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I卷(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缄默(jiān) 龟裂(jūn) 风雪载途(zài)
B.拙劣(zhuō) 脑畔(pàn) 挑拨离间(jiàn)
C.行辈(háng) 拾级(shè) 强词夺理(qiǎng)
D.锵然(qiāng) 萦绕(yín) 销声匿迹(nì)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退色了。
B.冰雪溶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C.玉龙雪山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着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D.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漫延开去的肥皂泡。
3.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语文的世界里有万水千山。我们能在文字中走进纳西古城,远眺玉龙雪山,雪山的瑰丽神奇令人叹为观止;我们能登上各拉丹东,即便在风云变幻的季节里,壮美的雪域高原也令人折服;我们能在语段中走近气势磅礴的黄河,听到震耳欲聋的涛声,看到河水奔腾汹涌而来;我们也能跟随马克·吐温开启一场妙趣横生的旅行,勃朗峰的美景通过其多变的笔法不断纷至沓来。
A.叹为观止 B.风云变幻 C.震耳欲聋 D.纷至沓来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成都世园会独特的园林艺术、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完善的游客服务体系,让世界感受到成都的魅力和活力。
B.在省博物馆举办的苏东坡展,通过多媒体和丰富的场景设计制造了宋代休闲惬意的生活氛围。
C.自古以来,经典文学作品能成为经典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哲学和人生智慧。
D.2017年以来,成都市累计打造特色街区近120余条,进一步优化了城市街道空间,激发了消费活力。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5~8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 仿佛:好像
B.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C.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指父母
D.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兴起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宫室、器皿、人物
C.大道之行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中轩敞者为舱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A.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全部做了回答。
B.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于是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C.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于是非常惊讶,问他从来没听过的事。渔人全部做了回答。
D.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竟然非常惊讶,问他从来没听过的事。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8.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甲文表达了作者希望没有战争,没有苛政的政治理想;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同”社会的向往。
B.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各有特色:甲文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乙文把现实社会的动荡混乱与大同社会的和平安定作对比,引人深思。
C.甲乙两文的语言都极富表现力:甲文多用散句,语言简洁,韵味十足;乙文多用骈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D.甲乙两文使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侧重于叙事和描写,先田园风光,后写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乙文侧重于说明,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
①半匹红纱一丈绫, (白居易《卖炭翁》)
②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③ ,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请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送友人》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出诗歌的颔联和颈联。(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古代的登攀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李白笔下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苏轼眼前的庐山。在他们之前,孔夫子还曾发出一句慨叹:“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些诗句可以证明,登山并不是时髦的活动,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了。但是,连登山的石板路都没有铺好的古代,人们是如何登上去的?
②古人出行前,一定会看前人写的各种游记,从中找寻经验方法。中国现存最早的游记是西周的《穆天子传》。到唐代,出现了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之类的游记文学。明代开始,有些书籍把行程路线、投宿建议、食宿行费用、注意事项全都标明,如《一统路程图记》《水陆路程》等。
③一双舒适合脚的鞋能更好地助你登顶。南北朝的谢灵运发明了一种登山鞋,这种鞋的鞋底有两个木齿,上山时去掉前面的木齿,下山时去掉后面的木齿。穿着这样的鞋,无论上山下山都能保持身体平衡,也能节省很多力气。
④有了专业的登山鞋,还要选好适合登山的衣服。著名驴友陆游就有这样一句诗:“忆昔轻装万里行,水邮山驿不论程。”也就是说,轻装上阵才能万里行,因此衣服要选择轻柔舒适的。
⑤古人登山还要携带干粮,因此登山包也必不可少。宋代文彦博的一首诗写道:“上公遗我游嵩具,匝盥杯孟色色全。”好友富弼送来的游山器,是用竹子编成的小背篓,即现在登山包的前身。后来还有一种叫做褡裢的东西,类似于两个布口袋,可以挂在肩上。
⑥
⑦古人出行的难度比现在大多了。山高路险、气候多变,古代没有百度地图,没有精准的天气预报,经验丰富的人可以徒步,普通人也想登顶怎么办?其实,除了徒步,还可以借助“外力”登山。比如选择骡车,它是著名的“包赶程”,哪怕山高路远,也能很快到达。也可选择“海马”,“海马”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先用布条将客人紧紧缠在自己背上,相当于系上“安全带”,然后背着客人登峰,如履平地,迅速若飞。
⑧独行侠在古代几乎不存在。一是山高路远,一个人去旅行太孤单,有个同伴可以说说话;二是古人在深山老林买东西还是很难的,因此他们外出都行李繁重,肩扛担挑是免不了的,大家结伴而行能互相照应。
(选自网络,有删改)
10.在条件匮乏的古代,人们为何能成功登顶?请结合文章概括作答。(4分)
11.文章第①段大量引用诗句,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12.请联系上下文,在文章第⑥段的空缺处补写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2分)
五、作文(60分)
13.生活中选择无处不在。弃医从文,以文字唤醒麻木的国人是鲁迅的选择;在国家的危难关头,不顾个人安危,奔走疾呼是闻一多的选择……人生的选择很重要,一次关键的选择,将会给人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请以“一次关键的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
1.请赏析“芭蕉分绿与窗纱”一句中的“分”字。(2分)
2.诗中□□处,填入下列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2分)
A.昙花 B.柳花 C.荷花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诸葛武侯祠堂碑记
张时彻①
成都府城南三里所,丘阜岿然,是曰惠陵,昭烈②弓剑③实藏焉。有庙在其东,内有昭烈像焉。庙之西偏少南又有别庙祀忠武侯④。老柏参天,气象甚古,诗人尝为赋之。武侯祠先在先主庙西。宋时屡加修葺,而元因之。至明洪武,蜀献王⑤之国,首谒是庙,谓君臣宜一体,乃位武侯像于昭烈像东。盖至是武侯废祠耳。
余初至而展祠,垣墙崩剥,屋瓦半脱,苔藓鳞次。仰而喟曰:“坏若是甚乎?”有司曰:“其前巡抚议新之矣,而材弗属也,岁又大饥,是以弗棘。”知府马九德乃奉以从事。既讫工,余乃碑曰:
嗟乎!予盖伤昭烈君臣,竟不得信其志。初,帝下人善交,豪杰年少争附之。而关羽、张飞以盖世之雄,为之先后。时颍川徐庶言诸葛孔明于帝,帝三顾隆中,数语合意,遂定大计,起而许以驰驱。君臣鱼水之喻,非醴言也。已而,南平四郡,取荆定益,北收汉中,声镇吴、魏,遂从群望。夫何历数已殂,后主、黄皓之君臣,则有大可慨者矣。后之人帝魏而寇蜀,先吴而后汉,志士至今为之扼腕。于乎!其天乎,其天乎!然而信义明于天下,所在奔走,盖不独巴益之士与民而已也。斯可以无憾矣,斯可以无憾矣!余固阐其事而重之以辞。
(有删改)
【注释】①张时彻:时任四川巡抚。②昭烈:汉昭烈帝刘备,后文的“先主”也是指刘备。③弓剑:代指去世的皇帝。④忠武侯:指诸葛亮。⑤蜀献王:朱椿,朱元璋第十一子,洪武二十三年就藩成都。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2分)
A.昭烈弓箭实藏焉 藏:埋葬 B.宋时屡加修葺 屡:多次
C.既讫工 讫:完毕 D.后之人帝魏而寇蜀 寇:寇贼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蜀献王之国,首谒是庙,谓君臣宜一体,乃位武侯像于昭烈像东。(3分)
译文:
(2)帝三顾隆中,数语合意,遂定大计,起而许以驰驱。(3分)
译文:
5.文章前面说“我”为刘备君臣感伤悲愤,后面又说“斯可以无憾矣”,这样写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班级启动《经典常谈》名著阅读活动,在导读课上,你明白了可用“选择性阅读”来阅读《经典常谈》,其中选择性阅读有兴趣选择、目的选择。为了更广泛地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你会选择以下哪一章节阅读?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2分)
A.三礼第五 B.四书第七 C.诸子第十 D.文第十三
7.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有至少四次伤病的经历。请任选一次概述其内容。(2分)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①那天路过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②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③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获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果。
④“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欸乃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⑤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⑥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⑦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采莲的季节从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⑧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蛭,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
⑨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⑩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⑪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凉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⑫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都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⑬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们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有删改)
8.文章围绕莲展开,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下列思维导图。(4分)
9.文中第④段引用的《采莲谣》能不能删去?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10.文章第⑪段连用两个反问句,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1.自古以来,劳动者的形象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也借其表达不同的主旨。本文与《卖炭翁》的主旨有何不同?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6分)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阅读下列材料,请简要概括如何做到善于应对。(4分)
在日常交往中,当有人向我们提问、建议或者质疑,采取恰当的方式做出回应,就是应对。
要做好应对,做人有则是前提,即要懂得维护公平正义,并且坚守自尊,善待他人。如果存心刁难别人,那么不仅不能智慧应对,说不定还会自取其辱。如果把善于应对理解成巧言令色,油嘴滑舌,尖酸刻薄,甚至阿谀逢迎,那更是有失人格之举了。
“应”还必须从对方的语气、语调中弄懂意思,特别是要听懂对方的言下之意,根据对方的态度与情感进行回应,否则“应”了也不“对(正确)”。
当意想不到的言语传进耳朵时,我们需要迅速判断对方的意思,明确应对方向,选择应对的材料和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而这一切思维活动都必须在瞬间完成。
多读一些应对的案例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并积累应对经验,帮助自己在意外的言语环境中迅速找到应对策略。
(2)如果要紧跟上面语段补写出下列四个句子,其合理的顺序是什么?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出正确的序号。(4分)
①常用的应对技巧有自嘲、归谬、偷换概念、针锋相对、转换话题等。
②同学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搜集一些巧妙应对的例子,学习更多的应对技巧。
③要更好的应对还须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
④如庄子在“安”字上做文章,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就是用了偷换概念的应对技巧。
(3)在下列语境下,请帮小华用简洁的语言巧妙应对。(4分)
《后天》以全球变暖为背景,展现了人类面对自然灾难时的无助与自救。小华想去看这部电影,妈妈说:“只想着后天,今天不过了?”
2023~2024学年度下期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D 萦绕(yíng)。
2.C A项退色-褪色;B项溶化-融化;D项漫延-蔓延。
3.D 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与“不断”语义重复。
4.A B项“制造”与“氛围”搭配不当;C项“的原因”与“是因为”,句式杂糅;D项“近120余条”语义重复。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5.A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6.C C项,之:主谓之间,无实义。A项,“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代词,他们的,“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表示选择;B项,“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对、向,“为宫室、器皿、人物”为:雕刻;D项,“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者:……的人,“中轩敞者为舱”者:……的部分。
7.B
8.D 乙文侧重于议论。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6分)
(1)(2分)
①系向牛头充炭直 ②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③拣尽寒枝不肯栖
(每句1分,若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任选两句作答,如三句都作答,按前两句给分)
(2)(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友人》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每句1分,有错漏增字者,该句不得分,如没写标题或所写标题与内容不符,但内容是给出的两首诗之一,按内容判分;如所填内容分属多首诗歌,有题目,以题目来评判对应内容得分;无题目,以第一句作为所选诗歌依据,再按照对应横线处所填内容判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10.(4分)
①借鉴前人经验;②选择合适的登山装备;③选择合适的登山方式;④结伴出行。
(每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答“读前人游记”得0.5分,答“做好登山前的准备”得0.5分,未概括不得分)
11.(4分)
文章第①段引用了不同时期的登临诗(1分),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登山历史悠久(1分),引出后文对古人如何登山的说明(1分),激发阅读兴趣并为文章增添诗意(1分)。
12.(2分)
做好了登山准备,接下来便是出行了。
(内容紧扣文本,结构承上启下,语意相近即可。若只答“登山准备”或“出行”,给1分;若答“准备好出行装备,接下来便是出行了”得2分;若答“准备好了登山包”不得分;不符要求,酌情扣分)五、作文(60分)
13.(6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1.教师需要给出三个分数,基础分,发展分和扣分。教师可以先进行整体把握,再进行基础分和发展分的分解。(按照相应比例,如48分的作文,大概就是平时作文的80%,那基础分就应该是32分,发展分是16分,总分是48分。然后再根据扣分原则进行相应的扣分,如没有扣分,则扣分版应该为0)
2.三条共识:
第一种,不以形式来做高下之断,要看主题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表达是否流畅。
第二种,不以主旨来做高下之断,要看主旨与表达之间的是否存在自然紧密的关系。
第三种,不以表达的华丽或朴实来做高下之断,要看表达背后是否言之有物。
内容是评价文采的前提,内容与主题的关联是评价的关键。
3.标准分作文的基本认识
(1)标准分:47分
(2)标准作文要求:符合题意要求,主题明确,价值取向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通顺,文体特征明确。
(3)基本分数段:从三方面对作文进行评价:立意准确聚焦,内容充实完整,表达流畅通顺。
36~40,平常60分左右作文,文章内容基本清楚,但三方面都有欠缺;
41~44,平常70分左右作文,文章内容基本清楚,三方面有一至两个方面较好;
45~47,平常80分左右作文,文章内容表达较好,三方面都符合要求;
48~50,平常80以上文,文章内容表达较好,三方面有一突出之处;
51~53,平常80以上文,文章内容表达较好,三方面有两方面突出之处;
54~56,平常90分左右作文,文章内容表达好,三方面都较为突出;
57~60,平常90以上文,文章内容表达好,三方面都完整突出,某方面特别突出。
5.注意事项:
(1)对是否偏题的把握,尤其要注意“暗合”和“生扣”之别,前者不要轻易判为偏题,后者不要让其蒙混过关;只有开头结尾强行点题,中间内容与主题无关的作文,可判为偏题。偏题和套作不太严重的作文,按照36分作为基准分数,然后按照加减分原则,在材料、结构、表达方面酌情给分或减分,最高不超过44分。偏题明显且严重的作文根据具体内容,在30分以下打分,并按照相应原则扣分。确认抄袭的文章,视抄袭的情况,总分在20分以下判分。只在基础等级打分,发展等级不给分。一等(40~36)
二等(35~30)
三等(29~20)
四等(
19~0)
基
础
等
级
分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
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
立意不
内容具体
内容较具体
感情真实
内容不够具体
内容
单薄
感情真挚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条理不
够清楚
语言流畅
语言较通畅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
多
书写整洁清楚
符合文体要求
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字迹清楚
较符合文体要求
标点符号使用较为规范
书写不够整洁、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标点符号使用不够规范
字迹
不符合文
标点符号使
难辨
体要求
用不规范
能在下列四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做得较为突出即可评分
发
展
等
级
2
0
分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
创意
较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较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观点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材料较丰富
形象较丰满
词语较生动
句式较灵活
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见解较
材料有一
构思有一定
联想和想
表达有一定
新颖
定新意
独特之
象合理
个性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2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3页。
这是一份03,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