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4.2地貌的观察课件5

    4.2地貌的观察课件5第1页
    4.2地貌的观察课件5第2页
    4.2地貌的观察课件5第3页
    4.2地貌的观察课件5第4页
    4.2地貌的观察课件5第5页
    4.2地貌的观察课件5第6页
    4.2地貌的观察课件5第7页
    4.2地貌的观察课件5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节地貌的观察,自主梳理•探新知,次一级,相对高度,合作探究•释疑难,知识点,地貌观察的顺序,问题探究,地貌观察的方法,归纳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1.高度(1)类型:包括绝对高度和_____________。(2)请把不同高度类型及其作用连起来:
    2.观察坡3.高度和坡度组合: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4.其他形态要素:形状、_________、空间分布状况。
    某地理学习小组前往某地进行地理考察。右图为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找出图中①②③④最佳观察点,并说明判断理由。(2)观察该地地貌时,宏观地貌有哪些?(3)观察该地地貌时,较小的地貌有哪些?提示:(1)①④ 海拔最高,视野最开阔。(2)山地、丘陵、平原。(3)山峰、河谷。
    2.识别宏观地貌类型的方法
    读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在观察该图中的地貌时,我们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  )A.平原B.山地C.盆地D.丘陵(2)我们观察图中的次一级地貌,正确的是(  )A.①——山坡B.②——河谷C.③——山峰D.④——山脊[解析] 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起伏大、群山连绵,为山地。第(2)题,图中①为山脊,②为河谷,③为山坡,④为山峰。
    1.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观察地貌时选择合适地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据此回答(1)~(2)题。(1)观察山地地貌时应该选择的观察地点是(  )A.山顶B.深谷C.山坡D.陡崖下部
    (2)地貌的正确观察顺序是(  )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 D.①③②[解析] 第1题,观察地貌时宜选择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山顶视野开阔,便于观察。第2题,进行地貌观察时,应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黄土高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约64万 km2。暑假期间某中学高二年级组织地理研学团队到黄土高原进行研学活动。下面图甲是黄土高原某处的景观图,乙图是该研学团队绘制的黄土高原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按怎样的地貌观察顺序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右图中b、c坡坡度大小?并分析怎样开发利用这两处坡?(3)立足“地理实践力”,探讨甲、乙、丙三处哪一处适合建窑洞?
    提示:(1)先观察视野内黄土高原整体地貌状况,再观察、描述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黄土沟谷等更小的地貌,并得出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2)b坡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实行封坡育林育草;c坡等高线稀疏,坡度小,可修筑梯田加以利用。(3)主要观察三地的高度、坡度和坡向,可知丙处与甲处相比,丙处位于阳坡,采光条件好;位于冬季风背风坡,防寒条件好。丙处与乙处相比,丙处位于山脊,海拔较高,不易积水。所以,丙处适合建窑洞。
    1.高度和坡度的相关计算(1)计算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及温差  读出任意两点间的绝对高度(海拔),根据公式:H相=H高-H低,就可计算出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可根据对流层气温平均垂直递减率(0.6 ℃/100 m)进一步求出它们的温差,如图中,A、B两点的相对高度=1 000 m-700 m=300 m,温差=0.6 ℃×3=1.8 ℃。
    (2)坡度大小表示用tan α=H/L来表示坡度的大小。H表示垂直距离(相对高度),L表示水平距离。
    [方法技巧]1.判断坡度大小的方法根据树木与坡面的夹角判断坡度大小树木的生长都是垂直于地面的,在坡面上可以观察树木与坡面之间夹角,判断坡度的大小,如下图所示树木与坡面之间的夹角为60°,那么该坡的坡度为30°。
    2.利用等高线图判断坡度大小(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具体如下: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为:C>A>D>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2.坡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阳坡和阴坡丘陵、山地中朝着太阳的一坡日照多,称为阳坡,背着太阳的一坡称为阴坡。北半球东西向的山脉南坡是阳坡、北坡是阴坡。它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点:
    ①阳坡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霜冻比阴坡轻。②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③阳坡热量高,冰川年消融量大,故雪线海拔比阴坡高。
    (2)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是指迎着风的来向一坡,另一坡为背风坡。它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下:①对降水的影响山脉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地形雨。背风坡因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水少,成为雨影区。②对气温影响山脉迎风坡因气流被迫抬升而降温,故同一高度,背风坡气温高于迎风坡,背风坡这种炎热干燥的风叫焚风。
    ③对气候影响因山坡方向对气温和降水产生了影响,使气候类型发生改变。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因为其位于迎风坡,抬升了来自海洋暖湿的东南信风。④对自然带影响迎风坡多地形雨,水分条件优于背风坡,故迎风坡植被丰富且自然带海拔比背风坡高。
    3.应用——通视问题对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通视情况,可先作简单判定,然后再画剖面图证明。常见有三种情况:(1)若等高线上密下疏,则坡度上陡下缓,为一个凹坡,可以通视,如下图1。(2)若等高线上疏下密,则坡度上缓下陡,为一个凸坡,不能通视,如下图2。(3)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可能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如下图3。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
    (1)图中M处地形的相对高度为(  )A.508米B.264米C.198米D.369米(2)M处最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为(  )A.跳水运动B.漂流运动C.攀岩运动 D.滑雪运动(3)若在A处建火情瞭望台,不能观测到的地点是(  )A.图中两城镇 B.隧道口F处C.陡崖的崖顶 D.山坡D处
    [解析] 第(1)题,图中M处有四条等高线重合,为陡崖,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根据陡崖高度计算公式:(n-1)d≤H<(n+1)d,n表示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可算出相对高度为300≤H<500,故D项正确。第(2)题,图中M处为陡崖,最适宜开展攀岩运动,C项正确。第(3)题,图中隧道口F处与A处之间等高线上疏下密,坡度上缓下陡,为凸坡,A处不能观测到F处,B项正确。
    2.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下列对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示区域地貌以山地为主B.该区域坡度平缓,适合发展种植业C.该地区属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D.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2)下列对该区域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山比乙山高24米,这是指的相对高度B.F地可能有河流经过C.A地陡崖相对高度可能是35米,适合开展攀岩活动D.乙山在甲山的东南方向
    [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坡度平缓,为丘陵,A选项错误;该区域坡度平缓,适合发展林果业,不适合发展种植业,B选项错误;图中经纬度位置显示,该地区属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C选项正确;该地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选项错误。第(2)题,甲山比乙山高24米,这是相对高度,F地中间低两侧高为谷地,可能有河流经过;按照陡崖高差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该陡崖高差在40~80米之间,适合开展攀岩活动;乙山在甲山的东南方向。综合以上分析,C选项叙述错误。
    1.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①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6 ℃。同一山地,阳坡的温度高于阴坡。盆地不易散热,不利于污染空气的扩散,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②降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如我国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降水从山麓到山顶一般先增后减。③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④风:高大地形有阻挡削弱风力的作用,山谷垭口可形成狭管效应,增强风力。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①流向:水往低处流。②流速:地势起伏越大,流速越快。③水系形态:山地:放射状水系;盆地:向心状水系;山脊:分水岭;山谷:集水区。④水能: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⑤流程长短:山地紧逼海岸,河流流程短。(3)地形对生物的影响:垂直自然带的变化。(4)地形对土壤的影响:坡度缓,土层相对稳定,土层深厚,反之,土层较薄。
    2.地形对农业的影响(1)地形对农业生产类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平原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合发展林业,丘陵地区因坡度和海拔有所不同,可发展立体农业。在分析地形对农业生产类型的影响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地形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利于进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农业易向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如我国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的发展,农业发展的规模会受到限制,如我国西南地区。
    (3)地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坡度较大的山地和比较崎岖的丘陵地区修建梯田,会破坏植被及原来稳定的地形结构,易造成水土流失,使土地生产力下降,减少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右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等高距为25米,图中山峰的海拔为536米,M处为洼地,据此完成(1)~(2)题。
    (1)R河的总体流向大致为(  )A.自西北流向东南B.自东南流向西北C.自西向东流D.自东向西流(2)P地与M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5米B.35米C.65米D.95米[解析] 第(1)题,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读出,R河的总体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流。第(2)题,图中山峰的海拔为536米,等高距为25米,可读出P点海拔高度为500~525,M地为洼地,海拔高度500~525,两地的相对高度为0~25米。
    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某山地脊线图,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M1与M2的海拔均为500米。读图,回答1~2题。
    1.M1所在山坡的坡度为P1,M2所在山坡的坡度为P2,两者的关系是(  )A.P1>P2B.P1=P2C.P1

    相关课件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精品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精品教学课件ppt,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常见地貌类型,基本地形类型,我国各大地形区,基本地形部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完整版ppt课件,共19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文配套课件ppt,共40页。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