 正常人体内所有细胞均可进行1、2、3
D. HIV可以独立进行7过程
40. 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右图是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有关该精原细胞及其分裂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B. 该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C. 所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
D. 分裂过程中,基因A、a、b、b可能移向细胞同一极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8个空,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55分)
41. 2019年8月,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研究,展示了将脑老化干细胞转变为年轻、健康状态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在纺锤体定向蛋白的驱动下,干细胞能进行不对称的分裂,产生一个完全相同的子干细胞和一个能继续分化的细胞,以确保分化细胞和未分化细胞之间的数量平衡。请结合材料及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作干细胞,其中细胞分化的本质是____________。
(2)干细胞也与一些癌症的发生有关。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突变后,可诱导干细胞由不对称分裂转变为对称分裂,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子干细胞,使干细胞数量增多,进而导致癌症发生。据此推测,这些基因属于____________(填“原癌”或“抑癌”)基因,其表达的蛋白是细胞____________所必需的。由于癌细胞膜上____________等物质减少,癌细胞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
(3)一系列原癌基因、抑癌基因按一定顺序发生突变可引起细胞癌变,但从进化的角度,基因突变有着积极意义,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____________。
42. 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对肥胖的发病原因进行了诸多相关研究。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该小鼠因瘦素基因突变导致缺乏瘦素(属于动物激素)而异常肥胖。为确定该突变基因的遗传方式(不考虑XY同源区段),进行了以下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实验内容。
实验材料:____________小鼠:交配方式: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型均正常:
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瘦素基因正常,能产生足量瘦素,但因瘦素的受体基因突变使该受体结构异常,导致瘦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而罹患肥胖症,这表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____________,体重低于父母的所有可能的基因为____________。
43.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之后,人们推测DNA可能通过图1中三种方式进行复制。生物兴趣小组准备通过实验来探究DNA复制方式,基本思路是用14N标记大肠杆菌的DNA,然后在含15N的培养基中让其繁殖两代,提取每代大肠杆菌的DNA并作相应处理,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用到的实验技术有____________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若亲代大肠杆菌繁殖一次,出现图2中的实验结果1,可以说明DNA复制方式不是____________复制。
(2)若亲代大肠杆菌繁殖二代,出现实验结果2,说明DNA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__复制。按照此复制方式:
①亲代大肠杆菌繁殖N代(N≥2),提取子代大肠杆菌DNA离心处理后,轻带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②某个DNA复制的过程中,出现了图3所示DNA片段1→DNA片段2的变化,若1个DNA片段2经过3次复制后,获得的DNA片段3有____________个。
44. 近些年,研究人员在雌性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研究中有一些新发现,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部分染色体未标出,实验所用哺乳动物的第一极体不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代表着丝粒)。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2的名称为____________,此时细胞内同源染色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____________相应的片段。
(2)与“常规”减数分裂相比,“逆反”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主要特征是MI时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MII时发生____________.
(3)经过对大量样本的统计研究,发现了染色体的分配规律如图2所示,染色体的这种分配规律是卵细胞____________,这使后代具有更多变异性,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45. RNA介导的基因沉默即RNA干扰(RNAi)是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热点。RNAi主要是对mRNA进行干扰,起作用的有miRNA和siRNA。miRNA是由基因组内源DNA编码产生,其可与目标mRNA配对:siRNA主要来源于外来生物,例如寄生在宿主体内的病毒会产生异源双链RNA(dsRNA),dsRNA经过核酸酶Dicer的加工后成为siRNA,siRNA与目标mRNA完全配对,导致mRNA被水解。请据图回答:
图1
(1)催化过程①的酶是____________,过程①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__。
(2)Drsha和Dicer都可以催化特定部位的____________键的水解,Exprtin5的功能是____________。
(3)过程③中miRNA可与目标mRNA配对,进而会导致____________终止。
(4)基因H、N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所示。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则基因N转录时以____________链为模板。若基因H的箭头所指碱基对G-C突变为T-A,其对应密码子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5)在基因表达中,编码序列(与转录模板链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在基因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全部核苷酸数量的10%。若一个基因片段中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酯键(包括3′-磷酸酯键与5′-磷酸酯键)有1198个,则该基因表达时需要的氨基酸总数不超过____________个(不考虑终止密码)。基因型
C_A_B_
C_A_bb
C_aaB_
C_aabb
cc_____
表现型
栗色
黄棕色
黑色
棕色
白色
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一部2023级高一下学期
6月份阶段性质量检测
生物学科试题
说明:1.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
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题要求:请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规定工具在规定区域内答题。注意字迹清晰。如需对答案进行修改,可将需修改的内容划去,然后紧挨在其上方或其下方写出新的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1. 艾弗里在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加入下列哪种成分后,使其失去转化活性( )
A. 蛋白酶B. RNA酶C. DNA酶D. 酯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而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因此用蛋白酶处理后仍具有转化活性,A不符合题意;
B、RNA酶能水解RNA,而RNA不是转化因子,因此用RNA酶处理后仍具有转化活性,B不符合题意;
C、DNA酶能水解DNA,DNA是转化因子,因此用DNA酶处理后失去转化活性,C符合题意;
D、酯酶能水解脂肪,而脂肪不是转化因子,因此用酯酶处理后仍具有转化活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关于“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在对照实验中,对照组中的自变量通常可以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进行控制
B.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用蛋白酶、DNA酶等处理细胞提取物体现了“加法原理”
C.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实验组加温体现了“加法原理”
D. “探究不同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现了“减法原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1、加法原理是给研究对象施加自变量进行干预。也就是说,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某一变量会产生什么结果,即知道自变量,不知道因变量。
2、减法原理是排除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同时尽量保持被研究对象的稳定。具体而言,结果已知,但不知道此结果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确切的原因变量。
【详解】A、对照实验中,实验组中的自变量通常可以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进行控制,A错误;
B、艾弗里实验中,用蛋白酶、RNA酶、DNA酶等处理细胞提取物,是为了特异性地去除细胞提取物中的蛋白质、RNA、DNA等成分,体现了“减法原理”,B错误;
C、“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实验组加温给研究对象施加了自变量温度,体现了“加法原理”,C正确;
D、“探究不同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体现了“加法原理”,D错误。
故选C。
3. 如果用32P、35S、15N标记T2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
A. 可以在外壳中找到35S和15N
B. 可以在DNA中找到32P
C. 可以在外壳中找到35S
D. 可以在DNA中找到32P和15N
【答案】D
【解析】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噬菌体是DNA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蛋白质和DNA都有C、H、O、N四种元素,蛋白质中还含有S元素,DNA上还有P元素。当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由于进入大肠杆菌的只有噬菌体的DNA,而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外面,并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因此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蛋白质外壳中找不到任何被标记的元素,而DNA中能找到15N、32P,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 如图是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和感染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烟草叶片症状和子代病毒类型
B. 图中“B型后代”是由RNAB和蛋白质A组成的
C. 若仅用TMV的RNA感染烟草叶片,则烟草中不会出现子代病毒
D. 该实验证明了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答案】A
【解析】
【分析】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专门感染植物,尤其是烟草及其他茄科植物。烟草花叶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RNA组成,只有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RNA。
【详解】A、本实验用不同的烟草花叶病毒进行重组、感染烟叶,观察指标是烟草叶片症状和子代病毒类型,A正确;
B、图中B型后代的组成是RNA B和蛋白B,B错误;
C、若仅用TMV的RNA感染烟草叶片,则烟草中会出现子代病毒,C错误;
D、实验证明了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
故选A。
5. 下列关于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保温的目的是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提供合适的条件
B. 如果离心前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32P组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 32P标记的噬菌体一组在检查放射性物质分布时发现,2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
D. 本实验结果表明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出现放射性的情况。
【详解】A、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需要经过短时间的保温,目的是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提供合适的条件,A正确;
B、32P只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子,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32P组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原因是时间长,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B错误;
C、由于32P只标记DNA分子,而DNA分子注入了大肠杆菌体内,所以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但也有少量的噬菌体的DNA没有注入了大肠杆菌,所以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C正确;
D、本实验结果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正确。
故选B。
6. DNA双螺旋结构的揭示在生物学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下列对该结构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DNA的基本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
B. 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盘绕成双螺旋
C. DNA双链中,嘌呤总数等于嘧啶总数
D. DNA双链中,(A+T)/(G+C)=1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链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DNA的基本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在外侧而成,A正确;
B、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B正确;
C、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DNA双链中,嘌呤总数(A+G)等于嘧啶总数(T+C),C正确;
D、DNA双链中,由于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A+G)/(T+C)=1,D错误。
故选D。
7. 如果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AATTCCGG-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 )
A. 5'-CCGGAATT-3'B. 5′-TTAAGGCC-3'C. 5'-UUAAGGCC-3'D. 5'-AATTCCGG-3'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外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一定与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在DNA分子中,含有两条互补的单链,且反向平行,相关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T、G-C,据此,若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AATTCCGG-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应该为3'-TTAAGGCC-5',也可表示为:5'-CCGGAATT-3',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 某同学用激光笔照射弹簧,可观察到相应图像(如图)。该实验模拟的是( )
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B. DNA分子X射线衍射实验
C. 测定DNA中嘌呤与嘧啶含量
D. 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双链DNA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对排列在内侧。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某同学用激光笔照射弹簧,可观察到相应图像(如图),图中观察到呈“X”状的衍射图谱,故该实验模拟的是DNA 分子X射线衍射实验,能够说明DNA呈螺旋结构,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 甲生物的核酸中有5种碱基,其中嘌呤占60%、嘧啶占40%;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40%、嘧啶占60%,则甲、乙两种生物分别可能是( )
A. 大肠杆菌、烟草花叶病毒B. 肺炎链球菌、T2噬菌体
C. 烟草花叶病毒、蓝细菌D. T2噬菌体、大肠杆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类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而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 DNA所特有的碱基是T,RNA所特有的碱基是U。
【详解】A、甲生物的核酸中有5种碱基,其中嘌呤占60%、嘧啶占40%,说明甲生物既含DNA又含RNA,属于细胞结构生物;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40%、嘧啶占60%,说明乙的遗传物质是RNA,属于RNA病毒,大肠杆菌是细胞结构生物,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A符合题意;
B、肺炎链球菌是细胞结构生物,T2噬菌体是DNA病毒,B不符合题意;
C、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蓝细菌是细胞结构生物,C不符合题意;
D、T2噬菌体是DNA病毒,大肠杆菌是细胞结构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细胞生物而言,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遗传效应
B. 遗传信息蕴藏在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
C. 人类的胰岛素基因含有8416个碱基对,则该基因理论上有48416种
D. 对某些病毒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1、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对于RNA病毒: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2、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具有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储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详解】A、对细胞生物而言,遗传物质都是D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
B、碱基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所以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之中,B正确;
C、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具有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储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人类的胰岛素基因的碱基序列是特定的,只有一种,C错误;
D、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对于这类RNA病毒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D正确。
故选C。
11.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条染色体上可能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B. 一个DNA分子中一般含有多个基因
C. 染色体主要是由基因和DNA组成的
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C
【解析】
【分析】染色体主要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通常只是DNA上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详解】A、一条染色体未复制时只含有1个DNA分子,复制后含2个DNA分子,A正确;
B、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通常只是DNA上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B正确;
C、染色体主要包括DNA和蛋白质,基因通常只是DNA上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C错误;
D、一个DNA分子中一般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C。
12. 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水母能发绿色荧光,是因为水母的DNA上有一段长度为5.17×103个碱基对的片段——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科学家将该基因转入鼠的细胞内,育成了能发绿色荧光的转基因鼠。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是水母的特定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能够指导合成绿色荧光蛋白
C. 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能在小鼠细胞内发挥作用
D. 水母的某DNA上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与该DNA分子的碱基总数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是水母的特定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其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A正确;
BC、科学家将该基因转入鼠的细胞内,育成了能发绿色荧光的转基因鼠,可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能够指导合成绿色荧光蛋白,且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能在小鼠细胞内发挥作用,BC正确;
D、DNA上含有基因片段和非基因片段,故水母的某DNA上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该DNA分子的碱基总数,D错误。
故选D。
13. 小鼠Avy基因控制黄色体毛,该基因上游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修饰会导致其表达受不同程度抑制,使小鼠毛色发生可遗传的改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vy基因甲基化不改变其碱基序列
B.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毛色有可能不同
C. Avy基因甲基化使其表达量上升
D. 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控制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详解】A、据题意可知,Avy基因上游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修饰,但它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A正确;
B、由题干信息可知,小鼠Avy基因控制黄色体毛,该基因上游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修饰会导致其表达受不同程度抑制,所以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毛色有可能不同,B正确;
C、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甲基化导致Avy基因不能完成转录,所以其表达量会下降,C错误;
D、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体现者,基因通过其表达,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来控制生物性状,D正确。
故选C。
14. 下列物质,不会使植物发生基因突变的是( )
A. 淀粉B. 紫外线C. 亚硝酸盐D. 病毒
【答案】A
【解析】
【分析】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例如,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等。
【详解】A、淀粉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不会引起基因突变,A正确;
BCD、能使植物发生基因突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紫外线是物理诱导因素,亚硝酸盐是化学诱导因素,病毒是生物诱导因素,三者都能导致基因突变,BCD错误。
故选A。
15. DNA复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碱基的错误配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碱基错误配对一定会导致碱基序列改变
B. 碱基错误配对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
C. 原核细胞分裂时不发生DNA复制过程
D. 真核细胞质中不会发生DNA复制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的三大来源之一,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征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详解】A、碱基严格遵循互补配对原则,DNA复制时碱基错误配对一定会导致DNA碱基序列改变,A正确;
B、碱基错误配对发生在非基因片段则不会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
C、原核细胞分裂也需要先进行DNA复制,C错误;
D、真核细胞质中也存在DNA,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因此也会发生DNA复制过程,D错误。
故选A。
16. 下列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现象,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A. 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段的交换
B.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AB、Ab、aB、ab的配子
C.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子代
D. 基因型为AB、Ab、aB、ab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重组就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时,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或者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而交换。
【详解】A、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片段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时,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故AaBb的个体产生AB、Ab、aB、ab的配子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
C、Aa自交出现不同性状的子代是等位基因分离导致的结果,C错误;
D、AB、Ab、aB、ab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为受精作用,不属于基因重组的范畴,D错误。
故选B。
17. 决定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因素包括( )
A. 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B. 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随机结合
C. 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这是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基因重组的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详解】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随机结合,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不会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都会增加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8. 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的DNA中本来就存在与癌症相关的基因
B. 若发生某些基因的甲基化,也可能会导致细胞癌变
C. 基因突变是癌细胞形成的驱动因素,但并非发生突变的细胞就会癌变
D. 癌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因而癌症一定可以遗传给后代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这类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的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的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详解】A、人的DNA 中本来就存在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A正确;
B、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甲基化后,则不能正常控制细胞周期以及细胞不正常的增殖,会导致细胞癌变,B正确;
C、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突变是癌细胞形成的关键驱动因素,但并非发生突变的细胞就会癌变,C正确;
D、癌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但不一定可以遗传给后代,如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癌变,D错误。
故选D。
19. 孟德尔运用“假说一演绎法”揭示了分离定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属于假说内容
B. 对测交预期结果为紫花:白花=1:1属于假说的内容
C. 实施测交实验是为了验证演绎推理的结果
D. 孟德尔在揭示分离定律的过程中运用了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果断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1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一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详解】A、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A正确;
B、对测交预期结果为紫花:白花=1:1属于利用假说预期实验结果的过程,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B错误;
C、实施测交实验是为了验证演绎推理的结果,为实验验证阶段,C正确;
D、孟德尔在揭示分离定律的过程中运用了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并利用假说--演绎的方法证明了分离定律的存在,D正确。
故选B。
20. 豌豆种子黄色(Y)、圆粒(R)均为显性,某兴趣小组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性状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亲本中黄色圆粒植株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
B. F1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
C. F1中,表型不同于亲本的只有黄色皱粒
D. F₁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的后代中,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综合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
【详解】A、图中子代性状的统计结果显示,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所以亲本中黄色圆粒植株的基因型为YyRr,A错误;
B、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的后代中,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综合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因此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B错误;
C、F1中,表型不同于亲本的有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C错误;
D、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二者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2×1/2=1/4,D正确。
故选D。
21.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
B. 大肠杆菌性状的遗传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 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A错误;
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也不进行有性生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
C、若控制这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那么它们的遗传就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若连续自交n代,则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因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D正确。
故选D。
22. 某动物的毛色有白色(B)和灰色(b),尾巴有长尾(D)和短尾(d),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将灰色长尾母本与白色短尾父本杂交,F1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白色短尾:灰色短尾=1:1:1:1,将F1中的白色长尾雌雄个体杂交,F2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白色短尾:灰色短尾=4:2:2:1。已知在胚胎期某些基因型的个体会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F2中致死基因型有5种,致死个体至少含有一对显性纯合基因
B. 灰色长尾母本与白色短尾父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Dd和Bbdd
C. 若F2中白色长尾与灰色长尾个体杂交,则子代表型比为2:2:1:1
D. 若F2群体自由交配,则F3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灰色短尾=2:1:1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根据灰色长尾母本与白色短尾父本杂交,得到的F1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白色短尾:灰色短尾=1:1:1:1,可推出灰色长尾母本与白色短尾父本基因型分别为 bbDd和 Bbdd,根据 F1白色长尾雌雄个体杂交,得到F2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白色短尾:灰色短尾=4:2:2:1,可得出 F2中致死个体含有BB 或DD,即致死个体至少含有一对显性纯合基因,致死基因型有5种,即 BBDD、BBDd、BBdd、BbDD 和 bbDD,A正确;
B、根据灰色长尾母本与白色短尾父本杂交,得到的F1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白色短尾:灰色短尾=1:1:1:1,可推出灰色长尾母本与白色短尾父本基因型分别为 bbDd 和 Bbdd,B正确;
C、F2中白色长尾与灰色长尾个体杂交即 BbDd×bbDd,可得子代表型比为2:2:1:1,C 正确;
D、若 F2群体(4/9BbDd、2/9bbDd、2/9Bbdd、1/9bbdd)自由交配,则配子及比例为1/9BD: 2/9bD:2/9Bd: 4/9dd,所以 F3中 BbDd : bbDd: bbdd=1: 1:1,D错误。
故选D。
23. 某雌雄同株异花植物(2n)的花色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关过程如图所示。让红花植株作亲本进行自交,得到的子一代植株中出现了红花、粉花和白花,数量分别为181、66 和 8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分别为 aaBB、aaBb、aabb
C. 子一代植株的粉花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
D. 亲本红花植株测交后代中红花:粉花:白花=1:1:2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由题意可知,子一代植株数量分别为 181、66 和81,其比值约为9:3:4,即9: 3: 3:1的变形,故 A/a 和B/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基因 A和B同时存在时为红花,只有基因A存在时为粉花,故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_B_,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_b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 _,B正确;
C、由题意可知:子一代植株比值约为9:3:4,即9: 3: 3:1的变形,说明亲代植株基因型为AaBb,子一代植株的粉花(A_bb)个体中,纯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 1/3,C错误;
D、亲本红花植株测交,即 AaBb×aabb,后代红花: 粉花 : 白花=1:1: 2,D正确。
故选C。
24. 人的ABO型血,是由三个基因即ⅠA、ⅠB和i控制。三个等位基因严格遵循分离定律遗传。在一般情况下,基因型ii表现为O型血;ⅠAⅠA或ⅠAi表现为A型血;ⅠBⅠB或ⅠBi表现为B型血;ⅠAⅠB表现为AB型血。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之一有可能为O型血
B. 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不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
C. 双亲之一为O型血时,子女不可能是AB型血
D. 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至少有一方是B型血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的ABO血型是受IA、IB和i三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IA和IB对i基因均为显性,IA和IB为并显性关系,即两者同时存在时,能表现各自作用,A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AIA和IAi,B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BIB和IBi,AB型为IAIB,O型为ii。
【详解】A、当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其基因型可以是IAIA或IAi,则双亲至少有一个亲本提供IA基因型的配子,另一个亲本提供的配子的基因型是i或IA,可以提供IA的个体可以是A型血或AB型血,可以提供i的个体可以是A型血、B型血或O型血,所以要产生A型血的子女,父母不一定要有A型血,如父母的血型分别是AB型血和O型血就可以生出A血型的孩子,A正确;
B、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则这个亲本提供的配子基因型为IA、IB,而O型血的基因型是ii,双亲不可能都提供i基因型的配子,所以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不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B正确;
C、双亲之一为O型血,则这个亲本提供的配子的基因型是i,不可能生出基因型为IAIB的AB血型的孩子,C正确;
D、当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可以都是B血型;一个B血型,另一个O型血;一个A型血,另一个B型血;一个AB型血,另一个A型血或O型血等,所以双亲未必有一方是B型血,D错误。
故选D。
25. 某同学选用三个搪瓷盆A、B、C进行模拟实验,A装入100个绿球,B装入100个红球,C装入50个绿球和50个红球(绿球和红球大小相同),欲用这三个搪瓷盆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配子的产生和结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搪瓷盆可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盆内小球可代表雌雄配子
B. 该实验可模拟杂交过程中雌雄产生配子的种类的情况,但无法模拟产生配子的数量情况
C. 从A、C中抓取可模拟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杂交情况,且抓取后无须放回原盆
D. 每次从C盆中抓取一个球,模拟的是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结合题干可知红球和绿球分别代表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由于A和B中装的均为单一颜色的小球,故A和B模拟的为纯合子的生殖器官,且是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而C盆中绿球和红球各一半,意味着C中模拟的为杂合子的生殖器官。
【详解】A、结合题干“欲用这三个搪瓷盆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配子的产生和结合”可知,搪瓷盆可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盆内小球可代表雌、雄配子,A正确;
B、配子产生的种类与实际情况相同,但雄配子的数量应远远多于雌配子,但无法模拟产生配子的数量情况,B正确;
C、从A、C中抓取可模拟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杂交情况,且抓取后需放回原盆,保证每种小球代表的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C错误;
D、C盆中两种小球代表一对遗传因子,故每次从C盆中抓取一个球,模拟的是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正确。
故选C。
26. 下列关于伴X显性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B. 具有世代连续性
C. 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D. 女性患者的父母一定都是患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
【详解】A、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为女患者多于男患者,A正确;
B、伴X显性遗传病由于由显性基因控制,表现为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即表现为患病,因此往往表现为世代连续,B正确;
C、男性患者的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一定会传给女儿,且一定来自母亲,因此,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C正确;
D、女性患者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即表现为患病,因此,其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是患者,D错误。
故选D。
27.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雄性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雌性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且都能决定性别
C. 若某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夫妻婚配有关基因型组合方式有12种
D. ZW型性别决定的雌性个体生物性染色体组成为ZW,是杂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1、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2、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性别的决定方式有:环境决定型(温度决定,如很多爬行类动物);染色体数目决定型(如蜜蜂和蚂蚁);有染色体形态决定型(如XY型、ZW型)等等。
3、人体内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A、在XY型生物的雄性个体中含有异型性染色体,雌性个体中含同型性染色体;而在ZW型生物的雄性个体中含有同型性染色体,雌性个体中含异型性染色体,A错误;
B、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错误;
C、若等位基因位于XY同源区,女性有XAXA、XAXa、XaXa3种基因型,男性有XAYA、XAYa、XaYA、XaYa4种基因型,人类有关婚配方式有3×4=12种,C正确;
D、判断是否是纯合子,要看是否存在等位基因,而不是看染色体组成,D错误。
故选C。
28.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下列关于摩尔根和他的果蝇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摩尔根所用的科学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B. 摩尔根在实验中所发现的新现象是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
C. 摩尔根提出的假说是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并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了它的合理性
D. 摩尔根提出的假说是基因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它的合理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摩尔根的实验过程,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的红眼雌果蝇交配,F1都是红眼,F2中,红眼∶白眼=3∶1,所以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白眼性状只出现在了子二代的雄蝇,即白眼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所以他提出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假说。
【详解】A、摩尔根和孟德尔的研究方法都是“假说—演绎”法,即都是先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再提出假说进行解释,再通过实验检验假说是否正确,A正确;
B、摩尔根在实验中所发现的新现象是子二代中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B正确;
CD、为了解释发现的问题,摩尔根做出的假设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并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了它的合理性,C正确,D错误。
故选D。
29. 柳穿鱼是一种园林花卉,有甲、乙两品种。两品种花形态结构不同,与Lcyc基因表达有关。乙品种Lcyc基因有多个碱基甲基化,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甲品种的Lcyc基因未甲基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品种的Leyc基因具有相同的碱基排列顺序
B. 甲、乙两品种的Lcyc基因是等位基因
C. 甲、乙两品种可能相互发生性状转化
D. 乙品种不能合成Lcyc基因对应的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和表现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称为表观遗传。
【详解】A、甲、乙两品种都是柳穿鱼,属于同一种园林花卉,具有相同遗传信息,即甲乙两品种Lcvc基因的碱基序列是相同的,A正确;
B、等位基因是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甲、乙两品种的Lcyc基因不是等位基因,B错误;
C、甲、乙两品种属于同一物种,可以进行基因的交流,可能相互发生性状转化,C正确;
D、乙品种Lcyc基因有多个碱基甲基化,影响基因的表达,不能合成对应的蛋白质,D正确。
故选B。
30. 某种牛,基因型为AA的体色是红褐色,aa是红色,基因型为Aa的雄性红褐色,雌性红色。现有多只红褐色雄牛和多只红色雌牛进行随机交配,子代雄性中红褐色:红色=13:3,雌性中红褐色:红色=3: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本红褐色雄牛有两种基因型,AA:Aa=1:1
B. 亲本红色雌牛有两种基因型,Aa:aa=1:1
C. 子代红褐色雄牛的基因型为AA:Aa=3:10
D. 子代中红色牛随机交配,F2雌牛中红褐色:红色是5:8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对于子代雄性:(AA+Aa):aa=13:3,对于子代雌性:AA:(Aa+aa)=3:13,亲本雄性中可能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亲本雌性中可能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设亲本雄性中AA为x,Aa占比为(1-x),亲本雌性中Aa占比为y,aa为(1-y),因为子代雄性中红褐色:红色=13:3,子代雌性中红褐色:红色=3:13,得到(1-x)/2×[y/2+(1-y)]=3/13,[x+(1-x)/2]×y/2=3/13,解得x=1/2,y=1/2,所以亲本雄牛基因型为1/2AA、1/2Aa,A正确;
B、通过上面计算得知,亲本红色雌牛基因型为1/2Aa、1/2aa,B正确;
C、亲本雄牛基因型为1/2AA、1/2Aa,产生3/4A、1/4a的雄配子,亲本雌牛基因型为1/2Aa、1/2aa,产生1/4A、3/4a的雌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子代基因型及比值为3/16AA、10/16Aa、3/16aa,子代中基因型AA:Aa=3:10,C正确;
D、子代中红色雄牛与红色雌牛随机交配,子代中红色雄牛基因型为aa,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全为a,红色雌牛中基因型及比值为10/13Aa、3/13aa,产生的雌配子及比值为5/13A、8/13a,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F2基因型及比值为5/13Aa、8/13aa,F2雌牛应全表现为红色,D错误。
故选D。
31. 老鼠的毛色有栗色、黄棕色、黑色、棕色和白色五种表现型,受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两只纯合雌、雄鼠杂交,得到的F1自由交配,F2出现5种表现型(不考虑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亲本的表现型可能为白色与黑色
B. F1的基因型只能是CcAaBb
C. F2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6种
D. F2雌鼠中棕色个体占3/64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B、因为两亲本均为纯种,故F1的基因型只有一种,且F2中每对基因均出现了显性和隐性的组合,有5种表现型,因此,F1的基因型为CcAaBb,两个纯种杂交能产生基因型为CcAaBb的组合共有:CCAABB×caabb、CCAAbb× caaB、CCaaBB× ccAAbb、CCaabb× ccAABB四种,所以两亲本的表现型可能是:栗色与白色、黄棕色与白色、黑色与白色、棕色与白色,AB正确;
C、F2中白色个体(cc_)的基因型有3×3= 9种,C错误;
D、F1的基因型为CcAaBb,F2中棕色(C_aabb)雌鼠占3/4×1/4×1/4=3/64,D正确。
故选C。
32. 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基因G对g、g-是显性,基因g对g-是显性,如:基因型Gg是雄株,基因型gg-是两性植株,基因型g-g-是雌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然群体中喷瓜植株共有5种基因型,一株喷瓜最多可以产生2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B. 若要对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验证,则可选择的亲本表型组合最好为雌株×雄株
C. 若植株Gg和Gg-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雄性:两性植株=3:1
D. 若植株Gg、Gg-(比例为1:2)与g-g-混种,则子代为雄株:两性植株:雌株=3:1:2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gg和gg-,雄株植株的基因型为Gg和Gg-,雌株植株的基因型为g-g-,复等位基因G、g、g-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雌性植株和两性植株均不能提供含G基因的雌配子,所以GG这种基因型的雄株是不存在的,故自然群体中喷瓜植株共有5种基因型,即Gg、Gg-、gg、gg-、g-g-,因此最多可以产生2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A正确;
B、据题干信息可知,基因G对g、g-是显性,基因g对g-是显性,若要对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验证,可采用测交的方式,雄株(Gg、Gg-)能产生两种配子,雌株仅一种基因型为g-g-,故可选择的亲本表型组合最好为雄株×雌株,B正确;
C、据题干信息可知,基因型为Gg和Gg-的植株为雄株,没有杂交后代,C错误;
D、若基因型为Gg、Gg-的植株(比例为1:2)与基因型为g-g-植株混合种植,雄株能产生配子G:g:g-=3:1:2,g-g-植株只能产生一种配子g-,所以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Gg-:gg-:g-g-=3:1:2,则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雄株:两性植株:雌株=3:1:2,D正确。
故选C。
33. 某活动小组同学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前,准备了如图所示六种材料及曲别针若干,每形成一个化学键(包含氢键)需要一个曲别针,准备制作其中一条链有5个A、6个C、7个G、8个T的多个双链DNA分子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作模型过程要用到219个曲别针
B. 模型中有48个均连接了两个曲别针
C. 理论上能制作出426种DNA分子结构模型
D. 制作的DNA分子结构模型中四种碱基比例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如下:(1)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配对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总是与T配对、C总是与G配对。
【详解】A、DNA链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故该双链DNA分子结构模型有13个A—T碱基对,13个C—G碱基对,由于A—T碱基对之间有2个氢键,C—G碱基对之间有3个氢键,所以该模型中需要代表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的连接物13×2+13×3=65个;该双链DNA中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酯键的数目有[(5+6+7+8-1)×2]=50;该DNA链中五碳糖和含氮碱基中的化学键有(5+6+7+8)×2×2=104个,因此制作模型过程要用到65+50+104=219个曲别针,A正确;
B、DNA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只含有一个磷酸酯键,模型中有[(5+6+7+8)-1]×2=50个 均连接了两个曲别针,B错误;
C、该双链DNA分子结构模型有13个A—T碱基对,13个C—G碱基对,能搭建出DNA分子的种类小于426种,C错误;
D、该双链DNA分子结构模型有13个A—T碱基对,13个C—G碱基对,制作的DNA分子结构模型中,四种碱基比例相同,D错误。
故选A。
34. 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蚕蛾触角节数的类型有多节数、中节数、少节数,分别受复等位基因D₁、D₂、D₃控制。研究人员让多节雄性和中节雌性杂交,F₁表型及比例为多节雌性:多节雄性:中节雄性:少节雌性=1:1: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₁、D₂、D₃基因位于Z染色体,种群中雄蚕的基因型有6种
B. D₁、D₂、D₃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显隐性关系为D₁>D₂>D₃
C. D₁、D₂、D₃基因的形成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D. F₁雌、雄蚕随机交配,F₂雌蚕中中节数个体占1/2
【答案】C
【解析】
【分析】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性别决定的方式常见的有XY型(果蝇、哺乳动物等)和ZW型(鸟类、鳞翅目昆虫等)两种。
【详解】A、根据F1中雌性有多节和少节,雄性中有多节和中节,可知蚕蛾触角节数与性别相关联,则D1、D2、D3基因位于Z染色体,种群中雄蚕的基因型有6种,A正确;
B、根据题意分析多节雄性和中节雌性杂交,F1中雄性家蚕蛾表现为多节与中节,比例为1:1,雌性蚕蛾表现为多节与中节,比例为1:1,可以看出多节对中节为显性、中节对少节为显性,所以复等位基因D1、D2、D3的显隐性关系为D1对D2、D3均为显性,D2对D3为显性,且D1、D2、D3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
C、D1、D2、D3基因的形成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C错误;
D、由题意可知,亲本家蚕ZD1ZD3、ZD2W,F1为ZD1ZD1:ZD2ZD1:ZD1W:ZD3W=1:1:1:1,雌、雄蚕随机交配,F2雌蚕为1/4ZD1W、1/2ZD2W、1/4ZD3W,雌蚕中D2(中节数)的基因频率为1/2,D正确。
故选C。
35.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有紫花、红花、白花3种。纯合紫花和纯合白花作亲本杂交,F₁的表型均为紫花。以F₁作父本进行测交,F₂中紫花:白花=1:1;以F₁作母本进行测交,F₂中紫花:红花:白花=47:6:47。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该植物的花色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该植物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相关基因可能随着染色体的互换发生了交换
C. F₁作父本进行测交时,F₂紫花植株自交后代表型比例为3:1
D. F₁作母本进行测交时,F₂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紫花植株
【答案】C
【解析】
【分析】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染色体互换:在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
【详解】A、据题意,F1作母本进行测交时,F2出现47:6:47的比例约等于8:1:8,说明该植物花色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而F1作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为1:1,未出现1:2:1的比例,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
B、F1作父本进行测交,F2未出现红花植株,而F1作母本进行测交,F2出现红花植株,可能是该植物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控制花色的基因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染色体互换现象,B正确;
C、F2紫花植株自交,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控制花色的基因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染色体互换现象,故后代表型比例不为3:1,C错误;
D、F1作母本进行测交实验中,F2红花植株中只存在一种显性基因,其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紫花植株,D正确。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选错不得分,漏选得1分,共10分)
36.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₂黄色圆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有四种
C.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₂黄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均相同
D.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发生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中
【答案】AB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孟德尔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假说,A正确;
B、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用A、a和B、b表示,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所以F2黄色圆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有四种,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B正确;
C、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黄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和Aabb,C错误;
D、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发生在雌雄配子产生的过程中,D错误。
故选AB。
37. 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探索实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R型菌时加入S型菌的多糖类物质,不能得到具有荚膜的细菌
B. 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分别采用体内和体外转化的方法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 艾弗里的实验同时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等细菌的实验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BCD
【解析】
【分析】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链(双)球菌的致病情况,提出: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艾弗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肺炎链(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提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胞外,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NA 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详解】A、S型菌多糖类物质不是S型菌的遗传物质,培养R型菌时加入S型菌的多糖类物质,不能得到具有荚膜的细菌,A正确;
B、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分别采用体内和体外转化的方法,前者提出了“转化因子”,后者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艾弗里提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赫尔希的实验材料是噬菌体和大肠杆菌,采用了细菌培养、噬菌体培养、离心、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等多种技术手段,D错误。
故选BCD。
38. 真核细胞内一个含有1000个碱基对的DNA的双链均被15N标记,其中A占该DNA碱基总数的30%。若该DNA在只含18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DNA的一条链中A+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60%
B. 第三次复制所需C的个数为2800
C. 复制3次后,含14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3/4
D. 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单链占全部单链的1/8
【答案】AD
【解析】
【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一定与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已知A占该基因碱基总数的30%,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T也占30%,A+T占该基因碱基总数的60%,则A+T占该基因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也为60%,A正确;
B、一个含有1000个碱基对的DNA的双链均被15N标记,其中A占该DNA碱基总数的30%,T=A=600,所以C=G=1/2(2000-1200)=400。该DNA分子第三次复制时以4个DNA为模板合成8个DNA,相当于新合成4个DNA,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400×4=1600个,B错误;
C、该基因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子代DNA全部含14N标记,C错误;
D、复制3次后,共有8个DNA分子,16条脱氧核苷酸链,含15N的DNA单链有2条,占全部单链的1/8,D正确。
故选AD。
39. 甲、乙、丙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可能规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合理的是( )
A. 正常人体细胞内不会进行4、6、7过程
B. 1、4、6、8过程均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C. 正常人体内所有细胞均可进行1、2、3
D HIV可以独立进行7过程
【答案】AB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1、8为转录过程,2、5、9为翻译过程,3、10为DNA分子复制,4、6为RNA复制, 7为逆转录过程。
【详解】A、正常人体细胞内不会进行4、6(RNA复制)以及7(逆转录)过程,A正确;
B、1和8均为转录,4和6均为RNA复制,转录与RNA复制的产物均为RNA,均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B正确;
C、高度分化的细胞如神经细胞不会分裂,无法进行DNA的复制,即3过程,同时人体中成熟红细胞既不能进行DNA复制,也无法进行转录,因此并非人体细胞内都可进行1、2、3,C错误;
D、HIV是逆转录病毒,需要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图丙(RNA逆转录、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的过程,D错误。
故选AB。
40. 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右图是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有关该精原细胞及其分裂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B. 该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C. 所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
D. 分裂过程中,基因A、a、b、b可能移向细胞同一极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这两个细胞都不含同源染色体,前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后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据此答题。
【详解】A、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A错误;
B、根据细胞中的染色体颜色可知,该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基因重组),B错误;
C、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其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C错误;
D、根据图中细胞中的基因及染色体颜色可知,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过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D正确。
故选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8个空,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55分)
41. 2019年8月,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研究,展示了将脑老化干细胞转变为年轻、健康状态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在纺锤体定向蛋白的驱动下,干细胞能进行不对称的分裂,产生一个完全相同的子干细胞和一个能继续分化的细胞,以确保分化细胞和未分化细胞之间的数量平衡。请结合材料及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作干细胞,其中细胞分化的本质是____________。
(2)干细胞也与一些癌症的发生有关。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突变后,可诱导干细胞由不对称分裂转变为对称分裂,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子干细胞,使干细胞数量增多,进而导致癌症发生。据此推测,这些基因属于____________(填“原癌”或“抑癌”)基因,其表达的蛋白是细胞____________所必需的。由于癌细胞膜上____________等物质减少,癌细胞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
(3)一系列原癌基因、抑癌基因按一定顺序发生突变可引起细胞癌变,但从进化的角度,基因突变有着积极意义,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____________。
【答案】(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 ①. 原癌 ②. 正常的生长和增殖 ③. 糖蛋白
(3)原材料
【解析】
【分析】1、人和动物细胞中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的功能 是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如果突变或过量表达,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增强,导致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的功能是抑制细胞生长增殖, 促进细胞凋亡,如果突变,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导致细胞癌变。
2、癌细胞的特征: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小问1详解】
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小问2详解】
据题意,这类基因突变后导致诱导干细胞由不对称分裂转变为对称分裂,使干细胞数量增多,由此判断这些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其作用是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所以其表达的蛋白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是由于癌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小问3详解】
对于生物界而言,基因突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42. 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对肥胖的发病原因进行了诸多相关研究。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该小鼠因瘦素基因突变导致缺乏瘦素(属于动物激素)而异常肥胖。为确定该突变基因的遗传方式(不考虑XY同源区段),进行了以下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实验内容。
实验材料:____________小鼠:交配方式: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型均正常:
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瘦素基因正常,能产生足量瘦素,但因瘦素的受体基因突变使该受体结构异常,导致瘦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而罹患肥胖症,这表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____________,体重低于父母的所有可能的基因为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 ②. 正反交
(2)蛋白质的结构 (3) ①. 5/16 ②. aaBb、Aabb、aabb
【解析】
【分析】研究遗传方式,先用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进行杂交判断属于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遗传与性别无关,正交、反交的结果相同,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正交、反交的结果不同。由于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因此体重大小与显性基因的数目有关,四个显性基因、3个显性基因、2个显性基因、1个显性基因、无显性基因的个体的体重依次降低。
【小问1详解】
由题意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某肥胖基因的遗传方式,实验结果是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是该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实验材料应该是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做亲本,即选择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小鼠,交配方式是应该是正交和反交,若子一代表型均正常,说明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小问2详解】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①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许多人瘦素基因正常,能产生足量瘦素,但因瘦素的受体基因突变使该受体结构异常,导致瘦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而罹患肥胖症,这表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小问3详解】
根据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显性基因越多,体重越大.由于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含有两个显性基因,且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含3或4个显性基因)的概率是5/16(1AABB、2AaBB、2AABb);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中不含显性基因或含一个显性基因,为aaBb、Aabb、aabb 。
43.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之后,人们推测DNA可能通过图1中三种方式进行复制。生物兴趣小组准备通过实验来探究DNA复制方式,基本思路是用14N标记大肠杆菌的DNA,然后在含15N的培养基中让其繁殖两代,提取每代大肠杆菌的DNA并作相应处理,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用到的实验技术有____________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若亲代大肠杆菌繁殖一次,出现图2中的实验结果1,可以说明DNA复制方式不是____________复制。
(2)若亲代大肠杆菌繁殖二代,出现实验结果2,说明DNA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__复制。按照此复制方式:
①亲代大肠杆菌繁殖N代(N≥2),提取子代大肠杆菌DNA离心处理后,轻带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②某个DNA复制的过程中,出现了图3所示DNA片段1→DNA片段2的变化,若1个DNA片段2经过3次复制后,获得的DNA片段3有____________个。
【答案】(1) ①. 同位素标记 ②. 全保留
(2) ①. 半保留 ②. 0 ③. 3
【解析】
【分析】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中部,若是DNA分子的复制是分散复制,不论复制几次,离心后的条带只有一条,然后根据实验出现的条带推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
【小问1详解】
本研究使用了15N对DNA分子进行了标记,应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同时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对DNA分子进行分离;若亲代大肠杆菌繁殖一次,出现实验结果1(离心后只有1条中带) ,可以说明DNA分子的复制可能是半保留复制,也可能是分散复制,但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因为若为全部留复制,则DNA复制一次后形成的2个DNA分子是1个只含14N,另一个只含15N,实验结果应出现一条轻带和一条重带。
【小问2详解】
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则亲代大肠杆菌繁殖二代,形成的4个DNA分子,只含15N的两个,一条链14N、一条链15N的两个,经离心出现实验结果2;①亲代大肠杆菌繁殖N代(N≥2),无论复制多少代,形成的2N个DNA分子,只含14N的0个,一条链14N、一条链15N的两个,只含15N的2N-2个,即实验结果中只含轻带的DNA分子数量应为0;图3的DNA片段2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分子,进行第一次复制时会出现T/A(模板链A/U上的碱基U与A配对),第二次复制时,就会产生2个T/A单链,1个A/T单链,因此第三次复制时会产生3个和片段三一样的DNA分子结构。
44. 近些年,研究人员在雌性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研究中有一些新发现,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部分染色体未标出,实验所用哺乳动物的第一极体不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代表着丝粒)。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2的名称为____________,此时细胞内同源染色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____________相应的片段。
(2)与“常规”减数分裂相比,“逆反”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主要特征是MI时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MII时发生____________.
(3)经过对大量样本的统计研究,发现了染色体的分配规律如图2所示,染色体的这种分配规律是卵细胞____________,这使后代具有更多变异性,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答案】(1) ①. 初级卵母细胞 ②. 交换
(2) ①.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着丝粒分裂) ②. 同源染色体分离
(3)获得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
【解析】
【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体单体分离。
【小问1详解】
图1为雌性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细胞②的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经常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小问2详解】
由图1可知,常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主要特征是M I同源染色体分离,M II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但是“逆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主要特征是M I姐妹染色单体分开,M II同源染色体分离。
【小问3详解】
由图2可知,雌性哺乳动物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卵细胞获得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获得非重组染色体的概率低,通过受精作用,使得后代具有更多的变异性,为进化提供更丰富的原材料。
45. RNA介导的基因沉默即RNA干扰(RNAi)是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热点。RNAi主要是对mRNA进行干扰,起作用的有miRNA和siRNA。miRNA是由基因组内源DNA编码产生,其可与目标mRNA配对:siRNA主要来源于外来生物,例如寄生在宿主体内的病毒会产生异源双链RNA(dsRNA),dsRNA经过核酸酶Dicer的加工后成为siRNA,siRNA与目标mRNA完全配对,导致mRNA被水解。请据图回答:
图1
(1)催化过程①的酶是____________,过程①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__。
(2)Drsha和Dicer都可以催化特定部位的____________键的水解,Exprtin5的功能是____________。
(3)过程③中miRNA可与目标mRNA配对,进而会导致____________终止。
(4)基因H、N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所示。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则基因N转录时以____________链为模板。若基因H的箭头所指碱基对G-C突变为T-A,其对应密码子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5)在基因表达中,编码序列(与转录模板链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在基因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全部核苷酸数量的10%。若一个基因片段中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酯键(包括3′-磷酸酯键与5′-磷酸酯键)有1198个,则该基因表达时需要的氨基酸总数不超过____________个(不考虑终止密码)。
【答案】(1) ①. RNA聚合酶 ②. 核糖核苷酸
(2) ①. 磷酸二酯键 ②. 将前体miRNA的水解产物从细胞核转运到细胞质
(3)翻译 (4) ①. a ②. 由GUC变为UUC
(5)20
【解析】
【分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转运氨基酸。
【小问1详解】
①过程是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催化,所需的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
【小问2详解】
依据图示,Drsha和Dicer在加工前体miRNA和dsRNA的过程中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水解;前体miRNA在细胞核合成,Exprtin5将加工后的前体miRNA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小问3详解】
依据图示,mRNA是翻译的模板,由于miRNA可与目标mRNA配对,使目标mRNA失效,会导致翻译的终止。
【小问4详解】
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则对应的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是TAC,据图中的碱基序列分析,基因N的a链上含有TAC,故基因N转录时以应以a链为模板;同理可得,基因H转录时以b链为模板,突变前模板链的碱基序列是CAG,对应的密码子为GUC,若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突变为A-T,突变后模板链的碱基序列是AAG,则其对应的密码子最终变为UUC。
【小问5详解】
依据题意,一个基因片段中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酯键有1198个,则该基因片段共有1200个碱基,每条链有600个碱基,编码序列一般不超过10%,即60个碱基,其对应的mRNA也有60个碱基,翻译出的氨基酸序列含有20个氨基酸,所以不考虑终止密码,该基因表达时需要的氨基酸总数不超过20个。基因型
C_A_B_
C_A_bb
C_aaB_
C_aabb
cc_____
表现型
栗色
黄棕色
黑色
棕色
白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一部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生物含解析,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观察羊的毛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5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