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第2讲课时39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展开1.影响因素:海拔的变化。
2.分异基础:水热状况不同。
3.分异规律:山麓与______自然地带一致,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4.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为主导标志。
5.同一山体的垂直自然带,又有阴坡和阳坡的明显差异。
思考 草甸和草原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垂直带分布特点
地表景观随海拔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
(1)垂直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山麓的垂直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陆地自然地带相一致。
(3)山地垂直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
(4)同一垂直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图所示:
2.雪线
(1)概念:终年积雪的下限,年平均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受热融化、蒸发)。
(2)影响因素:雪线高度一般与温度、降水、坡度等有关。具体情况如下:
3.林线
(1)概念:森林分布的上限,是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由于气温、水分、风力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生长乔木的界限。就热量条件而言,林线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 ℃的等温线较为吻合,在水平方向上一般是高寒地带针叶林的北限,在北纬60°~北纬70°。
(2)影响因素
(2021·河北地理)湿润地区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在植被带及其排列顺序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但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带也会存在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情况。下图示意我国东部热带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据此完成1~2题。
1.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谱是( )
A.Ⅰ-Ⅱ-ⅢB.Ⅰ-Ⅱ-Ⅳ
C.Ⅱ-Ⅳ-ⅤD.Ⅳ-Ⅴ-Ⅵ
2.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的形成主要由于( )
①风速大 ②坡度大 ③土层薄 ④蒸发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关键信息点拨]
答案 1.______ 2.______
考向1 通过“垂直带谱的判读”考查“综合思维”
博格达峰是天山山脉东段的最高峰,最高月均温3~5 ℃,最低月均温-19~-21 ℃,无霜期仅有50天左右。山上生长着著名的雪莲花,雪莲主要生长在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野生雪莲生长在气候多变、冷热无常、雨雪交替的气候环境下,其生长环境一般的植物根本无法存活,野生雪莲本就稀少,加上人们采挖,如今更加少见。下图为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1~2题。
1.博格达峰北坡垂直自然带谱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充足 B.土壤肥沃
C.坡度较陡 D.水分较多
2.如今野生雪莲花主要生长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考向2 通过“林线”考查“区域认知”
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秦岭南坡垂直带谱结构呈现东西差异(如下图),山体基面高度表示基带的起始高度。据此完成3~5题。
3.秦岭南坡基面高度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A.热量差异较大 B.水分差异较大
C.光照差异较大 D.地势起伏较大
4.秦岭南坡基带没有呈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最可能是因为( )
A.暖温带南移 B.东南季风影响减弱
C.农耕破坏原生植被 D.冷空气入侵
5.推测太白山北坡林线高度较南坡( )
A.高 B.低
C.一样高 D.不确定
图形判读8 垂直带谱图的判读
1.通过垂直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垂直带,因位于垂直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垂直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垂直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情况下,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垂直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垂直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垂直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垂直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垂直带的数目多于北坡(不考虑水分条件),或基带垂直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因此雪线高。)
6.根据不同山坡垂直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垂直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垂直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垂直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垂直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垂直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
(2023·福建福州市期末)肯尼亚山位于肯尼亚中部,是非洲第二高峰。下图示意肯尼亚山地理位置及其垂直方向上的自然地带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肯尼亚山东南坡和西北坡自然地带数目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坡向 B.人类活动
C.降水 D.相对高度
2.M处自然地带的形成原因是( )
A.海拔高,降水较少 B.赤道低压带控制
C.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D.东南信风气流湿润
怒山位于横断山脉南段,是怒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山高谷深,同时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山地垂直带谱(如下图)。雪线高度约4 800米,雪线附近年均温约-5 ℃。在年均温3~9 ℃、最冷月均温约0 ℃的地方分布着由云杉和冷杉组成的山地针叶林带,林内阴暗潮湿。据此完成3~4题。
3.怒山山脉东坡山地垂直带谱中( )
A.①为高山冰雪带
B.②为针阔叶混交林带
C.③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④为山地针叶林带
4.怒山山地针叶林带内( )
A.云雾天气少见
B.群落结构简单
C.化学风化作用强
D.土层深厚
山地垂直带谱(下图)研究是地域分异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垂直带谱受土壤、气候和生物条件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据此完成5~6题。
5.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阴山
C.南岭 D.昆仑山
6.该山地两侧自然带数目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 B.热量
C.海拔 D.坡度
因素
影响
温度(热量
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
降水
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坡度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反之偏低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荒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根据材料和纬度地带性规律,可推知湿润地区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____________________—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冰原。
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带也会存在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情况。结合图中信息可知,
该山地缺失__________带,直接过渡到了寒温性常绿针叶林带,推测受局地因子影响,该地水分、热量条件较______,风速较______,不适宜落叶阔叶林生长,而常绿针叶林叶片呈______状,可以适应当地环境。
该山地位于我国东部热带某山地,山麓水热条件较好,从图中海拔可看出该山体海拔较高,
高海拔处风速较大。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39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39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含解析),共14页。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38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38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含解析),共15页。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第3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学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第3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