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高考语文二调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高考语文二调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材料一: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召入输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蹋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摧,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 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久之,徙忠州刺史。入为司门员外郎。 时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居易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六年,卒,年七十五。
(选自《新唐书•卷四十四》)
材料二: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等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白相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陛下启言者A路B故群臣敢论C得失D若黜之E非F所以G发扬H盛德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迁,指官职升迁,与《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的“迁”意思相同。
C.明年,指第二年,与《琵琶行并序》中“明年秋”的“明年”意思相同。
D.卒,指死亡,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卒获有所闻”的“卒”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白居易聪明过人,擅长作文,未成年时拜见吴人顾况,很少夸赞他人的顾况对他大加褒扬,认为他是难得出现的文人。后来他考中了进士、拔萃。
B.宰相嫌弃他越职言事,流言说他违反孝道,言辞浮华,品行不实,于是白居易被黜为州刺史;王涯又说他不宜治郡,于是被追贬为江州司马。
C.白居易遭到排斥后纵情诗酒,在履道里定居,与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畅享游赏之乐,自号醉吟先生;又酷爱佛教,经常吃素,自称香山居士。
D.白居易作诗以六义为主,不求艰难,写成后会让家里的老婆婆先读,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其诗像山东百姓种植的庄稼,饱满充实。
13.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居易乃丐外迁。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14.材料二中说:“居易累以忠鯁遭摈。”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其“忠鯁”的表现。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①
白居易
故情周匝②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③,末下刀圭搅曲尘④。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注】①李六郎中,即李宣,元和十一年在忠州刺史任上给白居易寄来了当地特产蜀茶,其时白居易正被贬为江州司马。②周匝:完全。③鱼眼:水煮沸时出现的气泡。④刀圭搅曲尘:用小汤勺搅动,产生茶叶细末。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首联交代诗人与友人向来交往亲密,这是友人不顾自己身体不适而给诗人写信寄茶的情感基础。
B.“火前”即清明节前,“火前春”即清明节前所产的茶,友人寄来的珍贵绿芽是第一焙的明前茶。
C.颈联通过细节刻画,写诗人迫不及待地煎水煎茶、搅动细末,可见诗人茶艺之精,亦不负友人送茶之苦心。
D.“别茶人”是指能鉴别茶叶品质优劣的人,友人将珍贵的茶叶寄送诗人,是因为两人同为爱茶之人、识茶之人。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四、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所有人都认为拔河的绳子坚不可摧时,绳子断了。
以上材料蕴含深意。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五、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晚秋时,我重返九年前曾住过的苟各庄,那里曾是《哦,香雪》的电影拍摄地。
我记得那年在苟各庄下了火车,站在高处向下望,就看见破败的学校:没有玻璃的教室门窗大敞着,黄土院子里,衣衫褴褛的小学生正随意做着课间操…… 贫瘠的土地和多而无用的石头使得老百姓年复一年地在困顿中平静度日,没有怨恨,没有奢求,没有发现四周峻美的大山多么诱人,也没有发现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
几年前,一个奇异的外部世界冲破这里的困顿。人们发现,原来这里有着神秘迷人的原始森林,有着气势磅礴的大峡谷,有着清纯明净的拒马河,还有我的香雪。
如今,苟各庄已成了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从前的香雪们也早已不再像等情人一般等火车。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成了家庭旅馆的女店主。她们目光从容自信,她们衣着干净时新,她们谈吐不再畏缩,她们懂得了价值,她们说:“是啊,现在我们富了,这都是旅游业对我们的冲击啊。”而仅仅两年前,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真是一桩流油的事哩!
18.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如果写成“土地贫瘠,石头多而无用,老百姓年复一年地在困顿中平静度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9.最后一段有意连续使用多个“她们”,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20.最后一段出现两个“流油”,一个有双引号,一个没有,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而仅仅两年前,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真是一桩流油的事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熬夜抢购的东西,心心念念盼发货,结果东西到手,反而觉得没那么香了。其实,这是大脑中的“奖励回路”机制在作怪。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感到饥饿,就会去寻找食物。在你吃掉巧克力、收获饱腹的同时,②大脑会分泌大量多巴胺,③带来愉悦感。④虽然多巴胺能使人愉悦,⑤但是这一效应持续的时间很短,⑥而且很快随着多巴胺水平的降低而消除。⑦这就解释了⑧为什么在你得到想要的东西后,⑨很快失去新鲜感和满足感。
越到后面,那东西越难重燃你的热情,即使它天天出现在你面前。因为对于 A多巴胺水平也会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时大脑会再次激活“奖励回路”,刺激你渴望拥有新事物,以便不断通过新鲜的刺激来 B。所以,你才会一方面觉得到手的东西“不香”了,另一方面又不停地“买买买”。
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克制对“奖励”的渴望,冷静审视自己的真实需求,才能真正做到理性消费。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
【解析】
6~9.【答案】
【解析】
10~14.【答案】B、D、、、
【解析】(1)“故”解释为“所以”,有承接之意,其前断开;“若”表假设,用在句首,其前断开;“非所以发扬盛德也”为否定判断句,应在“非”前断开。综上应在BDE三处断开。句意:陛下能开放言路,所以群臣敢于对朝政论得论失。如果罢黜白居易,就是钳住他们的口,这不是发扬帝王盛德的办法。
(2)B.“意思相同”有误。迁:升迁;被贬官。句意:升任为左拾遗;被贬谪流放的官吏和失意的诗人。
故选:B。
(3)D.“后人评价其诗像山东百姓种植的庄稼,饱满充实”有误,原文为“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意思是“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
故选:D。
(4)①荒纵:迷乱放纵;才下:才能低下;丐:乞求。译文:当时皇帝迷乱放纵,宰相才能低下,赏罚不适当,白居易于是乞请调任外官。
②因为:于是写了;长句:指诗歌;歌:作动词。作歌;凡:一共。我于是写了这首长诗,作歌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
(5)材料一说到“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元和四年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赋以赈救饥民,且多放出一些宫女;还说到“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在殿中答对时持论刚正耿直,直言皇帝错了;还说到“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武元衡被杀后,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抓捕盗贼,触怒宰相。
答案:
(1)BDE
(2)B
(3)D
(4)①当时皇帝迷乱放纵,宰相才能低下,赏罚不适当,白居易于是乞请调任外官。
②我于是写了这首长诗,作歌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
(5)①元和四年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赋以赈救饥民,且多放出一些宫女;②在殿中答对时持论刚正耿直,直言皇帝错了;③武元衡被杀后,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抓捕盗贼,触怒宰相。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白居易字乐天,他的祖先大概是太原人。他聪明超过别人,擅长写文章。未成年时拜见顾况。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推崇赞许他人。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我认为有才华的人已经绝迹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您!”贞元年间,考中进士,非常优秀,被授职校书郎。元和元年,被诏入担任翰林学士。后升任为左拾遗。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并且钱财大多来自宫中。宪宗有所采纳。后来,白居易在殿中与宪宗谈论,论辩执著,坦率耿介,皇帝还没有发告示,白居易就对皇帝说:“陛下错了。”皇帝脸色变了,过后,对李绛说:“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贬他!”李绛说:“陛下能开放言路,所以群臣敢于对朝政论得论失。如果罢黜白居易,就是钳住他们的口,这不是发扬帝王盛德的办法。”皇帝醒悟,对待白居易仍然像过去那样。一年过去应迁升,穆宗因他阅历较浅,而且家中一向贫困,就听任他自己选择官职。居易请求如姜公辅一样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奉养母亲。穆宗下诏批准。第二年,因母亲去世回家奔丧,回来,授予左赞善大夫。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洗刷朝廷的耻辱,并一定与朝廷约定日期。宰相厌嫌他越职行事,不高兴。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说不应该让他治理州郡,追贬江州司马。过了很久,白居易调任为忠州刺史。入京做了司门员外郎。在这时候,天子迷乱放纵,宰相才能低下,赏罚不当,坐视贼兵,无能为力。白居易虽然进谏忠言,却不被皇帝听取,就乞请调任外官。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开始修筑堤坝保护钱塘湖,用钱塘湖蓄洪和放水,灌溉千顷农田。六年,去世,终年七十五岁。
材料二: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年纪大却不肯做官,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与一词多义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5~16.【答案】A、
【解析】(1)A.“友人不顾自己身体不适”说法有误。“新茗分张及病身”是说友人将好茶分给疾病在身的诗人。
故选A。
(2)诗歌颈联“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一句意思是取来煮茶的工具,煎水煮茶,用器具将茶碾成颗粒状,把茶叶细末用小汤匙搅动。这一句是对诗人拿到新茶后,迫不及待地想要炙之、解之、碾之、罗之、煎之的过程所进行的描写。得到好茶叶,自然不想草草了事,浪费了这好茶,因此从这一套完善的煎茶法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对茶的熟知与喜爱。
尾联“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意思是这么好的茶不先给别人却先寄给了我,想必知道我是能鉴别茶叶品质优劣的人。“别茶人”三个字是诗人给予自己的评价,诗人此时是病中渴茶之人,得到茶后非常高兴,故而如此评价自己。因为懂得品茶,所以才能在起起落落的仕途中宠辱不惊,将生活所有的不惑,在茶的苦涩和清香中释然,茶于他,就是生命的一部分,而他也就成了当之无愧的“别茶人”。由此可见诗人在识茶辨茶方面的自信。
诗歌首联中,作者以“故情”二字对诗人及李六郎中的关系做以简单描述,表明两人是老相识,“新茗分张”时,能第一时间想到诗人,可见二人交情匪浅。而诗人写作的清明节本应是扫墓时节,诗人被贬谪后孤身一人,卧病在床,孤寂冷清,但却在清明前夕收到书信和新茶,且用红纸包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饱含着一丝温暖的情谊在其中。从诗人的态度中,我们也能看到他对友人千里寄茶的深情厚谊的感激。
答案:
(1)A
(2)①爱茶之心切。诗人慢慢等待水煮沸又用小汤勺慢慢搅动茶叶细末,这些煎茶细节描写可见其爱茶之心切。
②辨茶之自信。尾联直接以肯定语气表明在识茶辨茶方面的自信。
③对友人的感谢。诗人身处被贬境地又在病痛之中,友人寄茶背后的情谊让诗人充满感激。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17.【答案】当惯性思维遭遇现实意外
在人类的思维惯性中,某些事物常常被赋予固定不变的属性,比如拔河比赛中的绳子,人们普遍认为它坚不可摧,是力量的象征。然而,当绳子在众人的拉扯中意外断裂时,这种固有的认知便被无情地打破。这一事件不仅让我们对绳子的物理属性产生了新的认识,更引发了我们对思维惯性、群体心理和事物本质的深入思考。
在众人的共识背后,往往隐藏着对事物片面而未经审视的理解。拔河绳子之所以被视为坚不可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承受住双方的拉力。然而,正是这种“大多数情况”导致的思维惯性,让我们忽略了绳子也有其承受极限的可能性。当所有人都不假思索地接受这一固有认知时,便形成了一种群体心理,即无人质疑的共识。这种共识虽然能够带来稳定感和安全感,但也限制了我们对事物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
绳子的断裂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它提醒我们即使是看似坚不可摧的事物,也可能在特定的条件下显现出脆弱的一面。这启示我们在面对任何事物时,都应该保持一种审慎和开放的态度。不要轻易被表面现象或群体共识所迷惑,而是要努力挖掘事物背后的本质属性和潜在风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意外发生时,有足够的准备和应对能力。
进一步说,我们应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不盲目追随群体意见,不轻易接受既有认知,而是勇于质疑、探索和创新。这种思维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变革不断的今天,这种思维方式尤为重要。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拔河绳子的断裂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偶然事件,它反映了事物内在的矛盾和运动的规律。因此,我们应该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不断适应变化、拥抱变革,而不是固守陈规、抗拒新事物。
综上所述,当惯性思维遭遇现实意外时,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重新审视和理解事物。通过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发现新的可能性和价值,也能够不断推动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审题:
本题提供的材料简短却富有深意,描述了一个在人们共识中坚不可摧的拔河绳子意外断裂的情景。这一情景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蕴含着对事物固定观念的质疑和挑战。
在审题时,我们需要关注几个关键点:首先是“所有人”的共识,它代表了一种普遍的、未经质疑的社会认知;其次是“坚不可摧”的形容词,它强调了绳子在人们心目中的牢固形象;最后是“绳子断了”的事实,它作为一个突发事件,打破了人们的固有预期。
这个材料的深意在于,它提醒我们即使在广泛接受的社会观念中,也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脆弱性和变化性。我们需要审视和反思那些看似牢不可破的观念,以更开放和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世界。
参考立意:
1.挑战固有认知,拥抱变化的可能
从人们普遍认为拔河绳子坚不可摧的角度出发,探讨固有认知对人们思维和行动的限制。指出当绳子断裂时,人们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维框架,重新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进而强调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绳子”时,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开放和好奇的心态,勇于挑战和质疑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观念和规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变化的世界中不断适应和成长。
2.表象与本质:对事物深度的思考
分析人们对拔河绳子的表象认知与其实质之间的差异。指出绳子看似坚不可摧的外表下,隐藏着可能被忽视的脆弱性。进而引申到更广泛的社会现象,讨论人们如何往往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而忽视了对其本质的探索和理解。强调我们应该透过表象看本质,以更深刻、更全面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3.群体心理与独立思考:保持批判性思维探讨
在群体心理的影响下,个体如何容易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盲目接受群体的共识。以拔河绳子的断裂为引子,讨论如何在群体压力下保持个人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强调在面对社会共识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和理性,不盲目追随,而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做出独立的判断。同时,鼓励人们勇于质疑和挑战权威,推动社会观念和认知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18~20.【答案】(1)从句式上看,原句是长单句,读起来节奏缓慢,给人以沉重感,符合语境特色;改句多短句,读起来节奏明快,和原文情境不符。
从内容上看,原句“……使得……”强调了环境是老百姓安于困顿、思想保守的原因;改句变为主谓句,没有了这层意思。
(2)连续使用多个“她们”,反复强调这一主语,更突出了“从前的香雪们”如今的主体地位。
连续使用多个“她们”,句子构成排比,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她们”从“衣着干净时新”到“谈吐不再畏缩”,再到“懂得了价值”,由表及里,表现出“她们”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
(3)“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中的“流油”带引号,就是表示直接引用,以前“香雪们”的生活困顿、落后,连“旅游”是什么都不了解,所以当说起“旅游”时就发音不准,将其说成“流油”。
第二处“流油”不带引号,结合“她们说:‘是啊,现在我们富了,这都是旅游业对我们的冲击啊。’”可知,这里的“流油”是指“香雪们”现在认识到旅游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让她们都富了起来。
答案:
(1)①原句是长单句,节奏沉缓,更能表达压抑沉重的意味,改后无此效果;②原句的“使得”揭示老百姓心态保守有着环境原因,改后无此意思。
(2)①反复强调“她们”这一主语,更能体现人物的主体地位;②同时,多个“她们”形成铿锵有力的节奏,更能表现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
(3)①前者引用人物原话,表明她们对旅游并不了解,发音不准;②后者表明她们现在充分认识到旅游带来的好处。、、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时,可以从修辞、句式等角度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时,可以从修辞的角度结合语境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点符号用法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引号的作用,再结合语境分析作答。
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①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②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③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④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⑤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
21~22.【答案】(1)A原文“越到后面,那东西越难重燃你的热情,即使它天天出现在你面前。因为对于 A多巴胺水平也会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补句要找出介词“对于”指向的具体内容。联系本句“天天出现在你面前”“多巴胺水平也会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可见应补写为“同一事物(旧事物)的反复刺激”;
B原文“这时大脑会再次激活‘奖励回路’,刺激你渴望拥有新事物,以便不断通过新鲜的刺激来 B”,补句为“不断通过新鲜的刺激”的目的或效果,联系前文“而且很快随着多巴胺水平的降低而消除”,故可补句为“使多巴胺水平重新上升”。
(2)①句“在你吃掉巧克力、收获饱腹的同时”中“收获”“饱腹”搭配不当,改为“收获饱腹感”(或:“收获饱腹”改为“感到饱 了”);
⑥句“而且很快随着多巴胺水平的降低而消除”中“消除”与“愉悦”不搭配,改为“消失”;
⑧句“为什么在你得到想要的东西后”中缺主语,联系后⑨句,可知主语是“你”,故把“在你”改为“你在”(或:将“你”移到句首/删去“在”)
答案:
(1)A同一事物(旧事物)的反复刺激;B使多巴胺水平重新上升
(2)①“饱腹”改为“饱腹感”(或:“收获饱腹”改为“感到饱 了”)⑥“消除”改为“消失”⑧“在你”改为“你在”(或:将“你”移到句首/删去“在”)、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
(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修改能力。答题时要熟知常见的病句类型,认真阅读题干中的语段,找出病因,作出正确的修改。
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新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新高考2024届第二次联合调研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新高考第二次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