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河北物理中考备考重难专题:欧姆定律实验对比复习(课后练)
展开例 (2022河北真题改编)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小组同学利用可调电压电源(可调为1.5 V、3.0 V、4.5 V、6.0 V之一)、5个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5 Ω、10 Ω、15 Ω、20 Ω、30 Ω)、滑动变阻器(10 Ω 1 A)、电压表和电流表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1)小明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接成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其中只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这根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连线不要交叉)
(2)连接实物时,开关应处于______状态,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最________端.
(3)当开关闭合前,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
变式1 小丽在做实验时,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连接电路时可能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2 小红在做实验时,开关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解决这一问题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障分析]
(4)检查完毕后,闭合开关S,发现电压表示数接近3 V,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两表示数均无变化.已知导线、仪表均完好,且接触良好,则故障原因是____________.
变式1 若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则可能的故障是____.
A.电阻R短路B.电阻R断路C.滑动变阻器断路
变式2 若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表示数无变化,则可能的故障是____.
A.电阻R短路B.滑动变阻器短路C.滑动变阻器断路
变式3 若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可能的故障是____.
A.电阻R短路B.电阻R断路C.滑动变阻器断路
[实验表格设计]
(5)排除电路故障后,继续进行实验,为了记录实验数据,小明设计了如下表格,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他的实验目的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______的关系.
[数据收集与分析]
(6)小明将电源电压调为3 V时,按(5)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①图丁是第2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示数为________A.
②当其中某个定值电阻接入电路时,无法满足实验条件,这个定值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
补充设问 要使上述的定值电阻满足实验条件,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________Ω.
[分析数据总结结论]
(7)小明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I-eq \f(1,R)图像,如图戊所示,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 戊
变式1 实验结束后,小明与小丽交流时,发现他们在相同坐标系中画出的I-eq \f(1,R)图像不同,你认为图像a与b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2 下列图像中,能大致反映本实验中电流I与电阻R之间关系的是________.
(8)实验结束后,小明继续用该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此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利用现有器材又做了下面的实验:
①按图甲连接电路,将电源电压调到某个值,在电路安全条件下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 V;
②保持滑片不动,换接入另一个定值电阻,调节电源电压,在电路安全条件下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恰好为2.5 V;
通过以上实验现象可以推断: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________Ω.
实战演练
1.小华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其中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10 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 Ω 1.5 A”.
甲 乙 丙 丁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充完整,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状态,滑片P应置于最_____(选填“左”或“右”)端;
(3)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无示数,若故障只有一处且导线、电源、电表和各接线柱的连接都没有故障,小华准备用一根完好的导线来排查电路故障,他将导线并联到滑动变阻器两端,若此时电表都有正常的示数了,则说明故障是______________.
(4)排除故障后重新实验,保持电阻R接入电路的电阻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测得4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图乙所示将第5组数据补充完整.
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上画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让结果更具普遍性,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接着小华又利用该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他只更换定值电阻,其余连接均不变。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10 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15 Ω的定值电阻,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U0,如图丁所示,并记录电流表示数;更换20 Ω的定值电阻重复上述操作;
②用25 Ω的定值电阻替换20 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时,他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压表示数始终不能调为U0。为完成实验探究,小华设计了如下两个调整方案:
第一个方案: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只更换滑动变阻器,则更换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不小于________Ω;
第二个方案: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只更换定值电阻,从理论上分析,更换的定值电阻阻值范围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典例精讲
例 (1)如答图所示
答图
(2)断开 左 (3)电流表的指针未调零 变式1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变式2 断开开关,将电压表接“15”接线柱的线改接到“3”接线柱上
(4)定值电阻R断路 变式1 C 变式2 B 变式3 A
(5)电阻
(6)①0.2 ②30 补充设问 15
(7)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变式1 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同 变式2 B
(8)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
【拓展】4
【解析】(1)电压表应该并联在定值电阻R两端,且电流正进负出,修改后电路连接如答图所示;(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调节到阻值最大处,即滑片P应置于最左端;
(3)闭合开关前,电流表指针未指在零刻度线上,说明电流表的指针未调零;
变式1 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左侧,说明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变式2 闭合开关后,电压表指针靠近零刻度线,说明电压表接入的量程太大了;解决的方法是:断开开关,将电压表接“15”接线柱的线改接到“3”接线柱上;
(4)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说明电路中存在断路,电压表示数始终接近3 V,说明电压表并联在电源两端,因此电路故障是定值电阻R断路;
变式1 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存在断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阻R无故障,因此电路故障是干路中电阻R以外的某部分存在断路,所以选择C;
变式2 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说明电路不存在断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表示数无变化,因此电路故障是滑动变阻器短路,所以选择B;
变式3 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中不存在断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阻R短路,所以选择A;
(5)从表中可以看到记录的物理量为电阻与电流,所以探究的是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6)①从实物图中可知,电流表接0.6 A接线柱,分度值为0.02 A,所以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
②通过第2次实验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0 Ω×0.2 A=2 V,而此时电源电压为3 V,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要分得1 V电压,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 Ω,所以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连入电路的定值电阻的最大阻值为Rmax=2R滑=20 Ω,所以当30 Ω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后两端电压大于2 V,无法满足实验条件;
补充设问 电源电压为3 V,将30 Ω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 V,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1 V,所以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连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R滑=eq \f(1,2)R=15 Ω;
(7)从题图戊可知,电流与电阻的倒数成正比,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变式1 I-eq \f(1,R)图像中斜率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图像a与b的斜率不同,则说明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同;
变式2 电流I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I=eq \f(U,R),因为电压U >0且为定值,且I >0,R >0,所以它的图像为第一象限的反比例函数的图像,B正确,故选B;
(8)实验中,为了获得多组数据,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来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
【拓展】可调电源电压有1.5 V、3.0 V、4.5 V、6.0 V,因为实验中电压表示数为2.5 V,电源电压应该大于等于2.5 V,所以电源电压可能是3.0 V、4.5 V或6.0 V.
①当电源电压为3 V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R=2.5 V,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滑=3 V-2.5 V=0.5 V,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eq \f(UR,U滑)=eq \f(R,R滑),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 Ω、10 Ω、15 Ω、20 Ω、30 Ω,对应的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1 Ω、2 Ω、3 Ω、4 Ω、6 Ω;
②当电源电压为4.5 V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R′=2.5 V,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滑′=4.5 V-2.5 V=2 V,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eq \f(UR′,U滑′)=eq \f(R′,R滑′),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 Ω、10 Ω、15 Ω、20 Ω、30 Ω,对应的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4 Ω、8 Ω、12 Ω、16 Ω、24 Ω,其中12 Ω、16 Ω、24 Ω超出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故舍去;
③当电源电压为6 V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R″=2.5 V,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滑″=6 V-2.5 V=3.5 V,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eq \f(UR″,U滑″)=eq \f(R″,R滑″),此时只有5 Ω定值电阻可以接入电路,对应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7 Ω,其余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后,所需阻值均超过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当电源电压为3 V和4.5 V,分别接入20 Ω和5 Ω的定值电阻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相等为4 Ω.
实战演练
1.(1)如答图1所示
图1 图2
(2)断开 右
(3)滑动变阻器断路
(4)0.5 如答图2所示 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5)更换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进行多次实验
【拓展】25 2.5~20 Ω
【解析】 (1)当滑片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故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接线柱连入电路,如答图1所示;
(2)为了避免损坏电路元件,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应最大,故滑片应置于最右端
(3)当电表均无示数且只有一处故障,结合题意分析可知故障不是定值电阻,定值电阻故障不会导致电表示数都为零,所以电路的故障是滑动变阻器或开关断路,用导线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发现电表有示数了,说明电路故障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4)由图乙可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 A,其示数为0.5 A;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5)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应该更换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进行多次实验
【拓展】①在电路中接入阻值为15 Ω的定值电阻,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如图丁所示,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 V,示数为1.5 V,再记录电流表示数;②用25 Ω的定值电阻替换20 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时,电压表示数不能达到1.5 V,第一个调整方案: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U0=1.5 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U滑=U-U0=3 V-1.5 V=1.5 V,根据分压原理,当接入25 Ω电阻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也应为25 Ω;故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如果只更换滑动变阻器,则更换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不小于25 Ω;第二个调整方案:如果只更换定值电阻,因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相等,故当变阻器最大电阻连入电路中时,对应的最大的定值电阻为:R大=20 Ω;电流表选用小量程,电路的最大电流为0.6 A,由欧姆定律I=eq \f(U,R),定值电阻的最小阻值为:R小=eq \f(U0,Imax)=eq \f(1.5 V,0.6 A)=2.5 Ω,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只更换定值电阻,从理论上分析,更换的定值电阻阻值范围是2.5~20 Ω.
实验次数
1
2
3
4
5
R/Ω
5
10
15
20
30
I/A
实验序号
1
2
3
4
5
电流I/A
0.1
0.2
0.3
0.4
电压U/V
0.5
1.0
1.5
2.0
2.5
2024河北地区物理中考备考重难专题:特殊方法测液体的密度 (课后练习): 这是一份2024河北地区物理中考备考重难专题:特殊方法测液体的密度 (课后练习),共5页。
2024河北地区物理中考备考重难专题:特殊方法测固体的密度 (课后练习): 这是一份2024河北地区物理中考备考重难专题:特殊方法测固体的密度 (课后练习),共6页。
2024河北地区物理中考备考重难专题:动态电路分析课后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河北地区物理中考备考重难专题:动态电路分析课后练习【含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