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第一中学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08412/0-171950503832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茂名市第一中学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08412/0-171950503837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茂名市第一中学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08412/0-17195050384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茂名市第一中学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氧化钙做干燥剂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铜作导线D.用磁铁区分铁和铝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B.滴加液体
C.点燃酒精灯D.取用粉末状药品
3.提取出青蒿素,攻破治疗疟疾疾病的科学家是( )
A.屠呦呦B.居里夫人C.张青莲D.道尔顿
4.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青蒿素由42个原子构成
B.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C.青蒿素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D.青蒿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红热,放出大量的热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6.碳-14常用于测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碳-14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B.6C.8D.14
7.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
A.AB.BC.CD.D
8.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下列物质不可能是其分解产物的是( )
A.B.C.D.
9.已知某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B.+1C.-2D.+2
10.化学学习时,分类和归纳是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归纳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
B.非金属元素:、N、
C.纯净物:冰水混合物、金刚石、氧化钙
D.合金:生铁、青铜、焊锡
11.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甲能产生气体;将乙、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丙的表面有银析出,乙没有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甲>丙D.丙>乙>甲
12.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时,饱和溶液中含有
B.℃时,和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
D.当中含有少量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1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奶发酵后变成酸奶,pH变大
B.等体积的西瓜汁比苹果汁所含氢离子数量多
C.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多喝苹果汁
14.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 )
A.B.
C.D.
15.如图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等质量的金属镁、铁分别投入到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
B.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C.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
D.高温加热一定量木炭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
二、填空题
16.如图中A、B、C、D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示意图,E是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
(1)A属于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位于第_________周期。
(2)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填序号)。
(3)B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B和C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
17.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b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以用A、E装置组合制取氧气,请写出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装置E收集,应该从_________通入(填c或d),用此装置收集,检验是否收满的方法是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与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要制取并收集纯净的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
(5)F装置中水_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用细沙代替,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6)若图G是某同学利用底部有破洞的试管设计的制氢气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____。
18.铁和铜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金属。某同学试图分离铁粉和铜粉,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该操作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②中的溶质是_________,固体③加稀盐酸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不加稀盐酸即可实现铜、铁分离,则对前一步实验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
(5)若根据铁和铜的物理性质也能将其分离,你提出的方案是_________(合理即可)。
三、科普阅读题
19.科普阅读题: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氢氧化钠、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1)大量含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排入大气中导致_________效应增强;过量的二氧化碳进入海洋,使海洋酸化,酸化的原因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自然界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主要是_________作用。
(2)由如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___。
(3)碳替代指用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目前人类可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4)对比图2三条曲线可知当烟气流速相同时,对烟气中的脱除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
(5)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替代私家车出行B.双面打印纸质资料
C.关注个人卫生,使用一次性筷子D.夏季空调温度不低于26℃
四、实验题
20.化学实验是认识物质的一种重要的途径。经过学习,同学们发现很多化学实验中都用到了水,加深了对水的认识。
【实验探究】探究水的组成
(1)宏观辨识:
如图1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实验中连接电源正、负两极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__,两极产生的气体,均可以用_________来检验,但观察到的现象不同,说明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该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___组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
(2)微观探析:如图2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看,该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_(写粒子符号,下同),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_。
(3)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水的蒸馏B.水的煮沸C.水的电解D.氢气燃烧
(4)符号表征: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5)运用:家庭净水器中含有大量的活性炭,活性炭起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五、计算题
21.雷击是引起森林大火的重要因素之一,灭火行动中突发的明火“爆燃”会对消防队员造成严重伤害。“爆燃"”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内有些枯枝落叶长久堆积腐烂,产生大量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性气体,突遇明火导致。请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雷击能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是_________。
(2)森林内可燃物长久堆积腐烂属于化学变化中的_________。
(3)森林灭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属于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
(4)计算3.2g甲烷完全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用氧化钙做干燥剂是利用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铜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磁铁区分铁和铝,磁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答案:D
解析:A、倾倒液体时,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胶头滴管滴加液体,应竖直悬空在试管上方滴加液体,不能伸入试管内,造成药品污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操作要领:一斜、二送、三直立。先将试管稍倾斜,小心地将盛有粉末药品的纸槽或药勺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3.答案:A
解析:A、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故A正确;B、居里夫人发现了镭,故B错误;C、张青莲主持测定了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C错误;D、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故D错误。故选A。
4.答案:C
解析:A、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42个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青蒿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5:22,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5.答案:C
解析: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红热,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答案:B
解析: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碳-14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
故选:B。
7.答案:A
解析:
8.答案:D
解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有硫元素,因此分解产物中不含有二氧化硫;
故选:D。
9.答案:B
解析: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C
解析:A、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酸性增强,pH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B、等量的西瓜汁比苹果汁,苹果汁的酸性强,等量的西瓜汁比苹果汁所含氢离子数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炉具清洁剂的pH比鸡蛋清的大,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苹果汁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喝苹果汁,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B
解析:A、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等量的金属镁、铁分别投入到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铁多,故选项图像正确。
B、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所以加入催化剂的反应较无催化剂的反应快,但是由于氯酸钾的质量相等,故最终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故选项图像错误。
C、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随着反应进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多,当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故选项图像正确。
D、在高温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再减少,故选项图像正确。故选:B。
16.答案:(1)非金属;三
(2)B;D
(3)失去
(4)
(5)79.90
解析:(1)根据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A的质子数是17,A是氯原子,氯是气字头,所以A属于非金属;在原子中电子层数=周期数,所以A位于第三周期。故填:非金属;三。
(2)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B、D质子数相同,所以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和D。故填:B;D。
(3)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1个电子,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填:失去。
(4)B的质子数为19,是钾原子,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化合价为+1,C的质子数为16,是硫原子,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可得B和C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故填:。
(5) 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据图E可知,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90。故填:79.90。
17.答案:(1)试管;长颈漏斗
(2)
(3)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c管口处,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4)A
(5)能;防止瓶底破裂
(6)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解析:
18.答案:(1)过滤;漏斗;玻璃棒
(2)硫酸亚铁;
(3)
(4)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
(5)用磁铁吸引
解析:(1)由图可知,操作①将难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了分离,为过滤操作,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烧杯、漏斗、玻璃棒;
(2)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则溶液②中的溶质是硫酸亚铁;固体③加稀盐酸产生气体,即固体③中含有剩余的铁粉,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3)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4)若不加稀盐酸即可实现铜、铁分离,则对前一步实验的建议是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使铁与硫酸铜完全反应;
(5)铜不能被磁铁吸引,铁能够被磁铁吸引,所以根据铁和铜的物理性质将铁粉与铜粉分离,方案是用磁铁吸引将铁粉与铜粉进行分离。
19.答案:(1)温室;;光合
(2)碳替代
(3)太阳能(合理即可)
(4)氨基乙酸钾
(5)C
解析:
20.答案:(1);燃烧的木条;氢元素、氧元素;氢气
(2);H、O
(3)CD
(4)
(5)吸附
解析:(1)电解水实验中,正极玻璃管内产生氧气,负极玻璃管内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烧的木条燃烧更旺,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两极产生的气体,均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但观察到的现象不同,说明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即氢气和氧气。
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2)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构成新的分子。该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水分子粒子符号表示为,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符号表示为H、O;
(3)A、水的蒸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水的煮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C、水的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D、氢气燃烧,生成水,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故选:CD;
(4)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5)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则家庭净水器中含有大量的活性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21.答案:(1)雷电中有很大能量,击中树木会产生大量热量,树木温度升高至着火点,树木开始燃烧
(2)缓慢氧化
(3)隔离可燃物
(4)8.8g
解析:(1)雷电中有很大能量,击中树木会产生大量热量,树木温度升高至着火点,树木开始燃烧;
(2)森林内可燃物长久堆积腐烂是树叶等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中的缓慢氧化;
(3)森林灭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火焰因缺乏可燃物而熄灭,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4)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则:
答:生成二氧化碳8.8g。
A
B
C
D
物质
苹果汁
西瓜汁
牛奶
鸡蛋清
炉具清洁剂
pH
2.9
5.8
6.4
7.6
12.5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茂名市博雅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博雅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5页。
西安市铁一中学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西安市铁一中学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