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五四制)历史第二册课件PPT全套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秀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秀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千年骂名,千年制度,中国历史年表,粮食怎么运输,历史眼光,造福古今的大运河,只注重门第,滥用民力大兴土木,好大喜功巡幸游玩,穷兵黩武连年用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温故知新
581(建立)589(统一)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隋文帝励精图治,陈后主昏庸无道。
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条件包括①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交融③江南经济的发展④大运河的开通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
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 “开皇之治” 。
阅读课本,归纳隋朝的主要统治措施。
观察表1、2、3中数据,归纳其表现。
表1:隋朝户籍、人口表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
表1-3数据及相关史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考:隋炀帝真的为了贪恋江都美景而开凿大运河?
思考:结合材料,说说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一条动脉:二千多米:三个点位:四段工程:五大水系:
中心洛阳、北到涿郡、南到余杭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永通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丝绸之路与隋朝大运河 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隋朝大运河通航后,从空间上把彼此分隔的“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路”联系起来,国内各地区之间和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大运河因其在中国水陆交通网络中的关键地位与沟通作用,长时间成为“东方世界主要国际交通路线"。
两首诗对隋唐大运河的评价有何不同?
皮日休基本持肯定态度,认为大运河的开通利大于弊。胡曾基本持否定态度,认为大运河推动了隋朝灭亡。
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消极:徭役繁重,加重了人民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参考翻译:人人都说修造汴河导致隋朝灭亡,可是至今南北通行还要依赖此河。如果没有打造龙舟纵情享乐之事,炀帝赫赫功绩几乎可比治水的大禹。
京杭运河像是一天就冒出来的长江一样,繁重的苛捐杂税使得反隋的农民起义就来了,隋炀帝南游龙船的锦色帆还没有落下,各地的起义如火如荼。不禁惆怅起来,龙舟什么时候才会再回到长安?已经回不去了,炀帝不就为宇文成都所杀。
现在的大运河还有哪些功能?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想一想,申报大运河为“世界文化遗产”有何现实意义。
航运。防洪灌溉、南水北调、旅游观光。
传承运河文明,保护大运河,发展运河沿岸城市文化特色等。
材料三: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1400多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
战国、秦、汉初:军功爵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朝以前选官制度的演变
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小中正一人,由他们按照中央分发的人才调查表品评人才,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品行、才能三者并重,后来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晋书·刘毅传》
根据材料说说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是什么?
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虽说也有不少弊病, 但它使应考之人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 这对于调动人的积极因素, 广泛搜罗人才, 有着无可辩驳的优点。以考试取士, 权在国家, 考取者无私恩, 黜落者无怨恨, 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政治的清明。——何忠礼:《荐举制度与考试制度优劣之比较》
讨论:结合材料,说说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的意义?
在有清一代114名状元中家世可以查考明白的57名状元中,出身于官僚家庭的占51%, 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占49%, 平民子弟入仕人数几乎占了一半左右。——宋元强:《清代的科目选士与竞争机制》
选官制度变革加强中央集权扩大选官范围促进阶层流动推动教育发展延续千年制度
总结: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制度一大变革;(2)加强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3)扩大官吏选官范围,有才学的人参政;(4)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5)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6)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材料一: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材料二:《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翻译:父母保护不了自己的孩子,夫妻之间就在舒适的床上离开,万家万户都变成了空城,这片广土则没有了人烟。
——据《通典》《隋书》整理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起义首先爆发在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唐太宗从隋炀帝亡国的教训中总结出了哪两条认识?
1、他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2、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如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3、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他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4、屡次发动战争,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
对比秦、隋两朝的治乱兴亡,探究两朝的相似之处,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结束了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第一次实现统一。
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300多年的的分裂割据局面,再次实现统一。
为继之而来的西汉王朝提供借鉴,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及后来汉武帝大一统的盛世局面。
为继之而来的唐朝提供借鉴,唐朝前期几位君主励精图治,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重建统一开新局——隋的统一
长河贯通南北地——开大运河
开科取士人才举——创科举制
国祚速亡后世惕——隋的灭亡
1.“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多的达到千万石,少的也不下数百万石。”上述材料表明隋文帝末年A.隋朝疆域辽阔 B.人口数量增加 C.经济快速发展 D.行政效率提高2.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其中最北的段是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3.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下列评价大运河的选项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D.“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思考:秦朝和隋朝有何相似之处?
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都建立了一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制度。如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隋朝的科举制。
都有伟大工程建设。如秦朝的长城,隋朝的大运河。
一、论文:1.何忠礼.二十世纪的中国科举制度史研究[J].历史研究,2000(06):142-155.2.刘锦增.论隋唐时期大运河对江浙地区城市发展的影响[J].运城学院学报,2014,32(04):55-58.3.任紫钰.浅谈隋唐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J].中国文化遗产,2016(05):108-113.4.王炬,吕劲松,赵晓军.隋唐大运河与仓储相关问题研究[J].洛阳考古,2019(02):54-65.5.赵霞.唐太宗君臣对于亡隋教训的认识和总结[D].山东:山东大学,2010. 6.马婷婷. 水上“唐诗之路”研究[D].延边大学,2011.二、专著:1.郭志坤著. 隋炀帝大传[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01.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等奖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全长2700多千米,隋朝科举制,③推动教育的发展,矛盾激化,残暴统治,农民起义,隋朝灭亡,如何评价隋炀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获奖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pptx、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doc、教学视频《中国通史》系列之隋朝统一mp4、科举制的创立wmv、视频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mp4、隋炀帝暴政_标清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授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pptx、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1docx、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1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