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长沙平高教育集团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及答案(九科)
2024长沙平高教育集团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长沙平高教育集团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平高教育集团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湖南省长沙市平高教育集团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试题
命题单位:平高教育集团教育科学研究院命题人:陈园园
考试时间:2024年6月26日8:00-10:30
本试题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请勿在答题卡上使用涂改液或修正带,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说到抑郁症,社会上对这一疾病还存在不少误解和轻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矫情”“软弱”“想太多”。实际上,抑郁症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卫生组织披露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患抑郁症人数为9500万。
在当前情况下,出于对疾病的耻感,抑郁症患者自身存在讳疾忌医的情况。减少抑郁症带来的伤害,更重要的是让抑郁症消失在萌芽阶段。抑郁症有两个关键的判断症状:情绪低落和兴趣减退。如果患者或身边的人提前通过各类科普宣传了解到相关知识,那么无论是表面和平的“微笑抑郁”还是更加典型的抑郁症状,都可能更快被发现。在抑郁症面前,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将是患者保护自己、公众保护他人的一道护城河。
此外,营造包容的社会环境、畅通抑郁症的求助与治疗通道同样重要。目前各类心理咨询热线、网站泥沙俱下,有的信息平台更新不及时,有些咨询平台甚至无人应答。预防抑郁症发生,需要畅通咨询、治疗两级渠道,建立权威平台,及时更新信息,将各个正规资源节点汇成线、连成网,惠及每个需要的人。
守望相助,一缕阳光也将照亮心扉。预防抑郁症发生,不仅有关个人,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小到家庭、学校,大到社区、城市,每个人都应该对抑郁症患者给予关心、鼓励和支持。流动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点点善意,将涓滴成河,涌动着支持的温暖,浇灌着生活的希望。
(摘编自魏晓敏、汤剑蕾《凝聚社会力量,关爱抑郁患者》)
材料二:
2023年10月10日,《2023年青少年抑郁防治现状调研报告》在“联合起来,消除病耻”2023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活动——“无需抱歉”抑郁青少年艺术作品展上启动,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与渡过抑郁患者社区共同发起。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多维度、异质性精神障碍疾病。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聚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并开展主题宣教活动,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活动。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教授带领团队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调报告》显示,在6—16岁在校学生中,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
“青少年阶段处于抑郁障碍的高发期,当我们无法科学识别的时候,常会将抑郁症状误认为是压力大、不够坚强等生活问题来看待,从而延误了诊疗,错过了最佳干预窗口期。”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王钢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孩子们的快乐成长和美好未来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要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健康素养的培育,帮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拥有并保持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经过规范的治疗,抑郁症患者可以恢复情感功能、工作、学习及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功能恢复包括个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家庭职能的恢复,社交技能以及职业技能的恢复等。”《心理健康蓝皮书》副主编陈祉妍教授指出,“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需要社会各方给予相应的支持,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支持患病的青少年康复回归。这也是本次我们启动《2023年青少年抑郁防治现状调研报告》项目的初衷,我们希望通过对青少年抑郁症预防、治疗和康复现状的调研,了解当下青少年抑郁防治面临的痛点、难点和需求,为进一步构建良好支持环境提出有效建议。”
(摘编自姚倩《<2023年青少年抑郁防治现状调研报告)项目启动》)
材料三:
近年来,因生活环境改变,生活压力增加,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发病人数逐年增多。有研究发现,部分抑郁症患者常伴有明显的运动型激越及焦虑症状,发作时可出现妄想、幻觉等精神疾病症状,影响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较男性略高。受怀孕、更年期等生理变化影响,女性患者体内内分泌等系统调整变化幅度大,会造成心理情绪的变化,使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年龄大的患者其本身机体状态较差。生活压力增加,适应能力下降,部分患者还可能受疾病的影响,其心理应激的程度较年轻人更突出,更易发生心理问题。中青年人群在家庭角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主体人群,其收入对家庭生活条件影响较大,甚至影响家庭生活和谐状态,其中收入低下的中青年人群更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非在职人员一般较在职人员社交少,与他人沟通不足,缺乏社会支持,与高龄患者相似,非在职人员的心理应激承受能力较差,从而更易受心理刺激因素影响睡眠质量。家族精神病史中,焦虑障碍、抑郁障碍这类心理疾病也可能存在遗传因素,且后天环境及教育对患者的影响更明显,后天模仿和学习是导致心理疾病发病更多的因素。
(摘编自陈丽芳、蔡幼红《新昌县中青年人群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等披露相关数据表示,近十年来全球尤其是中国抑郁症患者增速较快。
B. 材料二中王钢副主任强调,青少年常将抑郁症状误认为是生活问题,从而错过了最佳干预窗口期。
C.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要关爱抑郁症患者,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二者有相同的出发点和针对性。
D. 材料三认为生理变化、年龄偏大、收入低下、非在职人员、有家族精神病史等都是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的因素。
2. 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会上对这抑郁症一疾病还存在不少误解和轻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矫情”“软弱”“想太多”。实际上,抑郁症离我们并不遥远。
B. 及早发现情绪低落和兴趣减退这两个关键的判断症状,有可能帮助我们让抑郁症消失在萌芽阶段。
C. 受心理情绪、生理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女性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要远远高于男性。
D. 一个人受制于遗传因素就增加了得抑郁症的可能性,但是否发病与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三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着眼于关爱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从预防抑郁症发生的必要性、可行性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B. 材料三第1段,主要分析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以及女性抑郁症发生率较高的原因。
C. 材料一使用具体数字更有说服力,运用“护城河”“泥沙俱下”等比喻使说理形象化。
D. 材料三第2段采用对比、类比等多种论证方法,分析抑郁、焦虑症状的不同成因。
4. 《2023年青少年抑郁防治现状调研报告》启动的目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
5. 抑郁症的存在伴随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史。美国在1840年心理疾病普查时,首次将抑郁症列为七大心理疾病之一。那么,如何减少抑郁症带来的伤害?请依据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D 2. C
3. A 4. ①了解当下青少年抑郁防治面临的痛点、难点和需求,为进一步构建良好支持环境提出有效建议。②引起人们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培育﹐帮助他们拥有并保持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③希望社会各方给予相应的支持,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支持患病的青少年康复回归。
5. ①抑郁症患者不要讳疾忌医,要及早治疗,让抑郁症消失在萌芽阶段。②在抑郁症面前,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以自保或保护他人。③社会需要理解和重视抑郁症,抛弃误解和轻视,对抑郁症患者给予关心、鼓励和支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筛选、辨析信息的能力。
A.“近十年来全球尤其中国抑郁症患者增速较快”错误,原文只是提到了“我国患抑郁症人数为9500万”,并未提到中国增速较快。
B.“青少年常将抑郁症状误认为是生活问题”错误,原文是“当我们无法科学识别的时候,常会将抑郁症状误认为是压力大、不够坚强等生活问题来看待”,此处的“我们”指的是社会大众。
C.“二者有相同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错误,材料一“惠及每个需要的人”,是从关爱社会上所有的抑郁症患者出发的;材料二“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活动”,是从关爱青少年的角度出发的,两则材料的出发点和针对性不同。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能力。
C.“远远高于”说法错误,原文是“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较男性略高”,是“略高”。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材料一着眼于关爱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错,材料一先说全球及我国抑郁症患者增多,然后分析如何让抑郁症消失在萌芽阶段,接着指出要营造包容的社会环境、畅通抑郁症的求助与治疗通道,最后说明预防抑郁症发生意义重大,每个人都应该关爱、帮助抑郁症患者。可见材料一针对的是“抑郁症患者”,并没有特别提到关爱“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这也是本次我们启动《2023年青少年抑郁防治现状调研报告》项目的初衷,我们希望通过对青少年抑郁症预防、治疗和康复现状的调研,了解当下青少年抑郁防治面临的痛点、难点和需求,为进一步构建良好支持环境提出有效建议”可知,启动这个项目是为了了解当下青少年抑郁症防治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需要以便更好地提出有效建议。
根据“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王钢强调,‘我们要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健康素养的培育,帮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拥有并保持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可知,作为项目发起单位之一,王钢副主任的话体现出项目启动的目的:引起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培育的关注,帮助他们拥有并保持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心态。
根据“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需要社会各方给予相应的支持,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支持患病的青少年康复回归。这也是本次我们启动《2023年青少年抑郁防治现状调研报告》项目的初衷”可知,这个项目启动的初衷是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帮助患病青少年康复回归。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出于对疾病的耻感,抑郁症患者自身也存在讳疾忌医的情况。减少抑郁症带来的伤害,更重要的是让抑郁症消失在萌芽阶段”可知,要减少抑郁症带来的伤害就要抛弃对抑郁症的耻感,及早就医,在萌芽阶段就让抑郁症消失。
根据“在抑郁症面前,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将是患者保护自己、公众保护他人的一道护城河”可知,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能保护自己或他人,减少抑郁症带来的伤害。
根据“说到抑郁症,社会上对这一疾病还存在不少误解和轻视”“我们无法科学识别的时候,常会将抑郁症状误认为是压力大、不够坚强等生活问题来看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对抑郁症患者给予关心、鼓励和支持”“需要社会各方给予相应的支持,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支持患病的青少年康复回归”可知,要减少抑郁症带来的伤害,首先要正确认识这一疾病,抛弃误解和轻视,并且给予抑郁症患者支持、帮助和鼓励。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换床位
老汤
名士养老公寓档次不高,养老的不是什么名士,都是普通老人。老孙头起初是一个人一个双人房间,很宽敞,很方便,但是一个月后,他就不能享受单间待遇了。新来的老头,也是个胖子,一打眼,估计最少也有二百斤。老孙头心里合计,我胖,你更胖啊,俩大胖子凑一起,这空间可就吃紧了。
新来者自我介绍说:“我姓王,你贵姓?”老孙头说:“免贵姓孙。你来我不反对,但我睡觉可是打呼噜哈。”老王头一笑说:“只要不梦游砍西瓜就行。”
老孙头来得早,自然占据了靠窗户的床位,看窗外的风景方便。其实也没啥风景可看,就是一块空地,几架健身器材。服务员小田过来交代说:“半年后必须互换床位。”老孙头说:“我来得早,这个床位就是我的,不换!”小田说:“这是公寓领导定的。”老孙头说:“你们公寓领导是我好朋友,知道吗?不信你打电话问问,我不撒谎。”
小田还要说什么,老王头打手势制止小田,对老孙头说:“不换就不换,多大一点事儿?换来换去怪麻烦,我这床位离门近,离厕所也近,也不错的。小田啊,你不用管这事了,该干啥你干啥去。”
老王头的大度让老孙头对他有了一些好感,闲着没事时,俩老头也唠唠散嗑。老孙头问老王头:“你也是孤家寡人吗?”
老王头说:“老伴半年前驾鹤了。”
“没考虑再找个老伴儿?”老孙头问。
“哈哈,不考虑了。咱俩在一起,你不就是我的老伴吗?”老王头的话,让老孙头哈哈大笑。
“哎呀,你个老东西,占我便宜……”
说说笑笑,老哥俩的关系就拉近了。老孙头说:“这养老院的名字没起好,叫啥名士,叫老百姓养老院多接地气。”老王头说:“老百姓也是名士,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平等的,都应该被尊重。”老孙头“哦”了一声,觉得有些道理。
两个老头一天几乎二十四小时在一起,小摩擦有。比如天热时,老孙头夜里喜欢开着空调睡,温度调到20℃,老王头就反对,说:“空调整夜这么开最伤人,最舒服的温度是26℃,你这是浪费电不说,还伤身。”老孙头反驳说:“用你家电吗?我就觉得20℃最舒服。”老孙头早晨刷牙刮脸的时候,水龙头老是开着,水哗哗地流,老王头看见了就说:“你这多浪费啊?不用时,把水关掉行不行?”老孙头就说:“我交那么多钱给公寓,用点水怎么啦?多管闲事,水是你家的?”老王头说:“不管是谁家的,浪费就是不对。”
老王头不抽烟不喝酒,食堂做啥他吃啥。他有一套棉布内衣,已经发黄了,领口附近烂了两个洞。老孙头见了就说:“你也不嫌丢人,如今是啥年代?不是当初了,一条裤子穿八年。”老王头说:“我这睡觉时穿,没关系。”老孙头说:“我是真受够你了,跟你说,我有强迫症,看我哪天不把它丢垃圾桶。”更让老孙头受不了的是,老王头洗头居然用肥皂,头发总给人一种黏黏糊糊的感觉,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小田每日进屋打扫卫生时,总是对俩老头很客气,嘘寒问暖,问有什么需求。老王头也没啥特殊需求,只是有时让小田帮忙用手机转账。老孙头对小田说:“你王叔以后就不要问了,他是个老财迷,有钱也舍不得花。”小田说:“孙叔舍得花钱,让技师给你做个全身按摩呗?也不贵,一次才68块。”老孙头说:“做一个就做一个,钱算个啥。”做完按摩,老孙头觉得浑身舒服,对老王头说:“技师手法不错,你也可以舒服舒服嘛,你我都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要钱有何用?给孩子攒钱?”老王头笑笑,说:“算你说对了。我家孩子多啊。”“多?有多少?”老孙头问。老王头说:“也不多,也就十几个。”老孙头嘲讽说:“十几个?你真能扯,吹牛吧。”
两个胖老头在一起住了半年,老王头生病,离开养老公寓到医院治疗。老孙头心想,你可别再回来,我一个人住,多好。两个月后,老王头还没有回来,却来了一个瘦老头。老孙头问,老王头不回来了?瘦老头说:“你不知道吧?人都不在了,脑梗。”老孙头心里一激灵,觉得心口发堵。
几分钟后老孙头又问瘦老头:“你怎么知道?”瘦老头答:“他是我们班长。”老孙头说:“你这个班长人品不错,就是太节约了,甚至抠门。”瘦老头说:“他这个人是挺节约,但是可不抠门,无偿资助10多个山区孩子读书,你行吗?反正我做不到。”瘦老头的话让老孙头好像当头挨了一闷棍,顿时结结巴巴说不出一个字。憋好久,才缓过劲儿来,问:“没有骗我?”瘦老头说:“他叫王维国,你可以上网查。”老孙头摇摇头,又长长叹息一声说:“谁说咱这养老院没有名士,我看老王头就是!”
瘦老头来了后,过了半年,老孙头对他说:“兄弟,咱们互换床位吧。”瘦老头说:“不用啊。”老孙头很坚决,说:“必须换。”换完床位,瘦老头趴在窗口向外一望,楼下的空地已经改造,变成一个小花园,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孙头自私,不愿意放弃既得床位,小田坚持管理规定要他换,但被老王头阻止了。
B. 老孙头患有强迫症,性格有些古怪,但他说要把老王头的衣服扔垃圾堆,是玩笑话。
C. 小田之所以待人客气,一是出于她的职业素养,二是顺便推销养老院服务。
D. 老孙头对老王头离开感到庆幸,不是因为两人有磕碰,而是他可以享受单间待遇。
7.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王头不在乎老孙头的毛病,说“只要不梦游砍西瓜就行”,表现了他幽默豁达。
B. 文章写老孙头和老王头由相识到热乎,又写他们之间的小摩擦,最后写老孙头的转变。
C. 老孙头说老王头是真正的名士,揭示了中心,呼应养老院名称、老王头的名士观。
D.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用工笔的手法描写窗外的风光,语言优美,意味深长。
8. 文本结尾交代老王头的事迹,看似出乎意料,实则在情理之中,请列举两处能暗示老王头资助学生的伏笔,并作简要分析。
9. 请结合全文分析老孙头这一形象的作用。
【答案】6. B 7. D
8. ①在床位分配上方便他人,从性格上暗示老王头的不自私;②老王头的名士观、百姓观反映了他的处世态度,暗示他平凡中追求伟大;③老王头说自己孩子多,话中有话,暗示他把受助者视为自己的孩子;④老王头找小田转账,这与他节俭性格不一样,暗示他还有别的事;⑤生活节俭,为他资助孩子埋下了伏笔。
9. ①衬托老王头的形象。老孙头自私图享受,开始的时候还偏冷,与主人公老王头的豁达、节俭、开朗形成对比,突出老王头形象,老孙头的转化也侧面表现了老王头助人事迹的感化作用;②丰富了小说的情节,老孙头与老王头性格迥异,他们的交往有曲折,使小说情节富有波澜;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老孙头自私烘托了老王头的无私奉献和与人为善的高尚,老孙头的转化,表现了奉献精神的感化作用,弘扬了主旋律,深化了主题;④具有线索作用。老孙头最先出场,最后退场,小说用他串联所有人物和内容,具有线索作用。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老孙头患有强迫症”在文中没有依据,他是想让老王头扔掉破衣服才这样说的,有调侃的意味。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点分析鉴赏的能力。
D.“工笔的手法”错误,这两句话笔法简练,说不上工笔描写。语言简练,并不意味深长。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小田告诉老孙头半年换床位,老孙头占着靠窗的位置不愿换,老王说“不换就不换,多大一点事儿?换来换去怪麻烦,我这床位离门近,离厕所也近,也不错的。小田啊,你不用管这事了,该干啥你干啥去。’”可知,在床位分配上方便他人,从性格上暗示老王头的不自私;
“老王头说:‘老百姓也是名士,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平等的,都应该被尊重。’老孙头‘哦’了一声,觉得有些道理”,老王头的名士观、百姓观反映了他的处世态度,暗示他平凡中追求伟大;
老王说他家孩子多,有十几个,话中有话,暗示他把受助者视为自己的孩子;
“老王头也没啥特殊需求,只是有时让小田帮忙用手机转账”,老王头找小田转账,这与他节俭性格不一样,暗示他还有别的事;
老王头说老孙头开空调到20°是浪费,让开到26°;还让老孙头节约用水,他自己的内衣已经发黄破旧了也舍不得换,洗头用肥皂,可见他生活节俭,为他资助孩子埋下了伏笔。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老孙头占着靠窗的位置不换,空调温度低,刷牙洗脸开着水龙头,可见老孙头自私图享受,开始的时候还偏冷,而老王头不跟他争床位,豁达,教育老孙头要节俭不浪费,性格开朗,两个老头形成对比,老孙头衬托突出老王头形象,老孙头的转化也侧面表现了老王头助人事迹的感化作用;
老孙头和老王头性格迥异,他俩之间的交往有曲折,如老王头让老孙头节约用水,老孙头说“多管闲事,水是你家的?”,老孙头看不惯老王头那破旧的内衣,说“跟你说,我有强迫症,看我哪天不把它丢垃圾桶”,两个老头之间的小插曲丰富了小说的情节,老孙头与老王头性格迥异,他们的交往有曲折,使小说情节富有波澜;
老孙头自私,占据好床位不换,认为自己交了钱就任意浪费电和水,还嘲讽老王头;但老王头不跟他计较,老王头如此节俭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资助10多个山区孩子读书。老孙头自私烘托了老王头的无私奉献和与人为善的高尚;后来得知了这一切的老孙头有了变化,主动把床位让给后来的瘦老头,老孙头的转化,表现了奉献精神的感化作用,弘扬了主旋律,深化了主题;
故事以老孙头开头,以老孙头结尾,中间发生的故事老孙头也都参与其中,比如跟老王头的交往,听瘦老头说老王头的故事等,老孙头具有线索作用,小说用他串联所有人物和内容。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唐武德中,太宗围王世充于东都,窦建德率众来救。太宗守武牢以拒之。建德阵汜水东,弥亘数里。诸将皆有惧色。太宗将数骑登高以望之,曰:“贼起山东,未见大敌。今渡险而嚣,是军无政令;逼城而阵者,有轻我之心也。我按兵不动,待彼气衰,阵久卒饥,必将自退,退而击之,何往不克!”建德列阵,自卯至午时,卒饥倦列坐,又争饮水。太宗曰:“可击矣。”命骑将建旗列阵,自武牢乘高入南山,循谷而东,以掩贼背。建德遽率其师却,止东原,未及整列,太宗轻骑击之,所向披靡。程咬金等众骑缠幡而入,直突出贼阵后,齐张旗帜,表里俱备,贼众大溃,生擒建德。
(节选自《百战奇略·后战》,有删改)
材料二:
太宗曰:“《司马法》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此亦攻守一道乎?”靖曰:“有国有家者,易尝不讲乎攻守也。夫攻者,不仅攻其城、击其阵而已,必有攻其心之术焉。守者,不止完其壁、坚其阵而已,必也守吾气而有待焉。孙武所谓‘先为不可胜’者,知己者也;‘以待敌之可胜’者,知彼者也。”太宗曰:“《孙子》言三军可夺气之妙,‘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如何?”靖曰:“夫含生禀血,鼓作斗争,虽死不省者,气使然也。故用兵之法,必是察吾士众,激吾胜气,乃可以击敌焉。吴起四机,以气机为上,无他道也,能使人人自斗,则其锐莫当。所谓朝气锐者,非限时刻而言也,举一日时刻为喻也。凡三鼓而敌不衰不竭,则安能必使之惰归哉。盖学者徒诵空文而为敌所诱苟悟夺之之理则兵可任矣。”
(节选自《李卫公问对》,有删改)
【注】①含生禀血:指有生命者。②四机:吴起认为作战有气机、地机、事机和力机四种胜利条件。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大写字母)填在答题卡上。
盖学者A徒诵B空C文D而为敌E所诱F苟悟夺之G之理H则兵I可任矣。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卒,文中指最终,到头来,与《种树郭橐驼传》中“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中的“卒”字意思相同。
B. 建,文中指树立、树起,与《谏逐客书》中“建翠凤之旗”中的“建”意思相同。
C. 循,文中指沿着、顺着,与《登泰山记》中“古时登山,循东谷入”中的“循”字意思相同。
D. 术,文中指方法,与《归去来兮辞》中“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中的“术”字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太宗率军围攻王世充,窦建德率兵来援救,唐太宗登高而望,认为自己必将打败窦建德。
B. 窦建德在遭受唐军袭击后,率领军队向后撤退,遭到李世民轻骑兵攻打,又被程咬金率骑兵突击后方,然后被杀。
C. 李靖认为,进攻一定要有瓦解敌人军心的方法,防守一定要保持我方旺盛的士气,这才是知己知彼的攻守之术。
D. 唐太宗汜水之战的胜利,完美印证了《孙子兵法》中“避开敌人最初的锐气,等待敌人懈怠思归而攻打”战略的正确性。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守武牢以拒之。建德阵汜水东,弥亘数里。
(2)守者,不止完其壁、坚其阵而已,必也守吾气而有待焉。
14. 汜水之战前,唐太宗登高而望,认为自己必将打败窦建德,请简要概括其原因
【答案】10. DFH
11. A 12. B
13. (1)李世民扼守武牢以阻截窦建德军。窦建德在汜水以东布阵,军队绵延横贯数里。
(2)所谓防守,也不是仅仅指使城池的守备完善、使营阵的防守巩固,还一定要保持我方旺盛的士气,来等待时机破敌。
14. ①窦军队伍喧嚣,说明其没有严格号令。②窦军迫近敌人城前而布列营阵,这说明其轻敌。③太宗预料到窦建德列阵过久会士卒饥疲,必将自行退走,乘其后退而出兵追击,定可获胜。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学习兵法的人只晓得背诵书本上空洞的条文,最后必被敌人所欺骗诱惑。如果能领悟剥夺敌人士气的道理,那么就能够让他领兵作战了。
“学者徒诵空文”主谓宾结构完整,其后D处断开;
“而为敌所诱”是被动句,表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其后F处断开;
“苟……则……”是假设分句,意为“如果,那么”,分句中间H处断开。
故选DFH。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错误。文中指“士卒”/最终,到头来。句意:他们列阵过久而士卒饥疲。/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
B.正确。句意:命令骑兵将领树立军旗列好军阵。/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
C.正确。句意:沿着山谷向东行军。/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
D.正确。句意:还一定要拥有瓦解敌人军心的方法。/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东西,找不到取得的办法。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然后被杀”错,原文“生擒建德”,没有说被杀。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拒”,抵抗,阻截;“阵”,布阵;“弥亘”,绵延。
(2)“壁”,营垒;“完”“坚”,使动用法,使……完善,使……坚固;“守”,保持。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原文“今渡险而嚣,是军无政令”可知,窦军队伍喧嚣,说明其没有严格号令。
②由原文“逼城而阵者,有轻我之心也”可知,窦军迫近敌人城前而布列营阵,这说明其轻敌。
③由原文“待彼气衰,阵久卒饥,必将自退,退而击之,何往不克”可知,太宗预料到窦建德列阵过久会士卒饥疲,必将自行退走,乘其后退而出兵追击,定可获胜。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唐高祖武德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在东都洛阳围攻王世充,窦建德率领众人来援救。李世民扼守武牢以阻截窦建德军。窦建德在汜水以东布阵,军队绵延横贯数里,唐军将领看见都面有惧色。李世民率数名骑兵登上高冈眺望敌阵,说:“窦建德从崤山以东地区起兵,尚未遇到过强大对手。如今他们越过险要地带而喧闹不止,这说明其军队没有严格的号令;迫近我们城前而布列营阵,这说明其有轻视我军的心理。我们按兵不动,等待他们士气衰落,他们列阵过久而士卒饥疲,一定将会自行退走,我们乘其后退而出兵追击,哪有不胜之理!”窦建德军摆开阵势,从卯时直到中午时分,士卒们饥饿疲倦,坐在队列里,又互相争夺饮水。李世民说:“现在可以出击了。”(唐太宗)命令骑兵将领树立军旗列好军阵,从武牢登高而上进入南山,沿着山谷向东行军,趁敌不备袭击敌军背后。窦建德急忙率领其军向后撤退,刚刚退到东山坡处,还未来得及整顿好队伍,李世民已率领轻骑兵冲杀过来。唐军所向之处,敌军无不瓦解溃散。唐军大将程咬金等所率骑兵卷起军旗冲进敌阵,径直突击敌军阵后,再一齐展开旗帜,内外奋击,敌军大败,活捉了窦建德。
材料二:
唐太宗问:“《司马法》说,‘国家即使强大,喜欢发动战争就一定灭亡;天下即使太平,忘记会有战争则一定有危险。’这也是攻守统一的道理吗?”李靖回答说:“凡是有国有家的人(统治者),怎么能不讲求攻守之道呢?所谓进攻,不仅仅是指攻击敌人的城池和军阵,还一定要拥有瓦解敌人军心的方法。所谓防守,也不是仅仅指使城池的守备完善、使营阵的防守巩固,还一定要保持我方旺盛的士气,来等待时机破敌。孙武所说的‘先制造自己不会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保有我方士气),这即是了解自己;‘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瓦解敌人军心),这即是了解对方。”唐太宗问:“《孙子兵法》中讲到瓦解敌军士气的办法是,‘敌人早上初至士气旺盛;陈兵至中午,则人力困倦士气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归;善于用兵的一定先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而等到敌人懈怠思归时再去打击它。’此种讲法如何?”李靖回答:“一切有生命的生灵,(为了自己的存活)鼓舞振作,进行斗争,至死也不顾惜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气’使它这样的。所以用兵的方法,必须先考察我军官兵,激发起敢打必胜之仗的勇气,这样才能够去进击敌人。吴起所讲的气机、地机、事机、力机等‘四机’,‘气机’是首要的,没有别的道理,它能让每个士兵都自己敢于战斗,那么他就勇往直前,不可阻挡。(《孙子兵法》)所说的早上士气猛锐,并不是限定于一日之中某个时间来说的,是拿一天中的时间来作为比喻。已经三次击鼓进攻,但敌人的士气依然是不衰竭,又如何能一定使敌人懈怠思归呢?学习兵法的人只晓得背诵书本上空洞的条文,最后必被敌人所欺骗诱惑。如果能领悟剥夺敌人士气的道理,那么就能够让他领兵作战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诗人家业已空,兄弟离散,各在一处。面对此人生境遇,诗人望月有感,作此诗寄予分散在四处的兄弟姊妹。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表明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诗人一家的遭遇,为下面抒情做了铺垫。
B. 亲人离散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诗人对此充满了痛苦、悲悯的情怀。
C. 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写离散手足像孤单的千里雁和离根飘散的九秋蓬。
D. 本诗运用白描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表达了对诸位兄弟姊妹的怀念之情,以及身世飘零的感伤情绪。
16. 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深沉、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15. C 16. ①诗人用“明月”这一意象,让原本荒凉的意象充满了温馨,营造出共看明月、共生乡愁的氛围。②诗人借助想象,勾勒出兄弟姊妹五地望月生乡愁的图景。③“应”字写出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达了诗人对天各一方的兄弟姊妹的挂念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错误。颈联写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运用的是比喻手法,不是对比。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诗人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想象大家共看明月,明月把分割多地的亲人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原本荒凉的意象充满了温馨,营造出共看明月、共生乡愁的氛围。
②诗人由自己抬头望月,思念亲人,展开想象: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形成了默契。
③“应”字写出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诗人以己度人,因自己对月怀人而想到兄弟姐妹们与自己的心意是一样的,表达了诗人对天各一方的兄弟姊妹的挂念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黄庭坚在《登快阁》中,巧用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伯牙捧琴谢知音,“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阮籍青白眼事,表达自己抱负无法实现、自己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窗”具有诗意的美学功用。在古诗词中,“窗”有助于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朱弦已为佳人绝 ②. 青眼聊因美酒横 ③. 扪参历井仰胁息 ④. 以手抚膺坐长叹 ⑤. 矮纸斜行闲作草 ⑥. 晴窗细乳戏分茶(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弦”“聊”“扪”“历”“胁”“膺”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圆满闭幕,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冰雪记忆。与往届不同,本届冬季运动会启用数字人技术,让吉祥物蒙古彩娃“安达”和“赛努”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再次引发人们对数字人的关注。
( A )?它其实是一种可交互虚拟形象,具有“人”的外形、表情、语言和行为,是借助计算机图形学、动作捕捉、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开发设计出来的。除重大体育赛事外,近年来,数字人还活跃在影视、媒体、游戏、文旅等领域,凭借丰富的表现力、突出的互动性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为大众生产生活带来全新体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形形色色的数字人走入生活,用户已不满足于新奇好玩的初体验,而是更注重文化获得感、体验差异性和情绪价值。这提醒我们,数字人作为人类形象的模仿和延伸,不仅要“形似”,( B )。通过文化赋能实现数字人的“内外兼修”,既是满足观众深度文化体验的需要,也是推动文化数字化的内在要求。
激发数字人潜力,要善于从文化宝库中汲取灵感,精心设计形象。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数字人在形象、动作、语言、思维等方面愈发逼真,体现出越来越强的科技属性。另一方面,数字人又是文化的产物,要想避免千篇一律,让观众眼前一亮,其形象必须具有鲜明的文化辨识度。敦煌莫高窟官方虚拟人“伽瑶”的原型来自莫高窟壁画中的妙音鸟,舞姿动作编排也参考传统舞蹈。源于历史的真实细节,赋予人物鲜明的文化品格和艺术美感。
激发数字人潜力,要厚植文化内涵,让角色形象有“颜”、有“脑”、更有“魂”。以“敦煌飞天”为蓝本打造的虚拟数字人“天好”集文化讲解、线上互动与才艺表演多种本领于一身,其出演的系列短剧《千壁寻踪》令观众领略到濒临失传的巾舞、“反弹琵琶”的绝活、围棋文化的深邃,收获超4亿播放量。数字人的开发,不应满足于传统文化的简单呈现,还要与传统文化建立深度连接。中华书局通过数字资源,将苏东坡 ① 的人生历程与广博浩瀚的精神世界置入“苏东坡数字大脑”中,为其“凝神”。
激发数字人潜力,要注重情感表达,发挥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作用。未来,在人机交互过程中,数字人应更有温度,贴近人类的情感世界,这不仅取决于技术,也取决于数字人的文化设定与其接受的文化训练、文化熏陶。(1)数字人“少年李白”,(2)以18到24岁求学时期的李白为蓝本,(3)展现意气风发、洒脱豪迈,(4)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5)数字人不仅能以情动人,更能传播知识,(6)在引发心灵共鸣中传导正向价值。在科技 ② 的今天, ③ 的数字人要想更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离不开研发者在形象气质、文化内涵、情感传递等方面的精心塑造。期待闪耀着科技智慧与人文之光,融汇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贴近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数字人,成为文化传播的新使者。
18.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 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单句,为“数字人”下定义。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 文中第五段(1)~(6)句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2. 请给上面的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答案】18. A什么是数字人? B更要“神似”。
19. 数字人是借助计算机图形学、动作捕捉、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开发设计的,具有“人”的外形、表情、语言和行为的一种可交互虚拟形象。
20. ①跌宕起伏;②日新月异;③层出不穷
21. (3)改为:展现意气风发、酒脱豪迈的人物气质。(5)改为:数字人不仅能传播知识,更能以情动人。
22. 示例:让数字人成为文化传播新使者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此句作为第二段开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段末尾提到“数字人”,此空后面“它其实是一种可交互虚拟形象”是对数字人本质的揭示,可推断此处应填:什么是数字人?
B由“不仅”可知此处应有“更”;内容上与“形似”相对,应是“神似”,后面也有“内外兼修”,可推断此处应填:更要“神似”。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下定义的能力。
下定义应该是“被定义对象”=种差+属概念。
短句变长句,应先找出主干句,再把其他句子变成修饰成分。
画线句的主干是“它(数字人)是一种可交互虚拟形象”;
“具有‘人’的外形、表情、语言和行为”和“是借助计算机图形学、动作捕捉、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开发设计出来的”可作为“可交互虚拟形象”的定语,需要调整一下两个定语的顺序。
整理答案为:数字人是借助计算机图形学、动作捕捉、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开发设计的,具有“人”的外形、表情、语言和行为的一种可交互虚拟形象。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此处修饰苏东坡的人生,他的人生充满变数,起伏很大,可填:“跌宕起伏”。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富于变化,不稳定。
②此处修饰今天的科技的特点,今天的科技变化非常快,可填“日新月异”。日新月异:指发展、进步极快,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③此处指数字人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出现新的产品,可填“层出不穷”。层出不穷:连续不断地出现。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3)成分残缺,“展现”缺少宾语,应在“气风发、酒脱豪迈”后面加“的人物气质”。
(5)语序不当,“不仅……更”是递进关系,应先说“能传播知识”,再说“能以情动人”。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这则新闻由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启用数字人技术,引出话题“数字人”;主体部分指出“数字人”应用广泛,用户对数字人的要求也随之更高,然后重点探讨激发数字人潜力的方法,如“激发数字人潜力,要善于从文化宝库中汲取灵感,精心设计形象”“激发数字人潜力,要厚植文化内涵,让角色形象有‘颜’、有‘脑’、更有‘魂’”“激发数字人潜力,要注重情感表达,发挥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作用”;结尾总结“数字人要想更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离不开研发者在形象气质、文化内涵、情感传递等方面的精心塑造。期待闪耀着科技智慧与人文之光,融汇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贴近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数字人,成为文化传播的新使者”。
拟写新闻标题要确保标题与新闻内容高度相关且精确。首先需提炼关键信息,筛选出关键词,然后遵循新闻标题规范进行概括。
比如本则新闻关键词有“数字人”,“形象气质”“文化内涵”“情感传递”“文化传播的新使者”等,可以利用这些关键词拟写标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说文解字》云:“德者,得也。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这就是说品德对个体、他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伏尔泰曾说:“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而无所得的人,都是人们称为最道德的人。”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陆鸿是残疾人创业的代表,他的企业有四分之三的员工是残疾人,2022年营业额高达1300万元。疫情期间,员工隔离在家,独自坚守的陆鸿依然给员工发工资。
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与“得”引起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润德得长空,厚德向光行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说文解字》云:“德者,得也。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厚德,于个人可得万古长空,于社会可得霁月光风,于国家,可得气正风清。润德得长空,厚德向光行。
于人,德润人心。崇德向善,厚德载物。有德,才能有卓荦的风骨,廓远的人生境界。有德,才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德是个人成才的基础,德才兼备,才能得大美人生。正如伏尔泰曾说:“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而无所得的人,都是人们称为最道德的人。”欲厚美德,需奉献,无私无畏,坦荡如砥。君且看,焦裕禄、孔繁森,把一腔热忱献给人民的事业,厚积德行,才在人民心中树起一面丰碑;君且看,黄大年、黄文秀,无私奉献默默付出,德行高尚,才书写了时代楷模的历史画卷。星光不负厚德人,德润人心,我辈青年当砥砺,得锦绣前程、大美人生。
于社会,德润民风。敦厚良善,德育一方。德,可以改良社会风尚,化育人民。孔子有言:“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把德作为社会公序良俗的第一要务,才能得到和谐共处、繁盛昌平的社会。酌古斟今,正是陆鸿这样拥有社会良知的人,才有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德润民风,一个德行深厚的社会,注定会带来正向的社会导向,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和谐社会,盛世共享。德,让我们得社会康宁、万古长空。
于国家,德润国魂。千年前的魏征曾说:“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魏征是在劝谏统治者,但一个国家若没有深厚的德行,就无法安定民心、稳定社会。润德得长空,厚德向光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有德相伴,国家才能舒天朝晖,磅礴东方。无德国不立,德失国难安。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共同抗疫……新时代的领路人以德治国,德成为立国之本,也向世界展示了宽厚仁爱的中国风,也正因如此,中国才赢得了世界的尊重。立德树人,德兴国盛,新时代,我们崇德向远。德让我们国富民强、盛世共襄。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新时代,百年梦圆,民族复兴,面对新百年的新征程,我辈青年应以德行担使命,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中的“德”指的是好的品行、道德,“得”是指收获、益处。第一段“德者,得也。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表明了“德”与“得”的同一关系,强调品德对于自己、他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第二段中伏尔泰认为最道德的人将会作出最大牺牲且无所得,表明了“德”与“得”的对立关系,即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会损害自己的利益。第三段以陆鸿为实例,证明了帮助他人也能让我们有所收获,因德而有所得。
作文要求我们阐述对“德”与“得”的思考,这属于二元作文,需要辩证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找到“德”与“得”的平衡点。比如,绝大多数情况下二者是可以共赢的,即同一关系;在何种情况下二者会发生对立,此时我们应作何选择。同时注意写作身份,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即把“德”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联系起来,而“得”也不能只是个人之“得”,更需考虑国家民族之“得”。
因此,在构思和行文时应考虑“德”与“得”之间的辩证关系。“德”与“得”可以内在统一,也可能会产生冲突,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面对“德”与“得”的问题时,应着重思考如何以“德”来实现个人的“得”,达到“德”与“得”的内在统一;或者谈求“德”是否真的会让我们无所得,倡导舍得求德的价值追求。
立意:
1.厚德而后得。
2.以德求得,因德舍得。
3.以德谋得,以得促德。
4.德可得人,可自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平高教育集团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长沙周南教育集团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长沙雅礼教育集团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