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暑假衔接】统编版新高一语文(初升高)暑假自学
统编版新高一语文暑假衔接 02《师说》(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学生版+教师版)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新高一语文暑假衔接 02《师说》(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学生版+教师版)讲义,文件包含统编版新高一语文暑假衔接02《师说》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教师版docx、统编版新高一语文暑假衔接02《师说》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疏通文意,翻译全文
归纳整理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并熟记。
背诵默写全文
一 读懂原文,并翻译。
师 说
(1)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①师者,所以(用来……的、凭它(他)来……的)传道受(同“授”,传授)业解惑也。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知道,懂得)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就是“以之为师”。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老师);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用作动词,学习)道也,夫庸(表示反问语气)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因此,所以)无(无论)贵无贱,无长无少,道(道理)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长和幼的区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2)嗟乎!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相当于“之”,指老师);今之众人,其下(低于)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圣人更加圣明。益,更加、越发。第一个“圣”是名词,圣人;第二个“圣”是形容词,圣明),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的原因)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大概)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自己)也,则耻师(以从师学习为耻)焉,惑矣。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dòu)(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有的向老师学习),或不(fǒu)(同“否”)焉,小学(小的方面要学习)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③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乐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百工(泛指各种工匠)之人,不耻相师(拜别人为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ú)(谄媚奉承)。”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与同列,意思是看不起),今其智乃(竟)反不能及(赶得上),其(感叹语气,多么)可怪也欤!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3)①圣人无常师(固定的老师)。孔子师郯子、苌(chánɡ)弘、师襄、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一定)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学术技艺)有专攻(专门学习或研究),如是而已。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4)①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已失传)经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皆通(全面)习之,不拘于(被)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学于(向)余。余嘉(赞许)其能行古道(指古人从师之道),作《师说》以贻(yí)(赠送)之。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二 理解文意
第(1)段:
提出中心论点,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感悟·质疑:“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话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总领全篇,是全文论述的总纲。
第(2)段:
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感悟·质疑:①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作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区分圣愚的关键所在;②把为子择师与自身“耻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③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第(3)段:
概括:从师应有的态度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感悟·质疑:本段结尾的结论既是对前面的从师学习态度的申述,也是对师生关系的概括。这一思想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显示了韩愈过人的胆识。
第(4)段:
段意概括:赞许李蟠,说明写作缘由。
感悟·质疑:通过赞扬李蟠,既可针砭时弊,又可倡导从师,从正面树立“不拘于时”“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
三 学习论证方法
1.对比论证
《师说》在第二段借三组对比重点批判了“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
①“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得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的结论,带有疑问语气,简单地说造成圣愚的原因是从师与否;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比,得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的结论,带有肯定语气,讽刺了士大夫在从师问题上学小遗大;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对比,得出“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的结论,带有讽刺语气,讽刺了士大夫之流虚荣自误、迂腐可笑的思想行为。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3)吾从而师之
古义:两个词,动词“从”(跟随)和连词“而”。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家;许多人。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文中指句读)学习。
今义:小学学校教育。
(6)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不一定。
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3.一词多义
(1)师
①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②吾师道也(学习)
③则耻师焉(从师学习)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⑤十年春,齐师伐我(军队)
(2)道
①传道受业解惑也(学说,主张)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⑤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方法)
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德,道义,正义)
(3)传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④为五百人立传(传记)
(4)惑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③内惑于郑袖(迷惑)
④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使……迷惑)
(5)乃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词,表转折,竟,反而)
②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副词,表顺承,就)
③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副词,才)
④项王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⑤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副词,表判断,是,就是)
⑥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
⑦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连词,于是)
(6)其
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人称代词,他们的)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③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
④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
⑤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推测)
4.词类活用
①吾师道也(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②小学而大遗(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③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④不耻相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⑤孔子师郯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⑦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⑧则群聚而笑之(名词作状语,成群地)
5.文言句式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句
④不拘于时 被动句
⑤耻学于师 状语后置句
一 课文基础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子不齿
A.小学而大遗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位卑则足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①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①作《师说》以贻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D.①惑而不从师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作《师说》以贻之
4.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其闻道也固先乎召(懂得,知道)B.士大夫之族(类)
C.师不必贤于弟子(贤能)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过)
5.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吾从而师之B.云青青兮欲雨
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分别提出了教师的职能在于“传道、受业、解惑”和“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借助圣人与众人、“爱其子”与“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对比,批判不良风气,指出“师道之不复”的原因。
C.“圣人无常师”与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相呼应,并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
D.结尾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行古道”,交代写作缘由。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像李蟠这样好古文、学习古代道理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
7.课内文言翻译。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二 文言文阅读
(2022·河南平顶山·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文本二
愈,字退之,南阳人。早孤依嫂读书日记数千言通百家贞元八年擢第迁监察御史上疏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善政改江陵法曹参军元和中,为国子博士、河南令。愈才高难容,累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奇其才。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长庆四年卒。公英伟间生,才名冠世,继道德之统,明列圣之心,有冠冕珮玉之气,宫商金石之音,为一代文宗。有诗赋杂文等四十卷,行于世。
(节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韩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早孤/依嫂读书/日记数千/言通百家/贞元八年擢第迁/监察御史上疏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善政/改江陵法曹参军/
B.早孤/依嫂读书/日记数千/言通百家/贞元八年擢第/迁监察御史/上疏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善政/改江陵法曹参军/
C.早孤/依嫂读书/日记数千言/通百家/贞元八年擢第/迁监察御史/上疏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善政/改江陵法曹参军/
D.早孤/依嫂读书/日记数千言/通百家/贞元八年擢第迁/监察御史上疏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善政/改江陵法曹参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B.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有时也为人治病。
C.老聃: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与庄子并称“老庄”。
D.六艺:文中指“六经”,即《诗》《书》《礼》《易》《论语》《春秋》六部儒家典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首段先强调从师的必要性,并指出不从师的危害,然后阐明择师的标准是“道”,并非贵贱长少,为下文针砭时弊作了铺垫。
B.《师说》第二段主要通过三方面对比,从不同方面批判当时社会不重师道和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对比形成强烈反差,说服力强
C.《师说》第三段以孔子为例来进一步论证“古之学者必有师”,并概括出师生关系;最后一段赞扬了从师的李蟠,并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缘由。
D.韩愈才华和名气盖世,继承了道德传统,一心希望成为圣贤,他有王者的气势,精通音律并成为文学宗师,有诗赋杂文流行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愈才高难容,累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奇其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编版新高一语文暑假衔接 08《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学生版+教师版)讲义,文件包含统编版新高一语文暑假衔接08《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教师版docx、统编版新高一语文暑假衔接08《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新高一语文暑假衔接 07《短歌行》《归园田居》(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学生版+教师版)讲义,文件包含统编版新高一语文暑假衔接07《短歌行》《归园田居》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教师版docx、统编版新高一语文暑假衔接07《短歌行》《归园田居》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新高一语文暑假衔接 06《琵琶行》(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学生版+教师版)讲义,文件包含统编版新高一语文暑假衔接06《琵琶行》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教师版docx、统编版新高一语文暑假衔接06《琵琶行》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