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五升六年级暑假衔接全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知识讲练(讲义+练习+答案)2024五升六年级统编版
课内阅读(讲义+试题)-五升六语文暑假衔接课(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课内阅读(讲义+试题)-五升六语文暑假衔接课(统编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解句子,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主题,阅读诗文的方法,阅读现代文的方法,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小学五年级学习的阅读重点指导构段的方式、文章的表达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简单的阅读评价等。养成喜欢阅读,善于阅读的良好习惯,整体提高语文素养。五年级课内阅读需要掌握的知识。
1.理解句子:联系上下文法和结合生活实际法
2.概括段意:摘句法
3.概括主要内容:①串联六要素法。②连接段意法 ③抓关键句法
4.归纳主题:①性格分析法 ②题目分析法 ③抓中心句法
5.阅读诗文的方法
①理解诗词——想象画面法
②阅读文言文——三步法
6.阅读现代文的方法
①抓住关键句、事例及景物体会情感
②抓住具体事例和人物的言行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③借助资料阅读名著
④抓住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及变化
⑤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
⑥侧面描写和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⑦体会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⑧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描写富有情趣
⑨非连续性文本如何筛选信息
⑩拟人化的手法和幽默风趣的语言
六年级对课文阅读的掌握要求进一步提高,重点学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等。
阅读是语文考试中占试题比重较大的一部分,它几乎包含了语文的所有知识与能力,题型有句的阅读、段的阅读、篇的阅读几类。六年级课内阅读需要储备的知识有:理解句子、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主题、阅读文言文三步法。
六年级对阅读方法的学习、掌握和运用比五年级难度更大一些。在掌握篇章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主题、阅读文言文的三步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文章的写作方法。
六年级作为小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储备量,并且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重点学习的知识要点整理如下图:
✒一、常考题型
✒二、真题演练
1.(2023聊城 百草园小学 五年级期末)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两茎灯草》的片段中,作者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把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
(2)《牧场之国》一文中,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
(3)“杨氏之子”与“誉之曰”中的“之”都是“的”的意思。( )
(4)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
(5)《摔跤》是冯骥才写的《小兵张嘎》中的主人公。( )
(6)《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故乡的童 年生活 ,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 )
(7)《清贫》一文中两位“国方兵士”衬托了方志敏这位共产党人正义凛然的形象。( )
(8)《杨氏之子》主要写杨氏子很会招待客人。( )
2.(2023聊城 外国语 五年级期末)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景阳冈》是按照“喝酒→ → →下冈”的顺序记叙,表现了武松 的英雄性格。
(2)中国的汉字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以 、 、小篆 、 五种字体最为典型。其中, 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 时期使用。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是 , 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3)本学期,我认识了很多形象鲜明的人物: 的刘伯承、 的小嘎子、 的刷子李、 的船长。我还积累了一些名言:"君子喻于义, ”告诉我们要看 重道义而非利益;“人有耻, ”告诉我们人有了羞耻心,才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祖父的园子》一文重点写了拔草、铲地、浇水等几件童年趣事,表达了作者怀念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B.诸葛亮能草船借箭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他得到了鲁肃的帮忙。
C.《军神》一文,主要是通过对沃克医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赞扬了他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
D.《田忌赛马》这篇课文主要是告诉我们骄傲自满必然导致失败的道理。
(5)关于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祖父的园子》一文中,作者直接抒发了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B.《清贫》中革命者贫困是由于国方兵士的剥削造成的。
C.《刷子李》中用大量笔墨写主人公曹小三的所见所闻。
D.《手指》告诉了我们“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3.(2023聊城 新星小学 五年级期末)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踌躇”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犹豫,拿不定主意;②自得的样子。选文中的“踌躇”应解释为 (填序号),毛主席“踌躇”是因为
,从中可以体会到毛主席
。
(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黯然的目光”是对毛主席的神态描写,说明此刻的毛主席沉浸在丧子的巨大悲痛之中。( )
②“转向”“指”等动作既表现了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内心,也写出了毛主席作出抉择时的果断坚定。( )
(3)结合全文理解,画“ ”的诗句的意思是
;“忠骨”在这里具体指的是 ,诗句充分体现了毛主席 的伟人胸怀。
(4)“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一细节,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请发挥想象,写一写。
4.(2023聊城 北顺小学 五年级期末)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摔跤(节选)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手疾眼快:
惯手:
(2)这段话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作者用了“ 、 、蹦、转、揪、 、拉、 、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在这当中,还夹杂着对小嘎子 活动的描写。
(3)小嘎子认为自己的优势和小胖墩儿的劣势各是什么?小嘎子为什么会失败?
(4)选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 ) 的小嘎子形象。
A.憨厚、诚实、争强好胜
B.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5.(2023聊城 王口小学 五年级期末)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读读画线句子,三个“!”连用加强了船长命令的语气,体现了船长的 。
(2)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①“扎”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 。
②这个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 了孩子落水的冲击力 ,也从侧面说明跳水的位置 。
(3)为什么“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4)船长逼迫他的孩子跳水,采用这个办法的好处是( )(多选)。
A.风平浪静,孩子跳进水里才能被水手迅速救起,转危为安。
B.孩子不跳水,非常有可能直接摔到甲板上没命。
C.孩子会游泳,这样救孩子可以避免惊吓他。
D.这样省事,免得派人上去救孩子费时费力。
(5)读了选段,请你说说船长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
6.(2023聊城 三里铺小学 五年级期末)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①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②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阅读片段,完成表格。
(2)选文第②自然段先进行 描写,再进行 描写。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 在人们生活中的 。
(3)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动态 静态)描写。请仿照上文第①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一大群人拥出来”时的画面。
一大群人拥出来。
(4)如果你生活在威尼斯,想象一天生活的情景,并描述下来。
7.(2023聊城 莘县光明 五年级期末)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惠”在这里的意思是 。
(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文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
②文中的“夫子”是指年老的人。( )
③这则文言文是围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写的。( )
④这则文言文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
(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多选)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
B.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委婉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
C.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决绝的态度令孔君平哑口无言。
D.孩子的语言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4)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的启发是什么?
8.(2023聊城 东关小学 五年级期末)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手指(节选)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大拇指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风趣幽默的语言让人感到亲切。
(2)根据选文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并完成练习。
一连六个“叫他”,让大拇指化身为一个个不同的角色,表现了大拇指的特点。
(3)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是从大拇指的姿态和作用两个方面展开介绍的。
B.选文采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大拇指的特点。
C.大拇指不喜欢做讨好人的事,所以讨巧的事才轮不上他。
D.“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这句话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一、基础训练。
1.回顾学过的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 的《 》的,该书主要记载汉末晋代士族阶层 的小说。
(2)《人物描写一组》中,《摔跤》选自儿童小说《 》,《两茎灯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老舍先生的《 》。《两茎灯草》选自清代 的讽刺小说《 》。
(3)汉字已经有 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 、金文、小篡、 、 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4)本学期,我们认识了不同的人,有 的小嘎子, 的严监生, 的刷子李, 的武松, 的刘伯承, 的孙膑, 的船长等。
2.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让我们认识了一个聪慧的孩子
B.《手指》中,丰子恺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各具特点的手指
C.《童年的发现》中,作者因为老师误会了他的笑而耿耿于怀,借文字发泄不满
D.幽默是智慧的闪现,不同于低俗的搞笑。
(2)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威尼斯的小艇》介绍了小艇的外形特点、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B.“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读了这句话,能感受到荷兰牧场上牛羊活动的热闹场景。
C.《金字塔夕照》一文意境优美,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夕阳下开阔而雄浑的金色画卷。
D.《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非连续性文本,采用图文结合的表达方式,清晰地介绍了金字塔的概况。
(3)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输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B.《景阳冈》中武松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体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机智的形象。
C.《红楼春趣》一文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讲述的是贾宝玉、林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D.《梅花魂》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
(1)《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送别诗。( )
(2)《从军行》后两句由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末句是身经百战将士的豪壮誓言,铿锵有力,震撼人心。( )
(3)《清贫》一文中两位“国方兵士”衬托了方志敏这位共产党人正义凛然的形 象。( )
(4)“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这句话写出了毛泽东舍不得儿子的凡人情怀。( )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梅花魂(节选)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图,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 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选文在描写人物时主要采用了( )描写 。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2)选文中的加点词“郑重”体现了什么?
(3)梅花有什么品格?为什么外祖父特别珍爱梅花图?
(4)对最后一句话理解最全面的一项是( )。
A.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有梅花的冷艳和幽芳。
B.外祖父希望“我”像梅花一样迎风傲雪,不畏艰难。
C.这句话是外祖父以梅花作比,表达他对“我”的殷切希望。希望“我”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做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二、提升训练
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同时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小孩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人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选文描写的主要人物是( )。
A.孩子 B.水手们 C.孩子
(2)用“ ”在短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
(3)船长面临的是什么困境?
(4)选文通过对船长的 和 描写,表现了船长 的品质。
(5)船长威胁孩子说:“赶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开枪了。”他真的会开枪吗?为什么?
(6)船长救儿子这件事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祖父的园子(节选)
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②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③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④一切都活了,⑤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⑥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⑦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⑧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⑨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⑩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⑾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⑿太阳也不知道。
(1)文中画“ "的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多选)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对比
(2)这段话中第①园两句与第⑥~⑿句之间的关系是
(3)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一切动植物都是怎样的?它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4)作者这样写,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画掉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2)回答下列问题,体会诸葛亮如何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①把草船“一字儿摆开”的目的是
。
②军士“擂鼓呐喊”的目的是
。
(3)画横线的句子中,诸葛亮为什么笑着说?
(4)结合本文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从哪些方面反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5)发挥想象:当曹操听到诸葛亮的军士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后,可能会对诸葛亮说什么?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输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输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推脱)。”诸葛亮说:“都督(嘱托 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输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输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输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输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用“/”把括号里运用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2)“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是
(3)见诸葛亮要立军令状,周输很高兴的原因是
(4)读画“ ”的句子,想一想,周瑜步步紧逼,用“军情紧急”来对诸葛亮施压,表现了周瑜的 。而葛亮沉着应对,更表现了诸葛亮
和 。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诸葛亮提醒 ,周输才知道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
B.诸葛亮不知道周输是故意设定计策,为了逞能而立下了军令状 。
C.周输一心为公,为了打败曹操,十分尊重诸葛亮,和诸葛亮商议好了计策。
D.周输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应对。
(6)读了选文 ,请分别说说周输和诸葛亮当时心里会怎样想?
周输 :
诸葛亮: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节选)一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②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第①段中,画“ ”的部分是一位 的心声。画“ ”的部分是一位 的心声,这样复杂多变的心理,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就是 。
(2)结合以下两则资料,分析毛主席心理活动复杂的深层原因。
资料一:关于“毛岸英”
★1937年,毛岸英到国际儿童院学习。
★1939年,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
★随后,他到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秘书,工作积极。
★1950年,毛岸英主动参战,牺牲时年仅28岁。
★这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中失去的第六个亲人
资料二:关于“抗美援朝”
★1950年,战争爆发,先后有240万志愿军援助。
★这些战死的人,原则上都葬在朝鲜,亲人难见最后一面。
★2013年,中朝各地举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
(3)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忠骨”指的是忠烈之士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这两句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于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C.“马革裹尸”指的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D.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军神(节选)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儿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实在忍不住可以哼出声来。”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臂上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坏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你过奖了。”
沃克医生的脸上头一次浮现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后关上手术室的门,目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刘伯承。”
(1)文中“居然”能换成“果然”吗?为什么?
(2)写“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儿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是为了突出什么?
(3)“勉强一笑”表现了什么?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4)你想对刘伯承说什么?
7.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牧场之国(节选)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还未长大,却有了端庄的仪态。老牛好似(sì shì)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piā biā)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给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画“√”。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指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 )
②形容悠闲从容,心情舒畅。( )
③形容面积很大,很旷,看不到边。( )
(3)按要求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写在横线上。
①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向我们展示了荷兰白天的独特风景:牧场是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动物们的自由王国。
(5)作者为什么多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选择正确的说打上“√”。
A.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
B.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 )
C.赞叹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 )
答案
衔接要点
二、真题演练
1.(1)√ (2)√ (3)× (4)√ (5)× (6)√ (7)√ (8)×
2.(1)上冈 打虎 豪爽 、勇猛
(2)甲骨文 金文 隶书 楷书 金文 商周 小篆 隶书
(3)意志坚强、堪称“军神” 机敏而争强好胜 身怀绝技又心细如发 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敢 小人喻于利 则能有所不为
(4)A
(5)D
3.(1)① 思念儿子,想让儿子的遗骨归葬,但自己作为领袖不能搞特殊 内心的痛苦和抉择的艰难
(2)①√ ②×
(3)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尸身是否归葬家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毛岸英烈士的遗骨以国家为重、为革命不徇私情
(4)夜已深,可是毛主席卧室的灯依然亮着,毛主席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泪水充盈了他的眼眶。
4.(1)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经常做某事的人 。
(2)站 围 推 拽 心理
(3)小嘎子的优势:手疾眼快、动作灵活
小胖墩儿的劣势:傻大黑粗,动转不灵
小嘎子没沉住气,让小胖墩儿抓住漏洞,趁势把他摔倒。
(4)B
5.(1)机智果断
(2)①zhā ②比喻 很大 很高
(3)时间就是生命,人们救人心切,所以感觉四十秒钟的时间太长了。
(4)AB
(5)示例:在发生危险或遇到其他非常紧急的事情时,一定要沉着冷静 ,快速想出最好的办法应对。
6.(1)沿河做生意 孩子们 去教堂作祷告 看戏的人们
(2)动态 静态 威尼斯的小艇 作用
(3)动态 示例:商人夹紧了腋下的皮包,匆匆走上小艇,赶回家去吃饭。青年妇女手挽着手坐在小艇中,有说有笑地欣赏沿河的风景。许多孩子由保姆抱着,小艇中的手推车上放着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和零食。老人带着全家,坐着小艇一起往家赶。
(4)早晨,我乘坐小艇去上学。上学途中,与同学们互相打着招呼,并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放学后,我和同学们又一起乘坐小艇回家,途中我们一起讨论当天所学的知识。
7.(1)同“慧”,智慧
(2)①× ②× ③√ ④√
(3)ABD
(4)示例:在遇到别人的故意刁难时,要善于动脑筋,巧妙地解决问题。
8.(1)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
(2)示例:抵住水 水管工 按住血 医生 顶重物 翻书页 书童 吃苦耐劳
(3)C
衔接训练
一、1.(1)刘义庆 世说新语 言谈轶事
(2)小兵张嘎 骆驼祥子 吴敬梓 儒林外史
(3)三四 甲骨文 隶书 楷书
(4)示例:活泼机灵 爱财胜过爱生命 刷墙技术高超 豪放、勇武而又机敏 具有钢铁般意志 足智多谋沉着、机智、果断
2.(1)C
(2)B
(3)B
3.(1)× (2)√ (3)√ (4)√
4.(1)A
(2)体现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3)梅花的品格:不畏严寒,有骨气。外祖父珍爱梅花图是因为他把梅花看作祖国的象征,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外祖父虽然漂泊海外,但他身为中国人的、梅花一样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
(4)C
二、1.(1)C
(2)孩子像一颗炮弹落到大海里。
(3)儿子站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不能下来,还有掉下去的生命危险。
(4)动作 语言 沉着、果断、机智
(5)他不会真的开枪,他这么说只是为了让孩子往水里跳,从而挽救孩子。
(6)任何事都要沉着、镇静,遇事不能慌张。
2.(1)B C
(2)总分
(3)它们都是有灵性的,都是自己作主。过着快乐,不受约束的生活。
(4)表达了作者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
3.(1)逼近 慌张 随便 靠近
(2)①使受箭面积扩大
②既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又为了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3)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大度、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4)①算准了天气。②对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③料想曹操会用射箭的办法防范。
(5)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这样的人如果为我所用该多好啊!
4.(1)推脱 嘱托
(2)周输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他 十天造好十万支 箭,结果诸葛亮说只要三天,还立下军令状。
(3)立下军令状后,只要诸葛亮三天造不好十万支箭,他就可以治诸葛亮的罪了。
(4)阴险狡诈 宽广的胸怀 过人的智慧、胆识
(5)D
(6)示例:这回你可上了当了,造不出箭,看我怎样治 你的罪。
想给我下套,门都没有,好好看看我诸葛亮的本事吧!
5.(1)父亲 国家领导人 踌躇
(2)因为毛岸英到国际儿童院学习,和毛主席聚少离多,而如今年纪轻轻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这已是毛主席在革命战争中失去的第六个亲人,作为父亲的毛主席内心是多么痛苦。但毛主席同时想到了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想到自己作为领袖不能搞特殊,想到岸英的牺牲是为朝鲜人民作贡献,岸英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应该让爱子和其他志愿军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
(3)C
6.(1)不能,“居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这个词能体现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而“果然”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2)写沃克医生的紧张,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刘伯承的坚强。
(3)不能去掉,如果去掉,语气就变得平淡了。在常人难以忍受的手术后,他还能“勉强一笑”,这表现了刘伯承的坚毅顽强。
(3)你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值得我们敬佩。
7.(1)sì biā
(2)①仪态端庄 ②悠然自得 ③辽阔无垠
(3)①比喻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②拟人句: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③排比句: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4)马 绵羊 猪群 小鸡
(5)B 五年级
六年级
1.对字词的理解。
2.对句子的理解。
3.按要求获取信息。
4.短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5.体会文章的主题。
1.对字词的理解。
2.对句子的理解。
3.按要求获取信息。
4.短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5.体会文章的主题。
6.文章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商人
坐着小艇
去郊游
老人全家
回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病句辨析(讲义+试题) -五升六语文暑假衔接课(统编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修改病句的原则,修改病句的方法,常用的修改符号,病句的类型,修改病句的考点,修改语段,选择正确的答案,修改下面的语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关联词(讲义+试题) -五升六语文暑假衔接课(统编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联词的种类,关联词语的用法,关联词语的考点,准确把握关联词语的固定搭配,放对关联词的位置,切忌滥用关联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修辞与仿写(讲义+试题) -五升六语文暑假衔接课(统编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修辞及其种类,仿写的要求,修辞与仿写的考点,仿写类似的体验,仿写注意不要脱离话题,照样子,写出相应的情景,选择正确的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