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桃园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桃园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烧裂矿石B. 粉碎矿石
C 淘洗矿粉D. 取泥制坯
2.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溶解氯化钠B. 熄灭酒精灯
C. 将铁钉放入试管内D. 取用少量硫酸溶液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氮气在通电时会发出有颜色的光,所以可用作灯泡的保护气
B. 用口对干燥的玻璃呼气实验(如图),能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C. 液氮在医疗上可用作冷冻麻醉剂
D. 食品包装袋经常充入氢气防腐
4. 将装有少量酒精的塑料袋排净空气后密封,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塑料袋膨胀(如下图所示),其原因是
A. 水分子间隙变大
B. 酒精分子变大
C. 酒精分子间隙变大
D. 水分子变大
5. 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加热粗铜丝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白磷应过量
B. 实验中玻璃管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 用木炭代替白磷仍能达到实验目的
D. 玻璃管内液面最终上升至刻度1处,证明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6.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AB. BC. CD. D
7. 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 2 滴酚酞溶液,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两烧杯罩在一起。对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烧杯甲中的液体变红色
B. 该实验观察到烧杯乙中的液体不变色
C. 该实验说明了浓氨水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而蒸馏水酚酞溶液中的分子不运动
D. 该实验说明浓氨水有挥发性
8.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
9. 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氧化汞汞+氧气
B. 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C. 碳+氧气二氧化碳
D.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10. 能证明蜡烛含有碳元素的现象是
A.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B. 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石蜡熔化过程
C. 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发现它沉于水底且逐渐溶解
D.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
11. 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混浊的气体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12.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实验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A. 比较温度对微粒运动速度的影响
B. 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C. 探究分子的运动
D. 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13.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B. 工业上由空气作原料来利取氧气是通过化学变化实现
C.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D. 城市里提倡使用新能汽车可以彻底解决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
14. 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漏气的是
A. B. C. D.
15. 下列曲线图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AB. BC. CD.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5分。
16. 化学用语填空,并进行物质分类解答。
(1)水银 _____;
(2)硫化氢 _____;
(3)氧化铁 _____;
(4)氢氧化镁 _____;
(5)已知:KClO4高氯酸钾、KClO3氯酸钾、KClO2亚氯酸钾、KClO次氯酸钾,请写出氯酸钠和次氯酸钠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6)表面化学对化学工业很重要。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7)下列物质①氧气②稀有气体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剩余固体④铜⑤五氧化二磷⑥高锰酸钾⑦自来水⑧浓氨水⑨液氮,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
17. 空气和水都是我们生活离不开的物质。
(1)富氧燃烧技术中,用氧气含量高于21%的富氧空气支持燃烧,能达到节能和减少碳排放的作用。富氧燃烧的产物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达到95%,有助于二氧化碳的回收和利用。该技术的流程图如图:
①根据流程给予的信息推测,煤粉中含有的主要元素有____(填序号)。
A.碳元素 B.铁元素 C.硫元素 D.钠元素
②关于富氧燃烧技术,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____。
A.与普通燃烧相比,富氧燃烧锅炉中煤粉的燃烧更剧烈
B.煤粉燃烧更充分,可以节约燃料,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C.CO2无毒,压缩和存储的CO2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D.流程中空气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2)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①空气属于混合物,X是空气中含量为78%的气体,该气体是_____(填名称)。它可以用作________。
②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中____(填“氮气”或“氧气”) 先被蒸发出来。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从微观角度解释空气液化过程,是由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_______。
③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写出CH4在空气中燃烧符号表达式______。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A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在集气瓶底留有少量的水,其作用是_____。
(2)B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4处棉花球的大小完全相同。已知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3)C和D均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C为课本中的实验装置,D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比红磷更容易被点燃。
①写出C装置中红磷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水少于1/5的原因是_____(只写一个)。
②D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时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注射器______(填“左移”或“右移”),最终停在刻度_____mL处。D装置与C装置比较,D装置的优点有____(填一种即可)。
(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19. 我们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M_____。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序号),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③若选用B或C做发生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④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_____(填“a”或“b”) 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_____(填“a”或“b”) 通入。
⑤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水塘的淤泥中往往含有甲烷,用棍棒搅动淤泥将会有气泡冒出在常温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实验室中常用固体醋酸钠和氢氧化钠加热制得,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甲烷气体,最好选_____装置(填序号),收集好气体后,实验结束时的操作顺序是______。
(2)氧气制取及性质实验按如图所示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字母)。
A. 氧气具有助燃性B.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氧气不易溶于水
20.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验科学。
(1)小明制取并收集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各一瓶气体,但是不小心把两瓶气体混淆了,请帮小明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把他们鉴别开来。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课余时间帮助化学老师整理实验室。小明发现了瓶标签已损坏的黑色固体粉末(见图)。
【提出问题】小明询问了老师这瓶黑色粉末是什么?老师告诉他这瓶黑色粉末是我们实验时已经使用过的一种纯净物质。于是,小明就这瓶黑色粉末是什么物质与伙伴们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小洪提出猜想,这瓶黑色固体可能是炭粉、硫磺、氯酸钾或是二氧化锰中的一种。
【讨论分析】小明认为,这瓶固体不可能是硫磺和_______,理由是_______。
【实验论证】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帮助他们确定这黑色粉末是炭粉还是二氧化锰?
21. KClO3制O2常用MnO2作催化剂。某兴趣小组希望寻找到一种廉价易得的MnO2替代品。他们选用的替代品有:碗渣、红砖。其中碗渣和红砖经粉碎后,分成60目和30目两种颗粒大小不同的粉末,目数越高,颗粒越小。
(1)实验通过下图装置制取和收集O2,其中导管位置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2)下表是对KClO3分解制O2的催化剂进行研究的实验数据。
①该实验研究了_____(填字母)这些因素对收集O2速率的影响。
A 催化剂种类 B 催化剂颗粒大小 C 催化剂质量
②实验3、4可得出催化剂目数与反应分解速率的关系是: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根据以上规律,请填出实验5、6中的数据x=_____,y=_____。
②表中所列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实验_____。但由于这种物质在通常条件下难以粉碎,故选择实验_____的物质做MnO2的替代品是较为理想的,请写出这种物质催化分解KCl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烧裂矿石B. 粉碎矿石
C. 淘洗矿粉D. 取泥制坯
【答案】A
【解析】
A.烧裂矿石过程中存在燃烧,燃烧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烧裂矿石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粉碎知识将大块矿石变为小颗粒矿石,无新物质的生成,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淘洗知识将矿粉中可以溶解的部分溶解,溶解时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在制坯过程中知识将泥块和矿粉混合,并改变形状,此过程中无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溶解氯化钠B. 熄灭酒精灯
C. 将铁钉放入试管内D. 取用少量硫酸溶液
【答案】B
【解析】
A.溶解氯化钠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溶解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B.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取液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且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或腐蚀橡胶胶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氮气在通电时会发出有颜色的光,所以可用作灯泡的保护气
B. 用口对干燥的玻璃呼气实验(如图),能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C. 液氮在医疗上可用作冷冻麻醉剂
D. 食品包装袋经常充入氢气防腐
【答案】C
【解析】
A.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用于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故A错误;
B.用口对干燥的玻璃呼气会有水雾,说明存在水蒸气,故B错误;
C.液氮汽化吸热,降低温度,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故C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用于食品防腐,不是氢气,故D错误。
故选:C。
4. 将装有少量酒精的塑料袋排净空气后密封,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塑料袋膨胀(如下图所示),其原因是
A. 水分子间隙变大
B. 酒精分子变大
C. 酒精分子间隙变大
D. 水分子变大
【答案】C
【解析】
将装有少量酒精的塑料袋排净空气后密封,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酒精分子没有变化,只是温度升高,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隙会增大,故选C。
5. 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加热粗铜丝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白磷应过量
B. 实验中玻璃管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 用木炭代替白磷仍能达到实验目的
D. 玻璃管内液面最终上升至刻度1处,证明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C
【解析】
A.为使氧气充分反应,白磷需过量,正确。
B.实验中白磷燃烧放热,刚开始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压强增大,玻璃管中液面先下降,冷却后,由于消耗了氧气,气体收缩液面上升,正确。
C.用木炭代替白磷,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装置中气体体积不变,无法测定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符合题意。
D.玻璃管内液面最终上升至刻度1处,证明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五分之一,正确。
故选:C。
6.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A.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无法根据颜色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磁铁能吸引铁粉,不能吸引铜粉,所以可用磁铁吸引的方法来鉴别铁粉与铜粉,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和氧气均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无法鉴别空气和氧气,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7. 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 2 滴酚酞溶液,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两烧杯罩在一起。对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烧杯甲中的液体变红色
B. 该实验观察到烧杯乙中的液体不变色
C. 该实验说明了浓氨水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而蒸馏水酚酞溶液中的分子不运动
D. 该实验说明浓氨水有挥发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微观粒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浓氨水易挥发、氨气可使酚酞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A.因为浓氨水易挥发且氨气可使酚酞变红,故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烧杯甲中的液体变红色,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滴酚酞溶液不具有挥发性,故该实验观察到烧杯乙中的液体不变色,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微观粒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故浓氨水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且蒸馏水酚酞溶液中的分子也在运动,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根据实验现象甲烧杯内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气从乙烧杯扩散到了甲烧杯,即该实验说明浓氨水有挥发性,故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微观粒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知识点的考查。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微观粒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只是运动快慢不同,且运动快慢受温度影响较大。
8.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为水蒸气,由于水分子间有间隔,受热时分子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C.灰尘飞扬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9. 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氧化汞汞+氧气
B. 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C. 碳+氧气二氧化碳
D.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答案】A
【解析】
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选项A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选项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能证明蜡烛含有碳元素的现象是
A.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B. 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石蜡熔化过程
C. 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发现它沉于水底且逐渐溶解
D.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A.在蜡烛火焰上方罩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CO2中含有碳、氧两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正确。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石蜡熔化过程,不能证明生成了含碳元素的物质,不能证明蜡烛含有碳元素,故选项错误。
C.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发现它沉于水底且逐渐溶解,不能证明生成了含碳元素的物质,不能证明蜡烛含有碳元素,故选项错误。
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不能证明生成了含碳元素的物质,不能证明蜡烛含有碳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混浊的气体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答案】C
【解析】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色烟雾,说法错误;
B.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没有引燃,不能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混浊的气体,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说法正确;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说法错误;
故选:C。
12.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实验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A. 比较温度对微粒运动速度的影响
B. 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C. 探究分子的运动
D. 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对比实验要确定好常量和变量。
A.冷水和热水的质量不同,不能比较温度对微粒运动速度的影响,该选项不正确;
B.澄清石灰水的量相同,能够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该选项正确;
C.酚酞溶液量相等,能够探究分子的运动,该选项正确;
D.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和体积相等,能够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该选项正确。
故选:A。
【点睛】
13.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B. 工业上由空气作原料来利取氧气是通过化学变化实现
C.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D. 城市里提倡使用新能汽车可以彻底解决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
【答案】A
【解析】
A.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较高,二者的沸点不同,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无毒,不是一种大气污染物,选项说法错误;
D.城市里提倡使用新能汽车可以减轻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但不能彻底解决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因为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4.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漏气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错误;
B.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错误;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错误;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故D正确。
故选:D。
15. 下列曲线图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随着过氧化氢质量增大,氧气质量也增大,该选项正确;
B.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利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不正确;
C.蜡烛燃烧前水的质量是0,该选项不正确;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二氧化锰质量增大,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5分。
16. 化学用语填空,并进行物质分类解答。
(1)水银 _____;
(2)硫化氢 _____;
(3)氧化铁 _____;
(4)氢氧化镁 _____;
(5)已知:KClO4高氯酸钾、KClO3氯酸钾、KClO2亚氯酸钾、KClO次氯酸钾,请写出氯酸钠和次氯酸钠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6)表面化学对化学工业很重要。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7)下列物质①氧气②稀有气体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剩余固体④铜⑤五氧化二磷⑥高锰酸钾⑦自来水⑧浓氨水⑨液氮,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
【答案】(1)Hg (2)H2S
(3)Fe2O3 (4)Mg(OH)2
(5) ①. NaClO3
②. NaClO
(6)
(7) ①. ②③⑦⑧ ②. ①④⑨
【解析】
【小问1】
水银是汞的俗称,化学式为:Hg;
【小问2】
硫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硫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H2S;
【小问3】
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Fe2O3;
【小问4】
氢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氢氧根离子显-1价,化学式为:Mg(OH)2;
【小问5】
氯酸钾由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构成,钾离子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氯酸根离子显-1价,氯酸钠由钠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构成,钠离子显+1价,氯酸根离子显-1价,化学式为:NaClO3;
次氯酸钾由钾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钾离子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次氯酸根离子显-1价,次氯酸钠由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钠离子显+1价,次氯酸根离子显-1价,化学式为:NaClO;
【小问6】
CO和NO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7】
②稀有气体是由氖气、氦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剩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⑦自来水是由水、可溶性杂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⑧浓氨水是由氨水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③⑦⑧;
①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④铜是由铜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⑨液氮是液态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属于单质的是①④⑨。
17. 空气和水都是我们生活离不开的物质。
(1)富氧燃烧技术中,用氧气含量高于21%的富氧空气支持燃烧,能达到节能和减少碳排放的作用。富氧燃烧的产物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达到95%,有助于二氧化碳的回收和利用。该技术的流程图如图:
①根据流程给予的信息推测,煤粉中含有的主要元素有____(填序号)。
A.碳元素 B.铁元素 C.硫元素 D.钠元素
②关于富氧燃烧技术,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____。
A.与普通燃烧相比,富氧燃烧锅炉中煤粉的燃烧更剧烈
B.煤粉燃烧更充分,可以节约燃料,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C.CO2无毒,压缩和存储的CO2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D.流程中空气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2)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①空气属于混合物,X是空气中含量为78%的气体,该气体是_____(填名称)。它可以用作________。
②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中____(填“氮气”或“氧气”) 先被蒸发出来。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从微观角度解释空气液化过程,是由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_______。
③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写出CH4在空气中燃烧符号表达式______。
【答案】(1) ①. AC ②. C
(2) ①. 氮气 ②. 保护气(合理即可) ③. 氮气 ④. 之间的间隔变小 ⑤.
【解析】
【小问1】
①煤粉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含硫灰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O、S,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故可说明煤粉中含有的主要元素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故选AC;
②A.氧气具有助燃性,故与普通燃烧相比,富氧燃烧锅炉中煤粉的燃烧更剧烈,不符合题意;
B.提供富氧空气,可使煤粉与氧气充分接触,煤粉燃烧更充分,可以节约燃料,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无毒,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故压缩和存储的CO2不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符合题意;
D.流程中空气分离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小问2】
①空气属于混合物,氮气约占空气体积78%,故该气体是氮气;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②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中氮气的沸点低,故氮气先分离出来;
空气液化过程,是由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③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A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在集气瓶底留有少量的水,其作用是_____。
(2)B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4处棉花球的大小完全相同。已知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3)C和D均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C为课本中的实验装置,D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比红磷更容易被点燃。
①写出C装置中红磷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水少于1/5的原因是_____(只写一个)。
②D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时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注射器______(填“左移”或“右移”),最终停在刻度_____mL处。D装置与C装置比较,D装置的优点有____(填一种即可)。
(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答案】(1)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2)②③不变红,①中棉花比④中先变红
(3) ①.
②. 红磷量不足(合理即可)
③. 左移 ④. 10 ⑤. 无污染
(4)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
【解析】
【小问1】
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为了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实验前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的水;
【小问2】
氨气不能使干燥的棉球变色,能使润湿的棉球变红,所以①④会变红,②③不变红,又因为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所以①先变红,④后变红;
小问3】
①C装置中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若红磷量不足、未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装置漏气都会造成集气瓶中水少于;
②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注射器左移;氧气的体积为=10mL,注射器最终停在刻度20mL-10mL=10mL处;D装置与C装置比较,D装置为密闭装置,所以此时不会有五氧化二磷逸出,因此不会造成污染;
【小问4】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
19. 我们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M_____。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序号),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③若选用B或C做发生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④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_____(填“a”或“b”) 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_____(填“a”或“b”) 通入。
⑤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水塘的淤泥中往往含有甲烷,用棍棒搅动淤泥将会有气泡冒出在常温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实验室中常用固体醋酸钠和氢氧化钠加热制得,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甲烷气体,最好选_____装置(填序号),收集好气体后,实验结束时的操作顺序是______。
(2)氧气制取及性质实验按如图所示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字母)。
A. 氧气具有助燃性B.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氧气不易溶于水
【答案】(1) ①. 长颈漏斗 ②. A ③.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④.
⑤. a ⑥. b ⑦. AF ⑧. 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2)D
【解析】
【小问1】
①由图可知,仪器M为长颈漏斗;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③若选用B或C做发生装置制取氧气,B或C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④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a端通入;
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再将气体从b端通入;
⑤实验室中常用固体醋酸钠和氢氧化钠加热制得甲烷,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F,故填:AF;
收集好气体后,实验结束时的操作顺序是: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小问2】
A.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符合题意;
B.充满氧气的敞口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3min后,烧杯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一定量的氧气在烧杯中,没有向上散失,不符合题意;
C.氧气原本在集气瓶中,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一部分氧分子运动到了烧杯中,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氧气和水没有接触,不能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符合题意。
故选D。
20.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验的科学。
(1)小明制取并收集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各一瓶气体,但是不小心把两瓶气体混淆了,请帮小明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把他们鉴别开来。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课余时间帮助化学老师整理实验室。小明发现了瓶标签已损坏的黑色固体粉末(见图)。
【提出问题】小明询问了老师这瓶黑色粉末是什么?老师告诉他这瓶黑色粉末是我们实验时已经使用过的一种纯净物质。于是,小明就这瓶黑色粉末是什么物质与伙伴们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小洪提出猜想,这瓶黑色固体可能是炭粉、硫磺、氯酸钾或是二氧化锰中的一种。
【讨论分析】小明认为,这瓶固体不可能是硫磺和_______,理由是_______。
【实验论证】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帮助他们确定这黑色粉末是炭粉还是二氧化锰?
【答案】(1) ①. 伸入燃着木条 ②. 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 ③.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2) ①. 氯酸钾##KClO3 ②. 硫磺是黄色固体,氯酸钾是白色固体
③. 燃烧匙(与后面对应) ④. 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与后面对应) ⑤. 黑色固体燃烧,烧至红热,逐渐减少(与前面对应) ⑥. 无明显现象(与前面对应)
【解析】
【小问1】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往两个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的是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小问2】
讨论分析:这瓶固体不可能是硫磺和氯酸钾,因为硫磺是黄色固体,而氯酸钾是白色固体;
实验验证:炭粉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烧至红热,生成气体,二氧化锰不具有可燃性,故取少量黑色固体于燃烧匙中,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若黑色固体燃烧,烧至红热,逐渐减少,则该物质是炭粉,若无明显现象,则该物质是二氧化锰。
21. KClO3制O2常用MnO2作催化剂。某兴趣小组希望寻找到一种廉价易得的MnO2替代品。他们选用的替代品有:碗渣、红砖。其中碗渣和红砖经粉碎后,分成60目和30目两种颗粒大小不同的粉末,目数越高,颗粒越小。
(1)实验通过下图装置制取和收集O2,其中导管位置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2)下表是对KClO3分解制O2的催化剂进行研究的实验数据。
①该实验研究了_____(填字母)这些因素对收集O2速率的影响。
A 催化剂种类 B 催化剂颗粒大小 C 催化剂质量
②实验3、4可得出催化剂目数与反应分解速率的关系是: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根据以上规律,请填出实验5、6中的数据x=_____,y=_____。
②表中所列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实验_____。但由于这种物质在通常条件下难以粉碎,故选择实验_____的物质做MnO2的替代品是较为理想的,请写出这种物质催化分解KCl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答案】 ①. ① ②. AB ③. 催化剂目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④. 60 ⑤. 30 ⑥. 3 ⑦. 5 ⑧. 2KClO32KCl+3O2↑
【解析】
(1)实验通过下图装置制取和收集O2,其中导管位置错误的是①,氧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气体短进长出,入口管过长,故选:①。
(2)①该实验变量为催化剂种类,以及催化剂颗粒大小,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颗粒大小这些因素对收集O2速率的影响,故填:AB。
②实验3、4可得出催化剂目数与反应分解速率的关系是:其他条件相同时,催化剂目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为了比较碗渣粉和红砖粉催化效率的强弱,颗粒大小需相同,x和y一个是30一个是60,实验5生成氧气平均速率大于实验6,故实验5目数大于实验6,故x= 60,y= 30,故填:催化剂目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60;30。
②实验3生成氧气速度最快,故表中所列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实验3,但由于碗渣粉在通常条件下难以粉碎,故选择实验5的物质做MnO2的替代品是较为理想的,因为除了碗渣粉和二氧化锰,实验5生成氧气速度最快,红砖粉催化分解KCl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KClO32KCl+3O2↑,故填:3;5;2KClO32KCl+3O2↑。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CO2含量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
B
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观察气体颜色
C
分离铁粉和铜粉
用磁铁吸引固体粉末
D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向三瓶气体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B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变大
C
扫地时,在阳光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D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固体
C.一定质量的蜡烛燃烧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实验步骤
现象及结论
分别往两个集气瓶中______
______的是氧气;______的是二氧化碳;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_____(填仪器名称)中,然后_____,观察现象。
若____,则该物质是炭粉;若______,则该物质是二氧化锰。
编号
KClO3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O2平均速率 /mL-min-1
实验1
0.6
无
0
11.8
实验2
0.6
MnO2
0.2
28.2
实验3
0.6
碗渣粉(60目)
0.2
49.1
实验4
0.6
碗渣粉(30目)
0.2
23.7
实验5
0.6
红砖粉(x目)
0.2
28.3
实验6
0.6
红砖粉(y目)
0.2
21.1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CO2含量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
B
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观察气体颜色
C
分离铁粉和铜粉
用磁铁吸引固体粉末
D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向三瓶气体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B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变大
C
扫地时,在阳光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D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固体
C.一定质量的蜡烛燃烧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实验步骤
现象及结论
分别往两个集气瓶中______
______的是氧气;______的是二氧化碳;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_____(填仪器名称)中,然后_____,观察现象。
若____,则该物质是炭粉;若______,则该物质是二氧化锰。
编号
KClO3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O2平均速率 /mL-min-1
实验1
0.6
无
0
11.8
实验2
0.6
MnO2
0.2
28.2
实验3
0.6
碗渣粉(60目)
0.2
49.1
实验4
0.6
碗渣粉(30目)
0.2
23.7
实验5
0.6
红砖粉(x目)
0.2
28.3
实验6
0.6
红砖粉(y目)
0.2
21.1
相关试卷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第六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第六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一选,填一填,算一算,操作与解释,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文件包含单元质量评价六第6章试卷教师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docx、单元质量评价六第6章试卷学生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学业质量诊断调研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学业质量诊断调研化学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