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北省廊坊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北省廊坊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河北省廊坊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河北省廊坊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廊坊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目的之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各大博物馆的藏品中搜寻月宫、嫦娥和玉兔的踪迹,感受古代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也是欢度中秋节的一大乐事。
    清代画家费丹旭以画仕女闻名,他笔下的仕女形象秀美,用线松秀,设色轻淡,别有一种风貌。费丹旭的儿子费以耕画承家学,其笔下仕女恬适文静、温婉可人,举手投足间显露静雅气质,有着迷人的魅力。费以耕与清代画家张熊合绘有《梅月嫦娥图》扇页,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图以民间脍炙人口的嫦娥奔月为主题,画中所绘嫦娥,形象古典秀美,体态婀娜,气质娇柔,描绘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美人。所绘墨梅横向出枝,其秀美的花形,成功地烘托出嫦娥清雅脱俗的仙姿佚貌。
    《梅月嫦娥图》款署“晋山仁兄大人雅教,甲子秋八月,馀伯费以耕画嫦娥,子祥张熊补梅花。”由此可见,该图发挥了两人特长,擅长画仕女的费以耕画嫦娥,擅长画花卉的张熊画梅花。
    故宫中收藏的中秋题材的图画中,以清代画家的作品为多。冷枚是清代宫廷画家,他创作的《梧桐双兔图》中,野菊满地,桂花飘香,高大的梧桐树下,两只肥硕的白兔惬意地在草地上嬉戏。该图景物细腻逼真,色彩和谐宁静,具有光影的效果和体积感,是受西画影响的中国画作品。
    《梅月嫦娥图》(扇页,局部)
    费以耕、张熊绘
    李世倬善画山水、人物、花鸟、果品,各臻其妙。据说李世倬幼年跟舅舅高其佩学画,几乎学到乱真出奇的地步。李世倬又被称为李太常,概因其官至副都御史,曾任太常。李世倬的《桂花月兔图》(扇页)绘于雍正六年(1728),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该图构思巧妙,一只白兔居于画面主体,通过其仰视的目光,可见左上角被桂树叶遮掩的半个月亮,从而生动地点出中秋时节白兔与桂花和明月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美好传说。
    不仅古画中有着丰富的中秋元素,关于中秋的书法作品也不少见。
    王献之,东晋时期书法家、诗人、画家,琅邪(今属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与其父合称“二王”,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列“四贤”。王献之善楷、行、草书。其楷书体势开张,气峻韵和;其行草笔法灵动,纵逸豪迈,饶有气势,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存世书迹有传本《鸭头丸帖》《中秋帖》《地黄汤帖》《送梨帖》,刻本有《洛神赋十三行》《十二月割帖》等。
    曾被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的《中秋帖》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乾隆皇帝的书房三希堂,就是因为收藏了王氏家族中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而得名。
    《中秋帖》现存的原文是:“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各界至今对此并没有统一的解读。有人断句为:“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也有人断为:“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还有一种说法:《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所刻的王献之《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有人翻译为:十二月之前能不能把事情办完了过来)六字。
    不过,也有人认为《中秋帖》并非王献之原作,而是宋代米芾临摹。概因此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在东晋时还制造不出来,大约在北宋才出现。清初吴升就推测其为米芾所临,其《大观录》云:“此迹书法古厚,墨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
    除了书画作品外,各大博物馆中还收藏有一些和中秋有关的器物。
    国家博物馆收藏有唐代“大吉”嫦娥月宫纹菱式铜镜,一圈弦纹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为月宫场景,中间为龟形镜纽,镜纽下方有一潭池水,其上有“水”字。镜纽左下方,一只竖着耳朵颇为乖巧的玉兔正在捣药。右下方,一只憨厚的蟾蜍正在奋力跳跃。左上方,嫦娥仙子衣带飘飘,腾空而舞,一手托果盘,一手举着“大吉”铭牌。右上方是一棵枝叶繁茂的桂树。间隙饰以流云纹,云气缭绕,似真似幻。“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整幅画面像笼罩在月亮的清辉中,浪漫而飘逸。
    唐代流行月宫镜,玉兔、嫦娥、蟾蜍是固定的“月宫三人组”。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唐代的“嫦娥玉兔菱花镜”,整个纹饰突出了月宫的主题,且构图十分新颖。
    坚定的“兔生”不徘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很多器物上出现了玉兔兢兢业业忙捣药的图画。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的“汪斗山款麝香月墨”是乾隆时期的物品,墨为圆形,一面为月宫桂花树下玉兔捣药图,一面为“麝香月”填金隶书三字。由于本品内加药材麝香,因而也属于休宁派传统制墨产品中高级礼品墨、药品墨的混合。
    故宫中还收藏有一件光绪年间的“绿色缎绣桂花玉兔金皮球花纹八月花神衣”,为戏中八月花神的专用衣,在中秋承应的二十出《草木衔恩》中,最后一出“共庆清秋呈艳舞”,八月花神与众花神同登仙楼,使演出更加奇幻辉煌。为突出八月中秋节令的主题,衣身主体纹样以白兔和桂花为主。白兔或卧或立,或跑或跃,机敏可爱,惟妙惟肖。
    (摘编自朝华《博物馆里看中秋》)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清代画家费以耕画承其父费丹旭,其笔下的嫦娥形象秀美,婀娜娇柔,清雅脱俗。
    B.王献之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列为“四贤”,其《中秋帖》受到乾隆的青睐和收藏。
    C.文章从中间、左下、右下、左上、右上等角度,详细描摹了嫦娥月宫纹菱式铜镜的画面。
    D.唐代流行整个纹饰都突出月宫主题的铜镜,玉兔、嫦娥、蟾蜍等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费以耕擅长画仕女,张熊擅长画花卉,二人协作而成的《梅月嫦娥图》中,梅花、嫦娥相得益彰。
    B.中秋题材的图画以清代作品为最多,且都质量上乘,李世倬的画作就几乎达到了乱真出奇的地步。
    C.清人吴升从《中秋帖》的字体形态上猜测此帖是宋人临仿,这一观点从该帖用纸上亦可得到验证。
    D.月宫中的兔子常给人一种兢兢业业忙捣药的印象,这种形象出现在很多与中秋相关的古代器物上。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宋徽宗赵佶赏月而书《闰中秋月帖》,此帖为瘦金体书,凡七行,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B.龙大渊等人将当时内府所藏的历代书法名迹摹勒上石,这就是《大观太清楼帖》。
    C.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地位。
    D.《中秋帖》《快雪时晴帖》《伯远帖》三帖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
    4.请结合文本内容,梳理并分类罗列文中所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与中秋有关的藏品。(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我们去博物馆欣赏这些与中秋有关的藏品,会有哪些收获?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八千岁
    汪曾祺
    他是靠八千钱起家的,所以大家背后叫他八千岁。如果他不是一年到头穿了那样一身衣裳,也许大家就不会叫他八千岁了。他总是一身老蓝布,年复一年。有些地方已经洗得露了白色,打了许多补丁。长度一律离脚面一尺。八千岁有八千岁的道理,衣取藏体,下面的一截没有用处,要那么长干什么?
    八千岁开米店。店堂里一块竖匾:“食为民天”。竖匾两侧,贴着两个字条,“僧道无缘,概不做保”。和尚来化缘,一看“僧道无缘”四个字,也就很知趣地走开了。不但僧道无缘,连叫花子也“概不打发”。叫花子知道不管怎样软磨硬泡,也不能从八千岁身上拔下一根毛来,也就都“别处发财”。
    八千岁每天的生活非常单调。量米、看稻样,没什么事的时候,他就到后面看碾坊。这年头大部分米店都已经不用碾子,改用机器轧米了,八千岁却还用这种古典的方法生产。他舍不得这副碾子,舍不得这五匹大骡子。他不看戏,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食谱非常简单,顿顿都是头糙红米饭。菜是一成不变的熬青菜,有时放两块豆腐。稻仓里有许多麻雀,宋侉子有时拿扫帚拦空一扑,能扑下十几只,说这是下酒的好东西。八千岁可不吃这种东西,有什么吃头!
    八千岁万万没有想到,他会碰上一个八舅太爷。
    八舅太爷是个无赖浪子。初中毕业后,上了一年美专,都没上完。后来混进了军队,在军队中很“兜得转”。抗战军兴,军事第一,他到了哪里就成了这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只要他一拍桌子,骂一声“汉奸”,就可以拉出去枪毙,没人敢惹他。他还很风雅。谁家有好字画古董,有借无还。他也不白要你的,会送一张他自己画的画跟你换。
    过了两天,八舅太爷派兵把八千岁“请”去了。八千岁只来得及跟儿子说一句:“赶快找宋大伯去要主意!”
    宋侉子一了解,案情相当严重,是“资敌”。八千岁有几船稻子,运到仙女庙去卖,被八舅太爷的部下查获了。仙女庙是敌占区,别的粮商都是事前打通关节,八千岁没有花这笔钱。宋侉子知道这是非花钱不能了事的,就转弯抹角地问。“至少得罚一千块现大洋。”宋侉子说:“他拿不出。你看看他穿的这身!”“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了。看你的面子,少要他二百!他能花八百块钱买两匹骡子,还不能花八百块钱买一条命吗!”
    宋侉子劝八千岁不要舍命不舍财。八千岁说:“你作主吧。我一辈子就你这么个信得过的朋友!”说着就落了两滴眼泪。宋侉子心里也酸酸的。
    宋侉子请八千岁的两个同行出面做保,叫八千岁儿子带了八百块现大洋,把八千岁保了出来,劝他:“算了,不就是八百块钱吗?看开一点。”八千岁心想,毕竟少花了两百,又觉得有些欣慰,好像他凭空捡到两百块钱似的。
    八舅太爷接到命令要调防。他要办一桌满汉全席,在荷花亭子里吃它一整天!消息传遍全城,大家都很感兴趣,因为这是多年没有的事了。赵厨房到八千岁的米店买米,八千岁就问:“有多少道菜?”“一百二十道。”“啊?!”“你没事过来瞧瞧。”
    八千岁真还过去看了:烧乳猪、叉子烤鸭、八宝鱼翅、鸽蛋燕窝……八千岁真是开了眼了,一面看,一面又掉了几滴泪:这是吃我哪!
    八千岁回家就用一盆水把“僧道无缘”“概不做保”的字条刮下来。做了一身长袍,长短与常人相同,把老蓝布换了下来。晚茶的时候,儿子给他拿了两个烧饼来,八千岁往帐桌上一拍,大声说:“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
    (有删改)
    文本二:
    那一日早上,严监生吃过药,听着萧萧落叶打得窗子响,自觉得心里虚怯,长叹了一口气,把脸朝床里面睡下。赵氏从房外同两位舅爷进来问病,就辞别了到省城里乡试去。严监生叫丫鬟扶起来勉强坐着。王德、王仁道:“好几日不曾看妹丈,原来又瘦了些——喜得精神还好。”严监生请他坐下,说了些恭喜的话,留在房里吃点心,就讲到除夕晚里这一番话,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来,指着赵氏说道:“这到是她的意思,说姐姐留下来的一点东西,送与二位老舅添着做恭喜的盘费。我这病势沉重,我死之后,恳请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生,终日受大房①里的气!”二位接了银子,谢了又谢,又说了许多的安慰的话,作别去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地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儿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节选自吴敬梓《儒林外史》)
    【注】①大房:指严监生的哥哥严贡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本一第一段交代了“八千岁”名称的由来:八千岁是靠八千钱起家的,同时又从着装上展现了八千岁的吝啬形象。
    B.文本一中八舅太爷要在荷花亭办满汉全席,“消息传遍全城,大家都很感兴趣”,突显了当时普通百姓的麻木愚昧。
    C.文本二中写严监生“听着萧萧落叶打得窗子响”,既交代了时间,又暗示严监生的病情愈发严重,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D.文本二中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只有赵氏明白严监生是在担心灯盏里点着的两茎灯草会费油,让挑掉一茎。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本一第三段连用四个“不”,细致地描述了八千岁的食谱,体现其生活的单调、俭省。
    B.文本一中宋侉子劝八千岁,“心里也酸酸的”,反映出宋侉子对八千岁遭受欺压的同情。
    C.文本二中“恳请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了严监生关爱孩子的形象。
    D.文本二第二段中补叙大侄子、二侄子询问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的含义,丰富了文章内容。
    8.文本一作者设置了多处照应,试举出两组并分析其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目的之一。请简要分析两篇文本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上有何异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太宗以英武定天下,然其天姿仁恕。初即位,有劝以威肃天下者,魏征以为不可,因为上言王政本于仁恩太宗欣然纳之遂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四年,天下断死罪二十九人。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然尝谓群臣曰:“吾闻语曰:‘一岁再故,好人喑哑。’吾有天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于幸免也。”自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论太宗世,用之无所变改。
    (节选自《新唐书·刑法志》)
    材料二: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平?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节选自欧阳修《纵囚论》)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因为上言A王政本B于仁恩C太宗欣然D纳之E遂以宽仁F治天下G而于刑法H尤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幸,指心存侥幸,与《鸿门宴》“故幸来告良”中的“幸”意思不同。
    B.盖,因为,与《庖丁解牛》“技盖至此乎”中的“盖”意思不同。
    C.意,意料,与《谏逐客书》“快意当前”中的“意”意思相同。
    D.以,表目的,与《烛之武退秦师》“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以”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宗英明神勇,天性仁爱宽容,他刚即位时,有大臣提出应当用严厉的刑法治理天下,而魏征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B.太宗赦免的罪犯结果没有一个晚归的,太宗赞赏他们的诚信,就赦免了他们的死罪,但太宗也认为不可以多次赦免罪犯,否则会有不良影响。
    C.为信义而死,不苟且偷生,且视死如归,即使是君子也很难做到,但欧阳修认为,唐太宗释放的那些囚犯却做到了,也是人之常情。
    D.太宗纵囚复归,再赦免他们,这样的事情只能偶尔为之,如果屡次这样做,杀人犯就得不到惩罚,这样就违背了圣人常法。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对材料一中“太宗纵囚”一事,欧阳修的态度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①
    张昇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②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③。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红日无言西下。
    【注】①根据北宋范公偁《过庭录》所载,这首词是张昪退居江南所作。张昪在退居以前,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代,退居江南时期,又经历了宋英宗、神宗两朝,北宋帝国由盛转衰,积贫积弱的形势越来越严重。②蓼屿:指长满蓼花的高地。③低亚:低垂。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开头两句写全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江南风光美丽如画,其中“秋”字点明了时节。
    B.“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水”字承接前文的“江”,词人的视线随着浩瀚的江水向远处看去,不见尽头。
    C.下片开头两句,词人描写了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的景色。
    D.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词,既有借景抒情,如“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也有直抒胸臆,如“红日无言”。
    16.这首词抒发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总结历史规律时指出,统治一个国家,如果光靠严刑和威慑的手段来对待老百姓,老百姓会“______,______”,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
    (3)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古人云:“江山之好,亦赖文章为助。”天下名胜,多以文字传名。桃花源的千载盛名,与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文章《桃花源记》紧密相关。这篇收入中学课本的妙文,让桃花源名闻天下。
    桃花源面临沅水,背倚群山,景色优美,身处此境,让人有 A 之感。桃花源适合慢游,景区大、景点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如五柳湖、桃花溪、浴仙池等。进入桃花源,就如同进入大自然的怀抱,在这些自然风景与历史遗迹中,感受岁月的静好与人文的熏陶。到这里游览,需要静下心来仔细看、慢慢品,真正体味它的独特韵味。桃花源因文而名,不了解陶渊明,没读过《桃花源记》,到这里不过是游山玩水, B 地满足一下视觉上的享受。游桃花源,其实重在从心底感受五柳先生写作此文的良苦用心。①在这篇三百多字左右的文章中,②陶渊明重点不是写景,③就是通过描写一处人间乐土,④寄托自己对内心理想的向往之情。
    (甲),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到桃花源需乘舟沿溪而行,说明这里交通不便。桃林尽处有一座山,只能容一人通过的小山口才是进出之路,说明桃花源很可能是三面临水、一面连接陆地的半岛。水面复杂,陆路隐蔽,(乙),但是因为水的涨落深浅发生变化,他所做的标记最终失去了作用,后人也再难探寻桃花源。二是陶渊明的主观愿望。桃花源开发历史久远,在当地早已声名远播,陶渊明想要借助这个乡村,构筑自己心中的理想王国。
    桃花源隐匿于山水之间,百姓们耕耘劳作,自给自足,淳朴善良,固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独享清净自由的快乐人生,真正是人们向往的远离世事的安乐之所。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答:A______ B______
    19.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达不当,请指出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1)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答: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写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你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从以下两个名胜古迹中任选一个进行仿写。要求语意完整、句式基本一致。(4分)
    赤壁 岳阳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今社会,有些人的怒气似乎来得格外容易,例如平平常常的行车走路,本该相互礼让,却你超我赶、你别我挡,开成“斗气车”,枉顾安全,容易酿成交通事故。生活中的“路怒族”“易怒族”并不少见,然而愤怒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更不能体现个人良好的修养。
    为人处世,要争气而不要斗气,强大自我才是正道。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为国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还有当年让无数国人扬眉吐气的女排姑娘,以漂亮的“五连冠”打出了国威,赢得了尊严,等等。这些早已成为我们“集体记忆”中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争气的意义和价值。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期末质量检测卷·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唐代流行整个纹饰都突出月宫主题的铜镜”错误,原文有“唐代流行月宫镜……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唐代的‘嫦娥玉兔菱花镜’,整个纹饰突出了月宫的主题”,只是说“嫦娥玉兔菱花镜”是“整个纹饰突出了月宫的主题”,是否所有铜镜都是如此,从文中并不可知。)
    2.B(“中秋题材的图画以清代作品为最多”“李世倬的画作就几乎达到了乱真出奇的地步”错误,根据原文“故宫中收藏的中秋题材的图画中,以清代画家的作品为多”“据说李世倬幼年跟舅舅高其佩学画,几乎学到乱真出奇的地步”,“清代画家的作品为多”只是针对故宫的藏品而言,且“乱真出奇”是指李世倬幼年对舅舅画作的模仿。)
    3.A(本文的观点是“搜寻月宫、嫦娥和玉兔的馆藏踪迹,感受古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也是欢度中秋节的一大乐事”,A项内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而B、C两项与中秋节无关,D项只提到《中秋帖》的书法水平高,并未涉及与中秋节的关系。)
    4.①书画作品:清代画家费以耕与张熊合绘有《梅月嫦娥图》扇页、清代宫廷画家冷枚的《梧桐双兔图》、李世倬的《桂花月兔图》扇页、王献之的《中秋帖》等。②器物:唐代的“嫦娥玉兔菱花镜”、乾隆时期的“汪斗山款麝香月墨”、光绪年间的“绿色缎绣桂花玉兔金皮球花纹八月花神衣”等。(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5.①可以了解到古人的审美标准。画作中的“嫦娥”形象让我们了解到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美人形象是怎样的。②可以了解古人在书画、器物方面的高超技艺。如《梅月嫦娥图》、嫦娥月宫纹菱式铜镜等精美绝伦,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技艺。③可以领略一些作品艺术风格的交融互通。如从清代宫廷画家冷枚的《梧桐双兔图》中的光影效果和体积感上意识到当时西画对中国画的影响。④可以了解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一些图画中巧妙的构思展示了明月、白兔、桂花、嫦娥等形象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美好传说。⑤可以引发对古文字的兴趣。如关于《中秋帖》上文字断句的争议,能引发我们跃跃欲试的好奇心。⑥可以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习俗。如从与中秋相关的铜镜、墨、彩衣等器物上,可以了解古代的相关生活习俗和节日习俗。(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6.B(“突显了当时普通百姓的麻木愚昧”过度解读,后文写到“因为这是多年没有的事了”,应反映的是普通民众的凑热闹心理,不能说是“麻木愚昧”。)
    7.D(“补叙”错误,这里是顺叙,且没有这些叙述也并不影响情节的完整性,因此不能算是补叙。)
    8.照应:①刮去“僧道无缘”“概不做保”照应前文的竖匾“僧道无缘,概不做保”;②八千岁“做了一身长袍”、换下老蓝布照应前文“总是一身老蓝布”,有些地方已经洗得露白,还有很多补丁;③八千岁让儿子叫碗三鲜面照应前文八千岁顿顿吃头糙红米饭、熬青菜。(每点1分,答满两点即可,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作用:①丰富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八千岁的转变:过去小气节俭,从此决意大方;过去不近人情,此刻反省愧疚。②前后形成强烈的反差,产生戏剧性效果,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③暗示了文章主旨,显现乱世之中小人物的心态变化、人情世态。(每点1分,答满两点即可,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①同:都反映了特定时代下,普通民众遭受欺压的辛酸生活。八千岁省吃俭用,却被八舅太爷找借口拿走了八百现大洋,并大摆宴席,八千岁只能暗自流泪;严监生直接控诉“终日受大房里的气”,这里的“大房”即严贡生,虽是“贡生”,却六亲不认、冷酷无情。
    ②异:文本一反映的是旧社会里小业主的艰难挣扎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文本二则重点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对文人的压迫,展现了一些文人在政治、生活等各个领域中或丑恶或可笑的形象。(每点3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0.CEG(“为上言”是魏征向皇上言说“王政”的根本,“仁恩”是“王政”的内容,故A、B两处不能断开,“太宗”是下句的主语,应在C处断开;“欣然”修饰“纳之”,应在E处断开;“而于刑法尤慎”是对“遂以宽仁治天下”的补充,应在G处断开。原文标点为:因为上言王政本于仁恩,太宗欣然纳之,遂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
    11.C(A项,“故幸来告良”中的“幸”意思是幸亏、幸而;B项,“技盖至此乎”中的“盖”同“盍”,意思是何、怎么;C项,意思不同,“快意当前”中的“意”意思是心情;D项,正确。)
    12.C(“也是人之常情”错误,根据原文“此岂近于人情哉”可知,欧阳修认为这不符合人之常情,且那群囚犯之所以按时回去,是揣测圣意后的选择,并不是真的视死如归。)
    13.(1)(太宗)亲自审讯囚犯,同情三百九十名犯了死罪的囚犯,放他们回家,约定第二年秋天回来接受刑罚。(“录”“闵”“期”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我只看见上面和下面的人互相窥测而形成这种声誉,哪里有所说的布施恩德的皇帝和懂得信义的罪犯呢?(“成”“乌”“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欧阳修对太宗纵囚持质疑态度。②他认为这是唐太宗求取美名的手段,③这样做不符合人之常情,也不符合圣人常法。(每点2分,答满两点意对即可得5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唐太宗凭借英明神武平定天下,但他天性仁爱宽容。刚登皇位时,有人劝他用严厉的刑法整肃天下,魏征认为不可以,趁机向太宗上奏王道应以仁爱恩德为根本,太宗欣然采纳了他的谏言,于是用宽和仁厚来治理天下,但在刑法方面格外慎重。贞观四年,天下被判处死罪的只有二十九人。贞观六年,(太宗)亲自审讯囚犯,同情三百九十名犯了死罪的囚犯,放他们回家,约定第二年秋天回来接受刑罚;到了(约定的)期限,囚犯都来到朝堂,没有晚回的,太宗赞许他们诚实守信,全部赦免了他们(的死罪)。然而(太宗)曾经对群臣说:“我听古语说:‘一年中两次赦免犯人,好人不再发表意见。’我拥有天下之后不曾多次赦免罪犯,是不想诱导人们对犯法免罪心存侥幸啊。”自从房玄龄等人修订律、令、格、式后,整个太宗年间,一直沿用没有什么变更修改。
    材料二:
    对君子讲信义,对小人施刑罚。刑罚定成死罪,是罪恶大到极点,这又是小人中最严重的了。宁可为了信义而死,不愿苟且偷生,把死看得像回家一般,这又是君子最难能可贵的。当唐太宗贞观六年的时候,审讯三百多名犯死罪的囚犯,释放他们让他们回家,并约定时间叫他们自己回来接受死刑。这是君子难以做到的事,小人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这难道是符合人情的吗?
    有人说:罪大恶极,的确是小人了;但是等到对他施加恩德,就可以使他改变并成为君子。因为恩德进入人心很深,能很快改变人,有像这样的情况啊。(我)说:唐太宗这样做,是他用来求得这种声誉的手段啊。哪里知道放囚犯回去,不会想到他们一定会回来以希望被赦免,所以才释放他们呢?又哪里知道被释放回去的囚犯,不会想到自己回来一定能够获得赦免,所以才回来呢?意料囚犯一定会回来才释放他们,这是上面揣摩下面的情意;料想上面一定赦免他们才再回来,这是下面揣摩上面的心思。我只看见上面和下面的人互相窥测而形成这种声誉,哪里有所说的布施恩德的皇帝和懂得信义的罪犯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唐太宗向天下布施恩德,到这时已经六年了,还不能使小人不做罪大恶极的事,但是一天的恩德,却能使他们视死如归,保存信义。这又是讲不通的理论啊!
    既然这样,那么怎样做才好呢?(我)说:释放后又回来的,把他们杀掉而不赦免;然后再释放一批,他们又回来了,这样才能知道是布施恩德所造成的。然而这是一定不会有的事啊。假如释放了能够自动回来再加以赦免,只能够偶然试一试罢了。如果屡次这样做,那么杀人犯就都不会死了。这能够作为天下通行不变的法律吗?不能作为通行不变的法律,难道是圣人的法律吗?因此尧、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用人情作为根本,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尚,不违背人情来求取名誉。
    15.D(“红日无言”不属于直抒胸臆,而是词人将主观情感投射于自然景物中,依然是借景抒情。)
    16.①对六朝兴替、物是人非的感慨:那些六朝兴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②倚楼远眺的孤独寂寞:词人在高楼上独自遥望,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令人倍感惆怅。③对北宋朝廷的隐忧:词人虽退居江南,但感受到北宋朝廷正由盛转衰,不禁担心其会像过去的那些朝代一样逐渐被取代。(每点2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7.(1)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2)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3)吴楚东南坎 乾坤日夜浮(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
    18.A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B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每处1分)(填其他意思相近的成语亦可)
    19.①在这篇三百字左右的文章中③而是通过描写一处人间乐土(语意重复,删去“多”或者“左右”,2分;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将“就是”改为“而是”,2分)
    20.甲:桃花源能与外界隔绝乙:虽然当时的武陵渔人做了标记(每处2分)
    21.陶渊明借助桃花源这个开发历史久远、在当地早已声名远播的乡村来构筑自己心中的理想王国。(4分)
    22.示例:岳阳楼的千载扬名,与宋代著名文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密切相关。这篇流传千古的奇文,让岳阳楼名播天下,众所周知。(4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3.【写作指导】材料第一段首先分析了斗气的表现及危害,斗气实则是发泄愤怒的情绪,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材料第二段直接点明中心:“要争气而不要斗气。”接着列举王进喜和女排的例子说明了争气的意义和价值。争气需强大自我,当代青年更要懂得为国“争气”。
    【参考立意】①争气是强者的阶梯,斗气是弱者的拐杖;②争气,争的是志气和骨气,需要靠实力和实干去争气;③懂得争气并努力争气的人,血是热的,心是澎湃的,生命是年轻的……
    作文评分标准如下:
    一、关于立意
    高考语文作文的立意分为四个方面:立意正确、立意鲜明、立意深刻和立意新颖。
    1.立意正确
    一是要求文章的思想感情正确健康,一是作文的立意要符合材料给定的题意,不偏离题意、不跑题。作文的立意一旦不符合社会、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就可视为偏离题意,思想感情不正确、不健康的作文在及格分以下;作文的立意也一定要符合材料内含的意义,不要为了图创新而轻易与之背道而驰,否则也会被判为偏离题意,要抓住材料关键词,关键词抓错了,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立意上也会严重丢分。
    2.立意鲜明
    考生作文的立意必须集中、明确,不能什么都想说却什么都说不清楚;或者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立意分散、立意含糊,是作文的大忌。一篇1000字以内的作文,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集中、明确、鲜明的主旨对高考作文来说,不是一句空话,阅卷老师在紧张的阅卷环境中,首先抓的就是作文明确的立意。
    3.立意深刻
    高考作文的要求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其中的关键词是“本质”“内在关系”“启发”,这就要求作文立意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象,要有深刻透彻的观点,发人深思。如果只停留在表面,泛泛而谈,得分一般不超过50分。
    4.立意新颖
    写作中要追求“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的境界,这就需要在立意上体现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套作,千篇一律。作文写得好,要“以识为主”,和现实结合,深入思考,展现自己独到的见识。要补充说明的是,这里的新颖,不是违背材料主旨和主流价值观,特立独行,危言耸听,吸引人眼球,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二、关于等级
    具体评分,可参考列表《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分)
    三、关于表达
    1.文体:文体特征不明的文章,建议总分不超过36分;文体不合要求的,建议总分不超过30分;文体格式不对的,建议总分不超过50分。
    2.结构:写足字数成篇,层次分明,过渡衔接紧密,可视为“结构严谨”;首尾完整,段落连贯,可视为“结构完整”;字数超过800字,但缺少自然结尾的视为“结构基本完整”;明显拼凑,或者直接抄袭试卷相关文段的,以“结构混乱”处理。
    3.“语言流畅”原则是指没有语病:“语言通顺”可以允许有偶发病句(两个左右),但是不影响相关阅读和意思表达;“基本通顺”可以允许有3个句子不通顺,但是能够表达基本意思。全文有6个以上病句则视为“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对于大量使用网络语言进行表达的,评卷时需要慎重处理。
    4.字迹:全文个别文字书写不标准或有涂改的不视为“字迹潦草难辨”。
    四、关于特征
    1.深刻。一篇作文整体都体现独到、深刻的思想,可在特征分上给满分。部分段落、句子深刻,按评分等级给分。
    2.丰富。作文内容丰富,使用的素材新鲜、典型,特征分上可给满分。内容较丰富,部分素材引用了典型素材,按评分等级给分。
    3.有文采。整篇作文文采斐然,展现了作者的文笔与才思,特征分可给满分。开头结尾使用修辞、化用诗句、引用名言,也可归为有文采,在原有给分基础上适度加分。
    4.有创意。在立意正确的基础上,体现出自己的创意,且论据充分、叙述合理,特征分可给满分。部分段落、语句有创意,可视为作文亮点,在原有给分基础上适度加分。
    五、其他问题
    (一)关于扣分
    1.缺标题扣2分。
    2.字数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建议字数不够600字的文章,总得分控制在36分以内。全文不足400字,综合给分不能超过20分。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完全空白的,评0分。
    3.每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上限5分(考虑偶有1-2字笔误的情形,评卷程序从第三个错别字开始扣分,扣满5分为止)。
    4.标点错误多,或点实点、标题后加标点、一“逗”到底的扣1到2分。
    5.用繁体字或甲骨文,用含义不清、流传不广的网络语言,酌情扣分。
    (二)特殊情况处理
    1.如确定为套作的文章,给分不超过20分。抄袭的基础等级控制在四等内,发展等级不给分。认定抄袭试卷要慎重。
    2.满分作文。评定要慎重,确保满分作文的高质量、耐推敲。

    相关试卷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廊坊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6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