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山东省庆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填空(9分)
1.“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宠辱不惊,闲看书卷奥秘;去留无意,漫随书卷人生。品味诗词,带我们打开美丽的画卷。伫立江畔,迷离在(1)“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美好意境中;在河之洲,唱出“(2)__________,君子好逑”的倾慕;偶遇桃源,惊叹(3)“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的岁月静好;遥望洞庭,欣赏孟浩然(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势恢宏;浪迹天涯,体悟(5)_________(作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6)“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真挚友情。
【答案】(1)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2)窈窕淑女 (3)黄发垂髫 (4)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5)王勃 (6)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二、阅读(71分)
(一) (12分)
2.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全市中学生书法比赛中,我校的几幅参赛作品都不怎么样,只有小明的这一幅隶书还差强人意。
B.无数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献,殚精竭虑,无怨无悔,创造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
C.多些好高骛远的执着,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方能积小胜为大胜,达到既定目标。
D.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和李大钊小巷谈话,温和而有千钧之力,让人感受到理想的魅力和青春的力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差强人意:形容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正确;
B.殚精竭虑: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正确;
C.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地追求目前不可能实现的过高、过远的目标。这是一个贬义词,本句是褒奖的语境;
D.千钧之力: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正确;
故选C。
3.《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第一》提到汉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在甲骨文中, “山”字形似山, “尊”字下部是一双手,上部是一个大酒杯或酒瓶(见图),据此你推测“山”采用的是______造字法,“尊”采用的是_________造字法。
【答案】①象形 ②会意
【解析】本题考查对四种造字法的了解。
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描绘万事万物的形状来造字,比如日、月);
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用纯象征符号来造字,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象征符号来造字,比如上、下);
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表意部件组成表新意义的字,比如武、信);
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用“表义之形旁”和“表音之声旁”组成的字,比如江、河)。“山”字形似山,是以山的形状来造了“山”这一个字,采用的是象形造字法。“尊”字下部是一双手,上部是一个大酒杯或酒瓶,用两个表意部件组成表新意义的尊,采用的是会意造字法。
4.下面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C.《说文解字》篇是我们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探究汉字起源的重要参考书目。
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知识。
B.“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论语》等”错误,《论语》不是史书;
故选B。
5.小语在阅读《<诗经>第四》一章中,对“诗言志”即诗歌的育人作用产生了兴趣,制作了下面的表格。请根据名著内容以及你的语文素养积累,帮他补充完整。
【答案】①要知恩图报,礼尚往来。②知音难求,人要找到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行。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注意扣住“教育意义”来回答。
①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简称投桃报李,意思是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寓意是要知恩图报;也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②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现在一般引申为:明白了解我的思想的人就说我心里有忧愁(忧国忧民的意思),而不明白了解我的想法的人就说我到底有什么个欲望(自寻烦恼的意思)。这里突出了“知我者”和“不知我者”对自己产生的不同看法,由此可知,教育人们应该寻找知音,寻找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前行。
(二) (11分)
定风波·暮春漫兴①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作者闲居带湖之作。
6.下列句中画线词与词中“插花”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玉米地里还插花着种豆子。
B.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 (袁宏道《瓶史》)
C.邳州插花做鞋技艺享誉全国,游客们对这些绣花鞋赞不绝口,争相购买。
D.醉中插花归,花重压折轴。 (苏轼《答王巩》)
7.衬托手法在这首词中很突出,请结合句子加以分析。
8.对这首词的情感,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落寞失望,一种是心怀希望。请结合“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D
7.少日逢春的狂欢衬托老去逢春的孤寂,突出了词人带湖生活的悠闲和淡淡的落寞心情。
8.示例一:我同意第一种说法。日暮萧瑟之景,燕子归去,青春不再,更让人感到老去的凄凉,国事日衰,让他心生落寞失望之情。示例二:我同意第二种说法。日薄西山萧瑟之景,燕子的一声呢喃,带来了春的希望,暗示词人虽免官闲居,但报国之心犹在,希望被再次重用。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词中实词的意思。本词中“插花”是指“戴花”。
A项中的“插花”意思是“夹杂;交错”;
B项中“插花”指“把各种供观赏的花适当地搭配着插进花瓶、花篮里”;
C项中的“插花”是“绣花”的意思;
D项中的“插花”是“戴花”的意思;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上阕以“少日”衬托“老去”。“老去”是现实,“少日”是追忆。少年时代,风华正茂,一旦春天来临,更加纵情狂欢,其乐无穷。形容“少日春怀”,用了“似酒浓”,给人以酒兴即将发作的暗示。继之以“插花”“走马”,狂态如见。而这一切,都是“少日”逢春的情景,只有在追忆中才能出现。眼前的现实则是:人已“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怀不是“似酒浓”,而是“如病酒”。同样用了一个“酒”字,而“酒浓”与“病酒”却境况全别。“老去逢春如病酒”极言心情不佳,毫无兴味,不要说“插花”“走马”,连酒也不想喝了,突出了词人的落寞心情。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人的思想情感。此词为辛弃疾被罢官之后闲居带湖时所作。这时的诗人正值悲伤之际,闲居带湖的生活以及被罢官后的落寞心情让他更加觉得悲凉,以至于看到春风吹掉了花瓣,燕子飞于春风之中这样的春景,在诗人眼里也满是萧条,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被罢官的愤懑之情,然而尾句写到燕子于夕阳中遇到春天的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抱有信心。“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意为“是那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与春相遇”,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想象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想象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两种说法都可以,结合自己对词句的理解,分析词人要表达的情感,言之有理即可。
(三)(20分)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①以自况曰: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②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③,箪瓢屡空④,晏如⑤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⑥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⑦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 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①《五柳先生传》:陶渊明所作的自传。②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③短褐穿结:形容衣衫褴褛。④箪瓢屡空:形容吃的喝的匮乏。⑤晏如:安然自如的样子。⑥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⑦畜:同“蓄”。
9.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中往来种作 亲旧知其如此
B.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乡邻之所贵
C.具答之 或置酒招之
D.以自况曰 以此自终
10.下列说法有误一项是 ( )
A.【甲】文渔人辞别桃花源后,得其船并循来时路返回,这与渔人进入桃花源的情节形成照应。
B.【甲】文寄寓着陶渊明的美好向往,【乙】文记述了陶渊明著《桃花源记》的缘由。
C.【乙】文指出陶渊明有三大爱好:读书,饮酒,写文章。
D.甲乙两文中有一些词语虽然沿用至今,但词义发生了变化。如交通、妻子、绝境、不求甚解。
11.请结合提示,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②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12.作者虚构的桃花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有这样的魅力?
1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答案】9.C 10.B
11.(1)陶渊明年少时心怀高尚的情操,知识渊博擅长写文章。 (2)喜欢读书,不咬文嚼字,读书每当有所领悟,就乐而忘食。
12.示例:(1)风景优美,环境宜人;(2)民风淳朴,热情好客;(3)百姓安居富足,没有战乱和繁重的徭役。
1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思对即可)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代指桃花源/代词,指陶渊明。
B.介词,对/介词,表被动。
C.代词/代词。
D.连词,用来/介词,凭借。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B.【乙】文以自传似的口吻讲述了五柳先生也就是陶渊明的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二是饮酒(性啫酒,家贫不能常得);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表现了陶渊明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没有记述陶渊明著《桃花源记》的缘由。“【乙】文记述了陶渊明著《桃花源记》的缘由”表述有误。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1)注意重点词:博学:知识渊博;善:擅长;属:写。
(2)注意重点词:不求甚解: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会意:领悟。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知,作者描绘了一个桃花源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拥有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桃花源内有优美富饶的自然环境; 桃花源内人民生活幸福快乐;桃花源内有淳朴的社会风尚;桃花源内的生活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内容理解。
根据【乙】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意思是: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可知陶渊明不是真的在抚琴,只是做出了抚琴的样子;
根据【乙】“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和“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可知,陶渊明无拘无束、本性率真;
根据【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飘屡空,晏如也”可知,陶渊明生活条件艰苦,但是却安然自若,表现了陶渊明面对穷困生活也能自得其乐的性格;虽然没有琴弦却能够抚琴自乐;表现了他面对穷困的生活,丝毫不以为意,反而内心豁达,自得其乐的性格特点。
参考译文:
【甲】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 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地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乙】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他年少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写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
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或所以就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地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十分满足和快乐的样子,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地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琴上系弦的绳子和标记都不完整,每当有朋友聚会,他就抚琴应和,说:“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弹出弦上音!”
(四)(7分)
这些海洋动物为了“唠嗑”使出浑身解数
①作为唯一具有高等语言能力的物种,人类自然享受到了交流带来的便利。但是,居住在海洋中的动物们怎么交流呢?
鲸豚类:我唱得比说得好听
②说起海洋当中最擅长交流的动物,那一定非鲸豚类莫属。由于水会吸收光线,影响视觉,并且相较空气来说,较慢的水流速度又使得嗅觉无用武之地。因此,所有的鲸、海豚以及齿鲸亚目动物都比它们的陆地亲戚更加依赖声音进行沟通。鲸豚类对声音的执着追求成功引起了人类的注意,它们发出的美妙声音(可能只是人类自认为美妙)更是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文艺音像制品当中而为人熟知,人们为这些声音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鲸歌。
③那么“鲸歌”真的是鲸类交流的语言吗?会不会只是胡乱发出的叫声呢?带着这个疑问,两位科学家在1971年分析了鲸鱼的鸣叫,发现鸣叫声存在着明显的层次结构。他们根据声音的频率高低将鸣叫声标注为基本单位,发现每四到六个基本单位组成一个单词,两三个单词组成短语,几个主题合在一起被称为“鲸歌”。一头鲸会在数个小时甚至数天重复吟唱一首“鲸歌”。这也就意味着,“鲸歌”并非胡乱的鸣叫,而是有着确实意义的“语言”。
④有趣的是,在座头鲸的繁殖季节,一些鲸鱼会根据其他鲸鱼的叫声来修改自己的“歌曲”可惜的是,截至目前我们并不能确切了解“鲸歌”的意义。
招潮蟹:能动手决不多说
⑤在爱恨分明的自然界中,肢体语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横行霸道的招潮蟹可谓是深谙此道。招潮蟹中大多数的种类生活在海边泥沙滩等平坦的潮间带区域。雄性招潮蟹的左右螯大小悬殊,大螯的重量占到了体重的一半。每当退潮,它们就会爬出洞口,有节奏地挥舞沉重的大螯,像是在召唤潮水的到来,“招潮蟹”也就因此得名。
⑥实际上,招潮蟹并非在召唤潮水降临,而是另有用意——这种舞蹈般的动作便是招潮蟹进行交流的肢体语言。雄性招潮蟹通过挥舞大螯向同类传递信息,宽阔的螯像是旗手手中的彩旗,可以向同类传递视觉信号,而不同的挥动方式就代表了不同的信息,例如对雌性的示爱,对竞争者的警告等。
⑦行为学的研究表明,招潮蟹至少可以使用包括侧向环绕运动、侧向弹击运动、快速垂直运动和环绕运动四种肢体语言。这些动作很可能具有各自特定的意义,分别用于在不同的情形下传达不同的信息。
⑧招潮蟹具有众多特殊的肢体语言,很可能与滩涂特殊的环境,以及招潮蟹拥有接近。360°的视野有关,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让以招潮蟹为代表的沙蟹总科物种有机会演化出复杂的肢体语言。
章鱼:显示屏遇见我都要直呼内行
⑨作为无脊椎动物中智商顶尖的成员,头足类动物(章鱼、乌贼、鱿鱼等)有着独特的交流方式。
⑩头足类动物有着非常强大的变色能力。它们体表有着大量受肌肉控制的色素细胞,因此头足类不仅可以让体表颜色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发生变化,而且还可以控制身体的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的颜色变化,这使得头足类动物可以像LED显示屏一样用身体呈现出不同的图案和花纹。它们不仅会凭借高超的变色能力伪装自己,同时也会通过显示不同的图案进行交流。
⑪例如,美洲大赤鱿在捕食过程中体表的图案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似乎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大范围的颜色、图案变化,比如通体从深色变浅色等;第二种则是相对小范围的颜色变化,比如身体上出现一圈深色条纹等。研究者认为,前者可能是用来表示强烈或精确的信息,比如发出捕食猎物的意图;而后者则可能是一种“修饰语”,比如用来表示猎物的位置和类型, 等等。
⑫唱歌、动手、变色……大洋深处的这些动物为了好好“唠嗑”,可谓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用问句的形式引出说明对象——海洋动物交流方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加点字“截至目前”是“到现在为止”的意思,表示时间限制,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雄性招潮蟹挥动螯可以向同类传递不同的视觉信号。
D.全文采用空间顺序,由陆地到海洋,介绍了大洋深处动物“唠嗑”的不同方式。
15.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科学家研究海洋动物“唠嗑”,有何借鉴意义?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4.D
15.示例:①研究海洋动物“唠嗑”的方式和背后的动因,为海洋动物保护提供宝贵借鉴价值。②研究海洋动物“唠嗑”背后的动因与形成原因,为开展仿生工作奠定基础。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D.有误,全文由陆地到海洋,介绍了大洋深处动物“唠嗑”的不同方式,采用了逻辑顺序;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
结合第②段“鲸豚类对声音的执着追求成功引起了人类的注意,它们发出的美妙声音(可能只是人类自认为美妙)更是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文艺音像制品当中而为人熟知,人们为这些声音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分析,研究海洋动物“唠嗑”的方式和背后的动因,为海洋动物保护提供宝贵借鉴价值。
结合第⑩段“它们不仅会凭借高超的变色能力伪装自己,同时也会通过显示不同的图案进行交流”分析,研究海洋动物“唠嗑”背后的动因与形成原因,为开展仿生工作奠定基础。
(五)(21分)
折耳根里寄乡愁
①初春时节,南方的土壤格外松软。折耳根隐匿其中,稍不留神,便噌噌生出芽叶,破土而出。这种在西南一带土生土长的野菜,学名鱼腥草,是我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②阳光和煦,母亲带着回乡的我和她的外孙女到郊外挖折耳根。山野还是一片枯黄,折耳根却泛出星星点点的春意。它们带着葱郁的生机,在田埂上、山坳里、溪沟旁悄然生长。青红的折耳根嫩叶探出头来,叶片正面是醇和的绿色,叶片背面呈紫红色,与红土地浑然一体。
③向来勤劳的母亲挖折耳根极有经验。她将新叶周围的泥土一锹一锹挖开。折耳根露出来,白白的,细细的。节上长着纤细的根须,根须在泥土中蔓延。多么旺盛的生命!在寒冷的季节里,它们静静扎根,汲取营养。待到大地回温,便向上生长,迎接第一缕春风的洗礼。露出地面的两片新叶,像竖立起的猫耳朵,聆听着春天里鸟儿的鸣啭。待到夏天,折耳根的茎叶硬朗起来。淡紫色的茎上陆续绽放出雪白的花朵。嫩绿的花柱上吐出黄色的蕊,衬托着绿叶白花,煞是动人。这时,母亲会采摘新鲜茎叶和花朵在小院里晒干。炎热的夏季里,泡一杯折耳根叶顿觉解暑。
④母亲用力抖下折耳根根须上黏着的泥土,然后将其熟练地装进篮子。我也挽起袖子,一手紧紧扯住冒出地面的茎叶,一手用铲子挖开根部。我仿佛可以听到顽强的根须被一根根切断的声音。一株寸余长雪白鲜嫩的折耳根被抽出了泥土。女儿蹲在一旁歪着头仔细地看着,然后学着外婆和妈妈的样子。她肉乎乎的小手沾满了泥土,雀跃的样子像春天里叽叽喳喳的小鸟。
⑤母亲转过头看着她的外孙女,温柔地笑着,金黄的阳光洒在她花白的鬓发上。母亲教外孙女哼唱起她儿时的童谣: “折耳根,一到春天遍坡生。外婆带我挖根根,我是外婆乖孙孙。”在母亲的童年里,折耳根是家常菜,也可以卖到乡场集市,以增加收入。山谷清幽,歌声随风声四处飘荡。
⑥轻风拂过,新挖出的折耳根混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一种淡淡的草腥味。不一会儿,竹篮已装得满满当当。母亲小心翼翼地将挖出的泥一点点掩回原处。这是老人们传下来的规矩,据说这样,来年折耳根还能继续生长。
⑦看着那折耳根我不禁感慨,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竟生长出这样一种神奇的草根。折耳根不仅可以入食,聪明的先祖们将目光投向这种泥土深处的草根,用折耳根的根治病。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
⑧回到屋里,母亲将折耳根反复搓洗,淘去泥土,择去根须。洗净的折耳根呈玉白色,根根饱满。母亲将它掐成一寸一寸的小段,先用食盐码味,几分钟后淘净,再用甘洌的泉水泡上一会儿,然后沥干水分。接着,放入剁好的姜、蒜、葱末、芫荽,加上胡辣椒粉、花椒、生抽、食醋拌匀。母亲还有一味秘方————加一勺老坛糟辣椒汁,这样做出来的凉拌折耳根,生鲜脆爽、酸辣十足。除了凉拌,折耳根炒腊肉也是一道颇具黔北风味的美味。
⑨带着独特的泥腥味,折耳根这种野菜从百草香中脱颖而出。咀嚼之后,唇齿留香。如今,它逐渐走上各地的餐桌。离乡在外的我,也常常会在网上买上几斤裹满泥土的折耳根,重拾故乡的味道。每每打开包裹,那沁人心脾的泥土香和野草香,总会带着一缕缕乡愁,悄悄从折耳根的根底爬上叶尖,再爬上我的心尖。
16.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折耳根的用途。
17.赏析语言:
①待到大地回温,便向上生长,迎接第一缕春风的洗礼。露出地面的两片新叶,像竖立起的猫耳朵,聆听着春天里鸟儿的鸣啭。
②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小心翼翼地将挖出的泥一点点掩回原处。
18.文章开头描写初春时节的折耳根,其作用是什么?
19.文中第④段“我仿佛可以听到顽强的根须被一根根切断的声音”与第④段“母亲小心翼翼地将挖出的泥一点点掩回原处”,写出既要挖折耳根又要保护其生长,二者是否矛盾呢?
20.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作者在“折耳根”里寄“乡愁”。
【答案】16.炎热的夏季里,泡一杯折耳根叶解暑。折耳根也可以卖到乡场集市,增加收入。用折耳根的根可以治病。凉拌折耳根,折耳根炒腊肉(或者折耳根可以做家常菜)
17.①对“折耳根”的描写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折耳根顽强的生命力和动人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折耳根的喜爱。②这些词语描写母亲挖完折耳根后掩回土时的状态,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的小心仔细,表现了母亲对折耳根、对自然的敬重。
18.文章开头写初春时节折耳根隐匿在松软的土壤中,稍不留神,便破土而出的情景,开篇点题,表明写作对象。同时引出下文描写母亲带着回乡的“我”和她的外孙女到郊外挖折耳根的内容。
19.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母亲挖折耳根是为了给家人做成美食,是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体现了母亲的勤劳和对家人的爱,而把泥土掩回原处,是为了来年折耳根还能继续生长,这体现了母亲对折耳根,对自然的敬畏。
20.折耳根是我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折耳根让作者回忆起母亲挖折耳根的美好情景和制作折耳根美食的美好画面。折耳根独特的泥腥味是在作者心中是家乡的味,作者离乡在外,折耳根引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升华为浓浓的乡愁。(意思相近)
【解析】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章信息的筛选。
根据第③段中的“炎热的夏季里,泡一杯折耳根叶顿觉解暑”,第⑤段中的“在母亲的童年里,折耳根是家常菜,也可以卖到乡场集市,以增加收入”,第⑦段中的“用折耳根的根治病”,第⑧段中的“这样做出来的凉拌折耳根,生鲜脆爽、酸辣十足。除了凉拌,折耳根炒腊肉也是一道颇具黔北风味的美味”提炼可得。
【17题详解】
①此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全句子中所包含的修辞手法,其次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表现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根据 “迎接第一缕春风的洗礼” “聆听着春天里鸟儿的鸣啭”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根据“露出地面的两片新叶,像竖立起的猫耳朵”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新叶比作猫耳朵。根据第③段“多么旺盛的生命!”“煞是动人”可知,这段描写体现了折耳根顽强的生命力和动人的姿态。据此作答即可。
②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小心翼翼”与“一点点”是对母亲挖完折耳根后把挖出的泥压掩回原处时的状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此时动作的小心谨慎。联系第⑥段后句“这是老人们传下来的规矩,据说这样,来年折耳根还能继续生长”可知母亲这样做,是为了来年折耳根还能继续生长,表现了母亲对折耳根,对自然的敬重。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句段作用。开头段落常见作用有: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交待背景、环境等;与下文形成对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第①段“初春时节,南方的土壤格外松软。折耳根隐匿其中,稍不留神,便噌噌生出芽叶,破上而出”“是我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开篇点题“折耳根里寄乡愁”,点明写作对象“折耳根”,体现了折耳根与“我”家的联系紧密,暗含“我”对折耳根的喜爱;联系第②段“阳光和煦,母亲带着回乡的我和她的外孙女到郊外挖折耳根”可知,首段为下文“我”回忆与母亲一起挖折耳根的事做铺垫。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问二者是否矛盾,则解答时需要将这二者逐个分析。母亲挖折耳根,根据第③段中的“炎热的夏季里,泡一杯折耳根叶顿觉解暑”,第⑤段中的“在母亲的童年里,折耳根是家常菜,也可以卖到乡场集市,以增加收入”可知,折耳根有药用价值以及食用价值,还可以增加家庭收入,这体现了母亲的勤劳对家人的爱。母亲保护其生长,根据第⑥段后句“这是老人们传下来的规矩,据说这样,来年折耳根还能继续生长”,是一种目光长远的做法,也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对大自然的敬重和对折耳根的珍爱。故二者并不矛盾。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赏析作者的感情。
根据首段中“是我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可知,折耳根是我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第②段到第⑥段描写的是母亲带着回乡的我和她的外孙女到郊外挖折耳根的情景。第⑧段描写的是回到屋里以后,母亲把折耳根洗净,然后用它来制作美食的过程。根据末段中的“离乡在外的我,也常常会在网上买上几斤裹满泥土的折耳根,重拾故乡的味道”可知,折耳根独特的泥腥味在作者心中是家乡的味道。根据尾段中的“每每打开包裹,那沁人心脾的泥土香和野草香,总会带着一缕缕乡愁,悄悄从折耳根的根底爬上叶尖,再爬上我的心尖”可知,作者离乡在外,经常会有网上买一些折耳根,折耳根的泥土香和野草香,总会引起作者一缕缕的乡愁,表现了作者对家乡与亲人的怀念之情,从而升华为浓浓的乡愁。
三、应用(1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
2022年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航天局和海南省政府共同举办2022年“中国航天日”线上启动仪式。今年航天日以“航天点亮梦想”为主题,将通过多场活动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知识。
作为主场活动举办地,海南将借力“中国航天日”,积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航天科普活动,宣传中国航天发展成就,进一步激发海南人投身航天事业的热情。
(1)请为材料一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20个字)
(2)小航同学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请你结合“王亚平成长之路简表”,给小航提几条助他圆梦的建议。
(3)中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点燃了同学们的航天梦想。学校团委发了一个征稿,格式和内容存在错误,请找出三处并改正。
【答案】(1)2022年“中国航天日”线上启动仪式举行(或:2022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线上举行)
(2)①航天员需要强健的体魄,因此要挤出时间锻炼身体 ②宇航员需要广博的知识,需要广泛涉猎 ③宇航员需要强大的(或:健全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要有抗挫能力,不能为一时得失而沮丧。 ④宇航员需要坚强的意志力来应对各种挑战,因此要具有抗压能力,心理素质好。
(3)① 启示改为启事 ②《我的航天梦》书名号换成双引号。③删除“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解析】
(1)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一般可从新闻的导语中提炼关键信息来拟写。这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段。根据其中的“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航天局和海南省政府共同举办2022年‘中国航天日’线上启动仪式”可拟写为:2022年“中国航天日”线上启动仪式举行(或:2022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线上举行)。
(2)本题考查提炼信息。
根据“通过航空医学健康鉴定,包括内科、神经科、眼科、耳鼻喉科等100多个大项,必须保证身体‘绝对健康’”可得:航天员需要强健的体魄,因此要挤出时间锻炼身体。
根据“学习高教、气象、空气动力学、航天医学等近60门文化课程”可得:宇航员需要广博的知识,需要广泛涉猎。
根据“进行注意力、耐力、耐挫力等心理素质的初级测试”可得:宇航员需要强大的(或:健全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要有抗挫能力,不能为一时得失而沮丧。
根据“她经常要承受着40千帕的压力持续水下工作六小时,身体消耗相当于跑完一次全程马拉松,也多次在荒漠、丛林、大海经历残酷的求生训练”可得:宇航员需要坚强的意志力来应对各种挑战,因此要具有抗压能力,心理素质好。
(3)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
“启示”书写错误,应为:启事。
“我的航天梦”是活动的主题,应用双引号,不用书名号。
征稿启事为正式公文,交代清楚事项即可,一般不用引用的修辞。故应去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四、写作(60分)
22.按要求写作。
最近很火的一段话:“不要慌,不要慌,太阳下山有月光,月亮落下有朝阳。”所以好好生活别想太多,该忘的忘,该放的放,让心归零微笑前行。不要过于焦虑与着急,即使身处黑暗,抬头也可见星空;纵然生活一地鸡毛,也不要忘了寻找属于自己的爱好。天总会亮,阳光万里,错过落日余晖,请记得还有漫天星辰。
请以“抬头可见星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要少于20行)。
【答案】略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
①_____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的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
②_____
词语
义项
属
①同“嘱”嘱咐,嘱托。②聚集。③撰写。④专注。
会
①符合。②时机,机会。③领悟,理解。④必然,一定。
初选时
①通过航空医学健康鉴定,包括内科、神经科、眼科、耳鼻喉科等100多个大项,必须保证身体“绝对健康”。
②进行注意力、耐力、耐挫力等心理素质的初级测试。
入选后
①经过4-10年的魔鬼训练,逐一考核8大类140多个训练项目。她经常要承受着40千帕的压力持续水下工作六小时,身体消耗相当于跑完一次全程马拉松,也多次在荒漠、丛林、大海经历残酷的求生训练。
②学习高教、气象、。空气动力学、航天医学等近60门文化课程。
征稿启示
为了激发同学们对科学的兴趣,点燃同学们的航天梦,学校文学社开展《我的航天梦》征文活动,“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请同学们积极投稿,投稿交到团委办公室,截止交稿时间4月 25日。
学校团委
2024年 4月 20日
山东省庆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庆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山东省庆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庆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山东省庆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庆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阅读,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