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诗词句或典故描述的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
A. 精雕细琢,金石可镂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 塑化剂是塑料软化剂,被禁止添加在食品里。塑化剂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粘稠液体B. 熔点-50℃
C. 有慢性毒性D. 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试剂B. 滴加试剂
C. 液体加热D. 量筒读数
4. 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 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
5. 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 烧杯B. 试管C. 量筒D. 燃烧匙
6. 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 门捷列夫B. 达尔文
C. 拉瓦锡D. 牛顿
7.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空气B. 过氧化氢C. 二氧化碳D. 高锰酸钾
8.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发现小块蜡烛并未减少,并浮在水面上,由此不能说明蜡烛具有的性质是( )
A. 受热易熔化B. 密度比水小C. 较软,硬度不大D. 不溶于水
9. 下列方法都可用于制取氧气,但其中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型,它是
A. 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B.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C.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D. 在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10. 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将铁丝伸入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B.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呈蓝紫色,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气体
D. 将燃着的木炭伸入氧气中,发白光,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
11.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在运输它的车上应该贴的图标是
A. B. C. D.
12. 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不符合实际的是
A. 蜡烛燃烧放出热量B.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D. 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
13. 下列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 镁氧气氧化镁B. 铝氧气→氧化铝
C. 水氢气氧气D.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14.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的最简便方法是
A. 测密度B. 用澄清石灰水C. 闻气味D. 用燃着的木条
15.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空气质量的是
A. 监测并发布空气质量报告B.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C. 使用清洁能D. 植树造林
16.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B. 看到耀眼的白光
C. 有白色固体生成D. 镁条变短了
17.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推进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 万用瓶内液面明显上升
B. 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
C. 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停止后液面保持不下降
D. 左侧水中玻璃导管口产生气泡
18.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
B. 二氧化锰是一切反应的催化剂,而且能增加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氧气的质量
C.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D. 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
19. 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有以下操作步骤:
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②④③①⑥⑤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④⑥⑤③D. ⑤⑥③④①②
20. 物体受热时体积变大,遇冷时体积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A. 分子不停地运动
B.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
C. 分子在受热时变大,遇冷时缩小
D. 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时变大,遇冷时缩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21. 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
(1)潜水员水下作业时需携带氧气瓶,因为氧气能___________。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生活中常用作___________。
(3)稀有气体通电后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___________。
22. 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___________伸入待测气体中,出现___________的现象证明是氧气。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___________中,出现___________现象证明是二氧化碳。
23. 写出下列实验操作的原因:
(1)倾倒液体时标签朝向手心___________;
(2)滴管取液后不能倒置___________;
(3)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___________。
24. 在氧气的性质实验中:
(1)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___________,放出热量,___________。
(2)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预留少量的水,目的是___________。
25. 以下是三种气体的密度(0℃,101kPa)和溶解性(标准状态。空气密度是1.29g/L)
实验室收集氢气,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体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
26.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冰水混合物 B.食醋 C.洁净的空气 D.铁水 E.白酒 F.液氧
27. 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水时,开始仰视读数为20毫升,倒出一部分后又俯视读数,读数为15毫升,那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水比5毫升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用托盘天平称量5.7克食盐时(1克以下用游码),小明把药品放在了右盘,砝码放在了左盘,那么小明实际称出的食盐质量是___________。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待气泡___________地冒出时,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___________。
28.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
29.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C、D是黑色的固体,B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E有刺激性气味且污染空气。箭头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反应,试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C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A→E:___________。
A→B: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
(3)B在自然界也能变成A,通过___________过程。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8分)
30. 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且生成固体,使得集气瓶内的___________减小,致使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从而粗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燃烧结束后,当集气瓶___________后松开弹簧夹,过一会儿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
(4)使用上述装置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5)若实验所得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31. 实验室制取氧气,提供了下列药品和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药品:①过氧化氢溶液 ②氯酸钾 ③二氧化锰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若小明选择装置A和C来制取氧气,则他选择的药品应为______(填序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______,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某气体X可用C装置收集,若改用F装置收集,则气体X应从___口进(填“b”或“c”)
(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序号),有关的符号表达式为:___,反应中黑色固体所起的作用是___作用。若收集一瓶更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
(5)若将F装置翻转过来再装满水收集O2,O2由______(填“b”或“c”)口进入。
(6)某县正在进行“煤改气”工程。“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请选择实验室制取甲烷时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或______(从A-E中选)。
32. 化学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气体,通过【实验1】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实验1】
(1)实验①现象为___________,证明呼吸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
(2)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小明指出实验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为得出结论他还补做了实验。他补充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诗词句或典故描述的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
A. 精雕细琢,金石可镂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A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精雕细琢,金石可镂,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野火烧不尽,涉及野草的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春风吹又生,存在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有新物质葡萄糖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涉及蜡烛的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涉及爆竹的燃烧爆炸,过程中有新物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塑化剂是塑料软化剂,被禁止添加在食品里。塑化剂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粘稠液体B. 熔点-50℃
C. 有慢性毒性D. 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答案】C
【解析】
A.无色粘稠液体,反应了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
B.熔点--50℃,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熔点;
C.是化学性质,因为有毒的东西都是通过和人体内某些重要组织发生化学反应来体现出它的毒性.
D.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溶解性;
故选C.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试剂B. 滴加试剂
C. 液体加热D. 量筒读数
【答案】A
【解析】
A.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故A正确;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应伸到试管内,应竖直、悬空正放,故B错误;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C错误;
D.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量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4. 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 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A.根据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地比较大小判断;
B.根据不同物质的结构判断;
C.分子和原子的性质有:在不断运动,有间隔;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判断.
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地比较大小,一般我们说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所以错误;
B.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所以错误;
C.分子和原子的性质有:在不断运动,有间隔;所以错误;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所以正确。
故选D。
5. 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 烧杯B. 试管C. 量筒D. 燃烧匙
【答案】C
【解析】
A.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需垫石棉网或陶土网,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体积,不能加热,故选项符合题意;
D.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 门捷列夫B. 达尔文
C. 拉瓦锡D. 牛顿
【答案】C
【解析】
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B.达尔文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不符合题意;
C.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拉瓦锡,符合题意;
D.牛顿是伟大的物理科学家,但没有测定了空气组成,不符合题意。
选C。
7.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空气B. 过氧化氢C. 二氧化碳D. 高锰酸钾
【答案】A
【解析】
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分子;而过氧化氢、二氧化碳、高锰酸钾中只是含有氧元素,没有氧分子。故选A。
8.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发现小块蜡烛并未减少,并浮在水面上,由此不能说明蜡烛具有的性质是( )
A. 受热易熔化B. 密度比水小C. 较软,硬度不大D. 不溶于水
【答案】A
【解析】
A.由题干信息不能得出蜡烛受热易熔化,符合题意;
B.小块蜡烛能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小,不符合题意;
C.用小刀能切下一小块蜡烛,说明蜡烛较软,硬度不大,不符合题意;
D.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发现小块蜡烛并未减少,说明蜡烛不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下列方法都可用于制取氧气,但其中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型,它是
A. 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B.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C.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D. 在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
A.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分离空气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加热氯酸钾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后生成水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10. 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将铁丝伸入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B.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呈蓝紫色,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气体
D. 将燃着的木炭伸入氧气中,发白光,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A.将点燃的铁丝伸入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丝在常温下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D.将燃着的木炭伸入氧气中,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在运输它的车上应该贴的图标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属于腐蚀品,应在运输车上贴上腐蚀品的标签,故答案选B。
12. 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不符合实际的是
A. 蜡烛燃烧放出热量B.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D. 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从上述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有水生成和放出热量。因此不能判断出是否有二氧化碳的生成。故选B
考点:化学实验现象的判断。
13. 下列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 镁氧气氧化镁B. 铝氧气→氧化铝
C. 水氢气氧气D.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答案】D
【解析】
A.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B.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C.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有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D.石蜡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两种,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选项正确;
故选:D。
14.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的最简便方法是
A. 测密度B. 用澄清石灰水C. 闻气味D. 用燃着的木条
【答案】D
【解析】
A.三种气体密度都比较小,测密度不是最简便方法,错误;
B.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氧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错误;
C.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气体,通过气味无法鉴别,错误;
D.燃着的小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更旺,在二氧化碳中熄灭,在空气中正常燃烧,可以鉴别,正确。
故选:D。
15.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空气质量的是
A. 监测并发布空气质量报告B.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C. 使用清洁能D. 植树造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工业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成分,能够污染空气,所以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故选B.
考点:环境保护
16.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B. 看到耀眼的白光
C. 有白色固体生成D. 镁条变短了
【答案】C
【解析】
判断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看到耀眼的白光、镁条变短了,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有白色固体生成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C。
17.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推进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 万用瓶内液面明显上升
B. 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
C. 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停止后液面保持不下降
D. 左侧水中玻璃导管口产生气泡
【答案】C
【解析】
【分析】
A.缓慢推进注射器,试管内气压增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万用瓶内液面下降,故A选项错误;
B.与注射器链接的导管不与水接触,无论推进或拉动注射器,均不会有液体进入注射器,故B选项错误;
C.缓慢推进注射器,试管内气压增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停止后液面保持不下降,故C选项正确;
D.推动时液体进入玻璃管,不会有气泡产生,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8.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
B. 二氧化锰是一切反应的催化剂,而且能增加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氧气的质量
C.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D. 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A.催化剂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是加快,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是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选项错误;
B.二氧化锰能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不是一切反应的催化剂,只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氧气的速率,不改变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选项错误;
C.由催化剂的改变可知,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选项正确;
D.二氧化锰能够加快氯酸钾分解的速率,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氯酸钾也能够分解,只是反应的速率要慢一些,选项错误;
故选C。
19. 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有以下操作步骤:
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②④③①⑥⑤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④⑥⑤③D. ⑤⑥③④①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操作步骤大致为“查”-检查气密性、“装”-先固后液装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反应、“收”-收集产生的氧气、“离”-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因此选A。
考点:氧气的制取
20. 物体受热时体积变大,遇冷时体积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
C. 分子在受热时变大,遇冷时缩小
D. 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时变大,遇冷时缩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体受热时体积变大,遇冷时体积缩小。是因为物体受热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物质的体积变大,物体遇冷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物质的体积变小。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21. 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
(1)潜水员水下作业时需携带氧气瓶,因为氧气能___________。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生活中常用作___________。
(3)稀有气体通电后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___________。
【答案】(1)供给呼吸
(2)保护气(或食品保存等合理即可) (3)多种用途的电光
【解析】
【小问1】
潜水员水下作业时需携带氧气瓶,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
【小问2】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生活中常用作保护气(或食品保存等,答案合理即给分);
【小问3】
稀有气体通电后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多种用途的电光。
22. 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___________伸入待测气体中,出现___________的现象证明是氧气。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___________中,出现___________现象证明是二氧化碳。
【答案】 ①. 带火星的木条 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 澄清石灰水 ④.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分析】
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伸入待测气体中,出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现象证明是氧气。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证明是二氧化碳。
23. 写出下列实验操作的原因:
(1)倾倒液体时标签朝向手心___________;
(2)滴管取液后不能倒置___________;
(3)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___________。
【答案】(1)防止瓶口的残留液流下腐蚀标签
(2)防止液体倒流至胶头内,腐蚀胶头
(3)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解析】
【小问1】
倾倒液体时标签不朝向手心,瓶口残留液流下会腐蚀标签,故倾倒液体时标签朝向手心的原因是防止瓶口的残留液流下腐蚀标签。
小问2】
滴管取液后倒置,液体倒流至胶头内,可能会腐蚀胶头,故滴管取液后不能倒置的原因是防止液体倒流至胶头内,腐蚀胶头。
【小问3】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未向下倾斜,试管中的水会变成水蒸气,到试管口又冷凝成液体水流下,冷水遇底部加热的试管会爆炸,故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24. 在氧气的性质实验中:
(1)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___________,放出热量,___________。
(2)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预留少量的水,目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火星四射 ②. 生成黑色固体
(2)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小问1】
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故填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小问2】
硫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故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预留少量的水,目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5. 以下是三种气体的密度(0℃,101kPa)和溶解性(标准状态。空气密度是1.29g/L)
实验室收集氢气,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体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②. 二氧化碳 ③. 二氧化硫 ④.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解析】
【分析】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收集氢气可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氢气难溶于水,收集氢气还可以选择排水法,故填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体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故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所以收集二氧化碳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所以收集二氧化硫也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故填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26.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冰水混合物 B.食醋 C.洁净的空气 D.铁水 E.白酒 F.液氧
【答案】ADF
【解析】
A.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B.食醋中有水、醋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洁净的空气中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铁水是液态的铁,其中只有铁原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E.白酒中含有水、乙醇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F.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其中只有氧分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选ADF。
27. 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水时,开始仰视读数为20毫升,倒出一部分后又俯视读数,读数为15毫升,那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水比5毫升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用托盘天平称量5.7克食盐时(1克以下用游码),小明把药品放在了右盘,砝码放在了左盘,那么小明实际称出的食盐质量是___________。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待气泡___________地冒出时,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___________。
【答案】(1)大 (2)4.3g
(3) ①. 连续均匀 ②. 不纯
【解析】
【分析】
【小问1】
因为仰视读数偏小,所以该量筒内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20mL;俯视读数偏大,所以倒出部分液体后,剩余的液体体积数应该是小于15mL;故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大于5mL。
【小问2】
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5g-0.7g=4.3g。
【小问3】
收集氧气时,开始排出的气体中存在空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待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不纯。
28.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化合反应
(2) ①. ②. 分解反应
【解析】
【小问1】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合“多变一”规律,属于化合反应;
【小问2】
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合“一变多”规律,属于分解反应。
29.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C、D是黑色的固体,B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E有刺激性气味且污染空气。箭头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反应,试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C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A→E:___________。
A→B: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
(3)B在自然界也能变成A,通过___________过程。
【答案】(1) ①. 木炭 ②. 二氧化硫
(2) ①. S+O2SO2 ②. C+O2CO2 ③. 化合反应
(3)光合作用
【解析】
【分析】A、B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B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B是二氧化碳,E有刺激性气味且污染空气,E是二氧化硫,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所以A是氧气,D是黑色的固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则D是四氧化三铁。C是黑色的固体,C可与氧气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是木炭。
【小问1】
C是木炭,E是二氧化硫;
【小问2】
A→E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S+O2SO2,A→B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O2CO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小问3】
B在自然界也能变成A,是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通过光合作用过程。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8分)
30. 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且生成固体,使得集气瓶内的___________减小,致使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从而粗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燃烧结束后,当集气瓶___________后松开弹簧夹,过一会儿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
(4)使用上述装置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5)若实验所得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答案】(1) ①. 白烟 ②.
(2)压强 (3) ①. 冷却至室温后 ②. 五分之一
(4) ①. 不能 ②.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影响压强变化
(5)红磷不足
【解析】
【小问1】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2】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且生成固体,使得集气瓶内的气压(或压强)减小,致使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从而粗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小问3】
燃烧结束后,当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松开弹簧夹,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致使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小问4】
用上述装置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原因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影响压强变化,无法测定氧气体积分数。
小问5】
若实验所得结果偏小,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完全消耗完。
31. 实验室制取氧气,提供了下列药品和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药品:①过氧化氢溶液 ②氯酸钾 ③二氧化锰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若小明选择装置A和C来制取氧气,则他选择的药品应为______(填序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______,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某气体X可用C装置收集,若改用F装置收集,则气体X应从___口进(填“b”或“c”)
(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序号),有关的符号表达式为:___,反应中黑色固体所起的作用是___作用。若收集一瓶更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
(5)若将F装置翻转过来再装满水收集O2,O2由______(填“b”或“c”)口进入。
(6)某县正在进行“煤改气”工程。“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请选择实验室制取甲烷时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或______(从A-E中选)。
【答案】(1)试管 (2) ①. ②③ ②. ③.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
(3)b (4) ①. B ②. ③. 催化 ④. E
(5)b (6) ①. A ②. D ③. E
【解析】
【小问1】
a为加热用的试管。
【小问2】
①、A为固体加热装置,故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
②、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书写符号表达式不需要配平和气体符号,所以符号表达式为;
③、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观察是否复燃,判断是否集满。
【小问3】
C为收集装置,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先在底部聚集,所以利用F收集时,从短口b进气。
【小问4】
①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故选B为发生装置;
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书写符号表达式不需要配平和气体符号,所以符号表达式为;
③反应中黑色固体是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④氧气不易溶于水,且空气不易混入水中,所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较为纯净,故选E为收集装置。
【小问5】
氧气不易溶于水,先在顶部聚集,所以从短口b进气。
【小问6】
①反应物为固液,且需要加热,故选A为发生装置;
②③甲烷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D或E为收集装置。
32. 化学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气体,通过【实验1】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实验1】
(1)实验①的现象为___________,证明呼吸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
(2)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小明指出实验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含量,为得出结论他还补做了实验。他补充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化学
(2)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3)向等量的空气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解析】
【小问1】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大,故实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需要较长时间变浑浊,在呼出气体中则快速变浑浊,表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更高,表明呼吸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小问2】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另一块无明显变化,表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更高,故实验③的目的是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小问3】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那么应该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为空气和呼出气体,其它因素完全相同,故补充实验为向等量的空气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气体
氢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密度(g/L)
0.089
1.977
2.716
溶解性
难溶
可溶
易溶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___________
②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
③
___________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另一块无明显变化
气体
氢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密度(g/L)
0.089
1.977
2.716
溶解性
难溶
可溶
易溶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___________
②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
③
___________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另一块无明显变化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青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青县青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共8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青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青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O2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