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水的运动课时24海-气相互作用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水的运动课时24海-气相互作用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海水蒸发,大气降水,1过程,海水运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大气环流,风海流,密度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基本概念] 海--气相互作用、水热平衡、厄尔尼诺、拉尼娜; [基本原理]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原理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含义:指海洋与大气间物质、能量持续交换的互相影响过程。
2.海洋与大气间的水分交换
(2)影响:海洋的热状况和蒸发情况直接制约着大气水汽的含量与分布
3.海洋与大气间的热量交换
(1)海洋对大气的热量输送:
海洋表层储存85%的热量
(2)大气对海洋的热量输送: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1. 海—气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
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
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的关系
不同纬度海洋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
大气为海洋提供营养元素
三、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1.沃克环流 结合所学知识,阅读下图,填充右图中空白部分内容。
阅读下图,分析以下问题:
(1)赤道太平洋海域温度有何变化?
(2)此种现象我们一般称之为什么现象?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3)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是什么?
太平洋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附近表层暖水向东回流。东太平洋冷海水上泛现象消失,暖水回流加剧,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
(4)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有哪一些?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如秘鲁和智利沿海,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同时,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易发旱灾或森林大火。
(5)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场的影响有哪一些?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等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渔业大幅度减产。
请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厄尔尼诺年发生时气流运动的方向。
基础回顾: 当拉尼娜出现的时候东南信风异常增强,对太平洋两岸的气候和秘鲁渔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东岸气流下沉,降水减少,西岸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 东南信风加强,秘鲁沿岸上升流加强,海水携带的营养盐增多,渔场产量增加。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异同。
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
(2021·广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如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8分)(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6分)(3)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对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6分)
答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风漂流(盛行西风)和陆坡流(极地东风)共同影响;广阔洋面,海陆轮廓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影响。
冰架区表面辐射冷却剧烈,产生向海气压梯度力;叠加因地形高差引起的空气重力下沉运动,加强风速,将冰筏带向外海;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形成的极地东风(陆坡流),带动冰筏漂移。
雨水温度较高,加剧海冰融化;雨水对冰雪的冲刷加剧,下垫面反射率降低,冰面温度增加;海冰融化,海水面积增加,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加。
考向1 通过“海—气相互作用”考查“区域认知”(2023·安徽安庆模拟)热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
热量,具有方向性。高低纬度间的热交换可通过经向热通量来表示,如图为“全球经向热通量分布曲线图”(注:本图中,显热通量是指经向大气温差产生的热交换,潜热通量主要是水汽的蒸发和凝结产生的热交换,洋流热通量是通过寒、暖流产生的热交换,净通量为三者之和)。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A.北半球热量均向北输送B.北半球向南的潜热通量主要由东北信风完成C.潜热通量最高处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北半球向北的显热通量夏季大于冬季
2.图中经向热通量分布曲线整体北偏,其主要原因是A.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B.北极附近是海洋,比热容大C.北半球洋流模式比南半球复杂D.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比南半球多
考向2 通过“拉尼娜”考查“综合思维”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较常年持续异常偏低(低于常年0.5 ℃)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正好与此相反。2020年8月,新一轮拉尼娜现象正式形成(如右图所示),由此引起了全球各地的气候异常。
(1)描述2020年8月以来赤道太平洋东、西部的大气环流情况。(6分)
答案 太平洋东部气流下沉;太平洋西部气流上升;近洋面气流从东部流向西部,高空相反。
(2)2020年8月以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过火面积最大的山火。分析拉尼娜现象与本次山火的关联性。(8分)
答案 受拉尼娜影响,太平洋东部水温低;副热带高气压不断加强;拉尼娜现象延续时间长,加利福尼亚州受强大高气压控制时间长;炎热干旱的天气持续时间长。
(3)分析本次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冬季天气的影响并分析原因。(8分)
答案 对天气的影响:冬季偏冷、偏干旱,容易形成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原因: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太平洋西部水温较高;洋面上形成低气压;加大了海陆间的热力差异,极地冷空气容易南下。
2021年4月以来,广东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少58%。专家称,广东省本次干旱天气和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拉尼娜现象造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的被迫移动,并造成北半球高低纬之间大气环流产生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拉尼娜年太平洋水温和气压分布。据此完成1~2题。1.图中甲、乙的气压状况及形成原因是A.甲为低气压,赤道暖流增强B.甲为高气压,冷水上泛增多C.乙为低气压,太阳活动异常D.乙为高气压,暖流势力减弱
2021年4月以来,广东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少58%。专家称,广东省本次干旱天气和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拉尼娜现象造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的被迫移动,并造成北半球高低纬之间大气环流产生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拉尼娜年太平洋水温和气压分布。据此完成1~2题。2.图示冬季广东省最可能出现的是①冬装售卖增多 ②河流径流量大 ③甘蔗冻害加剧 ④油菜花期提前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
海洋研究者常采用海表温度、海平面2 m气温、海平面10 m经向风(南北向风)和海平面2 m气温积温等参数用于诊断海洋气象因子与海冰面积的关系。如图示意某时段我国某海域气象因子与海冰面积变化曲线。据此完成3~4题。3.表示该海域海冰面积变化曲线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海洋研究者常采用海表温度、海平面2 m气温、海平面10 m经向风(南北向风)和海平面2 m气温积温等参数用于诊断海洋气象因子与海冰面积的关系。下图示意某时段我国某海域气象因子与海冰面积变化曲线。据此完成3~4题。4.2月9日~10日海冰面积异常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前一日A.海表温度上升B.海平面2 m气温积温上升C.海平面2 m气温上升D.风向由偏南风变为偏北风
(2023·山东济南月考)柔鱼属一年短生命周期的大洋洄游性头足类,其对海水表层温度变化非常敏感。下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9月份最适宜柔鱼生存的海水温度位置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5.与正常年份相比,9月份最适宜柔鱼生存的位置①厄尔尼诺年偏北 ②厄尔尼诺年偏南 ③拉尼娜年偏北 ④拉尼娜年偏南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3·山东济南月考)柔鱼属一年短生命周期的大洋洄游性头足类,其对海水表层温度变化非常敏感。下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9月份最适宜柔鱼生存的海水温度位置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6.图示海域甲地柔鱼资源更丰富,主要因为该地A.海水盐度适宜 B.海水温度适宜C.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降水再循环率是指局地蒸发的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反映了该区域陆—气相互作用的强度。近日研究发现,当前年冬天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次年夏季对流层低层有大尺度的异常反气旋环流抑制了印度半岛中北部降水,进而影响青藏高原。下图为“青藏高原夏季大气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推测前年冬天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后,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A.变大 B.变小C.不变 D.无法确定
降水再循环率是指局地蒸发的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反映了该区域陆—气相互作用的强度。近日研究发现,当前年冬天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次年夏季对流层低层有大尺度的异常反气旋环流抑制了印度半岛中北部降水,进而影响青藏高原。下图为“青藏高原夏季大气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8.在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下,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变化的原因是①高压控制下,青藏高原降水减少 ②高压北部的偏西风促进热带水汽向青藏高原输送 ③多晴天,蒸发加强 ④阴雨天增加,蒸发减弱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
9.(2023·河北衡水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是表征海气界面处热交换量的重要参数。感热通量是由海气温差产生的热输送量,潜热通量是由海面水汽蒸发形成潜热释放产生的热输送量。
热通量研究对于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非常重要。我国近海海域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存在明显的分布差异,图1示意1月平均感热通量分布,图2示意1月平均潜热通量分布,图中等值线数值大小表示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多少,单位为W/m2。
(1)分析我国台湾以东-日本以南海域1月感热通量分布特征的成因。(4分)
答案 水温南北差异较小,气温南北差异较大,高纬海气温差大于低纬,感热通量高纬海域大于低纬;日本暖流导致水温高于同纬度东西两侧,故海气温差较大,感热通量高于两侧。
(2)对于图示区域天气和气候变化的研究,有人认为潜热通量比感热通量更为重要。请简述其依据。(4分)
答案 潜热通量数值大,对气温的影响更大;潜热通量通过水汽输送热量,对降水影响更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湘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水的运动真题专练课件,共30页。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模块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13讲海水的运动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海底地震,适宜活动,海岸地貌,周期性,采集和养殖,潮汐发电,盛行风,营养物质,离岸风,长波辐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4章 课时24 海—气相互作用【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部分第4章课时24海气相互作用pptxpptx、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部分第4章课时24海气相互作用教师版docx、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部分第4章课时24海气相互作用学生版docx、第一部分第四章训练24海气相互作用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