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综合思维
1 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 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能够具备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区域认知
根据提示,能归纳出大气热力运动的空间分布特征,能够自主辨识给定区域内的大气受热运动特征
人地协调观
对于给定的大气环流现象,能够简单分析其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辨识人类活动影响热力环流形成的主要方式,说明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地理实践力
能够与他人合作,设计实验,对热力环流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并做出简要解释,树立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大气热力环流过程
教学难点
大气热力环流原理与过程
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在观看完《熊出没》后我想问问同学们,孔明灯为什么会升起来呢?
观看视频并且思考孔明灯升起的原理,体会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利用学生熟悉喜爱的动画片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温故知新
绘气压柱状图,提问气压概念,再提问气压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
回顾气压相关知识,得到结论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为后面提问水平方向上气压的变化埋下伏笔
实验播放
地面冷热不均,观察此时玻璃箱里气流在垂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是如何运动的
2思考探究:
①观察烟雾 是先垂直方向飘动还是先水平方向流动?
②在草稿纸上画出烟雾飘动的方向
③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例子类似烟雾的飘动
⑤烟雾为什么会飘动?
因此可以得出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即已完成热力环流图的描画 和引出热力环流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讲解知识
启发学生分析电脑课件中以空气柱描绘的热力环流形成图式
启发探究
ABC三地,A地受热,气温高,BC两地气温低
1 ABC三地的气流首先会怎样运动
2 近地面的ABC和他们对应的高空A'B'C'的气压状况怎样变化?此时水平方向上的气流怎么运动
3 比较A,A',C,C'的气压大小
利 用 热力环流示意图 逐 一 进行 原 理 解释,化繁为简,一环扣一环,加深学 生 的 理解。
讲解知识
启发学生总结归纳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以及冷热不均下的等压面情况
释图探究
1通过示意图加深对上述 热力环流过程的理解, 促使学生能用自己语言总结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过程:
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 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培 养 归 纳能力,强化理解。深化对 地 理 现象 发 展 过程的认识。
引入案例
蓝山县城闻到周围太平乡塑料厂的臭气,引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思考为什么县城里能够闻到太平乡塑料厂臭气
将原理性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地理与人类活动的 相关性。
分组讨论
(1)分析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过程
(2)该城市有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安排在A处,可不可以?为什么?如果不行那应该放在哪儿?
(3)作为城市的一员,请你为如何降低城市温度,缓解城市热岛环流提出建议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到城市热岛环流的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堂练习
小试牛刀
下图是M,N两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读图回答
1 形成该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冷热不均 B 气压差异
C 海拔不同 D 降水不同
2 图中各处气压最高的是
A M处 B N处
C P处 D Q处
测 试 教 学效果,可以获 取 即 时反馈,查漏补缺,并给予及 时 矫正,使所学原 理 真 正理解,并巩固深化
湘教版 (2019)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a href="/dl/tb_c400439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地理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9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热力环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9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a>,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