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彭新镇一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时间:50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4分)
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A. 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 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C. 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D. 药物和保健
2. 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开始于
A. 对燃烧现象的深入研究B. 对空气组成的研究
C. 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反应之后D.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之后
3. 某科学家在一次化学论坛会上提出“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的观点,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研制艾滋病疫苗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B. 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
C. 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D. 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4. 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 我国古代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矿石炼铁B. 水车灌溉C. 活字印刷D. 雕刻石像
6. 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极难溶于水B. 具有可燃性
C. 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D. 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7. 常温下,不宜用物理性质来区分一组物质是
A. 石灰石和胆矾B. 氧气和二氧化碳
C. 铁粉和木炭粉D. 酒精和白醋
8. 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 )
①温度升高 ②水分增多 ③氧气含量升高 ④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9.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猜想假设B. 收集证据C. 设计实验D. 得出结论
10. 婷婷在研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 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 查找资料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原因
11. 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
B. 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 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
D. 玻璃棒:常用作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1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连接仪器B. 塞紧胶塞
C. 倾倒液体D. 过滤浊液
13.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没有说明用量时,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一般为1~2mL
B. 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
C. 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先用水洗净再放回滴瓶
D. 组装仪器时,一般遵循的原则是:从左到右,先上后下
14. 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净的标准,是观察器壁上
A. 附着的水能聚成水滴B. 附着的水能成股流下
C. 一点水都没有附着D. 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纯碱是厨房中常用的物质。以下是有关纯碱性质的描述:①是白色粉末状物质;②易溶于水;③不小心掉入食醋中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均填序号)。
16. 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利用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高射炮将碘化银发射到高空,碘化银在高空中分解成银单质和碘单质,形成人工冰核,这些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冰晶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从高空下降,之后融化,形成雨滴。分析上述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将其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各举一例:
物理变化:________。
化学变化:________。
17. 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如图,将它们以相同方式分别通入到等质量、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中,先变浑浊的,则其是____;导致两者各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人体细胞进行了____(填“呼吸”或“光合”)作用。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
(1)d的名称是_______。
(2)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_。
(3)对实验剩余药品要正确处理。下列处理方法中,你的选择是____(填序号)。
A.放回原瓶,防止浪费 B.放入实验室指定容器内 C.倒入水池,用水冲走
19.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_mL的量筒。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__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加热试管中的物质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
(4)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20. 请你结合学过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要求完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操作:
(1)在厨房里做菜。使用酱油、醋后,要立即将瓶盖立即盖好,并使瓶上标签________以方便下次取用。
(2)取下暖瓶塞后,要将瓶塞________放在桌面上。
(3)在刷洗碗筷时如果沾有油污,用清水不易洗掉,这时你的方法是________。
三、简答题(共10分)
21. 为了更好地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某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的同学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进行辩论。
请你也搜集一些信息、资料,加入其中一方。你愿加入__,你的观点是:①___; ②___; ③___。
22. 阅读下列信息:
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 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三点);
(2)铝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23. 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1)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炭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请你写出原因:_________。
(2)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惑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表。
结合定量研究结论,如图所示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中最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
a. b. c. d.
(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24. 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把容器放在桌上使劲塞上塞子:________。
(2)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________。
(3)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________。
(4)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 几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A所示,这证明焰心________。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所示),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3)猜想和验证: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4分)
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A. 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 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C. 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D. 药物和保健
【答案】B
【解析】
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所以A、C、D都是化学研究的领域,而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是与物理科学有关的。
故选B。
2. 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开始于
A. 对燃烧现象的深入研究B. 对空气组成的研究
C. 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反应之后D.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之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开始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反应之后。故选C.
考点:基本常识
3. 某科学家在一次化学论坛会上提出“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的观点,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研制艾滋病疫苗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B. 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
C. 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D. 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答案】D
【解析】
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所以在研制艾滋病疫苗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说法正确;
B.利用化学开发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说法正确;
C.化学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说法正确;
D.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有坏处,比如环境污染等,说法错误。
故选:D。
4. 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A
【解析】
A.下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燃放烟花爆竹能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石灰石高温煅烧时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明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题关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题可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据此分析判断。
5. 我国古代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矿石炼铁B. 水车灌溉C. 活字印刷D. 雕刻石像
【答案】A
【解析】
A.矿石炼铁过程中,Fe2O3变成Fe,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水车灌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活字印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雕刻石像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A。
【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 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极难溶于水B. 具有可燃性
C. 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D. 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A.极难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
B.具有可燃性,燃烧是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正确;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7. 常温下,不宜用物理性质来区分的一组物质是
A. 石灰石和胆矾B. 氧气和二氧化碳
C. 铁粉和木炭粉D. 酒精和白醋
【答案】B
【解析】
A.石灰石是白色的,胆矾是蓝色的,可根据颜色这一物理性质区分,不符合题意;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物理性质相似,不宜用物理性质来区分,可通过燃着的木条来区分,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能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利用了助燃性区分,该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铁粉能被磁铁吸引,木炭粉不能,二者可通过这一物理性质区别。不符合题意;
D.酒精和白醋气味不同,可通过气味这一物理性质区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 )
①温度升高 ②水分增多 ③氧气含量升高 ④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温度升高,水分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气含量降低。故选B。
9.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猜想假设B. 收集证据C. 设计实验D. 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
本题实验步骤为: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题中已提出假设“可能是浓盐酸”,接下来是设计实验“打开瓶塞观察”,之后收集证据即所观察到的现象,最后根据这些证据得出结论,答案选C。
10. 婷婷在研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 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 查找资料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答案】B
【解析】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C.查找资料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询问老师或学生,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反思与交流,做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1. 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B. 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 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
D. 玻璃棒:常用作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答案】D
【解析】
A.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加热时液体易冲出,故选项A说法错误;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否则易污染药品,故选项B说法错误;
C.熄灭酒精灯时不可用嘴吹灭,否则易引起灯内酒精的燃烧,导致火灾或爆炸发生,故选项C说法错误;
D.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D。
1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连接仪器B. 塞紧胶塞
C 倾倒液体D. 过滤浊液
【答案】A
【解析】
A.导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导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13.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没有说明用量时,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一般为1~2mL
B. 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
C. 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先用水洗净再放回滴瓶
D. 组装仪器时,一般遵循的原则是:从左到右,先上后下
【答案】A
【解析】
A.取用液体时,没有说明用量的一般取1~2mL,A选项正确;
B.实验中万一眼睛里溅进了药液,尤其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药液,要立即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提倡使用防护眼镜,B选项错误;
C.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需要直接放回滴瓶,不能够水洗,会造成试剂污染,C选项错误;
D.连接仪器的顺序是从左到右,先下后上,D选项错误。故选:A。
14. 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净的标准,是观察器壁上
A. 附着的水能聚成水滴B. 附着的水能成股流下
C. 一点水都没有附着D. 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答案】D
【解析】
根据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净的标志: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进行解答。
解:A.根据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净的标志,可知 说法A错误;
B.根据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净的标志,可知 说法B错误;
C.根据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净的标志,可知说法C错误;
D.根据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净的标志,可知说法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纯碱是厨房中常用的物质。以下是有关纯碱性质的描述:①是白色粉末状物质;②易溶于水;③不小心掉入食醋中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均填序号)。
【答案】 ①. ①②##②① ②. ③
【解析】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挥发性等,而化学性质是指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碳酸钠是白色粉末状物质,易溶于水,描述的是碳酸钠的颜色、状态、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能和食醋发生化学变化有大量气泡生成,该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因此: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②,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③。
16. 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利用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高射炮将碘化银发射到高空,碘化银在高空中分解成银单质和碘单质,形成人工冰核,这些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冰晶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从高空下降,之后融化,形成雨滴。分析上述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将其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各举一例:
物理变化:________。
化学变化:________。
【答案】 ①. 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 ②. 碘化银分解成碘和银单质
【解析】
物理变化就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三态变化和形状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通过阅读可以看出,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碘化银在高空中分解生成银单质和碘单质;故填: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碘化银分解成碘和银单质。
17. 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如图,将它们以相同方式分别通入到等质量、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中,先变浑浊的,则其是____;导致两者各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人体细胞进行了____(填“呼吸”或“光合”)作用。
【答案】 ①. 呼出气体 ②. 呼吸
【解析】
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如图,将它们以相同方式分别通入到等质量、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中,先变浑浊的,则其是呼出气体,因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导致两者各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人体细胞进行了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
(1)d的名称是_______。
(2)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_。
(3)对实验剩余药品要正确处理。下列处理方法中,你的选择是____(填序号)。
A.放回原瓶,防止浪费 B.放入实验室指定容器内 C.倒入水池,用水冲走
【答案】 ①. 酒精灯 ②. 与凹液面的最低处水平 ③. B
【解析】
本题考查基本的实验仪器与操作,应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掌握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①不能放回原瓶,防止药品的污染;②不能随意丢弃,防止造成环境的污染;③不拿出实验室,防止造成事故等。
(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d的名称是酒精灯;
(2)取用一定量的液体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3)化学实验剩余药品不可放回原瓶、不可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19.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_mL的量筒。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__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加热试管中的物质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
(4)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答案】(1)10 (2)立即洗净
(3)防止试管炸裂 (4)用水润湿
【解析】
【小问1】
依据"最小可量"的原则,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10mL的量筒;
【小问2】
胶头滴管用过后应立即用水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以防污染药品;
【小问3】
加热试管中的物质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是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匀造成试管炸裂;
【小问4】
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20. 请你结合学过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要求完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操作:
(1)在厨房里做菜。使用酱油、醋后,要立即将瓶盖立即盖好,并使瓶上标签________以方便下次取用。
(2)取下暖瓶塞后,要将瓶塞________放在桌面上。
(3)在刷洗碗筷时如果沾有油污,用清水不易洗掉,这时你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1)向外 (2)倒放
(3)使用洗涤剂洗清洗后,再用清水冲洗
【解析】
【小问1】
为防止酱油、醋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使用完后要把瓶塞盖严,为下次使用方便,醋瓶的标签要向外以方便下次取用,故填:向外;
【小问2】
取下暖瓶塞后,为防止污染,要将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桂填:倒放;
【小问3】
在刷洗碗筷时,如果沾有油污,用清水不易洗掉,可以使用洗涤剂清洗后,再用清水冲洗;故填:使用洗涤剂清洗后,再用清水冲洗。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解题时综合分析判断即可。
三、简答题(共10分)
21. 为了更好地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某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的同学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进行辩论。
请你也搜集一些信息、资料,加入其中的一方。你愿加入__,你的观点是:①___; ②___; ③___。
【答案】 ①. 正方 ②. 利用化学合成药物,可保障人体健康 ③. 利用化学开发新能,可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④. 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可增加粮食的产量
【解析】
【分析】
愿加入正方,因为:①利用化学合成药物,可有利于人类去除疾病,保障人体健康;②传统燃料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污染空气,利用化学开发新能,可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③农作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元素,害虫还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可增加粮食的产量。
22. 阅读下列信息:
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 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三点);
(2)铝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答案】(1) ①. 银白色(合理即可) ②. 质地较软(合理即可) ③. 良好的导电性(合理即可)
(2) ①. 容易与氧气作用 ②. 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解析】
【小问1】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铝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地较软,、铝的密度较小(2.7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
【小问2】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铝的化学性质有容易与氧气作用;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23. 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1)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炭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请你写出原因:_________。
(2)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惑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表。
结合定量研究结论,如图所示的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中最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
a b. c. d.
(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1)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2)c (3)酒精浓度、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
理论上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因为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酒精燃烧更充分。
【小问2】
加热装有液体的试管时,试管需倾斜,并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故最合理的加热方法为c。
【小问3】
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酒精浓度、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酒精灯的构造等。
24. 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把容器放在桌上使劲塞上塞子:________。
(2)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________。
(3)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________。
(4)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________。
【答案】(1)容器破裂
(2)失火 (3)玻璃容器炸裂
(4)液体喷出伤着人
【解析】
【小问1】
把容器放在桌上使劲塞上塞子,会因为劲太大使容器破裂。
【小问2】
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可能会使容器中的酒精点燃引起失火。
【小问3】
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会使玻璃容器受热不均匀,造成玻璃容器炸裂。
【小问4】
加热液体时,液体沸腾,若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液体喷出会伤着人。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 几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A所示,这证明焰心________。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所示),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3)猜想和验证:
【答案】(1)温度最低
(2) ①. 气体##有可燃性 ②. 有可燃性##气体
(3) ①. 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 ②. 石灰水不变浑浊 ③. 不能点燃 ④. 导管中部有白色固体
【解析】
【小问1】
蜡烛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实验中小木条最先炭化的是外焰部分,未变色的是焰心部分,证明焰心温度最低,故填温度最低;
【小问2】
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说明玻璃管口有看不见的气体且气体能够燃烧,故填气体,有可燃性;
【小问3】
假设①:检验有二氧化碳产生需要用澄清石灰水,题目中说假设不成立所以说明无二氧化碳产生;故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玻片或小烧杯,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假设②:用湿冷毛巾裹住导管中部石蜡蒸汽会遇冷凝结,导管末端无可燃气体产生,故不能点燃,导管中部有白色固体。
火焰层
平均温度/℃
乙
丙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含CO2
在未点燃的细短玻璃管上口________。
________。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含石蜡蒸气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柴点燃
________。
假设②成立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________。
火焰层
平均温度/℃
乙
丙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含CO2
在未点燃的细短玻璃管上口________。
________。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含石蜡蒸气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柴点燃
________。
假设②成立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________。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4页。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