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第Ⅰ卷 阅读 (共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 (10分)
传统节日随时代变革而破茧化蝶
①传统节日最重要的文化力量,源于其循环往复的时间属性。我们年复一年的生活,是一个循环的时间周期,而传统节日就是以年为单位的时间生活中,一个个最重要的时间节点。每到这个节点,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节俗、节食、传说等方方面面,就会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们的时间生活。传统节日丰富着我们的日子,并加深着我们的族群文化认同。可以说,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时间生活里最闪亮的钻石,是我们民族宝藏中最美丽的瑰宝。
②但是,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到,传统节日的传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有的人说,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年过得缺点意思;有的人说,传统节日就剩下吃了,仿佛端午节就剩下了粽子,中秋节就剩下了月饼。这些感受当然不能代表整体,却也提醒着我们:传统节日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力确实在弱化。
③传统节日影响力弱化的客观原因有很多。对于我们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物资匮乏,中秋节能吃一块月饼,可能会把月饼当宝贝似的,舍不得一块全吃掉,还要留半块第二天吃。过年穿上新衣服也会高兴好多天。在今天这个物资非常丰富的时代,这些来源于物资满足的节日经验,都不再给人那么多兴奋和快乐。
④变化不仅是物资供给。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人的生活环境也出现巨大变化。传统农业生活基础上形成的节日习俗,与乡村生活、村落社会契合度最高。然而,2023年年底,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66.16%。在城市生活中,传统的乡村亲缘关系、邻里关系自然被弱化,很多传统节俗施展不开。
⑤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从家庭看,原来我们习惯的是主干家庭,大家族中一个老爷爷几个儿女,下面是一群孙男孙女。现在我们面临的更多的是核心家庭,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小家庭”成了社会主体。核心家庭成员较少。特别是伴随人口老龄化,一个小孩、两个父母、四个老人的家庭结构与传统主干家庭完全颠倒。
⑥到个人层面,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人工智能越来越深地浸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与人:的接触方式带来巨大变化,也对传统节日构成多方面影响。可以说,对传统节日的冲击来自方方面面,挑战来自四面八方。如何唤起传统节日的生命力,也就成了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
⑦变化一直是传统节日的生命力所在。历史上,很多传统节日都是因为适应社会变化,进行自我更新,最后才获得强大的传承力量。我们最熟悉的春节,并不是自古就是今天这个过法。从南北朝到唐代,新年最重视的是元日(正月初一)、人日(正月初七)、上元(正月十五),是三段式结构。明清以后,新年的重点才集中到从初一到初五加上元。这一变化用连续五日的节期,突出了新年在一年节日中的崇高地位。因为这一调整合理,所以沿用至今。
⑧概而言之,我们所说的节日传统,只是在变革中的传统,是不断被重新确立的传统。正因为有这变化的传统,传统节日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今年的端午节和高考时间接近,网上就能看到定胜糕成了端午礼物,成了端午节新节食的一种。高考是我们中国人家庭的大事,对有考生的家庭,这份礼物真是太贴心了。
⑨我认为,不断变化的传统节日,和不断变化的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磨合期。不论世界如何变化,中国人丰富的文化创造力都在,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都在,而这正是传统节日生命力的源泉。 (原文/刘晓峰,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下列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武资网
A.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节俗、节食、传说等,会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们的时间生活。
B.传统节日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并加深着我们的族群文化认同,它是民族的瑰宝。
C.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方方面面,由于时代的发展,只剩下食物与我们的生活相关。
D.当下传统节日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传统节日对生活的影响正在弱化。
2.下列对“传统节日影响力弱化的客观原因”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当今物资丰富,节日经验不再给人带来过多的兴奋和快乐。
B.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导致传统节俗在城市生活中无法施展。
C.传统节日无法适应传统主干家庭结构到小家庭结构的转变。
D.因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更愿意在虚拟世界建立社交联系。
3.作者如何看待当下传统节日的变化?结合⑦-⑨段内容简要概括。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7题。 (20分)
失意莫失形
①人生在世,失意之事十之八九。失意,几平与生俱来,事与愿违,常常让人始料未及——中午想吃一顿可口的饭菜,却没料想吃了夹生饭;晚上想开车准时赴约,却偏偏赶上了堵车;以为今天会得到领导赞许,却偏偏被批评了一顿……生活中的这些失意事,比比皆是,不足为奇。
②尽管人们常把“万事如意”作为美好的祝愿赠予自己和亲朋好友,但失意之事每每不期而至。李白诗云: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杜甫诗曰:“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温庭筠诗吟: “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这些经典诗句,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古往今来,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失意时刻。
③事实表明,如何面对失意,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心态和姿态,而且考验着一个人的信心和信念。.
④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 “我们都常听说‘得意忘形’,但是,据我个人几十年的人生经历,还要加上一句话——‘失意忘形’。有人本来蛮好的,当他发财、得意的时候,事情都处理得很得当,见人也彬彬有礼;但是一旦失意之后,就连人也不愿见,一副讨厌相,自卑感,种种的烦恼都来了,人完全变了———‘失意忘形’。”大师所言堪称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对于很多人来说,得意不忘形不难做到,失意不忘形却很难做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一失意就忘形——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百无聊赖,万念俱灰,自卑软弱。有的人一失意就失态——要么莫名发火、怨气冲天,要么乖僻邪谬、悖逆常情,要么远离人群、孤雁自飞,说话做事一反常态地不顾及自己的形象。有的人甚至连人格也扭曲了——看上去完全变了一个人。
⑤事实上,从对个人的影响角度来说,失意忘形比得意忘形更可怕。得意,通常表现在沉浸于优越感中,沾沾自喜、洋洋自得,让人难以接近、顿生不喜;失意,则会沉溺于挫折和困境之中难以自拔,使失意感、失落感、失败感更加强烈,进而消极沉沦、心灰意懒,最终失去对事业和生活的信心与勇气。我认识一位朋友,他曾创业成功,收益颇丰。那时的他,待人处事无不流露出仰首伸眉、春风得意的神态,动辄高谈阔论,自我感觉特好。后来经营不善,公司倒闭,从此他似离群孤雁,沉默寡言、顾影自怜,见了熟人便点头哈腰、打躬作揖,毫无尊严,完全变了一副模样。有人说,看他以前得意忘形的样子,虽不讨人喜欢,但也不至于反感;看他现在失意失形的样子,实在令人厌恶,反而不想去同情。
⑥人生就像大海,有潮起也有潮落,潮起如得意,潮落似失意,它们都是大海的一种恒态,也是人生的一种常态,潮落时,应不失形、不失态,泰然自若、宠辱不惊,一如既往地工作和生活;更应不失体、不失志,逆势而上,让自己心中始终充满阳光。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知道,如果把失意看作一种逆境,那么,它是人生一个难得的机缘,是一口可以锻造刚毅性格的淬火池,是一种能够使人毅然奋起的反弹力。好比皮球,向上抛举它,能把它送到高处;向下猛砸它,也能将它反弹到高处,二者异曲同工。
⑦弱者在失意时常常会一蹶不振,强者在失意时往往能毅然奋起。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形,应当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条基本守则。关键在于,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遭遇怎样的失意,都要鼓足勇气,充满锐气,一直昂首挺胸、毅然决然地向着远方走去。
⑧只有失意不失形,才能走过平芜得见春山。 (文/胡建新 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4.第①~②段中提到的“失意之事”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
5.读③~④段,简要概括“失意忘形”的具体表现。 (4分)
6.作者为什么说“失意忘形比得意忘形更可怕”?请结合第⑤段简要概括。 (6分)
7.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失意不忘形”?请结合⑥~⑦段简要概括。 (6分)
三、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部分,完成 8~9 题。 (7分)
雨还是下个不停。
保尔费了好大劲才把脚从泥里拔出来。他感到脚底下冰冷彻骨,知道是那只烂靴底掉下来了。他从烂泥里捡起破靴底,绝望地看了看,拎着破靴子朝板棚走去。他在行军灶旁边坐了下来,打开沾满污泥的包脚布,把那只冻木了的脚伸到炉子跟前。
奥达尔卡正在案板上切甜菜。她是一个养路工人的妻子,在这里给厨师打下手。奥达尔卡轻蔑地瞥了保尔一眼,挖苦他说: “你怎么啦,等饭吃哪?还早呢。你这小伙子准是偷懒溜出来的。你把脚丫子伸哪儿去啦?这儿是厨房,不是澡堂子!”
她训斥着保尔。
一个上了年纪的厨师走了进来。
“靴子全烂了。”保尔解释了一下他到厨房来的原因。
厨师看了看破靴子,对奥达尔卡点了点头,说: “她男人是半拉子鞋匠,让他帮帮你的忙吧,没鞋穿就别想要命了。”
奥达尔卡听厨师这样说,又仔细看了看保尔,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我把您错当成懒虫了。”她抱歉地说。
保尔笑了笑。奥达尔卡用行家的眼光翻看着那只靴子。
“我们当家的才不补它呢。——不顶事了。我家阁楼上有一只旧套鞋,我给您拿来吧,可别冻坏了脚。受这种罪,哪儿见过呀!明后天就要上大冻,那您可够受的。”奥达尔卡同情地说。她放下菜刀,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她拿来一只高统套鞋和一块亚麻布。保尔用布包好脚,烤得热乎乎的,穿上了暖和的套鞋。这时,他以感激的心情,默默地看了看养路工的妻子。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 (3分)
9.从上面节选部分可以概括出奥达尔卡的哪些性格特征?(答出两点即可)(4分)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0题。 (3分)
岁夜咏怀①
【唐】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注释】①“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后又经历老母病逝,好友柳宗元去世。此后两年在洛阳守丧,此诗约写于居丧时期。
10.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于除夕之夜,感慨多年来于坎坷不得意中渡过的怅然。
B.颔联诗人回想曾经交好朋友如今所剩无几,不禁愤恨友人的疏离。
C.颈联表面抒发的是无所作为的颓然,实际上是满腔的愤慨和牢骚。
D.尾联表面写春色年年皆同,实则深深道出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 完成11~14题。(15分)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为人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谒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亡卒群剽城邑,朝廷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居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 “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亠迪传》,有删改)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宗幸毫 幸:庆幸
B.阴听察知贼居处 阴:暗中
C.章献后深衔之 衔:怀恨
D.殆过矣 殆:大概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A.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B.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C.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D.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1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迪为人厚道、有器量学识,后参加科举,果然髙中,走上仕途。
B.李迪察访逃兵的去处,部署精锐士兵,最终将其擒获,斩首示众。
C.李迪屡次反对册立章献皇后,触怒了真宗皇帝,随即被贬官衡州。
D.李迪义正词严,在仁宗即位后有效消除章献太后恃才专权的隐患。
14.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尝携其所为文谒柳开,开奇之,曰: “公辅才也。”
第Ⅱ卷 表达(共65分)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19 题。(15分)
“一个神奇的文学之夜,一个杂志订阅史上的奇迹。”
1月 23 日 ,“与辉同行”抖音直播间邀请《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和作家梁晓声、蔡崇达前来做客,畅谈“我的文学之路”。截至1月25日晚,《人民文学》2024年全年杂志销量累计逾13.5万套、160余万册。
我们见证了一场人民与文学的双向奔赴、双向“寻亲”。以《人民文学》为代表的文学期刊,找到了无穷远方、无数人们之中的文学读者;如饥似渴的文学读者,找到了可以为之欢笑与歌哭的文学。
《人民文学》杂志走进直播间,是新时代文学主动求新求变, 新路径、 新平台、 新资源、 新空间的一次大胆尝试。
今天的读者有些无奈[A]一度以为文学期刊的窗灯已经熄灭[B]这场直播却告诉我们[C]文学期刊还在为浮燥的生活[D]奔波的我们,留着一扇门。
①对于文学期刊而言, 《人民文学》主动推开这扇门,走进了董宇辉的直播间,找到了通往这个时代的读者的通途。②这是文学期刊与读者历史性的重逢。③这次重逢证明,今天的文学不是凝固的,而是活跃的;不是固步自封的,而是四处游牧的。④对于文学读者而言,不仅是这场直播与过去的自己久别重逢,更是与一本文学期刊的久别重逢。在最深处,这场直播唤起了他们精神的乡愁、他们对文化的渴望。这种乡愁与渴望让我们振奋,让广大作家、期刊编辑,增强了从事文学这份事业的信心。
1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畅谈(chàng) B. 浮燥 C. 奔波(bō) D.固步自封
16.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人民文学》杂志走进直播间,是新时代文学主动求新求变, 新路径、 新平台、 新资源、 新空间的一次大胆尝试。
A.拓展 开辟 引入 搭建 B.引入 拓展 开辟 搭建
C.搭建 引入 拓展 开辟 D.开辟 搭建 引入 拓展
17.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今天的读者有些无奈[A]一度以为文学期刊的窗灯已经熄灭[B]这场直播却告诉我们[C]文学期刊还在为浮燥的生活[D]奔波的我们,留着一扇门。
A. , B. C. D.
18.下列所引的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截至1月25日晚,《人民文学》2024年全年杂志销量累计逾13.5万套、160余万册。
B.以《人民文学》为代表的文学期刊,找到了无穷远方、无数人们之中的文学读者;如饥似渴的文学读者,找到了可以为之欢笑与歌哭的文学。
C.对于文学读者而言,不仅是这场直播与过去的自己久别重逢,更是与一本文学期刊的久别重逢。
D.这种乡愁与渴望让我们振奋,让广大作家、期刊编辑,增强了从事文学这份事业的信心。
19.将“今天的文学可以随时代季候的变化,逐水草而居,从读者的远方来到读者的身旁。”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一处是(3分)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七、作文 (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0分)
在小说《我的阿勒泰》中,年老多病的外婆一开始并不愿意随女儿搬迁到荒凉偏僻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定居。但在逐水草而居的迁徙流动经历中,她领略到了戈壁草原、森林雪山的绝美风光;在为牧民开杂货铺、当裁缝的经历中,她找到了简单纯粹生活方式带来的宁静和满足;在体验当地民俗文化“阿肯弹唱会”的经历中,她感受到了哈萨克族牧民的淳朴与热情……这一切,最终都化成了对这片漠北苦寒之地的热爱。
生活中的事情往往也是这样:一开始未必喜欢,在经历中体验到了美好,才会真正地热爱。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 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0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7页。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