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2024)
- 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2024)-第05讲 第一章 机械运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2024)-第06讲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2024)-第08讲 声的利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2024)-第09讲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2024)-第十讲 第二章 声现象章末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2024)-第07讲 声音的特性(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2024)-第07讲 声音的特性(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07讲声音的特性原卷版docx、第07讲声音的特性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1、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理学中,振动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音调;结合实际,例如:女高音,男低音,“高”和“低”指的就是音调。向水壶中灌热水音调的变化,随着水的增多,水壶上方的空气柱变小,引起频率的变化,引起音调的变化。
(3)在研究音调时,我们用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来搜集信息,也就是在观察。科学研究中,观察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要真实而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2、超声波与次声波
(1)超声波与次声波: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很多动物能够利用超声波交流),低于20Hz叫次声波。
(2)超声波与次声波产生与利用
①次声波的传播距离较远:地震、台风、核爆炸、火箭起飞都能产生次声波;
②超声波的波长比可闻声波波长短得多,它基本上沿直线传播;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很强,能穿透几米厚的金属;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可使液体内部产生相当大的液压冲击;超声波可以用来制造各种乳胶,颗粒极细,而且均匀;超声波在诊断、医疗和卫生工作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3、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2)用力击鼓和轻敲鼓面,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鼓声的响度不同,男低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响度大,女高音响度小,但是音调高。
4、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与特色,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考点一 音调
1.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re、mi、s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音调 。录音棚的墙面材料要求是尽量减小对声音的 反射 。(选填“吸收”或“反射”)
【答案】振动;音调;反射。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d、re、mi、s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
录音棚的墙面材料要求是尽量减小对声音的反射。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反射。
考点二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童谣《小蜜蜂》的歌词与乐谱如图所示,当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声音的音调逐渐升高,主要是因为( )
A.声波的频率逐渐变高B.声波的振幅逐渐变大
C.声音的响度逐渐变大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好
【答案】A
【解答】解:当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声音的音调逐渐升高,音调由频率决定的,故声波的频率逐渐变高。
故选:A。
3.下列对声现象四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正在发生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图丙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D.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
【答案】D
【解答】解:
A、图甲正在发生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是因为介质在减少,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图丙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故C错误;
D、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在敲击时,振动发声的是瓶子和水柱,瓶子中的水量的多少制约了瓶子振动的频率,水量越多,瓶子振动越慢,即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相反,水量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所以敲击它们,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三 超声波与次声波
4.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的嗡嗡声是属于超声波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答案】A
【解答】解:A、“鱼洗”发出的声音是由“鱼洗”的振动发出的,“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故A正确;
B、超声波不能被听到,“鱼洗”发出的嗡嗡声能被听到,所以“鱼洗”发出的声音不属于超声波,故B错误;
C、人能听到“鱼洗”发出的声音是靠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错误;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响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故D错误。
故选:A。
5.科学家研究发现,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听到任何的声音,但在靠近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强度很小的 超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超低速播放实际上是改变了声音的 音调 (选填“音调”或“传播速度”)。
【答案】超声波;音调。
【解答】解:在靠近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强度很小的超声波,超低速播放实际上是改变了声音的振动频率,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超声波;音调。
考点四 响度
6.古代的青铜器“鱼洗”。盆的两侧铸有铜耳,盆中注入水后,用手快速有节奏地摩擦盆边两耳时,会发出“嗡嗡”声,同时盆内水波荡漾或迸溅水珠。众多“鱼洗”齐鸣,可汇成千军万马之势。说法错误的是( )
A.“鱼洗”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鱼洗”发出声音,是由于手的振动产生的
C.盆内水波荡漾,说明发“鱼洗”在振动
D.众多“鱼洗”齐鸣时响度增加
【答案】B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鱼洗”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正确;
B、“鱼洗”发出声音,是由于“鱼洗”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盆内水波荡漾,说明发声的“鱼洗”在振动,故C正确;
D、众多“鱼洗”齐鸣时犹如千军万马奔腾,是指声音响度大,故D正确。
故选:B。
7.2024央视春晚陕西分会场节目《山河诗长安》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其中鼓乐交响中的叮咚琵琶声是由琵琶琴弦的 振动 发出的,而全民齐诵《将近酒》时的荡气回肠则是提高了声音的 响度 。
【答案】振动;响度。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乐交响中的叮咚琵琶声是由琵琶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全民齐诵《将近酒》时的荡气回肠则是提高了声音的大小,即响度变大。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考点五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8.用相同设置的仪器,在相同距离记录声音的波形如图,用L、f、P、A依次分别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频率、音调及发声体的振幅,则( )
A.L甲<L乙B.f甲<f乙C.P甲>P乙D.A甲=A乙
【答案】B
【解答】解:AD.由图可知,甲的振幅大于乙的振幅,所以甲的强弱等级大于乙的强弱等级,故AD错误;
BC.由图可知,甲的频率小于乙的频率,所以甲的音调小于乙的音调,故B正确;C错误。
故选:B。
9.如图甲,人说话时,用手摸喉咙感觉喉咙在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乙图中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的过程中,听到闹钟发出的响声越来越弱,说明 真空 不能传播声音;丙图中击打鼓时的情景,用力越大,听到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越大。
【答案】振动;真空;响度。
【解答】解:人说话时,用手摸喉咙感觉喉咙在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空气,铃声越来越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用力敲鼓声音很大,则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振动;真空;响度。
考点六 音色
10.2023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如图“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人们能分辨出爆竹声是依据声音的( )
A.频率B.音色C.音调D.响度
【答案】B
【解答】解:人们能分辨出爆竹声是依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1.“许昌越调”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如图是许昌越调的主要伴奏乐器产生的,短杆坠胡。演奏者在拉坠胡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的 振动 产生的,演奏者在演奏前通过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来改变发出声音的 音调 特性,观众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 音色 分辨出演奏的乐器是坠胡。
【答案】振动;音调;音色。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演奏者在拉坠胡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调节琴弦的松紧,振动的频率不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不同的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乐器。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音色。
考点七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12.同州梆子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形成于大荔县为中心的十数县,因伴奏乐器中采用枣木梆子击节,发“桄、桄”声,故称“桄桄乱弹”或“梆子”,如图所示为某剧团的演出,下列关于该演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众区分演奏中不同的乐器是通过音色不同区分的
B.同州梆子的唱腔板式主要有六种,这六种不同的只有响度
C.枣木梆子击节发出的“桄、桄”声是该乐器振动产生的
D.台下观众听到的演出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耳的
【答案】B
【解答】解:A、观众区分演奏中不同的乐器是通过音色不同区分的,故A正确;
B、同州梆子的唱腔板式主要有六种,这六种不同的是音调和响度,故B错误;
C、枣木梆子击节发出的“桄、桄”声是该乐器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台下观众听到的演出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耳的,故D正确。
故选:B。
13.中央电视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戏曲节目《华彩梨园》广邀戏曲名家、“80后”“90后”的青年一代戏曲演员和少儿戏曲爱好者同台献技。通过声音的 音色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可以辨别出节目中有哪些乐器发出声音,演员的声音高是指声音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音色;音调。
【解答】解: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不同辨别出节目中有哪些乐器发出声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演员的声音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故答案为:音色;音调。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
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答案】B
【解答】解: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时,杯子的振动频率会改变,音调会改变,故A错误;
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可以改变鼓面振幅,从而改变鼓声响度,故B正确;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频率会改变,音调会改变,故C错误;
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时,管内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会改变,音调会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2.如图是儿歌“两只老虎”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如表是一组音阶及其频率。小艾同学正确演唱“跑得快”这三个字时,关于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声带振动频率越来越高
B.声带振动频率越来越低
C.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D.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答案】A
【解答】解:AB、通过乐谱判断出频率在逐渐升高,故A正确,B错误;
CD、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大小与音调无关;故CD错误。
故选:A。
3.如图所示,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
D.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答案】A
【解答】解:
如图的实验中,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
由题意可知,这里的“声音不同”是指音调,则应围绕音调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即探究“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是最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
故选:A。
4.如图,音叉M、N完全相同,M发出440Hz的声音,原来静止的N随之振动发声,经测量,N在5秒内振动了2200次,则( )
A.M发声时每分钟振动440次
B.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
C.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不同
D.M发出的声音无需介质就能传播
【答案】B
【解答】解:
A、M发出440Hz的声音,说明M发声时每秒振动440次,故A错误;
BC、N振动的频率=440Hz,M和N发出的声音频率均为440Hz,频率相同,故B正确,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M发出的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5.如图所示,王亚平在“天宫“弹奏古筝,分别拨动古筝的八、十三号弦,用同一设置的相机拍摄到两弦最左摆到b处,最右摆到c处,静止时在a处。测出每振动880次,八号弦用时2s,十三号弦用时4s,则八号弦( )
A.从a→c→a过程振动了1次
B.频率为880Hz
C.音调比十三号弦高
D.振幅比十三号弦大
【答案】C
【解答】解:
A、根据图示可知,从a→c→a过程中,振动了0.5次,故A错误;
BC、每振动880次,八号弦用时2s,十三号弦用时4s,则八号弦的频率为f==440Hz,十三号弦的频率为f'==220Hz,八号弦音调比十三号弦高,故B错误、C正确;
D、根据图示可知,八号弦振幅比十三号弦小,故D错误。
故选:C。
6.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该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光点纸杯底部( )
A.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通过空气实现的
B.细棉线不拉紧也能明显看到光点的晃动
C.说话声音越小,光点晃动幅度一定越小
D.说话声音越尖,光点晃动幅度一定越大
【答案】C
【解答】解:A、由题意和图示可知,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固体棉线传播的,故A错误;
B、细棉线不拉紧,右侧胶膜振动不能传递过去,不能明显看到光点的晃动,故B错误;
C、说话声音越小,响度小,能量小,光点晃动幅度一定越小,故C正确;
D、说话声音越尖,音调高,频率大,光点晃动速度快,但晃动幅度不一定越大,故D错误。
故选:C。
7.声纹鉴定技术有助于公安机关破获手机诈骗案件,利用声纹具有唯一性、同一性的特点,可以成功锁定抓捕目标,快速侦破案件。声纹特征鉴定主要指的是人说话的( )
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
【答案】B
【解答】解:声纹特征鉴定主要指的是人说话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良渚玉琮是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迎宾表演中使用“水玉琮”敲击出激昂鼓声,以水为礼,击鼓迎宾。关于此过程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鼓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现场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们的耳朵
C.击鼓演员通过改变击鼓的力的大小可以改变音调
D.观众能分辨出鼓声和其他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响度
【答案】B
【解答】解: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气体能够传声,现场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们的耳朵,故B正确;
C、击鼓演员通过改变击鼓的力的大小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观众能分辨出鼓声和其他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故D错误。
故选:B。
9.很多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物理道理,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用心体会,下面文学名句与物理解释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中依据音色辨别出是“笛声”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狗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逾静、更幽”是指响度小
【答案】A
【解答】解:A、“高声”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是“笛声”,故B正确;
C、狗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故C正确;
D、“逾静、更幽”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0.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 空气 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为了让场馆所有人都能欣赏,小号声音接入了扬声器是因为小号直接发出的声音 响度 不够。
【答案】空气;音调;响度。
【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
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改变了小号内空气柱的长度,改变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为了让场馆所有人都能欣赏,小号声音接入了扬声器是因为小号直接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够。
故答案为:空气;音调;响度。
11.“以水为礼,以鼓迎宾”。在杭州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伴随着19面水鼓敲响(如图),迎宾表演《水润秋辉》正式开始。鼓声是由鼓面的 振动 而产生的,激起的水花越多,说明鼓声的 响度 越大。
【答案】振动;响度。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激起的水花越多,说明鼓声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12.如图是世界各地华人燃爆竹、放焰火、玩龙灯、舞狮子、敲锣打鼓庆新春的场景。爆竹声是由于空气的 振动 产生的;越用力敲鼓,鼓声越大,是因为 振幅 越大,响度越大。
【答案】振动;振幅。
【解答】解:爆竹声是由于空气的振动产生的;越用力敲鼓,鼓面的振幅越大,鼓声越大,是因为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振动;振幅。
13.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振动 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由鼓和镯发声次数确定车行驶的里程,能区分鼓声和镯声是依据声音的 音色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答案】振动;音色。
【解答】解: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鼓面由于振动发声;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区分鼓声和镯声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14.2022年1月26日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按住葫芦丝不同的孔,发出声音的 音调 (选填“音色”或“音调”)不同;我们能根据声音的 音色 (选填“音色”或“音调”)判断出是用葫芦丝演奏的。
【答案】音调;音色。
【解答】解:按住葫芦丝不同的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我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是用葫芦丝演奏的。
故答案为:音调;音色。
15.医生为患者诊断时,使用听诊器是为了增强听到的声音的 响度 ;手机上的微信程序可以利用声音解锁登录,这种语音密码记录的是声音的 音色 。(均填声音的特性)
【答案】响度;音色。
【解答】解:使用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强听到声音的响度;
语音密码记录的是声音的音色,因为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用来作为解锁的密码。
故答案为:响度;音色。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6.物理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日常学习中使用的塑料尺进行了探究:
(1)如图所示,用手掌将塑料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塑料尺伸出桌面的一端,由于 塑料尺 (选填“塑料尺”或“塑料尺拍打桌面”)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2)实验时,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快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高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 频率 有关。
【答案】(1)塑料尺;(2)快;高;频率
【解答】解:
(1)用手拨动塑料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塑料尺振动产生声音;
(2)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它,塑料尺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故答案为:(1)塑料尺;(2)快;高;频率。
17.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 ABC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 ADF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① 80 ;② 1.02 。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使用 同一根琴弦 (选填“同一根琴弦”或“不同的琴弦”),只改变琴弦的 松紧程度 ,用同样的力拨动,判断音调与松紧程度的关系。
【答案】(1)ABC;ADF;(2)80;1.02;(3)同一根琴弦;松紧程度。
【解答】解:(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ABC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ADF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①80;②1.02。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使用同一根琴弦只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用同样的力拨动,判断音调与松紧程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1)ABC;ADF;(2)80;1.02;(3)同一根琴弦;松紧程度。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8.小明在学习了音调和响度的知识后,想验证一下音调和响度的关系,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划过,划过的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高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高 ,这说明音调是由 频率 决定的。
(2)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也可用塑料尺代替),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 大 ,其响度 大 ,这说明响度与 振幅 有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当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
(2)用力拨动锯条,使物体振动幅度变大。当振幅变大时,声音的响度变大。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高;高;频率;大;大;振幅。
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
模块三 教材习题学解题
模块四 核心考点精准练(7大考点)
模块五 小试牛刀过关测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4.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材习题01
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人类能听到吗?
解题方法
①频率是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人耳听到声音的范围是20Hz到20000Hz……
【答案】解:昆虫的翅膀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因此频率是=350Hz,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人能听到。
答:频率是350Hz;人类能听到。
教材习题02
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4个词语中的“高”“低”描述的各是声音的哪些特性?
解题方法
①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②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③将声现象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说法相联系,深入理解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答案】答: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不同;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响度不同。
教材习题03
曲笛是一种竹笛,它的音域和二胡的相近。当曲笛和二胡轮奏某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来区分这两种乐器?曲笛和二胡演奏同一个音高时,波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解题方法
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音色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②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答案】答:根据音色来区分这两种乐器;曲笛的波形谐波较少,边沿圆滑清楚,音色较为圆润,而二胡的波形谐波较多且密集,边沿不太明显,音色多变,演奏技巧更为复杂,音色表现力更加丰富。
音符
1
2
3
4
5
6
7
音名
d
re
mi
fa
sl
la
si
频率/Hz
256
288
320
341.3
384
426.7
480
编号
材料
长度l/cm
横截面积S/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①
②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Ⅰ
尼龙
100
1.0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2024)-第22讲 预习检测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22讲预习检测卷原卷版docx、第22讲预习检测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2024)-第20讲 光的色散(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20讲光的色散原卷版docx、第20讲光的色散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2024)-第19讲 光的折射(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19讲光的折射原卷版docx、第19讲光的折射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