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丰台区第十二中学下学期期中七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丰台区第十二中学下学期期中七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图排列出了南北朝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朝代顺序,其中与①处王朝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A. 罢黜百家,兴办太学B. 南下灭陈,统一全国
C. 政权频繁更迭,动荡不安D. 前期繁盛,后期藩镇割据
2.某班历史小组对隋朝的历史进行研究后,针对隋朝灭亡的原因进行总结。下列结论中恰当的一项是()
A. 大运河的开凿B. 农民起义的爆发C. 隋炀帝的暴政D. 灾荒连年
3.唐太宗的大臣和将领,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以前是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如魏征还曾策划要谋害他。但唐太宗对他们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这表明唐太宗()
A. 以民为本B. 勤于政事C. 用人唯贤D. 勤俭治国
4.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
A.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 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C. 唐朝完善中央官制D.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
5.发明和推广先进的生产工具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下图是唐朝的曲辕犁和筒车,它们分别用于
A. 耕作、灌溉B. 耕作、纺织C. 运输、冶铁D. 运输、灌溉
6.某同学编了一个反映唐朝社会现象的小剧本,下列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外国人在唐朝经商、做官B. 人们欣赏异域风情的舞蹈
C. 妇女们骑马出游,打马球D. 人们在“坊”购买外来的沉香
7.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④郑和下西洋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8.阅读下面材料,杜甫诗中所描绘的“世乱”的影响是()
A. 使唐室内地空虚B. 引发了黄巢起义C. 使唐朝由盛转衰D. 导致了唐朝灭亡
9.下表反映了907-960年的政权更迭,这种局面的实质是()
A. 阶级矛盾尖锐B. 宦官专权的结果C. 民族政权并立D. 藩镇割据的延续
10.下列选项中,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①“黄袍加身”②“杯酒释兵权”③澶渊之盟 ④郾城大捷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③④
11.宋朝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路,“路”是当时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在“路”设立多个互不统属的机构,如转运使等,他们掌管财政等事务,共同治理州县。这种管理方式
A. 埋下了藩镇割据的隐患B. 强化了宋朝的中央集权
C. 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D.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12.986年,北宋在宋辽边境设置平虏寨,1005年改名为肃宁城(今肃宁县)。地名的变化反映出澶渊之盟签订后()
A. 契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B. 北宋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C. 北宋政府希望边境安定D. 岁币对北宋财政造成负担
13.图中的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这说明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存在()
A. 政治对立B. 文化交流C. 经济往来D. 军事冲突
14.郭靖和杨康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
A. 西夏建立B. 澶渊之盟C. 金灭北宋D. 元灭南宋
15.一位同学要按照北京城的历史沿革参观以下地点,顺序应为( )
①元大都城墙遗址
②明城墙遗址
③金中都水关遗址
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②①③D. ③①②
1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民间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两者共同反映了
A. 政治中心的东移B. 商业的繁荣兴旺C. 社会生活的丰富D. 经济重心的南移
17.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下列一组图片,那么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是()
A. 宋代商业繁荣B. 宋代航海业发展C. 宋代国家统一D. 宋代民族融合
18.“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开创蒙古帝国基业的是( )
A. 铁木真B. 忽必烈C. 李元昊D. 阿骨打
19.元朝人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中说:“至元间,立巡检司。”这里的巡检司,在当时主要管理的是()
A. 西藏地区B. 澎湖和琉球C. 辽东半岛D. 新疆地区
20.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
B. 唐朝时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C. 九世纪后期,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
D. 元朝完成全国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国家治理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材料一 隋唐时期出现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
材料二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室,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北宋)汪洙《神童诗》
中国学术思想之发展,先秦诸子而外,当以宋为最。……其所以然者,殆由人主之奖进;而奖进之工具,即科举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科举制度在中国整整实行了一千三百年之久,从隋唐到宋元到明清,一直紧紧地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科举的直接结果,是选拔出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了中国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些部位。
——余秋雨《山居笔记•十万进士》
材料三 宋室信用文人,科举为世所重,成为士人竞趋的对象;相反的,军人遭受鄙视,其素质及社会地位,也因而日益低落。此外宋室对统兵将帅的猜防,始终不懈。而统天大员,也多用文官,以没有战阵经验的文人主持军事。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史学集刊》
(1)依据材料一,概括“盛世”局面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度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指出北宋政治统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产生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写出元朝在地方管理上的制度创新。分析这一制度的影响。
22.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材料一 隋大运河与元大运河示意图
隋大运河示意图 元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①隋文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均田制,授田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惩罚掠夺民田的官吏和贵族;
②唐朝时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③贞观年间,唐太宗“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大力推行均田制;
④宋朝时越南传入的占城稻,经过传播与选育水稻产量得到很大提高;
⑤宋朝长江中下游地区使用一种拔秧工具——秧马,提高劳动效率;
⑥宋朝的棉花种植从广州福建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材料三:
材料四
(1)材料一《隋大运河示意图》中可见,大运河以___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___。(将序号所对应的城市名称填在横线上)元朝大运河的路线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原因___ 。(写出一点即可)
(2)用材料二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填序号)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______
农具改进推动农业发展:______
农作物引进与推广助力农业进步:______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手工业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唐朝手工业所体现的时代特征。(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23.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与交融、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统治集团是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产物,它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国家亦是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唐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统,如唐高祖之母为鲜卑化的匈奴独孤氏,唐太宗之母是鲜卑族窦氏,皇后长孙氏亦是鲜卑人。李唐统治集团与少数民族接触、融合,更容易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并充分认识到民族问题之所在,发展进步的民族观,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摘编自范香立《唐代和亲研究》
材料二 藏族民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五千五百种,使吐蕃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材料三
材料四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蒙古族横扫欧亚的同时自草原入主中原,跟随蒙古族而来的还有来自西域和中亚、西亚的众多民族,他们涌入内地与汉族交错杂居,汉族也迁居到周边民族地区。各民族长期比邻而居,互相影响,民族融合再现高潮。……回族、土族等新的民族共同体雏形在元代形成,蒙古族和汉族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成分。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五 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
——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代民族政策的特点。分析唐朝推行此民族政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蕃和亲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辽人饮茶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原因。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元代形成民族大交融高潮的原因?(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华民族是一个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2.C
3.C
4.C
5.A
6.D
7.A
8.C
9.D
10.C
11.B
12.C
13.B
14.C
15.D
16.D
17.A
18.A
19.B
20.D
21.(1)特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2)作用: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各阶层流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整体水平。
(3)特点:重文轻武。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是有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行政效率低下的消极影响。
(4)制度创新:开创了行省制度,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
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2.(1) 洛阳;余杭;
原因:政治中心向北迁移(或政治中心在北方)。
(2) ①③;②⑤;④⑥。
(3)特点:融会贯通,汲取外来文化的长处。
特征:繁荣与开发。
(4)表现:包括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等,出现了纸币,商品种类繁多。
23.(1)特点: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原因:唐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统;李唐统治集团发展进步的民族观;唐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正确处理好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统治者巩固统治必须应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2)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趋势:辽人饮茶逐渐普及;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原因: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保持长期和平局面;辽宋之间贸易往来频繁;各族人民生活习惯相互影响。
(4)原因:元朝实现了全国大统一;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5)原因: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节选)
朝代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建立者
朱温
李存瑁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称帝前身份
唐朝节度使
唐朝晋王
后唐节度使
后晋节度使
后汉节度使
清明上河图
南宋纸币铜版拓片
南宋海船
市舶司遗址
葵口三足狮子纹鎏金银盘
葵口三足狮子纹鎏金银盘,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银盘作葵瓣形,下面附有浇铸的卷叶形三足,盘中饰一回头嘶吼的狮子,宽边沿,盘缘饰牡丹花纹,正是盛唐时期金花银盘所具有的特征。中国本土不产狮子,它主要产于非洲和西亚。隋唐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安宁,西域商人往来不绝,西域国家向唐代皇家进贡狮子的也更多了。其他一些进贡的狮子来自吐火罗、米国、波斯以及大食国等。工匠们融会贯通,汲取外来文化的长处,将外域纹样与传统纹样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器物。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辽政权地域内并不产茶,饮用的茶全部来自于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辽代具有茶叶图像元素的墓室壁画出现于澶渊之盟后,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结合壁画和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当时辽人的茶事活动,涉及礼仪、人际交往、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摘编自张景明《辽代壁画中的茶饮及相关问题》
辽墓壁画《备茶图》(约1093年)河北省宣化张匡正墓出土。描绘了备茶的程序。从图中人物的服饰、发型分析,既有汉族也有契丹族。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第二部分本部分共3题,共40分,持续的反清武装斗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北京市丰台区初三一模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2022北京市丰台区初三一模历史试卷,共8页。
2024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