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复习东亚与日本课件
展开位置和范围区域特征区域热点问题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板块位置地缘、战略位置等
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
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
主要热点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和危害(资源条件、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经济结构调整、重大工程建设等)
基础自查:(结合区域地理和地图册P232-237)1.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理分区、国家、首都名称。P40 P2322.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分布及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P2323.亚洲主要湖泊分布、成因(死海、贝加尔湖、青海湖、里海),面积变化、盐度变化(死海、咸海、巴尔喀什湖、洞里萨湖)。4.东亚的地位和范围、主要海洋、岛屿及半岛。P2345.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以及显著的原因。P41 P2346.日本的岛屿、邻海和自然条件(海陆轮廓、地形、气候、水文、资源)的特点。P43 44 P2377.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具体表现?东西两岸降水差异及其原因?8.日本发达的经济、工业分布与城市,工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P44 P2369.日本的渔业和农业的发展条件及特点。10.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P37 P237
考点一: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气温: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②阳坡>阴坡;③迎风坡、背风坡(2)降水:①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后减,山腰降水最多;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3)内陆海拔较高的高原、高山地区形成高原山地气候。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1)地势影响流向(亚洲:中间高四周低→放射状)(盆地地势中间低四周高→向心状)(2)地势影响流速和水能资源: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中南半岛河流上游流经山区,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3.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水量、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结冰期等。4.河流对地形的影响:(1)河流的侵蚀作用(中南半岛,上游河谷呈V字形)(2)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中南半岛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地形、气候、河流相互关系亚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1、高大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温、降水)①海拔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②阻挡寒冷气流。(南亚)③迎风坡抬升水汽, 多地形雨。(乞拉朋齐)④阻挡水汽,大陆性气候增强。(内陆)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平原利于气流深入。(我国东部)
地形与河流①地势影响河流流向: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辐射状从中部流向周围海洋。②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能状况。a.上游流经高山、高原地区→水流湍急,水能丰富。b.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利于航运。河流改造或塑造地貌形态。
气候对河流影响气候影响河流的水量、水位季节变化和汛期、结冰期。①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河流多,河流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②亚洲西部降水少→河流少,水量小。③北部纬度高,气温低,河流结冰期长。
东亚: 大湖:鄱阳湖、青海湖、太湖 北亚: 大湖:贝加尔湖 中亚: 大湖:巴尔喀什湖、伊塞克湖、斋桑泊、咸海、里海 西亚: 大湖:萨巴里湖、纳马克湖、死海 南亚: 大湖:达尔湖、班公错 东南亚: 大湖:洞里萨湖
考点二:湖泊——分区展开学习
2.湖泊的变化(面积变化 咸淡变化)死海咸海面积缩小、盐度升高巴尔喀什湖 东咸西淡洞里萨湖面积随季节发生变化
1.湖泊成因分析 死海 贝加尔湖 青海湖 咸海地质构造运动——断陷构造湖
巴尔喀什湖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内流湖。该湖西半部湖水的平均含盐量为1.48‰,东半部平均含盐量高达10.4‰ 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区等高线图,图中甲河从南面注入巴尔喀什湖,入湖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80%〜90%,随着中亚地区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该地区的用水量持续增大,巴尔喀什湖受到“灭湖”威胁。
说明巴尔喀什湖东西两侧盐度存在差异的原因。
①巴尔喀什湖的西半部,有多条河流注入;②湖泊的东半部河流注入较少,其蒸发量大大超过河水的补给量;③巴尔喀什湖东西向狭长,影响湖泊东西两侧水体的交换。
里海在地理学上属性为“海迹湖”。它曾经属于古地中海,与黑海、咸海等连为一片,后来随着大陆漂移和板块挤压与海洋分离,成为一片封闭独立水域。
读图分析: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同纬度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
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同纬度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偏北风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偏南风
总结:东亚由沿海向内陆的过渡性情况
考点四:东亚地形对气候、河流、植被的影响
对气候:对河流: 对植被:
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夏季风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①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方便沿海和内地的联系。②在地形阶梯处,落差大,蕴藏水能资源。③半岛和岛屿河流短小湍急,水能丰富,但不利于航运。
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多雨的气候,适宜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
2.日本地形特征?①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②中部以山地丘陵为主,长条形分布,东西沿海平原狭小;③地势起伏大
3.曲折的海岸线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①有利于优良港湾的形成,有利于航海业的发展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海湾多,利于海水养殖业,旅游业的发展。③有利于海洋延伸入陆地,增加陆地的湿度,使降水增多;
1.日本群岛东侧的海沟是怎么形成的?日本海在缩小的原因?
①太平洋板块俯冲亚欧板块之下,形成海沟。②亚欧板块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挤压,该过程中,岩层会发生弯曲形变,水平距离缩短。
①海洋调节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②全年降水多,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小;③主要表现在最高和最低气温推迟出现;
2.日本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北界比我国偏北的原因。
①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大;②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3.分析日本东西部降水差异的成因。
西部: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时加温加湿,携带大量的水汽,西部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多降雪) 。东部:夏季,从太平洋吹来暖湿的东南季风,东部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大湖效应产生的条件:1.有冷空气吹来;2.冬季湖面存在热源;3.暖湿气团在迎风岸登陆,遇冷气团或地形阻挡形成降雪(雨)
降雪量:1.取决于冷空气与水面的温差,温差较大时,水温越高,冷气团气温越低,冷凝的水汽就越多,降雪量越大。2.取决于冷空气在水面行进的距离,冷空气与水面接触时间越长,携带的水汽越多,降雪量越大。如果湖面出现结冰,水汽供给停止,大湖效应就会停止。
考点七:日本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与经济发展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区域地理:新疆: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区域地理:新疆,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昆仑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问题1冰川是什么,这是雅丹地貌吗,主要分布在干旱区,雪线的影响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 亚洲分区 东亚和日本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4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 亚洲分区 东亚和日本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东亚的地理位置,东亚的位置和范围,东亚的地形特征,东亚的气候特征,季风成因,东亚的人口,东亚的经济发展,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占重要地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里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东亚和日本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考里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东亚和日本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东亚的位置和范围,如何描述区域的位置,日本的位置,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日本的人文状况,加工贸易型经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