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题型讲解+专题训练(新高考专用)专题38立体几何中的距离、截面、折叠问题(原卷版+解析)
展开立体几何中的距离、截面、折叠问题
距离问题
点点距
点面距
截面问题
形状
面积
折叠问题
练高考 明方向
1.(2023·新高考Ⅰ卷T19) 如图,直三棱柱的体积为4,的面积为.
(1)求A到平面的距离;
(2)设D为的中点,,平面平面,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2.(2023年高考数学课标Ⅱ卷理科)已知△ABC是面积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若球O的表面积为16π,则O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
A.B.C.1D.
3.(2023年高考数学课标Ⅲ卷理科)图1是由矩形ADEB,Rt△ABC和菱形BFGC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AB=1,BE=BF=2,∠FBC=60°,将其沿AB,BC折起使得BE与BF重合,连结DG,如图2.
(1)证明:图2中的A,C,G,D四点共面,且平面ABC⊥平面BCGE;
(2)求图2中的二面角B−CG−A的大小.
4、(2023高考数学课标Ⅱ卷理科)如图,菱形的对角线与交于点,,
点分别在上,,交于点.将沿折到的位置,.
( = 1 \* ROMAN I)证明:平面;
( = 2 \* ROMAN II)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5.(2023年高考数学课标卷Ⅰ(理))如图,四边形为正方形,分别为的中点,以为折痕把折起,使点到达点的位置,且.
(1)证明:平面平面;
(2)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6.(2023年高考数学课标卷Ⅰ(理))已知正方体的校长为1,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都相等,则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而积的最大值为( )
A.B.C.D.
7.(2023新课标Ⅰ)如图,圆形纸片的圆心为,半径为5 cm,该纸片上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心为.、、为圆上的点,,,分别是以,,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后,分别以,,为折痕折起,,,使得、、重合,得到三棱锥。当的边长变化时,所得三棱锥体积(单位:)的最大值为_______。
8.(2023陕西)如图,在直角梯形中,,,,,是的中点,是与的交点.将沿折起到的位置,如图.
(Ⅰ)证明:平面;
(Ⅱ)若平面平面,求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
9.(2023浙江)如图,已知,是的中点,沿直线将翻折成,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则
10.(2023浙江)已知矩形,,.将沿矩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在翻折过程中,
A.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与直线垂直
B.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与直线垂直
C.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与直线垂直
D.对任意位置,三对直线“与”,“与”,“与”均不垂直
11.(2023高考数学新课标2理科)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右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
( )
A.B.C.D.
12.(2023广东)如图2,四边形为矩形,⊥平面,,,作如图3折叠,折痕∥.其中点,分别在线段,上,沿折叠后点在线段上的点记为,并且⊥.
(Ⅰ)证明:⊥平面;
(Ⅱ)求三棱锥的体积.
13.(2023江西)如图,在梯形中,,,是线段上的两点,且,,=12,=5,=4,=4,现将△,△分别沿,折起,使,两点重合与点,得到多面体.
(1)求证:平面平面;
(2)求多面体的体积.
14.(2023福建)在平行四边形中,,,将沿折起,使得平面平面,如图.
(Ⅰ)求证:;
(Ⅱ)若为中点,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15.(2023广东)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分别是
上的点,,为的中点.将沿折起,得到如图2
所示的四棱锥,其中.
(Ⅰ) 证明:平面;
(Ⅱ) 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6.(2023浙江)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2,∠=120°.为线段的中点,将△沿直线翻折成△,使平面⊥平面,为线段的中点.
(Ⅰ)求证:∥平面;
(Ⅱ)设为线段的中点,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
讲典例 备高考
类型一、距离问题
1、直线外一点P到直线l的距离:如图,直线l的单位方向向量为u,设eq \(AP,\s\up7(―→))=a,则向量eq \(AP,\s\up7(―→))在直线l上的投影向量eq \(AQ,\s\up7(―→))=(a·u)u,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PQ=eq \r(|eq \(AP,\s\up7(―→))|2-|eq \(AQ,\s\up7(―→))|2)=a2-(a·u)2
2、平面外一点P到平面α的距离:如图,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为n,A是平面α内的定点,P是平面α外一点,过点P作平面α的垂线l,交平面α于点Q,则n是直线l的方向向量,且点P到平面α的距离PQ=eq \b\lc\|\rc\|(\a\vs4\al\c1(eq \(AP,\s\up7(―→))·\f(n,|n|)))=eq \b\lc\|\rc\|(\a\vs4\al\c1(\f(eq \(AP,\s\up7(―→))·n,|n|)))=eq \f(|eq \(AP,\s\up7(―→))·n|,|n|)
基本题型:
1.(多选)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点E,O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点P在正方体内部且满足eq \(AP,\s\up7(―→))=eq \f(3,4)eq \(AB,\s\up7(―→))+eq \f(1,2)eq \(AD,\s\up7(―→))+eq \f(2,3)eq \(AA1,\s\up7(―→)),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A到直线BE的距离是eq \f(\r(5),5) B.点O到平面ABC1D1的距离为eq \f(\r(2),4)
C.平面A1BD与平面B1CD1间的距离为eq \f(\r(3),3) D.点P到直线AB的距离为eq \f(25,36)
2.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E,F分别为棱的中点,G为棱上的一点,且,则点G到平面的距离为_________.
2、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PD⊥平面ABCD,且PD=1,E,F分别为AB,BC的中点.
(1)求点D到平面PEF的距离;
(2)求直线AC到平面PEF的距离.
3.如图,在正四棱柱中,,,点是的中点,点在上,设二面角的大小为.
(1)当时,求的长;(2)当时,求的长.
基本方法:
1.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
设点A(x1,y1,z1),点B(x2,y2,z2),则|AB|=|eq \(AB,\s\up7(―→))|=eq \r(x1-x22+y1-y22+z1-z22).
(2)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图所示,已知AB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n为平面α的法向量,
则B到平面α的距离为|eq \(BO,\s\up7(―→))|=eq \f(|eq \(AB,\s\up7(―→))·n|,|n|).
2、点面距的求解步骤
(1)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2)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
类型二、截面问题
基本题型:
1.正方体中,,,,分别是,,,的中点,则正方体的过,,,的截面图形的形状是( )
A.正方形B.平行四边形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2.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平面α⊥B1D,则以平面α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面积最大时的截面为底面,以B1为顶点的锥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12π B.eq \f(25π,3) C.eq \f(20π,3) D.6π
3.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点在棱上,,点是棱的中点,点满足,当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时,经过三点的截面的面积为( )
A.B.C.D.
4. (多选题)已知点 为正方体的棱的中点,过的平面截正方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与地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则截面为正六边形或正三角形
B. 与地面所成角为则截面不可能为六边形
C. 若截面为正三角形 时,三棱锥的外接球的半径为
D. 若截面为四边形,则截面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最小值为
5、已知在棱长为6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是棱C1D1,B1C1的中点,过A,E,F三点作该正方体的截面,则截面的周长为________.
6.已知三棱锥P-ABC中,AP,AB,AC三条棱两两垂直,且长度均为2eq \r( ,3),以顶点P为球心,4为半径作一个球,则该球面被三棱锥四个表面截得的所有弧长之和为________.
类型三、折叠问题
基础知识:
解决空间角与翻折相结合的问题的关键:一是盯住量,即看翻折前后线面位置关系的变化情况,根据翻折过程,把翻折前后没有变化和发生变化的量准确找出来,因为它们反映了翻折后空间图形的特征;二是会转化,根据需要解决的立体几何问题,确立转化目标;三是得结论,对转化后的问题,用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基本事实、公式等解决.
基本题型:
1.把正方形沿对角线折起成直二面角,点,分别是,的中点,是正方形中心,则折起后,的大小为( ).
A.B.C.D.
2.(多选题)将正方形沿对角线折成直二面角,有如下四个结论:①;② 是等边三角形;③与平面所成的角为;④与所成的角为.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①B.②C.③D.④
3.(多选题)如图,菱形边长为,,为边的中点.将沿折起,使到,且平面平面,连接,.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B.四面体的外接球表面积为
C.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D.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4、条件①:图1中tan 2B=-eq \f(4,3).条件②:图1中eq \(AD,\s\up7(―→))=eq \f(2,3)eq \(AB,\s\up7(―→))+eq \f(1,3)eq \(AC,\s\up7(―→)).条件③:图2中三棱锥A-BCD的体积最大.从以上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问题(2)中的横线上,并加以解答.
如图1所示,在△ABC中,∠ACB=45°,BC=3,过点A作AD⊥BC,垂足D在线段BC上,沿AD将△ABD折起,使∠BDC=90° (如图2),点E,M分别为棱BC,AC的中点.
(1)求证:CD⊥ME;
(2)已知________,试在棱CD上确定一点N,使得EN⊥BM,并求平面BMN与平面CBN夹角的余弦值.
5.如图,在直角梯形中,,,,,、分别是、的中点,沿将梯形翻折至,使得平面平面.
(1)求证:;
(2)设为上的动点,当取最小值时,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
(3)求多面体的体积.
新预测 破高考
1.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3,点H在棱AA1上,且HA1=1,P是侧面BCC1B1内一动点,HP=eq \r( ,13),则CP的最小值为( )
A.eq \r( ,13)-2B.eq \r( ,13)-3 C.eq \r( ,15)-2 D.eq \r(15)-3
2.将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起,并使得平面ABC垂直于平面ACD,则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为( )
A.90° B.60°
C.45° D.30°
3. 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中,,且,,,点在棱上,且三棱锥的体积为4,则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 )
A. B. C. D.
4、(多选题)在长方体中,、、分别为棱、、的中点,,,则正确的选项是( )
A.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为60° B.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为90°
C.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D.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5. (多选题)在矩形中,,,沿矩形对角线将折起形成四面体,在这个过程中,现在下面四个结论其中所有正确结论为( )
A. 在四面体中,当时,
B. 四面体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C. 在四面体中,与平面所成角可能为
D. 四面体的外接球的体积为定值.
6.如图所示的四边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对角线,相交于点,将沿折起到的位置,使平面平面.给出以下5个结论:
①;②和都是等边三角形;③平面平面;④;⑤三棱锥表面的四个三角形中,面积最大的是和.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7.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DE⊥AB,垂足为E.现将△ABC沿AD折起,使得BC⊥BD,若三棱锥A-BCD外接球的球心为O,半径为1,则△DOE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
8.如图,在梯形ABCD中,AB⊥BC,AD∥BC,AB=1,BC=1,AD=2.取AD的中点E,将△ABE沿BE折起,使二面角A-BE-C为120°,则四棱锥A-BCDE的体积为________.
9.已知点D,E是边长为12的等边三角形ABC的两边AB,AC的中点,沿DE折叠△ADE,使得二面角A-DE-B为60°,则四棱锥A-BCED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
10.已知表面积为的正方体,中,,,分别是线段,,的中点,点在平面内,若平面,则线段的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11.如图1所示,在等腰梯形ABCD中,,,,,把沿BE折起,使得,得到四棱锥.如图2所示.
(1)求证:平面;
(2)求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11. 如图,等腰梯形中,沿将 折起至与平面成直二面角得到一四棱锥,为中点,过 作平面 .
(1)请画出平面截四棱锥的截面,写出作法,并求其周长;
(2)求平面 与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12. 如图,在三棱锥中,,为的中点,,且.
(1)证明:平面平面.
(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图,四棱柱的底面为平行四边形,其中平面,
,,分别为线段,的中点.
(1)求证:平面平面;(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14、如图①,在Rt△ABC中,∠C=90°,BC=3,AC=6,D,E分别是AC,AB上的点,且DE∥BC,DE=2,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C⊥CD,如图②,连接A1C,A1B.
(1)求证:A1C⊥平面BCDE;
(2)若M是A1D的中点,求CM与平面A1BE所成角的大小;
(3)棱BC上是否存在点P,使平面A1DP与平面A1BE垂直?说明理由.
15、三棱锥P-ABC中,PA=4,AB=2eq \r(3),BC=2,PA⊥平面ABC,AB⊥BC,D为AC中点,点E在棱PC上(端点除外).过直线DE的平面α与平面PAB垂直,平面α与此三棱锥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四边形.
(1)在图中画出这个四边形,并写出作法(不要求证明);
(2)若PE=3EC,求点C到平面α的距离.
16.如图,矩形中,,,为的中点,把沿翻折,满足.
(1)求证:平面平面;(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17、如图①,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以CD为折痕把△ACD折起,使点A到达点P的位置,且∠PBD=60°,E,F,H分别为PB,BC,PD的中点,G为CF的中点(如图②).
(1)求证:GH∥平面DEF;(2)求直线GH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18、如图①所示,平面五边形ABCDE中,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B=90°且AD∥BC,若AD=2BC=2,AB=eq \r(3),△ADE是以A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现将△ADE沿AD折起,连接EB,EC得如图②的几何体.
(1)若点M是ED的中点,求证:CM∥平面ABE;
(2)若EC=2,在棱E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二面角E-AD-F的大小为60°?若存在,求出点F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23高考一轮复习讲与练
专题38 立体几何中的距离、截面、折叠问题
立体几何中的距离、截面、折叠问题
距离问题
点点距
点面距
截面问题
形状
面积
折叠问题
练高考 明方向
1.(2023·新高考Ⅰ卷T19) 如图,直三棱柱的体积为4,的面积为.
(1)求A到平面的距离;
(2)设D为的中点,,平面平面,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答案:(1) (2)
【解析】
分析:(1)由等体积法运算即可得解;
(2)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及判定可得平面,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即可得解.
【小问1详解】在直三棱柱中,设点A到平面的距离为h,
则,
解得,所以点A到平面的距离为;
【小问2详解】取的中点E,连接AE,如图,因为,所以,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且平面,所以平面,
在直三棱柱中,平面,由平面,平面可得,,又平面且相交,所以平面,
所以两两垂直,以B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由(1)得,所以,,所以,
则,所以的中点,
则,,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可取,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可取,
则,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2.(2023年高考数学课标Ⅱ卷理科)已知△ABC是面积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若球O的表面积为16π,则O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
A.B.C.1D.
答案:C
解析:
设球的半径为,则,解得:.
设外接圆半径为,边长为, 是面积为的等边三角形,
,解得:,,
球心到平面的距离.
3.(2023年高考数学课标Ⅲ卷理科)图1是由矩形ADEB,Rt△ABC和菱形BFGC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AB=1,BE=BF=2,∠FBC=60°,将其沿AB,BC折起使得BE与BF重合,连结DG,如图2.
(1)证明:图2中的A,C,G,D四点共面,且平面ABC⊥平面BCGE;
(2)求图2中的二面角B−CG−A的大小.
答案: (1)见详解;(2).
【解析】(1)由已知得,,所以,故确定一个平面.
从而四点共面. 由已知得,故平面.
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作,垂足为.因为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由已知,菱形的边长为,,
可求得.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轴的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即
所以可取.又平面的法向量可取为,
所以.因此二面角的大小为.
4、(2023高考数学课标Ⅱ卷理科)如图,菱形的对角线与交于点,,
点分别在上,,交于点.将沿折到的位置,.
( = 1 \* ROMAN I)证明:平面;
( = 2 \* ROMAN II)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答案:(Ⅰ)详见答案;(Ⅱ).
【解析】(I)由已知得,,又由得,故.
因此,从而,由,得.
由得.所以,.
于是,故.
又,而,所以.
(II)如图,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则,即
所以可以取.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则,
即,所以可以取.于是
.因此二面角的正弦值是.
5.(2023年高考数学课标卷Ⅰ(理))如图,四边形为正方形,分别为的中点,以为折痕把折起,使点到达点的位置,且.
(1)证明:平面平面;
(2)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1)由已知可得,⊥,⊥,所以⊥平面.
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2)作,垂足为.由(1)得,平面.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1)可得,.又,,所以.又,,故.
可得.则为平面的法向量.设与平面所成角为,则.
所以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6.(2023年高考数学课标卷Ⅰ(理))已知正方体的校长为1,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都相等,则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而积的最大值为( )
A.B.C.D.
答案:A
【解析一】根据题意,平面与正方体对角线垂直,记正方体为不妨设平面与垂直,且交于点.平面与平面与分别交于.正方体中心为,则容易证明当从运动到时,截面为三角形且周长逐渐增大:当从运动到时,截面为六边形且周长不变;当从运动到时,截面为三角形且周长还渐减小。我们熟知周长一定的多边形中,正多边形的面积最大,因此当运动到点时,截面为边长为的正大边形,此时截面面积最大,为
【解析二】由题意可知,该平面与在正方体的截面为对边平行的六边形,如图所示,则截面面积为
所以当时,
7.(2023新课标Ⅰ)如图,圆形纸片的圆心为,半径为5 cm,该纸片上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心为.、、为圆上的点,,,分别是以,,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后,分别以,,为折痕折起,,,使得、、重合,得到三棱锥。当的边长变化时,所得三棱锥体积(单位:)的最大值为_______。
答案:
【解析】如图连接交于,由题意,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则,.
由题意可知三棱锥的高,底面,
三棱锥的体积为,设,
则(),令,解得,当时,,单调递增;当时,,单调递减,所以是取得最大值
,所以.
8.(2023陕西)如图,在直角梯形中,,,,,是的中点,是与的交点.将沿折起到的位置,如图.
(Ⅰ)证明:平面;
(Ⅱ)若平面平面,求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
【解析】(Ⅰ)在图1中,因为,,是的中点,
=,所以.即在图2中,,.从而平面.
又∥,所以平面.
(Ⅱ)由已知,平面平面,又由(Ⅰ)知,,.
所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所以.
如图,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
所以,,,.
得 ,.
设平面的法向量,平面的法向量,
平面与平面夹角为,则,得,取,
,得,取,从而,
即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为.
9.(2023浙江)如图,已知,是的中点,沿直线将翻折成,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则
10.(2023浙江)已知矩形,,.将沿矩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在翻折过程中,
A.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与直线垂直
B.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与直线垂直
C.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与直线垂直
D.对任意位置,三对直线“与”,“与”,“与”均不垂直
答案:B
【解析】过点作,若存在某个位置,使得,则面,从而有,计算可得与不垂直,则A不正确;当翻折到时,因为,所以面,从而可得;若,因为,所以面,从而可得,而,所以这样的位置不存在,故C不正确;同理,D也不正确,故选B.
11.(2023高考数学新课标2理科)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右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
( )
A.B.C.D.
答案:D
解析:由三视图得,在正方体中,截去四面体,如图所示,,设正方体棱长为,则,故剩余几何体体积为,所以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故选D.
12.(2023广东)如图2,四边形为矩形,⊥平面,,,作如图3折叠,折痕∥.其中点,分别在线段,上,沿折叠后点在线段上的点记为,并且⊥.
(Ⅰ)证明:⊥平面;
(Ⅱ)求三棱锥的体积.
【解析】(Ⅰ)证明: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
(Ⅱ)
,
13.(2023江西)如图,在梯形中,,,是线段上的两点,且,,=12,=5,=4,=4,现将△,△分别沿,折起,使,两点重合与点,得到多面体.
(1)求证:平面平面;
(2)求多面体的体积.
【解析】(1)由已知可得AE=3,BF=4,则折叠完后EG=3,GF=4,又因为EF=5,所以可得,又因为,可得,即所以平面DEG平面CFG.
(2)过G作GO垂直于EF,GO 即为四棱锥G-EFCD的高,
所以所求体积为.
14.(2023福建)在平行四边形中,,,将沿折起,使得平面平面,如图.
(Ⅰ)求证:;
(Ⅱ)若为中点,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Ⅰ)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
(Ⅱ)过点在平面内作,如图.
由(Ⅰ)知平面平面所以.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轴, 轴,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依题意,得.
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则即.
取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
则即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5.(2023广东)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分别是
上的点,,为的中点.将沿折起,得到如图2
所示的四棱锥,其中.
(Ⅰ) 证明:平面;
(Ⅱ) 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解析】(Ⅰ)在图1中,易得,连结,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由翻折不变性可知,
所以,所以,
理可证, 又,所以平面.
(Ⅱ)传统法:过作交的延长线于,连结,
因为平面,所以,所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结合图1可知,为中点,故,从而
所以,所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向量法: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所以,
设为平面的法向量,则,即,
解得,令,得,由(Ⅰ) 知,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即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16.(2023浙江)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2,∠=120°.为线段的中点,将△沿直线翻折成△,使平面⊥平面,为线段的中点.
(Ⅰ)求证:∥平面;
(Ⅱ)设为线段的中点,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析】 (Ⅰ)取的中点,连结,,由条件易知
,.,.所以,.
故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Ⅱ)在平行四边形中,设,则,
,连,因为
在△中,可得=,在△中,可得=,
在△中,因为,所以,
在正三角形中,为中点,所以⊥.
由平面⊥平面,可知⊥平面, ⊥.
取的中点,连线、,所以⊥,⊥.
因为交于,所以⊥平面,
则∠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在Rt△中,=, =,=,则cs=.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讲典例 备高考
类型一、距离问题
1、直线外一点P到直线l的距离:如图,直线l的单位方向向量为u,设eq \(AP,\s\up7(―→))=a,则向量eq \(AP,\s\up7(―→))在直线l上的投影向量eq \(AQ,\s\up7(―→))=(a·u)u,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PQ=eq \r(|eq \(AP,\s\up7(―→))|2-|eq \(AQ,\s\up7(―→))|2)=a2-(a·u)2
2、平面外一点P到平面α的距离:如图,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为n,A是平面α内的定点,P是平面α外一点,过点P作平面α的垂线l,交平面α于点Q,则n是直线l的方向向量,且点P到平面α的距离PQ=eq \b\lc\|\rc\|(\a\vs4\al\c1(eq \(AP,\s\up7(―→))·\f(n,|n|)))=eq \b\lc\|\rc\|(\a\vs4\al\c1(\f(eq \(AP,\s\up7(―→))·n,|n|)))=eq \f(|eq \(AP,\s\up7(―→))·n|,|n|)
基本题型:
1.(多选)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点E,O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点P在正方体内部且满足eq \(AP,\s\up7(―→))=eq \f(3,4)eq \(AB,\s\up7(―→))+eq \f(1,2)eq \(AD,\s\up7(―→))+eq \f(2,3)eq \(AA1,\s\up7(―→)),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A到直线BE的距离是eq \f(\r(5),5) B.点O到平面ABC1D1的距离为eq \f(\r(2),4)
C.平面A1BD与平面B1CD1间的距离为eq \f(\r(3),3) D.点P到直线AB的距离为eq \f(25,36)
答案:BC
【详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B(1,0,0),D(0,1,0),A1(0,0,1),C1(1,1,1),D1(0,1,1),Eeq \b\lc\(\rc\)(\a\vs4\al\c1(\f(1,2),0,1)),所以eq \(BA,\s\up7(―→))=(-1,0,0),eq \(BE,\s\up7(―→))=eq \b\lc\(\rc\)(\a\vs4\al\c1(-\f(1,2),0,1)).设∠ABE=θ,则cs θ=eq \f(|eq \(BA,\s\up7(―→))·eq \(BE,\s\up7(―→))|,|eq \(BA,\s\up7(―→))||eq \(BE,\s\up7(―→))|)=eq \f(\r(5),5),
sin θ=eq \r(1-cs2θ)=eq \f(2\r(5),5).故A到直线BE的距离d1=|eq \(BA,\s\up7(―→))|sin θ=
1×eq \f(2\r(5),5)=eq \f(2\r(5),5),故A错.易知eq \(C1O,\s\up7(―→))=eq \f(1,2)eq \(C1A1,\s\up7(―→))=eq \b\lc\(\rc\)(\a\vs4\al\c1(-\f(1,2),-\f(1,2),0)),
平面ABC1D1的一个法向量eq \(DA1,\s\up7(―→))=(0,-1,1),则点O到平面ABC1D1的距离d2=eq \f(|eq \(DA1,\s\up7(―→))·eq \(C1O,\s\up7(―→))|,|eq \(DA1,\s\up7(―→))|)=eq \f(\f(1,2),\r(2))=eq \f(\r(2),4),
故B对.eq \(A1B,\s\up7(―→))=(1,0,-1),eq \(A1D,\s\up7(―→))=(0,1,-1),eq \(A1D1,\s\up7(―→))=(0,1,0).设平面A1BD的法向量为n=(x,y,z),
则eq \b\lc\{\rc\ (\a\vs4\al\c1(n·eq \(A1B,\s\up7(―→))=0,,n·eq \(A1D,\s\up7(―→))=0,))所以eq \b\lc\{\rc\ (\a\vs4\al\c1(x-z=0,,y-z=0,))令z=1,得y=1,x=1,所以n=(1,1,1)为平面A1BD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点D1到平面A1BD的距离d3=eq \f(|eq \(A1D1,\s\up7(―→))·n|,|n|)=eq \f(1,\r(3))=eq \f(\r(3),3).因为平面A1BD∥平面B1CD1,所以平面A1BD与平面B1CD1间的距离等于点D1到平面A1BD的距离,即为eq \f(\r(3),3),故C对.因为eq \(AP,\s\up7(―→))=eq \f(3,4)eq \(AB,\s\up7(―→))+eq \f(1,2)eq \(AD,\s\up7(―→))+eq \f(2,3)eq \(AA1,\s\up7(―→)),所以eq \(AP,\s\up7(―→))=eq \b\lc\(\rc\)(\a\vs4\al\c1(\f(3,4),\f(1,2),\f(2,3))),又eq \(AB,\s\up7(―→))=(1,0,0),则eq \f(eq \(AP,\s\up7(―→))·eq \(AB,\s\up7(―→)),|eq \(AB,\s\up7(―→))|)=eq \f(3,4),所以点P到AB的距离d=eq \r(|eq \(AP,\s\up7(―→))|2-\b\lc\|\rc\|(\a\vs4\al\c1(\f(eq \(AP,\s\up7(―→))·eq \(AB,\s\up7(―→)),|eq \(AB,\s\up7(―→))|)))2)=eq \r(\f(181,144)-\f(9,16))=eq \f(5,6),故D错.故选B、C.
2.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E,F分别为棱的中点,G为棱上的一点,且,则点G到平面的距离为_________.
答案:
【详解】以D为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令,则,
所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2、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PD⊥平面ABCD,且PD=1,E,F分别为AB,BC的中点.
(1)求点D到平面PEF的距离;
(2)求直线AC到平面PEF的距离.
解:(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P(0,0,1),A(1,0,0),C(0,1,0),Eeq \b\lc\(\rc\)(\a\vs4\al\c1(1,\f(1,2),0)),Feq \b\lc\(\rc\)(\a\vs4\al\c1(\f(1,2),1,0)),则eq \(PE,\s\up7(―→))=eq \b\lc\(\rc\)(\a\vs4\al\c1(1,\f(1,2),-1)),eq \(PF,\s\up7(―→))=eq \b\lc\(\rc\)(\a\vs4\al\c1(\f(1,2),1,-1)).设平面PEF的法向量为n=(x,y,z),
则eq \b\lc\{\rc\ (\a\vs4\al\c1(n·eq \(PE,\s\up7(―→))=0,,n·eq \(PF,\s\up7(―→))=0,))所以eq \b\lc\{\rc\ (\a\vs4\al\c1(x+\f(1,2)y-z=0,,\f(1,2)x+y-z=0,))即eq \b\lc\{\rc\ (\a\vs4\al\c1(z=\f(3,2)y,,x=y.))令y=2,则n=(2,2,3).
又eq \(DP,\s\up7(―→))=(0,0,1),所以点D到平面PEF的距离d=eq \f(|eq \(DP,\s\up7(―→))·n|,|n|)=eq \f(3,\r(17))=eq \f(3\r(17),17).
(2)由于E,F分别是AB,BC的中点,所以EF∥AC,所以AC∥平面PEF,
所以A点到平面PEF的距离即为直线AC到平面PEF的距离.由于eq \(AE,\s\up7(―→))=eq \b\lc\(\rc\)(\a\vs4\al\c1(0,\f(1,2),0)),
又由(1)知平面PEF的法向量为n=(2,2,3),所以点A到平面PEF的距离为eq \f(|eq \(AE,\s\up7(―→))·n|,|n|)=eq \f(1,\r(17))=eq \f(\r(17),17),
即直线AC到平面PEF的距离为eq \f(\r(17),17).
3.如图,在正四棱柱中,,,点是的中点,点在上,设二面角的大小为.
(1)当时,求的长;(2)当时,求的长.
答案:(1);(2).
分析: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计算出平面、平面的法向量、.
(1)由结合空间向量法可得出关于的方程,求出的值,进而可求得的长;
(2)由结合空间向量法可得出关于的方程,求出的值,进而可求得的长.
【详解】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1)、、、,,,,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可得,取,则,,所以,,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可得,取,可得,,所以,.
(1)因为,则,解得,从而点,
所以,;
(2),,解得或.
结合图形和(1)中的结论可知,从而.
基本方法:
1.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
设点A(x1,y1,z1),点B(x2,y2,z2),则|AB|=|eq \(AB,\s\up7(―→))|=eq \r(x1-x22+y1-y22+z1-z22).
(2)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图所示,已知AB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n为平面α的法向量,
则B到平面α的距离为|eq \(BO,\s\up7(―→))|=eq \f(|eq \(AB,\s\up7(―→))·n|,|n|).
2、点面距的求解步骤
(1)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2)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
类型二、截面问题
基本题型:
1.正方体中,,,,分别是,,,的中点,则正方体的过,,,的截面图形的形状是( )
A.正方形B.平行四边形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答案:D
分析:由,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正方体的棱、分别交于,,由正方体的性质得正方体过,,,的截面图形的形状是正六边形.
【详解】如图所示,由,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这个平面与正方体的棱、分别交于,,由正方体的性质得,,且,正方体过,,,的截面图形的形状是正六边形.故选:D.
2.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平面α⊥B1D,则以平面α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面积最大时的截面为底面,以B1为顶点的锥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12π B.eq \f(25π,3) C.eq \f(20π,3) D.6π
答案:B
【解析】如图,由正方体的对称性,可知当截面为正六边形EFGHKI时,截面面积最大,此时正六边形的边长为eq \r( ,2),设B1D交截面EFGHKI于M,则M为B1D的中点,所以B1M=eq \f(1,2)B1D=eq \r( ,3),设正六棱锥外接球的球心为O,外接球半径为R,当球心在棱锥内部时,有R2=(eq \r(2))2+(eq \r(3)-R)2,解得R=eq \f(5,2\r(3)),外接球表面积为4π×eq \b\lc\(\rc\)(\a\vs4\al\c1(\f(5,2\r(3))))2=eq \f(25π,3);当球心在棱锥外部时,有R2=(eq \r(2))2+(R-eq \r(3))2,解得R=eq \f(5,2\r(3))<eq \r(3)(舍去).所以以B1为顶点的锥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eq \f(25π,3).
3.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点在棱上,,点是棱的中点,点满足,当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时,经过三点的截面的面积为( )
A.B.C.D.
答案:B
分析: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以所在的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空间向量结合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求出的值,画出截面图,求出截面五边形的边长,再由等腰三角形及等腰梯形的面积求和可得答案
【详解】如图,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以所在的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所以,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取,则,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由题意得,解得或(舍去),延长,设,连接,交于,延长,交的延长线于,连接,交于,则五边形为截面图形,由题意求得,,,,,,截面五边形如图所示,则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等腰梯形的高为,则截面面积为
4. (多选题)已知点 为正方体的棱的中点,过的平面截正方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与地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则截面为正六边形或正三角形
B. 与地面所成角为则截面不可能为六边形
C. 若截面为正三角形 时,三棱锥的外接球的半径为
D. 若截面为四边形,则截面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最小值为
答案:A、D
分析:取的中点,做底面,取的中点,连接、交于点,连接,在正方体中可判断平面与底面所成的角为,再分别取的中点,连接,可判断截面为正六边形;取的中点,连接,则为等边三角形,所以即为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可判断A;当时,,可判断四边形为等腰梯形,必与有交点,则截面为六边形可判断B;若截面为正三角形 时,则为的中点,所以三棱锥为正三棱锥,设正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为,外接球的球心为,利用求出半径可判断C;若截面为四边形,则截面与底面棱的交点必在上,且截面为时与平面所成角的最大,此时的余弦值最小,求出余弦值可判断D.
【详解】取的中点,做底面,则为的四等分点,且,分别取的中点,连接、交于点,则点为的四等分点,连接,在正方体中,,,此时平面,
即平面与底面所成的角为,且,
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
再分别取的中点,连接,即过的平面截正方体的截面为正六边形;取的中点,连接,则为等边三角形,,所以即为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且,,,所以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为,此时为等边三角形,故A正确;
当时,,所以,所以,
由于,所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于,所以四边形为等腰梯形,必与有交点,则截面为六边形,故B错误;
若截面为正三角形 时,则为的中点,所以三棱锥为正三棱锥,且,,设正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为,外接球的球心为,连接,则,, 因为,
所以,在中,
因为,所以,解得,故C错误; ,
若截面为四边形,则截面与底面棱的交点必在上,且截面为时与平面所成角的最大,此时的余弦值最小,连接,取的中点,连接,,则,,四边形为等腰梯形,,则即为截面为时与平面所成平面角,,,,在中,
由余弦定理得,故D正确.
5、已知在棱长为6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是棱C1D1,B1C1的中点,过A,E,F三点作该正方体的截面,则截面的周长为________.
答案:6eq \r(13)+3eq \r(2)
【解析】如图,延长EF,A1B1,相交于点M,连接AM,交BB1于点H,延长FE,A1D1,相交于点N,连接AN,交DD1于点G,连接FH,EG,可得截面为五边形AHFEG.因为ABCD-A1B1C1D1是棱长为6的正方体,且E,F分别是棱C1D1,B1C1的中点,易得EF=3eq \r(2),AG=AH=2eq \r(13),EG=FH=eq \r(13),截面的周长为AH+HF+EF+EG+AG=6eq \r(13)+3eq \r(2).
6.已知三棱锥P-ABC中,AP,AB,AC三条棱两两垂直,且长度均为2eq \r( ,3),以顶点P为球心,4为半径作一个球,则该球面被三棱锥四个表面截得的所有弧长之和为________.
答案:3π.
【解析】由题可知AP,AB,AC三条棱两两垂直,且长度均为2eq \r( ,3),如图,所以PC=PB=BC=eq \r(2×2\r(3)2)=2eq \r(6),AM=AF=eq \r(42-2\r(3)2)=2,所以tan∠APF=tan∠APM=eq \f(2,2\r(3))=eq \f(\r(3),3),则∠APF=∠APM=eq \f(π,6),所以∠EPF=∠CPM=eq \f(π,12),则==eq \f(π,12)×4=eq \f(π,3),=eq \f(π,3)×4=eq \f(4π,3),=eq \f(π,2)×2=π,所以球面被三棱锥四个表面截得的所有弧长之和为eq \f(π,3)×2+eq \f(4π,3)+π=3π.
类型三、折叠问题
基础知识:
解决空间角与翻折相结合的问题的关键:一是盯住量,即看翻折前后线面位置关系的变化情况,根据翻折过程,把翻折前后没有变化和发生变化的量准确找出来,因为它们反映了翻折后空间图形的特征;二是会转化,根据需要解决的立体几何问题,确立转化目标;三是得结论,对转化后的问题,用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基本事实、公式等解决.
基本题型:
1.把正方形沿对角线折起成直二面角,点,分别是,的中点,是正方形中心,则折起后,的大小为( ).
A.B.C.D.
答案:C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得两两互相垂直,根据点,分别是,的中点,得到,,再分别求得,,代入公式求解.
【详解】因为是正方形中心,所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又正方形沿对角线折起成直二面角,即二面角是直二面角,所以,因为点,分别是,的中点,所以,,
所以.又,
所以.因为所以,
2.(多选题)将正方形沿对角线折成直二面角,有如下四个结论:①;② 是等边三角形;③与平面所成的角为;④与所成的角为.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BD
分析:根据题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知识依次讨论即可得答案.
【详解】取中点,由正方形的性质得:,所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因为二面角是直二面角,所以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则,所以,,,,,因为=0,故,①正确.
又,,,所以为等边三角形,②正确.对于③,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因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
所以与平面所成的角为,故③错误.又,因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锐角或直角,所以与所成的角为,故④正确.故选:ABD
3.(多选题)如图,菱形边长为,,为边的中点.将沿折起,使到,且平面平面,连接,.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B.四面体的外接球表面积为
C.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D.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答案:BCD
分析:根据题意知EB,ED,EA‘两两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得异面直线,线面夹角问题.
【详解】由题知,为正三角形,,将沿折起,使到,且平面平面,则,,两两垂直,以E点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对于A,,,,,,,
则,故与不垂直,故A错误;对于B,取CE的中点F,联结DF,又,
则,过F作平面CDE,四面体的外接球球心O在FO上,作,设,,在,中,有,解得,,故四面体的外接球表面积为,故B正确;对于C,,,设与所成角为,则,故C正确;对于D,,,,设平面的法向量
则,取,则,则,
故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D正确;故选:BCD
4、条件①:图1中tan 2B=-eq \f(4,3).条件②:图1中eq \(AD,\s\up7(―→))=eq \f(2,3)eq \(AB,\s\up7(―→))+eq \f(1,3)eq \(AC,\s\up7(―→)).条件③:图2中三棱锥A-BCD的体积最大.从以上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问题(2)中的横线上,并加以解答.
如图1所示,在△ABC中,∠ACB=45°,BC=3,过点A作AD⊥BC,垂足D在线段BC上,沿AD将△ABD折起,使∠BDC=90° (如图2),点E,M分别为棱BC,AC的中点.
(1)求证:CD⊥ME;
(2)已知________,试在棱CD上确定一点N,使得EN⊥BM,并求平面BMN与平面CBN夹角的余弦值.
【解析】(1)证明:∵CD⊥AD,CD⊥BD,AD∩BD=D,∴CD⊥平面ABD,∵AB⊂平面ABD,∴CD⊥AB.又∵M,E分别为AC,BC的中点,∴ME∥AB,∴CD⊥ME.
(2)方案一:选①,在图1所示的△ABC中,由tan 2B=-eq \f(4,3)=eq \f(2tan B,1-tan2B),解得tan B=2或tan B=-eq \f(1,2)(舍去).设AD=CD=x,在Rt△ABD中,tan B=eq \f(AD,BD)=eq \f(x,3-x)=2,解得x=2,∴BD=1.
以点D为原点,DB,DC,DA分别为x,y,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D(0,0,0),B(1,0,0),C(0,2,0),A(0,0,2),M(0,1,1),Eeq \b\lc\(\rc\)(\a\vs4\al\c1(\f(1,2),1,0)),则eq \(BM,\s\up7(―→))=(-1,1,1).设N(0,a,0),则eq \(EN,\s\up7(―→))=eq \b\lc\(\rc\)(\a\vs4\al\c1(-\f(1,2),a-1,0)).∵EN⊥BM,∴eq \(EN,\s\up7(―→))·eq \(BM,\s\up7(―→))=0,即eq \b\lc\(\rc\)(\a\vs4\al\c1(-\f(1,2),a-1,0))·(-1,1,1)=0,解得a=eq \f(1,2),∴Neq \b\lc\(\rc\)(\a\vs4\al\c1(0,\f(1,2),0)),∴当DN=eq \f(1,2)(即N是CD的靠近D的一个四等分点)时,EN⊥BM.设平面BMN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且eq \(BN,\s\up7(―→))=eq \b\lc\(\rc\)(\a\vs4\al\c1(-1,\f(1,2),0)),由eq \b\lc\{\rc\ (\a\vs4\al\c1(n·eq \(EN,\s\up7(―→))=0,,n·eq \(BM,\s\up7(―→))=0,))得eq \b\lc\{\rc\ (\a\vs4\al\c1(-2x+y=0,,-x+y+z=0,))令x=1,则n=(1,2,-1).取平面CBN的一个法向量m=(0,0,1),则|cs〈m,n〉|=eq \b\lc\|\rc\|(\a\vs4\al\c1(\f(m·n,|m||n|)))=eq \f(|0,0,1·1,2,-1|,\r(12+22+-12))=eq \f(\r(6),6),∴平面BMN与平面CBN夹角的余弦值为eq \f(\r(6),6).
方案二:选②,在图1所示的△ABC中,设eq \(BD,\s\up7(―→))=λeq \(BC,\s\up7(―→)),则eq \(AD,\s\up7(―→))=eq \(AB,\s\up7(―→))+eq \(BD,\s\up7(―→))=eq \(AB,\s\up7(―→))+λeq \(BC,\s\up7(―→))=eq \(AB,\s\up7(―→))+λ(eq \(AC,\s\up7(―→))-eq \(AB,\s\up7(―→)))=(1-λ) eq \(AB,\s\up7(―→))+λeq \(AC,\s\up7(―→)),又∵eq \(AD,\s\up7(―→))=eq \f(2,3)eq \(AB,\s\up7(―→))+eq \f(1,3)eq \(AC,\s\up7(―→)),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λ=eq \f(1,3),即BD=1.以下解法同方案一.
方案三:选③,在图1所示的△ABC中,设BD=x(0
(1)求证:;
(2)设为上的动点,当取最小值时,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
(3)求多面体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3)6.
分析:(1)利用平面平面,是直二面角的平面角,得出;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解即可;
(3)利用分割求和法求多面体的体积
【详解】(1)证明:因为平面平面,,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所以,所以
(2)设为上的动点,当取得最小值时,,以为坐标原点,以所在的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设异面直线与所成角为,则
,因为所以,
(3)过作∥交于点,过作∥交于,则多面体被分成一个三棱柱和一个三棱锥,由题意得,,所以多面体的体积为:
,
新预测 破高考
1.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3,点H在棱AA1上,且HA1=1,P是侧面BCC1B1内一动点,HP=eq \r( ,13),则CP的最小值为( )
A.eq \r( ,13)-2B.eq \r( ,13)-3 C.eq \r( ,15)-2 D.eq \r(15)-3
解析:选A 如图,作HG⊥BB1交BB1于点G,则可得HG⊥平面BCC1B1,因为GP⊂平面BCC1B1,所以HG⊥GP,则HG=3,因为HP=eq \r( ,13),所以GP=2,所以点P的轨迹是以G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弧,所以CP的最小值为CG-2=eq \r( ,13)-2.故选A.
2.将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起,并使得平面ABC垂直于平面ACD,则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为( )
A.90° B.60°
C.45° D.30°
解析:选B 如图,取AC,BD,AD的中点,分别为O,M,N,
则ON∥CD,MN∥AB,且ON=eq \f(1,2)CD,MN=eq \f(1,2)AB,所以∠ONM或其补角即为所求的角.
因为平面ABC垂直于平面ACD,平面ABC∩平面ACD=AC,BO⊥AC,AC⊂平面ACD,
所以BO⊥平面ACD,所以BO⊥OD.
设正方形边长为2,OB=OD=eq \r(2),所以BD=2,
则OM=eq \f(1,2)BD=1.所以ON=MN=OM=1,
所以△OMN是等边三角形,∠ONM=60°.
所以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为60°.故选B.
3. 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中,,且,,,点在棱上,且三棱锥的体积为4,则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 )
A. B. C. D.
答案:C
分析:由三棱锥的体积为4,求出的长,再求出,然后由等体积法求点到面的距离.
【详解】由,且,,则,
,解得,所以,,又, 所以,
所以,在直三棱柱中,,
又,,所以平面,又点在棱上且平面,
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点到平面的距离,即等于,设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由, 即,即,解得,故选:C.
4、(多选题)在长方体中,、、分别为棱、、的中点,,,则正确的选项是( )
A.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为60° B.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为90°
C.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D.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答案:BC
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后,由可判断A、B;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后,由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可判断C、D.
【详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连接,
则,,,,,所以,,
所以,所以,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为90°,故A错误,B正确;又,,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则,令,则,则点到平面的距离为,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
5. (多选题)在矩形中,,,沿矩形对角线将折起形成四面体,在这个过程中,现在下面四个结论其中所有正确结论为( )
A. 在四面体中,当时,
B. 四面体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C. 在四面体中,与平面所成角可能为
D. 四面体的外接球的体积为定值.
答案:A、B、D
分析:
A.根据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证明平面进而有;
B.当平面平面时,四面体的体积最大,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即可;
C.当平面平面时与平面所成的角最大,计算得;
D.斜边中点到距离相等,所以四面体的外接球的半径为定值,其题意奕为定值.
【详解】对于A.当时,又因为平面,
所有平面,所以,故A正确;对于B.当平面平面时,四面体的体积最大在中根据等面积法可得到平面的距离满足
所以,故B正确;
对于C. 当平面平面时与平面所成的角最大,此时,即,故C错误;
对于D.因为和都是直角三角形且共斜边,所以斜边中点到距离相等,所以四面体的外接球的半径,所以四面体的外接球的体积为定值
6.如图所示的四边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对角线,相交于点,将沿折起到的位置,使平面平面.给出以下5个结论:
①;②和都是等边三角形;③平面平面;④;⑤三棱锥表面的四个三角形中,面积最大的是和.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答案:①②④
分析:由线面垂直判定以及性质判断①;由勾股定理以及面面垂直的性质判断②;取的中点,连接,,由余弦定理以及面面角的定义证明平面与平面不垂直;由体积公式得出;由,判断⑤.
【详解】因为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且,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可知平面,所以,即①正确;因为正方形的边长是,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所以,即和都是等边三角形,②正确;如图,取的中点,连接,,得,,所以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而,所以不是直角.即平面与平面不垂直,③错误;因为,所以④正确;因为,,所以三棱锥表面的四个三角形中,面积最大的是和,不是和,所以⑤错误.综上,可知①②④正确.
7.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DE⊥AB,垂足为E.现将△ABC沿AD折起,使得BC⊥BD,若三棱锥A-BCD外接球的球心为O,半径为1,则△DOE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eq \f(1,4).
【解析】如图所示,取AC中点为F,DC中点为G,连接FD,FE,FG,∴FG∥AD,∵BC⊥BD,∴G到B,C,D的距离相等.同理,F到A,C,D的距离相等.∵在原图中AD⊥BC,∴折叠后AD⊥DC,AD⊥BD,∴AD⊥平面BCD,∴FG⊥平面BCD,且FD=FB=FC=FA,∴F即为三棱锥A-BCD外接球的球心为O,∵BC⊥BD, AD⊥平面BCD,∴AD⊥BC,又AD∩BD=D, ∴BC⊥平面ABD,∴BC⊥DE,∵DE⊥AB,AB∩BC=B,∴DE⊥平面ABC,∴DE⊥EF,∴DE2+EF2=DF2,又DF=1,∴DE2+EF2=1,∴DE×EF≤eq \f(DE2+EF2,2)=eq \f(1,2),当且仅当DE=EF=eq \f(\r(2),2)时取等号,∴S=eq \f(1,2)DE×EF≤eq \f(1,2)×eq \f(1,2)=eq \f(1,4),∴Smax=eq \f(1,4).
8.如图,在梯形ABCD中,AB⊥BC,AD∥BC,AB=1,BC=1,AD=2.取AD的中点E,将△ABE沿BE折起,使二面角A-BE-C为120°,则四棱锥A-BCDE的体积为________.
答案:eq \f(\r(6),12).
【解析】梯形ABCD的面积S=eq \f(1+2×1,2)=eq \f(3,2),S△ABE=eq \f(1,2)×1×1=eq \f(1,2),所以S▱BCDE=eq \f(3,2)-eq \f(1,2)=1,如图,取BE的中点H,连接AH,CH,所以AH⊥BE,CH⊥BE,所以∠AHC为二面角A-BE-C的平面角,即∠AHC=120°,过点A作CH的垂线,交CH的延长线于点K,则AK⊥面BCDE,因为BE=eq \r(AB2+AE2)=eq \r(2),所以AH=eq \f(\r( ,2),2),
所以AK=AH·sin 60°=eq \f(\r( ,2),2)×eq \f(\r( ,3),2)=eq \f(\r( ,6),4),所以VA-BCDE=eq \f(1,3)·AK·S▱BCDE=eq \f(1,3)×eq \f(\r(6),4)×1=eq \f(\r(6),12).
9.已知点D,E是边长为12的等边三角形ABC的两边AB,AC的中点,沿DE折叠△ADE,使得二面角A-DE-B为60°,则四棱锥A-BCED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
答案:148π.
【解析】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eq \b\lc\(\rc\)(\a\vs4\al\c1(\f(3\r(3),2),0,\f(9,2))),E(0,3,0),易知底面BCED的外接圆圆心为BC中点,所以球心在过BC中点且与z轴平行的直线上,设O1(3eq \r(3),0,t),由AO1=EO1得eq \b\lc\(\rc\)(\a\vs4\al\c1(3\r(3)-\f(3\r(3),2)))2+eq \b\lc\(\rc\)(\a\vs4\al\c1(t-\f(9,2)))2=(3eq \r(3))2+(-3)2+t2,解得t=-1,所以外接球半径满足R2=EOeq \\al(2,1)=(3eq \r(3))2+(-3)2+t2=37,表面积S=4πR2=148π.
10.已知表面积为的正方体,中,,,分别是线段,,的中点,点在平面内,若平面,则线段的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题意,找出点的轨迹,再结合几何关系,即可求得的最小值.
【详解】依题意,,故,分别取,,的中点,,,则平面即为平面
容易知:,且面,
面,故面面,故点在直线上运动时,满足平面;又是等边三角形,故当是的中点时,,线段的长度取得最小值.
11.如图1所示,在等腰梯形ABCD中,,,,,把沿BE折起,使得,得到四棱锥.如图2所示.
(1)求证:平面;
(2)求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先由平面几何知识证明,可得面;(2)以点为原点,以EB,ED,EA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两半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根据空间向量夹角余弦公式可得结果.
【详解】(1)在等腰梯形中,,,,可知,,由可得.
又,则,则,又,,可得平面
(2)又,则以点E为原点,以EB,ED,EA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之间坐标系E-BDA.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注意到,面AED的法向量,
设平面ABC与平面AED所成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故
11. 如图,等腰梯形中,沿将 折起至与平面成直二面角得到一四棱锥,为中点,过 作平面 .
(1)请画出平面截四棱锥的截面,写出作法,并求其周长;
(2)求平面 与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分析:(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空间向量基本定理求出平面 与线段的交点;
(2)用(1)所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计算平面 与平面的二面角.
【详解】
以为原点,为轴,为轴,为轴,建立空间坐标系如上图,平面与线段的交点为,
则有: , , 设 ,则向量与向量共面,, , ,
设,得: …① ,
又 ,…② ,
由①②得 ,解得 ,即 , ,
, ,点在靠近点的三分点处;
, ,
, ,四边形的周长为;综上,四边形的周长为,点在靠近点的三分点处,
(2)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 ,
则有 ,解得 ,令,则 ,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 ,
,解得 ,令,则, , ,
设平面与平面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 ,则 ;
所以平面与平面的二面角的锐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
12. 如图,在三棱锥中,,为的中点,,且.
(1)证明:平面平面.
(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分析:(1)取中点为,连接,,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由勾股定理得,先得平面,再得结论;(2)利用等体积法,根据可得结果.
【详解】(1)证明:取的中点为,连接,.
因为,,,所以,.又,所以,
且.在中,,,所以,即,
从而.又,,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2)因为是斜边上的中线,所以.
在中,,,则边上的高为,
所以.又.
设点到平面的距离是,由,得,
所以,解得,即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如图,四棱柱的底面为平行四边形,其中平面,
,,分别为线段,的中点.
(1)求证:平面平面;(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分析:(1)要证明平面平面,可证明平面.要证明平面,可利用构造平行四边形转化垂直条件来实现(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可转化为求三棱锥的高,利用等体积法即可得解.
【详解】(1)证明:如图:
连接交于,连接,因为为线段的中点,所以且;
又因为为线段的中点,,所以且,
所以且,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
在四棱柱中,平面,所以平面,
又平面,所以,又因为,所以平行四边形为菱形,故,
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故平面,而平面,故平面平面.
(2)因为,所以,故,为等边三角形,
又,故,故由,易知,
故以及,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连接,由(1)可知,,而,得,解得,
故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14、如图①,在Rt△ABC中,∠C=90°,BC=3,AC=6,D,E分别是AC,AB上的点,且DE∥BC,DE=2,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C⊥CD,如图②,连接A1C,A1B.
(1)求证:A1C⊥平面BCDE;
(2)若M是A1D的中点,求CM与平面A1BE所成角的大小;
(3)棱BC上是否存在点P,使平面A1DP与平面A1BE垂直?说明理由.
解:(1)证明:∵CD⊥DE,A1D⊥DE,CD∩A1D=D,∴DE⊥平面A1CD,又A1C⊂平面A1CD,
∴A1C⊥DE,又A1C⊥CD,CD∩DE=D,∴A1C⊥平面BCDE.
(2)由(1)知A1C,CD,CB互相垂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0,0,0),D(-2,0,0),A1(0,0,2eq \r(3)),B(0,3,0),E(-2,2,0),∴eq \(A1B,\s\up7(―→))=(0,3,-2eq \r(3)),eq \(A1E,\s\up7(―→))=(-2,2,-2eq \r(3)).设平面A1BE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则eq \b\lc\{\rc\ (\a\vs4\al\c1(eq \(A1B,\s\up7(―→))·n=0,, eq \(A1E,\s\up7(―→))·n=0,))
即eq \b\lc\{\rc\ (\a\vs4\al\c1(3y-2\r(3)z=0,,-2x+2y-2\r(3)z=0,))∴eq \b\lc\{\rc\ (\a\vs4\al\c1(z=\f(\r(3),2)y,,x=-\f(y,2),))可取n=(-1,2,eq \r(3)).∵M是A1D的中点,∴M(-1,0,eq \r(3)),∴eq \(CM,\s\up7(―→))=(-1,0,eq \r(3)),则cs
(3)假设棱BC上存在点P,使平面A1DP与平面A1BE垂直.设点P的坐标为(0,a,0),则a∈[0,3],
∴eq \(A1P,\s\up7(―→))=(0,a,-2eq \r(3)),eq \(DP,\s\up7(―→))=(2,a,0).设平面A1DP的一个法向量为n1=(x1,y1,z1),则eq \b\lc\{\rc\ (\a\vs4\al\c1(ay1-2\r(3)z1=0,,2x1+ay1=0,))
∴eq \b\lc\{\rc\ (\a\vs4\al\c1(z1=\f(\r(3),6)ay1,,x1=-\f(1,2)ay1.))取y1=6,得n1=(-3a,6,eq \r(3)a).∵平面A1DP⊥平面A1BE,∴n1·n=0
,∴3a+12+3a=0,解得a=-2,与a∈[0,3]矛盾,∴在线段BC上不存在点P,使平面A1DP与平面A1BE垂直.
15、三棱锥P-ABC中,PA=4,AB=2eq \r(3),BC=2,PA⊥平面ABC,AB⊥BC,D为AC中点,点E在棱PC上(端点除外).过直线DE的平面α与平面PAB垂直,平面α与此三棱锥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四边形.
(1)在图中画出这个四边形,并写出作法(不要求证明);
(2)若PE=3EC,求点C到平面α的距离.
[解] (1)取AB的中点M,连接DM,作EF∥BC交PB于点F,连接MF,则四边形DMFE即为所求.如图所示.
(2)以点A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因为AB⊥BC,AB=2eq \r(3),BC=2,所以AC=4,∠BAC=30°,AM=eq \f(1,2)AB=eq \r(3),
所以Meq \b\lc\(\rc\)(\a\vs4\al\c1(\f(\r(3),2),\f(3,2),0)),D(0,2,0),C(0,4,0),因为PA=4,AC=4,PE=3EC,
所以E(0,3,1),故eq \(CE,\s\up7(―→))=(0,-1,1),eq \(DM,\s\up7(―→))=eq \b\lc\(\rc\)(\a\vs4\al\c1(\f(\r(3),2),-\f(1,2),0)),eq \(DE,\s\up7(―→))=(0,1,1).
设平面DME的一个法向量为m=(x,y,z),
则有eq \b\lc\{\rc\ (\a\vs4\al\c1(m·eq \(DM,\s\up7(―→))=0,,m·eq \(DE,\s\up7(―→))=0,))即eq \b\lc\{\rc\ (\a\vs4\al\c1(\f(\r(3),2)x-\f(1,2)y=0,,y+z=0,))
令x=1,则y=eq \r(3),z=-eq \r(3),所以m=(1,eq \r(3),-eq \r(3)).
所以点C到平面α的距离d=eq \f(|m·eq \(DE,\s\up7(―→))|,|m|)=eq \f(2\r(3),\r(7))=eq \f(2\r(21),7).
16.如图,矩形中,,,为的中点,把沿翻折,满足.
(1)求证:平面平面;(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根据题意,由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可证.
(2)法一:(几何法)找到二面角的位置,由余弦定理可得;法二:(向量法)建立适当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两个面的法向量,从而可求得二面角.
【详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在中,满足∴
∵,且,、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
(2)解:法一:(几何法)如图所示,连接,取中点,连接,
∴,过作交于点,连接、,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又,∴平面,∴,
所以即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由,
∴,,又,
∴∴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法二:(向量法)取的中点,连接∵∴∵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如图所示,以为坐标原点,
以,分别为,轴,过作的平行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设为平面的法向量,有
不妨令,则,,∴,而平面的其中一个法向量显然为
,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7、如图①,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以CD为折痕把△ACD折起,使点A到达点P的位置,且∠PBD=60°,E,F,H分别为PB,BC,PD的中点,G为CF的中点(如图②).
(1)求证:GH∥平面DEF;
(2)求直线GH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证明:连接BH,与ED相交于点M,连接MF,因为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D是斜边AB上的高,所以AD=DB,即PD=DB,因为∠PBD=60°,所以△PBD是等边三角形,因为E,H分别为PB,PD的中点,所以DE,BH是△PBD的中线,BM=eq \f(2,3)BH,因为F为BC中点,G为CF的中点,所以BF=eq \f(2,3)BG,所以MF∥GH,因为MF⊂平面DEF,GH⊄平面DEF,所以GH∥平面DEF.
(2)因为CD⊥DB,CD⊥DP,DB∩DP=D,所以CD⊥平面DBP.如图,过点D作直线垂直平面BDC,作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设PD=DB=DC=2,则C(0,2,0),B(2,0,0),P(1,0,eq \r(3)),Heq \b\lc\(\rc\)(\a\vs4\al\c1(\f(1,2),0,\f(\r(3),2))),Geq \b\lc\(\rc\)(\a\vs4\al\c1(\f(1,2),\f(3,2),0)),eq \(BC,\s\up7(―→))=(-2,2,0),eq \(BP,\s\up7(―→))=(-1,0,eq \r(3)),eq \(HG,\s\up7(―→))=eq \b\lc\(\rc\)(\a\vs4\al\c1(0,\f(3,2),-\f(\r(3),2))).设n=(x,y,z)是平面PBC的法向量,则eq \b\lc\{\rc\ (\a\vs4\al\c1(n·eq \(BC,\s\up7(―→))=0,,n·eq \(BP,\s\up7(―→))=0,))即eq \b\lc\{\rc\ (\a\vs4\al\c1(-2x+2y=0,,-x+\r(3)z=0,))令x=eq \r(3),则y=eq \r(3),z=1,n=(eq \r(3),eq \r(3),1).设直线GH与平面PBC所成角为θ,则sin θ=|csn,eq \(HG,\s\up7(―→))|=eq \f(|n·eq \(HG,\s\up7(―→))|,|n|·|eq \(HG,\s\up7(―→))|)=eq \f(\r(3),\r(7)×\r(3))=eq \f(\r(7),7),
故直线GH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eq \f(\r(7),7).
18、如图①所示,平面五边形ABCDE中,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B=90°且AD∥BC,若AD=2BC=2,AB=eq \r(3),△ADE是以A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现将△ADE沿AD折起,连接EB,EC得如图②的几何体.
(1)若点M是ED的中点,求证:CM∥平面ABE;
(2)若EC=2,在棱E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二面角E-AD-F的大小为60°?若存在,求出点F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证明:取AE的中点为G,连接MG,BG,∵M是ED的中点,AD=2BC,∴MG是△ADE的中位线,∴MG∥AD∥BC且MG=BC,∴四边形MGBC为平行四边形,∴CM∥BG,∵CM⊄面ABE,BG⊂面ABE,∴CM∥平面ABE.
(2)取AD的中点为H,连接HC,HE,其中HC=AB=eq \r(3),EH=1,由EC=2可得HC⊥HE,显然EH⊥面ABCD,故以H为坐标原点,分别以HC,HA,HE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E(0,0,1),A(0,1,0),D(0,-1,0),B(eq \r(3),1,0),设存在点F(x,y,z),eq \(EF,\s\up7(―→))=λeq \(EB,\s\up7(―→))⇒(x,y,z-1)=λ(eq \r(3),1,-1)⇒x=eq \r(3)λ,y=λ,z=1-λ,易知面EAD的法向量可取eq \(HC,\s\up7(―→))=(eq \r(3),0,0),另外eq \(AF,\s\up7(―→))=(x,y-1,z)=(eq \r(3)λ,λ-1,1-λ),eq \(AD,\s\up7(―→))=(0,-2,0),设面ADF的一个法向量为u=(m,n,r),
则eq \b\lc\{\rc\ (\a\vs4\al\c1(eq \(AF,\s\up7(―→))·u=0,, eq \(AD,\s\up7(―→))·u=0,))即eq \b\lc\{\rc\ (\a\vs4\al\c1(\r(3)λm+λ-1n+1-λr=0,,-2n=0,))
可取u=(λ-1,0,eq \r(3)λ),则|cs
故存在点F为EB的中点满足题意.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题型讲解+专题训练(新高考专用)专题32数列求和(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题型讲解+专题训练(新高考专用)专题32数列求和(原卷版+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选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题型讲解+专题训练(新高考专用)专题31等差数列(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题型讲解+专题训练(新高考专用)专题31等差数列(原卷版+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题型讲解+专题训练(新高考专用)专题29复数(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题型讲解+专题训练(新高考专用)专题29复数(原卷版+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3·新高考Ⅰ卷)2,(2023·新高考Ⅱ卷), (2023·全国甲,(2023·全国甲,(2023·全国乙,(2023·浙江卷T2)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