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4专题四 区域认知——区域差异与联系---2024年中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4专题四 区域认知——区域差异与联系---2024年中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1页
    4专题四 区域认知——区域差异与联系---2024年中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2页
    4专题四 区域认知——区域差异与联系---2024年中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3页
    4专题四 区域认知——区域差异与联系---2024年中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4页
    4专题四 区域认知——区域差异与联系---2024年中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页
    4专题四 区域认知——区域差异与联系---2024年中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6页
    4专题四 区域认知——区域差异与联系---2024年中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7页
    4专题四 区域认知——区域差异与联系---2024年中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8页
    还剩4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4专题四 区域认知——区域差异与联系---2024年中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4专题四 区域认知——区域差异与联系---2024年中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混血种人数量多,莫斯科,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热带季风,天然橡胶,苏伊士,乌拉尔,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管道运输,霍尔木兹海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学科内容离不开各个具体的区域,任何区域都有自己的特征,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环境及经济结构的地域差异,表现出无可替代的区域特征。大洲、地区、国家、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国典型区域等是研究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
    对于区域认知的要求,需要达到以下指标:①了解区域是地球表层的基本单位,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从空间角度分析区位条件,概括地域分异的规律。②知道区域不仅有差异性还有整体性,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区域间联系的内容与方式。③了解区域是变化、发展的,能够运用动态的观点进行区域分析与评价。④建立区域知识体系模式,掌握已知区域和未知区域知识,培养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
    1.主要大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比较
    2.主要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比较
    3.典型国家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比较
    4.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比较
    5.中国典型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比较
    一、单项选择题(德州中考)读亚洲及两个半岛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a半岛和c半岛,纬度大致相同,气候却有显著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类活动2.读亚洲及两个半岛示意图,关于b半岛和c半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b半岛旱季盛行西南季风,雨季盛行东北季风B.受地形地势影响,c半岛的河流大致自北向南流C.城市①是本国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D.城市②附近盛产黄麻,煤、铁、锰资源丰富
    (德州中考)读俄罗斯、日本两国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3.关于两国地理事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是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长的河流,被称为“母亲河”B.②③④三条河流由于纬度较高,气温低,结冰期长C.城市甲是俄罗斯的首都,位于欧洲最大的平原D.城市乙是日本的首都,位于日本最大的平原4.关于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日本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B.两国海岸线漫长曲折,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带C.两国间的经济合作被称作“南南合作”D.俄罗斯地广人稀,日本地狭人稠
    (莱芜中考)读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回答5~7题。5.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自然原因是(  )A.欧洲人喜欢吃牛羊肉B.地形以高原为主C.气候终年温和湿润D.发达国家集中6.美国佛罗里达半岛所处的农业带是(  )A.亚热带作物带B.棉花带C.混合农业区D.玉米带7.表格中所列欧洲西部国家和美国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是(  )A.高度机械化、自动化B.商品率低C.投入劳动力多D.粮食产值比重大
    (2022·日照)欧洲西部和澳大利亚都是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其中养羊业在畜牧业中占很大比例。毛用羊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肉用羊喜欢温和湿润、全年温差不大的环境。下图示意欧洲西部和澳大利亚地形分布。据此完成8~9题。8.澳大利亚毛用羊主要分布在(  )A.大自流盆地B.地中海气候区C.北部沿海平原地带D.东南沿海平原地带9.欧洲西部利于肉用羊生长的范围广大,原因是(  )A.中部平原广大,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B.山地南北走向,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C.高原上稀树草原面积广阔,气候凉爽D.亚马孙河流域面积大,气候湿润
    (东营中考)印度和巴西作为“金砖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读图,完成10~11题。10.关于两国自然地理特征相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B.海陆兼备的国家C.热带雨林面积广大D.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11.关于两国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城市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B.巴西的农业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C.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D.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12.(德州中考)比较法是地理学习的常用方法。读美国本土、巴西简图及两国的人种构成图,关于两国共同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西半球,东临大西洋B.①②都是世界著名河流,且航运价值大C.首都都不是本国最大的城市D.都是移民国家,印第安人是原住居民
    (日照中考)读美国和印度示意图,回答13~14题。13.两国都(  )A.濒临海洋B.位于北半球、东半球C.缺少寒带地区D.位于大洲中部14.关于两国经济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发达国家B.都是主要粮食出口国C.工业产品主要销往日本D.小麦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东营中考)读日本和巴西简图,回答15~16题。15.关于两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国均位于东半球B.日本是个岛国,巴西海陆兼备C.两国河流航运价值都不大,主要原因是河流短小D.两国高原山地广布,平原面积狭小16.关于两国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矿产资源丰富B.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C.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D.巴西应大力采伐热带雨林,发展经济
    (青岛中考)我国台湾省的兰屿岛,至今保留着一种传统的“地窖式”民居,房屋主体位于地下1.5~2米处,屋顶仅高出地面0.5米,用铁皮覆盖,极具特色。读图1“台湾岛图” 和图2“海南岛图”,完成17~18题。17.兰屿岛上“地窖式”民居最主要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B.寒潮C.旱灾D.台风18.海南岛的热带经济作物比台湾岛产量大、质量优,主要原因是海南岛(  )①纬度低,热量丰富 ②全年多雨 ③热带气候面积大 ④火山灰土壤肥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3·荆州)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下图为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区和下游长三角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19.与成渝经济区相比,长三角地区发展的优势有(  )①矿产资源丰富②科技水平高③水能资源丰富④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0.长江经济带能够实现上下游经济区的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主要得益于发挥了长江的(  )A.灌溉价值B.航运价值C.旅游价值D.养殖价值
    (2022·安徽)我国的传统民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杰作。下图中①、②示意我国两个地区的典型传统民居,③示意某地区民居及其周围环境。据此完成 21~22题。21.民居①、②分别位于我国的(  )A.南方地区、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D.北方地区、西北地区22.反映传统民居③所在地区环境特点的古诗词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二、综合题23.(威海中考)求同存异跨重洋 互通有无促交往 日本、巴西两国自然、人文环境各具特色,20世纪初第一批日本移民到达巴西,开启了两国人文交往和经济的深度合作。读图1、图2,完成下列各题。
    (1)日本移民感受到巴西的气候、饮食等与日本有很大差异,这深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据图比较两国纬度位置的差异。日本:北温带,中纬度。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小部分位于南温带),低纬度地区。(2)移民移入巴西后,不同人种间通婚现象比较普遍,形成显著的人口特征是        。 (3)大豆最初是日本移民带去巴西的,目前巴西大豆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大豆属于喜温作物,温度过高会提前结束生长。读图2分析巴西能在低纬度地区种植大豆的自然原因。(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4)日本资源贫乏,但钢铁工业发达,读图1说出其分布特点。         ,形成该分布特点的原因是:     。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企业加速海外投资,与巴西合作发展钢铁工业,说出巴西钢铁工业分布与原材料的关系:   。 
    沿海分布(或太平洋沿岸及懒户内海沿岸)
    沿海地区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便于原料和燃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
    工业分布靠近原料产地(铁矿产地)
    24.(2023·怀化)读俄罗斯地图(图1)和日本地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俄罗斯与日本互为邻国,隔    海相望。 (2)俄、日工业均十分发达,但两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原因显著不同。俄罗斯重工业发达,其工业部门多靠近    产地,其中以首都    为中心的工业区最发达;与俄罗斯相比,岛国日本面积狭小,矿产资源缺乏,工业区主要分布在  。 (3)俄罗斯主要种植小麦、马铃薯、亚麻等耐寒作物,这说明俄罗斯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    不足。 (4)日本传统民居多采用较轻的木质材料,主要是因为日本  。 (5)日本旅游业发达,如果你去日本旅游,最想观赏的景点或体验的项目有哪些?富士山;泡温泉等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活跃
    25.(益阳中考)读世界两大区域图,回答问题。(1)图甲所示地区最丰富的能源资源是      ,主要分布在      湾及其沿岸地区。 (2)从气候来讲,A半岛上少有河流的原因是  。 (3)图乙中B半岛的地形特点是         ,绝大部分属于      气候。 (4)图乙所示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其中泰国是世界最大的      生产国。 (5)分别简述甲、乙两图所示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甲地区  ; 乙地区  。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为热带沙漠气候
    位于“二洋三洲五海”之地 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26.(东营中考)近年来,中东冲突不断,始终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在中东问题上针锋相对。读中东、俄罗斯轮廓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其中A是     运河,简述该运河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 (2)俄罗斯重工业发达,其中B是      工业区。据图分析,影响俄罗斯工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3)俄罗斯和中东是我国石油进口的两大来源地,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          。俄罗斯石油出口到我国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 (4)中东的甲地区与俄罗斯的乙地区都是人口稀疏的地区,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大大缩短了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通航里程
    矿产资源(自然资源/资源)
    甲地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极端干旱;乙地纬度高,气候终年寒冷
    27.(德州中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东地区冲突不断,战事频繁,被称为“世界的火药桶”。美国发达的工农业生产,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基础上的。资料显示,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4%,但能源消耗量却超过全球的20%。材料二 中东(图1)、美国本土简图(图2)。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水域:A     ,海峡:B      ,城市:甲      。 (2)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其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有                    (任意答两点即可);中东地区发展农业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3)中东战事频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石油资源丰富,美国每年从该地区进口大量石油,运输方式以海运为主,其中,有一条运输路线距离较短,成本较低,这条路线必经的运河是        。 (4)C河与D河中,航运价值大的是      (填字母及名称),请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原因:    。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
    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匮乏
    流经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

    相关课件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五区域联系与差异作业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五区域联系与差异作业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莫斯科,乌拉尔,南高北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五区域联系与差异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五区域联系与差异教学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多沿铁路线分布,水资源,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乳畜带,管道运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星球版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五区域联系与差异作业课件:

    这是一份星球版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五区域联系与差异作业课件,共18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4专题四 区域认知——区域差异与联系---2024年中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