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最初醋的制法是用麦曲使小麦发酵,生成酒精,再利用醋酸菌的作用将酒精氧化成醋酸,所以醋在古代还被称为“苦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酿酒过程中,发酵液出现的气泡主要是酵母菌产生的
B.酿酒过程中,pH上升和酒精含量增多导致发酵停止
C.若发酵装置密封不严,酿酒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醋味
D.用显微镜计数法统计活酵母菌的数量时,结果比实际数量高
2.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基种类及配制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琼脂
B.液体培养基可用于观察菌落,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工业生产
C.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O2、渗透压等的影响
D.培养霉菌时一般需将培养基的pH调节到中性或微碱性
3.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无菌操作,以防止杂菌污染,请分析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①煮沸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的部分细胞和芽孢
②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③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④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
⑤紫外线消毒可对接种室、超净工作台和操作人员进行消毒,以杀死物体表面或者空气中的微生物
⑥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瓶口等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灼烧来灭菌
A.①④B.⑤⑥C.③⑤D.④⑤
4.解脂菌能利用分泌的脂肪酶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并吸收利用。脂肪酸会使醇溶青琼脂平板变为深蓝色.将不能直接吸收脂肪的甲、乙两种菌分别等量接种在醇溶青琼脂平板上培养。甲菌菌落周围呈现深蓝色,乙菌菌落周围不变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菌能分泌脂肪酶,可能属于解脂菌
B.实验所用培养基是以脂肪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C.可将两种菌分别接种在同一平板不同区域进行对比
D.该平板可以用来比较不同解脂菌分泌脂肪酶的能力
5.为纯化菌种,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纤维素降解细菌,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它可以与纤维素反应生成形成红色复合物。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得到的单菌落并不一定符合实验目的
B.每次划线前均应灼烧,目的是为了减小菌量
C.倒平板后表面自然会平整,无需晃动
D.只有菌落周围的纤维素才可能被降解
6.实验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平板上画3条等长的平行线(3条线均与图中的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条件下恒温培养3天,结果如图所示。从实验结果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链霉素能阻止结核菌的生长B.链霉素对结核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
C.链霉素对结核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D.链霉素可以用于治疗伤寒
7.精喹禾灵(分子式:C19H17ClN2O4)是一种旱田除草剂,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研究人员配制了甲、乙两种培养基用于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精喹禾灵的微生物,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精喹禾灵,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精喹禾灵和琼脂,其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培养基均能为微生物提供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B.甲培养基的作用是选择和扩大培养降解精喹禾灵的菌种
C.乙培养基的作用是分离和纯化培养降解精喹禾灵的菌种
D.平板划线法可用于测定土壤中能降解精喹禾灵的细菌细胞数
8.下图为啤酒生产过程的简要流程,其中糖化的目的是将麦芽中的淀粉等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可用赤霉素溶液浸泡大麦种子,使种子无需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B.过程②破碎有利于淀粉与α—淀粉酶充分接触,缩短糖化过程的时间
C.过程③的主发酵阶段的初期需要氧气,随后再保持厌氧环境,以便完成酒精的生成
D.发酵过程中要适时往外排气,后发酵时期更应缩短排气时间间隔
9.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酱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某企业通过发酵制作酱油的流程示意图如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发酵池中需加入适量的抗生素除去杂菌以确保酱油质量
B. 曲霉发酵过程中不断搅拌有利于曲霉的快速增殖
C. 发酵过程中,发酵条件会影响微生物代谢物的形成
D. 酱油的制作依赖曲霉、乳酸菌等微生物的共同作用
10.下面图1为谷氨酸发酵装置示意图,图2为谷氨酸产生机理图。据图分析,下列对谷氨酸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菌体是异养厌氧型微生物B.培养基属于化学成分已知的液体培养基
C.谷氨酸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D.提高产物产量的关键是改变菌体膜的通透性
11.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以植物细胞一般具有全能性作为理论基础
B.都属于植物细胞工程技术
C.都能形成杂种细胞
D.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12.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细胞具有遗传上的全能性,因而能通过组织培养形成完整植株
B.可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筛选出抗盐细胞或植株
C.通过大量培养特定细胞系,可以实现对青蒿素的工业化生产
D.细胞对外源生长物质敏感性的改变,不会导致细胞全能性表达能力的降低
13.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无籽柑橘,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无籽柑橘是三倍体,减数分裂不能形成正常配子
B.过程③得到的植株是不同于柑橘A、B的新物种
C.通过过程②得到的两两融合细胞只有杂种细胞
D.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筛选出合适的杂种细胞
14.如图是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B.植株A的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1/4
C.过程①是花药离体培养,此方法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植株B一定是纯合子,因此单倍体育种培育的品种也一定是纯合子
15.驱蚊草(又名蚊净香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从而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PEG等试剂或电刺激等方法
C.驱蚊草培育过程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
D.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16.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没有青枯病的抗性基因,少数马铃薯野生种存在青枯病的抗性基因。由于核型等差异,野生种难以与四倍体马铃薯栽培种直接杂交繁育,为获得具有抗青枯病的马铃薯栽培种,研究人员进行了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实验研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低渗溶液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A和B以获得两种原生质体
B.培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与野生型或四倍体栽培种之间存在核型差异
C.过程②的培养基中只需添加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D.③为再分化过程,可用DNA分子杂交技术鉴定植株的抗病性状
17.两种远缘植物的细胞融合后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由于某种原因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依据该原理,将普通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
B. 过程②的目的是使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断裂
C. 过程③中常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 耐盐小麦的染色体上整合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8.科研人员通过人参细胞的悬浮培养来获取人参皂苷,其培养过程及结果如下图(图中2,4-D为生长素类似物,KT为细胞分裂素类似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参根切块后需用乙醇和次氯酸钠溶液消毒
B.继代培养时人参细胞只分裂不分化
C.人参皂苷可为人参细胞提供生长所需能量
D.悬浮培养第20天时人参皂苷的产量最高
19.小麦等禾本科植物的三倍体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下图表示利用三倍体获得新品种的四种方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方式①采用物理因素提高了突变率,一定能得到改良品种
B.方式②获得的品种为四倍体,减数分裂时会形成两个四分体
C.方式③通过杂交获得的异源五倍体植株不一定能产生可育后代
D.方式④可用低温处理三倍体幼苗,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20.下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H→I、J→K都必须用到与G过程相同的技术操作
B.由F1→F2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C.图中的遗传育种途径,A→B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D.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图示新品种小麦,可选图中E→F→G的育种方法
21.从人参中提取分离出的人参皂苷是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自然状态下人参生长慢,人参皂苷含量低,通过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可获得大量人参细胞。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是指将游离的单细胞或细胞团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用摇床或转床进行大规模培养的方法。经过不断继代培养筛选出疏松性均匀一致、分散性良好、大小大致相同的细胞和细胞团,建立悬浮培养细胞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体的人参组织细胞除去细胞壁后直接进行悬浮培养
B.悬浮培养液中大多数细胞无固定形态,细胞壁较薄
C.悬浮培养液中一般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含量比值大于1
D.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中细胞生长不受抑制,因此只要培养容器容积足够大,就可以不断扩大培养
二、多选题
22.研究人员从泡菜、豆瓣酱等发酵食品中筛选出3株具有产香能力的酵母菌。为比较三个菌株的面团发酵力和高糖耐受力,将其分别接种于添加了不同量白砂糖的面团小球中,记录面团小球在水中浮起所用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是泡菜和豆瓣酱发酵过程中所需的主要菌种
B.制作泡菜和豆瓣酱的过程中均存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C.若面团中白砂糖添加量为0,则三组浮起时间均大于120min
D.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制作甜面包时最适合选用YG28B菌株
23.某公司推出一款新型免洗洗手凝胶。为衡量该凝胶的效果,研究人员检测了凝胶洗手前后手部细菌的含量(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消毒处理
B.配制培养基时,需调节pH到中性或弱碱性
C.该实验洗手前后细菌含量形成对照,无需空白对照
D.若培养基上出现不同特征的菌落,则证明培养基被杂菌污染
24.在利用葡萄进行酿酒的过程中,统计发酵罐中细菌及酵母菌的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酒精是导致细菌数量降低的原因之一
B.可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的数量进行间接计数
C.果酒与果醋发酵过程中利用的两种微生物都属于异养生物
D.夏季气温高,制酒容易被杂菌污染;秋季天气凉爽,正是制醋的好时节
25.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法可以将一个亲本体细胞的部分染色体或染色体上的某些片段转移到另一个亲本体细胞内,以获得不对称杂种植株。大剂量的X射线能随机破坏染色体结构,使其发生断裂、易位、消除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获取亲本原生质体时,需在蔗糖溶液浓度等于或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缓冲液中进行
B.可用PEG、灭活的病毒处理等方式诱导两亲本原生质体的融合
C.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法存在变异的不定向性,需对杂种植株进行大量筛选
D.细胞内的染色体与另一个细胞中的部分染色体进行连接属于基因重组
三、填空题
26.自从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明食品发酵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以来,人们认识到微生物在发酵食品的加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形形色色的发酵食品在食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回答下列与微生物发酵、培养相关的问题:
(1)果酒制作过程中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这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
A.温度控制B.溶氧控制C.pH控制D.酶的控制
(2)苹果酒在_________________(填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深层发酵可形成苹果醋。乳酸菌与酿制果醋的菌种在代谢方式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在果酒继续发酵产生果醋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用反应式表达)。
(3)制作泡菜的过程中,用水封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泡菜腌制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将_________________;泡菜坛内有机物的种类将_________________。
(4)有位同学在家制作泡菜时,为避免杂菌污染而向泡菜坛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发酵失败,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5)应用_________________法分离乳酸菌时,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但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火,不要将过热的涂布器放在盛放酒精的烧杯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四、读图填空题
27.(1)若要测定培养液中某球形红细菌的菌体数,可用_________________直接计数法,若用该方法,可用_________________染料区分死细胞和活细胞。
(2)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球形红细菌菌落平均数为133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2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现象。若将131(即133-2)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___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3)二硝基甲苯遇碱变红,如图表示从被二硝基甲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具有降解二硝基甲苯能力的球形红细菌(光合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10g土壤样品加入装有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制备土壤浸出液。甲培养基中应含有一定浓度的选择球形红细菌;甲、乙培养基需置于有光条件下培养,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在5个培养基平板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液0.2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球形红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0、150、460、170和160,则每毫升土壤样液中的细菌数量约为_________________个。
28.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成功获得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其培育过程如下
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有时会使用蜗牛消化道提取液来降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其可能含有的成分是______,此过程利用了酶的______性:形成c常用化学试剂诱导。
(2)④⑤过程的技术原理是______,该技术操作过程所需的培养基中除添加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其目的是诱导外植体______;步骤⑤需要照光培养,其作用是______。
(3)上述过程获得的杂种植株属于多倍体,多倍体是指______;该育种方法独特的优势是______。
(4)植物细胞工程常用于细胞产物的工厂花生产,与传统的从植物体内提取相比,其突出优点是______。
29.青蒿素是被誉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几乎不溶于水,且对热不稳定,所以提取工艺一直难以突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提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而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图为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含青蒿素较高的黄花蒿的基本流程。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植物组织培养中,切成小块的青蒿叶片叫做_______,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叫做_______,该过程中加入抗生素的目的是_______。
(2)诱导青蒿生根,培养基中加入的关键激素有_______。
(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通常选取黄花蒿分生组织的原因是_______;愈伤组织中提取不到青蒿素的原因是_______。
(4)青蒿素不是植物黄花蒿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产物,青蒿素是_______代谢物。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酿酒过程中pH降低和酒精含量增多会导致发酵停止,B项错误;用显微镜计数法统计酵母菌数量,统计的是显微镜下能看到的酵母菌,包括活酵母菌和死的酵母菌,所以测得结果偏大,D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培养基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固体、半固体培养基含有琼脂,而液体培养基不含琼脂, A错误;一般固体培养基可用于观察菌落,液体培养基可用于工业生产,B错误;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O2、渗透压等的影响,C正确;培养霉菌时一般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D错误。
3.答案:D
解析:④指示剂和染料混有微生物,故加入培养基前需灭菌,④错误;⑤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在使用前,可以用紫外线消毒,但不能对操作人员进行紫外线消毒,⑤错误。故选D。
4.答案:B
解析:A、据题意可知,甲菌菌落周围呈现深蓝色,甲菌能分泌聚肪酶,可能属于解脂菌,A正确;B、据题意,甲、乙两种菌不能直接吸收脂肪,故实验所用培养基不是以脑肪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而是一种鉴别培养基,B错误;C、可将两种菌分别接种在同一平板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根据蕾落周围是否呈现深蓝色,判断两种菌能否产生脂肪酶,C正确;D、该平板可以用来比较不同解脂蕾分泌聚肪酶的能力,菌落周围呈现深蓝色的范围越大,解脂蕾分泌聚肪酶的能力越强,D正确。故选B。
5.答案:A
解析:A、该实验中出现的透明圈也许是其他微生物繁殖形成的,可能达不到纯化的目的,A正确;
B、每次划线前均应灼烧,目的是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次划线的菌种直接来自于上次划线的末端,B错误;
C、倒平板时需左三圈,右三圈的轻轻晃动,以保证表面平整,C错误;
D、可能因为其他理化因素等导致纤维素被降解,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解析: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如图所示,实验结果表明,链霉菌产生的链霉素是一种抗生素类物质,它可以抑制某些细菌的繁殖。分析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链霉素对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霍乱菌的抑制作用较弱,对伤寒菌几乎无抑制作用。故选:D。
7.答案:D
解析:两种培养基均能为微生物提供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A项正确;甲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其作用是选择和扩大培养降解精喹禾灵的菌种,B项正确;乙培养基含琼脂,为固体培养基,其作用是分离和纯化培养降解精喹禾灵的菌种,C项正确;稀释涂布平板法或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可用于测定土壤中能降解精喹禾灵的细菌细胞数,但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微生物计数,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赤霉素可以解除休眠,促进种子的萌发,所以过程①可用赤霉素溶液浸泡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A正确;据题意“糖化的目的是将麦芽中的淀粉等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物质”,故过程②破碎有利于淀粉与α-淀粉酶的充分接触,缩短糖化过程所用的时间,B正确;为了提高菌种数量、缩短发酵时间,过程③的主发酵初期应提供氧气,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快速繁殖,C正确;发酵过程中要适时往外排气,后发酵时期由于糖类物质不充足,产生的气体变少,可以适当延长排气时间间隔,D错误。
9.答案:A
解析:A、发酵制作酱油时需要乳酸菌,乳酸菌是细菌,抗生素会抑制细菌增殖,因此发酵池中不能加入抗生素,A错误;B、曲霉发酵过程不断搅拌有利于米曲霉通过有氧呼吸快速增殖,B正确;C、发酵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发酵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C正确;D、酱油的制作是米曲霉、酵母菌、乳酸菌等代谢类型不同的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A。
10.答案:D
解析:A、由分析可知,菌体是异养需氧型微生物,A错误;B、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成分有豆饼水解液、玉米浆、尿素、磷酸氢二钾、氧化钾、硫酸镁、生物素等,该培养基中包含多种天然物质,化学成分不确定,B错误;C、谷氨酸发酵的菌体为需氧型,搅拌可以增加溶氧量,故谷氨酸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有关,C错误;D、由分析可知,当谷氨酸过量时,会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导致谷氨酸的合成量减少,若细胞膜的通透性好,有利于代谢产物分泌出来,避免了谷氨酸对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从而提高产物产量,D正确。故选D。
11.答案:C
解析:C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植物组织培养都属于植物细胞工程技术,都以植物细胞一般具有全能性作为理论基础,A、B正确;植物组织培养不会形成杂种细胞,C错误;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原生质体融合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12.答案:D
解析:A、组织培养利用的是细胞的全能性,叶细胞具有遗传上的全能性,因而能通过组织培养形成完整植株,A正确;B、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可诱发和筛选出抗盐植株,B正确;C、青蒿素属于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通过大量培养特定的细胞群,实现对青蒿素的工业化生产,C正确;D、细胞全能性的表达受外源生长物质的影响,细胞对外源生长物质敏感性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细胞全能性表达能力的降低,D错误。故选D。
13.答案:D
解析:A、无籽柑橘不是三倍体,它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A错误;B、过程③得到的是含三个染色体组的柑橘,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故它不是新物种,B错误;C、通过过程②得到的两两融合细胞不只有杂种细胞,还有C和C融合的细胞,B和B融合的细胞,C错误;D、由于杂种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因此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筛选出合适的杂种细胞,D正确;故选D。
14.答案:C
解析:A、过程②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通常使用秋水仙素诱导处理,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A错误;B、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是单倍体,基因型为AB、Ab、aB、ab四种,B错误;C、过程①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该过程中需要将花药培养为完整的植株,涉及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D、二倍体植株B是通过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此为纯合子,但单倍体育种培育的品种不一定是纯合子,比如用基因型为AAaa的四倍体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则依然会获得基因型为AAaa的后代,D错误。故选C.
15.答案:C
解析:A、驱蚊草培育利用的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其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A正确;
B、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去掉细胞壁,还需要利用PEG等试剂或电刺激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B正确;
C、驱蚊草培育过程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但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也有愈伤组织和试管苗的形成,C错误;
D、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D正确。
故选C。
16.答案:B
解析:酶解法可用于去除植物细胞壁以获得原生质体,但在低渗溶液中进行,原生质体会吸水涨破,A错误;培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是细胞融合的结果,其为六倍体,与野生型(二倍体)或四倍体栽培种之间存在核型差异,B正确;过程②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过程,其培养基中需添加等量的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C错误;③为再分化过程,植株的抗病性状属于个体水平的表现,应采用相应的病原体接种实验鉴定,D错误。
17.答案:C
解析:①为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该过程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A正确;由题干可知,两种远缘植物的细胞融合后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发生断裂,则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有的可能会存留在杂种细胞中,故为了使普通小麦获得中间偃麦草的耐盐性状,需要将中间偃麦草细胞中的染色体断裂,过程②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照射的目的是断裂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B正确;图中过程③为两种原生质体的融合,常用的融合手段为物理法和化学法,灭活的病毒通常用来融合动物细胞,C错误;普通小麦不具有耐盐性状,因此筛选出的耐盐小麦的染色体上整合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D正确。
18.答案:C
解析:人参根切块(外植体)需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质量分数为5%左右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A选项正确。继代培养基中含有2,4-D、KT(细胞分裂素类似物),人参细胞在激素的作用下只分裂不分化,B选项正确。人参皂苷是人参细胞的代谢产物,不能作为人参细胞生长的能源物质,C选项错误。从图中看出,悬浮培养第0天时人参皂苷的产量最高,D选项正确。
19.答案:D
解析:A、方式①是通过用射线照射进行诱变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不一定能得到改良品种,A错误;B、方式②是体细胞与配子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的,方式②获得的品种为四倍体,减数分裂时会形成2n个四分体,B错误;C、方式③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的,且该植株不可育,C错误;D、方式④是多倍体育种,可利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三倍体幼苗,抑制有丝分裂中纺锤体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加倍获得的异源六倍体,D正确。故选D。
20.答案:A
解析:A、G过程是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H→I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不需要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B、由F1→F2的育种方式属于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C、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图示的遗传育种途径中,A→B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C正确;D、由于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所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图示新品种小麦,可选图中E→F→G的单倍体育种方法,D正确.故选:A.
21.答案:B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不需要去除细胞的细胞壁,A错误;
悬浮培养液中的细胞来自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一团没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B正确;
当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相当时,会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故悬浮培养液中一般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含量比值等于1,C错误;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中细胞生长受营养物质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不断扩大培养,D错误。
22.答案:BD
解析:制作泡菜时发挥作用的主要是乳酸菌.酿制豆瓣酱时发挥作用的主要是霉菌等真菌,A错误;制作泡菜和豆瓣酱的过程中均存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B正确;根据表格分析,若面团中的白砂糖添加量为0,则三组浮起时间都应该小于120min,C错误;根据实验结果可知,YG28B高糖耐受力最高,最适合用来制作甜面包.D正确。
23.答案:ACD
解析: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A错误;B、该培养基为了培养手部细菌,细菌适宜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因此,配制培养基时,需调节pH到中性或弱碱性,B正确;C、除实验洗手前后细菌含量形成对照外,还需要设置一组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进行培养,验证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C错误;D、若培养基上出现不同特征的菌落,则证明凝胶消毒效果较差,同时也能说明手上的微生物种类较多,空白培养基上长出菌落能说明培养基被杂菌污染,D错误。故选ACD。
24.答案:AC
解析:A.酒精会对细菌产生毒害作用,是导致细菌数量降低的原因之一,A正确:B.可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的数量进行直接计数,B错误;C.果酒发酵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果醋发酵利用醋酸菌有氧呼吸产生乳酸,两种微生物均为异养生物,C正确:D.夏季温度较高,不利于酵母菌生长,而秋季温度较低,醋酸菌的生长适宜温度在30-35℃,不利于制醋,D错误。故选AC。
25.答案:AC
解析:获取亲本原生质体时,需在蔗糖溶液浓度等于或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缓冲液中进行,若在过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可能会导致原生质体吸水涨破,而在过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会导致原生质体失水皱缩,A正确。可用PEG、高Ca2+一高pH诱导两亲本原生质体的融合,灭活的病毒只能用于动物细胞的融合,B错误。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法的优点在于可转移控制优良性状的多基因甚至是未知基因;缺点在于只能在植物之间进行且变异具有不定向性,需大量筛选,C正确。细胞内的染色体与另一个细胞中的部分染色体进行连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26.答案:ABC
(2)醋酸菌;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C2H5OH+O2CH3COOH+H2O+能量
(3)制造无氧环境;减少;增加
(4)青霉素杀死了乳酸菌
(5)稀释涂布平板;避免(或防止)引燃烧杯中的酒精
解析:(1)酵母菌发酵需要控制条件:温度18~25℃;溶氧控制,即要先通气后密封;pH控制,偏酸性;利用酵母菌自身的酶进行发酵,不需要对酶进行控制。
(2)苹果醋制备需要醋酸菌,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
(3)制作泡菜的过程中,由于乳酸菌呼吸作用的消耗,有机物的干重将减少,但坛内有机物的种类将增加。
(4)青霉素可以抑制几乎一切含有细胞壁的生物的生长繁殖,杀死乳酸菌,因此制作泡菜时加入了青霉素,会造成发酵失败。
(5)在充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的条件下,乳酸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涂布平板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火,不要将过热的涂布器放在盛放酒精的烧杯中,以免引燃其中的酒精。
27.答案:(1)显微镜;台盼蓝
(2)污染;不正确
(3)①二硝基甲苯;球形红细菌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
②8×107
解析:(1)直接对微生物进行计数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台盼蓝染色法可以用于鉴定细胞的死活,活细胞不被染色,死细胞的细胞膜功能丧失而被染色,即可用台盼蓝染料区分死细胞和活细胞。
(2)在完全正确的操作情况下,空白对照组中不应出现菌落。若出现菌落,说明操作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污染,属于实验失误,所有实验数据均不应采用。若将131(即133-2)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不正确。
(3)球形红细菌能降解二硝基甲苯,甲培养基中应含有一定浓度的二硝基甲苯选择球形红细菌。由于球形红细菌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图中甲、乙培养基需置于有光条件下培养。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0、150、460、170和160,一般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则平板的平均菌落数为(150+170+160)×3=160,则每毫升土壤样液中的细菌数量约为160÷0.2×105=8×107个。
28.答案:(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专一;PEG(聚乙二醇)
(2)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脱分化和再分化;诱导叶绿素的形成,使试管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3)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
(4)不占用耕地,几乎不受季节、天气等的限制
解析:(1)①是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常用蜗牛消化道提取液来降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因为蜗牛消化道提取液中含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将细胞壁分解,体现了酶的专一性。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使用PEG。
(2)④⑤分别是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环节,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所需的培养基中除添加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其目的是诱导外植体脱分化和再分化;步骤⑤需要照光培养,其作用是诱导叶绿素的形成,使试管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3)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多倍体。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的杂种植株,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
(4)与传统的从植物体内提取相比,利用植物细胞工程进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具有不占用耕地,几乎不受季节、天气等的限制等多种优点。
29.答案:(1)外植体;脱分化;杀菌(或:杀死发根农杆菌及其他细菌)
(2)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3)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旺盛,分化程度低;分生组织细胞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相关基因没有在愈伤组织细胞中表达
(4)次生
解析:(1)植物离体培养的器官、组织或细胞被称为外植体,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叫做脱分化,加入抗生素的目的是抑制发根农杆菌和其他杂菌的生长。
(2)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加入的激素种类主要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且这两种激素的比值不同,诱导分化的方向不同:若这两种激素的比值高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分化;比值低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分化;比值适中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
(3)由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旺盛,分化程度低,容易得到愈伤组织,且分生区细胞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故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通常选取分生区细胞;愈伤组织中提取不到青蒿素的原因是可能是相关基因没有在愈伤组织细胞中表达。
(4)植物代谢会产生一些一般认为不是植物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产物——次生代谢物,如青蒿素。
白砂糖添加量/%
浮起时间/min
YG28B
YZ28B
YZ28T
5
39.27
60.42
100.48
10
50.38
95.13
>120
15
85.60
>120
>120
20
>120
>120
>12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