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江苏中考化学二轮中考考点研究 第6讲 空气 氧气(课件)
展开1. (2023衢州6题3分)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人工空气”是( )A. 氢气 B. 氮气C. 二氧化碳 D. 氧气
空气主要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2. (2021连云港)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空气中各组分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氧气无色无味,可用于医疗急救吸氧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制造硝酸C.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制干冰D.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航标灯
3. (2021丽水29题8分)建构合理的思维模型,既能促进深度学习,又能提高思维品质。小科建构了“两组份混合物含量测定”的思维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再探究:忽略含量很低的其他物质,空气可以看成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两组份混合物。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探究一】根据沸点低的组份先汽化的性质,测定混合物中某组份的含量。(1)将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液氮先汽化,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________;【探究二】根据混合物中某组份发生化学反应,测定混合物中某组份的含量。
(2)按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止水夹最合理的打开时间是______________(填“反应刚结束时”或“冷却到室温时”);【交流评价】(3)已知:在氧气不充足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且不与碱反应,小科用足量木炭替换红磷,等体积氢氧化钠浓溶液替换集气瓶中的水,规范操作后,测得的氧气含量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继续探究】(4)运用上述思维模型,小科又设计了图乙的实验装置,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与装置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注射器内减少的体积即为装置内氧气的体积,氧气的体积与反应前装置内的总体积之比即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 (2020嘉兴25题9分)为提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精确度,科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创新改进。【实验步骤】①取一根玻璃管,用橡皮塞将一端密封;②将食品脱氧剂粉末迅速装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标为A。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分布均匀且紧密,脱氧剂的上端标为O,如图甲所示;
③水平滚动玻璃管,使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时,水滴的右端标为B,如图乙所示;④用刻度尺测量出AO段和AB段的长度,并计算出AB与AO的比值,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⑤洗涤、干燥实验装置,重复上述实验。
【得出结论】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含量为_______ (用百分数表示)。【思考讨论】(1)实验步骤③中,将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②中,如果玻璃管内的脱氧剂粉末分布不够紧密,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大接触面积,使氧气被脱氧剂粉末充分吸收
脱氧剂粉末不够紧密导致空气柱测量值偏小
5. (2023嘉兴8题3分)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B. 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之一C. 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D. 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
6. (2023无锡10题4分)如图是小明整理的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部分笔记,他归纳了以下四点,其中不合理的是( )A. 都是单质与单质反应B. 都是氧化反应C. 都生成了化合物D. 都生成了气体
7. (2022苏州16题3分)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少量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A. 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 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C. 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D. 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
8. (2022嘉兴11题3分)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
9. (2023舟山25题4分)在学校组织的科学实验考查中,小明抽到的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1)他看到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器材,要完成本实验,除选取①②③④⑤器材外,还需________(填序号)。(2)小明组装装置后,开始制取并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出现了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的现象,他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在熄灭酒精灯前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10. (2021金华19题4分)实验室提供H2O2溶液、MnO2、KClO3和KMnO4四种药品及下列装置。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提供的药品,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装置B和C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将导气管移出水槽;②加热;③装药品;④收集;⑤熄灭酒精灯;⑥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
11. (2022衢州27题6分)小柯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1)小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能使放置在集气瓶瓶口的带火星木条复燃为氧气集满的标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氧气集满的标准。(2)以上两种方法中,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3)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______。A. 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B.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C. 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D. 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或观察到瓶中水排尽)
12. (2023无锡33题9分)过氧化氢溶液保存时,因缓慢分解导致质量分数变小(化学方程式为2H2O2 === 2H2O+O2↑)。为探究酸碱性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每次实验往锥形瓶中加10克30%过氧化氢溶液,再滴加调节剂,使其pH分别从3依次调至13,在60 ℃反应温度下进行实验,获得数据如图乙。
(1)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本实验结果,对实验室常温保存过氧化氢溶液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次实验中,当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0.32克氧气时,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滴加的试剂对溶液质量的影响忽略不计,计算结果精确到1%)
13. (2023衢州10题3分)如图为小科与妈妈在牛排馆用餐的对话:小科叙述中的“?”可能是( )A. 加热还原氧化铜反应时通入足量氢气B.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加入紫色石蕊试液C.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D. 将氧化钙转化成氢氧化钙时要加入水
14. (2022无锡25题9分)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酶均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为了比较两者的催化能力,小明按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1.5毫克过氧化氢酶和8毫升蒸馏水加入容器中,搅拌后塞紧橡皮塞。②用注射器A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用注射器B将2毫升H2O2溶液注入容器中,采集数据,直至反应结束。③用3.1毫克、5.6毫克过氧化氢酶及1.5毫克、5.6毫克、10.7毫克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获取数据如图乙。(1)步骤②将注射器B中的2毫升H2O2溶液全部注入容器前,用注射器A先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加入反应物后容器内的初始气压与原有气压相同
(2)小明分析相关数据,得出“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的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锰强”这一结论,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质量的催化剂使相同质量的过氧化氢分解达到相同气压,过氧化氢酶所需的时间更短(或相等时间内,与二氧化锰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酶能使瓶内气压达到更大值)
(3)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小明推测: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中过氧化氢分解突然变慢。请说明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反应过快,温度过高,降低了酶的活性
15. (2020绍兴8题4分)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
16. (2021嘉兴17题4分)火是文明的起源,人类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1)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__________,因而容易点燃。(2)1830年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推测 KCl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使燃烧更剧烈。
17. (2023无锡21题4分)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白磷A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升高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 ℃热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白磷B隔绝空气,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
1.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详见实验突破实验5)
1. 空气质量指数(1)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颗粒物等。(2)空气质量指数范围为0~500,并分成六个级别。指数越大,表征颜色越深,说明空气质量越差,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
2. 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1)自然因素: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2)人为因素(主要原因):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特别提醒】空气中CO2浓度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但CO2不属于空气污染物。3. 防治措施(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2)合理规划工业区与非工业区。(3)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1. 物理性质常温下,为_______、_____的气体,______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___。在压强为1.01×105帕的条件下,-183 ℃时液氧呈_____色,-218 ℃时固态氧呈___色雪花状。
2. 化学性质Ⅰ.单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氧气具有_____性和_____性,化学性质较_____,常温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1)光亮的细铁丝燃烧
①现象: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提醒】反应前在集气瓶内预先装有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镁条燃烧①现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____________,放热,生成___________;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②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色固体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
(3)铝箔燃烧①实验:将一小片铝箔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时,立即把铝箔伸入盛有水、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②现象: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4)红磷燃烧①现象: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放热;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②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硫粉燃烧①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__,放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______,放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均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a.反应前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污染空气。b. 硫粉燃烧生成的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c.NaOH溶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SO2
SO2+2NaOH=== Na2SO3+H2O
(6)木炭燃烧①现象:在空气中,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氧气中,发出______,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②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完全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不完全燃烧)。
(7)氢气燃烧①现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_____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②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注意:氢气在点燃前,要先检验其纯度。
Ⅱ.化合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1)一氧化碳①现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__色火焰,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②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烷①现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放热,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燃烧结束后,倒转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_____;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②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放热。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凝固形成的白色小颗粒。
3. 氧气的制取(1)工业制法(物理方法)①工业上常采用空气冷冻分离法制取氧气。②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以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集氧气。(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详见实验突破实验6)
1.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起_____反应速率的作用,本身的_____和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工业上又叫做触媒。2. 催化作用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起_____作用。
1. 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非常缓慢,甚至在短期内不易察觉,这种氧化被称为缓慢氧化。如塑料和橡胶制品的老化、铜和铁等金属表面生锈、生物呼吸、食物腐败等。
2. 剧烈氧化:燃烧、爆炸、自燃(1)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_________。(2)爆炸:在有限空间内发生的_________,如火药爆炸。(3)自燃:可燃物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聚集使温度达到其_______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3. 燃烧的条件【特别提醒】a.着火点是物质燃烧所需达到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变化。b.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但不是所有的助燃剂都是氧气,如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此时的助燃剂是二氧化碳。(2)燃烧条件的探究(详见实验突破栏目)。
物质必须为_______物质与_______接触温度达到该物质燃烧所需要的_______(也叫_______)
4. 灭火(1)原理: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2)方法①清除________或使________与其他物质隔离,如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②隔绝________(如空气或氧气),如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③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________以下,如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3)常用灭火器①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汽油、柴油等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木材、棉布等固体燃料引起的失火。②干粉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一般的失火,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③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5. 火灾自救措施(1)保持镇定,了解火源的准确位置,然后拨打“119”报警求助。(2)如果火势扩散,应尽快通知家人和邻居设法离开现场,沿途要关上大门,以降低火势及烟雾蔓延的速度,同时切勿乘电梯或升降梯,以免停电被困。(3)如果无法离开火灾现场,应采取下列措施:①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同时用湿毛巾掩盖口鼻。②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扩散。③打开窗户,在窗前呼救。【特别提醒】燃气泄漏:应关闭气阀并开窗通风,不能立即开灯、开排气扇或用明火检查。
1. 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中的______,使容器内压强_____,反应结束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会进入密闭容器内,进入密闭容器中水的体积约等于所消耗的_____的体积。
2. 实验装置及药品(1)所用仪器:燃烧匙、集气瓶、导管、橡胶塞、烧杯、弹簧夹。(2)所用药品:红磷。 3. 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 实验步骤(1)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集气瓶里加入少量水,把水面上方剩余的容积分成5等份,做上记号。(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4)待红磷熄灭后,振荡集气瓶,待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5. 实验现象(1)集气瓶中红磷燃烧,产生_________。(2)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__处。 6.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
7. 实验反思(1)实验过程中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装置集气瓶中水的作用:①加速冷却;②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药品的选择(1)药品的选择原则:①能在空气中燃烧;②只与空气中的_____反应;③燃烧生成物最好为固体,若为气体,要能被水或某溶液完全吸收。(2)实验中若将红磷换为以下物质,实验能否成功?并说明原因(已知:镁能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①铁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镁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不能,镁条与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都能发生反应
③炭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硫粉:不能,因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不能被水完全吸收;若集气瓶中液体为氢氧化钠溶液,则可用硫粉代替,因为二氧化硫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
不能,木炭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导致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
10. 装置的评价与改进(1)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存在的不足①在空气中点燃红磷,产生的P2O5会污染空气。②将燃着的红磷放入集气瓶内时,会造成集气瓶内气体逸出,从而影响实验结果。③红磷燃烧不能将集气瓶内氧气耗尽,使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2)装置的改进①点燃方式的改进:实验过程中不打开装置,使实验装置始终保持密闭。
图1中凸透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教材实验相比,图1、2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任意一点)。
②测量方式的改进利用注射器和量筒代替原实验中的烧杯,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4实验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量筒中液面约降至________处(以氧气的体积占空气体积的 计算)。
(3)原理的改进图5实验中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图6用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反应原理简化为铁生锈, 将发热剂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而不是堆放在瓶底,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如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向集气瓶中伸入点燃的红磷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待红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实验还可以得出氮气________(选填“支持”或“不支持”)红磷燃烧。(5)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_____(选填“化学”或“物理”)方法分离或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从而测定混合物中该成分的含量。
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被压入集气瓶中
(6)[原理创新]如图2为利用铁生锈的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若将此装置中的细铁丝换成足量的细铜丝进行实验, 能否比较准确的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铜能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铜绿) 。
不能,因为铜不但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无法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8)[数字化实验]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图1装置中集气瓶内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①a→b过程中,集气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c点气压比 b点气压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③气压变化至c点时,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瓶内气压减小
1. 反应原理及发生装置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特别提醒】上述发生装置中,装置C较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导管口有均匀连续气泡冒出
【特别提醒】(1)选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①先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②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③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_____(选填“磨砂”或“光滑”)面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并___(选填“正”或“倒”)放在实验桌上。(2)若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3. 实验步骤(1)用加热法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谐音记忆法:“茶庄定点收利息”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药品;定:固定试管(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部);点:点燃酒精灯加热;收:收集气体;离:将导管移离水面;熄:熄灭酒精灯。
(2)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查: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向锥形瓶中装MnO2;定:固定装置;加:向分液漏斗中加H2O2溶液;收:收集气体。
4. 氧气的检验与验满(苏州2考)(1)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___,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2)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_____,若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
5.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催化剂的特点:①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一变”);②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二不变”)。(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如MnO2在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反应中均起催化作用。
例 如图1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2)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收集到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填编号)。(3)实验室在B装置中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为了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____________放在集气瓶瓶口,该验满方法利用了氧气___________的性质。
(5)[装置创新](2023成都)实验室用如图2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完成相关实验(加持仪器已略去)。用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C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弹簧夹K1、K4,关闭K2、K3,其中打开K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燃D中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装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红磷熄灭、C装置冷却后,打开K3,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出A中继续产生的气体,防止气压过大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烧杯B中的水进入装置C
1. 实验思路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其他量不变只保留一个变量,探究该变量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 实验结论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要与______________接触;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1实验用红磷、白磷探究燃烧的条件:①铜片上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水中的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让水中白磷燃烧,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③能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例 如图为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2)图2实验中可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若将薄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煤粉后燃烧。根据这一现象解释,在生煤火炉时,常点燃木屑来引燃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1、图2实验均利用了铜片良好的______性。
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煤的着火点
(4)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白磷有剧毒,且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故应将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同学们对图1装置进行了如下改进,两个装置的共有优点是_______。
(5)[生活情景]某一同学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冰水中,观察到蜡烛火焰逐渐熄灭,如图5所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降至蜡烛着火点以下
(6)[微型实验](2022河南改编)为简化实验装置和节约药品,小丽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图6的微型装置。先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挤压左滴管,燃着的白磷熄灭,其中灭火的物质是____________,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7)[装置创新](2020 北京)如图7实验: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 80 ℃ 热水中,白磷、红磷均不燃烧;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2024福建中考化学二轮中考题型研究 专题二 空气 氧气(课件): 这是一份2024福建中考化学二轮中考题型研究 专题二 空气 氧气(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福建近年真题及拓展,白色污染,确保催化剂用量一致,CuO,空气氧气,思维导图,干冰升华吸热,污染物及其危害,颗粒污染物,形成雾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福建中考化学二轮中考题型研究 微专题9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件): 这是一份2024福建中考化学二轮中考题型研究 微专题9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耗尽集气瓶中的氧气,偏差分析,气密性不好,混合物,N2或氮气,难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测量结果更准确,化合反应,氮气或N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山东中考复习 人教版化学 考点研究 第三部分 第1讲 空气和氧气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山东中考复习 人教版化学 考点研究 第三部分 第1讲 空气和氧气 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KClO3,H2O2,CO2,H2O,考点研析·塑思维,分液漏斗,AC或AE,④①③②,C或E,题组演练·提素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