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 看拼音写词语,相信你一定能写得既正确又规范。
每逢元宵节,我的家乡都会举办灯会,十里八乡的人们在公园里,一年一度的花灯展。虽人群拥挤,但大家都很守 精彩的表演为节日了喜庆的氛围,热闹的场景形成一道的风景线,令人难以忘怀。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聚”“赏”“增”“添”“特”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
亲昵(ní nì) 尘垢(gòu hòu) 倔强(jiàng qiáng) 脸颊(xiá jiá)
【答案】nì gòu jiàng ji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亲昵(nì):十分亲密。
尘垢(gòu):(名)灰尘和污垢。
强[qiáng]力量大(跟“弱”相对);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jiàng]强硬不屈;固执。
在“倔强”中“强”读:jiàng,其意思:(性情)刚强不屈。
脸颊(jiá):脸的两旁部分。
3. 选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拟人 反问 比喻 排比
(1)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
(2)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 )
(3)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 )
(4)海上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
【答案】 ①. 反问 ②. 拟人 ③. 比喻 ④. 排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赏析。
(1)结合句子可知,句子运用了“这不是……吗”,运用了无疑而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了确定的意思。故运用了反问的手法;
(2)结合句子可知,句中的“窃窃私语”是反星星人格化,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3)结合句子可知,句中把“桃花”比作了“朝霞”,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4)结合句子可知,句中连用三个“是……的”的句式,故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4.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填空。
局( )不( ) 车( )马( ) 毫( )犹( )
(1)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黄继光______________地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枪口。
(2)妹妹是一个内向的人,每次在陌生人面前都会感到______________。
(3)夜晚的城市十分热闹,即使在凌晨,街道上依然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促 ②. 安 ③. 水 ④. 龙 ⑤. 不 ⑥. 豫 ⑦. 毫不犹豫 ⑧. 局促不安 ⑨. 车水马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补全及选词填空。
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毫不犹豫:当机立断,一点也不迟疑。
(1)结合词义,可知,形容黄继光在生死存亡关头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枪口,应选:毫不犹豫;
(2)结合词义,可知,形容内向的妹妹在陌生人面前的表现,应选:局促不安;
(3)结合词义,可知,形容凌晨的街道上依然与热闹的夜晚城市一样,应选:车水马龙。
按要求完成句子。
5. 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花园里洋溢着笑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的方法:(1)去掉“的”字前面的词语。(2)去“地”字前面的词语;(3)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4)删去数量词;(5)句中否定词不要去;(6)抓住主干来缩简,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就可迅速地缩句。注意缩句时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缩句后仍是一个句子。本句缩句时,要去掉文中的修饰语“常年”“孩子们”“欢乐的”,只保留句子的主语“花园里”、谓语“洋溢着”和宾语“笑声”。故答案为:花园里洋溢着笑声。
6. 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慢慢开辟新的游戏场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慢慢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例句中病因是语义重复,这句话中“逐渐”和“慢慢”意思重复,可删去其中一个。
改为: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或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慢慢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7. 根据平时积累填空
(1)采得百花成蜜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
(3)___________,君子以自强不息。
(4)诗和音乐一样,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为谁辛苦为谁甜 ②. 书山有路勤为径 ③. 天行健 ④. 生命全在节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及名言的默写。
(1)书写时要注意“谁”“甜”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要注意“勤”“径”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要注意“健”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要注意“命”“奏”正确写法。
8.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诗词中,我们可以领略美妙的画面, “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________”;在《清平乐·村居》中,作者通过描写大儿“__________”,中儿“_________”,小儿“___________”等活动,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
(2)胤________,_________。家贫_________,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3)《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作者是_______,描写的是边塞冬季夜晚的事情,从“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能看出来。
(4)当你想要表达独善其身、不求功名的愿望时可以借用《墨梅》中的诗句“____,______”;当你想表明自己纯洁的心灵和高尚的品格时,会想起《芙蓉楼送辛渐》中的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麦花雪白菜花稀 ②. 锄豆溪东 ③. 正织鸡笼 ④. 卧剥莲蓬 ⑤. 恭勤不倦 ⑥. 博学多通 ⑦. 不常得油 ⑧. 卢纶 ⑨. 月黑 ⑩. 大雪 ⑪. 不要人夸好颜色 ⑫. 只留清气满乾坤 ⑬. 一片冰心在玉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和诗句理解。
(1)书写时注意“麦、菜、稀”的正确写法。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作者则通过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其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溪头卧剥莲蓬”,这些活动充满了生活气息,展现了一家人和谐、温馨的生活场景。这些描绘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诗词的美妙,也让我们对农家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验。
(2)书写时注意“恭、勤、倦、博、通、常”的正确写法。
(3)《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作者是卢纶,描写的是边塞冬季夜晚的事情,从“月黑”、“雁飞高”这两个词语能看出来。这首诗中“月黑”一词,不仅描绘了夜晚的深沉和黑暗,也为后文“单于夜遁逃”做了铺垫,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紧张、神秘。同时,“雁飞高”则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和寒冷,大雁在寒冷的冬夜中高空飞翔,也暗示了边疆的荒凉和孤寂。
(4)书写时注意“夸、颜、留、满、壶”的正确写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王冕的《墨梅》。这句诗的意思是: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二、阅读理解。
阅读
童年趣事
①我的童年有一段时间是在苏北度过的。那时,我住在一个如画的小村子里,衬外有流淌的小河、碧绿的草地和高大的树木。
②春天悄悄地到了,百花相继怒放,而歪脖子大枣树似乎还没有睡醒,直到春末夏初,它才开满了芬芳醉人的小黄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不知从哪儿来了一群马蜂,在树上筑起一个莲蓬似的巢。大人们说:“千万不要去惹它们,不然会挨蜇的!”我们当然十分害怕,只敢远远地看着它。一天,我们实在忍不住了,大家拿来弹弓,聚集在歪脖子大枣树下,装好石子,对准马蜂窝一齐“开火”。果然,一群马蜂嗡嗡地出动了,冲着我们飞来。我们吓得扔掉了弹弓,捂着脑袋没命地跑。我很不走运,被蜇了一下,肿起一个大包,很长时间才好。从此,我再也不敢去惹马蜂了。
③夏天来了,歪脖子大枣树上的知了叫了起来。中午,大家每人拿着一根长竹竿,在竿头粘上一块面筋,来到树下,发现知了就悄悄地把笑头伸过去,瞧准了,用竿头的面筋猛地一粘,它就成了我们的俘虏。傍晚,大家每人拿着一把小铁铲,又来到树下。只要能在地上找到蚕豆大小的洞,就能挖出一只浑身是泥的“知了猴”。把它放在盒子里,第二天,它就神奇地成为一只又黑又亮的蝉。
④秋风送爽,歪脖子大枣树上的叶子簌簌地落了。歪脖子大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大枣,有红的,有黄的,也有青的,像是一盏盏小灯笼,放着奇异的光彩,真叫人垂涎三尺。这时,我们便每人拿上一个大塑料袋,一根带钩儿的长竹竿, “劈里啪啦”炒豆子似的把树上的枣全打下来,每人捡上满满的一袋,拿回家去,洗净,放在锅里煮熟,去掉核,加点面粉,做成薄糕,这就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枣糕。
⑤秋去冬来,歪脖子大枣树上垒起了一个个脸盆大小的喜鹊窝,一垒就是五六个。到了晴天,我们就就聚到树下,脱去笨重的棉衣,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要去掏鸟窝。
⑥这段快乐的童年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美丽的小村庄,可爱的小伙伴,繁茂的树木,绵绵的草地,潺潺的小河,特别是那棵歪脖子大枣树。
9.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童年与_______有关的四件趣事,分别是春天摘马蜂窝、夏天__________、秋天_________、冬天__________。
10. 文中画横线的向子把___比作___。从“垂涎三尺”这个词中,我感受到______。
1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将抓知了的过程写得生动、具体。请你仿照句子,写一写你做家务或值日的情景。 (至少运用三个动词)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因为被大枣树上的马蜂蜇过, “我”不喜欢家乡的歪脖子大枣树。
B. 想吃枣糕是“我”喜欢歪脖子大枣树的唯一原因。
C. 文章讲述了“我”在歪脖了大枣树下发生的童年趣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答案】9. ①. 大枣树 ②. 粘知了和挖“知了猴” ③. 用竹竿打枣 ④. 准备掏鸟窝
10. ①. 一颗颗大枣 ②. 一盏盏小灯笼 ③. 孩子们对枣的喜爱之情
11. 我伸手拿起扫把,然后哼着小曲,弯下腰慢悠悠地扫起了地。 12. C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短文第②自然段“春天悄悄地到了,百花相继怒放,而歪脖子大枣树似乎还没有睡醒,直到春末夏初,它才开满了芬芳醉人的小黄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不知从哪儿来了一群马蜂。”“一天,我们实在忍不住了,大家拿来弹弓,聚集在歪脖树下,装好石子,对准马蜂窝一齐‘开火’。”可知,写了“我们”春天捅马蜂窝。
第③自然段“中午,大家每人拿着一根长竹竿,在竿头粘上一块面筋,来到树下,发现知了就悄悄地把竿头伸过去,瞧 准了,用竿头的面筋猛地一粘,它就成了我们的俘虏。傍晚,大家每人拿着一把小铁铲,又来到树下。只要能在地上找到蚕豆大小的洞,就能挖出一只浑身是泥的‘知了猴’。”可知,写了夏天“我们”粘知了和挖“知了猴”。
第④自然段“这时,我们便每人拿上一个大塑料袋,一根带钩儿的长竹竿,“噼哩啪啦”炒豆子似的把树上的枣全都打下来,每人捡.上满满的一袋,拿回家去,洗净,放在锅里煮熟,去掉核,加点面粉,做成薄糕,这就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枣糕。”可知,写了秋天“我们”用竹竿打枣。
第⑤自然段“到了晴天,我们就聚到树下,脱去笨重的棉衣,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要掏鸟窝去。”可知,写了冬天“我们”掏鸟窝。
结合第⑥自然段中“美丽的小村庄,可爱的小伙伴,繁茂的树木,绵绵的草地,潺潺的小河,特别是那棵歪脖子大枣树。”可知,短文主要回忆了童年与大枣树有关的趣事。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
结合阅读短文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歪脖树上挂满了一颗颗大枣,有红的,有黄的,也有青的,像是一盏盏小灯笼,放着奇异的光彩,真叫人垂涎三尺。”可知,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一颗颗大枣”比作“一盏盏小灯笼”,形象地写出了大枣的形状特点。垂涎三尺:指嘴边挂着三尺长的口水,形容嘴馋到极点。从“垂涎三尺”这个词语中,我感受到孩子们对枣的喜爱之情。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阅读选文第③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可知,运用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将抓知了的过程写得生动、具体。仿照句子运用三个以上的动词来描写自己做家务或值日的情景,只要语句通顺即可。
如: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将西红柿洗净,切成一段段小块儿,再把鸡蛋打到碗中搅拌均匀,等油热后,将鸡蛋倒入锅中,我快速地翻炒两下后,倒入切好的西红柿,最后放入各种调料,热腾腾的西红柿炒鸡蛋完成了。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A.结合短文第②自然段中“果然,一群马蜂嗡嗡地出动了,冲着我们飞来。我们吓得扔掉了弹弓,捂着脑袋没命地跑。我很不走运,被蜇了一下,肿起一个大包,很长时间才好。从此,我再也不敢去惹马蜂了。”可知主要说明的是因为被马蜂蜇过,“我”再也不敢去惹马蜂了,而不是不喜欢家乡的歪脖子大枣树。
B.根据短文第③④自然段中可知我喜欢那棵歪脖子大枣树不单单只是想吃枣糕。
故选C。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乐山
①清早,江面上晨雾弥漫。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来到有“中流砥柱”之称的乌尤山。
②乌尤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古人曾赞道:“何处飞来缥缈峰,独立江心江四曲。环水有山不见山,一耸云树插天绿。”
③我们离船登岸,踏上山间小径,小径两旁竹木苍翠,十分幽雅恬静,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乌尤寺。乌尤寺坐落在乌尤山顶,门楣(méi)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寺内主要建筑有弥陀殿、观音殿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重雄伟。天王殿内有四大天王塑像,天王手拿擒妖宝物,个个魁梧高大,神态庄重。
④我们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寺宇辉煌,有世界最大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凌云”的美誉。险峻的凌云栈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
⑤顺着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乐山大佛是我国最大的石刻佛坐像,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在三江激流汇合口处,坐东面西,高71米,鼻长5.6米,单是脚背就可坐百余人。如今大佛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像披着绿色的袈(jiā)裟(shā)。大佛背山面水,已经在这里打坐一千二百多年了,一双慧眼远眺峨眉,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形神兼备。雕刻的精细充分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技艺,令人惊叹。
⑥夕阳红着脸儿,慢慢地西沉了,天空中的浮云化作美丽的晚霞。此刻,乐山奇景尽收眼底。我为祖国有光辉灿烂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13.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建筑宏伟华丽,气势盛大。______
②美好的名誉。______
14. 短文是按_____顺序写,把路线图补充完整。
乌尤山→( )→( )→( )
15. 对乐山大佛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乐山大佛是中国最大的石刻佛坐像。
B. 乐山大佛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C. 乐山大佛位于三江激流汇合处,坐北朝南。
D. 乐山大佛的脚面可以坐百余人。
16. 为什么说“嘉州山水在凌云”?请把原因在原文中画出来。
____________
17. 乐山,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请你为乐山设计一句广告语。
______________
【答案】13. ①. 富丽堂皇 ②. 美誉
14. ①. 游览 ②. 乌尤寺 ③. 凌云山 ④. 大佛脚下 15. C
16. 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寺宇辉煌,有世界最大的石佛。
17. 大慈大悲大佛,乐山乐水乐人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①从文中第③段“乌尤寺坐落在乌尤山顶,门楣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可知, “富丽堂皇”在这里形容乌尤寺的建筑宏伟华丽,装饰精美,给人一种气势盛大的感觉。故形容建筑宏伟华丽,气势盛大。对应的词语是:富丽堂皇。
②从文中第④段“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寺宇辉煌,有世界最大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凌云’的美誉。” 可知,“美誉”在此处指凌云山因为其独特的景观和丰富的文物古迹而拥有的好名声。故美好的名誉。对应的词语是:美誉。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文章第①段“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来到有‘中流砥柱’之称的乌尤山。”表明首先来到乌尤山。
第③段“我们离船登岸,踏上山间小径,小径两旁竹木苍翠,十分幽雅恬静,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乌尤寺”接着游览了乌尤寺。
第④段“我们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然后来到凌云山。
第⑤段“顺着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最后到达大佛脚下。
文章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描写了乌尤山、乌尤寺、凌云山、大佛脚下这些地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C.结合第⑤段提到“乐山大佛是我国最大的石刻佛坐像,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在三江激流汇合口处,坐东面西”,可知,是“坐东面西”而不是“坐北朝南”。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找寻关键句子。
第④段“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寺宇辉煌,有世界最大的石佛”这句话解释了为什么说“嘉州山水在凌云”,即凌云山拥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和辉煌的寺宇,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石佛,这些独特的景观使得凌云山的山水别具魅力,从而获得了“嘉州山水在凌云”的美誉。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
设计乐山的广告语,需要突出乐山的特色和魅力,能够吸引游客的兴趣。可以从乐山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方面入手,用简洁、生动、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达。
示例:乐山,历史与美景交织的梦幻之地!
三、习作。
18. 作文
假如你们班来了一位新班主任,他想尽快熟悉班里的同学。请你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向班主任介绍自己。想一想:你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最大的爱好和特长是什么?你还想介绍自己的哪些情况?可以用什么事例来说明?要求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 300字。
【答案】例文:
我的自画像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黄xx。我长着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一个又小又高的鼻子像座小山,一张嘴巴可大了,再加上一张小小的脸蛋就组成了我的一张满面春风地脸。
我有很多优点,但是最令我骄傲的就是写作文了。记得小时候当时的我写的作文很差。上二年级后就要看图写话了,可我写得很糟糕,每次考试都被作文给打败着,这可真令当时的我心急如焚!后来我看了一些写得好的作文,然后我又发现了写作文的乐趣。自从那时开始我就喜欢上了作文,再经过后来的磨练,现在就能写出一手好作文了。
我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同时我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很挑食。有一次晚上,妈妈把晚饭做好,我看今天的菜:有肉、青菜和南瓜。吃饭时,妈妈夹了一块肉放到我的碗里。我不喜欢吃肉,便说:“妈妈,我不爱吃肉你吃吧!”于是妈妈便把肉夹开了。然后爸爸又夹了一条青菜过来,可我也不喜欢吃菜,于是又说:“爸爸,我也不爱吃菜,你吃吧!”爸爸也没办法,只好把菜夹开了。所以我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
这就是我,你们喜欢我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这次为命题习作,要求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写一篇习作。这是一篇写自己的文章,要注意抓住自己的特点、最大的爱好和特长等几个角度进行描写。要运用典型的事例来供述。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描写细节,语言要通顺优美。
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景物环境渲染气引出下文)
中间:交代列举事例突出人物特点,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四年级试卷第3 页 共4页
四、附加题。 +
诗词鉴赏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范成大
土膏欲动①雨频②催,万草千花一饷③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④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欲动:土地解冻的意思。土膏,形容泥土滋润肥沃。②频:频繁。③一饷:即一晌,片刻,一会儿。形容很短的时间。④鞭笋:竹根上生出的新笋。
19.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0. 本诗写的是__季的景色,诗中的“__”反映了景色变化特别快,传达出万物复苏的信息。
21. 根据语境写诗句。
我家后院本来是荒地一片,如今也呈现出蓬勃的生机,邻家的竹笋,透过土墙,冒出地面,刺向青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 ①. 雨 ②. 草 ③. 花 ④. 笋
20. ①. 春 ②. 一饷开
21.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
结合诗句“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可知,描写的景物有:雨、花、草;结合诗句“邻家鞭笋过墙来”可知,描写的景物还有:笋。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
结合“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的意思:春回大地,泥土变得滋润润的;春雨频频,催动各种各样的花草一下子都出芽、抽叶、开花了。屋后的那片荒地长满了花草,一片葱绿秀美;连邻居家的竹鞭也从院墙下穿过来,探出了嫩嫩的竹笋。由此可知,本首诗描写的是春日里田园生机勃勃的景象。“饷”是“晌”的通假,一会儿,不多久的时间。形容很短的时间。从而反映了景色变化之快。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结合注释“④鞭笋:竹根上生出的新笋”可知,“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的意思是:屋后的那片荒地长满了花草,一片葱绿秀美;连邻居家的竹鞭也从院墙下穿过来,探出了嫩嫩的竹笋。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2023-2024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2023-2024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