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暑假衔接】初中九年级化学自学提升
第04讲 走进科学探究(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
展开这是一份第04讲 走进科学探究(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第04讲走进科学探究教师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第04讲走进科学探究学生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1. 科学探究的步骤
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或调查方案→获取证据→分析解释数据→形成结论及建构模型→反思评价及表达交流等。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 实验过程
2. 实验拓展
(1)写出蜡烛燃烧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
(2)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 石蜡固体小颗粒 ,它是由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的。
3. 实验反思
(1)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底部有时会变黑,该黑色物质是炭黑,形成的原因是石蜡燃烧不完全。
(2)烟与雾的区别:“烟”是 固体小颗粒 ;“雾”是 液体小颗粒 。
(3)现象与结论的区别:现象是能用器官感知的,结论是根据现象得到的。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要指出生成物。
三、化学学习的特点
1. 关注物质的性质。例如,石蜡的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性质。
2. 关注物质的变化。例如,石蜡受热时熔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化学变化。
3. 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讨论和解释。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基于证据,经过分析和推理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
考点一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有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这位同学的说法中“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猜想与假设B.反思与评价
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因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是验证实验的方法和其中的步骤,所以为设计实验。
故选C。
2.化学课上,同学们看见老师做了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观察到反应非常剧烈,还产生了大量气泡,于是就提出“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就“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设计实验B.提出问题C.作出猜测D.得出结论
【答案】B
【解析】A、“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提出问题,选项错误;
B、“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提出问题,选项正确;
C、“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提出问题,选项错误;
D、“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提出问题,选项错误。
故选B。
3.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个人实验结论与课本上不同时,不用重新做实验,相信课本结论就行了
B.个人结论与权威结论不同时,应相信权威,不要提出自己意见
C.个人观点与别人不同时,听从别人的意见就行了
D.进行实验前,应认真分析实验任务,设计好实验方案
【答案】D
【解析】A、个人实验结论与课本上不同时,应重复实验,查明原因,该选项观点不正确;
B、个人结论与权威结论不同时,不要盲目相信权威,该选项观点不正确;
C、个人观点与别人不同时,可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该选项观点不正确;
D、进行实验前,应认真分析实验任务,设计好实验方案,该选项观点正确。
故选D。
考点二 蜡烛及其燃烧实验
4.在“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烧前石蜡熔化B.蜡烛燃烧
C.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
【答案】B
【解析】A、燃烧前石蜡熔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C、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是石蜡的固体颗粒,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B。
5.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B
【解析】A、随着蜡烛的燃烧,烧杯内氧气逐渐减少,且二氧化碳逐渐增多,所以蜡烛火焰会逐渐熄灭,所以A正确;
B、由于不能和空气充分接触,蜡烛将发生不完全燃烧,白瓷板将变黑,所以B错误;
C、火焰由三部分组成:内焰、焰心、外焰,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外焰加热的地方先炭化,所以C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正确。
故选B。
6.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如图1实验,可证明蜡烛外焰温度最高
C.如图2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生成H2O和CO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即可
D.如图3实验,可证明蜡烛熄灭后的白烟具有可燃性,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答案】C
【解析】A、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温度越高,木条炭化越快,图1装置的实验,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2秒后,可以看到接触火焰的火柴梗的两端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探究蜡烛燃烧生成H2O和CO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不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图3实验中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可以使蜡烛重新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一、选择题
1.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时,小明提出:固体石蜡可能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
【答案】B
【解析】小明提出,固体石蜡可能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属于猜想与假设,故选B。
2.“天宫课堂”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开课,小王观看后提出“用2米的吸管喝芒果汁为什么不费劲?”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
【答案】A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小王提出“用2米的吸管喝芒果汁为什么不费劲?”,这属于提出问题,故选A。
3.小乔同学发现前几天不小心浇了食盐水的绿萝死了。绿萝的死是不是与食盐水有关呢?于是小乔同学将花盆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花盆土壤中食盐水浓度确实过高。查阅资料得知土壤中食盐水浓度过高时,植物会失水枯死。题中画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答案】D
【解析】A、提出问题是根据相关现象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绿萝的死是不是与食盐水有关呢?不符合题意;
B、建立假设是根据相关资料和问题作出猜想,如假设绿萝的死与食盐水有关,不符合题意;
C、收集证据是在实验过程中收集数据,并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不符合题意;
D、得出结论是根据实验现象、数据等得出结论,故结果发现花盆土壤中食盐水浓度确实过高,属于实验结论,符合题意。
故选D。
4.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用途广泛。有关如图蜡烛燃烧实验探究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B.b处有火焰,说明是石蜡蒸气在燃烧
C.该实验导气管不宜过长
D.蜡烛燃烧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
【答案】D
【解析】A、蜡烛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其中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B、b处有火焰,说明蜡烛燃烧是石蜡蒸气在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导管过长会导致石蜡蒸气在管中冷凝成固体聚集在导管内壁,无法在管口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白烟,熄灭才会有白烟,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5.下列有关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蜡稍加热会熔化,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
B.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C.蜡烛能用小刀切割,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B
【解析】A、蜡烛燃烧时,有少部分石蜡由固体变为液体,这说明石蜡受热会熔化,因此其熔点较低,故A选项说法正确;
B、因为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蜡烛放入水中时会漂浮于水面,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
C、蜡烛能用小刀切割,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故C选项说法正确;
D、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B.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炭化变黑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答案】B
【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水,罩在火焰上方的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实验现象,而是实验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外焰温度最高,火柴梗接触外焰部分首先炭化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刚熄灭时冒出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所以用火柴可以点燃该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对于蜡烛燃烧时的实验现象,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蜡烛是无味、乳白色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
B.蜡烛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上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热量放出
D.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C
【解析】A、蜡烛是无味、乳白色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描述蜡烛的颜色、状态等,不是燃烧时的现象,错误;
B、蜡烛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上,描述蜡烛的密度,不是燃烧时的现象,错误;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热量放出,是燃烧时的现象,正确;
D、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不是燃烧时的现象,错误。
故选C。
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图①比较蜡烛与水的密度B.图②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图③验证蜡烛焰心气体是氧气D.图④验证产物有水
【答案】C
【解析】A、蜡烛浮在水面,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取出火柴梗,处在外焰部分的炭化最明显,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处在焰心部分炭化最不明显,说明焰心温度降低,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将玻璃管置于焰心,可以从蜡烛火焰中引起一缕“白烟”,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上口处,“白烟”被点燃,说明蜡烛焰心气体是石蜡蒸汽,不是氧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9.小明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下列探究,下列根据其实验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白瓷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
B.实验2的目的是探究石蜡燃烧有水生成
C.实验3点燃白烟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小颗粒
D.实验4中与内焰接触的c处最先变黑
【答案】D
【解析】A、白瓷板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使得空气流动受到阻碍,蜡烛燃烧时,氧气不充足,蜡烛发生不充分燃烧,生成黑色的炭黑,实验1白瓷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说法正确;
B、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实验2的目的是探究石蜡燃烧有水生成,说法正确;
C、实验3中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是石蜡固体小颗粒,说法正确;
D、外焰部分温度最高,实验4中与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说法错误。
故选D。
10.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做蜡烛燃烧实验的时候,将一张滤纸迅速插入火焰中,片刻后取出,发现滤纸上出现圆弧状黑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说明蜡烛火焰分层,外焰温度最高
B.此实验中,滤纸可以被一根小木条代替
C.将滤纸换成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会有水雾生成
D.酒精灯火焰与蜡烛火焰相似。用酒精灯加热药品时,试管底部可直接触及灯芯位置
【答案】D
【解析】A、滤纸上出现圆弧状黑斑,说明外面火焰温度较高,里面火焰温度较低,则此实验说明蜡烛火焰分层,外焰温度最高,故A正确;
B、滤纸和小木条均会炭化,现象明显,此实验中,滤纸可以被一根小木条代替,故B正确;
C、滤纸中含有氢元素,燃烧生成水,将滤纸换成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会有水雾生成,故C正确;
D、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用酒精灯加热药品时,试管底部不能直接触及灯芯位置,故D不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1.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观察与思考: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答案】(1)颜色、状态
(2)明亮的火焰,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
(3)有“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
【解析】(1)蜡烛燃烧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明亮的火焰,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燃烧后观察到有“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2.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如图所示,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和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
(2)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股白烟,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这股白烟的成分,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针对这些假设设计实验: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中不含______。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这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提供了证据。
【答案】(1)a 外焰
(2)①水蒸气 ②A 不能 ③蜡烛刚熄灭,有产生的二氧化碳没有散尽,石灰水也会变浑浊 C
【解析】(1)由于温度越高,火柴梗越易被炭化,所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2)①玻璃片上无水雾,则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
②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这是为了验证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又因刚熄灭,有产生的二氧化碳没有散尽,石灰水也会变浑浊,所以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③由于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所以可观察到白烟能被点燃。
13.甲、乙两个小组对蜡烛燃烧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
(1)甲组同学实验
(2)乙组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如下拓展实验。
①如图a,向焰心放入一根细玻璃管,发现细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处的物质具有的性质是 。
②该小组同学用图b所示装置检验蜡烛燃烧后的气体,在A处烧杯中放一根点燃的蜡烛,打开止水夹,观察到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能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 。
③如图c,足量蜡烛在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d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1)硬度小(质软) 水雾 二氧化碳 石蜡固体小颗粒
(2)①可燃性 ②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 ③b
【解析】(1)用指甲在蜡烛上刻划,蜡烛上留下很多划痕,说明蜡烛的硬度较小,故填硬度小;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则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会出现水雾,故填水雾;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
用火柴点燃白烟,白烟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则白烟应该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故填石蜡固体小颗粒。
(2)①向焰心放入一根细玻璃管,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处的物质具有可燃性,故填可燃性;
②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能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故填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
③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的气体是空气,其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气体,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当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6%时,蜡烛无法燃烧,选项正确;
c、蜡烛熄灭后瓶内剩余的气体有氮气、稀有气体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等,选项错误,故填b。
14.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探究。
蜡烛(主要含C、H、O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
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O2。
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H2O。
(1)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烧的产物可能有 。
【活动1】探究蜡烛燃烧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2)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毫升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物中有 。
【活动2】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
【提出问题】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
小林认为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降低导致;
小安认为熄灭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3)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 。
(4)小科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于是他们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由此可以知道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而不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或二氧化碳。他们的理由是 。
【答案】(1)CO(合理即可)
(2)二氧化碳
(3)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上升 C、CO2、H2O和CO
(4)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没有可燃性
【解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蜡烛(主要含C、H、O元素),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O2;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H2O;可能有CO;
(2)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毫升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3)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8.7%,蜡烛熄灭后,氧气的体积分数降到15.6%,同时相对湿度、二氧化碳的含量都增加,故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上升;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前相对湿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是48.4%、0.058%、0%,反应后相对湿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是71.6%、3.643%、0.0182%,说明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有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根据题中信息: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碳;所以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有碳、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4)白烟具有可燃性,能重新被点燃,但水蒸气或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白烟不可能是水蒸气或二氧化碳。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
模块三 教材习题学解题
模块四 核心考点精准练(2大考点)
模块五 小试牛刀过关测
1.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初步学会填写探究(或实验)报告。
3.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4.了解化学学习的特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或结论
点燃前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闻一闻气味
白色、固态、圆柱状,略有气味
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石蜡的溶解性:难溶于水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质软,石蜡浮在水面
燃烧时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观察火焰附近石蜡的状态变化
石蜡熔化
石蜡的熔点较低(47~64℃)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观察火焰
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
火焰从外到里分别为外焰、内焰、焰心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
石蜡燃烧有水生成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熄灭蜡烛
有白烟产生
白烟具有可燃性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用燃着的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蜡烛重新燃烧
教材习题04
回忆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并举例说明,你关注了蜡烛及其燃烧产物的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观察到的变化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
解题方法
燃烧前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属于物理变化;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是石蜡的固体颗粒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石蜡的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熔点较低……
燃烧前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教材习题05
探究蜡烛及其燃烧时,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如实记录并准确描述该现象
B.重复实验,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C.忽略该异常现象,换一个烧杯继续实验
D.向教师请教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生成黑色物质的可能原因
解题方法
如实记录并准确描述该现象,就是获取证据,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
B、重复实验,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根据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就是进行对比实验;
C、忽略该异常现象,换一个烧杯继续实验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就是通过咨询老师、积极探讨,来解决问题
【答案】C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及结论
实验1.点燃前
用指甲在蜡烛上刻划
蜡烛上留下很多划痕
说明蜡烛
实验2.燃烧时
①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沾有石灰水的烧杯
①烧杯内壁有 出现
②石灰水变浑浊
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实验3.熄灭后
吹灭蜡烛,用火柴点燃白烟
白烟燃烧后引燃烛芯
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
48.4%
18.7%
0.058%
0
蜡烛熄灭后
71.6%
15.6%
3.643%
0.0182%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第16讲 化学式(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第16讲化学式教师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第16讲化学式学生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5讲 水的组成(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第15讲水的组成教师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第15讲水的组成学生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4讲 水的净化(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第14讲水的净化教师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第14讲水的净化学生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