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城镇与乡村课时47城镇化课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930600/0-171997334746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城镇与乡村课时47城镇化课件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930600/0-17199733475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城镇与乡村课时47城镇化课件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930600/0-171997334757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城镇与乡村课时47城镇化课件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930600/0-171997334764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城镇与乡村课时47城镇化课件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930600/0-171997334769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城镇与乡村课时47城镇化课件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930600/0-1719973347725/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城镇与乡村课时47城镇化课件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930600/0-17199733477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城镇与乡村课时47城镇化课件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930600/0-171997334778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城镇与乡村课时47城镇化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城镇与乡村课时47城镇化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城镇化,城镇化的表现,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我国的城镇化,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发展方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基本概念]城镇化、郊区化、逆城市化、虚假城镇化、滞后城镇化 [基本原理]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和影响
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最重要指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发生显著变化
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城镇化主要衡量标准通常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即“城镇化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
思考:衡量城镇化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1. 世界城镇化的发展
阅读右图,说出在不同阶段,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水平、速度有何特点?
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慢
发展水平较高发展推进较快
发展水平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①城镇化水平高,大多在75﹪以上,有些国家甚至高达90﹪,但城镇化速度缓慢。②人口高度集中,大中小城市密集分布,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相对发达。③现代交通和互联网显著提高了城镇运行的效率。④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镇绿化率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城镇历史文化保护得到普遍的重视。⑤有些大城市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原因: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居住环境恶化,居民陆续向外迁移;一部分商业和制造业向城市边缘迁移;大多数城市家庭拥有小汽车,加之交通条件改善。
3.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较低,大多在50﹪以下,但城镇化速度迅速。
城镇化水平很不平衡,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城镇化差异
表现: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分布:拉丁美洲国家最为突出
表现:城镇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分布: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
我国的城镇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六次人口普查城镇化水平
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
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
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5.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阶段——城镇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及再城镇化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影响
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调整
为降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使生活、生产、生态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人们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田园城市、智慧城市的目标,走健康、持续、绿色、高效的城镇化道路。
智慧城市:运用数字城市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
意义:对城市:破解城市病,降低资源消耗。对居民:提供出行、看病等便利条件。对旅行者:及时获取吃住行购娱各类信息。
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5.城镇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①不利影响
②有利影响:平整土地、修建水利工程、绿化环境,如铺透水砖、建设雨水花园、增加绿地,可以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
6.城镇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①不利影响
7.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3)生态城市建设①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
(2022·全国文综乙)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
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
答案 1._____ 2._____ 3._____
考向1 通过“城镇化进程”考查“区域认知”(2023·云南昆明模拟)读“1949~2020年我国人口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城镇化发展阶段是A.初期—初期—中期—中期B.初期—中期—中期—后期C.初期—中期—后期—逆城市化D.初期—初期—中期—后期
(2023·云南昆明模拟)读“1949~2020年我国人口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示意图”,完成1~2题。2.影响1992年至1997年间我国城镇化增速的主要原因是A.户籍政策全面放开B.经济增长速度快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资源环境承载力激增
考向2 通过“城镇化影响”考查“综合思维”赣州古城千年不涝,主要得益于前人根据地形,随形就势修建了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福寿沟内连水塘,外通江河,沟口安有可自动关闭的单向“水窗”。赣州古城排水系统符合“海绵城市”理念,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治水智慧。读图,完成3~4题。3.赣州古城排水系统的治水智慧体现在①利用天然地势特点,加快了城内雨水外排速度 ②在城内修建多个水塘,暴雨时可大量蓄积雨水 ③设计地下排水系统,能将雨水及时排入江河中 ④修缮护城河,从源头控制雨水,减少了地表径流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
考向2 通过“城镇化影响”考查“综合思维”赣州古城千年不涝,主要得益于前人根据地形,随形就势修建了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福寿沟内连水塘,外通江河,沟口安有可自动关闭的单向“水窗”。赣州古城排水系统符合“海绵城市”理念,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治水智慧。读图,完成3~4题。4.单向水窗的作用是A.沟内水位低于河水水位时,水窗冲开, 排出过量雨水B.沟内水位高于河水水位时,水窗关闭, 排出过量雨水C.河水水位高于沟内水位时,水窗关闭,防止河水倒灌D.河水水位低于沟内水位时,水窗冲开,防止河水倒灌
(2023·北京东城区模拟)边境口岸城镇是我国新型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凭祥市为中越边境口岸城镇,21世纪初期处于“岸城守望”状态,口岸与城市互动不足。2008年之后逐渐形成“前岸中区后市”发展格局,“中区”不仅是连接口岸与城市中心的纽带,还能促使口岸和城市中心真正的高度融合。下图示意凭祥市口岸与城市空间模式演变。据此完成1~3题。1.该地口岸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主要得益于A.过境货物贸易的发展 B.东南亚产业转移C.边境旅游人数的增加 D.矿产资源丰富
(2023·北京东城区模拟)边境口岸城镇是我国新型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凭祥市为中越边境口岸城镇,21世纪初期处于“岸城守望”状态,口岸与城市互动不足。2008年之后逐渐形成“前岸中区后市”发展格局,“中区”不仅是连接口岸与城市中心的纽带,还能促使口岸和城市中心真正的高度融合。下图示意凭祥市口岸与城市空间模式演变。据此完成1~3题。2.与“前岸”相比,“后市”A.人口密度更大 B.产业部门更多C.对外交通更便捷 D.用地资源更少
(2023·北京东城区模拟)边境口岸城镇是我国新型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凭祥市为中越边境口岸城镇,21世纪初期处于“岸城守望”状态,口岸与城市互动不足。2008年之后逐渐形成“前岸中区后市”发展格局,“中区”不仅是连接口岸与城市中心的纽带,还能促使口岸和城市中心真正的高度融合。下图示意凭祥市口岸与城市空间模式演变。据此完成1~3题。3.最适宜在“中区”发展的产业是A.物流产业 B.产品加工业C.会展旅游业 D.原木贸易业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下图示意2009~2019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流动人口规模与农民工数量的变化曲线。据此完成4~6题。4.2009~2019年,我国A.城镇化水平降低B.流动人口规模先增加后减小C.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D.农民工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下图示意2009~2019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流动人口规模与农民工数量的变化曲线。据此完成4~6题。5.流动人口规模和农民工数量变化反映出我国A.大城市人口减少 B.城镇数量减少C.农村劳动力短缺 D.农村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下图示意2009~2019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流动人口规模与农民工数量的变化曲线。据此完成4~6题。6.为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我国应①控制农民工进城数量 ②重点发展中小城镇 ③缩小大中城市规模 ④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的发展影响巨大。“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下图示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据此完成7~8题。7.关于中心城市“虹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环境改善B.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C.促进外围城市经济发展D.只出现在雏形期和成长期
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的发展影响巨大。“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下图示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据此完成7~8题。8.“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有①利于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 ③加快中心城市郊区化 ④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2023·福建福州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墨尔本于20世纪中期成为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20世纪70年代后,墨尔本的重化工业陆续迁往东南亚地区,现代服务业开始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心。20世纪90年代,墨尔本进入了生态规划理念为指导的城市规划时代。下面左图示意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墨尔本各行政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右图示意1980年雅拉河沿岸港区与墨尔本中央商务区(CBD)位置。(1)据图描述1950~1980年期间墨尔本城镇化的特点。(4分)
答案 市中心空洞化(城市中心区人口比重下降);郊区城镇化(郊区人口比重上升)。
9.(2023·福建福州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墨尔本于20世纪中期成为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20世纪70年代后,墨尔本的重化工业陆续迁往东南亚地区,现代服务业开始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心。20世纪90年代,墨尔本进入了生态规划理念为指导的城市规划时代。下面左图示意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墨尔本各行政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右图示意1980年雅拉河沿岸港区与墨尔本中央商务区(CBD)位置。(2)分析20世纪80年代雅拉河沿岸港口地带成为墨尔本重点改造区的有利条件。(8分)
答案 位于市中心,位置优越;有大量闲置厂房和土地;临近河流和港口,交通便利;原有基础设施完善;临近河流,环境条件优越(利于景观改造)。(任答4点)
9.(2023·福建福州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墨尔本于20世纪中期成为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20世纪70年代后,墨尔本的重化工业陆续迁往东南亚地区,现代服务业开始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心。20世纪90年代,墨尔本进入了生态规划理念为指导的城市规划时代。下面左图示意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墨尔本各行政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右图示意1980年雅拉河沿岸港区与墨尔本中央商务区(CBD)位置。(3)说明在生态规划理念指导下,墨尔本中心城区改造重点推行“步行城市”建设的原因。(8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篇人文地理第9章乡村和城镇课时规范练40城镇化课件,共19页。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乡村和城镇第56课时城镇化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梳理,知能转化演练,关键能力突破,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经济发展,2有利影响,审题解题,感悟核心素养,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乡村和城镇第55课时城镇化进程课件新人教版,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梳理,知能转化演练,关键能力突破,学科素养专攻,城镇化的意义,城镇人口,经济发展,就业机会,收入低,2地区差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