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1章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原卷版+解析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925512/0-171989539333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1章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原卷版+解析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925512/0-171989539339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1章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原卷版+解析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925512/0-171989539342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1章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原卷版+解析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925512/1-171989540305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1章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原卷版+解析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925512/1-171989540308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1章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原卷版+解析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925512/1-171989540310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1章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课前导入
知识清单
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国际统一使用的测量单位就叫做国际制单位,简称SI。
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其它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题型一 长度单位的换算
例1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变1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和结果都正确的是( )
变2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6.892km=______m=______cm;
(2)1.435m=______mm=______nm;
(3)8cm=______µm;
变3
完成下列长度单位换算:
(1)4.2nm=______cm;
(2)6.7dm=______km;
(3)0.18km=______m;
(4)1.7dm=______cm=______mm=______µm =______nm;
长度的测量
长度测量工具
①低精度测量:直尺、三角尺、卷尺、皮尺等;(精度一般为1mm、1cm)
②高精度测量: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精度一般为0.1m、0.05mm、0.02mm、0.01mm)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1)测量前:看清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看零刻度线是否磨损,_____(能/不能)从磨损的零刻度线开始测量。
②看量程,即测量范围,是指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
③看分度值(也称为__________),是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分度值反映刻度尺的__________。
【提问】分度值如何反映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分度值:______
精确到:______
分度值:______
精确到:______
题型二 分度值和量程
例1
如图所示,有甲、乙两把刻度尺,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量程是________;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量程是________。
0 1cm 2 3 4 5
0 1cm 2 3 4
甲 乙
变1
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量程是________。
0 1cm 2 3 4 5 6 7 8 9
变2
一个物体的长度是180.0mm,若用cm作单位,应该是( )
(2.2)测量时:选、放、看、读、记。
题型三 刻度尺的选择
例1
下列测量中,选择的测量工具比较合适的是( )
测量玻璃窗的尺寸用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
测量课本厚度用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
测量跳远成绩用分度值是1cm的皮尺
测量跑道全长用量程是1m的刻度尺
变1
测量工具的精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小华要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选用下列哪一种刻度尺最好( )
变2
如图所示的工具中最适合用于测量教室门高度的是( )
题型四 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
例1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所测物体长度是________。
0 0.5 1cm 1.5 2 2.5 3 3.5 4
变1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所测物体长度是________。
0 1cm 2 3 4 5
变2
如图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甲图中铅笔的长度读数是________cm,乙图中铅笔的长度读数是_________cm.
变3
如图所示刻度尺分度值是______若小强用这个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测量值是5.170cm,这个测量结果_______(正确/不正确)
cm
例2
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物块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变1
下图是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的测量,其中测量方式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变2
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____(A/B)刻度尺精确程度更高,其中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A/B)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不正确,按正确方法测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
例3
如图所示,读数视线正确的是____(A/B),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变1
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正确的是( )
(3)长度的估测:
(3.1)单位长度的感性认识:
(3.2)常见物体的长度估测:
题型五 长度的估测
例1
小明对常见物长度的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变1
填出下列数据的单位:一个学生的身高是158___;一枚壹圆硬币的厚度约2×103___;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80___;课本厚度约为0.1___。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题型六 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例1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后用刻度尺测量
下列相关说法中
①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②整个线圈的长度是5.00cm ③这种方法更精确地测量出细铁丝的直径 ④这种方法能准确无误地测量细铁丝直径的真实值( )
变1
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测量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笔杆上缠绕的铜丝线圈长度L2
B、用细铜丝的长度L1,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可得到细铜丝的直径D
C、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笔杆上缠绕的细铜丝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缺少的步骤是F、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
(3)实验时,如果细铜丝缠绕得不紧密,会使测量结果_______(偏大/偏小/不变)。
变2
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个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元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1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
例2
如图所示,测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变1
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中:小竹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则硬币的直径是 ___________,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____。接下来,小竹又进行了两次测量,最后,要对三次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方法是 ___________,目的是 ___________。
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的时间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其它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
题型七 时间单位的换算
例1
时间单位换算:
(1)5400s=______h=______min。
(2)15min=________s。
变1
3.765h = ______h______min______s =______s。
时间的测量
机械停表的结构:机械停表有两个表盘,小盘数字表示____(分/秒),大盘数字表示____(分/秒),还有两个指针,分针是____(长/短)指针,秒针是____(长/短)指针。
机械停表的使用:
①调:按下复位按钮,使指针指在“0”处;
②按:按下启动/停止按钮开始计时;
③停:再次按下启动/停止按钮计时结束;
④读:时间=小盘分数+大盘秒数。
停表的读数:先读小盘分钟数,并观察分针是否超过两数之间的半分钟刻度线,若未超过,则大盘按______s读数,若超过,则大盘按______s读数。前图中的停表读数是_________。
【注意】停表读数不估读。
题型八 停表的使用
例1
如图所示,机械秒表的示数( )
A.1min9.8s
B.9.8s
C.1min40.8s
D.2min9.8s
变1
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 )
A.20s
B.200s
C.3.2min
D.180s
变2
如图机械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s。
时间的估测
①中学生的脉搏1min内大约跳动70次,一次大约用时0.86s;
②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大约是3~4s;
③正常书写汉字,1min大约可写25个,每个用时约2.4s;
④人单次眨眼用时0.3~0.4s,而1min内间歇性眨眼大约15~20次,每次约3~4s。
题型九 时间的估测
例1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变1
关于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刻与时间间隔
①时刻:时间轴上的某一坐标点。例如,“第3秒末”与“第4秒初”是同一时刻。
②时间间隔:时间轴上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长度。例如“第3秒初”与“第3秒末”的时间间隔为1s。
误差
______值和_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是_________(可以/不可以)避免的。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注意】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指的就是测量值本身。
题型十 误差的理解
例1
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误差是无法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D.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变1
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C.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变2
下列关于误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随着科技的进步,测量仪器将进一步改进,测量误差最终将被消除
C.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但不可能避免
D.长度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读几位的方法
题型十一 多次测量减小误差
例1
小明用最小刻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多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得到四个测量值分别是2.35cm、2.36cm、2.36cm、2.57cm,则物体的长度是( )
变1
在实验室中为了减小误差,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钢笔的长度,得到三个测量数据,分别是14.0cm、14.1cm、13.9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钢笔的长度为______。
变2
有五位同学测量同一物理课本的宽度,分别为18.52cm、18.51cm、18.80cm、18.49cm、18.50cm那么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题型十二 测量值的误差分析
例1
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和小亮配合裁判员测量跳远运动员的成绩,小明对小亮说:“用力拉紧皮尺。”按小明的说法进行测量,所得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会( )
变1
钢尺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小明用同一把钢尺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夏天时的测量结果相比较,( )
变2
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尺会因受潮而膨胀,使用受潮后的木尺测量长度时,结果是( )
A.测量值比真实值大,这是一种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
B.测量值比真实值小,这是一种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
C.测量值是错误的
D.把木尺烤干后,就会避免误差
课后强化
某次体检时,测得小明的身高是1.61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某病毒的直径约为0.125μm,下列关于病毒直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3.如图甲所示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cm。
甲 乙
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四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分别为21.25cm、21.28cm、25.27cm和21.27cm,则他应将物理课本的宽度记为( )
5.据调查发现:人伸平两臂时,两手中指指尖的距离约等于本人身高.现有一棵参天大树, 七年级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么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 )
6.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点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7、常用的卷筒纸是紧密地绕成筒状的,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想在不把纸放开的前提下,测量整卷纸的长度.他设计的方案如下:
将同类纸折叠n层,用刻度尺测得总厚度为d,则单层纸的厚度为_____﹒设纸的宽度为s,整卷纸的长为L,则纸筒的体积可表示为V=________。
用刻度尺测得纸筒的外半径为R,内半径为r,则纸筒的体积可表示为V=_________.
由以上两式可整理得纸卷纸的长度可表示为L=__________。
8、如图所示,用一把刻度尺和两块三角板测一番茄的直径,由图可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mm,番茄的直径是_______cm。
9、某同学使用秒表测量某段时间后秒表指针的情况如图所示,则该同学记录的时间值应是________。
10.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 。误差和错误不同, 是可以避免而且应该避免的。实验室中通常采用 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思考】同学们,你能准确说出旗杆的高度吗?沙漏中的沙落完一次需要多少时间?
单位
符号
与米的换算关系
千米
km
1km = 1000m = 103m
米
m
分米
dm
1dm = __________m = ______m
厘米
cm
1cm = __________m = ______m
毫米
mm
1mm = __________m = ______m
微米
μm
1μm = ____________m = ______m
纳米
nm
1nm = _______________m = ______m
A.2.5 m = 2.5×100 = 250 cm
B.2.5 m = 2.5×10 cm = 250 cm
C.2.5 m = 2.5×= 250 cm
D.2.5 m = 2.5×100 cm = 250 cm
A.7.5 m =7.5 m×100 cm = 750cm
B.360 km = 360×1 000 = 360 000m
C.1.5 km = 1.5×1 000 m=1 500m
D.270mm = 270mm× = 0.27m
A.18cm
B.18.0cm
C.18.00cm
D.180cm
选
①选量程:所选刻度尺的量程应尽量_____被测物体长度;
②选分度值:根据测量精度要求,选取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放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且与被测边平行,如图甲。
【注意】若零刻度线磨损,可另选某个整数刻度线作为测量起点_____(会/不会)影响测量效果,如图乙。
看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_____。
读
读数时,先读出________,再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
测量长度 = 准确值+×估测份数。
如图1,被测物边长准确值为______,估读值为______,则被测边长度为_______。
【注意】读数中的“0”_____(能/不能)省略,如图2,被测物长度准确值为______,估读值为______,则被测物长度为_______。
图1 图2
记
记录时,需记下所读出的数值以及________,否则记录的数据无意义。
A.钢直尺
B.钢卷尺
C.三角尺
D.游标卡尺
A.量角器
B.卷尺
C.三角尺
D.直尺
A.
B.
C.
D.
A.
B.
C.
D.
A.
B.
D.
1 mm
1cm
1dm
1m
身份证的厚度
小指的宽度
手掌的宽度
黑板的宽度
一支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____
课桌的高度约为80____
房间的高度约为3___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____
A.课桌的高度约为160cm
B.教室的高度约为3.2m
C.教室门框高度约为500mm
D.中学生的臂展约为20dm
累积法
微小长度d, 其n个微小长度的累积长度为L,则d=_____。
例如测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
平移法
当一个物体的长度隐藏在物体内部时,将它等值平移到物体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化曲为直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用___(有/无)弹性的棉线与曲线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滚轮法
已知滚轮周长C,滚过较长的被测直线或曲线,记录圈数n,则被测物总长L=______
取样法
被测物长度L很大时,可先测出其中一小段L0,然后通过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算出物体的总长度。
例如长为L0的小节钢丝质量为m,钢丝卷总质量为M,则钢丝卷总长L=_________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
A.
B.
D.
单位
符号
与秒的换算关系
时
h
1h = _____min = _____s
分
min
1min = _____s
秒
s
毫秒
ms
1ms = 0.001s = 10-3s
微秒
μs
1μs = __________s = ______s
A.人脉搏跳动一次
B.人眼睛迅速一眨
C.人正常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哈欠
A.成年人步行一公里约900s
B.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 s
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3 min
D.普通中学生跑100 m用时约10 s
误差
错误
产生原因
仪器精确度不够
测量方法的限制
环境对仪器的影响
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
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
读数、记录结果时粗心
可否避免
不可避免
可以避免
特点
有误差的数据一般比较接近真实值
错误的数据一般远远偏离真实值
控制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
采用正确地测量方法
记录数据时要细心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1cm
A.18.505cm
B.18.51cm
C.18.56cm
D.18.564cm
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都有可能
A.一样大
B.夏天的结果较大
C.冬天的结果较大
D.无法判断
A.测量结果精确到厘米
B.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C.0.610m是估读值
D.末位数字“0”可以省略不写
A.0.125μm = 0.125μm×10-7m
B.0.125μm = 1.25×10-6dm
C.0.125μm = 1.25×10-6cm
D.0.125μm = 1.25×10-10m
A.21.267cm
B.21.27cm
C.22.2675cm
D.22.27cm
A.48厘米
B.48分米
C.48000毫米
D.0.48米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2章 2.5章末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2章 2.5章末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2章25章末复习原卷版docx、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2章25章末复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2章 2.3声的利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2章 2.3声的利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2章23声的利用原卷版docx、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2章23声的利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1章 1.5章末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1章 1.5章末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1章15章末复习原卷版docx、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1章15章末复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