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气球爆炸B.菜刀生锈C.水蒸发D.玻璃破碎
2.(2分)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
B.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
C.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产生雾霾
3.(2分)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在世界制碱业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 )
A.侯德榜B.杨振宁C.屠呦呦D.张青莲
4.(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的pHB.加热少量液体
C.滴加液体D.熄灭酒精灯
5.(2分)下列的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干冰B.盐酸
C.洁净的空气D.生铁
6.(2分)杭州亚运会棒(垒)球体育中心“云之翼”罩棚表面覆盖了带二氧化钛(TiO2)涂层的PTFE膜,让罩棚拥有自净能力。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
A.+4B.+2C.+1D.﹣2
7.(2分)下列关于燃烧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火焰
8.(2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可作温室大棚的气体肥料
9.(2分)部分超导材料中含有钇元素。如图是钇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关于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39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元素符号为Y
D.相对原子质量是88.91g
10.(2分)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警犬搜查罪犯—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电解水实验可制取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D.氧气和液氧都可以做助燃剂—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11.(2分)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是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硫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制成的硫元素“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A常温下为淡黄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物质B可形成酸雨
C.实验室中常用物质D的浓溶液干燥氨气
D.E点表示的物质可能是NaHSO4
1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种类发生了改变
C.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金属资源的充分利用
D.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13.(2分)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如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泡腾片主要成分中既有有机物,也含无机物
B.维生素C分子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C.碳酸氢钠中包含四种元素
D.柠檬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4.(2分)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则所有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等,则质子数相等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所以它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15.(2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B.t2℃时,将30g乙加入到50g水中,可得到溶液的质量是80g
C.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固体分别全部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丙>乙>甲
D.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16.(2分)在一只盛有硫酸铜稀溶液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木块(如图),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某种固体物质后,木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变小(假设在此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钡B.锌C.氢氧化钡D.铁
17.(2分)分离、除杂、鉴别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A.AB.BC.CD.D
18.(2分)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
A.AgNO3→NaNO3→NaClB.Cu→CuO→Cu(OH)2
C.H2SO4→HCl→HNO3D.KOH→Ba(OH)2→NaOH
19.(2分)下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种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在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pH的变化曲线
B.将等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分别放入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生成O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H2还原一定质量的CuO,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20.(2分)将硝酸铁和硝酸铜的混合物44g完全溶于水中配制成100g溶液,测知该溶液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则铁离子和铜离子的质量为( )
A.11gB.13gC.15gD.18g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21.(5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
(1)Fe2+ ;
(2)氩气 ;
(3)5Na ;
(4)标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5)Al3+中“3”的含义 。
22.(5分)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请用下列序号填空:
①氮气
②肥皂水
③活性炭
④二氧化碳
⑤氢氧化铝
(1)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2)用于保持食品新鲜度的是 。
(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4)常用物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 。
(5)可用于制糖工作业脱色的是 。
23.(5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小明在家里自制一瓶汽水,喝完之后便开始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2)柳州螺蛳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是鲜、酸、辣、香兼备的美食,主要食材有米粉、酸笋、青菜和花生等,其中米粉提供的营养素是 。
(3)小华妈妈在炒菜时加入含碘的食盐,食盐中含有钠元素,钠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 (填“微量”或“常量”)元素。食用含碘的食盐目的是预防缺碘而引起 疾病。
(4)广西的“六堡茶”远近闻名,适量饮茶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闻香”是品茶的一道环节,从微观角度分析,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
24.(5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
(1)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是舌尖上最不可缺少的味道,下面示意图1和图2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钠。
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氯化钠是一种由 (离子、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
图2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依次为 。
(2)我们观察到的宏观现象,可以用微观实质加以解释,并用化学符号进行表示,依据图3实验,回答相关问题,由图3的反应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5.(6分)古往今来,金属材料和制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考古工作者发现铁质的出土文物往往锈蚀严重,铁生锈的条件是 。在实验室常用稀盐酸清除铁锈,化学方程式为 。
(2)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制造铁轨的材料是合金钢,主要原因是合金钢具有 的优越性能(要求只答一条)。
(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两个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
实验Ⅰ:硫酸铝溶液和铁粉混合
实验Ⅱ:硫酸铜溶液与铁粉混合
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Ⅰ和Ⅱ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原因是 (用文字说明)。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 [填写序号)。
①Al3+
②Al3+、Fe2+
③Al3+、Fe3+
④Fe2+、Cu2+
⑤Al3+、Fe2+、Cu2+
三、简答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6.(6分)2023年5月《科技日报》报道:江南大学刘小浩教授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在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一步可近100%转化为乙醇,既有利于碳中和,又制得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的俗称是酒精,它属于 能源(填“再生”或“不可再生”),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CO2转化为乙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该方式可实现(CO2再利用,是实现“碳达峰”有效途径,请写出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 。
27.(6分)氧化铁作为无机颜料广泛应用于油漆、橡胶、塑料、涂料等工业。图示展示了利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含有少量的FeO、SiO2)作为原料制造高纯氧化铁的工艺流程。(查阅资料: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铁能与硫酸铁发生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1)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将赤铁矿进行粉碎,其目的是 ;
(2)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多次使用了操作1,操作1的实验操作名称为 ;
(3)滤液1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4)写出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假设在生产过程中,铁元素并未被损耗,那么产品氧化铁的铁元素含量会超过原料赤铁矿的铁元素含量,理由是 。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8.(8分)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气体。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取O2时选择的药品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 ,任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装置B、C均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比较,装置C的优点是 。
(4)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NH3,已知NH3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则氨气的制取装置是 (填字母),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9.(8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反思与拓展】
(1)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
(3)由实验三联想到把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本实验中忽略CO2溶于水)
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当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CO2,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溶液,当观察到 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五、计算题(6分)
30.(6分)实验室有一瓶存放较久的氢氧化钠固体,其中部分已变质转化成碳酸钠。现取该药品50.6g完全溶于200g水中,然后慢慢地滴入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当用去100g氢氧化钡溶液时,碳酸钠恰好反应完全,求:
(1)50.6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反应完全后过滤,求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0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气球爆炸B.菜刀生锈C.水蒸发D.玻璃破碎
【解答】解:A、气球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菜刀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水蒸发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玻璃破碎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2分)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
B.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
C.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产生雾霾
【解答】解:A、煤炭脱硫处理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有利于保护空气,做法符合主题,故选项错误。
B、积极植树造林能加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促进达成“碳中和”,有利于保护空气,做法符合主题,故选项错误。
C、使用新型的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质量,做法符合主题,故选项错误。
D、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是不现实的,为防止环境污染应合理使用,做法不符合主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2分)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在世界制碱业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 )
A.侯德榜B.杨振宁C.屠呦呦D.张青莲
【解答】解:A、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改良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故选项正确。
B、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C、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故选项错误。
D、张青莲测定了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的pHB.加热少量液体
C.滴加液体D.熄灭酒精灯
【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5.(2分)下列的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干冰B.盐酸
C.洁净的空气D.生铁
【解答】解:A、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盐酸中有氯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洁净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生铁中有铁、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2分)杭州亚运会棒(垒)球体育中心“云之翼”罩棚表面覆盖了带二氧化钛(TiO2)涂层的PTFE膜,让罩棚拥有自净能力。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
A.+4B.+2C.+1D.﹣2
【解答】解: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2)×2=0,解得x=+4。
故选:A。
7.(2分)下列关于燃烧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火焰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8.(2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可作温室大棚的气体肥料
【解答】解:A、CO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A错误;
B、N2化学性质稳定,可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B正确;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可作温室大棚的气体肥料,故D正确。
故选:A。
9.(2分)部分超导材料中含有钇元素。如图是钇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关于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39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元素符号为Y
D.相对原子质量是88.91g
【解答】解:A、钇原子质子数为39,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为89﹣39=50,故A错误;
B、钇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误;
C、元素符号为Y,故C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省略不写,故D错误;
故选:C。
10.(2分)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警犬搜查罪犯—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电解水实验可制取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D.氧气和液氧都可以做助燃剂—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解答】解:A、分子在不断运动,具有某种气味的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到警犬的鼻孔处使警犬闻到气味,故说法正确;
B、水烧开后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的体积增大,把壶盖冲起,水分子本身大小不变,故说法错误;
C、电解水时,水分子分成氢原子与氧原子,氢原子两两结合构成氢分子,同时氧原子两两结合构成氧分子,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故说法正确;
D、氧气和液氧都可以做助燃剂,是因为分子构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故说法正确;
故选:B。
11.(2分)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是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硫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制成的硫元素“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A常温下为淡黄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物质B可形成酸雨
C.实验室中常用物质D的浓溶液干燥氨气
D.E点表示的物质可能是NaHSO4
【解答】解:A、A为单质,为硫单质,常温下硫为淡黄色固体,在空气中灼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A正确;
B、B为氧化物,且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对应的物质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形成酸雨,故B正确;
C、D为酸,且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对应的酸为硫酸,浓硫酸可作干燥剂,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故C错误;
D、E对应的物质为盐,且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对应的为硫酸盐,则可能为NaHSO4,故D正确。
故选:C。
1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种类发生了改变
C.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金属资源的充分利用
D.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解答】解:A.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比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就不是通过燃烧获得的,故A说法错误;
B.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没有改变,因此元素种类不变,故B说法错误;
C.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金属资源的充分利用,故C说法正确;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并不是所有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3.(2分)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如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泡腾片主要成分中既有有机物,也含无机物
B.维生素C分子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C.碳酸氢钠中包含四种元素
D.柠檬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解答】解:A、泡腾片主要成分中维生素C、柠檬酸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有机物;碳酸氢钠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是无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维生素C分子由C、H、O三种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酸氢钠是由钠、碳、氢、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柠檬酸是由柠檬酸分子构成的,柠檬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4.(2分)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则所有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等,则质子数相等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所以它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解答】解:A、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该选项推理不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等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该选项推理正确,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属于中和反应,该选项推理不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则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推理不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2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B.t2℃时,将30g乙加入到50g水中,可得到溶液的质量是80g
C.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固体分别全部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丙>乙>甲
D.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解答】解:A、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有温度的限制,故A错;
B、t2℃时,乙的溶解度是5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25g乙,所以t2℃时,将30g乙加入到50g水中,可得到溶液的质量是75g,故B错;
C、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固体分别全部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需要水少,溶解度小的需要水多,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丙>乙>甲,故C正确;
D、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降温到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变小,都会析出晶体,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降温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丙降温后,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为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所以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降温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D错。
故选:C。
16.(2分)在一只盛有硫酸铜稀溶液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木块(如图),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某种固体物质后,木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变小(假设在此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钡B.锌C.氢氧化钡D.铁
【解答】解:A、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反应后溶液密度减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反应后溶液密度增大,该选项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反应后溶液密度减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后溶液密度减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2分)分离、除杂、鉴别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A.AB.BC.CD.D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可除去二氧化碳,但是达不到分离的目的,故A不正确;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可通过分别溶于水,测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情况,来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故B正确;
C.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但是氯化钙过量,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故C不正确;
D.加入氯化钡溶液,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但是氯离子能与银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无法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硫酸根离子,故D不正确。
故选:B。
18.(2分)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
A.AgNO3→NaNO3→NaClB.Cu→CuO→Cu(OH)2
C.H2SO4→HCl→HNO3D.KOH→Ba(OH)2→NaOH
【解答】解:A.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但硝酸钠不能转化为氯化钠,故错误;
B.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但氧化铜不能转化为氢氧化铜,故错误;
C.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故正确;
D.氢氧化钾不能转化为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故错误。
故选:C。
19.(2分)下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种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在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pH的变化曲线
B.将等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分别放入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生成O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H2还原一定质量的CuO,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解答】解:
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开始,故错误;
B、由于盐酸是足量的,相同质量的铝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铝生成的氢气多,水平线靠上;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需要的时间就比锌短,达到水平线的转折点就要靠前,故正确;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一开始,没有氧气生成,氧气质量为0,故错误;
D、H2还原一定质量的CuO,生成铜和水,反应完全后,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减少,最后固体质量不为0,故错误。
故选:B。
20.(2分)将硝酸铁和硝酸铜的混合物44g完全溶于水中配制成100g溶液,测知该溶液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则铁离子和铜离子的质量为( )
A.11gB.13gC.15gD.18g
【解答】解:该溶液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则溶液中含氮元素质量=100g×7%=7g,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溶液中含硝酸根离子质量=7g÷(×100%)=31g,则溶液中含铁离子和铜离子质量为:44g﹣31g=13g。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21.(5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
(1)Fe2+ 一个亚铁离子 ;
(2)氩气 Ar ;
(3)5Na 5个钠原子 ;
(4)标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5)Al3+中“3”的含义 一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 。
【解答】解:(1)Fe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
(2)氩气是稀有气体,属于单原子气体,化学式为Ar;
(3)5Na表示5个钠原子;
(4)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5,表示为:;
(5)Al3+中“3”的含义一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
故答案为:
(1)一个亚铁离子;
(2)Ar;
(3)5个钠原子;
(4);
(5)一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
22.(5分)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请用下列序号填空:
①氮气
②肥皂水
③活性炭
④二氧化碳
⑤氢氧化铝
(1)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④ 。
(2)用于保持食品新鲜度的是 ① 。
(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⑤ 。
(4)常用物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 ② 。
(5)可用于制糖工作业脱色的是 ③ 。
【解答】解:(1)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可用于保持食品新鲜度。
(3)氢氧化铝难溶于水,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4)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5)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于制糖工作业脱色。
故答案为:
(1)④;
(2)①;
(3)⑤;
(4)②;
(5)③。
23.(5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小明在家里自制一瓶汽水,喝完之后便开始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
(2)柳州螺蛳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是鲜、酸、辣、香兼备的美食,主要食材有米粉、酸笋、青菜和花生等,其中米粉提供的营养素是 糖类 。
(3)小华妈妈在炒菜时加入含碘的食盐,食盐中含有钠元素,钠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 常量 (填“微量”或“常量”)元素。食用含碘的食盐目的是预防缺碘而引起 甲状腺 疾病。
(4)广西的“六堡茶”远近闻名,适量饮茶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闻香”是品茶的一道环节,从微观角度分析,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
【解答】解:(1)小明在家里自制一瓶汽水,喝完之后便开始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2)米粉提供的营养素是糖类;故答案为:糖类;
(3)钠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食用含碘的食盐目的是预防缺碘而引起甲状腺疾病;故答案为:常量;甲状腺;
(4)从微观角度分析,闻到茶香的原因是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答案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4.(5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
(1)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是舌尖上最不可缺少的味道,下面示意图1和图2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钠。
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氯化钠是一种由 离子 (离子、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
图2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依次为 OH﹣、H+、H2O 。
(2)我们观察到的宏观现象,可以用微观实质加以解释,并用化学符号进行表示,依据图3实验,回答相关问题,由图3的反应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白色沉淀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gNO3+NaCl═NaNO3+2AgCl↓ 。
【解答】解:(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故答案为:离子;
(2)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此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氢氧化钠电离出A是氢氧根离子,盐酸电离出的B是氢离子,生成的C是水分子;故答案为:OH﹣、H+、H2O;
(3)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NaCl═NaNO3+2AgCl↓;故答案为:白色沉淀;AgNO3+NaCl═NaNO3+2AgCl↓。
25.(6分)古往今来,金属材料和制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考古工作者发现铁质的出土文物往往锈蚀严重,铁生锈的条件是 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 。在实验室常用稀盐酸清除铁锈,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2)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制造铁轨的材料是合金钢,主要原因是合金钢具有 硬度大(或机械强度好、或韧性好等) 的优越性能(要求只答一条)。
(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两个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
实验Ⅰ:硫酸铝溶液和铁粉混合
实验Ⅱ:硫酸铜溶液与铁粉混合
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Ⅰ和Ⅱ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原因是 实验Ⅱ中硫酸铜溶液有剩余,而实验Ⅰ中的铁粉又能与实验Ⅱ中剩余的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用文字说明)。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 ②⑤ [填写序号)。
①Al3+
②Al3+、Fe2+
③Al3+、Fe3+
④Fe2+、Cu2+
⑤Al3+、Fe2+、Cu2+
【解答】解:(1)铁在与氧气、水共存时会发生锈蚀;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故填: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Fe2O3+6HCl═2FeCl3+3H2O;
(2)合金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锰、碳,其韧性好,硬度大,纯铁硬度小且脆;所以铁轨用合金钢;故填:硬度大(或机械强度好、或韧性好等);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铝后面,排在铜前面,所以实验Ⅰ中硫酸铝溶液和铁粉不反应;实验Ⅱ中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同时生成硫酸亚铁;将实验Ⅰ和Ⅱ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这是因为实验Ⅱ中硫酸铜溶液有剩余,而实验Ⅰ中的铁粉又能与实验Ⅱ中剩余的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铁粉已经完全反应,滤渣为铜,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铝、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铜,即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一下几种可能:铝离子、亚铁离子;铝离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故填:实验Ⅱ中硫酸铜溶液有剩余,而实验Ⅰ中的铁粉又能与实验Ⅱ中剩余的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②⑤。
三、简答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6.(6分)2023年5月《科技日报》报道:江南大学刘小浩教授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在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一步可近100%转化为乙醇,既有利于碳中和,又制得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的俗称是酒精,它属于 再生 能源(填“再生”或“不可再生”),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
(2)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CO2转化为乙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CO2+6H2C2H5OH+3H2O 。
(3)该方式可实现(CO2再利用,是实现“碳达峰”有效途径,请写出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 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合理即可) 。
【解答】解:(1)乙醇可由物质反应制得或植物发酵、蒸馏得到,因此乙醇的俗称是酒精,它属于再生能源,乙醇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2)根据微观示意图,CO2转化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乙醇,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CO2+6H2C2H5OH+3H2O;
(3)日常生活中,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少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纸张等,做到低碳出行。
故答案为:
(1)再生;C2H5OH+3O22CO2+3H2O;
(2)2CO2+6H2C2H5OH+3H2O;
(3)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合理即可)。
27.(6分)氧化铁作为无机颜料广泛应用于油漆、橡胶、塑料、涂料等工业。图示展示了利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含有少量的FeO、SiO2)作为原料制造高纯氧化铁的工艺流程。(查阅资料: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铁能与硫酸铁发生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1)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将赤铁矿进行粉碎,其目的是 增大物质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
(2)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多次使用了操作1,操作1的实验操作名称为 过滤 ;
(3)滤液1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H+、Fe3+、Fe2+ (填离子符号);
(4)写出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Fe2(SO4)3=3FeSO4 ;
(5)假设在生产过程中,铁元素并未被损耗,那么产品氧化铁的铁元素含量会超过原料赤铁矿的铁元素含量,理由是 滤液1中加入过量的铁,铁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进入溶液中,因此铁元素的质量增大 。
【解答】解:(1)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将赤铁矿进行粉碎,其目的是增大物质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固液分离操作为过滤,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多次使用了操作1,操作1的实验操作名称为过滤;
(3)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含有少量的FeO、SiO2),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得到硫酸铁、硫酸亚铁和硫酸的混合物,二氧化硅与硫酸不反应,因此滤液1中含有的阳离子是H+、Fe3+、Fe2+;
(4)步骤③为铁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Fe2(SO4)3=3FeSO4;
(5)假设在生产过程中,铁元素并未被损耗,那么产品氧化铁的铁元素含量会超过原料赤铁矿的铁元素含量,理由是滤液1中加入过量的铁,铁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进入溶液中,因此铁元素的质量增大。
故答案为:
(1)增大物质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过滤;
(3)H+、Fe3+、Fe2+;
(4)Fe+Fe2(SO4)3=3FeSO4;
(5)滤液1中加入过量的铁,铁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进入溶液中,因此铁元素的质量增大。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8.(8分)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气体。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锥形瓶 。
(2)实验室制取O2时选择的药品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 都含有氧元素 ,任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或2KMnO4K2MnO4+MnO2+O2↑或2KClO32KCl+3O2↑ 。
(3)装置B、C均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比较,装置C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
(4)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NH3,已知NH3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则氨气的制取装置是 AF (填字母),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
【解答】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O2时选择的药品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都含有氧元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3)装置C中的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则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NH3为固固加热型反应,发生装置选A,NH3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只能用F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氨气的制取装置是AF,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都含有氧元素;2H2O22H2O+O2↑或2KMnO4K2MnO4+MnO2+O2↑或2KClO32KCl+3O2↑;
(3)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AF;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29.(8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反思与拓展】
(1)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Cu(OH)2↓+Na2SO4 。
(2)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 红 色变为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
(3)由实验三联想到把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本实验中忽略CO2溶于水)
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当观察到 气球膨胀 现象时,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CO2,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BaCl2 溶液,当观察到 有白色沉淀 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解答】解:【实验过程与分析】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答案为:紫色石蕊试液变为蓝色;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反思与拓展】
(1)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故答案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2)氢氧化钠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说明氢氧化钠消失了,也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红;
(3)①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无明显现象,但瓶内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使瓶内压强减小,气球膨胀说明反应发生。故答案为:气球膨胀;
②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无明显现象,向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产生碳酸钡沉淀,有白色沉淀产生,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故答案为:BaCl2;有白色沉淀。
五、计算题(6分)
30.(6分)实验室有一瓶存放较久的氢氧化钠固体,其中部分已变质转化成碳酸钠。现取该药品50.6g完全溶于200g水中,然后慢慢地滴入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当用去100g氢氧化钡溶液时,碳酸钠恰好反应完全,求:
(1)50.6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反应完全后过滤,求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01)。
【解答】解:(1)反应的氢氧化钡的质量=100g×17.1%=17.1g
设50.6克该药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NaOH的质量为y,生成BaCO3的质量为z。
Na2CO3+Ba(OH)2═BaCO3↓+2NaOH
106 171 197 80
x 17.1g z y
= = =
x=10.6g z=19.7g y=8g
答:50.6g 该药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2)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50.6g﹣10.6g+8g=48g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50.6g+200g+100g﹣19.7g=330.9g
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0%=14.5%
答: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4.5%。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
A
分离CO2和CO
用NaOH溶液吸收
B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分别溶于水,测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情况
C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D
验证某溶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加入氯化钡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能与紫色石蕊反应
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
氢氧化钠不能与盐酸反应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
A
分离CO2和CO
用NaOH溶液吸收
B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分别溶于水,测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情况
C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D
验证某溶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加入氯化钡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紫色石蕊试液变为蓝色
产生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能与紫色石蕊反应
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
氢氧化钠不能与盐酸反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广西贺州市昭平县2024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广西贺州市昭平县2024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